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台城哪裡有少年的你看電影院

台城哪裡有少年的你看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1-16 07:21:15

Ⅰ 少年的你什麼時候上映

最近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粉絲在各大院線拍到了電影《少年的你》的宣傳海報,可能在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在電影院里看到這部片子了。

《少年的你》海報很帶感,看到導演曾國祥的名字,我的心裡隱隱有些激動,《七月與安生》的導演,雖然很年輕卻是一個有著獨到見解的文藝青年。這一次他將影片的核心聚焦在「校園霸凌」題材上,大膽地將那些人心所揣測不到的黑暗一面赤裸裸的呈現在觀眾的視線里。在海報中,我們看到了被打的滿頭是血但眼神依然倔強的易烊千璽,看到了蓬頭垢面、隱忍不發的周冬雨,海報所傳遞的信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青春,同時也對這部片子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雖然故事的主題是青春里朦朧的愛情,但為了揭露「校園霸凌」的社會現象,情節中涉及了大量血腥暴力的情節。影視化的改編不可能完整將這些情節呈現,但我希望的是導演可以盡可能的保留原著的靈魂,而不要一味地向愛情靠攏,畢竟原著最可貴的地方並不是愛情,而是在逆境中艱難生長的那份信任和守護。

Ⅱ 2019電影《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精選10篇

這部電影《少年的你》演員都很到位,或許小鮮肉真的成長了,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青春的我渴望愛情,渴望成功,少年的我喜歡你,我同樣喜歡未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19電影《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範文一

少年的你,未來可期

觀影之前沒有報太大期待,只是想看一下關於「校園霸凌」這個罕見的題材。但是整場下來,有幾點還是震撼到我了。

首先,是導演對聲畫技術的把握。這是我平時看電影的首要關注點。大景別的特寫鏡頭,不斷閃回、拼接的剪輯,整體上偏冷郁的低飽和色調,都迸發出很強的情緒帶動力。

其次,是影片角色的貼合度。整部電影,女主角清新單純,有少年的稚氣,出演高中生絲毫沒有違和感。同樣,其他出境的高中生,也都符合那個年齡段孩子的氣質,這使影片中呈現的校園環境比較貼合現實。男主角呢,說實話,他的面相太干凈了,沒能淋漓盡致地流露出小混混的痞氣,不過,他的神情舉止還是在盡量往角色上靠攏,這倒是也符合這個角色的氣質——痞氣卻又不失善良。

再次,是演員們的演技。之於這部片子,我對演技的關注主要在於演員的哭戲,而在這一點上,兩位主演都很出彩,尤其是女主角,把委屈、壓抑、宣洩、不滿等各種情緒的哭都把握得很到位,不得不說,我被驚艷到了。

最後,是影片的情節。主線在校園霸凌,復線在男女主之間的守護與純愛。不能說各個地方都經得起推敲,但是至少整體看來主次分明,情節飽滿,敘述不累贅。唯一不現實的是,小混混小北就這么碰巧是一個善良的人。

其他的呢,我沒有仔細推敲,也不想太吹毛求疵,畢竟僅就現實題材與文學的結合而言,這部電影「贏了」。

《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範文二

真實的青春,生命的完成

這部電影,要講的不是什麼青春疼痛。它看似邊緣化的題材,呈現的其實是你我都親歷過的真實。說它真實,是因為他所展現的青春不僅僅是青春那麼簡單。單純地以青春期、疼痛、懷舊為商業賣點,只能讓觀眾看到一個符號化的青春,那樣的片兒所展現的青春,是抽象的,是淺顯的,是為拍而拍的。然而大多數人的青春並非一個符號。其實本身把青春題材單獨隔離出來就是不對的,它跟童年、成人等其他人生階段一樣,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通常,我們習慣性地忽略了它;但一旦某個時候注意到它,才發現關於它的記憶一直靜靜地躲在某個角落裡,從不曾離開。說它真實,是因為它有紀錄片的質感,影片剛一開頭,緊張感、壓抑感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彷彿把我帶回了幾個月前的壓抑歲月,盡管現在看來,它好像過了很久很久了一樣。大多數人的對高三的感覺,其實還是熬,熬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就自然遇見了曙光,這是家長從小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可就像陳念說的那樣,從來沒有哪一堂課告訴你如何長大,這其實也是這部電影一直在探討的主題:校園與社會,迷茫與堅定,上進與墮落,罪惡與救贖,淚與笑,黑與白。導演沒有告訴觀眾哪一種是對的、是應該遵循的,是符合社會的普適價值觀,他只是運用回環往復的片段式倒敘、感傷與反諷的手法,不動聲色地將一個因校園欺凌引發的社會悲劇呈現在觀眾眼前,像剝開洋蔥般一層層接近事件的真相。當真相昭然若揭,故事也就結束了。陰沉基調、壓抑感與無力感一直貫穿電影的始終。校園可能是樂園,也可能是欺凌者的樂園。很少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從小到大沒有被欺負過一次;包括那些校園霸凌者。很大程度上,那些校園霸凌者自己本身也有被欺凌過的經歷,在青少年階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身心也受過嚴重傷害。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非黑即白的,找不到第三種與世界調和的方式。他們提前認識到社會的冷漠,唯有自己也冷漠,才能與世界和解。他們的選擇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包括陳念,包括小北,包括魏萊——他們要麼忍耐和對抗這個世界,要麼就像胡小蝶一樣,否定這個世界。說它真實,是因為在這部電影里,我無法單純批判任何一個人——連一開始被認為很婊的魏萊也是如此,事實上我為她感到悲哀:她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失敗的,她的母親教給她的不是平等與尊重,而是等級和對立:要麼居高臨下,要麼嫉妒陷害。她和他父親之間也沒有交流和理解,而是隔離。在這樣的非黑即白中,魏萊自然習慣了猜忌,她崩潰了,於是把暴力施加給另一個人,來獲得片刻的扭曲化的輕松與自我釋放與安慰。小北則更像一個純粹的悲劇,他只能憤怒地在這滿目瘡痍的狗日世界裡踽踽獨行。可他沒有想到陳念有一天會像一道光一樣闖入他的黑暗的世界,為了那道光,他甘願變成一簇火,去燃燒自己的全部生命。陳念則是一個矛盾體,她選擇了默默忍耐,但又希望跳脫出來,走向更大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北和陳念都是反抗者,只不過陳念的反抗是隱忍,小北的反抗是決絕。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陳念與小北不是愛情,不是友情,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關系:需要與被需要。這樣的愛,很難用什麼具體的情感來界定,而更像是靈魂上的相互依偎、抱團取暖,一如《白夜行》中的亮司與雪穗。不論是亮司還是小北,他們都通過如出一轍的滅亡的方式,來實現生命的自我完成。說它真實,是因為本片也在於觸及了校園霸凌這類社會問題的痛點,這也是其深刻之處所在。校園欺凌並非個例,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普遍存在,原生家庭是一個重要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無論是魏萊扭曲化的家庭教育,還是小北家庭的缺失,亦或是陳念家庭生活的艱辛與矛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另一個社會原因則是忽略。校園欺凌不容易被發現,司法程序也不好介入,只好教育部門來管;教育部門也不好專門派人來查,只好讓老師負責,老師管不了那麼多學生,只好讓家長自己來管,然而很多家長都忙著打工,這樣又回到了家庭問題上。如果說校園霸凌是全世界普遍的校園問題,這一段探討則是中國式校園欺凌的原因。在這部電影的環境下,它來得恰如其分。可能是出於情節和觀眾考慮,影片還是把重點放在渲染故事的悲劇性上,並沒有再對背後原因做進一步探討。但也正是這樣的側重,使得這部影片特別地深沉而扭曲。另,導演的敘述方式很巧妙新奇,同時太多的碎片式敘述和情節跳躍,也要求觀眾必須全程集中注意力。但鑒於這種類型的題材影片在國內市場的突破,無論有沒有後繼作品超越,《少年的你》已經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對於這樣一部優秀作品,你我要做的就是買一張票,坐在影院,跟隨著那黑暗中的兩雙眼睛,靜靜地感受與思考。也許這就是好電影帶給我們的意義吧。

《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範文三

可惜,我們沒有保護好《少年的你》

終於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我與這個電影擦肩而過了兩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電影節,三部最期待的華語影片最終只看到了《地久天長》,《少年的你》和《一秒鍾》一齊失蹤;另一次是今年6月,滿心期待上映時可以看到這部電影,卻在臨近幾天傳出撤檔的消息。

所以這一次,我買了全國最早的9點場的票,生怕再有什麼閃失,又錯過這部片子。因為這是一部粉絲向的電影,按照我寫評論的慣例,在文末曬出電影票,證明確實是親自走進影院觀看,沒有刻意吹,也沒有故意黑,會保持一個比較中立的態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電影院,我感覺有點恍惚,不清楚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樣子。它很真實,又有點生硬。真實在於它對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觀的展現,雖然在看預告片時就已經提前感受了電影寫實風的質感,但最終呈現在大銀幕上還是會令人心驚。

生硬在於電影片頭片尾求生欲極強的「和諧導語」,以及一看就是後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詞。我實在是太討厭現在電影結尾處非要來上一段宣傳片了,這可能都是為了過審的無奈之舉,但我還是想對審片室里的那幫人說,誰慣出來你們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電影都變成公益廣告?真惡心。

《少年的你》最終還是妥協了,我相信原來的版本會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現還是太熱情了,比如那個大多數鏡頭中都被模糊處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詞都對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會是一個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對學生有哪怕多一絲的關心,事情也不會變成最終這個樣子。

陳念問小北:你可以保護我嗎?同樣的問題問自己,我們其實根本沒能力保護這樣一部電影,戲中從頭至尾呈現的無力感也帶到了戲外。我們沒辦法改變校園欺凌現象仍然存在的現實,甚至沒辦法完整看到一部講述這個題材的電影。

到最後,陳念和小北還是用自己堅持的方式改變了現狀,也同時改變了彼此的生命。曾國祥在尾聲部分做了很多詩意化的處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結局的慘烈。與國內同類型的一些講述校園霸凌題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無疑更絕望,也更現實。

可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怪那個婊里婊氣的魏萊?可她同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還是怪在孩子成長中近乎於缺席的陳念母親?可她在生活中同樣是一個失敗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個人都活得不容易,內心壓力的積累只能化作怨氣、嘲諷與憤怒,施加給身邊的人。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了小北的可貴。他沒什麼文化,但是有一顆想要學習的心,有還一股倔強和狠勁。也許是從小太缺少愛,所以當他獲得哪怕一點點溫暖,都會永遠記在心上。陳念問她:疼嗎?她是第一個問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個值得小北去犧牲的人。

易烊千璽表現的很好,他為小北賦予了一種在成熟與稚嫩間徘徊的少年感,而這正是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質。其實啟用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帶給影片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將影片打上了「粉絲電影」的標簽。粉絲電影大多數都會崩盤,除非愛豆的表現獲得大眾認可。

但至少在這一部中,易烊千璽的表現還是蠻令人驚喜的。我特別喜歡的一幕,不是一些聲嘶力竭的場景,而是小北睡在沙發上,陳念問她:「硬不硬」?這句台詞其實並沒有開車,小北一開始是理解錯了。這時候易烊千璽有點笑場,但還是忍住不笑,這微妙的表情讓我覺得他很可愛,也很有靈氣。他在詮釋小北的過程中沒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愛的瞬間,使得小北這個人物更加地鮮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沒有太多感覺,基本上是平穩發揮。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戲份不少,其實刻畫他的心路歷程,同樣應和了影片成長的主題。他代表著剛剛從少年過渡到青年的群體,雖然身為一名執法者,但還是會有少年人的意氣,在二者之間糾纏,行事邏輯可能會有點奇怪,但確實比較真實,我相信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執法者存在。

其實《少年的你》在原著階段就有很大的爭議,作者玖月晞據說是融梗,主人公陳念和北野不論是性格身世還是經歷,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著皮不似骨似的關聯。後來北野獻身替罪的時候又會讓人想到《嫌疑人X的獻身》天才數學家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過作為一篇電影評論,我暫且不去理會原著的融梗行為,這一點之後會得到大眾更公允的評價。單純從電影本身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改編的還比較成功,雖然還是有點散,當中很多場景會令人覺得有冗贅的感覺,但一些核心場景的爆發力還是很強烈的。

曾國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現一段獨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現少年人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希望為拒絕校園欺凌現象發聲,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現高三學生從備考到高考的全過程。

這么多的內容放在一部電影裡面,比例很難協調,最後的效果也顯得有些支離破碎,如果能就當中一條線和兩條線講的更緊湊,應該會更好。當然作為曾國祥的第二部獨立導演作品(其實《妖鈴鈴》也是他導演的,吳君如只是來充數),而且是第一次脫離陳可辛的調教來完成拍攝,有現在這樣一個完成度已經不錯,值得鼓勵。

小北在成長,陳念在成長,警官在成長,易烊千璽在成長,曾國祥的創作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

只要成長,就還有希望,不是嗎?

《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範文四

結局一定被改過!

整部作品最大的問題出在結尾上。我敢說這絕不是曾導想要的結局。陳念一直想去北京,因為她覺得去了北京可以「保護世界」,為此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所以她一直在忍耐。小北是個小混混,他窮盡一生也無法改變世界。但是他看到陳念有這個能力,所以他要保護陳念。這是小北說的「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陳念要保護世界,所以她必須贏。但是她輸了,因為她犯了罪。為了讓陳念贏,小北把所有罪攬在自己身上,成全陳念。故事到這里發展非常順,接下來理應是:陳念最後贏了,她獲得了保護世界的機會,但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一個無辜的人為她做了很多年牢)。而小北替陳念背了罪,他成功的保護了陳念。這樣整個故事是完整的,中心思想也是一致的。

但實際的結局是,陳念和小北都被抓了。陳念被抓,意味著陳念輸了,而小北沒有保護成功,也輸了。這就和之前的鋪墊完全相反。我覺得曾導不會沒有發現這一點。這樣的結局也導致之前的劇情線沒有收束,自殺的女孩,陳念的家庭,小北的家庭,陳念的被欺凌和忍辱負重,導致劇情是散的。

我不知道曾導是不是改了結尾,是不是有什麼原因和理由,但是現在的結局真不好。

我覺得導演最開始想要表達的思想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與忍耐(無數被欺凌事件),最終才能保護世界(立法並解決校園欺凌事件)。但現在的結局更像是:無論什麼理由,最終都逃不過法律。

兩星給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演技。本來我想給三星,但最後還是沒給出這一星。我比較失望,可能是之前的期望太高了。我為曾導感到可惜,本來這部作品是可以很好的。

《少年的你》優質影評範文五

還有很好地提高空間,融梗應當追究

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選角十分巧妙,周冬雨演出十七八歲少女毫不違和。易烊千璽在本片中完全顛覆了我對他以前的印象,在我面前就是一個執拗滿身是刺,深處泥淖在自我放棄邊緣掙扎的問題少年。

本部影片運用了大部分跟鏡頭,手持鏡頭,碎片化剪輯,讓整部影片的不安感和恐慌感烘托到極致,最後面的轉折點直接讓電影劇情翻案,如果沒有抄襲一說的話,真的是不錯的作品,可惜編劇涉嫌融梗東野圭吾《白夜行》。曾國祥有較大進步,看片子前半段的時候,很難想像他是用什麼意識拍出模擬考試結束後全班按分數重新排座位然後整個班級在那搬桌搬椅搬來搬去的,這是大陸學生的常識,真實化,生活化,並且搬桌子的形態和校外不良少年打麻將做成生存質感上的呼應,生而圍困,出局即亡。《少年的你》遠不是反欺凌所覆蓋得了的,成人毒雞湯的灌輸「長大就是一場跳水」,青春期微妙的問候「熱不熱?硬不硬?」當時看到這里的時候整個影院的人都笑了,驚悚元素活學活用(開場自殺戲調度),剪輯上的細節(高考試卷開封鏡頭切挖掘機鏡頭),都很成熟。一起起步的還有周冬雨開掛三年的神演技,演技真實感越來越強,哭戲自然,越是需要封閉空間上的情緒,死角中被制壓的求生欲,越是能調動起來,她所有的笑著哭或哭著笑都是最多義的,還有她特別經得起卡在額頭到下巴的大特寫,將堅定的弱者這一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

《少年的你》它很真實,又有點生硬。真實在於它對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觀的呈現,生硬在於電影片頭片尾求生欲極強的「和諧導語」,以及一看就是後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詞。電影最終還是迫於審片做出了妥協,相信原來的版本會更加灰暗,更加令人心疼。陳念問小北:你可以保護我嗎?同樣的問題問自己,我們其實根本沒能力保護這樣一部電影,戲中從頭至尾呈現的無力感也帶到了戲外。我們沒辦法改變校園欺凌現象仍然存在的現實,甚至沒辦法完整看到一部講述這個題材的電影。易烊千璽很好,他為小北賦予了一種在成熟與稚嫩間徘徊的少年感,而這正是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質。小北在成長,陳念在成長,易烊千璽在成長,曾國祥的創作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只要成長,就還有希望,不是嗎?

Ⅲ 少年的你觀後感

《少年的你》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影片將少年情感復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立足於真實,展現了不一樣氣質的青春世界。下面和我一起來看少年的你觀後感範文,希望有所幫助!

少年的你觀後感1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被火了,無論是演技還是劇情都非常受觀眾歡迎,是一部男女老少都值得觀看的一部戲,雖然整個劇情中非常的壓抑以及沉重,但這些問題就是在展現著我們如今社會狀態,而男主易烊千璽在本劇中飾演小北更是演活了小說,他把那份對陳念的愛像是隱藏著,又像是不敢動!

如今這部電影票房已經是破2億了,而且今天還是第二天,往後數量更是不可預測,易烊千璽這次總算是突破了自己,因為小北這個人設真的很不好演,更何況易烊千璽還是一個新演員,不管在表情上還是細節上他卻處理都非常好,尤其是熒幕初吻獻給影後周冬雨時,他自稱沒什麼感受,因為他當時只在乎演技,他要把沉重感演繹出來!

不管是易烊千璽也好,還是周冬雨也好,這次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老戲骨般的演技,而且現在《少年的你》一些小細節也在網路上被揭開了,不揭開還好,揭開後貌似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原來陳念去上學路上的小雛菊是小北特意為她綁上去了,而陳念去小北家,是小北用「我們」來證明2個人的關系!

還一個讓我內心恐慌,就是開頭演員胡小蝶跳樓的時候,當時的陳念正在聽英語聽力,而等你認真聽清楚裡面的英文的意思後,你會汗毛豎起,因為這個英語是在講這個社會的無情以及人心,而英文大概意思就是:「這會是一個新的世界平衡,弱肉強食的平衡」,這壓抑的一段如果沒有仔細看的話,真的是無法聽得見到!

不過上面這些都是去二刷三刷的網友們揭開的,這些細節是我們都無法注意到的細節,當你們知道這些細節後,是不是也覺得特別的戳人,原來小北是多麼的呵護這陳念,而這電影也再次讓我意識到了校園凌霸的可怕事件,尤其是陳念抱住小北的那一刻,眼淚是真的落了下來,這一幕真的很激動人心!

少年的你觀後感2

人世間,有種可貴的東西叫做善良。當我們心懷善念,幫助、關心、愛護以及守護別人的時候,這份善念便猶如如豆般的星火,照亮別人、指引別人以及溫暖別人。從而,能夠讓別人在黑暗凄冷當中,收獲美好與幸福。

曾國祥執導,周冬雨以及易烊千璽等人共同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其實就是這樣的一部傳遞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理念的影視作品。

談到這部電影作品,也許很多人並不會直接從影像中看出那份善良的。但是,當我們深思和探究關於主人公的經歷事件時。我們,往往容易理解並發現埋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事實上,通過這部電影里的相遇、保護以及救贖等單元,我們是容易體會到關於「善良是如豆星火」的作品的。

相遇

大多數電影作品,尤其是那些講述愛情故事的作品,往往都會設計主人公相遇的場景。相遇,也成為了較多愛情題材電影常用的表現方式。

電影《少年的你》,也並不例外。影片通過陳念與小北的相遇,展示了他們相識、碰面的過程。只不過,這部電影在設計相遇的環節時,是有意無意地融入了關於善良的精神內核的。

善良,其實是這部電影在相遇單元中所蘊含著的內在元素。也正因為這樣,我們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往往會被這份內在的精神元素所觸動。從而,讓我們感受到主人公身上的閃光之處。

在一個夜晚,陳念背著書包行走在較為寂靜的街道上。那條街道,並沒有繁華熱鬧的小攤,更沒有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光。伴隨著街道的,則是相對黑暗凄冷的環境。

街道之上,人煙稀少。作為一個中學女生,行走在這樣的一個街道上,其實有點不太安全。也就是在這樣的街道環境中,陳念突然間聽到了街道一處的聲音。

此時,她知道街道附近有位叫小北的男生被人欺負。於是,她並沒有袖手旁觀。那刻,她選擇了撥打電話以尋求幫助。盡管她撥打電話的事,被街道上的那幾個人發現了。於是,她和小北,都成為了被欺負的對象。

故事到了這里,女主人公陳念與男主人公小北正式相遇了。只不過,這份相遇有些與眾不同。它,是陳念帶著撥打電話以幫助小北的行為,去進行展示的。其間,我們看到了陳念對小北的那份關心、幫助的善。這份善念,著實如同豆般的星火那樣,在街道那個黑暗凄冷的晚上,給小北帶去了光明和溫暖。所以,相遇的單元,是傳遞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作品理念的。

保護

保護,其實也是不少電影作品常用的表現手段。愛情故事裡,男主人公保護女主人公;英雄故事裡,英雄人物保護弱小群體等。它們,讓電影作品的故事更具有張力。

電影作品《少年的你》,也並不例外。在這部影片的故事表達里,仍然有著關於保護層面的故事單元。而且,這份有關保護的故事單元,更是以男主人公小北內心的一種善,去作為人物行動之推動力的。他的出場和經歷,很多時候是為了保護女主人公陳念而存在的。

曾經,中學女生陳念被自己的同學欺負。導致她晚上放學回家的時候,總是會提心吊膽。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希望結識的男生小北可以保護她。從而,讓她順利地完成高考並前往北京。

男生小北,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他面對陳念的要求,並沒有提出過多的條件。相反,他是比較樂意去保護常常受人欺負的陳念的。

於是,每當陳念放學或者上學行走在路上的時候,小北總是遠遠地尾隨著她。陳念向前走,他則跟隨在她的身後。為的,就是保護陳念不被人欺負。

從男生小北的保護行為上看,我們觀眾並不難於體會到來自小北內心的善良。他,是願意並樂意去幫助、關心、愛護以及保護陳念的。他的這份善良,正如身處黑暗凄冷中的陳念的一個如豆星火,溫暖著她看向前方、走向未來。

影片正是在保護的故事單元中,為我們觀眾展示了一種善良的作品理念。同時,更向我們觀眾傳遞了「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之主題的。

救贖

救贖,雖然並不是大多數電影作品常用的表現手段。但是,也有部分經典的優秀電影,往往是通過救贖的方式,為我們觀眾展示作品的思想與靈魂的。當然,這些展示的程度往往有強有弱。但,它們都會給觀眾帶來一絲絲震撼與感動。

影片《少年的你》,也是一部在有關單元里展示了救贖環節的作品。它們,通過女主人公陳念的救贖行為,向我們觀眾呈現了善良與善念的可貴力量。同時,以此引發我們觀眾的思考和感動之情。

當女主人公陳念與男主人公小北都犯下了各自的錯誤時,小北為了陳念可以有個美好的未來,他獨自將所有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只讓自己一個人受到懲罰。

本來,女主人公陳念可以因此而走向光明的未來。可是,在一些人的啟發和勸告下,她選擇了對人生的救贖。那刻,她不再讓小北一個人去獨自承擔懲罰。她把自己犯下的錯誤,也分享了出來。從而,跟隨小北一起去承擔應有的責任。

從讓小北一個人獨自承擔所有錯誤,到陳念善念閃現並與小北一起去共同承擔責任。電影《少年的你》,正是從救贖的角度出發,為我們演繹了女主人公陳念的內心轉變。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人生黑暗凄冷中的絲絲如豆星火般的光亮。

這種救贖的展示,一方面讓我們體會到了人間的公平、公正。同時,更讓我們在電影那份如同黑暗凄冷般氛圍下的影調里,感受到看到了如豆般的星火之光。此刻,我們的內心是溫暖的.,也是舒坦的。因為,我們也終究在影片的結尾處,看到了美好的結局。

當陳念與小北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時,當小北依然尾隨在陳念身後保護她時,我們,往往會被人物內心的那份善意所打動。因為,這份善良,是照亮了黑暗凄冷之夜色的指引星火。它們,可以讓我們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電影《少年的你》,通過男生小北與女生陳念的相遇、保護以及救贖之故事,向我們觀眾展現了善良的可貴與重要。它們,正如同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般,時刻帶來溫暖、幸福與美好。

少年的你觀後感3

最近少年的你終於在大家的期盼聲中上映了,這個曾經有過很多坎坷的作品,經歷了各種延期和不確定因素,最後還是和大家見了面。雖然中間過程有許多的磨難,但是只要你走進影院看見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表現,就會發現自己的一切等待其實都是很值得的。

作為易烊千璽十分重視的一個作品,這一次的電影其實也是很能夠考驗他。於是在上映的第一天,十分低調的他就悄悄地坐在一個角落裡,全程安靜地看完自己的作品,直到最後影片播放完畢才走出來和大家見面。而只要是看過這個電影的人都是會被他的演技打動。

說到易烊千璽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小隻,這個繞不開的標簽也一直都跟隨著他。作為其中的一員,曾經是做不被看好的他,如今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終於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績,但是能夠有如此高的成就,卻能夠一直都保持低調謙遜,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其實是十分難得的事情,於是如今的他才會顯得這么的可貴。

小時候的易烊千璽並沒有如今這般的高顏值,甚至很多人覺得他是組合里最不好看的一個,大家對其僅存的印象,或許就是比較顯眼的四個字的名字。雖然逐漸長大的三小隻一直都是背負很多的爭議,可是他們也在不斷的努力。正因為自己是一個公眾人物,早早就知道了自己身份的特殊,不管走到哪裡都是會得到比別人更多的關注,這或許是一個幸福的好事,但是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會缺少很多的快樂。比如在學業上,必須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會擁有好成績,也只有用好成績,才能夠堵住很多惡意的嘴。而平日里的一些活動也要努力地去參加,於是時間上的沖突更是會讓三個小孩子承受了太多本不應該這個年紀,就去承受的一些苦。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上對於他們的評價很不好,並不是因為這三個孩子做錯了什麼,但是就是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卻不著調在自己的網路暴力其實會對三個小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但是好在他們一路忍受爭議卻努力向上的成長。

如今的易烊千璽早就不再是那個單眼皮的丑萌丑萌的小孩子了,長開了的他別有一番的高級感,於是很多的時尚資源開始不斷地向他涌來。而呈現出來的作品,都是讓人驚艷的作品,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表現能力以及身上蘊含的能量。

如今在這部電影中,易烊千璽用自己的全部能力去詮釋這個角色,讓人看見一個十分投入的他,給大家交出的滿意答卷,作為一個很有潛質的少年,大家都很開心他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更是會期待未來的他,又會有多少的驚喜能夠給大家呢,讓我們一切擦亮眼睛看吧。

少年的你觀後感4

今天下午看了《少年的你》,一部講述校園欺凌的影片。心裡那種難言的窒息和揪心的難受,讓我無法靜心去做其他事情。

其中有個影評「我很慶幸在我沒成為大人之前,頭頂沒有烏雲」。是啊,他是中國23527萬青少年中的一個,有多少孩子因為校園欺凌而傷痕累累,一生都活在陰霾之下,甚至有些孩子在烏雲下痛不欲生,選擇如劇中胡小蝶一般的結局,來結束自己的痛苦。沒有人可以設身處地的考慮被欺凌孩子們的感受,他們如同下雨被沖出泥土的蚯蚓,隨後,在太陽暴曬下無處可躲,當他們痛苦地扭動身體時,經過的路人卻在嫌棄它們為什麼不好好待在泥土中。

沒有人應該怎麼活,所有人的活法是自己定義的,但是請每一個家庭教給孩子「同情」,不要讓他冒失地說出讓其他孩子難過受傷的話,也不要讓他做傷害其他孩子的舉動。因為他的一句嘲笑,一個拉幫結派的行為,一個孤立的眼神,會讓某個孩子的一生遭遇暴風雨般的襲擊。

於教師這個職業之下,我最害怕的不是學生成績不好,怕的是當他們身處陰影時,自己卻渾然不知。我確實不能認識每一個孩子,和每一個孩子成為朋友,但我希望自己再敏感一些,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期盼太陽的孩子。每名教師都不忍心他們於最燦爛的年齡受到孤立,受到冷視。於教育面前,「教」要竭盡全力,「育」更要傾盡所能。

真心希望家長帶孩子們去看看這部特別的影片,它能告訴孩子要心懷同情,告訴家長和學校最大的使命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告訴社會要保護好每一個無助的孩子。

少年的你觀後感5

6月的盛夏,我清早來到教室,發現同桌同學的書桌桌肚裡被惡意灑滿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業、課本、桌椅上,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腐臭。我清楚地記得,那天距離高考只剩6天。

我並不特別意外,畢竟高三這一年,同桌陸陸續續被欺負很多次。開始是莫名丟了復慣用的課本、大費周章寫的作文作業,後來書本作業被撕得稀爛。可是在班裡沉默寡言的同桌,一直在無時不刻地遭受著精神暴力。有人說她有味道,不講衛生,而她每次都默默忍受了下來。直至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恐嚇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如果欺負你的事敢舉報,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陽。」當年的我不知哪來的勇氣,拿著這封信憤怒地找到了班主任,還仔細比較了字跡,打聽了誰是晚自習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人,基本鎖定了班裡的那位「兇手」。

可是這件事在班主任強調了幾句後,還是不了了之了。首先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更主要是同桌沉默的隱忍。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把事情鬧大,只想息事寧人。已經習慣忍受一切暴力的她,也只是紅著眼把桌上的酸奶擦乾,並因為污漬連累到了我而向我道歉。

那是我人生第一遭,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惡意。

當電影里陳念被用排球砸頭,被堵在家門口毆打,被推下樓梯,被身邊的同學議論紛紛,那些同桌經歷過的畫面彷彿都跑到銀幕上,我再一次聞到了高三那年酸奶的惡臭。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於他們不懂得分寸。那是楊警官口中,把同學活活打死,卻表示不知道這樣會死人的分寸。是帶著小白鼠跑到同學家門口,卻沒想過可能逼對方跳樓自殺的分寸。還好,電影里還有一個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他保護陳念的方式,就是默默跟著她,保持幾百米或者一條馬路的分寸,你回過頭不遠不近恰好能看到他,心裡就多了一分安定。他保護的承諾也極有分寸感,拿出作業本和筆,寫下「陳念欠小北一次」,欠什麼不明。

《少年的你》寫人物最好的一點,是沒有人是完美的。陳念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這樣保護,當年沒有幫跳樓的胡小蝶面對惡意,以至於產生「現在遭受的霸凌或許都是懲罰」的念頭。選擇隱忍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可怕的自我否定。加上母親的債主天天追到家裡來,她難免認為自己或許真的有罪。小北也是自卑的,母親帶著肉包回家,卻把他暴打一頓,難免讓他產生「因為自己阻礙了母親得到幸福」的念頭。於是他去混社會,打架斗毆變得不可一世,無非是掩飾內心那份卑怯。

就這樣,令人心疼的兩個孩子相遇了,彼此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影子,互相保護撐持。遇到殺人意外後,勇敢地鋌而走險,結成堅不可破的同盟。任由大人們如何審訊、恐嚇,甚至拿出陳念被欺凌的視頻,兩人目光都那麼堅定,即使閃過細不可察的難過。是要受過多大委屈,吃過多少苦頭,下過多大決心,才能如此不肯動搖,在黑黢黢的審訊室里,沐浴唯一那一束光。

陳念從垃圾桶里跑出來,臉上那麼臟,可是小北說你太干凈了,你不懂。小北斗毆回來身上都是傷,陳念問他疼不疼,他咬著牙說不疼。這是兩個多麼孤獨的靈魂,在破舊的棚屋裡相互取暖,舔舐傷口,獲取勇氣,唯一那點希望就是考出去。

中國青春題材想要拍得獨特,首先要關注我們擁有一段與國外完全不同的共同經歷。《少年的你》在大銀幕完整呈現了讓人窒息的青春怪獸——高考。這是窮人相對公平的唯一上升通道,卻也是無數孩子的噩夢。他們肩並肩腳挨腳地跑操,在巨大的紅色橫幅環繞中宣誓。高考試卷猶如聖旨一般從車里運輸、解鎖、開封。批改試卷的屏幕冷酷絕情,電影用凝練的鏡頭描畫出這具讓無數少年恐懼的怪獸模樣。

鄭易警官這個角色也有很多維度,他同情陳念,又不能徇私。看透了兩個少年的盟約,卻深知倘若讓小北一人扛罪,陳念也必將終生陷在負疚之中,這份沉重或許他承受過,才會生出一絲悲憫。看似是充滿惡意地逼問,或許也是他所認為的另一種保護。

最後不得不單獨說說片中角色的演技,《七月與安生》就是徹底被周冬雨和馬思純飈戲的火花征服。《少年的你》里,周冬雨表現依然好,她的好彷彿是只在曾國祥鏡頭下才迸發出的。而易烊千璽則是非常意外了,在陳念身邊守護時佯裝大人的可愛,把陳念按在地上時眼梢嘴角的抽搐,審訊室不屑又陰冷地抬頭一瞥,都讓人驚喜。

兩部作品之後,陳可辛、許月珍監制,曾國祥執導,以及幾位編劇的團隊,幾乎可以說是國產青春片的品質保障了。沿襲了《七月與安生》令人享受的組合剪輯、故事反轉、時空閃回,加上完全是電影視聽的敘事手法,可以說將作者性和商業性進行了平衡,非常了不起。

想變聰明,押得中人生;想變強大,足夠保護她。只有你贏我才沒輸,你在樂園我才在天堂。筆記本上,陳念欠小北一次,欠的不是錢,不是飯,或許是高考結束那天,他們本該同路牽手邁過十八歲的盛夏。而不是一個走在前,一個走在後。一個在鐵窗內,一個在鐵窗外。一個守護保護你的承諾,一個負罪走向沒有你的未來。

剛才,我發信息給當年受過欺凌的同桌,告訴她最近有個電影叫《少年的你》上映了,推薦她去看看。她回我:好,不過估計這周沒空看了,得下周。

好的。

少年的你觀後感6

終於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我與這個電影擦肩而過了兩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電影節,三部最期待的華語影片最終只看到了《地久天長》,《少年的你》和《一秒鍾》一齊失蹤;另一次是今年6月,滿心期待上映時可以看到這部電影,卻在臨近幾天傳出撤檔的消息。

所以這一次,我買了全國最早的9點場的票,生怕再有什麼閃失,又錯過這部片子。因為這是一部粉絲向的電影,按照我寫評論的慣例,在文末曬出電影票,證明確實是親自走進影院觀看,沒有刻意吹,也沒有故意黑,會保持一個比較中立的態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電影院,我感覺有點恍惚,不清楚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樣子。它很真實,又有點生硬。真實在於它對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觀的展現,雖然在看預告片時就已經提前感受了電影寫實風的質感,但最終呈現在大銀幕上還是會令人心驚。

生硬在於電影片頭片尾求生欲極強的「和諧導語」,以及一看就是後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詞。我實在是太討厭現在電影結尾處非要來上一段宣傳片了,這可能都是為了過審的無奈之舉,但我還是想對審片室里的那幫人說,誰慣出來你們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電影都變成公益廣告?真惡心。

《少年的你》最終還是妥協了,我相信原來的版本會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現還是太熱情了,比如那個大多數鏡頭中都被模糊處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詞都對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會是一個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對學生有哪怕多一絲的關心,事情也不會變成最終這個樣子。

陳念問小北:你可以保護我嗎?同樣的問題問自己,我們其實根本沒能力保護這樣一部電影,戲中從頭至尾呈現的無力感也帶到了戲外。我們沒辦法改變校園欺凌現象仍然存在的現實,甚至沒辦法完整看到一部講述這個題材的電影。

到最後,陳念和小北還是用自己堅持的方式改變了現狀,也同時改變了彼此的生命。曾國祥在尾聲部分做了很多詩意化的處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結局的慘烈。與國內同類型的一些講述校園霸凌題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無疑更絕望,也更現實。

可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怪那個婊里婊氣的魏萊?可她同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還是怪在孩子成長中近乎於缺席的陳念母親?可她在生活中同樣是一個失敗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個人都活得不容易,內心壓力的積累只能化作怨氣、嘲諷與憤怒,施加給身邊的人。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了小北的可貴。他沒什麼文化,但是有一顆想要學習的心,有還一股倔強和狠勁。也許是從小太缺少愛,所以當他獲得哪怕一點點溫暖,都會永遠記在心上。陳念問她:疼嗎?她是第一個問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個值得小北去犧牲的人。

易烊千璽表現的很好,他為小北賦予了一種在成熟與稚嫩間徘徊的少年感,而這正是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質。其實啟用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帶給影片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將影片打上了「粉絲電影」的標簽。

但至少在這一部中,易烊千璽的表現還是蠻令人驚喜的。我特別喜歡的一幕,不是一些聲嘶力竭的場景,而是小北睡在沙發上,陳念問她:「硬不硬」?這句台詞其實並沒有開車,小北一開始是理解錯了。這時候易烊千璽有點笑場,但還是忍住不笑,這微妙的表情讓我覺得他很可愛,也很有靈氣。他在詮釋小北的過程中沒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愛的瞬間,使得小北這個人物更加地鮮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沒有太多感覺,基本上是平穩發揮。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戲份不少,其實刻畫他的心路歷程,同樣應和了影片成長的主題。他代表著剛剛從少年過渡到青年的群體,雖然身為一名執法者,但還是會有少年人的意氣,在二者之間糾纏,行事邏輯可能會有點奇怪,但確實比較真實,我相信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執法者存在。

其實《少年的你》在原著階段就有很大的爭議,作者玖月晞據說是融梗,主人公陳念和北野不論是性格身世還是經歷,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著皮不似骨似的關聯。後來北野獻身替罪的時候又會讓人想到《嫌疑人x的獻身》天才數學家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過作為一篇電影評論,我暫且不去理會原著的融梗行為,這一點之後會得到大眾更公允的評價。單純從電影本身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改編的還比較成功,雖然還是有點散,當中很多場景會令人覺得有冗贅的感覺,但一些核心場景的爆發力還是很強烈的。

曾國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現一段獨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現少年人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希望為拒絕校園欺凌現象發聲,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現高三學生從備考到高考的全過程。

這么多的內容放在一部電影裡面,比例很難協調,最後的效果也顯得有些支離破碎,如果能就當中一條線和兩條線講的更緊湊,應該會更好。當然作為曾國祥的第二部獨立導演作品(其實《妖鈴鈴》也是他導演的,吳君如只是來充數),而且是第一次脫離陳可辛的調教來完成拍攝,有現在這樣一個完成度已經不錯,值得鼓勵。

小北在成長,陳念在成長,警官在成長,易烊千璽在成長,曾國祥的創作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

只要成長,就還有希望,不是嗎?

Ⅳ 少年的你具體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

電影《少年的你》原本定檔上線日期6月27日,是非常熱門的檔期暑期檔,但是距離上映僅僅只剩三天的時間,電影《少年的你》突然官宣撤檔的消息,官微表示,因為種種原因,《少年的你》不在6月27日上映,新的檔期擇時公布。目前大家期待的《少年的你》在12月待上映名單中,不管是關注度還是討論度都是極高的,貓眼想看人數高達84.5萬!!


不論這部電影最終會在什麼時候定檔,又會修改到如何的程度,相信有著完美主義的製作組一定會將最好的效果呈現在大家的面前,也一定能夠帶來非常矚目的討論度,讓大家對這個社會一些受欺負的學生群體給予關愛,這也就達成了這部電影的目的,每顆年少的心都是柔軟的,希望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被呵護。

補充:一旦有最新上映時間公布,大家都可以在貓眼專業版APP上面查看,或是直接在官微上面可以看到,耐心等待即可

Ⅳ 《少年的你》在韓國重映,你所理解的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我理解的這一部的電影主題講的是關於青春期的反抗自我認知,當然每個人的看法可能會不一樣,這也正是電影藝術的魅力之一。

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載體,可以帶領觀眾們體會到各種各樣的場景,有些電影甚至可以讓觀眾感同身受,我們會把這樣的電影稱之為共情能力很強的藝術作品。

《少年的你》在韓國重映。

《少年的你》是由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青春題材的電影,當時我和女朋友也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剛看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一部電影反映了我們青春期的一些事情,有些情節和我們的青春期經歷高度一致,也喚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部電影在韓國得以重映,韓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響也特別高,很多觀眾在電影院看得如痴如醉。

Ⅵ 日本版少年的你哪裡看

愛奇藝、樂視、嗶哩嗶哩都可以觀看。

日本版《少年的你》叫《聲之形》,是由山田尚子執導,吉田玲子劇本,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

影片於2016年9月17日在日本上映,並先後引進中國台灣、香港、大陸。該作改編自大今良時原作的同名漫畫。

作品以主人公的石田將也和先天性聽覺障礙的西宮硝子為中心,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復雜聯系和交流。

劇情:

厭倦了「無聊」的少年石田將也。小學的時候就是個孩子王的他對轉校生的少女西宮硝子產生了天真無邪的好奇心。

在她到來的期間,少年從無聊的日子裡得到了解放。但是,因為硝子那件事,將也被周圍孤立起來。

而後經過了五年的時間,兩人在不同的地方成長為高中生。

「那件事」以來,將也見到了緊緊封閉自己的內心硝子。這是一個少年,試圖接受少女,四周的人,以及自己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台城哪裡有少年的你看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