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配置DV的錄音設備
哎呀,你都知道家用DV的外置麥克風介面都是3.5mm的介面。你一定知道專業采訪用的麥克風是卡龍介面啰。
樓主四種麥克風是不適合用在家用DV的,有一種無線領夾話筒可以適合樓主.
---------------------------
沒有對你冷嘲熱諷,只是想告訴你買家用DV的外置麥克風,首先要知道介面,再一個要知道如何對麥克風分類,專業麥克風大多是電容的、電容麥克風的供電電壓是48V(一般稱偏壓),不接偏壓是無法輸出訊號的。所以家用DV機3.5介面是不提供48V電壓。
有線卡拉OK話筒,大多是駐極體麥克風本身能輸出訊號,但很弱。如線距太長訊號衰減大。
無線領夾話筒,專業術語叫噴麥,舞台與演播室常用。話筒夾在領口,腰掛調頻發射器。家用DV機3.5介面插上調頻接收器。如想用有線話筒采訪駐極話筒插在調頻發射器上,這樣實現較遠距離傳輸。
B. 大學生拍DV電影的軟體,錄音等問題
記錄同期聲方面,如果你的攝象機有麥克風介面,專業一些的是XLR卡儂口.可以用外接采訪麥克風+調桿的方式來錄音.也可以用一個專業數碼錄音機+麥克風同步記錄聲音,後期在非線中合成音視頻.
C. 關於用dv拍電影錄音
都可以,看情況,後期錄音專業上叫ADR,不過ADR一般需要專業的錄音師,稍微麻煩點。這個東西首先跟風格有關,比如你是寫實主義風格,一般就要現場錄音,自然收音,專業的話會在拍攝階段就進行各種降噪處理,不管怎麼樣,一般不存在只作ADR的情況,前期無論如何都要錄的,ADR其實是補錄,另外聲音真的很重要,我早期拍片的時候也是不重視收音,結果問題相當嚴重,聲道問題就算了,關鍵是處理不精細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D. 電影怎麼錄音呀﹖
一部影片有些在拍攝畫面的同時把現場的聲音記錄下來,稱同期錄音;有些不適於現場錄音,如在自然外景聲音噪雜的環境下不便錄音或因演員發音有障礙而在畫面拍成後將音配上去,稱後期錄音;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著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通常把前期錄音、同期錄音、後期錄音獲得的聲音,作為素材,分別記錄在許多磁片或磁帶上,由錄音師根據放映出來的畫面內容和創作意圖,進行混合錄音,錄製成一條合成聲帶。為了印製拷貝,還要從錄有合成聲帶的磁片上把聲音再轉換到一條感光聲帶底片上,最後把這條聲帶底片連同畫面底片一起印製到一條正片上去,成為聲、畫合一的拷貝。
E. 拍電影需要什麼錄音設備。。。。。
拍電影需要的工具如下:
1、電影攝影機(Film Camera)
用於拍攝、記錄活動或靜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種綜合光學、機械、電子、電工、電聲和化學等各個學科知識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機械設備。電影攝影機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種。現在最高級的電影拍攝設備是好萊塢red拍攝設備。
2、燈光(Light)
一個影片的燈光對其最終攝影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於說攝影設備只要一個5D足以,但配套的燈光一定要夠。比如王家衛《春光乍泄》裡面張國榮和梁朝偉跳舞那場戲,杜可風使用了7個lightingsource(包括台燈,自然光,人工架燈等)。
3、錄音(Sound)
由於拍攝現場聲音相對嘈雜,所以對於錄音設備的要求較高,因此錄音機在拍攝時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4、承托設備
承托設備有三腳架、穩定器、斯莫格兔籠。三腳架是穩定攝像設備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單反還是攝像機在拍攝中都離不開三腳架。其次,穩定器主要用來拍攝運動鏡頭,常見是有手持穩定器,三軸穩定器,肩架。以及斯莫格兔籠可擴展眾多配件。
5、攝像滑軌
用小滑軌可以完成傳統軌道的跟功能、推拉鏡頭功能,還可以完成部分小搖臂的功能,例如將軌道斜側鎖定,可以完成升降拍攝。
(5)dv拍電影怎麼錄音擴展閱讀:
不同的意境,可以利用不同強度的光線,不同的角度來體現。拍攝的過程中,布光需要合理,光線強度、照度以及色調都需要控制好,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好的拍攝環境。2. 分鏡設計
要根據微電影的預算來選擇拍攝器材,對於一些可有可無的設備,盡量去掉,節省成本。根據事先准備好的拍攝草圖,給不同的地方安排鏡頭,可以有效的縮短拍攝時間。
F. 如何用DV錄制膠片電影
如果不增加費用,當然可以用已有設備直接拍攝,然後在電腦上編輯整理後就可製成光碟,因為電影膠片是以24格/秒播放的,不會像電視屏幕反拍出現不同步現像,但在拍攝時需要注意DV機高度持與電影屏幕之間的高度,最好保持與人的視頻線一致,錄音有條件的話用線性內錄,調整好DV正確白平衡,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應該還是可以的,只是效果比膠轉磁要差很多了。
G. 怎樣用dv拍電影
在全手動檔的情況下,在光線盡可能充分的前提下,用盡可能快的快門拍攝。這樣一來所拍的每一格都是比慢快門時所拍的畫面清晰。在電腦里做的模擬慢動作也就相對流暢和清晰了。你自己可以比較一下快快門和慢快門出來畫面的慢動作區別。特別是一些奔跑鏡頭下所拍畫面。 轉焦我們常見到電影或電視里有畫面的前後景焦點變換來轉變來敘述的主題。DV其實也可以做到,只要靈活的運用景深的原理便可。我們知道,景深和光圈和被攝物距有關。只要我們在拍攝的時候用大光圈或利用被攝物的物距來縮短景深,在拍攝時改變前後景的焦點便可。至於能不能准確的轉焦,這需要練習和拍攝前找多幾次點便可。 水底鏡頭DV其實是有防水箱和防水袋賣的,但相對比較貴和難買得到。我們是可以自製簡單的工具來完成的。我的辦法是:做一個類似金魚缸的小玻璃箱裝DV攝像機,半沉下水拍攝即可。大多數的電視也是這般拍攝的。 模擬橫移直軌的拍攝在沒錢租車軌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其實是有很多簡單的辦法可以完成的。包括用滑板、搬運車等等,試過很多工具後我覺得有一個辦法是最方便最平滑最好的。就是合理的運用「威也」(小鋼絲)。裝上滑輪綁上機器,兩個人拉緊鋼絲的兩頭便可。你只要扶著機器移動便可。其優點是高低快慢完全由你控制,而且沒有類似滑板、搬運車移動時巨大的雜音。完全可以做到橫移直軌的拍攝效果。 盡可能不要用自動模式為什麼要鎖定焦點?因為在DV的普通模式中,它的焦點是自動的,且非常靈敏。比如你要拍攝車流對面的人,汽車通過的時候便會改變機器的焦點,後景的主題——人便會虛焦,這樣畫面就會虛實不定。同樣的情況會很多,再比如你要拍攝一個人從床邊走到書桌前,鏡頭是跟人的,如果書桌上有很多東西,機器會自動重新找點,同樣會造成剎那間的虛焦。如果你拍手動跟焦會跟不準(事實上這是不容易的)。你盡量將光圈值設置為小光圈,這樣便會增大景深,########作起來較為容易些。 每場戲拍攝前對白平衡相信現在的DV都會有白平衡設置。為什麼要白平衡?這事關畫面的色調統一問題或是光線是否連戲問題。比如你在室內拍了一天沒拍完,改天完成外景回到室內補戲,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前後色溫差。在剪接完成時會有不連戲的現象。所以,在每場戲開拍之前不要偷懶,拿張白紙對對白平衡是沒錯的。(當然是在手動檔的情況下)。合理的運用白平衡還可以模擬晨昏畫面。具體########作你拿偏藍的紙或是偏紅的紙試試便會發現。 有關錄音我們用DV攝制的時候大多數是沒條件去租用和購買專業的設備。那麼只能利用盡可能利用的資源。有些機器是有介面可以直接用家用邁克風的。那麼這類機器拍攝是便簡單多了,要注意的是聲音是有一定的風向性的。在環境聲比較復雜的時候盡可能的用邁克風背對雜音。收音的時候盡量知道拍攝時的景別,這樣便可盡量靠近角色聲音。在拍大全景無法將邁棵風靠近角色時,可借用朋友的MD藏在角色身上收音。MD同用適用沒邁克風外接的機器,我們只要在電腦後期將聲音加如同步即可。(MD的錄音效果還是不錯的)隔時拍攝現在有很多DV是可以設置它的拍攝時間的,如可以每隔五秒或是一分鍾或是十分鍾拍攝一次,一次為三五秒,比如我們見到的花卉綻開的畫面就是這樣拍攝的。同樣道理我們可以拍攝天空的雲飛快飛走或是城市由黑變亮的畫面。這里或許有朋友覺得帶子不值錢可以正常拍攝然後用快格來完成,那是很笨的行為。因為在後期你要犧牲很多硬盆空間和時間。況且有些鏡頭不是一個小時的素材帶可以完成的。這樣在換帶的時候難免會去動機器,後面的畫面就會不一致了。隔時拍攝結合後期的靈活運用是可以做出一些很好看的效果的,又比如你拍一個人坐在街上,前景有很多人經過。通過隔一兩秒的拍攝再在後期殘影效果會比正常拍攝再做的殘影好看。你可試著比較一下。 再說場記:場記,顧名思義就是現場記錄,當然,電影劇組里的場記並不是記錄這么簡單,這里不做討論。 場記的工作在香港的影視圈中,並沒有場記一職位的,場記的所有工作是有副導演負責,主要工作范圍是:所有有關連戲的東西,包括連戲的梳、化、服、道,連戲的機位連,連戲的角色位置等等,甚至還要負責催叫演員,提醒對白等等。當然還要負責錄板和記錄場記單還有錄像帶的收發。 在一個劇組里,場記是責任重大的,是和各個部門聯系最為緊密的,(當然也有副導演)幾乎現場所有問題的出錯都可以歸咎於場記身上。所以,在我們的DV製作過程中,由於人手問題,絕大多是不會有副導演的情況下,我們最好有個場記參與,特別是較長的劇情片。當然,我們可以不要求DV的場記做影視劇場記那麼多的工作。 錄板為什麼要錄板?是為了後期方便明了的剪輯。很多時候,我們的DV導演不是完成剪輯工作的時候,自然是將片交由剪輯師剪輯,那麼導演所拍的內容便是由這短短幾秒的場記板里的內容和剪輯師溝通。通常情況下,專業的剪輯師在後期做順片工作的時候是飛片剪接的,是看片里板的信息接片的,順完的片也是會保留著這些板的內容,到最後完片才會剪掉里板樣。就算導演自己完成剪輯工作,這些記錄著場次等簡短的內容也是方便剪輯的重要信息。 場記單場記單一般是記錄每一個完成的鏡頭的訊息。內容包括場次、鏡號、景別、所拍內容、磁碼。場記單是結合場記板為後期剪輯提供方便的,我們在DV拍攝中可以不用那麼復雜,可以將景別和鏡號去掉,因為這個可以在場記板里或是具體畫面里看到,磁碼一定要記錄下來,這個東西不單是為剪輯提供方便,更可以在我們採集素材時有選擇性採集,節省大量的硬盆空間和剪輯時間。 或者這時候有朋友會發現有時侯拍攝完成DV帶可能磁碼並不是連貫的,這是因為我們拍攝中斷後可能回放或是退帶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要求在拍攝的過程中不要急於看回放,盡量保持拍攝的連貫性以便保持磁碼的正常。至於DV機能不能象專業大機一樣可以自動尋找或手動調整磁碼,在下不才,沒研究過,還望了解的朋友告知。 在拍攝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是有非常多的時候要注意連戲的問題,比如小小的一個轉身鏡頭:帶 A背見B對白轉身走,接下來鏡頭是B轉身面向鏡頭走出畫。我們在拍攝的時候由於可能是先拍完戴A背見B的所有對白或反應然後才反過來拍帶B見A的對白或反應的鏡頭,最後才會拍 B轉身面鏡出畫。這樣一來,由於次序問題,我們在拍B轉身面鏡出畫的時候可能忘記了開始時帶 A背見B對白轉身走時A 的轉身方向,那麼便有可能出現不連戲動作。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全部由導演來緊記的話對於我們的DV導演來說是難為其事的。又由於我們的演員絕大多數不可能是專業演員,要求演員本身記住自己的每一個連戲位置幾乎是不可能。 所以,我們必須需要有個場記來記錄這些事情,以免出錯了重拍浪費時間。場記在記錄這些細節的時候盡可能的手持劇本將這些細節記錄在劇本的相關位置上。具體拍攝過程中是有很多復雜問題的,場記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在我們不可能花錢去請專業的人士參與的時候,需要找一個細心有耐性的好朋友來充當。最好有一定的文字表述力和鏡頭的了解能力。 在使用DV拍攝影像之後,我們可以在DV上直接瀏覽,也可以通過連接電視機來直接在電視上觀看。不過這些都是最原始的影像,未經過任何修飾和修改之後的影像。一般我們需要將影片通過視頻採集卡擷取至計算機,再使用多媒體剪輯軟體如Aoobe Premiere、Ulead MediaStudio Pro,繪聲繪影7等作非線性剪輯,來製作自己的影片,再把剪輯好的影片刻錄成VCD或者DVD。 DV剪輯這一部分對於很多DV新手來說,似乎很高深很神秘,其實只要掌握了步驟和方法,DV剪輯很容易上手,新手也能很快速的進行DV剪輯和後期製作。
H. 用dv機怎樣現場錄音
DV機真正實現現場立體聲錄音,音質比那些傳統的錄音機、什麼MP3/4、或是手機照相機、錄音筆之類的,效果來的更好更逼真。
DV機可以同時錄畫面和聲音,你若不要畫面,就蓋住蓋子或照常錄影,之後,在編輯軟體中將畫面刪除只留下聲音軌道即可。你可以連續多錄幾遍,選擇最好的一個,或將他們中間最好的聲音剪輯到一起,實現你理想的聲音。編輯好後,按輸出聲音音頻方式輸出文件即可。
聲音編輯軟體就用Premiere Pro,這是個非常好的編輯軟體,網上很多下的。
I. 拍電影需要什麼錄音設備
指向性,心向性,全向性電容話筒一隻或N只,根據電影需要來安排,毛毛蟲話筒套一個或N個,根據當時場景話筒數量來增減,手挑桿一根或N跟,根據話筒數量來定。。現場可直接由話筒放大器通過外置音效卡進電腦,也可直接使用帶48V幻向供電的數字錄音設備進行錄制,個人建議電腦,成本低,損壞率低,錄制完後可以直接由CUBASE或者NUENDO等其他音頻軟體打開查看或試聽波形。。。
J. 拍戲是如何收音的
拍電影電視劇,收音有三種。
1、同期錄音。
這種錄音方法,攝像機如果不開自帶錄音功能則本身不錄音,而是用專業錄音器材,連接攝像機同時錄音,音頻錄進錄音設備中。再根據攝像機時間碼對照已經錄好音軌,後期製作,消除雜音。之後混音,出成品。
2、後期錄音
錄音話筒直接和攝像機連接,不需要另外的錄音設備。
同期錄音的,一個俗稱舉桿,也就是舉話筒的,另一個人身上掛著的是小型錄音台,也就是錄音設備。不算太專業的設備,一般用來拍小成本的短片或者內MV之類。
同步錄音的設備可以清晰並且指向性地錄音,可以減輕周圍雜音的傳入,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雜音。但錄音設備比較專業,可以區分雜容音和指向性音源,後期可以將雜音處理干凈。
中國內同息聲的片子很少(就是現場錄音),錄音還得全場特別安靜,有的香港的導演拍同息聲的鏡頭都重錄了好多次,而且有時候是演完了,單獨錄聲音。雖然中國也有用原聲的,但是還是得到錄音棚里,演員自己重新配一遍,所以每部電視劇聲音都好清楚。
3、前期錄音
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著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
(10)dv拍電影怎麼錄音擴展閱讀
發展現狀:
隨著數字音頻製作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環繞聲系統的廣泛應用,觀眾對影視作品中視聽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視作品在滿足觀眾視覺體驗的同時,還要照顧到觀眾的聽覺體驗,美國影視藝術越來越重視對作品後期的配音,其目的就在於追求聲音的動態、保真效果。
傳統意義上講,影視作品屬於遺憾的藝術,很多時候為了保留較好的畫面效果,就要放棄一些已經錄制完成的同期音,通過後期配音來突出聲音的細節,使其更具表現力,
因此,影視同期錄音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由於國內影視製作很多時候都要受到經費的限制,為了彌補錄制前期存在的一些缺陷,在後期製作中更要注重對同期聲的修剪和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