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這個行業怎麼樣。
漢傳媒(HK.0491)就業務規模、經營情況在影視娛樂行業表現實屬平庸,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影視娛樂公司主要有中國電影集團、華誼兄弟、橙天嘉禾、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等等,其中華誼兄弟2013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0.14億元,光線傳媒2013年營業收入為9.05億元,博納影業2013年營業收入為1.42億美元。
B. 想問下2019年電影行業趨勢,大家覺得前景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視市場越來越火熱,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節節高升,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使人們現在的經濟水平日益提高,簡單的物質生活已然滿足不了現今社會人們的要求,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所帶來的美妙,電影也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逐年攀升的票房數據、不斷突破的現象級電影數據中我們就不難看出,文化產業正在騰飛,並且向著國民經濟支柱的方向發展。同時,影視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的比重:美國占 43%, 中國不到 5%!影視文化產業在 GDP 中的佔比:美國占 21% ,中國只有 2.5%!在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二的基礎上,我們依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02 中式大片表現突出;
中國影視產業在國際影響方面也正呈現出良好態勢。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個方面都越來越好,贏得了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03 票房口碑正相關,好電影春天到來;
018年影視行業增量更保質,年度滿意度明顯提升。早在2017年底,電影主管部門就把2018年命名為「中國電影質量促進年」。一年過去了,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不但以破600億元的票房成績順利收官,年度觀眾對重點國產影片的滿意度大有增長。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電影投資市場非常具有投資潛力,可以說電影版權投資就是近幾年國內的風口之一。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所以如果大家看到電影市場的投資潛力,那順勢而為就可以了。
C. 今年電影院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受限於內容質量的下滑、票補的減少、票房打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中國電影票房增長放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院線和電影院運營模式及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國內院線進入整合階段,有其必然性,是未來電影放映行業發展的趨勢。究其根本,是資本希望能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目前,整個電影院線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年總票房超過40億元,如萬達;第二梯隊年總票房20~30億,如星美、大地;第三梯隊年總票房在10~20億,如橫店、中影。接下來率先迎來洗牌的將是第三梯隊,第一、二梯隊院線龍頭會進行向下兼並。
經過一輪整合潮後,院線龍頭市場份額隨之擴大,行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形成5-10家大型院線。與此同時,在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後,會有更多電影院線向上游的製片、發片環節延伸,最終成長為綜合傳媒集團。
D. 電影行業復工前景怎樣
電影行業雖然已經復工,但是恢復人氣還需要時間!
在其他行業都基本復工的情況下,電影行業也是姍姍來遲的,終於迎來了復工開門的時間。但是在風險依然存在的當下,電影行業想要扶蘇依然困難重重。
在不能超高30%上座率的要求下,電影院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不會上映大片的。畢竟大片的成本太高,電影院也是虧不起了呀!所以說在這一段時間內,電影院一般會把以前的老片子拿出來重新放映一下。
電影院管理者也知道重新復工後,電影院想要恢復人氣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電影院也會選擇低成本運行。
各位帥哥美女,對於我的上述觀點,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E. 2020年電影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2020年1月24日,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多家影院宣布暫停營業。所以2020年「互聯網+」深度融合電影產業,催生豐富多樣的新業態。
互聯網大數據為創作賦能、為宣傳發行升級,票務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和各種新媒體平台,擴展電影市場的消費半徑,延長院線電影的藝術生命。網路售票和在線選座服務全球領先,為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升級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5)電影行業怎麼了擴展閱讀:
2019年的電影行業:
截至12月23日,2019年全國電影院總票房突破627億元,國產電影佔比超63%;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全年票房過10億元的影片共15部,其中國產電影有10部,全年票房前十位中,國產電影佔八席。
在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電影產業指標再創新高,產業基礎穩固堅實。國產電影不僅牢固佔領國內電影市場,也不斷擴大海外影響力。作為全球票房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電影潛力巨大,活力澎湃。
電影院一系列向好數據,標識產業深度、事業廣度,也表明了作品溫度、觀眾熱度。2019年,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佳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國電影聚焦講好「中國故事」、著力創新創造的繁榮圖景。
F.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分析,是什麼影響了行業
電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產電影軟實力亟待提升
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
暑期過半,今年的電影暑期檔表現可圈可點,除了社會民生題材影片大熱外,某些奇幻工業化大製作題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討,其中顯露出有關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進步與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統計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國市場共產出綜合票房320億,較去年同期大漲17.8%。6月全國票房最終以35.71億的成績收官,表現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為繼4月後今年第二個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億元來說,環比增長下降17.28%;單月觀影人次為10415萬人,環比下降13.79%;6月電影上映場次897.810萬場,比5月上映場次增加了14.89萬場。
今年僅暑期檔票房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總票房有望再創新高。但是,相較於電影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國電影工業化仍處於成長上升階段,並一度陷入追求電影「重工業化」的誤區,有「大作」無「大獎」、有「大導」無「大師」。
國內外電影質量對比分析
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為票房保證和電影工業化標桿。然而,縱觀近年電影市場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奇幻、動作大片票房遇冷、難以追回成本等現象屢見不鮮。今年暑期檔某些國產大片甚至遭遇換檔、撤檔危機。比如,某部影片聲稱邀請了數十個國家上百位頂級電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時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萬元,口碑、商譽雙失。
反觀國外,日韓電影近年來佳作涌現,離不開電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更依託於對本國文化氣質的細膩呈現;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工業始終立足本土特色,逐漸實現由「量大」到「質優」的提升。國外的經驗再次表明,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乃至文化進步,不能機械照搬「技術性指標」、迷信「商業化標准」,要結合本國國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好的電影工業體系,依賴於導演、編劇、製片、攝影、美術、特效等各個環節同步成長,還需具備從「造產品」向「創文化」的轉型姿態。所以說,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電影工業化道路,讓中國電影享譽世界,必須常懷技術與藝術並重的精品意識,銘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使命擔當。
G. 電影行業怎麼樣
怎麼樣?不知你問的是哪方面。就我個人覺得,中國的電影行業,可能是因為國情,所以限制太多,以至於發展不太好。還因為我國的技術方面原因,所以魔幻,科幻,動畫這方面,真的是不行。個人支持我國的動作,文藝,教育電影。真的很不錯!比如甄子丹的,成龍,李連傑…等等的電影,我非常喜歡。建國大業那種類型的,也是感覺很好。但是因為國家限制,比如教育局的,就使我國動畫電影還是很幼稚,只能做喜羊羊那種幼兒動畫。又因為技術不行,所以不能做出美國迪斯尼,皮克斯那種小孩看的電影。比如:飛屋環球記,超人總動員,等等。因為限制太多,還無法引進如日本的如:新世紀福音戰士,那種動畫。還有電影上,不能有太暴力的,所以成龍的 新宿事件 就不被大部分人所知。中國魔幻,科幻,如:全城戒備,機器俠…等等,這種電影,在特技上就顯現出其中的不成熟。所以我覺得,中國還是發展動作類的,因為很好!比別的國家好。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沒有看不起我國電影事業,我支持國產,也希望國產更好。
H. 2020年的電影行業會怎樣
根據中國電影協會的測算,全國影院如果在6月復工,2020年全年票房預計在218億元左右,同比下降66%;如果在8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為128億元,同比下降80%;如果10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在6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91%。中國電影協會調研結果顯示,有52%以上的影院預計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將會減產60%以上;有45%的影院預計票房將會減產30%-60%;只有3%的影院預計票房會減產30%一下。
I. 2019電影行業發展趨勢怎樣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較去年559.11億元同比增長9.06%;剔除票務服務費後共實現分賬票房565.39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7.94%。觀影人次17.16億,同比增長5.93%;放映場次11066.8萬場,同比增長17.24%;場均人次15.5人,同比下降1.7人次;平均票價32.95元,同比提高0.62元,平均票價在經歷了長期下滑後,在2018年首次出現提升。
縱觀近十年的電影票房,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的票房是在逐年升高的。同時觀影人次也呈現遞增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