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初中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初中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16 22:35:05

『壹』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貳』 怎樣寫電影觀後感

你覺得本片的重要人物有誰
你看完本片後,有那幾段情節,是你覺得印象比較深刻
以精簡的文字交代影片的內容
寫感想有一個重要的部份就是寫出內容摘要介紹,為什麼要寫內容摘要介紹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看過這一部影片,寫出影片的摘要介紹可以讓別人對影片的內容有基本的認識,對你之後所抒發的感想,才會產生共鳴,了解你所陳述的內容.但是摘要最好不要超過感想的四分之一篇幅.
針對某一個情節發揮,清楚描述劇情
寫影片感想時,你可以只針對影片中某些精採的部分,抒發自己的想法,當然,你特別挑出的段落,一定是自己特別有感覺的部份.

昨晚有幸得到朋友給的一張光碟,看了目前未公映的《畫皮》,看完才發現人性是如此之美,心倘若沒有雜念,世上就沒有妖魔,人和妖的不倫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亦如此凄美……

看完《畫皮》,有很多意外,每個人的表情都有著不同的內容。或意外、或驚喜、或沉思、或糾結、或反省……怎麼也想不到,《畫皮》竟然是一部有關人性、有關探討愛情真諦的影片。沒有了笑場、多了幾滴眼淚,《畫皮》就這樣在意外中上演著,前40分鍾在意料中講述著故事,沒有驚喜但也不讓人討厭。周迅的演技的確不錯,她出場時的妖媚註定了雪狐的悲劇,趙薇不再是那個嘰嘰喳喳的小燕子,她把一個懂愛的女人刻畫的淋漓盡致,陳坤扮演的王生在道德和慾望中努力掙扎,最大的驚喜是甄子丹,他的文戲帶給人太多的回味,孫儷的降魔王很討巧也很討喜,戚玉武的蜥蜴精毒辣不讓人厭煩,三男三女的六角情感糾葛復雜不累贅,動情不煽情,淚中藏著人性的閃光點,這是影片最抓人的地方……趙薇深愛著陳坤,她才是陳坤的王夫人,妖精周迅愛著陳坤,陳坤游離在趙薇和周迅中間,道德告訴他趙薇是他的夫人,但慾望又使她對周迅情有獨鍾…… 一心想做小妾的周迅被陳坤拒絕,趙薇為了深愛的陳坤,准備成全周迅時,周迅獻出了妖的原形,痛不欲生的趙薇為了不讓更多人死在周迅的手裡,喝過了周迅遞過來的毒葯,答應周迅提出的所有條件。趙薇含著淚只有一個請求:「王生(陳坤飾)很愛你,不要傷害他,不要再殺無辜的人……」「你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愛」這是趙薇對周迅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畫皮》在張靚穎的《畫心》中落幕……

《畫皮》留下了什麼?愛,原本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對愛有不同的感悟,只是沒有了心魔,愛也許會無處不在……

『叄』 中學生如何寫影評

影評其實也分的很詳細 淺層次的影評僅僅只是觀後感 而深一點的 需要加入對鏡頭 對角色 對音樂乃至很多方面的分析

『肆』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先大概描述一下電影的主要內容,然後說明一下哪一點讓你感觸最深的,最後描寫一下自己以後的打算就可以了。

『伍』 《中學生觀後感怎麼寫》

讀(觀)後感的題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寫「《XXX》觀後感」「觀《XXX》有感」,也可以寫上一個題目再以「《XXX》觀後感」「觀《XXX》有感」為副標題,例如:
純潔清澈的友誼
——讀《我飛了》有感
我舉的例子是讀後感,當然,讀後感和觀後感都一樣,都是這個格式。
正文就沒什麼特殊要求了,內容上要求介紹書(電影)的內容篇幅少,寫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好不要泛泛而談)。要語句通順,中心突出,盡量用詞恰當、優美(切記不可堆砌過多華麗辭藻),表達准確。

『陸』 初中生寫的電影觀後感(星球崛起二;

《猩球崛起》的精彩程度大大超出我的預期,我覺得它比今年任何一部大片都更值得進影院觀看。《猩球崛起》是我能想像出的那種最好的好萊塢製作:特效堪稱神作,但又與劇情完美結合——除非你略知「動作捕捉技術」,否則你根本無從察覺這部電影哪裡有特效,只會奇怪「猩猩怎麼會演戲」。

影片情感充沛,然而絕不灑狗血,處處節制,點到為止,卻能讓人自始至終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凱撒的表演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其內心世界完全靠四肢、表情和眼神的精確傳遞。僅有的兩句台詞「不」和「凱撒已經回家了」在銀幕上響起的時候,真可以用震撼人心來形容。

和老版《人猿星球》五部曲相比,《猩球崛起》的最大和唯一看點,就是凱撒。就憑這一點,《猩球崛起》已經把老版遠遠甩在了身後。凱撒在觀眾身上喚起憐愛、同情、痛悔、驚懼、佩服、不安等諸多情感,其百感交集的程度堪比一次真正的人生歷險。

與《人猿星球》一脈相承,《猩球崛起》無情諷刺人類沙文主義,但它的最大不同在於,它用最深沉的筆調描述了人類智慧所擁有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力量。在凱撒的自我意識的緩慢覺醒過程中,可以說除了痛苦,別無其他,但是凱撒並沒有因此而動過哪怕一絲「退化」的念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智慧即痛苦,痛苦即尊嚴,尊嚴即自由。

這部電影贊美的不是人的「軀殼」,而是人作為人的本質——智慧。《猩球崛起》通過凱撒將「人類智慧」顯影給我們看,並提醒我們:痛苦、尊嚴、自由是如何與我們作為人的本質息息相關。

『柒』 鳳凰花開電影觀後感800中學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捌』 適合初中生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500字

當你的朋友變成了你的敵人,你會怎麼做?這是波麗士大人的廣告詞,而最後的劇情,也印證了這句話。

主角劉漢強,是位正義感很強的人,所以他從小就想當警察,而他一直在貫徹自己的信念,只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是有段距離的,所以他一直也在被質疑他的信念。但,可貴的是,劉漢強不因此而退縮,反而更勇往直前,貫徹自己的信念。

當然,也因為這種擇善固執的個性,讓他和他的好友林俊唯愈行愈遠。林俊唯處事圓滑、會鑽漏洞,很懂人情事故,真是不可多得的公關人材。但,也因為這樣的個 性,讓他無法堅持理想和正義。雖然他也是正義的一方,卻是變質的正義。而背負著這樣的十字架,他最後犧性了生命。

我想,警察的辛酸甘苦是不足為外人所道。而我感動的是,對於劉漢強那份堅持和執著。雖然,我不認為林俊唯是錯的,不過我更感動劉漢強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我為之動容,因為我辦不到!

常常在反省自己是否有「盡其在我」,但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還是會因為種種的因素,改變了自己的初衷。我想,看完了波麗士大人,我不只了解警察工作的多面貌,更能深刻體會對理想和目標的堅持和不放棄。我要再更進步!

『玖』 如何寫觀後感急需!!!

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則徐》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後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於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麼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觀後感範文
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觀《長江七號》有感
不久前,我觀看了電影《長江7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周小狄的單親孩子,他的爸爸窮困潦倒。但為了讓小狄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舉債把小狄送進了貴族學校讀書。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發生意外去世了。小狄聽到消息後十分傷心,也十分後悔沒有聽爸爸的話。但這時奇跡發生了,小狄爸爸送給小狄的玩具——「長江七號」發揮了它身上的特異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雖然簡單,但發人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經常對小狄說的一句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要努力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家人,一家比較富,另一家比較窮。他們各自都生有一個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為家庭環境好,從小就不愛讀書,還看不起窮家的女孩。而窮家的女孩卻很爭氣,讀書非常刻苦,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後來那位富家小女孩,由於從小不好好學習,最終一事無成。而那位窮家的小女孩,由於從小就用功學習,終於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對比小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有吃,有穿,還有玩。個個都是家裡的「小皇帝」,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他們對我們多疼愛啊。但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中有好多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有的成天看電視,玩游戲,沒有認真寫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腦子總在東想西想,老師提問時答非所問;有的搞衛生時經常偷懶,不幹活,在家裡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只想著自己,一點都不考慮別人,一味任性妄為,甚至在外面干壞事。如果這樣的話,長大後還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
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在此,我呼籲廣大學生,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我也希望廣大家長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樣重視教育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老師評語:作者在概括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圍繞「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展開論述。作者列舉典型例子進行論證,並呼籲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長大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觀後感
人生就象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用心靈贏得心靈---《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馬修老師的特別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0年的記憶。這位優雅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系在了一起,音樂家原來曾經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老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調皮得無可救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工作的第一天馬修老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老師因為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為學生的哄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老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群從來不知道理解與同情的學生,第一次沒有因為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望。馬修老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老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著祝福與感謝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為老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那麼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老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老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閱讀全文

與初中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奇藝vr電影怎麼調單屏 瀏覽:735
電影院里有人大聲說話如何勸說 瀏覽:712
標准電影的比例是多少 瀏覽:109
懸疑驚悚電影免費 瀏覽:945
日本大尺度r級情慾電影有哪些 瀏覽:73
變形金剛3電影國語完整版免費觀看土豆網 瀏覽:721
如果一部電影成本2億多少回本 瀏覽:906
免費一級電影大全 瀏覽:3
歐美好看的感人愛情電影推薦 瀏覽:302
十誡哪一部電影好看 瀏覽:402
巨蟒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753
傻冒經理電影免費版 瀏覽:362
什麼古裝電視劇好看愛情電影 瀏覽:276
1997年有哪些動畫電影 瀏覽:993
爆炸剃頭匠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48
聊齋艷譚系列電影好看站 瀏覽:282
陌陌手機直播間怎麼放電影 瀏覽:342
曙光電影院舞廳怎麼樣 瀏覽:998
孫悟空大電影非常好看 瀏覽:151
鬼滅之刃無線列車電影免費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