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上鋼琴師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
海上鋼琴師:文藝片里的動作片
the Legend of 1900
義大利,1998
導演:基斯比-湯納度(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添-羅夫(Tim Roth)
普里特-泰勒-文斯(Pruitt Taylor Vince)
評級:☆☆1/2
生命像極了一場茫無頭緒的冒險,所以我們往往會敬佩那些流連於同一個地方,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的人。被無常的命運折磨的時候,拒絕改變有時候能提供給人一種安全感。所以《海上鋼琴師》從一開始便給了我們很多期待。一個被遺棄在巨型渡輪上的孤兒突然間成了天才的鋼琴師,他一輩子都不曾下過這艘船。海、船、來來往往的兩千名乘客和他的鋼琴構成了他唯一的世界。這部根據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柯的獨白體小說改編的電影原本可以成為一個非常豐富有趣的寓言,無論它是用來表現世事滄桑間閃現出的純真與靈感,還是那些勇敢自信、充滿夢想的移民,還是音樂給人的力量,還是一點點過了時的英雄主義……只不過,影片想告訴我們的太多了,結果倒好像什麼也沒有說清楚。
基斯比-湯納度,曾經導演了那部感人至深的《天堂影院》(Cinema Paradise)。和很多歐洲導演一樣,他不願意大量的美國觀眾是通過字幕來理解他的電影的,所以他拍了《海上鋼琴師》這部英語片。影片中裝點上了很多好萊塢風味的元素:泰坦尼克式豪華龐大的海上巨輪、泛著煤氣燈光的鵝卵石街道、看到自由女神像時歡呼雀躍的移民,當然還有擦肩而過的愛情和爵士樂,只是這些看似聰明的小伎倆加上並不十分聰明的敘事,使《海上鋼琴師》看上去不再像一部哀傷、浪漫的義大利電影,那種帶著笨拙翻譯感的做作和書生氣糟糕地彌漫於影片的始終。
在影片里,你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個穿著體面的角色,站在甲板上憑欄眺海,發表著關於自由生活和人生真諦的冠冕堂皇的演說,看起來就像在演莎士比亞戲劇的「泰坦尼克」版。影片擁有兩位十分優秀的演員:有著憂郁氣質、連笑起來都像在懺悔的添-羅夫和那個很會作眼球運動的胖子普里特-泰勒-文斯,只是這兩個本來都靈氣十足的演員在本片里卻顯得像兩個牽線木偶一樣。這完全是導演的錯誤,他災難性地讓主角每時每刻都用那些廉價的對白說出他們內心本可以更微妙的感情。毫無疑問,添-羅夫是個好演員,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一個執意要破壞那些含蓄微妙感覺的導演。
Ennio Morricone的配樂成了全片唯一值得關注的亮點,但可惜連這個唯一的亮點都被基斯比-湯納度處理成是超能力製造出的贗品。1900和那個傲慢的爵士鋼琴手Jelly Roll Morton(由Clarence Williams III飾演)在船上「飈琴」的那段戲應該是全片的高潮之一,只是好像兩人比的與其說是音樂的表現力,倒毋寧說是比誰彈得快、彈得響,添-羅夫的手部動作經過數碼剪輯看上去就好像有六隻手在琴鍵上翻飛。一場琴技與內心的較量成了神乎其神的「武功大對決」,不禁讓人覺得有點滑稽。
看片的時候我們也許隱約感覺到了點什麼:1900的音樂是和他心底始終保有的那些價值分不開的,他彈琴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不離開他內心那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但影片沒有印證我們內心的期待,我們不知道這個男人在想什麼?他是個英雄還是個瘋子?影片最後那段小號演奏彷彿是在追憶些什麼。是的,也許的確是在追憶些什麼,但,憑什麼追憶呢?(張帆)
獲獎紀錄:
1999年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
2000年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
2. 有關《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一切
當兩個金牛座男人遇到一起,一個是導演、一個是演員,會發生些什麼呢?——當然不是產生同性戀。他們會揮灑自己無可救葯的才氣將浪漫推向極至。於是,才有了《The Legend of 1900/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海上鋼琴師/1900傳奇/聲光伴我飛)這部影片。9v
愛上Tim Roth(提姆•羅素)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你沒法不愛上他。在《海上鋼琴師》里,這個戲痴的演技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與1900完全融為了一體,Tim Roth就是1900,1900就是Tim Roth。a{
影片的畫面就和它的音樂一樣精雕細琢。喜歡海水光影下船艙里盪來盪去像鞦韆一樣的搖籃,喜歡小1900透過頭等艙磨砂玻璃屏風看到的、有如浮士繪般的影像,一個傳奇就這樣展開了:K-a`
喜歡1900為邁克斯治療暈船時所開的「葯」;愛他那一身黑色的燕尾服與如履平地的腳步,還有氣定神閑略帶欣賞的詢問,雙手插在褲兜里迎門而入的氣度以及嘴角那絲不易覺察的淺笑;愛他對邁克斯說「Trust me!」時鎮定的眼神和語氣、要他坐到琴凳上來的循循善誘——我想像不出面對這樣的邀請有誰能夠拒絕?愛極了他沉醉琴聲里那明朗的笑容和無比悅耳的嗓音,幽默的對話顯示心底里的純真從未改變;愛他對邁克斯拿酒時會心的微笑以及拒飲時柔和的搖頭……A
Ennio Morricone(埃尼奧•莫里康里)與Amedeo Tommasi(阿邁多•托瑪斯)的配樂是那麼靈動、流暢、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到愉悅——尤其那首《Magic Waltz》(奇妙的華爾茲),也只有義大利人、那個叫Giuseppe Tornatore(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傢伙才能拍出如此浪漫而奔放的場景——如果他們的「鋼琴之旅」僅僅是在華美的大廳里徜徉,那可沒有這么富於感染力——他讓1900和邁克斯「駕」著鋼琴沖破了玻璃屏風、沖進了船長的寢艙,不羈的個性躍然而出。1900略帶玩世不恭的回應以及船長的懲罰其實都充滿了人情味。Q5
喜歡1900躺在煤堆上向邁克斯描繪新奧爾良大霧時的情景,近乎魅惑的語音和悠遊的神態讓人沒法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愛他腦海里興之所至的旋律、指間流瀉不息的音符,他為頭等艙也為三等艙里所有識貨的人演奏;愛他要聽眾先哼唱點播樂曲的曲調、進而側耳傾聽時的專注與好奇,更愛他在新移民們望見自由女神像、一鬨而散後,對著人去樓空的艙房那落寞的身影;他純真、孤寂、遺世獨立卻又對世態洞察入微,愛他用旋律描繪不同人物時的敏銳、精確和冷峻,到岸後留在船上給陌生人打電話的沖動,像個迷失了的孩子,對未知世界害怕又好奇。 A1F
至於和真正的爵士樂手Clarence Williams III(克拉倫斯•威廉姆斯三世)扮演的謝利飆琴那段,好個名利場!雖然邁克斯對謝利音樂的評價以及煙灰的運用都很出彩,但唯一打動我的卻是1900為對手流下真心欣賞的眼淚,原來他看重的只是音樂。算起來拍這部片子時Tim Roth已經三十七歲了,而劇中的1900不過二十七。仔細看,你能看到他眼角的魚尾紋和嘴邊的深痕——歲月鐵面無私地並沒有放過他,卻在刻畫下溝壑的同時賦予了他從所未有的魅力。Tim Roth的眼神單純、干凈、清澈、澄明、不染纖塵,我才知道——原來精靈的眼睛是永不會老的,即使歲月也拿它無能為力。gQ6|HL
喜歡初見錄音設備的1900問唱片商「錄音會不會疼?」——或許音樂本身就包含著疼痛,與設備的更新沒有關系。愛他彈琴時的神遊天外、凝視窗外少女時的那雙眼睛——那是一雙世間少有的眼睛,眼神里的愛慕、專注、痴迷、欣賞、微笑與感傷就那樣自然流露著,沒有一絲遮掩與防護。托納托雷很會找演員,他知道這個少女不需要任何浮華的漂亮,但她一定要健康、美麗、天然,有著紅潤的臉頰、憨厚的豐唇,像海風一樣清新質朴,於是,他選擇了Mélanie Thierry(梅蘭妮•蒂埃里)。@i
整個畫面呈現出的油畫美以及莫里康里所作的《Playing Love》(愛的演奏)就那樣深深觸動了我的感官,幾乎忘了身在何處。少女從這個窗口步出,又在下一道窗口出現,那雙眼睛就那樣緊緊追隨著她,在被阻隔的短暫間隙里它憂傷、掛戀、緊張而又悵然若失、四下找尋,直到那個身影再次出現才安然、鬆弛下來,彷彿輕輕地舒了口氣。梅蘭妮在清風中或靜立或走動,她並不知道有那樣一雙眼睛、那樣一段旋律在描摹著她美麗的輪廓。她的身影消失了,他的琴聲也止息了。c
得知自己的演奏將要被無數次地復制,1900固執地搶下了模片,只因為「我和我的音樂不容分離!」可他卻願意把這模片送給那少女呢。或許在他獨自演練如何開口卻又欲言又止時已然明白,他跟她終究是不同世界裡的人,所以唯願把生命的一部分送給她。看到1900為情所困我是那麼高興,因為他的音樂里終於有了愛情,這才完整不是嗎?^;18>s
愛終究是不可抗拒的。1900拉開了三等女客船艙的門,在熟睡的面孔里找尋自己的心上人,那幽藍的光線、有如前世今生般的音樂《The Crisis》(危機)讓我潸然淚下。她是屬於陸地的,然而此刻她在海上、就熟睡在他的領地里,哪怕全世界都已沉沒,他也會在這葉方舟里找尋到她。Qu
1900的腳步頓住了,他轉過身來,直覺是奇妙的,她果然就躺在那裡,唇色動人。1900做出了所有人都會有的舉動,他把自己的唇輕輕印在了她的唇上。這短暫、輕柔的觸碰甚至算不得一個吻,在她清醒之前他便飛奔著躲了起來。這不像一個男人的舉動,倒更像一個孩子的反應,我想我幾乎忘記了,他本就是一個精靈嘛!K
似乎惟有遺憾才能成就美。目的地到了,少女也要下船了。眼看愛情稍縱即逝,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他喚住了她,她也停住了腳步,然而他卻未曾說出個所以然來。同是發生在豪華巨輪上的故事,橫亘在《Titanic》(泰坦尼克號)那對戀人之間的是生與死,而1900與那少女之間唯一的阻礙僅僅是他的心。人心比之生死哪個的阻隔更強大呢?我不知道。或許正如泰戈爾所說的那樣——;C,GA7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zDU's
不是生與死WDPSL
而是v7
我就站在你面前2>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A-
從這個角度來說,1900真是純真又固執、狂熱又冷漠。兩年過去了,他有無數次下船的機會,卻依然守著自己的堅持。陸地上的世界不是沒有過誘惑,他也決心要踏上那塊土地,結果,半空里他停住了,長久凝視那座馬上就能用雙腳去感受的城市,扔出了他的帽子,就頭也不回地返回到船上——甚至連他的帽子也未曾登陸呢,它飄落進了海里。或許1900的舉動是想聽從上天的旨意吧,所以才那麼義無返顧。;3~R
如果說眼睜睜放棄了愛情、固執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都不算極端的話,那麼,面對因為報廢而即將要被炸毀的輪船仍不肯離開半步,就真的是狂人舉動了。然而他的心裡更多的卻不是瘋狂,而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慌。vvtT"C
一生面對著大海和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那個世界企圖用名利去引誘他卻始終沒有承認過他的存在,而它所呈現出來的對名利的慾望反而令他一直躑躇不前,甚至放棄了追求正常的家庭生活。對1900來說,維吉尼亞號才是他的家園。他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e
是的,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各地的輪船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此創作出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他安慰邁克斯說維吉尼亞號炸毀後,他在天堂里發現自己缺了條左臂,天使卻遺憾地告訴他只有一條右臂可供使用了,這樣他就有了兩條右臂,兩條右臂該怎樣彈奏鋼琴?邁克斯流著淚笑了。愛他就尊重他的選擇,邁克斯就那樣走下了那艘船。\c
獨自留在船艙里的1900已經沒有了鋼琴,他伸出雙手,向著虛空彈奏腦海中的曲調;他側過頭來,滿臉的倔強與孤獨,露出一絲微笑;抬頭仰望上方,沐浴在一片黃色的光影中,彷彿靜候著天堂的召喚。四下里一片寂靜。片刻,爆炸騰起……4Ut9a[
&;靠近布拉德——Brad Pitt中文論壇 -- 布拉德·彼特中文論壇 O
有一篇影評這樣寫道:ufdL<@
「生命像極了一場茫無頭緒的冒險,所以我們往往會敬佩那些流連於同一個地方、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的人。被無常的命運折磨的時候,拒絕改變有時候能提供給人一種安全感。所以,《海上鋼琴師》從一開始便給了我們很多期待。」4$Qx!}
在我看來,這篇影評與其是評說1900,倒不如用在Tim Roth身上更為貼切些。_g
第一次看Tim Roth的影片應該是Quentin Tarantino(昆汀•塔倫蒂諾)的《Pulp Fiction》(低俗小說),之後是《Reservoir Dogs》(落水狗),再後來才是《海上鋼琴師》。他真的是一個生而為演員的人——能夠讓你在深刻記住那些角色的同時忘掉他本人的面目。於是很久之後,看過《海上鋼琴師》再回過頭來,居然驀地發現——原來那個開演沒多久就被一名普通婦女開槍擊中,後半段一直躺在血泊里抱怨、哀嘆、呻吟、懇求,讓人每看一眼都得替他難受的、倒霉的卧底警察竟然是他!而那個跟女友得啵得商量半天,終於下定決心搶劫咖啡店卻又不幸撞到黑幫殺手面前,聆聽完Samuel L. Jackson(塞繆爾•L•傑克遜)那段精彩的「自製《聖經》」後,終於被幸運打發走的菜鳥劫匪居然還是他!誰能想像得到呢?撥動人心弦的1900居然也可以是警察、是殺手、是騙子、是流氓、是街邊的小混混!他不做演員做什麼!?Iz
這就是Tim Roth。該當綠葉的時候他就收斂起眼神里的光芒安心做著陪襯,將自己的小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充當著昆汀那圓形敘事結構的銜接點;而一旦要他做紅花,他立刻就煥發出湛然的神采來,灼灼地逼近你的靈魂,用那雙動人心魄的眼睛牢牢吸引住你的視線。用「帥」、「性感」、「酷」這類詞語來形容他簡直都是褻瀆了他!他永不屬於明星,而是一個有著散漫特質的、精靈般的演員。E5 ^8
似乎惟有苦痛的經歷才能造就非凡的人格魅力,Tim Roth也不例外,這為他累積了豐富的表演經驗。他經常扮演黑幫殺手、流浪者、失敗者及社會弱者這類角色,他說他只是喜歡這種很少錢的工作,因為低預算電影會有更多樂趣、更野性、更瘋狂。同樣,1900、文森特•凡•高這類遺世獨立的藝術家也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可以癲狂、凄涼、歇斯底里;也可以溫柔、執著、情深似海。+<hk
「一九九九年,在新千年前夕,一向自任編劇的托納托雷把義大利作家Alessandro Baricco(亞歷山德羅•巴里柯)的小說《Novecento》(二十世紀)搬上了銀幕,這就是《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在這最富戲劇性的時刻,由這部講述發生在上—世紀初期傳奇故事的義大利影片,為只有區區百年歷史、卻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o+ku
——這是一篇影評開端的介紹。G
你盡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個:DA*
「雅緻的寓言。」——《洛杉磯時報》#[(
也可以說它是:?A:
「小情調的混合物。」——Film.comM
還可以說它是一部將商業性隱藏得很好的文藝片,天才、擦肩而過的愛情、即將炸毀的巨輪、抉擇、感傷、對一個世紀之初的追憶……所有這些引人入勝的元素《海上鋼琴師》里都能找得到。6l
你還可以質疑情節的真實性,托納托雷的敘事手法多麼老套:高手對決時的鋪墊、先抑後揚的技巧、《明湖樓聽書》般的渲染方式、初戀的滋味、人性的思考……然而如果將所有這一切抽離,電影還成其為電影嗎?極力想要不落窠臼的人往往忽略了,有時重復反而是創新的搖籃,而人類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重復。9
心疼1900,心疼他純凈的才華、精靈般的思緒、深情的眼神、飛揚的心以及那一點點膽小和孤僻,他像小飛俠、像木偶皮諾曹。想起了另一位喜歡遊走於主流電影邊緣的Johnny Depp(約翰尼•德普),在《Edward Scissorhands》(剪刀手愛德華)里,那個老科學家的半成品、面色死白的機器人愛德華一直想要融入到人類社會中去,而1900卻刻意要和陸地世界保持距離、冷眼打量著它;愛德華小心謹慎、在現實世界裡碰撞得凄凄然,1900雖然孤獨卻有著強大的心理能量;愛德華努力追求不可企及的愛情,1900卻不願撤去心中的藩籬。b[8w
也看過義大利語的《海上鋼琴師》,劇情比英文版的完整卻並不完美。雖然導演托納托雷是義大利人,但為了這部影片能被英美語系的觀眾接受,所以原片用的英文對白,義大利語反而是配音。不喜歡意語版除了旁白太多、太喧嘩、增強了幽默感卻破壞了唯美感外,還因為給1900配音的義大利人嗓音太尖銳,絲毫沒有Tim Roth本人的聲音低沉、悅耳、富有表現力。:we2f"
在反反復復的觀看中我越發著迷於Tim Roth傳神的演技——他長著一雙類人猿似的眼睛,眼神里有一種不諳世事的純真。他撇下半邊嘴角,他揚眉、出神、聽著唱片機里放出的錄音迷惑不解,四下好奇地瞧著自己的手指與鋼琴,那神情就像從沒跟人類社會打過交道一般澄澈;而當他回答邁克斯的疑問說「Why Why Why Why Why Why Why……」時,眼神又是那麼老到,有種閱盡人世滄桑的漠然。16
在《呼嘯山莊》里,卡瑟琳出於極度的愛意說道——「我就是希克厲!」那麼,我要說:「我就是Tim Roth!」_U[zn.
與他欣賞的老戲油子Al Pacino(阿爾•帕西諾)一樣,Tim Roth也是一個越老越有魅力的演員。看著他二十幾歲的劇照,蒼白的臉色、迷惘的眼神,寫滿了青澀;而如今這張臉上,那無須言語傳達的訊息真是豐富極了。現在的他有深愛的女人和溫暖的家庭,看著這個不過1米70的男人坦然地摟著高他半頭的妻子,放在她腰際的手那麼親切,臉上有安寧的幸福、眼中有潛藏的能量,我想那就是歲月、經歷以及曾經的迷惘、失意與苦痛賜予他的禮物吧。!x
本人既不是電影發燒友也不是專業影評人,我所有的就是這份對Tim Roth狂熱的喜愛了。總覺得即使把天底下所有美好的語言都加諸在他身上也不為過,又覺得所有的語言其實都是那麼蒼白多餘。還是寫下這么一篇冗長的文字,對於同樣喜愛Tim Roth的人,它可能值得收錄;而對於不知他是何人的人,不看也罷。<
&;靠近布拉德——Brad Pitt中文論壇 -- 布拉德·彼特中文論壇 9*)
註:Tim Roth本來譯成「蒂姆•羅斯」更為貼切,但由於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時DVD上採用的就是「提姆•羅素」這個譯名,所以先入為主保留了它。影片末尾長長的字幕後藏著一首極為動聽的歌曲——Rogers Waters填詞並用他海妖般的嗓音吟唱的《Lost Boys Calling》(棄兒的呼喚),沒有耐心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或許托納托雷想以此考較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喜愛程度?+fs)*&
飾演邁克斯的Pruitt Taylor Vince(普魯特•泰勒•文斯)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男演員,眼波流動,連眉毛都會演戲。,
3. 海上鋼琴師為什麼叫 the legend of1900
「海上鋼琴師」這個電影名是根據電影的劇情翻譯過來的,並不是直譯的英文電影名。英文的電影名就是
《the
legend
of
1900》(直譯為:1900傳奇),其中1900是主人公的名字(nineteen
hundred),因為他的養父1900年在郵輪「弗吉尼亞號」上發現了他,就以1900(nineteen
hundred)作為他的名字,本片實際是一部人物傳記式的電影,講的是鋼琴天才1900(nineteen
hundred)在郵輪上短暫而非凡的一生。
4. 有一部外國外國電影主人公叫1900
《海上鋼琴師》 外文名The Legend of 1900
劇情:
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
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弗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
5. 《海上鋼琴師》是哪年拍的大家覺得這部片子怎樣裡面的鋼琴曲哪有下載的
98年的吧 片子很好 音樂不錯 主角挺帥
附贈:
《海上鋼琴師》電影原聲帶
《海上鋼琴師》可以算是1999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顏尼歐·莫里克奈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這張原聲帶有些像是《新天堂樂園》與《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體,管弦的氣質承襲了《新天堂樂園》,《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懷舊色彩,與幾許《鐵面無私》的繽紛飛揚,同時又加入了《四海兄弟》與《豪情四海》的復古爵士風情,而它又不僅止於此,莫里克奈在這張作品中也帶來許多嶄新而且動人的感受。一開場的1900's Theme,是一個十分優美的主題旋律,細致優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 Barry的唯美風格,然而當鋼琴登場的一剎那,你突然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莫里克奈又一次展現他將不同音樂體材合而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動人的時刻,隨性而至的切入幾段即興浪漫的爵士鋼琴,營造出令人驚艷的效果,信手捻來間即將爵士音樂處理的這般瀟灑飄逸又深情動人,是十分特別的感覺。
「1900' Theme」是整部配樂的主軸,同時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兩段戀曲「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中,將這個主題做了十分優美的演繹,其中「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的風格與《新天堂樂園》的Love Theme表現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帶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樂則鋪陳出懷念感傷的感觸,至於Track 16是一首細膩抒情的鋼琴獨奏,充滿了深刻動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較特殊且十分搶眼的主題變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將主題由遙遠的懷念,變化出開闊飛揚,閃亮興奮的神采,雖然音樂本身和《鐵達尼號》全然不同,不過倒有幾分讓人聯想起《鐵達尼號》啟航時的高昂情緒,交響編曲的處理展現了一如《鐵面無私》的奔放與力量,不過感覺上,《海上鋼琴師》有更優美的主題旋律,更豐沛的情感,與更富傳奇色彩的悠遠美感,這首作品又與最後一首配樂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色調,「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燦爛興奮的神采揭開了一個傳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則以深邃收斂的情緒為傳奇故事劃下休止符,不過其實那並不真正是一種」結束」的感覺,更像另一個開始,畢竟所有的傳說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結局。整部配樂藉著脫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繪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際遇與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聲帶的結尾,莫里克奈與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師,更進一步將1900's Theme改寫成真摯深邃,詩意動人的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聯手打造出今年電影主題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自然是電影配樂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為」「海上鋼琴師的傳奇」,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於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原聲帶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來,莫里克奈寫起二十世紀初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1900' Madness #1與1900』s Madness #2都是輕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 Blue」是一首慵懶閑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A Goodbye To Friends」則有如感傷的呢喃,帶了一股落漠的愁緒。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特別邀請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 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古今作品對照下,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風格的鋼琴作品亦有精湛的發揮,除了上述將主題旋律以鋼琴獨奏演出的「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暢繁復的聯彈,「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恬靜作品,氣質十分優雅,這兩段作品雖然風格大相逕庭,卻都有幾分古典音樂的格調。而「The Crisis」則是一個比較沈靜憂郁的主題,「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著一種幽靜沈漠的情緒,而且旋律十分優美,與爵士音樂的活潑悠遊形成一股內斂的對比性.最後,「Child」是一定要特別一提的作品,是一個獨立的主題,也是整部配樂最甜蜜純真的作品,充滿了天真可愛的赤子之心。
莫里克奈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遊於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讓通俗的音樂類型有脫俗的表現,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又一次為樂迷與觀眾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手筆。
專輯曲目:
01.1990's Theme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1.PlayingLove.mp3
0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2..mp3
03.The crisi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3.TheCrisis.mp3
04.Peacherine Rag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4.PeacherineRag.mp3
05.A Goodbye to Friend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5.AGoodbyeToFriends.mp3
06.Study For Three Hand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6.StudyForThreeHands.mp3
07.Tarantella In 3rd Clas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7.TarantellaIn3rdClass.mp3
08.Enring Movement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8.EnringMovement.mp3
09.Police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09.Police.mp3
10.Trailer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0.Trailer.mp3
11.Thanks Danny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1.ThanksDanny.mp3
12.A Mozart Reincarnated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2.AMozartReincarnated.mp3
13.Child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3.Child.mp3
14.Magic Waltz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4.MagicWaltz.mp3
15.The Goodbye Between Nineteen Hundred And Max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5..mp3
16.Goodbye Duet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6.GoodbyeDuet.mp3
17.Nineteen Hundred's Madness N.1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7.NineteenHundred
18.Danny's Blue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8.Danny
19.Second Crisi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19.SecondCrisis.mp3
20.The Crave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0.TheCrave.mp3
21.Nocturne With No Moon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1.NocturneWithNoMoon.mp3
22.Before The End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2.BeforeTheEnd.mp3
23.Playing Love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3.PlayingLove.mp3
24.Ships And Snow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4.ShipsAndSnow.mp3
25.Nineteen Hundred's Madness N.2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5.NineteenHundred
26.I Can And Then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6.ICanAndThen.mp3
27.Silent Goodbye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7.SilentGoodbye.mp3
28.Portraits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8.Portraits.mp3
29.Lost Boys Calling
http://hi.wuhan.net.cn/music/evans/The.Legend.Of.1900/29.LostBoysCalling.mp3
6.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怎麼樣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
7. 電影史上有哪些真正能夠超越時代依然取得成功的電影
《銀翼殺手》無容置疑1982年上映時票房慘淡 開創了賽博朋克在影視史上的先河 最經典的莫過於roy在雨中的那段台詞 ,「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注視萬丈光芒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間,到了 。」
8. 電影 海上鋼琴師 涵義
對藝術和所愛的美好純粹的追求。
有些東西,一旦物質化了實際化了就失去它本身純潔的象徵。
1900在船上看來來往往的人和事,也大致知道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虛華無物,這些可以成為他靈感的來源,卻無法讓他臣服其中,過一個俗人的生活。
就像莫扎特5歲就能作曲,他們都是上帝給與特殊天賦的人,這樣的人,一輩子註定孤獨和敏感。只有他們的細膩才能創造出打動人心的藝術品。他們是為了心和靈魂的凈化才來進行隨性的創作,並不想影片中那個發明jazz的人。就像1900一直在追逐音樂的純和真,從他8歲的時候從來沒有學過鋼琴就能彈出動人的旋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另外,在有兩個人來跟他說有人要跟他較量鋼琴演奏時,他聽也不聽別人就直接逃跑,包括最後Max和一群人去要被炸掉的船上找他,他都避而不見,這些都體現出他作為一個天才藝術家有些消極的避世態度。影片應該不是想提倡這些東西,但是對於那些真正的天才,這一直是一個通病。比如梵高,海明威之類的,都是以自殺結束生命。他們看世界以玲瓏透徹的心,明白這個世界有太多弊病,也明白他們自己有著普通人沒有的天賦和才能,他們內心痛苦,知道自己有能力為世界做出貢獻。因為他們的天賦,他們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就像哈利波特一樣,他們明白自己是the choosen one,但是又不明白怎麼做才能夠完善自己的使命,怕辜負了給予自己的天賦。
對於1900來說,他的身世保護了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追逐自己喜歡的純粹的藝術。從他聽著美妙的jazz會落淚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內心純潔單純如孩童般的人,他的心只能裝下對藝術的追求。他不在乎那些浮華的名利,他認為看夠了人間歡喜疾苦,他的藝術以此可以達到巔峰。但是事實上,他的藝術在他自己對女孩子動了感情以後才達到了巔峰,他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藝術品中,他的作品活了起來。以前的曲子好像是訴說別人故事的詠嘆調,現在的曲子卻加入了自己的獨白,和靈魂的反顧。他意識到了這一點,明白了自己在船上的生活也許還是有些單調的,限制了他自己情感的抒發,他想有不同的體驗,讓自己的作品更鮮活,這也是他想下船的原因之一。
但是那一刻他看到城市的紛亂,決定回去,是因為他敏感的心發覺城市的煙塵會污染藝術,於是秉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其完美的苛刻,他放棄了,還是回到船上,回到只有他和他的鋼琴一塵不染的地方。
你沒有共鳴可能是因為沒有學鋼琴,或者沒有學文科藝術類的學科吧?
我自己從小學鋼琴學跳舞學唱歌,但是現在還是因為課業不得不把它們束之高閣,所以看了影片特別有感觸。其實世界上很少有像1900這樣純粹的人,他的純粹讓我落淚。更多的時候我們選擇人生都是根據現實的因素來選擇的,比如父母說學經濟出來好找工作,我們就學經濟;金融危機了,父母說還是學法律吧,我們就學法律。真正喜歡的東西真正想追求的東西,卻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我們也逃離不了。所以,1900的船是他的命,是他的全部世界,他到最後一刻也不離開它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讓人感動的就是他錄那一段的時候,開始先擔心唱片會不會痛,後來又說他和他的音樂不分離,這些都體現了他如孩童般純真的天性。他明白他的藝術品不能夠被塵世污染,為了這一點,他也可以放棄他愛的女孩。
音樂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的。1900的鋼琴作品像小王子一樣隨性而純真,他的船就像小王子的612星球。貝多芬的充滿了對命運的對抗和激昂,而肖邦的則是技巧上獨樹一幟的美妙。
希望我的回答解答了你的問題。也許你多聽點鋼琴曲,會有更好的理解。
9.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
1900的一生都沒離開船,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現在讓我們揭開影片神秘的面紗,用心理學的眼光來分析這段傳奇吧!
一、分離焦慮惹的禍
1900沒有父母,她的養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他一直沒能和其他人形成比較穩定持久的依戀關系。約翰·鮑爾比以「依戀」這個詞來描述我們對於生活中某一特定個體的強烈情感聯系。個體出生幾個月後,逐漸與養育者形成親密的情感來練習。許多嬰兒形成基本一連後,也會在母親或者依戀對象離開時表現出明顯的不安。例如,15個月大的孩子看到母親要外出購物時哭鬧起來,甚至要跟著去。兒童的這類反應被稱為分離焦慮。一般分離焦慮在6-8個月時出現,14-18個月時達到頂峰,然後強度和頻率在嬰兒期和兒童期都會逐漸下降。但是,學齡兒童甚至青少年還會在必須與他們所愛的人長時間分離時表現出焦慮和抑鬱。
那麼,為什麼兒童會因為和他們的依戀對象分離而感到焦慮呢?生態學的觀點認為,其實嬰兒面臨的許多情景實際上都蘊藏著自然的危險信號;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這些環境如此頻繁的與危險聯系在一起,使得人類對於它們的恐懼成為一種具有生物基礎的自發反應。一旦嬰兒有能力將熟悉的事物與不熟悉的事物加以區分,在於熟悉的看護著分立時,嬰兒就會本能的對陌生的面孔(在遠古時期,很可能是猛獸)、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
而1900就是恐懼著陸地的位置而不願去陸地。在他為了那個美麗的女孩打算下船時,她走到一半,停住了。只見那遠處紐約城的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煙霧繚繞中一眼望不到邊際。他迷惘了,最終還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說的:「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沒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所以,即使內心牽掛著那位美麗的女孩,他還是沒能鼓起勇氣走下船,因為他在走鄉串的過程中,面對著比船龐大無數倍的城市,數以千計的街道,他茫然了,退縮了。
在他小時候,他的養父曾對他說過:「陸地上有大鯊魚,會吃人。」雖然這聽上去很可笑,但1900心中的確覺得陸地有「鯊魚」,有位置的危險和過多的選擇。船雖然也很大,但每次只載客2000,船有頭,也有尾;琴鍵也是如此,有頭,有尾。然而,陸地在1900看來沒有盡頭,是一條過長的航線,過濃的香水,過美的女人。這一切都超過了1900所能預期和控制的范圍。
影片結尾時,麥克斯在找到他後,曾試圖勸他下船,一切重新開始。然而1900在面對陸地實施中有種焦慮和不安,他說,未知的東西太多,選擇太多,那樣的日子會精神崩潰,所以他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而且他沒有身份,生於海,長於海,死於海。除了麥克斯沒有人記得他,他的一生也在船上畫上了句號。
1900難道沒有想過下船嗎?除了那次為女孩,他的內心深處是憧憬著陸地的。他在想像中、在夢中無數次得到大國陸地。在他與麥克斯初識時,他描述其新奧爾良來,像是久居過一樣。其實,他只是通過給陌生人打電話,通過和別人的交談來獲取這些信息。然而,他的渴望只停留在了意識層面,他沒有勇氣也無法去陸地。
二、不守常規但卻作繭自縛
影片中的1900外表溫和,但有時又喜歡挑戰常規。。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後,幼小的他無意間鬼使神差的來到一等艙舞廳,無師自通的彈起了鋼琴,吸引了無數驚訝好奇的旅客們。船長驚訝之餘,走上前,說:「1900,按規定你不該在這里彈琴!」小小年紀的1900說了一句:「去他的規定!」爵士樂開山鼻祖謝利上船來向1900挑戰,被1900精湛絕倫的琴藝羞愧得落荒而逃後,1900站在船上說了一句:「去他的爵士!」而且,在平時的演奏時,他常即興彈奏,樂隊其他人不得不常常提醒他:「1900,拜託你照著樂譜彈!」可惜,這樣的提醒只能維持短暫的按譜彈奏。隨著1900靈感的閃現,動人的樂曲從他手中隨意地流淌出來。麥克斯初登上佛吉尼亞號的一個夜晚,狂風大作,波濤洶涌,整條船在不斷搖擺。麥克斯飽受暈船之苦,東倒西歪,吐得一塌糊塗。這時,1900出現了,兩人坐在鋼琴前,放開腳閘,彈起了鋼琴。兩人隨著鋼琴如流水般滑行,那麼悠然自得,輕松灑脫,彷彿在自由翱翔。他們在動人的音樂中,滑過走廊,一頭撞進了船長的房間。
可見,1900頁是個喜歡突破規則、不畏常規的人。然而,在是否去陸地的問題上,他把船變成了一個大的牢籠,將自己變成了囚徒。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小的個體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最初以自己的依戀對象(一般是父母或其他喂養者)為軸心,一定范圍內活動。超過一定范圍後,個體會感到不安。但是,有了依戀對象這個安全基地,個體會逐漸擺脫焦慮不安的情緒,積極地探索外部環境。而1900正是缺乏有力的安全基地,超過了船的范圍,他就無法控制內心的焦慮清晰。她不願向外界的權威和常規研製屈服,但又不得不屈服於自己內心的限制。
三、身份感的缺失
除了害怕未知外,1900最大的悲哀是沒有身份感。影片多次提到:1900在陸地上沒有出生證明,沒有生日,沒有身份。就好像這個人從來沒出生過一樣,等死後去天堂,上帝都會覺得奇怪,這個人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居然從未踏足陸地。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青少年面臨的最主要發展障礙是獲得自我認同感——一種對於自己是誰,將要去向何方,在社會中處於何處的穩固和連貫知覺。而自我認同感是在應對許多選擇中形成的:我想要什麼樣的職業,大千世界中我屬於什麼位置,等等。埃里克森用認同危機來描述這些青春期個體思考現在的自己是誰,決定「我能(該)做怎樣的自我」時會體驗到的那種混亂,甚至焦慮的感受。如果青少年能順利渡過這次危機,那麼他們將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而片中的1900似乎一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卻又一直沒能圓滿解決這個問題。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自己能夠活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偌大世界中是何位置。所以,他只能留在船上,不斷重復著顛簸的旅程。
四、設想另一種結局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1900那次為了女孩,鼓足勇氣真的來到陸地,那麼他會怎麼樣呢?童話故事般的結尾就是他會找到女孩,然後戀愛,結婚,幸福地過一輩子。但理性地想一想,他在船上有身份,一個鋼琴彈奏者;他有價值,旅客從他的音樂中獲得快樂;他有朋友,鋼琴是他的朋友,傾聽他的心曲。離開這一切,他會碰到一系列適應不良問題。他沒有身份,沒有親人,只認識那個女孩和他的父親。他習慣了船上顛簸的生活,上了岸恐怕無法適應陸地的穩定。他夜晚可能會失眠,在陸地的房子里難以入睡。他沒有其它技能,他只會彈鋼琴。但是,他彈鋼琴非常隨性,只是出於興趣,而不功利。他習慣孤單,不善於與人寒暄,所以他只有麥克斯一個朋友。他可能會不敢出門,因為出了門,有太多的陌生人,太復雜錯亂的街道,他會無所適從。他可能會狼狽不堪,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1900恐怕就是考慮過這些後而決定再也不下船了。他已經和船連為一體,無法分離。他彈鋼琴的靈感經常來自船上的客人。一等艙舞會上的各色人等:謀殺親夫的老女人、沉湎於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紅塵的妓女、偷穿禮服期待艷遇的三等艙乘客……這些都成了1900演奏鋼琴是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1900也用這些靈感演繹著芸芸眾生的內心世界。人間萬象如同「佛吉尼亞號」上的乘客一半,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在船頭與船尾之間來回顛簸。對於1900來說,整個世界從他身邊擦肩而過,而任何的偽裝與面具在流動的音樂面前都是那麼不堪一擊、一覽無余,1900隻許嬸嬸手輕撫琴鍵,便可將一個人的一生在樂聲中靈性的寫意出來,所以他雖身在海上,但卻早已看盡了路上人世間的繁華與落寞,輝煌與凄涼。
影片中有一個片斷,三等艙的旅客正開心地圍繞在1900身邊,聽他即興演奏鋼琴。這時,突然有個人喊:美國!所有人「轟」的一下跑光了,留下一臉落寞的1900。是啊,輪船上的旅客都懷著理想和抱負,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地。但1900沒有,他沒有目的地,他就像一片葉子一樣,到處漂泊。他也有與人交流的渴望,他會打電話給陌生人,隨便談上點什麼。或許他是想通過電話與外界形成某種聯結吧!熱鬧豐盛的舞會上,他揮灑自如,大方得體。然而,更多時候,他的身影格外孤單。幸運的是,他碰到了麥克斯這個音樂和心靈上的真正朋友。
影片結尾,1900毅然選擇與巨輪共存亡,麥克斯的勸說無法使他回心轉意。於是,麥克斯尊重1900的決定,讓他留在了船上,真正實現了「生於海,長於海,死於海」。這個落入凡間的精靈終於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鋼琴嗎?一定有的,因為有鋼琴的地方才是天堂。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1900,他應該是一個有特定心理問題的人,起碼他是個心理不夠健康、人格不夠完善的人,但我更願意把他看作一個守護理想的人,當「弗吉尼亞號」就要被拆毀的時候,人們在忙亂著撤離大海,而1900平靜得面對著人群和即將沉入海底的佛吉尼亞號,雙手在憑空彈奏,那纖巧的手指隨著影片背景音樂的節奏在上下輕盈地起伏,彷彿在演奏摺扣向天堂大門的樂曲。最後,「轟」的一生,沖天的火焰升騰而起,1900與「弗吉尼亞號」一起消失在蔚藍清澈而又吞噬一切的大海里。他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與他虛幻中的烏托邦一起步入了天堂,而平靜、從容是他最後表現出來的情緒。欣喜與痛苦、悲哀與絕望,這些困擾人類的情感從此與之無關,在海水裡,1900完成了他的使命和理想。從此1900流傳世間的,只有那一張由麥克斯藏在鋼琴里,又由樂器店老闆拼粘起來的神秘唱片模板。
其實希望還是尚存人間的,正如1900所說:「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故事,並有人聽你訴說,就仍有希望。」影片結尾,麥克斯的身影漸行漸遠,他依然擁有他的小號,他依然擁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擁有他的希望。相信這時,1900正在天堂里彈著鋼琴,懷念著這段浪漫而傷感的傳奇!
10. 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豆瓣排名top500的電影有戰狼2、流浪地球、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摔跤吧!爸爸、悟空傳、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速度與激情7等。
豆瓣排名top500的電影合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6Q1zPR2A7Nx_Z4DrT8yVA
1、戰狼2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3月20日,《戰狼Ⅱ》重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是《變形金剛》系列第五部電影,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邁克爾·貝執導,馬克·沃爾伯格、喬什·杜哈明、斯坦利·圖齊、安東尼·霍普金斯、勞拉·哈德克、傑洛·卡邁克爾、伊莎貝拉·莫奈、約翰·特托羅聯合主演。
3、神偷奶爸3
《神偷奶爸3》(Despicable Me 3)是由環球影業及照明娛樂公司聯合製作,凱爾·巴爾達、皮艾爾·柯芬、埃里克·吉隆聯合執導,史蒂夫·卡瑞爾、克里斯汀·韋格、崔·帕克等主要配音的3D動畫電影。
該片講述了格魯因一次行動失利被反壞蛋聯盟開除後,意外得知自己有個孿生兄弟,在親兄弟德魯的勸說下,重新開始壞蛋生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