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拍好兒童照
第一技巧:用光原則
1、宜冷不宜熱
在室內作光源的燈具,一般可分為熱、冷兩型。作為熱型光源的有鎢絲電燈、碘鎢燈、鹵鎢燈等。其特點為光線明亮灼目,並在放光的同時,釋放出很強的熱能。作為冷型光源的有閃光燈,其特點為瞬間放光,且沒有灼人的熱量。
如果用熱型燈作光源為兒童拍照,刺目的光線和過高燈溫,常會使孩子的心緒變得恐懼、煩躁或汗流滿面、啼哭吵鬧。相反,若用冷型燈光作光源,則可使被攝兒童免受白熾燈耀眼之光和高溫烘烤之苦,使他們猶如嬉戲於自然之中,容易消除對拍照所持的緊張心理狀態。
2、宜柔不宜剛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8 ISO:400 曝光補償:0 EV 曝光時間:1/125 sec 拍攝一般人像照片,通常比較注重對肌膚質感的表現,講究對比分明、層次細膩。拍攝兒童照片則不然,如果用人造光造型,則以柔為佳,盡量避免用明暗反差較強的光線。通常採用明朗、簡潔的順光,把孩子拍得嬌嫩、飽滿、豐潤。若是在戶外,利用自然光線進行拍攝,則可優先考慮採用逆光拍攝,如正面光線不足,則可再加輔助光(反光板或閃光燈)。
第二技巧:抓住孩子最自然的表情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8 ISO:100 曝光補償:0 EV 曝光時間:1/125 sec 給孩子拍攝需要注意多進行交流,孩子的笑容來自於交流,在室內給孩子拍照,孩子未免有所拘束,表情也不夠自然。理想的兒童照片,來自於與孩子一起游戲,以及在游戲中與孩子的交流。不要給孩子下命令,要求他擺出什麼特別的姿勢表情,孩子往往會在特別喜愛的活動中,突然表現出最好的表情,這個時候也許才是按下快門的最佳時機。
第三技巧:跳出傳統拍攝內容的圈子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8 ISO:125 曝光補償:0 EV 曝光時間:1/125 sec 兒童攝影究竟可以拍些什麼?其實除了常規的頭像、半身像拍攝外,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拍攝,像小手、小腳丫、鼻子、小嘴,甚至是胎毛、孩子的小衣服、奶瓶、玩具都是值得拍照留作紀念的。
第四技巧:構思
拍攝完美的兒童照片,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讓孩子充滿畫面,特寫。
2、 保持眼睛在上方三分之一處。這是人像照片最自然空間布置方式。除非你刻意營造緊張的氣氛,否則盡量不要違背這一原則。同樣對兒童攝影也是受用的。
3、構圖使孩子跟環境融為一體,突出主體,強化視覺感受。
4、改變拍攝角度。嘗試多種拍攝角度,有時消除令人分心的東西,所需要做的就是簡單地改變相機的角度。為了獲得最佳的視角,努力改變相機和孩子的角度吧,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兒童攝影需要注意什麼
1、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一:和家長一起做好拍攝前准備工作
兒童攝影區別於成人攝影,家長的位置很重要。所以攝影在拍攝兒童攝影之前,一定要告訴家長帶上拍攝時孩子需要換的衣物和衣物的數量。有的影樓會提供服裝,家長只需要帶上輔助的一些服飾即可。如果在室內拍攝兒童攝影,要選擇與衣服顏色相匹配的背景與道具;如果在戶外拍兒童照,尋找與服裝風格匹配的背景。兒童攝影師在拍攝前,需要盡量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愛好,這樣你就會很快找到能夠吸引他的表情動作的玩具以及道具。
2、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二:兒童攝影師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愛心和耐心是拍好兒童攝影照片的基礎。因為青少年的情緒及行為具有被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難以持久,是難以把握的拍攝對象,我們很難想像,如何對三歲前的兒童進行「擺拍」動作。而且小孩的感覺是敏銳、直接的。所以兒童攝影師一定要真心喜歡小孩,要想拍出好的兒童攝影作品,必須用心與小孩交流。從另一方面看,這何嘗不是一個優勢。因為兒童的表情千變萬化,舉手投足間總是天真爛漫,是天生的表演者。攝影師只要不斷的抓拍和按下快門即可。
3、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三:攝影師要跟孩子處好關系
只有孩子真正的接納攝影師,把攝影師當做朋友,才會無所顧忌的在攝影師面前展示他最自然的一面。所以攝影師一點要和和孩子搞好關系。要面對一個又累、又餓、煩躁不堪的孩子,他很難按你的設想擺好姿勢,甚至長時間反復擺姿勢了。建議家長讓孩子好好休息,吃飽飯,心情愉快,然後再帶他們來拍攝。如果不這樣的話,孩子不配合,會使局面難以控制。同時,如果你忽視了與孩子溝通這重要的一步,照片會明顯反映出這種情感溝通上的缺憾。
4、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四:挑選合適的兒童攝影服裝
挑選合適的兒童攝影服裝是兒童攝影裡面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男孩還是女孩。拍攝什麼風格的兒童照片。是親子照系列還是全家福系列,什麼樣的風格。搭配什麼樣的服裝。讓服裝成為兒童攝影中的亮點。讓服裝襯托出攝影作品的亮點。若是不重視兒童服裝的搭配。會讓照片怎麼看都那麼不自然,那麼難看。那就得不償失了。
5、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五:讓孩子隨意活動一氣呵成
有沒有發現,我們攝影師在拍攝兒童攝影照片的時候。靈感會如泉涌一般源源不斷?是的。因為兒童攝影是最能夠激發人創作構思的拍攝領域之一。照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性格,如果能和孩子建立起非常友好和睦的關系,讓他熟悉周圍環境,放鬆心情,自然玩耍,保持天真爛漫,那麼拍出來的照片效果要比刻意擺出來的姿勢好得多。換句話說,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隨他怎麼動都行。讓孩子隨意活動一氣呵成。你會發現,這樣拍出的作品有很多不一樣的驚喜哦。
6、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六:什麼都可以隨時抓拍
隨時隨地的抓拍。這樣的作品。才最自然哦。兒童攝影究竟可以拍些啥?其實除了常規的頭像、半身像拍攝外,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拍攝,像小手手、小腳丫子都是值得拍照留作紀念的。 小孩子也要從小拍、時常拍、一直拍,讓他養成看到鏡頭很自然,不做作,姿態大方的習慣。拍攝得多了,你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專業家庭攝影師了。拍攝小孩要注意拍攝時機的掌握,因為美好的情景轉瞬即逝讓小孩放鬆,盡情去玩,拍出來會更自然活潑。數碼相機沒有消耗膠卷的壓力,完全可以做到隨時拍、大量拍。
7、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七:不斷的變化拍攝的距離
我們不是在拍攝一部商業照片。我們也不是在拍攝一個證件照。我們是在用相機。記錄孩子的童年。所以。動起來吧。拍攝時,攝影師與孩子的距離不能只保持在2~3米間,這樣拍出的照片大多以全身或大半身像為主,缺少距離感,看著會比較單調。可以按照中景(2~3米)、近景(1米以內)、遠景(3米以上),甚至特寫(0.5米左右)的距離對兒童進行拍攝,近到有些自然的變形,遠到融入環境之中。就好像一部電影多些場景的變化,才更「生活」。注意拍攝距離也是兒童攝影構圖技巧之一。
8、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八:不斷的變化拍攝的角度
和成人攝影一樣。兒童攝影也需要注意拍攝角度。這里的「角度」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拍攝的視角,一個是兒童表情的角度。
1、拍攝視角。拍攝時至少應有三個角度,與兒童平視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甚至躺下來仰著拍,盡量多些拍攝垂直角度上的變化,還要變化拍攝的距離及鏡頭的焦距,除了全身或大半身像,也要有特寫和遠景,除了用中長焦鏡頭,也可用廣角鏡頭。就好象一部電影多些場景的變化,才更「生活」。
2、兒童標題角度。第二個角度是兒童表情的角度。大多數家長拍攝的兒童照片一律是「笑」容,未免單調和生硬,兒童的表情是豐富的,記錄他的成長,就要記錄他的喜怒哀樂,這才是人生。拍攝笑的、拍攝哭的、拍攝怒的、也可拍攝沉默的、發呆的、做怪像的。笑的照片大多數很普通,而一張做怪樣的照片可能讓寶寶長大後想起一段 「故事」。
9、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九:跳出傳統拍攝內容的圈子
跳出傳統拍照的圈子吧。我們是在記錄寶寶的成長歷程,比如一場過家家游戲,比如一次委屈的淚水,比如一次成功的喜悅。都是兒童攝影的素材。隨意不要局限於傳統的拍攝內容。兒童攝影究竟可以拍些什麼?其實除了常規的頭像、半身像拍攝外,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拍攝,象小手、小腳丫、鼻子、小嘴,甚至是胎毛、孩子的小衣服、奶瓶、玩具都是值得拍照留作紀念的。
10、不可不學的攝影技巧十:兒童攝影的常見禁忌
兒童攝影本身難度較大,而中國人的忌諱也很多。比如幼兒在睡覺時不能拍照,有種說法是會造成幼兒因受驚嚇而做噩夢,尤其是老年人會有這樣的觀點。當然這是沒有多少科學道理的,兒童睡覺時完全可以拍攝,只要注意不驚擾小朋友即可。不過如果有老人在場,尤其你的岳父母或公公婆婆在場時千萬不要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但有一點是必須注意的,就是閃光燈的使用問題,從醫學角度來講,嬰兒在出生後到三歲前,視覺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全,強光會對眼疫系統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拍攝時,要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最好用自然光拍攝,採用無閃攝影技術(什麼是無閃攝影)。有部分傻瓜自動型的相機,當光線不佳時,會自動激活閃光燈,一定要加以注意。大一點的孩子必要時可以用閃光燈拍,但也最好以反射補光或在閃燈前加柔光片。
3. 如何拍攝出好的兒童攝影,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要有愛心和耐心
愛心和耐心是拍好兒童照片的基礎,兒童的情緒及行為具有被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難以持久,是難以把握的拍攝對象,我們很難想像對三歲前的兒童進行「擺拍」。小孩的感覺是敏銳的、直接的,要想拍出好的兒童攝影作品,一定要真心喜歡小孩,必須用心與小孩交流。兒童的表情千變萬化,舉手投足間總是天真爛漫,是天生的表演者。對於家庭兒童照片的拍攝,大多數應採用抓拍的方式。
把握忌諱和禁忌
有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就是使用閃光燈的問題,從醫學角度來講,嬰兒在出生後到三歲前,視覺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全,強光會對眼睛免疫系統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拍攝時,要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最好用自然光拍攝,有部分傻瓜自動型的相機,當光線不佳時,會自動激活閃光燈,一定要加以注意。大一點的孩子,必要時可以用閃光燈拍,但也最好以反射補光或在閃燈前加柔光片。
多變角度和形式
兒童照片記錄著成長的經歷,應該是多維多向的。這里的「角度」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拍攝的視角,拍攝時至少應有三個角度,與兒童平視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甚至躺下來仰拍,盡量多些拍攝垂直角度上的變化。還要變化拍攝的距離及鏡頭的焦距,除了全身或大半身像,也要有特寫和遠景,除了用中長焦鏡頭,也可用廣角鏡頭。就好像一部電影多些場景的變化,才更「生活」。
再就是,兒童表情的角度也應該豐富。大多數家長拍攝兒童照片一律是「笑」容,未免單調和生硬。兒童的表情是豐富的,記錄他的成長,就要記錄他的喜怒哀樂,這才是人生。拍攝笑的、拍攝哭的、拍攝怒的、也可拍攝沉默的、發呆的、作怪像的。笑的照片大多數很普通,而一張作怪樣的照片可能讓寶寶長大後想起一段「故事」。
4. 兒童攝影該怎麼拍
1、出其不意法在日常拍攝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原本正在興高采烈地玩耍,可一但發現照相機對准他時,表情立即會變得呆板、尷尬。要克服這一缺點,可採用出其不意法。具體做法是裝作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漠不關心的樣子,同時照相機也不要對著他,暗地裡則用目測法撥好距離和目標,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和環境,定好光圈和快門速度,等發現可拍攝的鏡頭時,立即將照相機轉達向被攝者,做到眼快、心快、手、快,當機立斷地把美好瞬間攝入鏡頭,成功地捕捉到孩子們的美妙神情,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2、調虎離山法有句俗話叫做「孩兒臉,六月天,說變就變」。確實如此,對一些反應敏感的孩子,有時即使用出其不意法,也難以捕捉到他(她)那轉瞬即逝的最佳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個幫手,可以考慮用「調虎離山」。即讓「幫手」與孩子進行對話,或與他(她)游戲,千方百計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忘記近旁有架照相機正瞄準著他(她)。
5. 三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有幾種拍照方法
6種。
1、這里的問題是數學中的組合與排列問題,這里的順序對結果有影響。
2、這里拍照的位置中的第一個位置,可以在三個小朋友中選擇,第二個位置需在剩下的兩個小朋友中選擇,最後一個位置因為前面兩個小朋友已定,所以只有一種選擇。
3、所有的可能性為:3×2×1=6種。
(5)三個小朋友怎麼拍出電影感擴展閱讀:
兩個常用的排列基本計數原理及應用
1、加法原理和分類計數法:
每一類中的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獨立地完成此任務;兩類不同辦法中的具體方法,互不相同(即分類不重);完成此任務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屬於某一類(即分類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計數法:
任何一步的一種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務,必須且只須連續完成這n步才能完成此任務;各步計數相互獨立;只要有一步中所採取的方法不同,則對應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6. 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視角感的鏡頭效果
當我們觀看戲劇或電影時,我們會感受到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角色和故事,有時覺得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並且正在與故事中的角色同時進行活動或面對這些事件,我們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感的視角呢?這些構圖和電影視角有助於使美麗的照片看起來完美,怎樣用攝影來傳達主題故事?
7. 兒童攝影怎麼拍攝
1.循循善誘法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所做出的反映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對 0.5-1 歲的孩子,主要靠聲響(如撥浪鼓 . 小喇叭聲或小貓 . 小狗叫喚)來吸引其注意力,使孩子興高采烈笑逐顏開。
對 1-4 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不在對各種悅耳的聲音產生強烈的興趣。能夠吸引他們的 . 並能使其心花怒放的事情,則是做游戲(如和他們互扔皮球或用戴木偶手套扮演角色 . 故意在孩子面前出洋相等),並且要放下做長輩或家長的架子,才能贏得孩子的信賴,放鬆戒備,從而才能抓拍到生動有趣的鏡頭。
5-10 歲的孩子,主觀意志已很堅決,對故意誇張裝出的洋相摸樣,他們已不屑一顧,或許會露出輕蔑的神情。對付他們最理想的辦法,是同他們進行親切,真摯的交談。並在談話中不露聲色地說一些有悖真情的傻話,使其覺得傻得可笑。當他們發出善意的嘲諷微笑之時,往往就是按快門的最佳時機。
2.遠距離跟蹤法
如果手頭擁有一個長焦距遠攝鏡頭,則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裝備的優勢,對被攝兒童進行遠距離的跟蹤拍攝。如在公園里拍照,可將自身掩隱於樹叢花草之中,而僅露出照相機鏡頭,使孩子察覺不到正在為他拍照,神態就會顯得鬆弛 . 自然,一旦從取景框中發現有趣的情景,即可進行搶拍。需要注意的是,長焦距遠攝鏡頭自身較重,採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往往會產生抖動現象,因此拍攝時,最好選用 1/125 秒以上的快門速度。
3. 出其不意法
在日常拍攝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原本正在興高采烈地玩耍,可一但發現照相機對准他時,表情立即會變得呆板 . 尷尬。要克服這一缺點,可採用出其不意法。具體做法是事和無裝作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漠不關心的樣子,同時照相機也不要對著他,暗地裡則用目測法撥好距離標盡,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和環境,定好光圈和快門速度,等發現可拍攝的鏡頭時,立即將照相機轉達向被攝者,做到眼快、心快、手、快,當機立斷地把美好瞬間攝入鏡頭。像彩圖 6 天真無邪,是幅在世界攝影大賽中獲獎的作品,作者成功地捕捉到孩子們的美妙神情,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4. 調虎離山法
有句俗話叫做「孩兒臉,六月天,說變就變」。確實如此,對一些反應敏感的孩子,有時即使用出其不意法,也難以捕捉到他(她)那轉瞬即逝的最佳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個幫手,可以考慮用「調虎離山」。即讓「幫手」與孩子進行對話,或與他(她)游戲,千方百計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忘記近旁有架照相機正瞄準著他(她)。而此時拍攝則可以聚精會神地在一旁做好一切准備工作,一旦發現孩子的精彩神情,立即按動快門。
5. 迅速出擊法
用這種方法搶拍,不用將取景器直接瞄準孩子。而是依靠照相機鏡頭的角度對准目標。最佳的拍攝距離是 3 -5 米 ,用目測法定好距離標尺,並盡量選用較小 的光圈,以充分利用超焦距彌補可能因測距不精確而 引起的不清晰現象。快門速度則可採用1/125 秒以上的速度,避免發生畫面模糊的缺點。用此法進行拍攝的關鍵是拍攝者不會存有過多的戒心,乘其不備,可以快速的拍攝下滿意的鏡頭。由於以手代眼,用快速出擊法拍出的照片與想像中的效果有所差別,構圖和取景往往會存在不足,但所有這些可依靠的照片的後期製作來進行修正。
6. 以逸待勞
在拍攝前先選好一處景色,架好照相機,做好一卻准備,然後耐心地靜等孩子走入拍攝范圍之內,往往會捕捉到理想的拍攝鏡頭。
7. 冷卻法
對一些頑皮的孩子來說,有時苦口婆心地對他進行勸導,要他在照相機站好姿勢,他會一百個不願意。這是務必不要著急,可進行一番冷處理,有意不去理睬他。孩子最怕被人冷落,會主動與拍攝者搭訕,等他主動接近拍攝者時,你就可以順勢對他進行抓拍。
8. 順其自然法
有時遇到一些特別膽怯的孩子,一旦引導不得法,會惹他板著臉生悶氣,或號啕大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最普通的反應便是把照相機藏起不拍。因為人們常習慣認為孩子在拍照時笑眯眯的才是好鏡頭,否則好像就顯不出孩子的活潑和可愛。其實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攝影是門藝術,藝術講究美。真善就是美。只要是真情的表露,除了笑,孩子的其它表情,如賭氣 . 驚訝 . 好奇 . 吃驚 . 委屈甚至哭泣,都具有審美的價值,都可進入鏡頭。因此,拍照時如遇到孩子哭的場面,可以順水推舟,破罐破摔,乾脆就拍下他的哭相或生氣狀,這種表情倒是具有真實感,可以留作日後的紀念。
9. 追隨攝影法
兒童好動且充滿活力,一個健康的兒童在生活中是難得有幾秒鍾靜止不動的。然而,動中也有動人的稚趣,如何拍好活動中的孩子,使之影像清晰,又充滿動感呢?追隨拍攝法就是個好方法。
追隨攝影法主要是靠背景的虛動和被攝主體的清晰之間的強烈對比來表現動感的。為了更好的強調這種對比,以及強烈的動感,拍攝時宜選用深色的 . 呈紛亂狀的背景,如樹叢 . 人群 . 深色的建築物等。這樣,在轉動照相機追隨拍攝時,背景才能出現模糊的線條,與明亮清晰的拍攝主體形成強烈對比。光線宜採用側光和逆光,使運動主體可以獲得鮮明的輪廓線條,不易與背景的影調融混,從而更有利於突出被攝主體。
10. 連續攝影法
所謂連續攝影法是指通過拍攝時間的延續而拍攝的一系列既密切而又有聯系的照片。在兒童攝影中,用連續攝影的方法,可以形象地系統記錄兒童活動的全過程,尤其是能夠循序漸進地表現兒童的感情變化,細致入微地刻畫兒童的神情。運用成功的連續攝影法拍攝的照片所具有的深刻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往往是單副照片所無法比異的。
有關兒童日常生活的連續照片的拍攝,雖然需要多方面的拍攝技術與技巧,具有一定的難度,然兒,父母在為自己的孩子拍攝時,又都具備著一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問題在於怎樣利用和發揮。例如,在兒童的生日聚會上,你可以拍攝孩子們的到達 . 活動 . 游戲 . 和告別,每種活動拍一張,以後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就成為一組孩子過生日的連續照片。這中間也可快速拍攝一組連續照片,例如端上生日蛋糕 . 切開 . 分食等。在日常生活里,這樣的機會是很多的。孩子們天真的歡喜 . 生氣 . 害怕的連續照片,簡直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美妙的童話世界。只要善於觀察,採用不同的拍攝技法(如逗引 . 等待 . 追隨 . 抓拍等)你就會獲得童話世界裡的一個個完整美妙的故事。
8. 兒童攝影怎麼拍攝,有什麼拍攝技巧
我們將再次回到兒童攝影這個問題,因為它始終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本文收集了一些關於兒童攝影的技巧。在下面分兩部分描述:「相機設置」和「拍攝」。文中的內容皆是實戰經驗不是一般教條性的內容。
一、相機設置階段讓我們考慮在給孩子拍攝之前相機的設置問題。
1.1、首先將相機切換到光圈優先模式。這將允許你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控制深度,這對肖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樣的功能,它可能會有一個「肖像」模式,值得嘗試獲得漂亮的模糊背景,將光圈設置為f / 5.6即可開始使用。這樣不會使背景失焦,同時會給你足夠的景深以保持模特的臉部清晰。
說到趣味性,向孩子們展示你拍的一些照片,讓他們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攝影師應該具有發現幽默趣味性的思維,為拍攝對象提出合理有趣的建議,從而拍出真實有趣的照片。
9. 如何製造電影感
如何製造電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攝影篇之構圖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有電影感,其實不光在攝影上面需要匠心獨運,在美術、道具、鏡頭語言設計、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調度)、Pre-visualazations(預先視覺化)、聲音設計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效果。我曾經就此問題從導演方面發表過自己的見解。現在我想從攝影上面來簡單統述回答這個問題。
(以下文章內容假設讀者皆有一定攝影基礎)
經常有人在拍攝電影的論壇上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自己拍攝的畫面看起來有電影感」。我覺得就「電影感」而言,有必要區分西方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一些低成本製作的微電影。
盡管好萊塢電影用金錢鴻篇巨制的電影效果有時候非常難去用一些低成本的手段去復制,但是有一些基本簡單零成本的拍攝理念是可以沿用終身地讓你的電影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電影感」)。不管是電影攝像還是平面攝像,我覺得都會有益於區別你和一般的攝影師。
從攝影上來說,我想把下面製造電影感的部分分成5個要素:
Framing(構圖),Lensing(透視),Camera and Camera Movement(相機和相機運動),Lighting(燈光),Color(顏色)
當然這5個方面不是唯一的電影感,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基本地區分好萊塢式電影和家庭錄像的標准之一。
攝影師花了畢生精力去學構圖,什麼九宮法,什麼黃金分割點,什麼對角構圖,什麼什麼什麼什麼⋯⋯我這篇文章不想講基礎,但是在這么多構圖裡面確實有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區分電影感。
在拿起取景器的時候,有些東西你需要在腦海中明確—--
經常在前期和導演溝通交流要拍的電影的時候,需要先明確你要拍什麼尺寸的畫面。流行的尺寸有1.33 : 1 也就是俗稱的4 * 3,1.78 : 1 也就是所謂的 16 * 9,1.85 : 1 (也就是這些年流行所謂的Academy,叫法每年都在變)或者2.35 : 1 (寬屏)或者是2.40/2.39 : 1 (我稱作電子寬屏因為他們輸出1920*800)究竟選什麼樣的尺寸應該符合故事的敘事要求。雖然超多人們覺得寬屏高大上,但是在很多敘事情景下寬屏並不給力。如果你的故事有龐大的群演和給力的美術,那麼寬屏將會有助於你的環境表達。如果你選擇了寬屏但是你的電影里除了白牆還是白牆,那麼再寬的屏幕觀眾只會感到厭煩。相反,如果你要將的故事是一個很親密的愛情片,或者你要拍攝的地點很局限有很多東西你都要放在畫外,那麼寬屏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再假如如果你的電影裡面演員的身高差異很大,老人小孩啥的啥的⋯⋯你懂的。像前幾年很流行的1.33,在1.33:1的畫面你里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表現一些很親密的畫面而不至於因為frame size(畫面尺寸)而妥協。雖然現在1.33淪為了「電視劇感」。
畫面尺寸的選擇應該在前期的最早階段就商定下來,甚至在story board(故事板)之前就決定。像電影The Dark Knight(蝙蝠俠,2008),他們拍了imax和2.35 spherical兩個版本,但是導演決定打破傳統把兩種尺寸的畫面混在了一起上映,這個大膽的舉動導致結果也非很美麗。又一次印證了「拍電影無定理」理論。
現在你有了框架了,但是要往裡面放什麼?成千上萬的文章教程都教了你在你的畫面里放什麼哪裡放,但是放眼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低成本微電影,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唔⋯⋯中文怎麼講呢,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很多微電影在很狹小的location(場地)里拍攝的,小房間啊、小商店啊之類之類。相反好萊塢都是在很大的場地空間里拍攝,呃⋯⋯這個確實人家高富帥的proction(電影規模)讓草根們很難去模仿,但是有一些東西呢還是可以讓吊絲微電影增加screen depth。
最最最最最最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
第二個方法就是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
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
第四,如果你在室外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第四,我想說一下depth of field(景深)對畫面的影響。很多很多人都誤以為「大光圈淺景深」就等於「電影感」。呃,我只能說大光圈、淺景深是小朋友。景深只是構成電影感的眾多要素中的一種,並不是你把光圈一開大「哇噻」電影感就出來了。很多那些業余攝影愛好者或者自詡人像攝影什麼什麼的愛好者用大光圈淺景深拍了無數糖水片睡了無數麻豆圈了不少錢,但這些人不配稱為攝影師。如果你真的看電影的時候認真留心,那麼淺景深在好萊塢電影中通常只用在兩種以下的情況里:
第一種就是如果你在拍一個有很多信息量的semi-wide shot(半全景),你需要引導你的觀眾去注意某個重要的對象。想像一下路邊咖啡館有大概20多個群演,然後你需要觀眾去注意到我們的超級英雄正在接電話,這時候我們需要用淺景深去引導觀眾「該看什麼」。
第二種好萊塢電影用到淺景深的情況就是在拍攝特寫和中景的時候,這樣淺景深可以幫助觀眾的注意力放在對話的內容上。
除了以上這兩點,feature電影已經痛到入骨地花了大價錢去獲得一個場地的拍攝許可,他們真的很想都拍出來給你看「你看你看,這里好叼。快看快看,這里花了好多錢。」所以establishing shot(全景)一定都是深景深。而且多人之間的對話也是深景深。深景深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高大上,更宏偉廣闊。很多微電影看起來有一種claustrophobic(幽閉)的感覺是因為畫面的深度不夠。
所以,看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好好思考感受一下,構圖的時候思考一下畫面的深度,你會驚奇你拍出來的畫面會有質的飛躍。
源自:http://107cine.com/stream/58397/
10. 如何引導兒童拍攝
一、准備他喜歡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兩樣東西,一樣是美食,一樣就是玩具,讓引導員用上他喜歡的玩具,然後找機會拍攝。
二、不要讓家長離開他的視線:孩子看不到家長,特別是爸爸媽媽,可能會突然的哭,所以要確保家長不要離開,至少留下一個。
三、與孩子互動:為兒童攝影時最好記得要跟孩子互動。不要設置拍攝場景,全影只要跟著感覺走就行了,尤其是拍攝外景,這一點非常有用。你只要在拍攝時抓住那些神奇而歡喜的時刻就可以。
四、裝傻:說到拍攝兒童照片,你需要學會裝傻,裝傻可以惹孩子笑,讓你更具親和力,可以讓孩子更開心並且會更配合。
五、表現自然:不要老是叫孩子在拍攝前笑一個,這樣只會讓他們看起來很僵硬。相反,我們可以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可以通過問他們問題或者給他們講笑話來逗他們笑起來。展現自然的表情風采。
六、調節快門:因為寶寶,非常的好動,所以選擇快門快的相機可以更好記錄下有趣的畫面,也就是俗稱的抓拍,不然就有可能會錯過精彩的照片哦。
七、選擇大光圈:大光圈鏡頭一方面可以增加光線,我們拍小孩子需要比較快的快門速度,這需要光線的支持,室內有的時候沒有這么好的光線,所以大光圈鏡頭非常的重要。
八、從遠處抓拍:我們還可以讓小孩子和家長選一個地方玩耍,然後我們拿著變焦的鏡頭,在遠處把焦段拉長,盡情的抓拍他們父子、母子的有趣景象。這樣可以讓小朋友沒有鏡頭恐懼,又可以拍到美好的畫面。
九、多記錄表情:孩子的表情會非常的有趣,非常的可愛,一定要多記錄一些,特別是孩子的笑容。
十、服裝要足夠可愛:給小孩子拍照的時候,可以讓小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服裝,過程中也是可以當成照片拍攝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