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恐怖谷值得一看嗎
《恐怖谷》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恐怖片,片中劇情恐怖情節的刻畫並不出彩,但是所傳遞積極、正面的信念是值得一看的。
《恐怖谷》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驚喜並不多,或者說影片沒有脫離我們在之前觀影所建立起的恐怖片經驗。一家人住進一座舊宅,慢慢發現這里隱藏著邪惡的秘密。
(1)恐怖谷電影哪裡能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20世紀七十年代,羅傑與卡羅琳兩夫婦帶著他們五個可愛美麗的女兒,搬到了位於羅德島哈瑞斯維爾的一幢舊宅居住。房屋雖然古舊滄桑,歷史悠久,但是卻讓佩隆一家體會到回歸田園的快樂與喜悅。
誰知好景不長,接二連三的怪異事件相繼出現,令女孩們驚聲尖叫,也讓佩隆夫婦的神經綳到極點。為此,他們輾轉找到當時最負盛名的沃倫夫婦。
② 未來世界政府開發虛擬游戲,人們沉湎於永無止境的戰斗中,《恐怖谷》到底有多恐怖
《恐怖谷》出自2015年,是一個9分鍾左右的科幻短片。短短9分鍾,其中情節的反轉令人毛骨悚然。在這部短片中,講述了未來世界存在一批被「剩下」的人,他們無所事事,被社會所拋棄。直到有一天,他們玩起了一個游戲,帶上VR眼鏡,便可以享受無所顧忌的殺人快感。
在社會物質文明日益發展的當下,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類問題。《恐怖谷》便給我們很好的提出了「真實與虛假」、「人工智慧與人類本身」等系列問題。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去尋找答案,以避免影片中的「恐怖谷」在未來某一天真的就成為現實。這部影片短短9分鍾,情節跌宕起伏,寓意深刻,值得一看!
③ 推薦幾部經典偵探小說改編的電影
福爾摩斯算是連續劇吧?像長篇《血字研究》《西簽名》、《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和《恐怖谷》可以看看。
阿加莎的,我只看過三個,《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都是上譯配音。《東方快車謀殺案》配音好像不是上譯的,不過也還可以。
希區柯克的《三十九級台階》。不過不是小說改編的。
歐美類似於偵探風格的電影推薦兩個:
《八面埋伏》類似於無人生還的模式,不過最後的結局很不錯,推理也還可以。
《偷天換日》是小偷偷東西的電影,計劃幾乎完美,也很引人入勝。
日本的電影比較多
最多的就是橫溝正史的幾個小說了,《醫院坡血案》、《犬神家族》、《八墓村》等等。
不過是那種比較陰暗的風格,再加上時間很早,如果不是特別喜歡偵探小說的恐怕會不喜歡。
東野圭吾的還可以,像是《神探伽利略》(日劇)、《嫌疑犯X的獻身》
還有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有幾個真人版,不過還是推薦看動畫。
④ 跪求 恐怖谷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分享鏈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lbUeEF-PMGNcHBq9V5FU9A
提取碼:gdrs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
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在1970年被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
其中, 「恐怖谷」一詞由Ernst Jentsch於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他的觀點被弗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
⑤ The Uncanny Valley(恐怖谷理論)
——學習筆記:恐怖谷理論
如果某件物品很明顯不是人類,賦予它一些與人類相似的要素,人們對它的好感度會隨著與人類的相似性而提高。
但如果當其相似性被給予過多時,讓他們看起來像模擬人類時,它們的樣子會讓人們感覺到不安以及恐懼,此時人們對它的好感度會進入巨大的低谷階段,這個低谷就叫做「恐怖谷」。
但如果當度過「恐怖谷」階段讓物品與人類相差無幾時,人們對它的好感度又會迅速上升。
這種解釋主要來源於人類對死亡以及疾病的恐懼。
恐怖谷使人感到不適,是因為這類機器人雖然擁有人類的外表,但是看起來卻像死了一樣(表現不當),這讓人聯想起死亡。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人類天生就排斥那些長相怪異的同類。感覺惡心、不適是人類天生保護自己遠離細菌的機制。
這種解釋主要來源於人類對於機器人的認知。
當人們用機器人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機器人時,此時認知是一種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程序的自動執行命令的機器裝置。在情感上會對其「像人」的部分感到有趣,容易建立起情感共識。
當人們用「人」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機器人時,此時認知就是人類。在情感上會對其「不像人」的部分特別關注,比方說僵硬的動作、病態的臉龐、不會轉的眼球等,這與人類的認知不符,會對它們表現出來的異樣特徵產生反感和厭惡。
在游戲設計中,我們應該怎麼去避免恐怖谷這種情況的出現?
根據恐怖谷的曲線,游戲設計師的重點是:
建立與人類相似性極高的角色,這是一種有效避免恐怖谷的策略(即超越恐怖谷)。
採用超寫實化的方法去設計游戲,需要有太多細節(諸如建模細節、貼圖解析度、真實流暢的運動化,這與團隊中的3D美術設計師和動畫製作者的技術水平相關)去做好一個讓人完全信服的人類。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任何一塊細節,就會讓你的設計跌回谷底。
另外在電影或者CG動畫中也有一種做法,即從真人入手,通過動作、表情捕捉反向生成動畫角色,使角色極度像真人。
在角色上放大人性特徵,將其風格化,這是另一種有效避免恐怖谷的策略(即避免達到恐怖谷)。
利用風格化,設計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創造,卡通渲染、水墨風格、插畫風格……設計師只需總結出人性的特點,並且將其體現在非人類的角色上。
參考資料
❀ Uncanny valley - Wikipedia
❀《Eye Candy》——電子游戲與恐怖谷理論
⑥ 有哪些很好地運用了恐怖谷理論的影視作品
縱使一般的實驗結果及應用僅限於機器人身上,恐怖谷的原理甚至可以伸延應用於計算機動畫的角色上。美國的電影評論家Roger Ebert曾應用恐怖谷的概念於電影中類人角色的化妝及服裝上,特別在《活死人之墓》中。
有些人認為恐怖谷是製作電腦動畫的難處。很多對於電腦動畫的影評都引恐怖谷為他們不喜歡某特定電影的原因。這個理論引申出如果希望令人類對某物件好感增加的原因,是盡量在卡通人物的外表上加入少些人類特徵,以免墮入「恐怖谷陷阱」。
電影中恐怖谷的例子,可以在彼思公司的玩偶提尼歷險記中找到。電影中嬰孩的臉全由電腦繪出,跟人類差別不大,但卻惹起小孩子的恐懼和反感。二維的影像令恐怖谷的效果減少,但嬰孩的臉的細節依然令人物看起來既邪惡又世故。而《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也被視為恐怖谷的例子。
⑦ 關於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的順序
福爾摩斯探案順序:
1、《血字的研究》
出版時間-1887年11月
《血字的研究》是英國推理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於1887年創作的中篇小說,這也是他第一本以歇洛克·福爾摩斯為主角的作品。
2、《四個簽名》
出版時間-1890年2月
《四簽名》(又作《四個簽名》)是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創作的第二篇中篇推理小說,其仍以夏洛克·福爾摩斯為主角,發表於1890年2月。
3、《波西米亞丑聞》
出版時間-1891年7月
發表於《海濱雜志》,並續寫了六個短案子:《紅發會》、《熱情女》、《湖畔慘劇》、《五個桔核》、《歪唇男人》。
4、《冒險史》
出版時間-1982年
本書收錄了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中為人稱道的《波希米亞丑聞》《紅發會》《身份案》《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五粒桔籽》《歪唇人案》《藍寶石案》《斑帶奇案》《工程師大拇指案》《單身貴族案》《綠寶石王冠案》《紫葉山毛櫸案》。
5、《回憶錄》
出版時間-1894年
以《銀色馬》為開端,又十二個故事出爐,這時,作者打算結束這個故事,寫了最後一個收篇作《最後一案》。福爾摩斯的死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不滿甚至對作者進行人身攻擊。
6、《巴斯克維爾獵犬》
出版時間-1902年
《巴斯克維爾獵犬》一書講述了巴斯克維爾家族有一個恐怖的傳說,其一位先人因為行為惡劣,被一隻巨大無比的惡犬咬死。現在的巴斯克維爾爵士離奇死去,經福爾摩斯調查是驚嚇過度而死,其繼承人來到此地繼承財產後也遭遇到一系列與惡犬有關的恐怖事件。
7、《歸來記》
出版時間-1903年
1903年,以《空屋》為開端,作者巧妙的讓福爾摩斯死裡逃生,開始了另外一組故事。
8、《恐怖谷》
出版時間-1915年
《恐怖谷》是他第四部長篇,於1915年完成。
9、《最後致意》
出版時間-1917年
1917年結集的《最後致意》收錄8個短篇,由於故事背景充分結合了當時政經情況,推出後轟動一時,許多人甚至以為真有其人其事。
10、《新探案》
出版時間-1927年
1927年發表的《新探案》是他晚年最後一部作品,共12個短篇。
(7)恐怖谷電影哪裡能看擴展閱讀: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創作的小說集,主角名為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譯作歇洛克·福爾摩斯),共有4部長篇及56個短篇。第一部長篇《血字的研究》完成於1886年,隔年與其它作品合集出版於《比頓聖誕年刊》。被多次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
道爾自己在《真實的福爾摩斯》(The Truth About Sherlock Holmes)中敘述,是根據他的醫學院導師Dr. Bell(就是中國通常翻譯的貝爾教授)而來。但是,就是貝爾本人似乎不喜歡這樣的說法。一些人覺得這是道爾在那位真實原型的要求下誤導讀者。
⑧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人們在游戲中控制機器人殺怪但與此同時在現實中其實是在控制機器人殺人的電影
安德的游戲
電影《安德的游戲》根據奧森·斯科特·卡德小說改編,由《X戰警前傳:金剛狼》導演加文·胡德執導,哈里森·福特、阿沙·巴特菲爾德、海莉·斯坦菲爾德、維奧拉·戴維斯、本·金斯利和阿比吉爾·布萊斯林等聯袂主演。
影片於2013年11月1日登陸北美,2014年1月7日登陸中國大陸。
故事講述了為了抵抗外星蟲族的攻擊,人類成立了國際艦隊,並在孩子們的身上安裝了監視器,最後一名叫安德魯·安德·維京的小男孩被選入到學校培訓,哈里森·福特飾演的上校開始訓練安德,使其變成一個領導力極強的指揮官。
⑨ 求一部偵探電影!
地獄神探
尼羅河上的慘案
陽光下的罪惡
東方快車謀殺案
回答者: nicola2000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1-15 18:42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身份:十九世紀英國名偵探,是007的老前輩。
住址:總部在英國倫敦貝克街221B號。
外貌:身材高大、長臉、濃眉、黑發、鷹鉤鼻、灰色眼睛。(福爾摩斯最初之形象——身高瘦削、鷹鼻薄唇、經常拿著煙斗與手杖,就是由佩吉特塑造的,此後所有關於福爾摩斯的插圖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因而可以說,佩吉特的插圖是讀者領略原作神韻和體驗故事氛圍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結果,演電影時,長相成了選演員的標准。不管身手多差都沒關系)
特徵:頭腦精密、眼光銳利,對毒物、解剖、醫學有很深的研究,說話很快,聲調很高。
最佳拍檔:華生醫生,也是這部回憶錄的執筆人。倫敦街頭的一群流浪兒,Baker street Irregulars(貝克街小分隊)是他辦案的最好助手。貝克街小分隊的頭兒是維金斯。
附註:1891年5月4日與莫里亞蒂教授一起掉入山谷死亡。原因是阿瑟•柯南•道爾厭倦此角色,刻意安排;不過應讀者一再要求,福爾摩斯再次復活。
尊敬的女人:艾琳•艾德勒是福爾摩斯最尊敬的女人。
英文名:Sherlock Holmes
譯名:歇洛克•福爾摩斯(夏洛克•福爾摩斯)
國籍:英國
生日:1854年1月6日
星座:魔羯座
血型:O型
身高:6英尺(183厘米)
大學:牛津大學(一說劍橋大學)
最喜歡的顏色:黑色
最喜歡的食物:哈德森太太做的
最喜歡做的事:破案、去劇院聽歌、抽煙、叼煙斗?
缺點:沒案子時注射可卡因、有時太驕傲。
最常說的話:
If you precise destruction,in the public interest,I am willing to accept death.
如果能確切的讓你毀滅,為了公眾的利益,我很樂意接受死亡。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s,whatever remains,however improbable,it must be the truth.
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家人:哥哥——邁克羅夫特•福爾摩斯
朋友:約翰•H•華生(有人懷疑H是"Hamish"的縮寫)
對手:詹姆斯·莫里亞蒂
最尊敬的女人: 艾琳.艾德勒
性格:冷峻、詼諧、機警、沉著、孤傲、意志堅強
愛好:破案、藝術、音樂、小提琴、拳擊、劍術
特長:以上都是
職業:私家偵探顧問
小說分別由4部長篇和56部短篇構成 分別按照年代發表如下:
1887.12 血字的研究 A Study in Scarlet 血字的研究
1890.2 四個簽名 The Sign of Four 四個簽名
1891.7 波希米亞丑聞 A Scandal in Bohemia 冒險史
1891.8 紅發會 The Red-Headed League 冒險史
1891.9 身份案 A Case of Identity 冒險史
1891.10 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 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 冒險史
1891.11 五個桔核 The Five Orange Pips 冒險史
1891.12 歪唇男人 The Man with Twisted Lip 冒險史
1892.1 藍寶石案 The Blue Carbuncle 冒險史
1892.2 帶斑點帶子 The Speckled Band 冒險史
1892.3 工程師大拇指案 The Engineer's Thumb 冒險史
1892.4 單身貴族 The Noble Bachelor 冒險史
1892.5 綠玉皇冠案 The Beryl Coronet 冒險史
1892.6 銅山毛櫸案 The Copper Beeches 冒險史
1892.12 銀色馬 Silver Blaze 回憶錄
1893.1 硬紙盒子 The Cardboard Box 最後的致意
1893.2 黃面人 The Yellow Face 回憶錄
1893.3 株式仲買店員 The Stockbroker's Clerk 回憶錄
1893.4 「格洛里亞斯科特」號三桅帆船 The "Gloria Scott" 回憶錄
1893.5 馬斯格雷夫禮典 The Musgrave Ritual 回憶錄
1893.6 賴蓋特之謎 The Reigate Squires 回憶錄
1893.7 駝背人 The Crooked Man 回憶錄
1893.8 住院的病人 The Resident Patient 回憶錄
1893.9 希臘譯員 The Greek Interpreter 回憶錄
1893.10~11 海軍協定 The Naval Treaty 回憶錄
1893.12 最後一案 The Final Problem 回憶錄
1901.8~1902.4 巴斯克威爾家的獵犬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巴斯克威爾家的獵犬
1903.1 空屋 The Empty House 歸來記
1903.11 諾伍德的建築師 The Norwood Builder 歸來記
1903.12 跳舞的人 The Dancing Men 歸來記
1904.1 孤身騎車人 The Solitary Cyclist 歸來記
1904.2 修道院公學 The Priory School 歸來記
1904.3 黑彼得 Black Peter 歸來記
1904.4 米爾沃頓 Charles Augustus Milverton 歸來記
1904.5 六座拿破崙半身像 The Six Napoleons 歸來記
1904.6 三個大學生 The Three Students 歸來記
1904.7 金邊夾鼻眼鏡 The Golden Pince-Nez 歸來記
1904.8 失蹤的中衛 The Missing Three-Quarter 歸來記
1904.9 格蘭其庄園 The Abbey Grange 歸來記
1904.12 第二塊血跡 The Second Stain 歸來記
1908.9~10 藤荘 Wisteria Lodge 最後的致意
1908.12 布魯斯—帕廷頓計劃 The Bruce-Partington Plans 最後的致意
1910.12 魔鬼之足 The Devil's Foot 最後的致意
1911.3~4 紅圈會 The Red Circle 最後的致意
1911.12 弗朗西絲·卡法克斯女士的失蹤 The Disappearance of Lady Frances Carfax 最後的致意
1913.12 臨終的偵探 The Dying Detective 最後的致意
1914.9~1915.5 恐怖谷 The Valley of Fear 恐怖谷
1917.9 最後的致意 His Last Bow 最後的致意
1921.1 王冠寶石案 The Adventure of the Mazarin Stone 新探案
1922.2 雷神橋之謎 The Adventure of Thor Bridge 新探案
1923.3 爬行人 The Adventure of the Creeping Man 新探案
1924.1 吸血鬼 The Adventure of the Sussex Vampire 新探案
1925.1 三個同姓人 The Adventure of the Three Garridebs 新探案
1925.2 顯貴的主顧 The Adventure of the Illustrious Client 新探案
1926.1 三角牆山莊 The Adventure of the Three Gables 新探案
1926.11 皮膚變白的軍人 The Adventure of the Blanched Soldier 新探案
1926.12 獅鬃毛 The Adventure of the Lion's Mane 新探案
1927.1 退休的顏料商 The Adventure of the Retired Colourman 新探案
1927.2 帶面紗的房客 The Adventure of the Veiled Lodger 新探案
1927.4 肖斯科姆別墅 The Adventure of Schoscombe Old 新探案
《洛城機密》
《名偵探柯南》
⑩ 恐怖谷理論
恐怖谷是一個心理現象,指無法確認,來自未知的不適應感。又名恐惑谷。
恐怖谷理論(另名詭異谷,英語:Uncanny Valley;日語:不気味の谷現象)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但「恐怖谷」一詞由恩斯特·詹池於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他的觀點被佛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
森政弘的假設指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眼,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對僵屍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一詞用以形容人類對跟他們相似到特定程度之機器人的排斥反應。而「谷」就是指在研究里「好感度對相似度」的關系圖中,在相似度臨近100%前,好感度突然墜至反感水平,回升至好感前的那段范圍。
日本的Repliee Q2機器人,有人對它感到反感和驚悚。
恐怖谷現象可以用以下想法解釋,如果一個實體「不夠擬人」,那它的類人特徵就會顯眼並且容易辨認,產生移情作用。在另一方面,要是一個實體「足夠擬人」,那它的非類人特徵就會成為顯眼的部份,在人類觀察者眼中產生一種古怪的感覺。
另一個可能性是,患病者與屍體跟一些類人機器人有很多視覺上的畸形相似,引出觀察者同樣的驚慌和情緒反應。這種反應在機器人上比屍體來得更糟,因為人們能輕易明白自己對屍體起厭惡感覺的原因,卻無法清楚了解自己為何對機器人產生這種厭惡。行為上的畸形包括疾病的行為特徵、神經學上的狀態甚或精神上的機能障礙,於是喚起觀察者嚴重的負面情緒。
這現象也能用進化心理學的理論解釋。首先,處於恐怖谷的實體已足夠地擬人,能被視為人類物種的一員。根據進化心理學的理論,經過數百萬年的物競天擇,沒有被大自然淘汰的現存人類腦部中有一種邏輯偏袒性,提供一種高度能力去感應並且排斥那些反映遺傳性疾病或缺乏健康的,整體外表上的人類畸型。因此在有意或無意間,那些反常的類人個體在人類基因庫中會有的潛在沖擊,同樣會引起觀察者的警惕。這解釋了為甚麼人類通常不覺得能進行性接觸的類人實體十分有魅力。
一些機器人學家激烈批評該理論,認為森政弘對於圖表的右端沒有任何根據[來源請求],因為人型機器人只是在近幾年才在是在技術上可行的。David Hanson,一名機器人學家曾復制了其女友的頭部,認為恐怖谷理論是「偽科學,但被人當成了真正的科學」。Sara Kiesler,一名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人機互動專家也曾對此理論表示質疑,認為雖有證據支持該理論,但也有證據反對該理論。
縱使一般的實驗結果及應用僅限於機器人身上,恐怖谷的原理甚至可以伸延應用於電腦動畫的角色上。美國的電影評論家Roger Ebert曾應用恐怖谷的概念於電影中類人角色的化妝及服裝上,特別在《螢火蟲之墓》中。
有些人認為恐怖谷是製作電腦動畫的難處。很多針對電腦動畫的影評都引恐怖谷為他們不喜歡某特定電影的原因。這個理論引申出如果希望令人類對某物件的好感度增加,就要盡量在卡通人物的外表上少加入些人類特徵,以免墮入「恐怖谷陷阱」。
電影中恐怖谷的例子,可以在皮克斯公司的小錫兵中找到。電影中嬰孩的臉全由電腦繪出,跟人類差別不大,但卻引起小孩子的恐懼和反感。二維影象令恐怖谷的效果減弱,但嬰孩的臉部細節依然令人物看起來既邪惡又世故。而《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也被視為恐怖谷的例子。
在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三維電腦動畫片《無敵破壞王》中,『漩渦』(Turbo)這個角色成為恐怖谷應用在反派角色塑造上的成功例子。
對於恐怖谷理論,作家斯科特·麥克勞德在他的作品認識漫畫(Understanding Comics)中提出另一個版本的剖析。他指出,一些結構簡單的卡通人物,更能為讀者保留想像空間及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如蛋黃哥。因此,一個簡單的卡通人物能使讀者代入他們的自我認知;相反地,要是卡通人物的結構漸趨復雜甚至到接近照片的程度,人們會感到那是遠離自己的「他」,對認知感到困難,動畫《惡之華》便是一例。
McCloud主要從事具像派藝術,例如電子游戲、漫畫與動畫,而非像森政弘般探討真實世界中的類人實體。森政弘的一篇短論文也曾提及藝術作品上的恐怖谷理論:他提出人類圖案的藝術「理想化」會比真實人類的臉孔更能令好感回升(以佛的傳統表達方式作為例子)。
隨著游戲機與個人電腦的發展,電子游戲中的恐怖谷現象將會越趨常見,特別在「次世代」的硬體中。
圖形處理器的製造商NVIDIA及ATI(現在為AMD)製造了技術展示樣本,描繪出更真實的人類特徵[1]。
在過去的E3電子娛樂展覽中,新力公司曾展示一些繪像已進入恐怖谷的預售硬體。在2000年,新力公司以PlayStation 2的情緒引擎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老人臉孔。在2005年,新力展示了影星Alfred Monlina在真實燈光散射下的臉孔表情變化。2006年,美商藝電公司展示了以一種嶄新表情捕足技術所繪制的泰格·伍茲頭部,而這正是她在市場上稱之為Playable Universal Capture(或簡稱為UCAP[2])的技術。另一件展示品則來自預售的"Heavy Rain"。電影中展示一個女人正聆聽游戲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