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是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的呢
讓我看得非常的爽,感覺中國終於在這方面能夠拍出很好的戰爭大片了。
㈡ 紅海行動觀後感
比較燃比較炸,而且故事緊湊,節奏事宜,引人入勝。演員形象整體非常好,也很帥氣,也非常有軍人的氣質。是一部非常適合觀看的電影。
㈢ 如何評價賀歲檔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
非洲北部伊維亞共和國發生政變,恐怖組織連同叛軍攻入首都,中國人質鄧梅被恐怖分子劫持,蛟龍突擊隊八人,面對150人武器裝備精良的恐怖組織,義無反顧地展開營救行動,最終成功解救人質,但隊伍卻傷亡慘重,兩人犧牲。
但也正因為如此,反而讓影片更具悲情色彩,世間英靈無數,未必人人後世留名,僅以此片緬懷那些為守護我們現世安好的每一個國旗下的無名英雄。
㈣ 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
開門見山,《紅海行動》是今年春節檔質量最好的一部,但尺度很大,R級。
我之前一直覺得,林超賢的前作《湄公河行動》,作為中國的軍事甚至戰爭題材,在審查制度、主旋律光環甚至意識形態的籠罩之下,拍成那樣已經是華語電影極限了。
沒想到《紅海行動》這樣作品,如果不考慮國別,你要說是好萊塢大片都有人信,說是「海軍宣傳片」吧,也無傷大雅,主要沒有什麼太強的意識形態和主旋律色彩,也沒有太煽情之處,就是直觀的表現戰爭。
火爆、真實、殘酷的戰爭。
原來是這樣的「主旋律」
這部電影公映之前,我其實是有些擔心的,都知道《紅海行動》是改編自2015年葉門撤僑事件,但從故事的角度,太像《戰狼2》了,類似的故事,已經有了一部50多億大片在前面,那麼《紅海行動》該如何面對大眾新鮮度的問題呢?
所以,《紅海行動》用了一招很「極端」的方式,對格局和表現方式的稍加改動。
之前的《戰狼2》可以說是一部軍事外衣下的孤膽英雄動作片,跟我們熟悉的《虎膽龍威》這樣的作品類似,打不死的主角、英雄壯舉,是動作類型的電影。
但《紅海行動》呢?給人的感覺這是一部戰爭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當年的《黑鷹墜落》,尤其是張譯帶領小分隊進入伊維亞國開始,乘坐悍馬車隊沿著街道行駛的畫面,我一下子就想起來《黑鷹墜落》。
沒錯,雖然故事背景跟《黑鷹墜落》是完全相反的,後者的背景摩加迪沙事件是一場「美軍錯誤的戰爭」,而這部電影就是直觀的表現戰爭環境下的「一場營救」,其實是政治正確的。但《黑鷹墜落》整部電影,就是在表現故事大背景下美國大兵的境遇,沒有批判也沒有歌頌,就是告訴各位,戰爭是這個樣子,火爆之餘,略帶對戰爭的反思,《紅海行動》也是如此。
電影表現的就是一場任務,然後就是小隊陷入孤立境地,面對如喪屍一般不怕死也打不完的敵人,誓死突圍,過程慘重,有人死亡有人歸來,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對戰爭尺度的描寫,就像《血戰鋼鋸嶺》那樣粗暴直接,一個炮彈下去,人都是「平面」的,散落的到處都是,還TM給你看特寫,這就是傳說中的「人無完人」。
我覺得這片算是新世紀以來,華語電影尺度最大的一部,很直白的傳遞給觀眾,這就是殘酷的戰爭啊!
所以我們都說《黑鷹墜落》是美式主旋律,因為在意識形態很弱的情況下,該片最多展現的就是戰爭殘酷下美國大兵的處境,以及結尾之處的的「Leave No Man behind」,帶出電影中美式戰斗精神,可以說這部電影是美國三角洲、游騎兵的宣傳片。《紅海行動》也是類似,電影中展示的「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蛟龍突擊隊」精神,也是海軍的宣傳片。
但畢竟這是深一層的思想,只有看完電影才能體會到,電影主要還是表現戰爭的殘酷,因為那部美國電影的片名不叫「不丟下任何兄弟」而叫《黑鷹墜落》,這部電影也不叫「勇者無懼」而叫《紅海行動》。
不管你的武器多麼牛逼,戰術多麼高超,但在戰爭中,該死人還是會死人,展示戰爭殘酷性為主,軍事宣傳為次,是這樣的主旋律。
電影最「極端」的地方,就是從頭打到尾。
我不認為「文戲」和「角色塑造」是林超賢的弱項,大家可以參考他當年的《江湖告急》《沖鋒陷陣》甚至《激戰》,最出彩的恰恰是文戲和角色,香港金像獎導演這方面還是OK的。
不過個人之前最喜歡的林超賢作品,是一部叫做《重裝警察》的電影,雖然故事一般,但後者對爆破、血霧、專業化特警角色的塑造非常過癮,從那時候我就覺得,林超賢一定是這方面的愛好者,軍迷、警械裝備等等很有研究。
果然,從《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對這方面的展示非常專業,而且調度極佳。
而且林超賢也明白,在對於場面和調度的專注之後,文戲空間會極大的壓縮,二者是在他看來是兼顧不到的,因為之前的《逆戰》就是反面典型,文戲和武戲的割裂。所以在《紅海行動》中,直接開打吧。
一部138分鍾的電影,拋去字幕,整部電影文戲也就20分鍾,從開場營救人質危機,還沒回去就直接開赴伊維亞,隨後就進入到戰場環節,二話不說就開打。
巷戰、突襲、偷襲、還有最後的「臟彈」副本,狂轟濫炸下來,觀眾不會覺得審美疲勞,因為林超賢在這方面的調度實在太強了。
如果對於「調度」這個詞大家會覺得過於籠統的話,最簡單的例證就是,在本片「故事張力」有限(甚至可以說毫無故事,就是打打打)的情況下,觀眾不會覺得暈,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戰斗,敵我雙方對比,又是偷襲又是反偷襲,這些場面戲被梳理的有條不紊,這就是林超賢的不俗之處。
至於文戲,索性全不要,因為林超賢自己也知道,一旦觀眾進入狀態,就很難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就會造成情緒上的割裂,索性從頭打到尾,《黑鷹墜落》也是這樣的,非常考驗導演的宏觀調度能力,對於這樣的場面戲,一般導演還真的玩不轉。
這樣一來,也有個缺點,就是人物立不起來,最典型的就是稍有「臉盲」,加上本片不少新人,鍋蓋頭、頭盔、灰頭土臉加持,容易分不清,建議各位觀看本片之前,過一下演員表,也不復雜,8位戰士:張譯隊長、杜江拆彈、黃景瑜狙擊手、蔣璐霞女機槍手之外,還有醫療兵、通訊兵、觀察員和主機槍手,熟悉一下就行。
㈤ 你對電影《紅海行動》有何評價
《紅海行動》演繹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蛟龍突擊隊」每個成員各司其職的配合,是為兄弟戰友扛槍擋炮的義無反顧。它的精彩之處在於個人敘事的精簡與從戰爭場面中自然而然托出的英雄群像。石頭的吃糖梗,佟莉因看到防彈衣上露出她與石頭的合照而被激發出來的怒吼,徐宏撿起斷指放回屍體手上,庄羽對真實戰爭的不適,顧順「很拽」背後的沉穩,李懂壓力下的成長,還比如驚心動魄的槍戰後,蛟龍成功解救僑民時,張譯不做作、極平常、像是鬆了一口氣的那句「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該片並不是一部純直男電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也為影片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紐帶。
㈥ 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體現出了中國軍人的英雄氣概與大國崛起的精神氣度,把中國軍事題材影片推向新的高度。它沒有把單打獨斗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作當代中國海軍官兵的精神制高點,而是把鏡頭的焦點對准了集體的力量。其情感邏輯、動作邏輯的精細把控,和現代藝術技術手段的創造性運用,使得整個撤僑和戰爭場面的宣言,尤其是危急出兵、突圍營救人質,最後的追擊等場面,拍出了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攝人心魂的震撼效果。(《參考消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准評 )
㈦ 電影《紅海行動》你覺得怎麼樣
離看《紅海行動》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裡面的場景還是記憶很深刻,紅海行動在最初宣傳之餘就說場面很大很壯觀,飛機坦克戰艦齊上陣,雖然對標那些美國戰爭片還是很委屈,但是作為我們自己的現代戰爭片很難能可貴了,加上真實的場面,血肉橫飛,刺激的對抗,火箭彈,狙擊手,坦克賽跑,一直讓觀眾緊緊的捏一把汗。整個電影都在緊張的對抗中度過,最為鬆弛的幾個片段也是在激烈的語言對抗,雖然讓人看起來情緒會很高亢,我們也很懂,很明白每個人物的情緒,但是在感情敘述上還是缺乏渲染。雖然影片很好看,很漲士氣,但是整個氣氛太緊張啦。
㈧ 為什麼《紅海行動》口碑和評價這么好
《紅海行動》的超高評價源於它的真實,這部片子本身帶有英雄主義色彩,卻沒有一般英雄主義色彩片子所必備的「主角光環」。
它將戰爭場景真實的展露在大眾視野下,以一種直接果斷的方式將戰爭的真實面目呈現給大眾,未經美化,格外真實。
(8)看電影怎麼誇紅海行動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在拍攝一場爆破戲時,炮彈都是真實的。爆破組在前面准備,演員們跟著攝影機跑過去,雖然做足安全措施,但張譯還是有被爆破的石頭濺傷。
劇組在摩洛哥拍攝時,創作團隊涵蓋了來自中國大陸及港台、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摩洛哥等多個國家的工作人員,累計300多人。僅2017年2月26日的一場戲就動用1200多名演員,以及大量摩洛哥皇家衛隊憲兵等裝備配合參演。
㈨ 《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
作為軍事題材,《紅海行動》是難得的精品。說它精品,大致有如下原因:場景真實,場面宏大,打鬥過癮,邏輯算嚴密,故事情節較精彩。加上演員的專業水準,以及全程無尿點的情節,相信觀眾從影院走出,多有如下感觸:電影這不錯,精彩好看,錢沒白花;我們的安寧、幸福生活,還是得有國家、軍人、警察這樣的人和部門做奉獻和強大後盾。這樣想當然對,但層次太low。這樣想的人,思想、格局都一般,也不了解電影的本質。
一部電影拍出來不知道好不好,觀眾買不買賬,是個未知,完全靠自身口碑,甚至靠賭。這么多錢砸進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沒有十足把握的未來,沒人會做。這,違反市場規律。況且,還有些東西是一個商業導演無法做到的。
所以,這不是一部電影,或者說,是一部不是電影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