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的作文
觀眾善待與善待觀眾
——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後感
一部以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為題材的電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公映,不僅應該跟家國運命的宏大主題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呈現出鼓舞民族士氣的勵志動機。這是影片本身決定的,也是中國觀眾期待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標,善良的觀眾便不會期待得更多。
作為觀眾,我選擇了5月22日UME北京華星國際影城22:25放映的一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經被華星國際影城的排片計劃所打動,除了好萊塢的《鋼鐵俠》、《奇幻精靈歷險記》,韓美合拍的《龍之戰》與波蘭的《盜走達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場的頻次排上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里,到底是什麼樣的觀眾,會主動地花費60元票價,走進電影院觀看這樣一部奧運題材的國產勵志電影。
加上我自己,這一場放映共有7個觀眾。當鏡頭定格在主人公劉長春從洛杉磯奧運會的200米預賽跑道上沖出的那一瞬間時,7個人的電影院里響起了掌聲。觀眾是極為可愛的,他們從各個方面都善待了這部影片。
但這部影片還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
我這樣表述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成績。事實上,創作者已在各個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這一場放映的票房或許會上升到現在的10倍甚至100倍。這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更加滿意的數字。
在我看來,善待觀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始至終都要去了解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誠然,觀眾不會拒絕影片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相反,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情勢之下,這樣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更能為觀眾感同身受並產生強烈的共鳴。但即便如此,了解觀眾的心理並根據觀眾的需要講述這個故事,仍然比滿足其他各個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從根本上看,是觀眾的數量決定著影片的命運。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可以更進一步地聚焦在劉長春的體育天賦和個性魅力。這樣,影片所講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而且同樣會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其實,觀眾早就知道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只有劉長春「一個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為什麼是劉長春「這一個」而不是其他的運動員代表了中國。現在的影片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或許是拍攝條件的限制,或者必須為尊者諱,影片既沒有充分展現劉長春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脫穎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沒有通過獨特的細節和有效的情節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質及其豐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飾演的劉長春,已經具備觀眾想像的、作為一個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與堅執的品格,但還缺乏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兒子以及作為一個丈夫,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選手必須稟賦的個性魅力。在觀眾心目中,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百折不撓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須是一個傳奇之外,還應該擁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質。在電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觀眾的品質是可愛。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既可以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便可以博採中外體育影片之眾長,雜糅劉長春時代中外運動員之性情,打造一個接近於關東大俠的劉長春。體育題材的電影,原本就跟動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親緣性。這樣,劉長春在東北大學的訓練,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節,展現德國教練的諄諄教誨與危機解困;劉長春在戰亂頻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奮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現得如此落魄與悲憤;尤其是大可不必詳述郵輪上的一切,那個狹小的空間,無法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快意恩仇、縱橫馳騁。而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意味著《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還需要在各個方面捕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風貌,努力還原那種更能為觀眾所認同的環境和氛圍,甚至需要在歷史文獻上進行更有價值的解密和揭密,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樣的時間和空間,潛心體會一個民族、一個中國人身陷危難之中的遭遇和命運。
觀眾善待是電影人的運氣和福氣,善待觀眾則是電影人的職責和品行。
② 求個勵志電影的 觀後感 700字左右的
阿甘正傳觀後感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在影片的開頭就用這句話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思考:每一個生命軌跡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著,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著。阿甘的生命樂章是不是就是根據這樣的話,這樣的教誨而一步一步的走著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阿甘,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是不是是上帝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無法預料和無常無規,永遠讓你使料未及,無法琢磨。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出現了一個讓人深刻的鏡頭: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飛啊飛,緩緩地降落在坐在長椅等九路公交車憨厚的阿甘腳下,身邊是來來去去的人。我想,這是影片中的一種暗示,暗示著阿甘的人品的純潔平淡而美麗。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親締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阿甘的母親給阿甘的是一筆精神財富,這樣的哲學理論在母親給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轉化成他自己的東西。就如他坐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他在每一個理論前面加上三個字:媽媽說。媽媽說,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麼味道。
媽媽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沒有。媽媽說,我只是告訴自己,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要盡力去做好它,比如我這輩子做了你的媽媽,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事,上帝把你給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須盡力做好你的母親,我做到了。
母親的教育給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觸動,或許阿甘的人生在就從母親教他的第一個單詞開始的吧。或許,這樣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親的引導,然後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這些話他都記住了,他說,笨人有笨人的作為。當珍妮叫他快跑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來,跑散了他記憶中第一雙神奇的鞋子,也發掘出了他的第一項潛質:跑。他一直在跑,開始是逃跑,後來他跑進了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越戰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阿甘忠誠,所以在越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他守信,他答應了戰友布巴要共買一艘捕蝦船,但布巴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願,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執著,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後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直不停,他告訴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後,失去了雙腿的中尉一直對自己不能戰死在戰場上卻仍以殘廢之軀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惱怒,因為中尉是這樣一種人:他視榮譽高於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喚回他對生命的信心,使他發現,即使沒有雙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阿甘並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後離開了他......但對他並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故事的最後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看著一片純白的羽毛飄飛,重回到自己的腳下。阿甘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在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麼,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沒有哪一種生命的軌跡是偶然出現的,它的出現總是遵循著某些規律,准備好了,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出現了,就變成了奇跡。影片里的阿甘雖然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秀可貴的品質;看到了對生命的執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還有那平凡的生命里,突顯的不平凡人生。這樣的故事總是讓我們感動,然後讓我們難以忘記。或許,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遠以後,我們依然記得那個曾經智障卻跑出不一樣人生的阿甘。
③ 體育觀後感要怎麼寫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體育觀後感分為 體育比賽觀後感、體育節目觀後感 和 中小學體育公開課觀後感 等!
體育比賽觀後感 顧名思義,是指觀看一場體育比賽後(不限級別)自己所產生的感想,是對整個比賽後自己對賽事的評判、評定及感想!主要針對體育賽事!
中小學體育公開課觀後感 是體育公開課的教材與教學內容應當具體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總結和反思。是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對課的一種評定及感想!
體育節目觀後感 是對體育節目,包括電視、廣播等媒體放出的信息的感想!
體育觀後感具體怎麼寫,你可以參考以上信息、概念!你的問題比較廣泛,具體根據你情況決定!
以上是 love53520 為你解答!謝謝!
④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800字左右,原創,簡單就好,不要太高深,最好是勵志的電影
《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跡。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每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⑤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最新電影《中國合夥人》正在熱映中,《中國合夥人》電影的背景是在大時代即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人物是三個為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故事是在大時代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青春勵志故事。
電影《中國合夥人》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個年輕的人的分別為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一個香港導演與三個內地實力演員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通過電影《中國合夥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個實力演員又因一個女人而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後宮大戲《甄嬛傳》中熹貴妃的扮演者孫儷。有人曾這樣總結過,她雖然沒有現身影片任何畫面,卻是《中國合夥人》背後的女人。黃曉明+孫儷=新上海灘,佟大為+孫儷=玉觀音, 鄧超+孫儷=幸福像花兒一樣。都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霸氣的女人。而這個不僅霸氣而又成功的女人後的男人們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將更上一層樓。
電影《中國合夥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選擇了典型的人物:土鱉、海龜、憤青。這樣三個人物身上有著他們特有的人物性格與特質,而即使是不一樣的人物,但大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夢想,都會有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也會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而我們擁有為夢想而執著而奮斗而堅持的勇氣和動力都一樣。
小編也特別為大家整理了最新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尋夢想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是否也可以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地方,是否也會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還沒有觀後電影《中國合夥人》,那你可以通過大家對《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先感受一個電影《中國合夥人》帶給大家的觸動與思考。——其他勵志故事、名言、感悟在「918勵志網」上看
⑥ 求:體育類電影觀後感(體育課作業)
跑出一片天
首先,我忍不住要得瑟的是,這部影片的海報真的太俗套、片名也太隨意。很顯然這部影片我在現場觀映之前就將它定義為一部小眾電影,也許曇花一現,以後在六一節湊湊熱鬧上映後就只會出現在CCTV6電影頻道里。
雖然期望值很低,但真的沒想到,影片還是很有趣,現場不斷響起大家的笑聲,那是對影片最好的肯定。
影片里那家美味的砂鍋店位於磁器口的草廠胡同,定位在胡同里,孩子才能擁有可愛的街坊、認識鼓勵自己的大哥、擁有奔跑的天地。不可想像,現在樓房裡的孩子,除了游戲機為伴,如何打發自己的業餘生活,如何認識周圍的街坊領居。
當然,影片也很理想化,會上門道歉的女老師、會給孩子機會的學校主任、會愛上砂鍋店老闆的舞蹈工作室麗人、會在北京的夜生活里玩夜跑競技為時尚的運動達人……還有作為精神勵志大哥的田亮會在晚上和小天交心聊天,現在的孩子,估計大多不會這樣表達自己吧?所有的這些,都是個童話,但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的,也許也是這類童話,勵志的童話。很多時候,因為太了解生活的殘酷,我們的童心不斷喪失,而還好,這部影片真的能讓我們找回一些童年的夢想。
那些生活中的小浪漫、小趣味、小幽默,一點都不俗套地在影片中細膩表達。人物性格亦突出,不管是作為配角的鐵砂掌街坊大哥,還是疼愛兒子望子成龍的父親。雖然背著孩子跑去體育場參加比賽的那段有點太刻意煽情,但父子親情的展現還是讓人挺感動。可能中國內地的影片大多都是展現母愛,像突出父愛的影片,這應該是佳作了。影片中父親的角色太棒了,演技甚至可以和郭富城《父子》中的父親角色相媲美。
作為業余攝影愛好者,刻意注意到了,影片攝像用光很贊,甚至膠片味很濃郁,喜歡,比如弱光環境下的室內,很能體現出攝像功底,至少不像很多內地電影中規中矩。畫面細膩干凈,看完才在豆瓣上知道主要攝像是香港金牌攝影師黃岳泰。
現在的內地電影,好的兒童片確實不多。這部影片有大量的明星助陣,雖然基本上就是露一小臉,但確實給電影增色不少,有的明星一出現就讓得觀眾忍俊不止。
雖然有觀眾說不要以個人好惡去評價某些演員的出現,我還是不得不得瑟,楊冪作為在演員表上出現的重點角色,只出現了一兩次,但她那表情和聲音的模式真的可以丟到她出現的任何一部電影里,總是這種狀態和模式。看電影就是很個人的行為,我不能掩飾我的個人評價傾向。
記得小時候,看過相當一部分優秀的兒童電影或者准兒童電影,比如《泉水叮當》,而現在能走進記憶的並不多。好吧,還是推薦沒看過的朋友去支持一下。
最後希望國產電影多重視海報設計還有片名的構思。酒好還怕巷子深啊。
⑦ 一篇有關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保爾」精神 永垂不朽
——觀《大山深處的保爾》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 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對我感觸很大。
保爾·柯察金是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一位「鋼鐵戰士",他的精神使他成為了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從保爾身上,我們曾感受到他那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革命精神。而今天我看的這部影片《大山深處的保爾》的主人公也正擁有著保爾一樣堅定的人生理想和頑強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叫張學成,他學業有成,本可以在城市中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卻來到了這片厚重又堅實的土地——黃土高原上,做了一位平凡的大山深處的教師。
一次,他為了救班裡的一名學生而墜入深溝,造成雙腿再也無法走路。但是,他用保爾那種鋼鐵般堅不可摧的意志,歷盡疼痛,藉助雙拐重新」走路「,他也在這時,在人生的偉大而又重要的岔路口上,堅強的重鼓鬥志,走向那條註定要被人們所頌揚的光明路。
當他重新」走「進教室,那個他曾經捨命救過的學生瞬間熱淚盈眶,他跪在他的老師面前,聲聲的痛喊著」恩人「!聲聲發自肺腑的嗓音,也讓我深深為之動容。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張老師冒雨前去破舊的教室里取孩子們的書本。忽然一聲悶雷,教室瞬間應聲坍塌,而他再次被壓住雙腿,使殘疾更加嚴重。但令人們敬佩的是,他再次用保爾一般的鬥志戰勝種種痛楚,不能再」走「路,便卧在火炕上為孩子們授課! 這,便是奉獻的極致體現!
一段段感人的情節曾令我幾度落淚。是啊,只有真摯而又剛強的心才能讓人感動銘記。張老師三十多年來對孩子們傾注的血和淚使他的人格得到了觀者最大的認可。
嚴重的疾病把保爾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青年束縛在病榻上,同樣,嚴重的殘疾使張老師這個滿懷教學熱忱的教師失去行走的自由。但是,在他們肉體和精神都遭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都煥發出了人類最可貴,最優秀的品質。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秉承這種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人類的閃光點呢?
保爾精神,永垂不朽!
⑧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怎麼寫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一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同日本隊交手的中國女排居然被日本隊打個稀里嘩拉,真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恐 怕中國隊也沒想到會「失足」栽在日本隊的手裡。想當年中國女排的發家史正是從戰勝東洋魔女開始,從此日本隊被壓了多年 難以翻身,此次日本隊的勝利多少有點「咸魚翻身」的味道。
此時也許該是我們正視中國女排實力的時候了,或許我們對女排實力的估計只是來自想像中。三十年河東,三十 年河西,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俱往矣!
日本隊在場上激情四溢,而中國隊在場上則顯得沉悶至極。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真的應該投入地拼一次,忘了自己 。比賽需要激情,沉悶甚至比失敗更可怕。
中國隊輸就輸在少了一口氣,原想著平均身高1.82米的中國隊會上演一場以強凌弱的喜劇,將平均身高僅有 1.77米的日本隊好好折騰一番。未曾想劇情整個顛倒,結局是「強者」轟然倒下。
在比賽中,中國隊在發球環節明顯處於劣勢,接發球質量不高,原想會利用身高優勢在網上占些便宜,不想日本 隊扣球得分與中國隊不相上下,而兩隊的攔網也是打個平手。加上中國隊在場上心浮氣躁,屢屢失誤送分,日本隊也樂得接過 中國隊拱手相讓的勝果。
反觀日本隊在場上顯得興奮不已,那陣勢像是和中國打冠亞軍決賽似的。日本隊本場比賽的發球頗有威力,全場 僅有一次失誤,常常破壞中國隊的一攻。要論起來日本隊也沒啥絕活,只有自由防守人的魚躍救球還有點說頭。從整體看,日 本隊用「強隊」形容甚覺勉強。
中國隊輸了,實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二
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學校看女兒打籃球,讓她意外的是,這些尚未成年的業余選手訓練起來非常投入,跟教練的關系也很融洽,比美國女排的訓練像樣多了。
郎平忍不住問女兒:「你們打籃球也沒人發工資,怎麼那麼起勁兒呢?」
女兒說:「平等、自由、快樂,這是全部秘密。教練就是我們的朋友,他獎勵我們冰激凌,表現好的隊員還可以到他家參加家庭舞會呢。」女兒接著向郎平建議:「媽媽,您真該跟我們教練學習學習!別一天到晚拉長著臉,那個樣子,隊員能喜歡您嗎?」
從此郎平一改自己「鐵面教練」的風格,主動邀請當時美國女排隊員到她家裡吃餃子,平常訓練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勵代替批評。她主動請女兒帶她參加同學派對,學唱美國搖滾天後艾薇兒的歌曲,就為了和姑娘們找到更多「共同語言」。
本次執教中國女排,她也開始懂得和這群90後姑娘「迂迴作戰」。
在場上她言傳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來略顯蹣跚,但一旦要講解技戰術,還是選擇親自上陣,哪怕訓練課後,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時做理療;
在場下,她更是對隊員體貼入微,鼓勵年輕的隊員有自己的個性,也會自己掏錢給隊員買蛋,發紅包。如果自己晚上餓了,她就吃方便麵。
除了排球外,她也會盡量和球隊中的那些女兒們聊天閑扯,「其實要說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場下她們會聊網購、游戲和電視劇,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盡量去理解。」
她也不忘經常逗逗這幫女兒,「我有時候就問問題,她們就會特別熱情地教我,我這時候會說,要不我也不學了,你們幫我吧。」
她是這個焦慮時代的一股清流
這幾天,中國女排在世界盃里一路過關斬將,國內關於「女排精神」的討論不絕於耳,郎平的回應有著難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比賽,就把我們抬得很高。」
淡定、專注、低調,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關鍵詞,對應今天的焦慮、貪婪和浮誇,真可謂一股清流。我們需要這樣的國民女神,也不只為揚我國威,更為勉勵自己、勉勵孩子。
在未來世界女排的賽場上,我們相信郎平會帶領中國女排越勇。當然奪冠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郎平注入到女排中的「鐵榔頭精神」,已經擴散、注入到了更多家長和孩子心中。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三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同日本隊交手的中國女排居然被日本隊打個稀里嘩拉,真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恐 怕中國隊也沒想到會「失足」栽在日本隊的手裡。想當年中國女排的發家史正是從戰勝東洋魔女開始,從此日本隊被壓了多年 難以翻身,此次日本隊的勝利多少有點「咸魚翻身」的味道。
此時也許該是我們正視中國女排實力的時候了,或許我們對女排實力的估計只是來自想像中。三十年河東,三十 年河西,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俱往矣!
日本隊在場上激情四溢,而中國隊在場上則顯得沉悶至極。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真的應該投入地拼一次,忘了自己 。比賽需要激情,沉悶甚至比失敗更可怕。
中國隊輸就輸在少了一口氣,原想著平均身高1.82米的中國隊會上演一場以強凌弱的喜劇,將平均身高僅有 1.77米的日本隊好好折騰一番。未曾想劇情整個顛倒,結局是「強者」轟然倒下。
在比賽中,中國隊在發球環節明顯處於劣勢,接發球質量不高,原想會利用身高優勢在網上占些便宜,不想日本 隊扣球得分與中國隊不相上下,而兩隊的攔網也是打個平手。加上中國隊在場上心浮氣躁,屢屢失誤送分,日本隊也樂得接過 中國隊拱手相讓的勝果。
反觀日本隊在場上顯得興奮不已,那陣勢像是和中國打冠亞軍決賽似的。日本隊本場比賽的發球頗有威力,全場 僅有一次失誤,常常破壞中國隊的一攻。要論起來日本隊也沒啥絕活,只有自由防守人的魚躍救球還有點說頭。從整體看,日 本隊用「強隊」形容甚覺勉強。
中國隊輸了,實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⑨ 勵志電影觀後感500字
看完了《八佰》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國民革命軍為守住上海最後一個陣地---四行倉庫,與相差十倍的日本進行血拚。
在這場戰斗之中,僅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團卻要面對30萬日軍。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但那四百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中國人誓死保守祖國的心。在這部影片中,沒有主角,但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記憶深刻。
陳樹生,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他選擇在身上綁了七八個爆破彈,視死如歸,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與敵軍同歸於盡,他說,必須要有人去打開一個口子。
那一瞬間,我哭了,陳樹生他不是沒有猶豫,他有母親在家,怎麼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沒有選擇,自己的犧牲會帶來更大的勝利。
還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隊的一員,以為來上海只是清理戰場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戰亂結束一起去英國看看。但他為了國旗能夠順利升起,也沖出去英勇殺敵,最終中彈而亡。
整部影片導演並沒有想當然的把主角定為銘記歷史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而是用了一個長的篇幅來描繪524團的戰士形象。
其實在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逃兵,他們一開始並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險時,他們會逃會怕死,但正是這種形象,讓我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
可最後他們不還是站了起來嘛,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們不再退縮了,他們站了起來,去和敵人拚命!所以中華兒女都是好樣的,中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