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岡仁波齊電影是從什麼地方開始走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是一場朝聖,這一場朝聖,從芒康開始,經過拉薩,目的是岡仁波齊。
電影里展現了人們在朝聖路上的景象:暴風雪裡走路的良苦,在酷暑中的難耐,深夜寒風的刺骨。
人們去西藏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目的是為了洗清身上的「罪孽」。
❷ 《岡仁波齊》一部讓我很喜歡的電影
今天晚上看了《岡仁波齊》--- (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 神山 ,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 印度教 、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 本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你要洗滌心靈嗎?去西藏吧。
你要放飛靈魂嗎?去西藏吧。
西藏,對於處在藏族文化體系之外的我們而言,那裡有太多標簽。一直以來我作為一個沒有去過西藏卻又很想去西藏的人,很是激動,看完之後總覺得心中許多情緒,寥寥幾筆,作為感想,請多指教。
這是一部沒有過多宣傳和推廣的電影!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不曾一次又一次的觸動。沒有過多電影手法,沒有過多的剪輯,這部片長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朴實的故事——十一個藏民用一年時間,從芒康出發,磕2435.4公里的頭,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1、
他在山上放牛,跟朋友一起喝茶,滾滾的茶水注入杯中,他說,我不像你,你去過很多地方,我一出門,這些牛沒人管,我已經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一個以放牛為生的老人,楊培,他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他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時光不多了。這一生,為了哥哥的孩子,一輩子沒有娶妻生子,哥哥在世的時候,兄弟二人一直想去朝聖,可是未能如願,便有一個人已經先離開了。如今一生已經過了大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朝聖,能到岡仁波齊是最好的,到不了的話,也算是了了一樁心願。
村裡好幾戶人家聽說尼瑪扎堆要帶著叔叔去朝聖,也紛紛來說,大家一起去吧,然後朝聖的人員就從兩個人變成了很多人,尼瑪扎堆,斯朗卓嘎,尼瑪扎堆的兒媳,和次仁曲珍是姐妹,次仁曲珍和色巴江措夫妻,妻子懷有身孕,仁青晉美,家裡蓋房子死了兩個人,欠下許多債;扎西措姆,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跟著曾祖母,因為父母都來朝聖,跟著來了;江措旺堆,一個屠夫,他覺得自己殺孽太重,整日忐忑,以酒麻痹自己,聽說楊培他們去朝聖,也跟著了,以朝聖來洗去自己的罪孽。還有自幼殘疾的少年和他兄弟。
他們殺掉養的牛,作為干糧,縫制磕長頭所需要的皮毛罩衣,購買軍用的跑步鞋,給懷孕的女人准備包孩子用的毯子,以及搭帳篷所用的氈布,木棍,燒飯用的鐵鍋,等等,便出發了。
2、
很早就知道朝聖是一件很有信仰的事情,去年到色達的路上也看見過朝聖的人,當時就把手伸出車窗外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由於要趕路沒有過多停留只是肅然起敬,但是看了這部電影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以下三個場景。
01、路上出了車禍,尼瑪扎堆開的車被撞到了路旁的山石上面,拉不出來了,孩子也哭了,而肇事司機說自己的車上的人有個窒息了,便被允許離開了。這一幕對我的觸動是很大的,就這樣離開了,他們尊重生命存在,所以為了別人的生命,他們什麼都沒說,這樣的事情,我是沒有見過的。在拖拉機被撞壞之後,大家沒有過多的商量,就決定把拖拉機車頭扔掉開始拖著車走,推著拖車的幾位男子把車推到遠處,又重新回到此前他們推車的起點,一步一拜地補完了因為推車而「錯過」了的這段路。在藏傳佛教的信仰里,沒有磕頭走過的路便不夠虔誠,雖然沒有人會因為他們需要推車而指責他們「漏掉」了這一段路,但他們並不想在關乎信仰的事情上,耍一點小聰明。 在那一刻,我大概恍然明白,這群人究竟在尋求什麼,又得到了什麼。那便是信仰賦予一個人最充盈和堅實的內心,最終達到平和與安寧。
02、在某一天的夜裡,次仁曲珍開始肚子疼,說是要生了,然後一群人在黑夜裡起來,開著車去了縣里的衛生院,生孩子的過程看著太可怕,但卻還真實的拍攝出來,醫護人員用手使勁按在孕婦的肚子上,就像是在按一個無關緊要的東西一樣,簡直不忍直視。不過新生命在不久就降生了,歇息幾天的母親,把孩子放在緩緩前行的車上,也加入了磕頭的隊伍。當時看的時候,我很吃驚,難道他們不需要去坐月子去保養的?不需要補充營養,母親這種堅強,在朝聖的路上一直不曾落下。後來,孩子漸漸長大,母親把孩子背在身後,一起磕頭 , 楊培說,這個孩子是個有福氣的。
03、路上他們遇見了滑坡,遇見了大雨,始終不改初衷,看到有一段,路上都是積水,車子開過去,濺起一片水花,我當時心裡看見他們都走到積水前,原本心想他們或許會走過去,因為一身的冬衣,這樣磕頭,五體投地的同時,身上會濕透,可是,我想錯了,他們脫下了冬裝, 穿著短袖就開始磕頭,一趴下去,兩只手從腰那裡直接劃過一道弧線,水花四濺,那一刻,真的好美。那是信仰的力量,開出的花。觸動了我的心房。
如果你許了個願
請按照你許願的步伐走
最關鍵的是你磕頭的時候
要有一顆虔誠的心
3、
終於到達了拉薩,在親戚的帶領下住進了旅館,見了土登喇嘛,喇嘛給每個人獻上哈達,並且對著出生不久的丁孜登達祈福誦經。因為去岡仁波齊的路費不夠了,便在拉薩打零工掙路費,房東是個身體不好的大姐,她說讓他們幫忙磕十萬個頭,不收房費。他們很開心,並沒有覺得尷尬之類的。在布達拉宮磕頭,在寂靜的夜裡,手板和地板摩擦的聲響,竟然很悅耳。
後來我查資料得知,自古以來,西藏便有馬年轉山的說法。轉山,源於雍仲本教,是一種宗教活動,是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聖山,轉一圈,或多圈。而據說,藏歷馬年是岡仁波齊本命年,故而轉山可以轉一圈頂別的年份轉十三圈。
之後,他們便去了岡仁波齊,那個傳說中的神山。這次,楊培也開始磕頭,一步一步的,在雪山上,泥濘或者雪窩里,都不曾放棄。岡仁波齊山腳,一個寂靜的夜裡,楊培爺爺完成了此生最後的一件大事,帶著笑容,離開了人世。第二天,發現他去世的侄子尼瑪扎堆,只是用手探了一下叔叔的鼻息,然後對大家說「楊培爺爺走了」。他們沒有哭,只請了喇嘛,包著楊培的屍體,帶去天葬台,用哈達堆了瑪尼堆,輕輕的離開。 喇嘛念著經,盤旋在天葬台的禿鷲,不如傳言中的兇狠可怕,像是和平白鴿一般,平靜祥和。
04、
整部電影就記錄了朝聖路上的經歷,真誠的信仰。真實的朝聖本沒有那麼多起承轉合,就是重復重復重復,力量本身就來自於這種重復。在正常人看來,恐怕很難理解,為什麼藏族人願意匍匐叩首地前行上千公里,去看一座被白雪覆蓋的山峰,哪怕磕頭磕死在路上也在所不惜。 不知道這種方式的朝聖,能讓他們得到什麼,改變什麼。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對於我們而言,這些是疑問。對於他們,是與生俱來的信仰,自然而然。 這條朝聖路上,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更多的人卻是為了眾生。我認為艱難,他們卻很淡定。
我們現在都困頓掙扎著苦苦追求的幸福,在現代都市文明中浸泡久了,幸福之所以遍尋不得,正在於太多人做事時考量的,唯有結果。在他們身上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實現了。無關金錢,無關地位,無關聲名,甚至也無關身體的創傷與苦痛。幸福在我們看來含糊到難以定義的概念,在擁有信仰人看來,便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傾其所有地去完成一件事。就像很多心靈雞湯都曾說過的那樣——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在被物質主義浸泡得快要麻木的當下,它會滲透到我們一些人的心底,讓我們去思索片刻,我們無日無休疲於奔命的那些事,可曾有那麼一兩件,是真正遵從於自己的心?
信仰的堅持,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此平常。就算磕完了2435.4公里,他們也不會成為戶外大咖,不會成為英雄,不會成為名人。他們只是做了自己本份的事情,所以,回去後,該幹嘛還是幹嘛。朝聖者們最終會獲得什麼?是心靈的凈化與滿足,還是生活的祥和與安康?我們無從知曉。我們所能知道的是,在幾乎全民信教的西藏,的確家家戶戶都會在每晚誦經,的確有無數虔誠的人走在叩拜的朝聖路上,的確有人一遍又一遍地繞著岡仁波齊轉山。任時間流逝,任風霜雨雪,任一輛輛汽車在伏倒的身邊飛馳。
默然,寂靜,歡喜。
途中的老人家說: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那麼著急?可不是嗎?有什麼好著急的呢?路上生孩子不著急,等她生完再繼續;被石頭砸傷腿不著急,等腿好了再繼續;拖拉機被撞了不著急,不要車頭,拉著車斗繼續走;沒錢了不著急,打工賺錢再繼續…… 「命好的當了喇嘛,命不好的去遠方。」
唯有信仰在你心裡的時候,岡仁波齊也就在不遠處。
不用辭職去遠方,也不用刻意去岡仁波齊轉山。當心中有信仰有愛的時候,內心平和寧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岡仁波齊》帶給我的感觸。
❸ 岡仁波齊電影簡介 岡仁波齊電影介紹
1、《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3、2017年10月,該片獲得第二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❹ 求<<岡仁波齊>>電影,謝謝
你好,《崗仁波奇》網路雲資源 密碼:tev4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有問題可以追問,滿意回答清記得採納!
❺ 岡仁波齊電影的詳細劇情介紹
《岡仁波齊》跟商業大片是完全不同的電影類型,一部電影早晚都會見到需要見到它的觀眾,需要看緣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岡仁波齊電影介紹,供大家參考!
岡仁波齊電影的介紹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老人院》……張楊的電影作品帶給觀眾不少感動與思索。近年來,熱鬧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卻再難覓得張楊的身影。這兩年,他把精力投注在電影《岡仁波齊》上,6月20日該片將在全國上映。今(14)日,電影在重慶點映,張楊現身聊起了心路歷程。
岡仁波齊電影:5年後的回歸之作
2012年《飛越老人院》後,張楊幾乎消失在公眾視線。5年後回歸,他帶來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對於張楊來說,拍攝這個 故事 並不是一時興起,「以前的好多生活跟旅行、野外、西藏就有關聯。我一直有個西藏情節,覺得早晚有一天會去拍這部片子,這個想法已經在我腦海里生長了十幾年。」
有了想法,找誰來演是個問題。對於角色,張楊也早有設想,幸運的是,在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願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場冒險之旅。「村民都很質朴,我們之間需要的是了解和磨合,建立彼此的信任,否則拍攝無從談起。」
沒有程式化的劇本,全程拍攝一隊毫無表演 經驗 的普通村民,在張楊看來也是全新的嘗試,「這群業余演員從表演角度上看,沒有任何問題。他們不需要更多地去表演,而是需要自然地生活,呈現一種寫實的感覺。」
就這樣,2014年張楊帶著拍攝團隊在高原上呆了一年,「一邊走一邊拍,觀察的同時再從中提煉,路上會發生什麼也都未知,這種即興的拍攝,也打開了全新的創作方式。」
岡仁波齊電影的背後故事
談起這幾年的「淡出」,張楊表示,對於自己到底想要拍什麼,思考了很長時間,希望放慢節奏,盡量拍自己喜歡的東西。
5年裡拒絕了不少商業片拍攝的邀請,張楊直言,「我拍的電影內容和題材比較嚴肅,而現在的商業電影太娛樂了,這不是我想要去做的電影。目前,正在雲南拍攝新的電影,仍然是即興記錄的方式,從真實生活里汲取素材。」
作為一部文藝片,《岡仁波齊》上映檔期前後有《異形:契約》和《變形金剛5》兩部商業大片,票房前景不容樂觀。對此,張楊顯得很淡然,他無所謂票房好壞與否,「其實這部電影2015年就做完了,但一直都沒有上映,在這兩年中我也不著急。其實它在哪個檔期上都可以,跟商業大片是完全不同的電影類型,一部電影早晚都會見到需要見到它的觀眾,需要看緣分。」
第六代中堅導演張楊醞釀26年的新作《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藏歷馬年,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本片講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里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波瀾壯闊,實則平靜至極。本片之前在歐美十餘國電影節展映,反響巨大。
6月14日,《岡仁波齊》路演第五站來到重慶,在觀音橋方所書店舉辦了映後沙龍活動。活動一開始,張楊導演就欣喜的表示,近幾年國內觀眾對於藝術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方所書店舉辦的多次藝術電影活動中,到場的90後年輕觀眾越來越多,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隨後,導演張楊與《岡仁波齊》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及物理學博士、青年製片人__峰圍繞「大美盡頭有神山」這一話題,暢談對於藝術電影的種種心得與體會。現場觀眾里有不少電影從業者,在現場提問中熱情高漲,張楊也用自己多年的經驗為現場觀眾解惑。
一路走來一路歌,帶著旅行的心態拍攝一部電影
在拍攝《岡仁波齊》的時候,張楊帶著團隊在西藏呆了一年,深入藏區一年多,日日夜夜待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為了一個理想的鏡頭,長時間的等待,這些都是在拍攝過程中經歷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像突如其來的大暴雨,極端的低溫天氣,懸崖和難走的藏區道路,也都是電影拍攝一年多來,經常會經歷的事情。
導演張楊和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回憶起這段歷程都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一年拍攝當成一次「旅行」,享受在高原上生活的一年,享受這個拍攝的過程。
張揚說,其實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旅行的心態,在這一年不要總是帶著工作的狀態,如果這樣就會感到非常勞累,重要的是享受,享受這次「旅行」。張楊說,拍攝《岡仁波齊》時,劇組的工作並沒有嚴密的規劃,不像常規劇組那樣起早貪黑、緊鑼密鼓。有時候沒想好拍什麼,或者碰到下雨天,大家就不用工作。電影只是路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體會旅行的樂趣,享受路上的生活方式,「當然高原上是艱苦的,你要面對寒冷、空氣稀薄、高原反應等各種問題,但當你把它當作一場旅行,當成一種生活的時候,所有的困難都微不足道了,反而你特別願意想方設法把它變得更有意思」。
歷經三百多個日夜,將朝聖凝固成一部長片
「近600小時的高清素材,真實記錄這條朝聖路上的困惑與追求,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還有一些人為了父母,更多人卻是為了眾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至少若干年後,我們仍然可以從這部影片里看到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著,或生活過……」在《岡仁波齊》三百多個日夜的拍攝中,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從他的角度忠實地記錄下了那一年行走在高原上的這支朝聖隊伍和這隊電影人,並將這一年的歷程凝固成一部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
對於這四個小時的電影時長,馮章順本人也有一些猶豫,張楊卻認為,應該堅持這樣的決定,「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難以想像,但對於真正想拍電影或做電影的人,也許這個片子是特別好的教材,我和順子(馮章順)說,更重要的是咱們過十年以後再看這個東西,那時候才能感受到其中最有意義的部分。」
拉長的拍攝旅程,有著反復試錯的驚喜和趣味
在當天的映後沙龍上,有很多電影從業者來到現場,有觀眾對於《岡仁波齊》的製作非常感興趣,並向張楊導演及現場嘉賓提出了關於電影製作方面的問題。
有觀眾問到張楊導演在拍攝《岡仁波齊》的過程中,對電影有了那些新的認識。張楊表示,以往自己的電影多是會准備好劇本再進行拍攝,但是《岡仁波齊》並沒有劇本,有的只是最初對角色的設想和對大致劇情走向的規劃,電影中最終呈現的情節均來自在朝聖路上的所見所聞,並最終加工成影像呈現在大銀幕上,「《岡仁波齊》完全打破了我們以往最倚仗的劇本,究竟我們沒有劇本,能不能拍電影呢,我覺得可以拍,當然代價就是你必須把時間拉長,你可以在這期間反復試錯,而這種反復嘗試和試錯的過程,也讓拍攝的過程變得更有趣」 。
張楊也表示,自己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徹底愛上了這樣拍攝的方式,「真實的感質是我非常喜歡的,雖然我以前的電影也在努力靠近真實,但你自己心裡知道會有一些設計的內容,有一些橋段和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但是在《岡仁波齊》這部電影中,我反而覺得這些東西可以全都不要,這種更簡單,更單純的創作方式,是我現在比較喜歡的」。
在等數目的去與歸中達成新的平衡
在沙龍現場有觀眾表示對電影中朝聖路上孕婦生產的情節印象深刻,想知道這一情節是否是真實發生的。張楊介紹說,這一場景完全是真實的,而變成如今這樣的呈現也有一些機緣巧合。
原來在最初張楊的設想中,早就設定好朝聖路上的一死一生,電影中老人的「死」應該先發生,而後才有「生」的出現,但是在實際中卻遇到了問題。在劇組遇到孕婦時,孕婦並不清楚自己的懷孕時間,誤以為懷孕四五個月,實際上路之後卻發現已經懷孕八月有餘,而這個朝聖隊伍中原本也就設定好的新生命,也就愈發不可控制的突然降臨,形成了現在電影中的先「生」後「死」。
張楊表示,電影中的所有情節均來自劇組對真實生活的觀察,在朝聖途中突然降臨新生的情況並不少見,「有些朝聖隊伍一走可能就走一年兩年,這種突然多了一個人的情況很正常,可能這是一個家庭一起朝聖,上路兩三個月之後就懷孕了,之後孩子在途中降生,也就顯得再正常不過」。
電影中老人去世的情節,也同樣源自現實生活。張楊表示,在和老人商量這場去世的戲時,老人非常痛快就答應了,完全超出了劇組的想像,「我跟老爺子說要拍去世,他說可以,因為他知道他在做一個什麼樣的東西,這種在路上突然的去世也很正常,雖然這些是早就形成的設想,但實際上還是源於真實的生活」 。
《岡仁波齊》能否為藝術片市場破冰
電影《岡仁波齊》曾入圍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電影」單元,並獲得第 7 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2016年,《岡仁波齊》在西雅圖電影節UP=TOWN影院放映時,觀眾足足給了五分鍾的掌聲。這部影片曾陸續在釜山國際電影節、荷蘭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內瓦、英國奇切斯特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過展映,受到過諸多海外媒體的贊譽。
《好萊塢報道》曾發文力挺,表達了這部影片對海外影迷的影響:「影片《岡仁波齊》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的方式獲得了廣泛肯定。有影迷在看完片後說,虔誠而淳樸的藏民,為朝聖而生,亦為朝聖而死,是一種對自然及信仰的絕對尊重與膜拜。電影里的朝聖之路是打消心中疑惑雜念的旅途,讓很多海外影迷起了去西藏的念想,甚至有一些曾經去過的人也打算以行走的方式再去一次西藏,去拉薩、去岡仁波齊進行一次朝聖。」
在獲得國外不俗口碑之後,《岡仁波齊》在中國的反饋無疑值得期待。在此前幾站路演的映後沙龍中,《岡仁波齊》已經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評。影評人史航稱贊影片說,「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套路,就是這么走著。盡管沒有推特寫鏡頭,卻能夠讓人記住里邊的每一個朝聖者,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著名編劇蘆葦表示,中國電影目前面臨著娛樂至死的困境,觀眾到電影院里不再是尋求心靈的交流,不再是尋求一種對人性和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因此《岡仁波齊》這樣的電影,在目前的中國影壇中非常罕見,還有人在堅持這樣去做,把這它作為反映社會真實的一個影片,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尊重。」著名學者尹鴻認為,市場的成熟和觀眾的成熟是同步的,市場慢慢變大,觀眾也會越來越成熟,觀眾選擇電影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我相信《岡仁波齊》的朝聖之路一定會打動觀眾,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喜歡,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去電影院去看」。
猜你感興趣:
1. 鏘鏘三人行怎麼不播了
2. 岡仁波齊電影楊培死了是真的嗎
3. 岡仁波齊電影網路雲1080p資源鏈接
4. 原諒他77次電影主題曲
5. 《藍色天堂》讀書筆記
6. 藍色天堂讀書筆記
❻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信徒的朝聖是和佛祖做的一場交易嗎?
能被塞人這個苛刻的影評人給6分的電影一年能有幾部嗎?今年貌似就有個《八月》和《岡仁波齊》,然而《八月》這篇散文還未看的筆者,下定決心把《岡仁波齊》看完了。有人說本片是在消費藏民的信仰,有人說本片是在滿足觀眾的獵奇心,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類型片。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從古代的難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國,如今的走出地球,邁入太陽系,將來文明更先進,會走出太陽系,但是人類仍會保留精髓的傳統文化。關於朝聖,筆者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我們本就不該對別人的生活指點江山,但是我們有權不去選擇別人的生活。
❼ 岡仁波齊好看嗎
《岡仁波齊》很好看,在好萊塢席捲中國院線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導演長臉;在馮小剛說「垃圾電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觀眾長臉。
下面來說說這部片子好在哪裡。
——————————————
《岡仁波齊》好就好在:片子講的是一件很高級、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沒有絲毫的「自我感動」。
不自我感動成就了《岡仁波齊》。故事講的是:11個藏民組成了一支朝聖隊伍,從西藏芒康出發,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拉薩,在拉薩打短工掙夠路費後,又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神山岡仁波齊。
(磕長頭遇到繞不過的水窪,就從水窪中磕過來)
在這部片子里,戲劇沖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實處理,很少出現近景和特寫,基本都是遠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剋制和理性。這在充滿導演個人表達的藝術片門類里邊,已經難能可貴。
但是,平淡並不代表平庸,將生老病死、春去秋來自然地融入這段朝聖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❽ 《岡仁波齊》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岡仁波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3kzcULk-moHEwNWXNXT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