⑴ 拍完了一部電影是怎麼掙錢的
第一種:分步驟投入。資金分幾步到位,合同中規定,當某些條件滿足時,如劇本完成、卡司選定等,下一步的資金便自動到位。第二種:包裝買賣、貨成交易。製片人或經紀人先將影片的要素組合好,如確定劇本、主要演職員、拍攝計劃等,然後找一家電影公司,以求得到它們的投資。一旦對方答應,簽下合同,然後拿著合同再去找別的資金,包括銀行貸款。等影片拍竣,電影公司便來提貨(拿底片)。第三種:預售或稱賣片花。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攝完成前,先將影片的發行和放映權分門別類賣出去,但是,賣片花得到的一般不會是現金,而是期票,因此製片人需要到銀行去按一定折扣兌換成現金。賣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製作班子的陣容,二要看行情。一般情況下,一部影片靠預售大約能得到60%的製作費用。第四種:私人集資。一般只適用於低成本影片,由製片人通過私人渠道融資,需要成立有限合夥公司。
⑵ 演員是拍完片之後,是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付片酬
絕大部分情況是拍完片就能拿到片酬,少數演員的片酬與分紅掛鉤。
下面具體按照三大塊來剖析下演員片酬問題
電影一般為分段支付,比如你作為主演參演一部電影,不可能簽好合同就能拿到片酬,比如1000萬。
跟製片方談好合約後,演員會收到一個定金,比如總片酬的15%左右,正式開機後,製片方再支付25%左右,等電影的進度超過一半的時候,製片方再支付30%,最後等到真正殺青,把餘下的部分再支付給演員。支付比例與次數都有細微差別,不可能每家都一樣,以上僅供參考。集100萬,那麼當演員拍完一集或者多集後,製片方就會支付相應集數的片酬。
⑶ 演員是拍完片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付片酬
演員的片酬在拍攝完成時就已經結完了。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是得罪不起的,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你,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都處於強勢地位。
最後賣不賣得掉,能不能播出,都是製作方的事,演員早就拿錢走了。所以製片方獨自承擔風險,基本上,製片方就是在給演員打工。
⑷ 明星拍完電影是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再付片酬
說起來很復雜,但是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看你怎麼談!但是大部分並不是如提問者說的那樣拍完馬上給,或者上映後給!主要有以下幾種!
最好的辦法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作為演員,必須對自己演的戲負責,不能不管拍得好不好,錢都全額拿走!錢放好,收益高,演員也可以提出增加片酬。
⑸ 電影的導演他們拍完片錢從哪裡來
本身他們自己就有酬勞,另外會有票房分紅,當然得片子賣的好才有分紅,也有不要酬勞,直接要票房分成的,如果導演本身是自己去開片子,那就需要找贊助賣廣告
⑹ 拍電視電影是如何轉錢
中國電影自然很不賺錢啊。美國人卻是有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的。一般拍電影的錢是投資方給的,比如財大氣粗的企業。拍完後,大家去看電影,一場又一場,就是收入了。票房好當然賺,不好就賠了。比如《世界大戰》投資132,000,000美元,票房有587,077,354,就是賺了;《飛行家》投資116,000,000美元,票房102,593,534,就是賠了。
除電影院上映外,電視台播出收收版權費,製成DVD出售也能賺幾個錢。
⑺ 自己投錢想拍一部電影,請問拍成之後怎麼賺錢懂的回答一下謝謝
拍完可以去找央視六套電影頻道,如果入圍了應該有五百萬的獨家播出費(其他的電視台不清楚),然後靠在央視播出的知名度再正式找院線~~~~
⑻ 娛樂圈演員拍完電影是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再付片酬
實際上,演員工資的交付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據合同支付。
⑼ 票房是什麼拍電影的人怎麼把錢回收
直說
票房就是我們去看電影所付錢買的票
當然這部電影的所有收入不是你所說的"拍電影的人"
一般電影院與發行方是有分成的
如北美
發行方拿到4成
⑽ 電影拍完了,是通過什麼方式在電影院上映的哪方要給哪方錢
是由投拍的電影公司,將拷貝買給各個電影院線。然後,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