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電影膠片
現在的電影仍有大部分是用膠片拍攝的
首先,膠片的質感是數碼無法比擬的。膠片的放大投影到屏幕上,層次感、色彩飽和度、光影感和清晰度都是非常好的,而數碼的綜合來講就差一些。
其次,使用膠片的成本還是相對較低的。前面已經說過,拍電影的機器與拍電視的是不同的,用DV拍肯定會比膠片便宜,但你能想像專業的人士用DV拍電影嗎?而如果使用專業高清的電影設備,那成本肯定是要比膠片高。
還有,從感情上來講,很多導演也傾向於使用膠片。當很多家庭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錄象時,當更多人可以用很少的錢欣賞到盜版電影時,也就是說,電影越來越容易得到時,人們對電影的感覺在消退,這也是導演會偏愛膠片的深層原因。
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數字電影。目前數字電影有兩種規格:一是所謂「標清」(標准清晰度)的電影,是用標准數字錄像帶拍攝的影片,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700至800線,一是所謂「高清」(高清晰度)電影,是用高清晰度錄像帶拍攝的電影,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1100至1200線,高清拍攝出來的影片能大體達到膠片的清晰度水平。用數字錄像帶拍攝的電影通常可以直接在電影院用數字放映設備放映,這時就叫數字電影了。當然,用高清拍攝的影片放映效果更好,但實際上仍然達不到電影膠片拍攝的電影的清晰度水平。有時也可以把數字錄像帶拍攝的影片轉到膠片上,用普通的電影放映設備來放映,這就叫「磁轉膠」。
相比傳統的膠片電影,高清數字電影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通過高清攝像技術,實現了與高清時代的接軌;數字介質存儲,永遠保持質量穩定,不會出現任何磨損、老化等現象,更不會出現抖動和閃爍;傳送發行不需要洗映膠片,發行成本大大降低,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等等。
所以,正因為數字電影有上面這些優勢,未來高清數字電影取代膠片電影成為主流將是大勢所趨。
但目前來看,數字電影還不能真正普及。將所有電影都數字化國內目前還沒有這個水平(其實其它國家也都一樣)。目前數字化電影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但即使是在美國,也並不是出品的所有電影都是數字化的。一些大製作、大成本的電影往往使用數字攝像機,這樣出來的畫面更震撼,但一些小成本,小製作的電影就沒有必要拍成數字電影了。
在中國,數字電影有時還很尷尬。很多電影在美國本來都是數字電影的,但到了中國,由於中國影院數字電影放映機的普及率實在太低,還不得不將這些數字電影再轉化成普通的膠片電影,這樣才能在全國各大影院播放。數字電影是有了,但影院的硬體設施卻沒有跟上,這樣的數字電影,即使拍出來了,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數字電影的真正普及還需要加以時日。
『貳』 電影院放映過的電影膠片都怎麼處理
原件存放起來 其他的拷貝基本就不要了
很少會有影院放老片子的
要看的話只有自己買DVD了
『叄』 電影《阿凡達》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故事發生在2154年,故事從地球開始,傑克·薩利是一個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他覺得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他去戰斗,因此他對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礦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這個星球上有一種別的地方都沒有的礦物元素Unobtanium,能夠吸引人類不遠萬里來到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Unobtanium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能源產業。
但是問題是,資源豐富的潘多拉星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這里的空氣對人類致命,本土的動植物都是兇猛的掠食者,極度危險。
(3)電影膠片穿到哪裡去了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傑克·薩利
男主角,傑克在和涅提妮的相處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對人類來這里采礦的看法,他意識到已經找到值得為之戰斗的東西了。在他的呼籲下,納美族人聯絡了潘多拉星球上的人,一起組建了一支數千人的反抗軍。
2、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
奧古斯汀教授也是阿凡達計劃的成員,她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納威人化身,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操控者,她外表堅毅,內心善良且富有同情心,同時是一個有自己原則的人。
3、邁爾斯·誇奇
邁爾斯·誇奇上校,一個嚴格的軍人,是阿凡達計劃的管理者,傑克·薩利就是被他招到潘多拉來操控納威人化身,他在潘多拉星球上已經呆了很多年,為地球人在潘多拉開采礦石提供強大武力保障。
『肆』 電影下映之後,電影膠片拷貝去哪了
我在電影院工作,電影下線以後那些膠片或數字盤會集中送回自己的院線(即片子的來源地),至於是不是集中收藏我就不知道了,我想應該是,但肯定不會銷毀。不要小看這么幾十天的生命力,這部好的片子在一影院的票房是不起眼,可是全國有那麼多的影院,有的還在國外放。這里邊的利潤是你想像不到的。
你要是想借的話,我想不太可能,你可以到一些院線(向你推薦新影聯)去談,看能不以租,不過這樣會很麻煩,希望這答案對你有幫助。
『伍』 電影放映期結束之後的膠片是怎麼處理的
原件一般都會放在庫房裡儲備起來,因為數字化時代很少在會用到以前那樣低端的產品。為了以後還能使用,多半是低溫保存。
『陸』 我想知道拍電影,演員穿的衣服和鞋子,拍完電影以後都放那裡去了
存起來 下次用 演員喜歡 也可以買下來啊
『柒』 膠片電影什麼時候淘汰的
第一款商業透明膠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發化學工程師的完善下推向市場。這款柔韌性好的膠片的出現促使托馬斯愛迪生在1891年發明電影攝影機成為可能。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並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膠片公司的資產。
1909
根據醋酸纖維片基與硝酸鹽片基成功的易燃對比試驗,伊士曼公司首次對外公布安全醋酸纖維片基。
1910
首款的22mm安全電影膠片(醋酸纖維片基)問世投入市場。
1912
伊士曼向新澤西州奧林奇郡的托馬斯-愛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纖維為片基的電影膠片, 應用於家用活動電影
柯達供應市場的22mm電影膠片:包括膠片上的3條有齒孔線性排列的影像。
1916
柯達推出E型 正色性電影底片。
1917
柯達推出F型 正色性電影底片。
1921
有色電影正片產品問世,有:淡紫色,紅色,綠色,藍色,粉色,淡黃色,黃色,橙色 和深褐色。
1922
柯達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電影底片
柯達全色性電影膠片問世
1923
為配合(雙色)彩色染印沖洗而生產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
柯達為業余電影拍攝,而推出了以醋酸纖維(安全)片基的16mm反轉片,首台16mm柯達電影攝影機,以及Kodascope放映機。立即流行起來的16mm電影導致了形成全球柯達電影洗印廠網路的局面。
1926
柯達推出電影翻底片
1928
推出型號II和型號III全色電影底片
Kodacolor是一款專為拍攝16mm電影而設計的柱鏡彩色電影底片。伴隨著16mm Kodacolor膠片的推出,彩色電影對於電影愛好者成為現實。
1929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專為新的電影聲音設計的電影底片。
1930 - 1931
超感光度全色性電影底片-與DuPont電影膠片生產廠共同贏得了第四屆奧斯卡科學/技術一等獎
正色性電影底片停產
福克斯影業公司試用了正處於測試階段的Kodachrome彩色電影膠片(2色)
1932
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電影膠片問世
柯達2B型號感光儀贏得了第五屆奧斯卡科學/技術三等獎。
第一款8mm 業余電影膠片,攝影機,和放映機問世。
『捌』 柯達不產膠片,拍電影的膠片哪裡來
可達、富士 它們電影膠片還是生產的。其用量還是很大的,其中還要包括很大一部分用量來用作拷貝。
就光光一個電影譯製片廠現在每月每年用的膠片都要用7噸卡車拉N次(本人親眼見他們拉膠片和卸膠片,還問過他們為什麼這樣「搶購」)……就別說業務好的大廠了……
現在電影還使用膠片拍攝。但是數碼電影也早已開始嘗試使用,和大量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