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電影是怎樣侵略我們的文化的
像我們這樣出生在80——90代中後期的年輕人,其中不乏存在眾多的好萊塢電影鐵桿粉絲,從9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動作大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佔領市場,《真實的謊言》、《第一滴血》、《亡命天涯》等諸多好萊塢大片一次又一次地沖擊了中國大陸觀眾的感覺器官,也讓無數青年觀眾的心扉為之動容。直至現今時期,好萊塢的電影技術呈直線上升趨勢,始終稱霸著全世界的電影市場,無別國能夠逾越。有人曾對此種現象作出評論,說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人家老外拍的就是比咱們好,咱們要看就得看人家拍的電影,學習人家的電影技術和拍攝技巧。但本人覺得,學習人家老美的電影技術固然沒有錯,可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要保持住我們國產電影的文化特色,堅持將這種特色發揚光大,讓中國的年輕人在欣賞國外優秀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領悟和體會到中國文化元素的可觀性,使每一個人都能從對比中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和知識面拓寬,個人認為,這才是中國電影逐步走向國際舞台的關鍵。放眼現今國產電影市場,真正的優秀作品數量寥寥無幾,許多電影公司一味地將幾個大牌明星和猶如天花亂墜似得炒作形式當成票房的重要保障,其它的像劇情、特效、動作設計等基本上一概全然不顧,這樣拍出來電影的受歡迎程度是能夠想像的。例如,2015年取得24.38億票房成績的電影《捉妖記》,出現了「幽靈場」的造假現象(即:影廳里幾乎沒人,但是售票處顯示已滿)。
當然,也有一些突出中國特有傳統文化的優秀作品,如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老炮兒》、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徐克導演的《七劍下天山》,這些作品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無一不彰顯了炎黃子孫身上的那種俠肝義膽和赤子之心,這些文化元素即是中國的文化特色,是別國所不具備的,如果國內電影市場中能夠多一些此種類型的電影,我想,美國電影也不會在本國國土上如此肆無忌憚了。
⑵ 如何理解好萊塢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價值輸出
美國善於以好萊塢電影輸出其普世價值觀和保守主義。價值觀是民族或國家文化的表徵,也是一國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其主編的一本討論文化重要作用的文集中引用了丹尼爾的話:「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④這里的文化,往往是指社會生活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信念等,還包括人們對於某一事物普遍持有的見解。美國第一批移民來自英國清教徒,「美國的宗教與美國文化價值觀有著密切的關系」。多數美國人相信上帝並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新教倫理對美國人的價值觀有很深刻的影響,電視及媒體有大半的時間在宣揚宗教。《聖經》更成為美國人民心中最重要的遵循守則,而美國好萊塢電影所生產的電影核心價值觀即圍繞聖經基督教文化所宣揚的自由、博愛、家庭等普世的價值取向。而保守主義的傾向,避免種族或國家之間政治的沖突等使得美國好萊塢電影能夠贏得全世界人民對文化的認同。
最後,美國是一個民族大熔爐,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這導致好萊塢電影奉行拿來主義,在人才上可以吸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電影製作團隊。其文化的開放性使得好萊塢電影可以融合各個不同國家的文化要素,從而提升文化親近感,在對不同國家進行跨國傳播中,能充分調動電影中的不同文化要素,有利於規避文化折扣現象,促進了美國好萊塢電影全球化進程。
⑶ 土耳其電視劇登頂阿拉伯年度熱劇,文化輸出主要靠什麼產業
一,影視產業這是文化輸出最快最廣的方式。通過一部電影或者電視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基本的歷史風貌,風俗習慣,地理人情等等內容。為什麼說影視作品是文化輸出最快的方式呢?這與媒體特性有關。首先電視電影的屬性是一對多,單向的形式。一部賣座的電影如果在全球上映,其觀看人數是難以計量的,能在幾個小時內把一個國家的文化雛形灌輸到觀影人的腦子里,當然這種輸出方式是初步的,只能給人一種印象級的感覺。比如漫威的《黑豹》,第一次將非洲部落文化放在大熒幕上科普,這也使得我們這些完全不熟悉非洲的人了解了那裡的服飾,音樂,還有習俗。
這個就比較籠統了,像海外務工人員在當地建立起來的唐人街,儒學愛好者創辦的孔子學院,各種中餐館等等。是由一些華人直接將國內的生活方式帶到國外,最後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
⑷ 電影是如何對群眾文化生活和社會產生影響的
大多數的電影都是除了具有基本的娛樂功效,還能做到寓教於樂,以情感人,用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向人們揭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丑惡,教育人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用好人終有好報,壞人壞事終有報應等結局告誡人們要做好人好事,教誨人們害人終究害己等道理。
如電影作品《媽媽再愛我一次》,通過講述媽媽秋霞艱辛養育小強的艱難及失去小強後成為瘋子後仍深深思念小強的牽掛向觀眾展示了偉大的母愛,同時,通過小強對媽媽的眷戀和孝順傳達了要孝順父母的口號。這種母子之間割捨不斷的親情強烈的震撼了觀眾的心靈,洗滌了受社會浮躁喧囂、急功近利的作風污染的靈魂,有效的換回了大眾對親情、家庭的愧疚與回歸。據演「媽媽」的演員楊貴媚說,在《媽媽再愛我一次》播放後,她因為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由此可見,這位「偉大的媽媽」深深地感動了觀眾,以致於在現實中也受到了尊敬和愛戴,觀眾對她尚且如此,不難想像對自己的母親會有多溫情。再如電影《馮志遠》通過對真人真事馮志遠老師在寧夏省中寧縣教書育人42年,培育出上萬名學生的感人事跡的講述,歌頌了馮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讓觀眾在媒體大量揭發師德淪喪的局面下看到教師還有正面的形象,讓人們認識到我們教師這個行業雖然存在害群之馬,但是我們社會高尚的師德依然存在,教師這個稱謂依然是那麼的高尚,依然值得我們尊敬。
(2)文化方面,電影能促進一文化的流行與發展
先說台詞方面。一部電影經過熱播後,其中一些經典的台詞往往會被人們記住並廣泛流傳,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這些幽默詼諧又不失道理的話語讓人們加以利用,或自嘲,或懺悔,或狡辯…..大大了豐富人們的生活,甚至會成為一時的流行文化,這也是電影成功的標志之一。如《少林寺》中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走如風,立如松,坐如鍾,睡如弓」;再如《大話西遊》中的「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都是經典台詞中的經典,至今都被人廣泛應用。再談談電影內容方面。再以《少林寺》為例,1982年的拍攝的《少林寺》向世人展現了少林功夫的魅力,致使社會上掀起了學武熱潮,甚至波及海外。這事少林寺聲名遠揚海內外,從以前的破爛不堪,門可羅雀到現在的恢弘氣派、門庭若市,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這不得不歸功於電影《少林寺》的積極影響。
⑸ 中國的文化輸出有哪些是如何輸出的
中國的文化輸出有哪些?是如何輸出的?一、移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國的唐人街。新舊移民和諧相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織在一起。由於唐人街就處在當地,所以是展現中國文化的一個最大、最直接的窗口。
八、哲學思想和文學影視作品。比如中國古代先賢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以及孫武的《孫子兵法》等等。在深刻影響了東亞各國的同時,近年來也迅速向歐美等西方國家擴展,中華優秀文化思想的光輝越來越燦爛。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一批優秀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也走出了國門,向世界各國展現了中國文明的厚重底蘊。除了古代的經典名著,現代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也紛紛走出國門。比如文學方面有莫言的作品,影視作品有卧虎藏龍等。更早一些的還有李小龍的武打影視作品更是風靡了全世界。
總之,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中華文明將越來越快速的向外傳播,漢語也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使用,和諧社會終將推行於全世界。
⑹ 通過電影向國外輸出中國文化,還需走多遠的路
在如今,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僅僅是軍事等應實力的比拼與輸出,更多的是文化層面的輸出,而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文化輸出方式
當影視文化成為一種產業以後,其經濟上的價值就被完全地擴大化了,文化產品的全球輸出不僅能夠擴展經濟市場,獲得大量的經濟利潤,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化媒介傳達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而這種觀念的影響遠遠超過傳統的教育意義。美國一直努力完成文化產業的全球化,特別是在世界上最容易傳播的影視文化產品。電影和其他大眾文化都不僅其有產業意義,對於宣傳美國政治、文化和擴大經濟影響,
然而國產電影現狀任然令人擔憂,雖然去年電影《戰狼2》取得56億票房,但這部電影不過是趕上了中國建軍90周年這一盛大的節日。未來一段時間恐怕任將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占據中國電影市場。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⑺ 能不能談一下文化輸出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文化輸出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中,國與國之間的一種競爭手段,我們都要想辦法提升自己國家的文化輸出能力,只有高質量的,合格的,優秀的文化輸出,才能讓外面的國家更加了解我們,更加敬畏我們,只有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肌肉,別人才不會主動的招惹你。
這就是文化輸出的重要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文化能夠被世界所熟知,能夠被世界所了解,能夠被世界上的其他民眾所熱愛,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果能夠做到,我們將獲得莫大的收益,還有別人的尊重。
⑻ 文化輸出有什麼
中國浩瀚的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歲月的印跡,更多的是數不清的文化資源,在這些厚重又獨特的文化資源中,部分進行了輸出,如:書法國畫、中文(文字)、中醫、瓷器、茶道、戲曲、儒家文化思想、中國美食、中國功夫等。
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動起文化的發展和內在歷史人文的挖掘。文化輸出的方式和途徑全面提升,如電影產業中《戰狼2》、《流浪地球》等影片帶著中國的文化的要素,走向國際;又如國際上熱銷的家居產品、服裝等都帶著中國人文的精神烙印。電子游戲產業同樣是一個文化輸出的全新的領域,經歷了數年的厚積薄發後,一批優秀中國的游戲作品也贏得了世界的認可。其次,一些傳統的、歷史的、帶有人文色彩的產品逐漸從歷史中走出,帶著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重新煥發出新的色彩。
文化輸出是一個傳承發揚及拓展的過程,只有在堅持中創新才能突破重圍、蓬勃向前。
⑼ 《戰狼2》與美國大片在文化輸出中有何區別與啟示
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套在手臂上,被「冷鋒」高高舉起,護佑滿車難民穿越交戰區……結尾,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旁,打出字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當全球大銀幕上出現了有血有肉、為世界和平守候的中國英雄時,我們找回了一種自信;當「冷鋒」在非洲自豪地喊出「我是中國人」,五星紅旗成為走向安全的通行證,我們感受到一種自信;當用光影搭建起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橋梁,中國故事開始走向世界時,我們堅定了一種自信
⑽ 什麼叫文化輸出
文化輸出指的是一個國家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的灌輸,也就是用自家的文化去同化其他的國家的文化,從而達到在文化上對其他國家進行洗腦的一個目的。
綜上所述,文化輸出是現在國際戰爭中比較適用的一種戰爭手段,同時也是一種彰顯綜合國力的手段,我國之所以逐漸注重傳統文化的發展,就是為了應對未來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