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藍風箏》觀後感!
如此兒戲——《藍風箏》觀後感
看完了《藍風箏》,出了一身冷汗。覺得這部片子是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恐怖片知道那些鬼啊神的都是假的,而《藍風箏》鎖講述的都是真實的時代,真實的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這種人折磨人的行為更讓我們發指,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在那個年代,說不定下一個被批鬥,被折磨致死的就是你!
故事描述的是從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到1966年文革爆發,北京一個小胡同的一個普通四合院里的一戶人家的生死沉浮。在慘烈的一個故事裡,卻用一個小孩子平穩的,淡定的口氣緩緩講出,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戲。這種強烈的對比一下子激發了我濃濃的同情之情和對那段歷史的恐懼。從1953年斯大林逝世使鐵頭的父母林少龍和陳樹娟的婚禮推遲了10天開始,一場又一場的悲劇拉開了序幕。幸福的日子從鐵頭出生後幾年就戛然而止,父親林少龍被打成右派,去改造的時候死去,李叔叔當了新爸爸後沒多久也病發身亡。樹生的女友朱英因為不願陪領導跳舞,就被打為反動分子,關入監牢。母親陳樹娟在李叔叔死後又嫁了一個老幹部,好日子還沒過幾天,文革開始,吳雷生被迫害致死,母親也被抓走了。一個又一個災難在小小的鐵生眼前展開,直到帶走他的母親。那種一點點的蠶食,一點點的折磨在鐵頭的心靈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看完了覺得這故事挺玄妙的。《藍風箏》整個故事有種宿命的感覺,體現在它整個故事的線索很多很雜。
首先是鐵頭的風箏。片名既為藍風箏,風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風箏第一次出現,是四合院中的孩子衛軍站在高高的屋頂上去夠一隻掛在樹杈上的風箏。鐵頭的生父下班回來說:「別夠了,我再給你們糊個新的。」於是鐵頭的手裡就有了一隻漂亮的長尾巴風箏。最後一個風箏是鐵生帶著繼父的親孫女在外面放風箏,妞妞的父親把風箏掛在了樹上,鐵頭安慰妞妞說:「沒事兒,窩再給你糊一個。」可是最後,鐵頭沒能在糊起一個風箏,在母親被抓走以後,他躺在地上,看著樹上千瘡百孔的風箏一直飄盪飄盪,默默無語。豆瓣上有人說風箏代表的是脆弱的生命 ,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風箏是愛。鐵頭有父親的時候,父親會給他糊風箏,他手裡能握住自己的幸福。但是在一次次風箏掛在樹上,鐵頭拿不下來代表他無力守護自己的幸福,只能看著一個又一個親人,一次又一次的幸福離他而去。
其次是陶馬彩和禮單。陶馬彩的頭在結婚儀式唱歌的時候突然掉下來,這不是一個好兆頭,預示了後面的悲劇,不管林少龍怎麼用心去補,最終的結果,陶馬彩的頭還是掉了下來。而當樹娟在講禮單上的人名全逝去且李叔叔也因營養不良去世的時候,免不了覺得有點宿命的感覺。似乎這是冥冥之中都安排好了的,無法排斥與抗拒。
第三個是鐵頭的燈籠和老頭樂。燈籠象徵喜慶,同樣的在年三十的時候燈籠被燒了,這是一個預兆。而老頭樂是鐵頭的樂子,李叔叔答應幫鐵頭買老頭樂,可是最後也沒能實現。導演似乎很樂衷於用那些有些神乎的預兆來表現悲劇,我覺得其根本還是想表現對這場浩劫的無奈,不甘的屈服和憤怒。
還有的是外婆家的桌子。外婆家的桌子似乎承載了片中的人物。從開片樹娟結婚全家人坐在桌子邊到小舅舅去勞動,林少龍逝去,朱英被拖去坐牢,李叔叔也死了等等,最後一個又一個的離開這張桌子,離開這個家。
最後是那首兒歌。「烏鴉烏鴉在樹上 ,烏鴉真能飛 ,烏鴉老了不能飛 ,圍著小鳥叫 ,小鳥每天打食回 ,打食回來先喂母 ,自己不吃忍耐著 ,母親曾經喂過我」……這首歌在片中一共出現四次,每一次都見證了鐵頭的成長,從咿呀學語的毛頭小娃長成一個青少年,但是這首歌也暗示了鐵頭的母親,最後鐵頭躺在地上抬眼看到晃悠悠的藍風箏,平靜的說出繼父死了,母親被打成反革命送去改造,響起了小孩子的咿呀的烏鴉歌,和片中的主題融為一體,除了感嘆就是悲涼。
《藍風箏》除了大量的線索,很多對比與諷刺也是片中的亮點。
房東藍太太是個老實的好人。為了整風運動,很自覺的合並了鋪子,減了租金,整風的人員左右稱贊她,但是就是不把地主的帽子給她摘下。為了小兒子回來,藍太太一點一點的省下面蒸饅頭,最後被一鍋端走,還得到了諷刺的一句:你放心,爛了我們也不會吃,就是要教育別人。何等諷刺!那個年代的一些人已經分不清道德的標准,他們沒有了人性沒有了道德的約束,真正的禽獸不如。不僅是藍太太,鐵頭的生父就因為上了一下洗手間而被打為右派,這又是何等荒唐!反復看了幾遍,覺得片中最大的荒唐對比可以說是結婚的那段。結婚的時候先拜的是毛主席,可是毛主席貌似卻沒能給他們這個面子去保護這家人的虔誠。一個又一個人被無辜的帶走,被殘忍的折磨,甚至鐵頭的父親要靠緊緊擁抱鐵頭去獲得生存下去的信念。再來,結婚上大家高唱的歌詞是說社會主義多麼美好,人民生活多麼幸福,可是在片中,一切都是悲劇,這讓人不忍心再面對,不忍心不去同情和反思這場浩劫帶給人們的到底是什麼!
影片講述的年代跨度不長,卻讓人看完從心底里感到恐懼與寒冷。也許我們現在看到的真相並不是真的,那麼我們究竟被蒙蔽了多少?還有什麼是值得信任的?還有多少歷史是被權貴所掩蓋的?《藍風箏》中最後鐵頭那純凈卻哀傷的眼神讓我久久不能忘記,我想,那是一個孩子對上天的發問,對命運的發問,一個孩子心底最深的話語。
字數自己適當,望採納~
⑵ 藍風箏好看嗎
個人覺得《藍風箏》是田壯壯導演的最佳作品,國內難得一見的具備十分誠意的良心之作,在歷史的洪流中反思人性,片中演員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和精湛,強烈推薦該片。
⑶ 藍風箏完整多長時間
120分鍾。
《藍風箏》是一部國語電影,由呂麗萍 、濮存昕、 李雪健等人主演的,本片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
⑷ 田壯壯的電影
你說的是田壯壯的這部作品——《藍風箏》
英文名:Lan feng zheng (Blue Kite, The)
出品年代:1992
國家:中國、中國香港
導演:田壯壯 Zhuangzhuang Tian
演員:易天……鐵頭、張文瑤……鐵頭、陳小滿……鐵頭、呂麗萍……媽媽、濮存昕……爸爸、李雪健……叔叔、郭寶昌……繼夫、張豐毅、宋曉英、郭東臨
本片榮獲1992年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片中女主人公扮演者呂麗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故事梗概: 小學教師陳樹娟(呂麗萍)與愛人林少龍(濮存昕)准備婚禮時,傳來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結果令二人婚期推遲了十天。五七年反右運動開始後,弄不明白時局為何如此動盪變化的林少龍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起來,在一個寒冬里,單位開會商議如何分配劃下來的「右派分子」名額,林少龍會議中途上廁所,回來後便被糊里糊塗地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於是他被送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一次幹活時被倒塌的大樹砸死。 林少龍的好友李國棟(李雪健)不時來陳樹娟家照顧她及其子鐵頭,原來他對樹娟母子的關心照料是因為對好友林少龍之死心存愧疚——國棟在無意中檢舉揭發了林少龍導致其被錯劃為右派。不久,國棟與樹娟結婚,生產大躍進引起的飢荒總算熬過去了,國棟卻因積勞成疾而死去。為了兒子能安穩地生活下去,樹娟只好下嫁老幹部吳雷生(郭寶昌),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吳雷生被指為造反派而遭批鬥,樹娟也被劃成反革命分子,在一次接受批鬥過程中吳雷生因被革命小將毆打而導致心臟病突發,忍無可忍的樹娟母子與紅衛兵們廝打起來,少年鐵頭嚎叫著將一塊板磚拍在一個紅小將的腦袋上......最後鐵頭被打得昏死過去,醒來時只見一具掛在樹上的殘破的藍風箏。(全劇完)
《藍風箏》屬於禁片,被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未能通過國家廣電部門的審查,加之影片拍攝資金中有香港及日本電影公司的投資,遂以日本影片名義繞過審查部門直接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此行為可謂開後輩「第六代」導演瞞天過海得國際獎項之先河),並因此榮獲日本第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此舉直接導致參加競選的中國電影代表團憤然退出東京電影節,從而使得該片與導演受到嚴厲的處罰,田壯壯歸國之後便被禁止拍攝電影了,直到近兩年才解凍。
二、影片對「反右」、「大躍進」以及十年動亂等敏感話題的直接書寫,成為這部影片被禁的主要原因。
現舉出影片中的幾處事例加以說明:
1.整風運動時,圖書館館長說:「我們這么大個圖書館,不可能只有劉雲蔚這一個右派吧?」這時「濮存昕」起身上廁所,回來時,他被選成右派,被送去勞改。臨回家前,被倒塌的大樹砸死,一直沒有正名。
2.漂亮的文工團演員因為不願意陪領導跳舞,被選為右派,進了監獄,放出來之後又被打成了反革命,再次進了監獄。很多年後才被放出。她說她壓根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被抓進監獄。
3.對黨衷心耿耿一片丹心的大姐卻在文革期間被批鬥了好幾次。
4.「丁嘉麗」客串的校長,被一群小紅衛兵架上台,野蠻地剪掉了頭發。
5.郭寶昌飾演的繼父因為怕連累妻子受罪,和「呂麗萍」離婚。他患心臟病不能起床,於是被「抬」到了主席台上接受批鬥,結果心臟病突發。小鐵頭忍無可忍,用磚頭拍紅衛兵,結果被一群紅衛兵邊喊著「小走資派」邊拳打腳踢。
6. 大姐說:「太感人了,小學生全部參加煉鋼……」。
7.「 我們把課桌都燒了, 可好玩了…」。
當然類似這樣的場景和對話還有很多很多……
希望這個回答能令你滿意。
⑸ 藍風箏的影片評價
拉回到十幾年前的時候,我在做過李少紅《血色清晨》(1990)和寧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愛上我》(1990)兩部片的編劇之後,時間應該是在1991年。
有一天壯壯突然來找我說有這么一個東西,是想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庭和社會。也就是從新中國成立五年左右開始敘述一直講到「文革」開始,從未出生到襁褓里的嬰兒到幼兒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時間。想來當時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許並不是很成熟,可是當這個命題一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東西。
壯壯和我從年齡上講都是和《藍風箏》中的「小鐵頭」差不多大,關於童年的記憶對於我們這些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很復雜的狀態,但是有意思的是我們當年經歷它的時候卻是很單純、很快樂,這種恍然一夢的感覺很奇妙。
所以當壯壯找到我,跟我說他的想法的時候,我很明確地表示我願意做這件事。而且那時編劇的創作主動性比較強,可以很悠悠然地寫,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也沒有人在背後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動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狀態行進,就像《藍風箏》給人的感覺一樣,從中看不到功利。 這個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們經歷了這段歷史,當然我經歷的還不多,我不是「老三屆」,「文革」開始時我還是小學生,壯壯比我大一點,他那時已經上中學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並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這段歷史,但我認為藝術家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去面對。所以當初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和田壯壯都懷有挺深厚的一種感情,更具體地說或許是一種責任心。
我小時候在大雜院的環境中生活過,就很自然地回憶起我們小時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環境,以及親人和鄰居們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時間里我們想起了很多故人和舊事。
所以在我成年以後回想起來,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傷感和悲哀的,在寫《藍風箏》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就好像是拿時間的漏勺在打撈一些記憶,還原一些記憶。 其實像《藍風箏》這樣的電影,我們一輩子也做不了一兩部,因為它太傷神了。這種物質化的大環境也不太能夠允許創作這樣的電影了,我從心裏面非常珍視這次合作。
在我和田壯壯的合作中,我真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同情心和責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給人大大咧咧的感覺,其實我認為他是個思考很深的人,也是這幾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國導演中比較不同凡響的人。我認為《藍風箏》這個片子挺體現他的整個精神的。
我記得好早以前,在報紙上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中國女孩子寫的她在美國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談戀愛的故事,都是用很快樂的筆法寫他們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到最後的時候她寫到這天晚上他們到電影院看了《藍風箏》,他們兩個人都在流淚,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他們緊擁在一起。
我覺得他們一方面是在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和歷史,更多的是一種默默地感人的東西能夠打動他們,對他們有所撞擊,而我們想表達的正是這個,或者說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情懷。我認為有這種情懷的中青年導演一輩中就是田壯壯,他的這種東西滲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學不來的。
⑹ 為什麼大家都推薦天天的藍風箏大家推薦的理由是什麼
《藍風箏》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展現的是記憶中的歷史,是人道主義的情懷。
影片講述了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我國歷次政治運動。是一部看似寫實主義的影片,田壯壯在孩子鐵頭清澈見底的目光中,細膩,緩慢地開始觀看一個家庭最為平常的生活,沒有大人物,沒有戲劇性故事發生,甚至沒有轟轟烈烈大場面,彷彿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任何打擾,然而,這個家庭的核心成員「父親」卻在逐個的消失。國家機器伴隨著政治運動滲透進最普通的家庭之中,鐵頭的母親在每一次政治運動中就會失去一任丈夫。
在寫實的表象背後,《藍風箏》是一個時代的寓言,田壯壯將小人物,小家庭的命運和國家強權結合為一體,讓這個家庭成為時代的標本,這一家人的命運正是是同時期所有家庭的命運寫照,誰也無法倖免。呂麗萍扮演的這位隱忍,無奈的母親是受難的母親的象徵。《藍風箏》是一部關於記憶的影片,雖然少年不更事的鐵頭並沒有義正詞嚴的審判那個時代,但是他的母親所經歷的傷痛,卻在提示著我們,教科書上所講述的真相,未必有一個孩子的眼睛中看到的多。田壯壯具有的不過是真實的勇氣和對人的悲憫與關懷。
《藍風箏》不足表現在整部影片太傷神了。就像用板磚硬硬地拍在這片中國微縮景觀上,以小孩的視角,大人的鬧,政治的熱情,愛情的變調,充滿了太多反思的浪潮。
這種政治對人性異化的書寫,並不是一劑乾脆的良葯,而是一個冰冷的鏡頭,在裡面看到熟悉的東西,有人會笑,有人會哭,因為這是民族背負的沉重命題。因為它太傷神了,這也是導演因為這部片子被禁拍了8年的原因。
⑺ 藍風箏取景地
藍風箏取景地是在山西平遙古城,主要是四合院的取景。
《藍風箏》是中國第五代導演拍攝文革題材電影的典型影片。《藍風箏》是由田壯壯執導,呂麗萍 、濮存昕、李雪健、郭寶昌、易天、丁嘉麗、呂中、郭冬臨、張豐毅、田壯壯、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年至1967年的歷次政治運動。影片在1993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和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
⑻ 最近看的一個電影:《藍風箏》,看過的覺得怎麼樣
律設大法。
⑼ 張豐毅演的一部電視劇好像在裡面扮的一的壞蛋一部警匪片
電視劇:
《朱德》
《淮陽候韓信》
《和平年代》
《生死兩周半》
《家園》
《重案組》
《秦始皇》
《古吳春秋》
《揚州八怪》
《龍堂》
《大清風雲》
《驚濤駭浪》
《大宅門》
《歷史的天空》
《西聖地》
《上門女婿》
《完美夏天》
《天劍群俠》
《中年計劃》
電影:
《塞外奪寶》(1981)
《駱駝祥子》(1982)
《城南舊事》(1982)
《路》(1983)
《碰海人》(1984)
《神奇的土地》(1984)
《夜行貨車》(1985)
《鴿子迷的奇遇》(1986)
《惡男》(1986)
《京都球俠》(1987)
《荒火》(1988)
《血魂》(1988)
《商界》(上下,1989)
《風雨歸途》(1990)
《南行記》(1990)
《龍年警官》(1990)
《青春無悔》(1991)
《曼荼蘿》(1991)
《霸王別姬》(1993)
《誘僧》(1993)
《殺人者唐斬》(1993)
《藍風箏》(1993)
《私人保鏢》(1993)
《西楚霸王》(1994)
《新報仇》(1994)
《震撼性丑聞》(1995)
《飛虎隊》(1995)
《跟我走一回》(1995)
《霹靂鳳凰》(1996)
《陽光峽谷》(1996)
《荊軻刺秦王》(1997)
《獵凶》(1997)
《檔案X殺人犯》(1997)
《赤壁》(2008)
他的影視作品都在這兒了,你自己找找吧。祝你好運。
⑽ 藍風箏為什麼沒放映
《藍風箏》被禁原因: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
影片評價
《藍風箏》是一部看似寫實主義的影片,田壯壯在孩子鐵頭清澈見底的目光中,細膩,緩慢地開始觀看一個家庭最為平常的生活,沒有大人物,沒有戲劇性故事發生,甚至沒有轟轟烈烈大場面,彷彿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任何打擾,然而,這個家庭的核心成員「父親」卻在逐個的消失。
在寫實的表象背後,《藍風箏》是一個時代的寓言,田壯壯將小人物,小家庭的命運和國家強權結合為一體,讓這個家庭成為時代的標本,這一家人的命運正是是同時期所有家庭的命運寫照,誰也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