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封面封底上的楊麗坤,那個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詩瑪
2000年7月21日,有「中國影壇第一美女」之稱的楊麗坤因病在上海家中去世。
楊麗坤成名於1959年長影拍攝的《五朵金花》,據說導演王家乙無意中看到了正在擦玻璃的楊麗坤,被她的清純所打動,當即決定由她來扮演副社長金花。
《五朵金花》和上海天馬廠的《春滿人間》同為國慶10周年獻禮片,因為《春滿人間》的主演是大明星白楊,所以《大眾電影》雜志獻禮片專刊論資排輩地用白楊作為封面,楊麗坤作為封底。
那一年楊麗坤剛剛17歲,臉胖嘟嘟的,身材比較壯實,那時候的審美是喜歡「紅蘋果一樣的臉蛋」,但按照現在的標准,她還不能算做大美女,有人甚至認為扮演女三號的朱一錦比她更漂亮。
1963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為尋找扮演阿詩瑪的女演員跑遍了全國,導演劉瓊和攝影師許琦奔走於昆明、重慶、武漢等地,副導演則在北京的專業舞蹈團體中大海撈針,最後選來選去,還是選中了楊麗坤。這時的楊麗坤已經21歲,臉龐和身材都瘦了一圈,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女人。
時任電影局局長陳荒煤十分重視《阿詩瑪》,要求將其拍成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故事片,海燕廠為此特邀香港明星夏夢的御用化妝師給楊麗坤做造型,一條眉毛就要畫上幾個小時,還用上了全套進口化妝品以及假睫毛等,從而打造出了一個美得不可方物的阿詩瑪。
當時許琦為楊麗坤拍攝了一組定妝照,《大眾電影》選用的這一張比較經典,後來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在作為國禮的茶葉罐上也用了這張照片。
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實際上,《阿詩瑪》的劇照原定是作為《大眾電影》第11期封面的,但為了配合影片映前宣傳而提前了一期,這樣一來,第11期的封面就改成了《水手長的故事》,這部電影是由趙丹的兒子趙矛主演的。楊麗坤來上海拍《阿詩瑪》,在攝影棚里認識了趙矛,兩人談起了戀愛,但後來為什麼分手,個中原因就不便說了。
文革中,《五朵金花》和《阿詩瑪》均被打成毒草,楊麗坤也因此成為重點批鬥對象,精神和肉體受到嚴重摧殘,致使精神失常並長期得不到治療。
文革後,人們已經把這位美麗女演員徹底遺忘了,但有一個人還念念不忘,他就是當年主抓《阿詩瑪》拍攝的陳荒煤。1978年9月3日,剛平反不久的陳荒煤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阿詩瑪,你在哪裡?》的文章,在文章中他透露了楊麗坤在文革中的悲慘命運以及她在上海積極治療、精神疾病傷未痊癒的近況,於是,楊麗坤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中,1979年第2期《大眾電影》終於把楊麗坤送上了封面,用的是當年許琦拍攝的《阿詩瑪》劇照,畫面上的楊麗坤美麗動人,眼睛中充滿了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這期雜志也被送到了楊麗坤那裡,但她竟然不敢看,一切對她來說已經恍如隔世。
2000年7月21日,楊麗坤去世,走得很安詳,因為長期服葯,她的頭發全白了,享年58歲。
㈡ 求 阿詩瑪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yBt9GExjBGUYm8_HsssdOw
作品相關簡介:《阿詩瑪》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音樂歌舞故事片,由劉瓊執導,楊麗坤、包斯爾主演,從1964年開始曾在小范圍內放映,於1979年元旦在中國大陸公映。
搶首贊
㈢ 阿詩瑪是什麼民族是什麼人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傳說中的主人公。生活在叫阿著底的地方,一個貧窮的家庭中,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
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綉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綉花圍腰亮閃閃,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她綉花、織麻樣樣能。
聰明、善良、美麗的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軟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詩瑪並將她關進牢籠逼婚,阿詩瑪堅決不從。
阿黑趕來相救,妒火燃燒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這對戀人。最後,阿詩瑪回歸大自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
(3)電影阿詩瑪在哪裡搞攝擴展閱讀:
1、阿詩瑪以民族歌曲表現形式表現彝族人民
《阿詩瑪》是流傳在彝族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2、阿詩瑪這個人物的影視藝術表現形式表現彝族人民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
自此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搬上熒屏,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煙和景點。
㈣ 阿詩瑪講了什麼
《阿詩瑪》 是一部由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制的歌劇片,根據彝族撒尼人的經典傳說改編,影片講述了美麗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詩瑪與青年阿黑相愛,卻遭到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逼婚,之後歷經一系列周折,直到阿詩瑪被洪水帶走生命,化為石像的悲壯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雲南阿著底地方有個彝族撒尼姑娘名叫阿 詩瑪,她聰穎美麗,與青年阿黑相愛 。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婪阿詩 瑪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 傳統舞會上戲弄阿詩瑪,遭到嚴厲斥 責。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 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絕。於是 ,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 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 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 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 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 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 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 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 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 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 。 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 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 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 。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阿 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 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 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 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 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 萬載,長留人間。本片於1982年獲西 班牙桑坦德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 節最佳舞蹈片獎。
㈤ 阿詩瑪是我國雲南哪個民族塑造的藝術形象
阿詩瑪是我國雲南彝族塑造的藝術形象。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敘事長詩。它使用口傳詩體語言,講述或演唱阿詩瑪的故事。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2006年,阿詩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阿詩瑪,中國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4年,本片根據同名民間長詩改編;由著名導演劉瓊導演執導,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等主演。
㈥ 「阿詩瑪第二故鄉」在哪
浙江省仙都縣 芙蓉峽
年遊客量達10萬餘人。影片《阿詩瑪》就攝於此,因而又有"阿詩瑪第二故鄉"之稱 。
㈦ 阿詩瑪是哪個民族的
阿詩瑪彝族撒尼支系
1964年電影《阿詩瑪》中阿詩瑪是白族姑娘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傳說
阿詩瑪現在是彝族姑娘的代稱
阿詩瑪》獲1994年文華大獎,並被確認為"20世紀經典"
2006年5月20日,阿詩瑪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的畢華玉和王玉芳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㈧ 「阿詩瑪第二故鄉」在哪
芙蓉峽
芙蓉峽俗稱鐵城,位於浙江縉雲縣仙都景區內,與鼎湖峰遙遙相對,距縣城15公里。影片《阿詩瑪》就攝於此,因而又有"阿詩瑪第二故鄉"之稱。
㈨ 楊麗坤:永遠的阿詩瑪
我的名字叫楊麗坤,1942年4月27日生於雲南普洱縣磨黑鎮的一個彝族家庭,排行老九,家裡人都昵稱我為小九。
我的童年很幸福,父母姐姐都很疼我。不幸的是在我五歲時母親因操勞過度而去世了,我悲傷不己恨不得與她同去。母親去世後家境更加困難了,剛上小學的我不得不輟學,我是多麼想繼續讀書啊!幾年後的1952年,我遠在昆明的大姐把我帶到昆明並寄養在二姐,二姐夫家。因為他們家條件稍好些,我終於可以繼續讀書了!同年10歲的我進入新村小學學習,由於舞跳的好所以常擔任大型舞蹈的領舞。我除了喜歡跳舞外還酷愛讀書,幾乎所有的零用錢都用來買書了,我常常沉浸在書海中忘了吃飯睡覺。
1954年,我12歲了,和二姐去看演出時被省歌舞團的胡宗林老師發現,認為我是個好苗子,竭力勸說我二姐讓我進省歌舞團當學員。二姐轉而問我要不要去?可以進「省歌舞團」我高興地連連點頭。
我非常珍惜能到省歌舞團學習的機會,訓練相當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簡單地梳洗一下,吃點東西就到排練廳練舞。由於我在班裡年齡最小,團里還給了我一些「特別」照顧,比如說,讓我比別人多睡兩個小時,還請大姐姐們多照顧我呢!我十分感激他們,學習更努力了。
我的努力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不久後我便成為了獨舞演員。我表演的《春江花月夜》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贊賞。我很高興但也常常叮囑自己不要太驕傲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現在的我。
我逐漸在團里嶄露頭角,先後參加了《十大姐》、《白鷳鳥》、《萬盞紅燈》、《趕集》等表演。
1959年我很幸運地被選中主演了國慶獻禮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正是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此我被托上了幸運的雲端,也被打到了悲劇的底谷。
《五朵金花》一經上映就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我獲得了最佳女演員銀鷹獎,埃及總統點名要我去領獎。
1964年我又主演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彩色寬銀幕電影故事片《阿詩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我懷著萬分喜悅的心情努力地拍戲,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不料從電影一開始拍攝就屢遭挫折,我被指責是「資產階級小姐作風」,宣揚「資產階級戀愛觀」我不得不一邊在境頭前演著阿詩瑪,一邊接受所謂「工作組」的幫助。
《阿詩瑪》在劇組拍完最後一個鏡頭時我被通知立即回單位。
我在單位里遭到了一連串無止境的批鬥,幾年前我因愛情受人阻饒而一度精神失常,但經過治療已經基本痊癒了。這次的政治斗爭使我的精神再次受到了嚴重的刺激,那段時間我每晚都會做噩夢。
漸漸地我出現了幻覺幻聽,總是感到周圍有很多人都在罵我,打我。「不,我沒有罪!我要活,我要活!」我在心中無聲的吶喊!
由於得不到任何治療, 我的病越來越嚴重了。後來我姐姐冒著風險向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反映了我的處境,總理十分重視立即打電話詢問,我終於被允許送醫院治療。我永遠不會忘記周總理對我的關心。
在醫院我被確診為「心因性精神憂鬱症」。因病情嚴重這才被解除管制,轉送到昆明長坡精神病醫院。
1970年家人為了讓我能有人照顧,經陳澤濤介紹我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唐鳳樓。家人對小唐說我的病已經好了,但我不能欺騙他。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訴唐鳳樓,經過醫生的治療我的病確實好了很多,但並沒有完全好,有時還會出現幻覺幻聽的症狀。唐鳳樓很感動他不嫌棄我願願和我繼續談下去。
1973年5月22日經過一年多的書信往來我和唐鳳樓終於締結良緣。在上海徐家匯路345號的唐家舉行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既沒有請客,也沒有擺酒,僅是家人圍坐吃了頓晚飯。婚禮雖然簡單但是我覺得很幸福,很滿足,歷經磨難的我終於有了個家了。
婚後丈夫對我很好,但我的病仍時常發作,「幻聽」發作時,什麼人也不認得,行動完全由「幻聽」支配。丈夫為了能醫治我的病翻閱了大量的關於精神病方面的書,甚至自己假裝「幻聽」來與我交流,盡心盡力地幫助我治療,我很感激他對我的付出。
我的病逐步好轉,1974年5月25日下午,我在區中心醫院婦產科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唐琰、唐韜。
1978年,《人民日報》刊登了陳荒煤的文章《阿詩瑪,你在哪裡?》。之後《解放日報》、《文匯報》又登載了張龧,汪習麟的文章《阿詩瑪就在我們身邊》。正是這些文章使大家又開始關注了我。我的不幸遭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的冤案引起了全國輿論的關注。
1978年秋天,雲南省歌舞團新任團長張維從昆明趕到上海看望我。此時的我早己不是當年那個身材苗條,有著姣好面容的我了。由於長期服用精神類葯物使我的身材變得庸腫,精神也很差!張團長當即向我宣讀了雲南省文化局對我的平反決定,可惜這個決定來的太遲了!我已經不能再回到從前了!
我平反後工作關系由雲南省歌舞團調往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是我自己的意願,我雖然思念故鄉但不願再見到原歌舞團那些凌辱、迫害過我的人。我害怕那個地方,只想要遠離它。至此我再也沒有回過雲南。
由於身體原因我再也不能跳舞演戲了,這個遺憾無法彌補。我有時會覺得很難過,身體也是時好時壞!我不能看歌舞片,一切關於跳舞唱歌的東西都不能看,這些東西會刺激我脆弱的神經,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家人很無奈但還是體諒我,我也想改變但總是力不足。
2007年我在上海的家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朦朧中我彷彿又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那親愛的鄉民,美麗的蝴蝶泉,壯觀的石林,彝族的吊腳樓…故鄉,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啊!
註:2007年7月21日,楊麗坤因病在上海的家中去世,享年58歲。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楊麗坤,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你是永遠的阿詩瑪!
㈩ 求 阿詩瑪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分享鏈接:
提取碼:pv87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
《阿詩瑪》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音樂歌舞故事片,由劉瓊執導,楊麗坤、包斯爾主演,從1964年開始曾在小范圍內放映,於1979年元旦在中國大陸公映。該片根據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民間敘事長詩改編,講述了美麗的姑娘阿詩瑪與勇敢的青年阿黑不畏金錢權勢,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