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紀錄片《家園》的有關環境保護的觀後感,1000字左右。謝謝。
最近比較熱門的一部環保電影《家園》,昨晚終於昨晚目睹了。導演和攝影師以無可挑剔的視覺和鏡頭,以極具震撼力的時事給人類以警示。開始是把地球最美麗的一面展現給我們,表現出一種生態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和肆無忌憚的擴張。攝影師基本上採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視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園。從這個視覺看到擁擠的街道,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動物以及。。。。。。。這些都是人類的傑作。讓我們識得廬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於地球母親的高度樹立了一種主人翁的姿態,看到地球已經如此孱弱,我們怎能不動心?
大自然所賦予人們的偉大力量就這樣消失了!我大聲呼喊:"是誰,是誰把這偉大的力量給毀了!"
現在連我們生活的地方也同樣遭到環境的破壞,就拿我市的貫城河來說吧!聽老一輩的說以前的貫城河清澈見地,水中還有魚蝦游動,人們只要有空就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這里消遣,娛樂.當時這成了遊玩的好地方!隨著時間的慢慢消失,從前清涼的河水而如今卻變成了烏黑的臭水.經過時間的日積月累漸漸地河水開始乾旱了,長時間的無人料理和關注,河底漲起了密密麻麻的青苔,只要一走到河邊,一股撲鼻而來的臭味就好似把你包圍住了.可見現在誰也不去哪兒了.住在河邊的一些人家長期聞到這氣味有的還導致生病.在近幾年來,由於環境極其差,慢慢地才得到了一些政府機關的重視.為了還貫城河一個本生的面貌,大家都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組織起人們共同來重建貫城河.現在貫城河已經開始動工了.我相信在不遠幾年裡貫城河又將成為以前的那樣了.讓我們一起期待那一天吧!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很差,需要大家的齊心協力來共同把環境搞好.讓我們一起保護好這美麗的世界吧!現在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應該做好一些保護環境的方法.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仍果皮,不排放污水......總之,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自覺保護好環境,那麼我們生活的城市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就會變得更美好嗎?在說保護環境也是2008年"綠色奧運"的象徵,大家團結奮進共同把環境保護好,做一個環保小小宣傳員.人人為"綠色奧運"貢獻一份力所能及的力.一句話:"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珍愛生命,保護家園."
就像片中所說的,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什麼,而是我們還擁有什麼。更需要的是一種環保理念和行動。少浪費點時間在KTV,在酒席飯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來看看這類的紀錄片,告訴自己,你所需關注的還有自己所在的這個環境,這個地球,盡自己所能,善待它一點. 尤其是那些富人們,你們的富裕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過得真的很殘忍。
但片中的最後還是給與我們希望。各國政府都去積極地參與環保事業,發展潔凈能源,對於我們個人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和行動。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扎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2. 優秀電影觀後感,要愛國,保護環境或勵志方面的,600字左右,謝謝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
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3. 環保微電影觀後感500字
作為首部心靈環保微電影,《霾沒了》直面社會敏感話題,深挖現代都市強人的內心脆弱,用觸人心扉的聖誕故事,呼喚純真的心。
從物質層面上看,我國尤其是北京這類大城市,已經被環境污染折磨得遍體鱗傷。尤其是近兩年最肆虐的霧霾,已經讓人們達到了談之色變的程度。從精神層面上看,許多都市強人們,都像周迅在片中飾演的女高管錢雪漫一樣,表面強勢內心空虛,由於對身邊人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下意識用自私和冷漠保護著自己。物質的霧霾和精神上的霧霾,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出現了匪夷所思的離場。比如那個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動,從另一個立場看過去,就是陰險狡詐的騙局。
面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霧霾,大眾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在個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強大。把一個個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顯不足。對抗霾的侵襲,我們就究竟該做些什麼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這種「無從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們的鬥志。絕大部分人在霾中,都處於繳槍投降的心態。「霾沒了」,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寄望么?抗擊霧霾,真的是只有國家那樣的「大」才有責任有能力去完成么?
4. 關於環保的電影的觀後感
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等七家公司於2006年聯合發行的一部環保紀錄片。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歡迎閱讀。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變暖現象。片中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並對此做出預測,同時也在電影中穿插了前美國總統戈爾的演講。透過巡迴全球的簡報發表,戈爾指出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討論全球變暖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並闡述他相信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若沒有減少,在不久後全球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影包含許多段落是為了反駁認為全球變暖不明顯或尚未被證實的人。例如,戈爾探討了格陵蘭或南極洲冰床溶解的風險,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區將會被淹沒,也會讓約一億人因此成為難民。格陵蘭冰雪融化後的水鹽分含量較低,可能會中斷灣流而造成北歐地區氣溫驟降。為了解釋全球變暖現象,電影引用了對南極洲冰層中心樣本在過去六十萬年間的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數值的檢測。
颶風卡特里娜也被用來推論9-14公尺高的海浪對沿岸地區造成的破壞。戈爾在紀錄片的最後說到,若是盡快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種植更多植物,將能阻止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記得最早知道「全球變暖」這一詞語是在我初中時所看的一部影片《後天》。如今相信沒有人會對全球變暖感到陌生,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詭異的天氣彷彿昭示著全球氣候變暖時代的來臨。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北極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為了尋找冰面,聽到了人們已經發現了被淹死的北極熊,我猛然發覺原來一直以來全球變暖都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據統計,北極冰面將在50到70年內融化,這將是一個多麼嚴峻的考驗呢!試想一下,當北極變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陸地都將變成海底,人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創造的財富都將被大海所淹沒,真的等到那時候我們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單就我們國家來說,中國這兩年遇到的都是百年難見的洪水和乾旱,各種極端天氣的頻現並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我們所作所為導致的。再這樣下去,生態環境會隨著溫度升高被破壞,大量的動植物會因為來不及適應飛速改變的生態壞境而滅絕。更多疾病會蔓延開來,更多的威脅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而其中最嚴重應該是北極和南極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許多海拔過低的國家或者城市會被海水所淹沒。有人就曾預言,著名的島國-馬爾地夫將在50年內被海水完全淹沒。而這僅僅是冰川融化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之一,北極的冰川消失後,太陽光會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變暖的速度可能會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環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一部分地方會進入冰河時代。還有很多的影響是我們所未知的,而現在已知的這些每一個都是相當致命的。
當我們正坐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激凌,玩著電腦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南極與北極正一天一天的融化著,頻繁的颶風,海嘯,洪水還有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們逼近。現在的我們就如同那泡在溫水裡煮的青蛙,在危險不斷靠近時還在那裡怡然自樂,直到沸點來臨的那一刻才感到恐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想諾亞方舟也救不了人類。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近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將歷史的排放量遠遠拋開,這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門坐公交、坐地鐵,上班騎自行車,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幾十年以後上海、廣州那些沿海城市不會成為歷史,為了我們的家園,一起行動起來吧,趁著還不太晚。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二)
以前看過《後天》這個片,拍得很宏偉巨大,看後就是感慨,可是誰也不會太在意,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小說,至少這一切並不是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現在也看不到。與我們無關的想法。但這次看了這部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後,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由於全球變暖,我們地球上的南、北極的許多浮冰漸漸融化了,當北極熊下海找尋食物時,要游很長一段距離才能游到另一塊浮冰上。有時候由於浮冰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遠,可愛的北極熊沒有足夠的力氣游到另一塊浮冰上而被淹死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量北極熊淹死的事件!
世界各地的冰川大多都融化了,世界各地的湖泊也變小了,比如非洲查德湖,現在基本上乾涸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也越來越少。沒有河流,沒有了水,以後的人們怎麼辦呢?我們以後怎麼辦呢?
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戈爾不但通過圖片對比,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而且還巧妙的把這些現象與自己的歷史,以及他長期以來致力於警示和改善全球變暖現象的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的環保主義者,戈爾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個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關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無可爭議的事實和信息。「戈爾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脫離了政治性演講的外殼,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個人魅力,以一種幽默而又客觀的態度給觀眾們羅列了種種事實,讓我們自己去得出結論。到了最後,我們都被這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深深打動,以至於我們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我想我們真的不應該把頭再埋進沙子里,對於這些與我們,更與我們下一代人相關的事情裝成視而不見,或與我無關。繼續高枕無憂。
我們忙來忙去,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而努力,可是,如果我們發現人們所做所為結果反而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不知人們做何感想。所以,我們們應該去宣傳,推薦別人看這個電影。在自己的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多種樹,少開汽車,節約紙,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樣就能防止溫室效應了。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吧!使你我和這個地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5. 保護環境的電影看完後的心得體會,~~~~(>_<)~~~~
難以忽視的真相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 香港譯名::絕望真相 台灣譯名: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暖化現象。電影由戴維斯·古根漢執導、前美國副總統戈爾主演。這部紀錄片是根據高爾研究多年的多媒體簡報所攝制,這份簡報是關於全球暖化教育活動的一部份。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題曲I Need To Wake Up獲得最佳歌曲獎。
不論左派或右派的媒體,對於此片的評價都極為正面。在爛番茄網站中,此片獲得92%的好評,而「Cream of the Crop」網站的評論者也有94%給予此片好評。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評價此片為「極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寫到:「39年來,我從未在影評中寫過這些字,但我必須要說:你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沒看,而你又有孫子的話,你必須向他們解釋你為什麼不去看」
而少數的影評沒有如此正面的評價。例如自由意志主義雜志《Reason》的記者羅納德•貝利(Ronald Bailey)認為「雖然戈爾在科學方面的正確大於錯誤,但他誇大了全球暖化的風險」。
此片也獲得人道主義獎(Humanitas Prize)追認的特別獎,這是該機構在過去10年內首次頒發的特別獎。
英國Telegraph報導英國高等法院法官為此片做出判決,提出片中的九個錯誤。
一部給我震撼的紀錄片,它讓我看到了真實的威脅甚至看到了災難。作為一個自認為算得上的環保主義者,在看完該片後無論是出自良心還是責任,我都忍不住要寫下如下的話,哪怕只是所謂的意氣用事也好,大驚小怪也好。我只是為了鼓勵身邊的人來看這部電影,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關注環境,關注地球,關注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全球變暖不是某個科學家惹的事,地球不只是科學家們的地球,阻止全球變暖不應僅僅是科學家的責任,科學家不是超人。科學家能嘔心瀝血,難道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要知道全球變暖地球上的每一個都是幫凶,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助長全球變暖。既然我們種下了惡果,那就應當又我們自己來承擔。俗話說的好:「一人做事一人當」。如今全世界的人都責任,所以應共同承擔。因為這個地球上沒有比人類更高智慧的生物,也沒有所謂的神靈能幫我們擺脫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日益增長的威脅。既然我們有「能力」造成全球變暖如此恐怖的威脅,那麼也該有能力和信心親手割除這塊致命的「腫瘤」。
難以想像圖中的這個只有豆粒大小的淡藍色斑點就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那一刻,我不僅心寒:她是盡是如此的渺小,脆弱,孤獨。但她更沉重更偉大,因為它承載著人類的一切:誕生和死亡、成功和失敗、戰爭與和平、平窮與富裕......人類的一切文明、歷史和未來。在這個時候,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拋棄在天空中還存在著另一個地球的美妙想像,拋棄移民外太空的美夢。多看看現在腳下踩著的這個地球,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不要以個人的力量有限為借口來推脫逃避自身的責任。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但在這場戰斗中,我們制勝的法寶是數量,我們需要的就是參與。片中有言:我們坐以待斃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已經是承受後果的時候。如果我們聽之任之,我們不僅自食其果害了自己,更會使後代無辜遭罪,正如片中所言: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們的後代可能會無法看到如果你確定要哺育下一代,那麼你該行動了。畢竟,「亡羊補牢,尤為未晚」。千萬不要應了中國的古話:「自作孽,不可活!」
6. 人與自然觀後感的開頭怎麼寫
篇一:人與自然觀後感
科學,是一項當今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種因素。但在崇尚科學時,我們更應該關注被人類科學所科學,是一項當今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種因素。但在崇尚科學時,我們更應該關注被人類科學所害的自然界:動植物、大氣……我們的母親,自然界。
寒假,我利用晚上時間觀看了《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節目。令我最陶醉的屬於自然界那偉大的奇觀與與人類一樣的愛。是誰?在海邊產卵,卻一次又一次被天敵吃掉?又是誰不厭其煩的飄過幾千里大洋,去最危險的海邊產卵?是人類認為次要的動物!我被烏鴉的知恩圖報不知感動過多少次?我被小海豹的凄慘遭遇傷心過無數次!
有一次看電影,男主角說:「如果讓自然界重選主宰,人類肯定落選。」很對。如果只在金錢和表面上對自然界給予關懷,那是遠遠不夠的。讓自然對人類給予寬懷,永遠不夠!
讓自然重獲生機!點點滴滴,從我做起!
害的自然界:動植物、大氣……我們的母親,自然界。
寒假,我利用晚上時間觀看了《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節目。令我最陶醉的屬於自然界那偉大的奇觀與與人類一樣的愛。是誰?在海邊產卵,卻一次又一次被天敵吃掉?又是誰不厭其煩的飄過幾千里大洋,去最危險的海邊產卵?是人類認為次要的動物!我被烏鴉的知恩圖報不知感動過多少次?我被小海豹的凄慘遭遇傷心過無數次!
有一次看電影,男主角說:「如果讓自然界重選主宰,人類肯定落選。」很對。如果只在金錢和表面上對自然界給予關懷,那是遠遠不夠的。讓自然對人類給予寬懷,永遠不夠!
讓自然重獲生機!點點滴滴,從我做起!用紙板做個筆筒?你會更愛惜!用抹布擦手?你會更節省!還有、還有……
篇二:《人與自然》觀後感
我喜歡小動物,平時看電視時也很喜歡觀看一些關於動物的節目,《人與自然》是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之一。有一次在收看一期介紹象群生活的節目時,我感受到了什麼叫「觸目驚心」。
在自然保護區時,工作人員用紅外線望遠鏡發現一隻小象每走一步都顯得十分痛苦。他們仔細觀察,發現小象的一條腿被偷獵者的夾子夾住了,而且傷口非常深,如果不及時治療,小象就會有生命危險。工作人員必須把小象與象群隔離才能進行治療,他們想方設法去救助小象,把小象帶到安全的地方治療,治好後再送回到象群去。可是象群彷彿已經察覺到少了一隻小象,它們開始四處尋找小象。
就在尋找小象的途中,一隻大象的腿又被夾子夾住了。這次的夾子非常大,大象的腿已經開始流血了。因為有象群在,工作人員不敢靠近大象。象群也沒有辦法,只是圍著受傷的大象悲鳴。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大象失血過多,在同伴們哀傷的悲鳴中死了。
小象被工作人員治好後,回到了象群里,又開始了危險的生活。
看著大象無奈地死去,我憎恨那些獵人,他們為什麼要設陷阱?不就是為了掙幾個錢嗎?為了掙錢就要殺死大象,太殘忍了。我多麼希望人類能和動物們和諧相處,讓我們的世界多些寧靜,讓自然界多些和平呀!
我要呼籲同學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動物們吧!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就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讓我們都為創造一個和諧的生存環境出一份力吧!
篇三:《人與自然》觀後感
這個寒假,我在家中與蜘蛛邂逅了,是一場讓我難忘的碰面。 在四四方方的電視機中,我看見蜘蛛媽媽產下了一大窩的小蜘蛛,小蜘蛛們還未蘇醒,蜘蛛媽媽靜靜地守候著他們的醒來。 不久,小蜘蛛們蘇醒了,拖著稚嫩而又嬌小的身軀,奮力地爬出那層層包裹的蜘蛛網。一隻,兩只,三隻……這里大概有一百來只小蜘蛛出生了。不夠成熟的它們靠母親從體內分泌出的營養液維持著生命,但這只夠三天而已。 小蜘蛛的成長的過程是一次又一次褪殼的接力。沒過多久。小蜘蛛要經歷第一次褪殼了。我沒有這種經歷,但我想一定十分痛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蜘蛛們終於褪去了第一次殼,那是一層小小的透明的小衣,被他們遺棄了,對於長大了的他們,母親所提供的營養物不再能滿足他們,而依舊弱小的他們,還沒有出去捕獵的能力,怎麼辦? 大概是出於天生獵食的本能,他們捕獵了人生第一次獵物——他媽的母親。蜘蛛媽媽早就等待著這一時刻,在小蜘蛛們猶豫的時候,蜘蛛媽媽正努力激發他們的本能,最終本能、飢渴、慾望佔了上風,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向蜘蛛媽媽體內注射液體,三個小時後,蜘蛛媽媽完全地化了,所有一切成為了體液供小蜘蛛吸食。這就是偉大多的母愛吧,犧牲自己,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小蜘蛛們,母愛是無私的吧!我為蜘蛛們的行為所不恥,貪婪吞噬母親的他們很快樂吧?或許……可是影片中的解說員卻說:「這是生命的延續!」一下子鎮住還在那樣想的我,是啊,這是生命的延續!母親把她的生命與力量全注入了她幼小的孩子身上,期間並沒有力量與生命的消耗,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吧。生命是這樣延續的,千百萬年來,一直是這。生命的消逝也如同誕生般那樣美麗而又痛苦……
7.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後天》觀後感------毀滅也許就在後天
有沒有感覺到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何變化?猶記得去年是11月5日下了第一場雪,而今年,直至現在已經12月了,依然不見雪的蹤影。越來越溫暖了,不是嗎?其實作為一個北方人來說,我更喜歡這樣的暖冬。可是暫時的舒適背後是否隱藏著危機呢?對於這種明顯的變化,不知人們是否有所思考。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電影,片名叫《後天》。它是美國今年暑期的一部大製作科幻片。該片講的就是氣候變暖的始因---溫室效應,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該片的切入點是:一位古氣候學家發現並預測了溫室效應引起的持續全球變暖將使北極積雪迅速融化,而地球為了自我調節直至回歸平衡,會進入冰河期,人類將在最後一個冰河期生存。可是他只猜對了結果卻估錯了時間。因為這場災難不是在若干年後,而是現在。
就在後天預測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襲擊了東京,一位極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還在和妻子談話,後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處熱帶的南亞次大陸竟然被大暴風雪所覆蓋;冰川融化後的巨浪把整個洛杉磯撕裂殆盡。最令人震撼的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了,萬物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一艘萬噸巨輪竟然被沖進了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紐約又變成了一個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的紐約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過影片,那可怕的場面真使我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感同身受的懼怕。原來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將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來的天災人禍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大問題。
現在真的不得不關注和憂慮這個大問題了。一項嚇人的統計令人震驚:2003年,歐洲有將近2萬人死於氣溫過高。不難想像氣溫的增高將給我們帶來什麽!陸地將被淹沒,生物將要死絕,我們那些美麗的自然景觀將要消失殆盡,地球上將大肆肆虐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真到那一天,我們將何去何從?
影片中主人公們在避難時,一個黑人男孩說:「嘿!那邊有一些稅收條例和法律條文,讓我們燒了取暖吧!」在美國,法律是神聖的,而在那種關頭,它算什麽?它的利用價值只是在於承載它的那些紙,那可以使火燃燒的材料。想想美國總統布希的環境政策吧,他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因為會影響發展經濟,去絲毫沒顧及到將帶給環境的惡果。真到災難降臨的那個時候,那起到維護社會基本秩序的法律條文和稅收條例還能保護經濟的發展嗎?別提經濟了,他為人們提供的只是維持生命的那一點點火焰!`影片中更為諷刺的是因為北部寒冷,大量美國公民往南部城市撤離,而南部城市大量的美國人來到墨西哥尋求避難,面對緊閉的邊境大門,美國人甚至丟下車,背著行李淌過邊境河,非法入境。也許像我們第三世界的人民看到這一幕會覺得異常解氣。美國,想當年,想要進入你的門檻是多麽得難,一張美國綠卡曾經是多少人畢生的夢想,然而現在,曾經無上光耀的美國公民卻成了美國難民。我明白了為什麽有那麽多的美國人組織遊行反對布希的環境政策,因為他們也明白,發展經濟並不是第一位,而破壞環境就是在毀滅自己。在看到「美國難民」們逃命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了那時的中國,雖然影片中沒有提到,但是想必不會比美國幸運吧!真的很恐怖,因為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災難。當整個星球都被洪水埋葬,人們真不知將要逃向哪裡。我曾經在看過《彗星撞地球》後,做過一個夢。我夢見有一個大火球從天空中緩緩降落,我心中知道那是什麽,我想逃,但是無路可逃,到了哪裡都一樣,整個星球都要毀滅的。所以我只能看著它離我越來越近,我能感覺到生命在漸漸消逝------在天地一片白的那一刻,我猛然驚醒。我想生命的最無助感就來自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吧!
多一座工廠,多一輛車,多一台空調,毀滅就會早來到一天!
或者,也許我們趕不上那天,但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下下一代,他們要怎樣咒罵我們在這個瘋狂年代給他們製造的災難?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珍惜環境,盡可能的讓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減輕一些負擔吧!保護環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難道我們真的想要「後天」的來臨嗎?
看完影片,走出房間,我慶幸的是:外面還有陽光,而我們的世界還沒被淹沒。
※※不知樓主喜不喜歡※※
8. 怎寫觀後感
觀後感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範文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電影。在車里,我特別緊張,因為電影題目叫《2012》。
到了電影院,碰巧遇上了陳彥歌,她請我吃糖葫蘆。
電影開始了,這時,山蹦地裂,嚇了我一身冷汗。接著火山爆發,情節更緊張了。最後,大海嘯淹沒了整個地球,都把世界最高峰也淹沒了,陳彥歌嚇得躲進她爸爸的懷里。有三艘中國製造的大船將世界最有錢、最有權、最聰明的人,還有一些動物、植物載到安全的地方,重新開始建設家園。
看完電影,我想,地球變成這樣都是人們污染環境而造成的,所以從我開始、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不亂丟垃圾,作個環保小衛士。
9. 環保觀後感100到200字
一直以為自然界的萬物會有規律的運行;一直以為地球上的生物圈會有能力進行自我修復;一直以為人類的行為對大自然構成的威脅是微不足道。總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這一切。直到看過這一影片後,我才發現自己就是局中人。
正當大家忙於學習「現代化」,忙於「現代化」的工作的時候,我們忽視了最最重要的真相。但是真相永遠是真相--生存的環境已經得到破壞,生態已經不平衡。想想10年前,想想20年前,想想現在···
我覺得電影中最關鍵是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的分析:不但通過圖片對比,更引用了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礎上,燃燒石油、煤炭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直接排到大氣之中。當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來,溫室形成,全球氣溫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記得好多「大片」之中災害來臨之時人們惶恐的表情,和之後的塗炭,但是人們怎麼就不能在這一切來臨之前就預防呢,國家、政府一系列的「應急預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戈爾一遍一遍講述著這個難以忽視——嚴峻的真相,又有多少國家行動起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遲遲不肯支持京都議定書,還不是為了能更肆無忌憚的消耗能源換取經濟的增長!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將會在40多年內采完,天然氣也只有不過100年的壽命,再這樣下去地球上百萬年積攢下來的東西就要被我們以200多年的時間用光!
很多人對這種現實不能理解,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布希在總統競選時提出:「阿爾·戈爾簡直是瘋了,妄想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他是個瘋子,我們不能相信他說的話。」我感覺,阿爾·戈爾沒有瘋,西方發達國家發對這種理論的背後是利益驅動。現在社會工業化的生產,尤其是重工業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就是我們地球升溫的罪魁禍首!
還有,在電影里戈爾先生用了這樣兩個比喻我是記憶比較深刻.一個是先把一隻青蛙放進一個已經煮沸的鍋里, 青蛙燙的 「蹭"一下就蹦出來了;然後把它放進一個同樣的冷水鍋里,開始在下面用煤氣逐漸加熱, 青蛙一開始自然沒有跳出來,溫度緩慢上升,但是青蛙始終沒想要出來,因為溫度上升慢,它已經逐漸在適應而不是一下被燙到.於是它也就沒有正常的 「反射"要去逃走,而是始終在溫度上升的水裡呆著…溫度眼看就要到達沸點…這時青蛙已經不知道怎麼逃了..還是呆著..直到…直到…被人救出來….但是問題是…..誰來救我們呢?.
第二個是一桿秤,秤的左邊是一堆金條,很誘人…而另一邊…則是我們的地球…..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為什麼這么簡單的選擇題我們都不會呢?
阿爾·戈爾利用大量的真實研究數據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這一問題層層深入剖析,並針對這一危機我們該如何去做做了明確的說明。使影片極具知識性和可看性。另外阿爾·戈爾那充滿美式幽默的極具個人魅力和感染力的演講,也使影片增加了趣味性和社會使命感。
同時, 影片中還穿插了一些阿爾·戈爾本人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的一些心路歷程,以及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不懈努力的過程。面對困難與壓力,他的信仰和堅持令我由衷的欽佩。並深深震憾著我。
然而, 戈爾在他的電影裡面也有這樣的無奈,他被稱為環境極端分子,即使他做了那麼多的努力,進行了那麼多的演講,甚至當了副總統,美國還是沒有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可見一個人,或者是環境保護者的現狀,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無力。
因此,「當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做到清醒」。停止破壞,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人應盡的義務。也許我們不能夠扭轉現實的社會形態,不可能從根本上取消社會發展對能源的利用與挖掘,但當我們對現實的知識結構上有所認識,保護意識有所提高,我們就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現在面臨這樣的一種情況,對待它是一種態度上,精神上,道德上的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或政治問題.我們是否應該為保護自己的家園和下一代的生存環境做點什麼.電影里也多次提到政府對此問題的反映不足.很多報告被遞交上去時都被一些不懂科學的秘書們修改了.重要的事實沒有能得到重視.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是有選擇的權利的,選擇等死還是為改善此局面盡自己的努力.
從自身做起,從你我開始。哪怕是盡微薄之力,對於我們的環境都是一種愛護。
如果嫌多的話,你可以摘抄一點點哦! o(∩_∩)o 希望可以幫到你!
10. 保護環境的作文開頭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人都種一棵樹,那麼世界就會多出一片片樹林;每人都節省一度電,那麼世界就能節省六十億度電。讓我們一起奮斗在環保第一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