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於電影虛報瞞報票房現象,大家怎麼看
電影虛報瞞報票房這是可恥的行為!是中國電影長期存在的毒瘤,這種欺騙行徑就應該重重懲罰,絕不姑息!
本人算得上是一個電影愛好者,看過好些電影也對鑒賞電影有一套自己的標准,從我看過的電影的感受來講,往往我覺得好看的電影票房不怎麼樣,而不怎麼好看的電影票房卻非常高!比如《葉問3》的幽靈就存在電影票房造假現象。
如果電影市場不拔除這顆毒瘤,就不能營造一個公正、透明的競爭市場,中國的電影事業就不能健康發展。我們應該在票房的發布和監管方面著手建立成熟的制度,規范電影市場的發展,也只有這樣中國的電影產業才有未來。
㈡ 偷票房的處罰措施
2013年4月9日,針對再次抬頭的「偷票房」行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在擬定電影行業規范化的相關制度,將更加嚴格控制、治理影院「偷票房」行為,該制度已經進入具體內容制定和審批階段。
此前,原廣電總局也曾對「偷票房」行為予以過「紅牌警告」等多種治理措施,但仍然難以杜絕行業內此類現象的發生。不同電影的分賬比例不同,每部電影票房分配給發行方、製片方和影院的比例有差異,個別電影院靠「偷票房」多拿票房收入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總局可以針對「偷票房」影院設立更嚴格的處罰制度,比如一旦出現違規並查實即停業90天;違規影院投資商兩年內不批准新影院開業;院線領導下課人員記入黑名單,等等。
㈢ 偷票房的法律規定
2011年11月15日,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降低准入門檻、嚴禁虛構票房、放映時間不得插廣告、加強公益服務等,徵求意見稿對規范電影市場秩序,促進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各個環節做出了規定。
2011年11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未涉及電影分級。 徵求意見稿明確電影不得含有煽動抗拒、或者破壞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等13項內容。 2014年廣電總局起草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報請國務院審查,並聽取了各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和專家學者的意見。
徵求意見稿不再要求從事電影攝制業務的企業「有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對社會資本投資電影攝制等業務不作限制。同時,還減少了行政審批,並要求加強信息公開,便於投資者了解相關信息、避免重復投資。 電影票房是影片市場效果的客觀反映,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電影產業發展水平與形勢判斷的重要依據。在一些情況下,還影響著投資者對上市影視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因此應該通過立法促進票房數據的真實發布。
「偷票房」等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中國電影市場對票房的「畸形追求」,影響了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此,徵求意見稿規定,電影院不得偷漏瞞報票房收入;加盟電影院線的電影院,應當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計算機售票系統。同時還規定,對偷漏瞞報票房收入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予以處罰。 我國現行法規中僅對廣播、電視中廣告的播出次數、時長等有具體規定,而在電影方面還處於空白。
對此,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電影院不得在向觀眾明示的電影放映時間之後放映廣告。否則,將由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未獲許可電影不得參加電影節、網路傳播
徵求意見稿規定,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公布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攝制電影的企業應當將《電影公映許可證》標識置於該電影的片頭處。
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參加電影節(展),不得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進行傳播,不得製作音像製品;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徵求意見稿還就加強電影公益服務規定了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農村電影事業發展,統籌保障農村地區每個村每個月至少放映一場電影。
二是國務院教育、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將影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計劃,保障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兩次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
三是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採取發放電影票、組織專場放映、給有關電影企業發放獎勵性補貼等措施,滿足未成年人以及低收入群體觀看電影的基本文化需求。
㈣ 電影院票房員工利用團購票賺取差價,即盜竊公司錢財,按法律如何處理,有那條法例可依。謝謝!
專業才能贏得信任
這是一種職務侵佔行為,如果數額較大可追究責任,並請公安機關處理。
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條【職務侵佔罪;貪污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