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電影的發行問題
首先,要明白「視頻」和「電影」的區別。
視頻的話,只要不違法、不侵權,就可以在視頻網站上傳播。
假如是電影,只要類型、內容等不違法、不侵權,符合相關傳播法律的規定,也可以在網上傳播。不過,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電影放在網上,讓大家免費的任意觀看,因為電影的投資是需要有合理回報的。
你的電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湊錢,用最省錢的辦法,拍攝自編的故事嗎?你們打算做的片長時多少?如果在60分鍾以內,建議你直接放到優酷等視頻網站上就可以了.....
談不上發行的,呵呵,發行的目的是放映、音像製品,也就是盈利!現在國內每年出產400-600部大熒幕影片(膠片/數字),真正能在國內放映盈利的,不到4分之一,既然不能盈利,幹嘛要發行啊,發行是需要錢、發行渠道的。
如果你只是電影發燒友,那就盡情享受電影拍攝時的樂趣吧,至於你們的成果,可以放在視頻網站上(假如你的片長過長,可能不會有網站願意放),如果你是學生,也可以在學校里搞個放映(以前我就是這樣做的,呵呵,成了校園明星了啊)。
如果你想做「獨立電影製作人」,走賈樟柯的范兒,然後把影片從網路渠道推廣(大部分這種類型的電影是不審核直接到海外參展),那我勸你一句:任重而道遠!
附:
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
第二條 國家實行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審查制度。未經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不得拍攝,未經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
⑵ 中國電影發行制度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發行方對院線可以這么強勢
中國電影的發行體制,正走在從計劃時代的統一指令統一發放向市場經濟下的自由售賣逐步轉變,但目前尚未實現(渠道)產品的多元化,即無論你在哪家(院線)影院,
以此格局反觀電影市場,梳理五大,這就是一個競爭太不充分的市場,而且略有封閉不自信,游戲規則不透明,玩的還是上個世紀的古董倒爺招,還處在工業化初期的圈地格局(電影名snatch)。如果問我如何增強發行方的話語權或是說提高發行業水平質素,最簡單的方法,開門做生意,向傳統學習,那些被充分驗證的sales channel strategy就是階段性的靈丹妙葯。
⑶ 電影發行這個行業怎麼樣,求暢聊!
我有朋友是做發行的,名字很好聽,城市發行經理,(招聘網站可能會叫發行專員),一般每個城市只會有1個發行,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soho辦公,非常自由,具體工作內容就是跟影院銜接,包括前期物料、噴繪的布置,上映後電影的各方訊息匯總,如上座率、排片、票房等,網上有人說發行就是打雜的,工資也比較一般,不過好在於很自由,空閑
⑷ 影視發行具體做什麼工作的
影視發行?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采購,二是銷售。
比如,國內紫禁城做了一部劇,委託你來發行。你需要把國內電視台播出版賣24版(電視台采購體),海外版賣4版(港、澳、台、新),光碟版賣給俏佳人等。。。。。
你需要做的事兒是參加各種電視節目交易會,看片會。。。。。;給各個采購單位發函,拜訪。。。。。
還有就是采購,買首檔、二輪。。。。。
以前這是不錯的一個工作。目前沒有太大的挑戰性,購買商就那麽多,價格由他們定。。。。。
⑸ 電影發行方與製片方有什麼區別
電影的出品方即投資方,主要是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發行方就是電影拍好了需要向市場上推廣和宣傳的,以下是出品方和發行方具體的介紹:
1、影片的投資方,又稱出品方。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這部電影的版權、相應收益、周邊權益等都歸投資方所有,最主要的是票房的分成也是歸投資方所有。
2、發行方的工作就是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邊製片公司不做(製片公司有發行業務的除外,當然大的製片公司現在都有發行業務)。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
3、聯合出品則是表示有多個出品人,出品人表示只有一個出品人。
4、出品和發行也是不一樣的,出品指的是電影的製作和投資,影片完成後,製片公司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發行指的是將影片推向市場的公司。一部電影的過程大概是:策劃-劇本-籌備-拍攝-後期-發行-上映。但其中過程中有很多重疊,比如發行有時候甚至從劇本或籌備就開始了。其中的XX方很多,大概在這幾個過程中,有的只是某個過程細分的工作單位。
一部電影還有重要的一個人物--製片人
製片人是代表出品人負責具體的電影、電視劇項目策劃、生產、發行等一系列經營活動的負責人,是影片生產的主持者、投資者或其代理人,是決定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人物。從尋找適合的劇本開始,之後確認導演、主要的演員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接著去找投資人或者電影公司哪裡尋找投資,隨後才能開始拍攝影視劇。發掘了劇本,對影視劇做了初步的構想,提供了影視劇開發和製作的環境和資源,甚至是選擇導演。因此,製片人保留有對影視劇的最後的審判權。
⑹ 你如何看待電影發行工作
我覺得做這行都不錯啊,只要是自己喜歡就好,況且現在的人都那麼注重媒體
⑺ 現在電影院的發行是什麼模式
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國內電影發行市場消息延續,騰訊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騰影,並正式進入發行領域;四海聯盟的成員改變了,想要成立一個新的公司; 「後來的美國」陷入了「退款」風暴。各種趨勢讓人們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電影的發行上 - 這個行業聽起來簡單而復雜。原因很簡單,因為電影發行的概念非常清晰。它將電影產品推向市場。然而,由於行業競爭激烈,運營模式不斷變化以及各方暗箱操作的不同,電影的發布給人們留下了「水深」的印象。目前的市場格局是什麼?為什麼電影發行如此重要?
目前,中國電影發行集中度已經很高,但新的公司仍在進入游戲。歸根到底,這是因為發行對電影業至關重要。
狹義的電影業包括生產,分銷和篩選。電影發行是指電影作品創作後在市場上的銷售和租賃活動。這也是電影發行公司的業務。作為上下游銜接的中間環節,發行公司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角色,以及主發行與聯合發行之間的差異。主要發行是指該項目由一兩家公司主導,聯合發行意味著幾家發行公司正在合作。總而言之,他們試圖將電影的作品出口到更多的廣播頻道,以尋求更高的票房。
電影發行是電影製片人回顧投資成本並獲得利潤的主要途徑。它從根本上決定了電影在商業上是否成功。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都以發行為核心力量。無論他們處於20世紀30年代還是40年代的黃金時期,還是當前的全球化時期,六大出版力量都非常強大。這也是他們敢於投資的電影數量。數十億規模的最重要原因。就國內電影業而言,這個問題尤其重要,因為盈利模式主要取決於票房收入。這也是騰訊影業決定在發行領域競爭的重要原因。
從運營角度來看,發行方式主要有四種類型:拆分發行,買斷,底部擔保和就業發行。
在發行模式中,國內市場正在經歷從土地網路分布到互聯網發行的過渡。所謂地面網路發行,就是派發放在全國各城市的發行人,通過與劇院直接溝通來建立和保持合作關系,最終目的是提高電影院的電影發行率。這種分銷模式從光線開始,並在樂視節慶。它的優勢在於中國人類社會的商業邏輯,可以有效提高電影的早期發行速度,為高票價奠定基礎。缺點也很明顯。由於當地配送人員必須到處安排,如果不穩定,勞動力成本很高。 ,高質量的電影來源,這種模式很難創造效益。更重要的是,電影的質量是票房決策的關鍵。最初的排隊主要是猜測,如果票房表現不佳,電影院仍將減少電影的數量。
現在,票務平台的興起對地面網路的分布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特別是在大型城市中,地面網路的效用很小。在線預售數據是電影院的決定性因素,這正是該行業所說的。 「努力切片。」通過售前電影的表現可以讓影院提前感知市場熱度,然後積極響應排名。因此,預售數據尤為重要,其中一些違規行為從此開始。
⑻ 電影發行需要什麼手續
當然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影)電視廳(局)、文化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為貫徹實施《電影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0號,以下簡稱《條例》)有關規定,加強對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單位的管理,現就已經設立的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單位(以下統稱電影經營單位)重新辦理審批和登記手續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根據《條例》有關規定,已經設立的電影經營單位必須在1997年1月1日前向管理電影的行政部門重新申請審批,領取相應的許可證,並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重新登記手續。
二、原有電影經營單位屬於有限責任公司的,必須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規范,並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屬於非公司企業法人的,按《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其《施行細則》的規定進行登記。
關聯資料:憲法法律共1部行政法規共2部
三、電影經營單位辦理重新登記手續,應向《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的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原登記機關與重新登記機關不一致的,原登記機關應將登記檔案移交重新登記機關。
四、重新登記的電影經營單位按新設立企業提交重新登記所需材料,原提交的登記材料中已有《國有資產產權證明》或驗資證明的,重新登記時可免交相應的證明。重新登記收費按變更登記收費標准執行。
五、各地廣播電影電視、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學習《電影管理條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審批和重新登記工作。
六、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電影的行政部門參照廣播電影電視部製作的審批登記表和許可證樣式,製作《設立電影發行單位審批登記表》和《設立電影放映單位審批登記表》以及《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和《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七、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廳(局)和文化廳(局)於1997年5月底前將重新辦理手續後的發行、放映單位重新登記情況的統計資料報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計財處。
附:
一、(1)攝制電影許可證樣式(略)
(2)攝制電影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二、(1)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樣式(略)
(2)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三、(1)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樣式(略)
(2)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四、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略)
五、設立電影製片單位審批登記表(略)
六、設立跨省級電影發行單位審批登記表(略
參考http://www.chinaacc.com/new/63/70/2006/2/sh64233157302722600214280-0.htm
⑼ 電影拍出來怎麼發行呢要走哪些流程我們暫時還不是影視公司,如果不行是不是注冊影視公司就可以
一是以市場運作為主的發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進入城市院線發行;小城市及農村市場發行。前者以《英雄》為突出代表,而《曖春》則在後一種情況中較有代表性。
二是胡亂發行。這類電影雖然進入發行環節,但是缺乏市場運作,所以發行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有的甚至是票房收入都不抵發行宣傳費。其中一種情況是拍攝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發行以及資金回收的問題,片子拍完後,發行方只好硬著頭皮去發,院線還不一定能排上片。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而在好萊塢,發行放映商不看好的題材,製片商無論如何是不肯投產的。另一種情況是影片的發行是一些根本不懂發行的人在做,其操作既沒有經驗也不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結果往往也是發行得一塌糊塗。
三是依賴政府或是各類團體組織的發行,即通過行政命令等一些非市場渠道進行發行。這樣的發行模式在前些年尤其顯得突出,特別是一些主旋律色彩濃郁的電影,發行方往往會採取這種簡單易行的方式進行發行,行政指令、紅頭文件、團體訂票等等,曾經一度起到不小的作用。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開 啟,政府幹預的力度逐漸減少,這種發 行模式也逐漸難以為繼。
四是有的國產片根本沒有經歷發行環節,即所謂的「零拷貝」。其中一種情況是,製片方拍攝電影之前對於電影的 發行銷售根本沒有概念,拍攝資金籌集到了之後便將電影給拍了,拍完才意識到還有一個發行的問題,還有資金回收的問題,但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電影往往由於質量低劣或者是缺乏宣傳發行費,根本不具備進入影院發行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是製片方對於影院發行沒抱希望,而將影片資金回收寄希望於電影頻道的收購和音像版權,由此採取低成本策略;還有一種是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拍攝者往往具有嚴重的迎合傾向,根本不考慮市場情況,影片拍攝的結果是「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評獎是奮斗目標,倉庫是直接歸宿」。
在目前國產電影的發行操作中,後三種情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第一種情況則是屈指可數。
國際上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式,就是製片方帶著電影去參加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舉辦針對電影發行人員的招待酒會、派對。
政策上,我國《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發行、放映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根據本條的規定,凡是要發行、放映的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目前的作法是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印製在電影拷貝的片頭上。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曾經在1993年和1996年下發通知,對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發放辦法加以規范。規定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領取手續,只有拷貝審查通過,一切手續齊全的影片才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含畫面)。
網路的出現與廣泛運用,為電影的發行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便捷的渠道,製片商和發行商紛紛利用網路進行宣傳、交易、配送、放映和結算.電影的發行方式越來越呈現出網路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