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尋找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建議選擇膾炙人口的經典影片,如《辛德勒名單》,影片通篇以灰暗的黑白色貫穿,體現了戰爭背景下低迷沉鬱的氛圍,凸顯了戰爭的殘酷性、給人民但來的災難性,表達了悲傷哀婉的情緒。然而中間有幾個鏡頭出現了全篇唯一的一抹彩色——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小孩和紅色本來就是希望的象徵,在周圍一片的黑灰中,一抹鮮麗的紅為絕望的戰爭帶來曙光。這種色彩的強烈對比的運用,更好地烘託了電影的主題。
僅僅只是簡單分析,望採納。
Ⅱ 結合電影談談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日益挑剔,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層次。色彩是影象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的催化劑,有了它,電影世界及世界的電影才有了看不盡的主題。
【關鍵詞】視覺語言 情感主題 色彩基調表現
1927年,電影藝術由無聲跨進了有聲時代,使電影藝術更富有現實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術首次在美國馬摩里安執導的電影《浮華世界》中運用,使電影由黑白兩色到彩色。不但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更為電影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電影色彩簡史回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彩色技術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靈活、有區別地用彩色反映現實,但受繪畫的影響。攝影主張對現實對象進行藝術加工、修飾和改造,強調視覺造型形象的象徵性和寓意性,追求畫面氣氛和意境,使銀幕圖像更接近繪畫的要求。五六十年代,電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真實可信的銀幕效果,加之這一時期,電影移動攝影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照相本性」,彩色膠片的大量生產,為電影豐富的色彩表現提供了條件,促使電影藝術向「再現現實、接近生活」方面發展。自七八十年代始,電影技術已經成熟。表現手段日臻完善,中國電影人也開始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電影的色彩觀念也隨之進入了中國電影人的視野,並很快被付諸於實踐。1979年,電影《小花》和《生活的顫音》率先對電影色彩的運用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個回憶性的黑白片斷插入彩色片中,導演意圖通過畫面色彩上的對比和交叉來完成影片的敘事。《生活的顫音》同樣在藝術形式上敢於突破,導演幾乎把當時能看到的比較新鮮的電影技巧都用了個遍。例如現實和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升格攝影和定格等。這兩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現了人物的意識活動,也在劇作結構上作了一次嘗試。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電影藝術也在順應著時代的潮流。滿足著人們的需求與渴望。色彩也在為電影藝術的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張藝謀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我自已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的確,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造型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除了能還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時。還能傳遞感情,表達情緒:色彩不但可以表現思想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空轉換、創造情緒意境,烘托影片氣氛,更是構成影片風格的有力藝術手段。當然,由於人們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紅色——
紅色是太陽和火焰的色調,象徵著溫暖、熱量,是愛情、熱情、沖動、激烈等的感情象徵。紅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熱烈而活躍,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覺。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在電影中偏愛紅色。把紅色的表現推向極致的當數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他的影片《紅高梁》中紅紅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掛在牆頭上的紅辣椒,都構成了一種視覺張力,象徵著一種熱情的生命活力。
紅色還象徵著躁動、革命。在電影《活著》中。紅色被作為影片突出的飾物和象徵性的幕景。紅色的皮影戲、掛著大紅燈籠的賭場、紅色的標語、紅色的毛主席畫像、紅袖章、紅寶書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國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紅色是主色調,象徵著喜悅、吉祥、慶典。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徵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和條件。
在我國歷史傳統中,以黃色為神聖、權貴、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標志。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使他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他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中,又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
藍色——
藍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冷的感覺,所以象徵著寒冷。蘭色還包含著抑鬱和憂傷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論》中曾經談到,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最能感受到藍色調的是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電影之一《藍色))。影片籠罩在憂郁的藍色之中,藍色的游泳池,藍色水晶樣迷離的玻璃串燈飾,既為女主人公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心理背景,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愉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張藝謀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那種純粹青透的湛藍有一種震人心魄的美麗,延續了一種回歸質朴與本真的風格,以水面無波、平鋪直敘的方式,反映了親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綠色——
綠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紅色的對比色,有一種平靜、穩定、希望的感覺,是一種最適宜人眼睛的色彩。綠色象徵著和平,代表著春天。在武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與地、人與物,整個畫面凝合成一片壯觀的綠色海洋。那片綠看得讓人心動,讓人神往。
黑色與白色——
黑色與白色是無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樣,也起到表達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聯想到死亡、憂愁,易產生失望、黑暗、陰險、罪惡的感覺:白色使人聯想到光明、清晰、神聖,易產生純潔、淡雅、穩定的感覺。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緒又具有低沉、凝重、庄嚴等感覺,白色具有虛無、冷淡、和平等感覺。但由於個人或國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會形成差異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婚紗是白色的:而在我國則常常以白色為孝服,西方參加葬禮穿的是黑色服裝。在我國傳統戲劇中,紅色是忠良的標志,黑色表示正值威嚴,白色則表示是奸詐刁滑,傳統戲劇臉譜都按此規律描繪。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現了秦王朝的威嚴與冷酷。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所有的空間都以黑色為基調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廢墟,就連潛行者身上的著裝,也是一身黑。黑色
http://cache..com/c?m=595bb72fc7171080de34&p=91759a44d49e01fc57e8c112135c&user=
Ⅲ 如何評價《天生殺人狂》電影色彩運用
低俗小說的敘事可以說是昆汀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才華所在,暴力美學什麼的並不覺得昆汀比別的導演好到哪去,對白話嘮看個人喜好吧,兩桿大煙槍,愛在三部曲一樣是話嘮,昆汀電影里的話嘮主要是要體現一種黑色幽默,他的電影配樂都非常不錯,最後就是昆汀的戀足癖也很嚴重,很多部電影都有足部的特寫
所以,天生殺人狂最後,兩主角逃出生天,我覺得才是史東一慣的傾向。他在挑戰你的道德極限:「看吧,你們這些敗德的人,你們看的爽了吧,你看你有多壞!」
Ⅳ 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影評寫作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 什麼是評論?什麼是電影評論?有的同學,容易寫成日記,散文,隨筆。注意要有評有論。注意電影的藝術特點。
2、 看電影過程中的准備。
3、 電影評論的三大內容:電影思想內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鐵三角關系。
4、 結構: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結構。總-分-總式
題目的重要性:主題和副標題(千里走單騎)
第一段, 引領全文,點題,並為下文的展開打下鋪墊。
第二段, 分論點是什麼,注意上下文的承接關系。
第三段, 最後再次點題,升華並引起思考。
從思想內涵出發的設計:
從人物出發的設計:
從綜合考慮的設計:
不要怕重復,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
5、 語言:要有分析性語言,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條理清楚。
同時,要有文採的語言,不要寫成鏡頭分析。
最後,要有一定理論性的語言。
Ⅳ 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是什麼
1、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仔細閱讀劇本
不僅限於電影的色彩搭配原則,這個問題往往被許多影視工作者所忽視。讀一個好的劇本比很多人認為的更重要。
你知道,真正的腳本是為屏幕而寫的,這意味著好的腳本有屏幕的感覺。圖像中的顏色也有助於敘述。在我們進行混合之前,我們必須知道這個劇本的故事。
2、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調整你的情緒
好的藝術作品往往是創作者在良好的激情狀態下創作出來的;但一部好的電影,其創作的情感狀態決定了電影的藝術高度。同樣,在影視混色作品中,色彩師的情感狀態也要能夠達到電影創作的激情狀態。只有充分理解劇本,在良好的調整狀態下,情感才能產生共鳴,然後色彩處理才能更好的達到影片的技術水平和藝術高度。
3、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概念和意圖
影像色彩作為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在創作過程中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上形成整體的觀念和意識形態。
4、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與導演、攝影師和調色師一起工作
在調色工作中,調色員在看完劇本後,要與導演進行溝通,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並將其融入到畫面中。此外,我們需要與攝影師交流他們的構圖概念,與照明工程師交流關於光線處理。
5、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修改和審查
比賽後一兩天再檢查一次,以避免視覺疲勞和色覺遲鈍。
以上就是電影色彩的搭配原則的全部內容了,這些概念對於使您的影視後期作品變得更加出色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如果您對此類項目有興趣,可以關注我們影視後期的其他內容,如果想知道更多視頻調色的相關知識及技巧等,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Ⅵ 電影中色彩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及其作用
給你一篇我寫的影評做例子吧,,
有涉及一些,看看有沒有用。
一曲佳人,生死隔
——《十面埋伏》影評
白茫茫的雪,還在飄落。嫩綠的衣裳,鮮紅的血液。一曲佳人,悲戚的響起。親愛的愛人,你讓我情何以堪?我如何能坦然,接受你已經逝去?
《十面埋伏》是由張藝謀導演,劉德華、金城武、章子怡、宋丹丹主演的愛情劇情片。獲得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技術獎,且是第77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本片中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始料不及。金城武飾演的隨風,游戲一場;劉德華飾演的劉鋪頭,在朝內應;章子怡飾演的小妹,裝盲起舞。整一場故事,處處暗藏玄機,幕幕都是轉折。一段註定無法善終的愛情,每一次的轉變,都觸動著我的心弦。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沒什麼吸引力,可當我耐著性子看下去的時候,我竟沉浸在這段凄美的故事中,變得無法自拔。一開始著實以為,小妹是裝的,可過了很久,漸漸也相信了,就如隨風一樣,相信了一切。可最後竟還是出人意料。
小妹和金鋪頭隨風,第一次在花海中歡聲笑語時,盾牌兵的突襲,還有那個神秘人出手相救,到最後,讓我覺得是那麼的可笑。因愛生恨,原本不顧一切保護的人,最後卻死在了自己手上。劉德華這次扮演的角色,悲哀的或者,他沒有擔當,他輸不起。小妹最後那一飛刀,並沒有殺他,是為了回報他的多次相救吧。張導在這,展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一種輪回相報的思想,因為你救了我的命,那麼我可以再次將生命隨還給你,哪怕,是那麼不合乎情理。
電影《十面埋伏》秉承了張導一貫的風格,注重色彩。小妹所在的飛刀門,一身生機盎然的鮮綠,卻是手染鮮血。小妹孤身一人,穿著紅色調的男裝,在竹林間與盾牌兵奮戰。綠意猶在,殺氣襲來,轉瞬即逝,一切皆如夢。當小妹放走隨風後,站在一片火紅的樹中間,葉片起舞,小妹那一抹綠,在深秋的林中,是那麼鮮艷、那麼顯眼、那麼孤單。
影片的背景樂,佳人曲,讓我難忘。看完了電影,我便一直反復地聽,這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原本是小妹起舞的一首曲子,到最後,竟真是,佳人難再得。金城武渾厚的嗓音,讓這段悲戚唯美的愛情就此落幕。
明明心中有愛,為何總是深藏著陰謀?明明不願舍棄,為何還要狠心的離去?
我們總是如此,總以為自己贏了,總以為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所進行著。殊不知,命運總是那麼差強人意。金鋪頭說過那麼句話,我等你三年還不如他陪你三天?有時候,真是如此。愛情沒有先來後到,沒有原理可講,我就是變了心,我就是愛上了那個男人,又能如何?愛情像一陣風,你只有感受得分,無法觸摸。愛情又像是一片沼澤越是想要掙扎,卻越是陷得深。
人們總是在對另一個人心動的時候,對這一個人心有很愧疚。我想,如果小妹夠灑脫,答應跟著隨風一同浪跡天涯,便不會有最後那無可奈何的結局,便不會有那生死兩隔的盡頭吧。可是,這樣的唯美,這樣的悲戚,才是電影,才足夠讓人對此有所觸動吧。一場游戲一場夢,到頭來,只有輸。是是非非,生死難料,怎知一切都早已註定。
我覺得可以從視覺震撼,對環境的渲染,人物內心、性格的塑造及凸顯,色彩對比等等~
希望對你有用~
^.^
Ⅶ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色彩運用特點是什麼
影片以歡喜且憂郁的基調和富於強烈戲劇張力的驚詫元素,透過主人公的眼睛,重回那個逝去已久的歲月,帶領人們經歷這段不可再現的愛情,同時在那個充滿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尋找人性的微茫,最終揭示了一個主題——人類的愛情越惡劣的境況中越真誠越純凈。該影片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價值觀這就是因為他在用色彩在講故事,巧妙的色彩運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沖擊力是令人震撼的。色彩運用大面積柔和的暖色系不經意中掠過一絲冷色調,溫情中存有一絲蒼涼可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Ⅷ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紅色:象徵著生命、血、朝氣蓬勃、愛情、暴力、革命……
黃色:象徵著陽光、歡樂、溫暖、享樂……
綠色:象徵著生長、生命、青春……
紫色:象徵著高貴、犧牲……
藍色:象徵著冷靜、平和、純潔、高雅、憂郁、浪漫……
寫影評用的萬能句
一般來說,寫正規一點的影評一定要分析的有——故事線,敘事風格,鏡頭語言,配樂。上述四點,你截取任意亮點作為敘述就可以。
比如:本片在敘事手法上運用了倒敘的手法。把結局先給觀眾知曉,然後再慢慢地將整個故事的長卷拉出來。本片的主線故事主要陳述了……
電影的配樂主要由XXX完成,這位電影配樂人曾製作過XXX的電影原聲。在這部電影中,他的配樂充分展示了他作為XX類型電影的頂級配樂師的才華。
當然,除了整個人類對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應之外,不同的民族由於其文化傳統的不同,他們對色彩可能也會有他們獨到的反應。如中國人對黃色有一種他們特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