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的家鄉拍攝地有哪幾個
《我和我的家鄉》主要是5個小故事組成,取景的話也是五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是北京、杭州、貴州、沈陽、陝西。
影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影片於2020年5月開機,並於2020年10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本片採用與前作《我和我的祖國》相同的製作模式,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及彭大魔、鄧超及俞白眉聯合導演。
(1)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哪裡取景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家鄉》於2020年10月1日在中國國慶檔上映 ,包含2D、IMAX、中國巨幕、CINITY和4DX等版本。該片原定在中國大陸於10月31日下映,後發行方在10月23日決定將延長上映至11月30日。之後再延長一個月至12月31日。
在中國大陸,《我和我的家鄉》與《姜子牙》等片同於10月1日上映,10月1日下午16點13分,《我和我的家鄉》上映當天首日,實時票房突破2億元。於10月4日,上映第4日,累計票房突破10億元,成為2020國慶檔首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
於10月10日,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上映第10天,總票房突破20億大關,成為2020年度最快破20億的影片。目前暫居中國大陸2020年度電影票房亞軍,中國影史票房第12位。
Ⅱ 【影評】155分鍾的《我和我的祖國》,讓我在電影院從頭哭到尾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
整部電影由下面7部短片組成(按播放順序排名)
1、《前夜》— 管虎 2、《相遇》— 張一白
3、《奪冠》— 徐崢 4、《回歸》— 薛曉路
5、《北京你好》— 寧浩 6、《白晝流星》— 陳凱歌
7、《護航》— 文牧野
前方高能劇透,請謹慎觀看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不成熟的小看法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不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贊歌……」
影片開始伴隨著飄揚的五星紅旗,響起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國》,只能說王菲的聲音真的是太空靈了,用我粗糙的比喻來說,就像一隻歡快的百靈鳥在枝頭歌唱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盡管王菲這個版本在網上被噴的挺慘的,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就像這首歌在網易雲歌曲底下的評論說的那樣:王菲唱得輕松、俏皮、可愛,這種感覺就像不諳世事的鄰家小妹,行在放學的路上,聞到街攤小吃的美味、觀賞路邊花草。偶爾蹦跳,時有駐足。她不需要也不懂得大人們那樣的宣誓效忠、誇張表現,她對腳下這片國土的愛與溫情自然流淌。
從電影的簡介就能看出,這部電影和我們平常看的電影有些許不一樣,它是由7個導演拍的7個短片共同組成的。 說實話,還是第一次去影院看這種形式的電影。看完後,盡管7部影片的質量參差不齊,總體上還是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在我個人看來,第一部管虎的《前夜》實在是太精彩了,給了我很大的期待,但是後面幾部影片卻沒有再超過我對第一部的喜愛。
對於影片的敘事手法,採用的都是以小見大的手法,故事沒有選擇以宏大的角度去進行「硬核輸出」,而是從平民化的視角出發,聚焦每個事件背後的平凡人。 以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小家庭、小人物來突顯出大事件和大主題,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高超的表現手法,但是要通過小故事來做到大效果,這往往不太容易,但這7部短片大都做的十分成功。
從整個影片來看,國歌出現的次數可能有超過10遍了,第一部短片《前夜》黃渤飾演的在驗收前一遍遍實驗,到第四部香港回歸的升旗儀式等,雖然觀影過程中國歌聽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聽都熱血沸騰,絲毫不會有厭煩,或許這就是源自中華兒女骨子裡的認同感,國歌與每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深深融為一體了。
01
《前夜》— 管虎 主演:黃渤、歐豪
「開國大典當天,廣場會有二十萬群眾,全國會有四萬萬同胞看著,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我們」。
為了能讓第一面國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順利升起,黃渤飾演的工程師林治遠解決了自動升旗裝置遇到的一系列難題,最終大典當天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按動按鈕,這面國旗也載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希望冉冉升起。
《前夜》這部短片是7部短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不僅是被黃渤牛逼的演技折服,更是被這個故事所打動。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一句台詞: 「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二十八年革命,兩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當時其實有在想,不就是一個自動升旗裝置嗎,建國那個年代也有汽車有飛機了,不至於有這么困難吧。可在片尾看到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後,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
而就是在科技如此不發達、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我們的前輩還是憑借著艱苦奮斗建立起了新中國。如今的中國再也不用為一個自動升旗裝置發愁了,也不會像那時周總理說的:開國大典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新時代的中國會帶著先輩的期待繼續前進,這盛世,如您所願。
02
《相遇》— 張一白 主演:張譯、任素汐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讓我們國家能更自信的在國際上挺直腰板站起來。但在這一聲巨響後面,是無數科研工作者默默無聞的付出,為了工作的保密他們甚至幾年不能與家人愛人聯系,《相遇》這個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的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同志,你聽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這是女主在公交車上的一句台詞,但影片講的這個愛情故事並沒有非常打動到我,盡管兩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線,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差點意思。影片對於這段愛情的回憶,主要是通過他們第一次相親、第二次在公園見面、女主生病男主騎幾十里路給女主買西瓜這么三個小故事,很單純、很美好,但或許是敘述的過於平淡了所以不太能讓我共情。
更打動到我的是在公交車下,在慶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人群中,男主與女主的那一段眼神對視,在到看到她後想摘下口罩,想到自己不久人世還是放棄,眼神表現出的隱忍與克制,實在是太讓人心疼了,盡管沒有說一句台詞,卻又好像能讀懂他的內心,不得不說這一段張譯的演技太棒了。
03
《奪冠》— 徐崢 主演:吳京、馬伊琍
1984年8月8日,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以3:0贏了東道主美國,首次在奧運會上奪冠。《奪冠》這個影片選的場景是在上海的弄堂,以一個弄堂里的老百姓對這場比賽的關注和歡呼來回憶這段歷史,所有人擠在胡同里守著那台信號不好的黑白電視。也因此牽扯到小男孩冬冬是幫鄉親維持電視信號,還是與移居美國的好朋友告別,這二者的選擇之間的小故事。
這個短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其中充斥著許多笑點,比如說冬冬維持著電視天線的滑稽動作,比如說狗把掛在天線桿的肉咬走了,不過最搞笑的還是當冬冬哭著抱住他爸爸,說到 「我們家的天線實在是太爛了」「中國女排三聯冠,我太開心了」。 電影的色調也是我很喜歡的,影片一開始就有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橙與青的對比色的運用在電影里並不少見,但這個影片色調還顯示出的一絲活力與復古,看上去就特別的舒服。
如果這個故事以冬冬和它爸爸的對話就結束的話,也許會更好些,留下一種殘缺的美、遐想的美。而突然突兀的轉到現代,當看到吳京那張臉那一刻就開始出戲了,加之吳京與馬伊利之間對話的那一段不論是台詞還是表現,也都讓我和之前弄堂那邊的故事連接不起來。除此之外,兩個場景的色調相差極大,也讓我極度懷疑是不是在看同一個短片。
04
《回歸》— 薛曉路 主演:杜江、朱一龍
「主權回歸,分秒必爭,0點0分准時升起中國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 與影片開頭片段中顯示的比較和諧的談判情形相比,而實際上為了爭取到能在0點順利升旗中國國旗,傑出的中國外交官安文斌與英國代表談了16輪。
除了對外交官的描述,影片更多的是表現了升旗手為了能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上完美的完成升國旗儀式,一遍又一遍的訓練。在儀式開始的前幾秒,杜江飾演的升旗手的緊張但堅定的神態表現的淋漓盡致。突然想知道,人家任務完成的那麼好,領導是不是按之前說的給他們發媳婦了呢?
另外這個影片通過「鍾表時間」把漂泊到香港的普通市民修表匠人及他的愛人香港警官之間的聯系串的特別好,而通過這兩個小人物來表現當時香港回歸的情形,顯得更加生動與接地氣。其中印象最深也最讓人感動的兩個鏡頭,一個是修表匠人在0點站在樓頂天台眼角泛起的淚光,另一個是到了0點後香港警察換帽徽的場景, 而從這一刻起,她們不僅是香港警察,也是中國警察。
05
《北京你好》— 寧浩 主演:葛優
毫無疑問,這部片子是7部中最輕松最具喜劇色彩的短片,葛大爺飾演的一名普通北京計程車司機在公司抽到一張無比珍貴的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後,發生了一系列有趣好玩的故事。
北京奧運與汶川地震,這兩個主題如果單講一個可能會比較好講,但這部影片就通過一張門票巧妙的把兩個主題串起來了,而且不會讓你感到有絲毫的突兀,還讓你覺得,在2008年的某個北京角落,這個故事也許是真實發生過的。
不得不說,葛大爺的演技太神了,甚至看不出一絲表演的痕跡,果然你大爺始終是你大爺,這部短片的笑點也主要由葛大爺這貢獻出來, 「歪瑞嗨皮」「你能不能跟藝謀提提,到時候往咱這掃一鏡頭」 等台詞從他嘴裡說出來,一下子就讓人忍不住爆笑了。
另外,影片大概是沒想營造悲傷的氛圍,對於汶川男孩來北京的目的,只用了一句 「欄桿是我老漢修的,我就是要去看一下」 ,沒有讓小男孩講出汶川地震的殘酷,如果要刻意煽情的話導演大可以從小男孩嘴裡加上幾句父親為了救他而去世,囑托代他看看奧運之類的台詞。都沒有,有的只是葛大爺聽到小男孩話後的短暫沉默,的確,對於深藏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又何須什麼多餘的台詞去畫蛇添足呢?
06
《白晝流星》— 陳凱歌 主演:田壯壯
「白晝流星」指的是什麼?在影片中大概既是指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又是指照亮兩個迷失少年的扶貧主任李叔吧。
影片畫面確實沒得說,太漂亮了。尤其是在大漠中兩個少年去追尋「白晝流行「的那一段,不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音樂方面都無可挑剔。但是就是這里也體現出,故事本身的硬傷,騎著馬去追航天器?嗯,只能說流批。
不止於此,故事表現了航天與扶貧兩個主題,如果只表現扶貧的話,我覺得還確實挺讓人感動的,畢竟老戲骨演的李叔很動人。但是短片把這兩個主題雜糅在一起,實在讓我看得有點雲里霧里的,航天英雄返鄉與兩個少年看了返鄉的英雄後就痛哭流涕、迷途知返,實在轉變的有點快了。
此外,這部短片還有大量的旁白,很多敘事不是靠畫面來表現,居然是靠旁白來推動?這不禁讓我想到《上海堡壘》的大量旁白,「仙藤被奪取後,幾大城市毀滅……上海成為最後的堡壘「」我常常在想,她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注意到我「……把《白晝追星》與《上海堡壘》放到一起對比好像有點不太尊重這部影片,但過多的旁白確實對觀影體驗打了折扣。
07
《護航》— 文牧野 主演:宋佳、張子楓
影片講的是發生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故事。在有限的時間里,文牧野把主角呂瀟然童年、少年、現在三個時期表現的十分生動。
童年對於航天孩童式的嚮往,甚至從高塔上一躍而下,這個鏡頭著實讓我吃了一驚;飾演少年時期的張子楓在洗頭時看見電視的航天新聞嘴裡喊著牛逼,還露出憨憨的笑容著實挺有喜感;長大後成了一名飛行員,因為自己最優秀被安排到替補的位置,卻還是紅著眼眶表示接受安排。
既有對夢想的一往無前,還有為了大局舍棄自己夢想的非凡氣度,在個人榮譽與國家利益之間,還是選擇了退讓,這,就是中國軍人。 整部影片看下來,不得不說,呂瀟然也太帥了,而導演在這么短的時間把這個角色的性格刻畫的如此立體,可見文牧野在年輕導演中確實有很強的實力。
Ⅲ 《我和我的家鄉》取景地都有哪些
北京、貴州黔南、西江千戶苗寨、浙江千島湖等。
該片通過講述中國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抒發人們的家國情懷,展示脫貧攻堅成果。
《北京好人》
張北京(葛優飾)續集,鏡頭對准在北京漂泊的異鄉人。從《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張北京的這頂奧運紀念帽始終沒有摘下,去年還盼著在奧運開幕式上張藝謀能「給咱掃個鏡頭」,如今竟瀟灑放話沒接藝謀拍戲邀約。
《天上掉下個UFO》
中秋之夜,貴州黔南的阿福村驚現神秘UFO,距離中國天眼只有15公里,剎那間轟動全村,爆炸性新聞甚至驚動了北京的記者。《再進科學》節目組的記者老唐(王寶強飾)和小秦(劉昊然飾)深入村中調查,回鄉加入UFO調查隊伍的還有科學家董科學(董子健飾)。
村長王守正(王硯輝飾)和商人王出奇(王迅飾)熱烈歡迎三人的到來,然而在調查過程中,幾人又似乎「各懷鬼胎」。事件中的關鍵性人物,外表木訥、內心狂野的農民發明家黃大寶(黃渤飾)亦驚喜現身。
《最後一課》
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望溪村全體村民要幫老范(范偉飾)解決什麼問題。
《回鄉之路》
故事發生在陝西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已是綠樹蔥蔥。「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鄧超飾)幫助家鄉致富尋找買家,卻遭到電商閆飛燕(閆妮飾)的嫌棄,兩人因回母校參加校慶而被迫共同踏上回鄉之路,一路波折不斷、摩擦不停。
《神筆馬亮》
出生在東北山村的馬亮(沈騰飾)感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所以放棄了去重點美術學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做了許多好事。為了不讓秋霞(馬麗飾)發現,所以和所有村民共同防止被秋霞發現所發生的事。
(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哪裡取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片總監制張藝謀、總導演寧浩和總策劃張一白在商量每個單元故事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關鍵詞:變化、空間和小人物。千家萬戶都因為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而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是覆蓋全中國地理空間的,所以就將故事設定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理空間,來呈現小人物的故事。
五組導演分別領取任務:閆非、彭大魔作為東北喜劇的代表自然就選擇在遼寧沈陽創作故事;徐崢作為上海人,到了杭州千島湖取景拍攝;俞白眉作為西安人,和搭檔鄧超回到了陝北;只有陳思誠一個東北人,主動請纓去了西南貴州。
而寧浩又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講述北京小人物的手法,葛優再演「張北京」,連戴的帽子都沒換。
《北京好人》單元的故事來源於寧浩老家一個長輩親戚來北京看病的經歷。寧浩的親戚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特別害怕,一是擔心病會很嚴重,二是害怕交不起手術錢。寧浩就勸她,不用焦慮,先做手術,錢的問題可以幫忙解決。
之後,寧浩發現兩人原本平等的親戚關系,純潔的親情,因為涉及錢的問題後,就變得很奇怪。做完手術之後,寧浩親戚的女兒說,農村的醫保卡可以報銷,幾萬元的手術費基本能覆蓋80%多,這時候寧浩明顯感覺到親戚如釋重負,「覺得她又回到長輩的位置了」。
這件事情對寧浩觸動挺大的,沒想到農村醫保能到這種程度,確實是政府辦了一件硬事兒,就想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小故事,為了符合喜劇片的設定,就做了一個身份互換的設計,拿著別人的醫保卡去看病。
Ⅳ 我和我的家鄉在哪裡拍攝 在貴州拍攝
1、在貴州拍攝《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該片將於2020年10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劇情簡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定檔2020年國慶,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擔當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
Ⅳ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哪拍的
《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部分的拍攝地點,就在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
《我和我的祖國—奪冠》取材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得三連冠的事跡,由著名導演、演員徐崢執導。為真實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弄堂,展現中國情感和上海味道,劇組函請將靜安康定路108弄和張園作為拍攝主場。接請後,區文化和旅遊局迅速行動,多次協調陪同劇組實地勘察場地。
《白晝流星》敦煌雅丹地質公園
......
Ⅵ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在哪裡拍攝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在北京拍的吧
Ⅶ 徐崢《我和我的祖國》拍攝過程被贊細節狂魔,網友:活該他拍的好
最近國慶檔的電影在觀眾中呼聲最大的應該就是《我和我的祖國》了。其中徐崢導演的《奪冠》部分也被不少觀眾投票評為最精彩的一篇。
電影上映以來,關於《奪冠》部分的話題一直熱度不下。不僅小主演韓昊霖的演技被觀眾瘋狂認可,徐崢對於電影中的細節,八十年代上海弄堂的年代感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我和我的祖國》拍攝的紀錄片中,徐崢導演用行動為我們演繹了一個真正的細節狂魔。從電影的選角開始,一共七十多明群眾演員,其中除了巷子里的還包括弄堂口、電話亭、從窗戶裡面脖子伸出來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要有自己的職業。
在電影場景的選擇中,徐崢導演在無數個上海弄堂中挑選出來一個符合感覺、適合拍攝的,並重新進行裝修和改造,重新置景。既要求大,還有復古拍出來好看。
並要求盡量還原所有八十年代的元素,包括消防栓、木電線桿,包括主角抽屜打開,裡面的連環畫、玩具等,打開電視以後的《霍元甲》、收音機里的音樂、傢具的擺設。所有你能想到的,徐崢導演都做到盡量的還原。
對於觀眾們猛誇的小主角韓昊霖,他在采訪中說道,自己非常崇拜徐崢導演,通過他的導戲讓自己很快的進入角色。而徐崢也對韓昊霖非常贊賞,表示他聰明機靈,很有靈性,一點就透。
多於如此摳細節的導演,網友們評價:活該你拍的好,活該你拿獎!
Ⅷ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取景地有哪些 劉昊然我和我的祖國取景地
《前夜》取景地 《奪冠》取景地 《白晝流星》取景地 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大家有沒有看呢?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只是一個故事,電影分別講述了幾個故事,還是不同的導演拍攝,所以取景地也會不一樣,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吧。
《前夜》取景地
《我和我的祖國》有著強大的主創陣容及覆蓋各年齡階段的故事,與國慶氛圍最為貼切,加上王菲獻唱等話題,熱度上漲最快。業內人士預測,該片有望在檔期內釋放更大的能量,成為四片中最大的爆款。
在最近發布的電影同名主題曲官方MV及預告片中,已經有不少眼尖的觀眾,發現了其中的浙江元素——《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部分的拍攝地點,就在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
據悉,影片於今年3月24日在橫店明清宮苑景區正式開機,整場儀式全程都在背景樂《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中進行。不同於以往的開機現場,劇組一眾主創人員在承天門廣場上舉行了庄嚴的升旗儀式,在國歌聲中目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影片在橫店影視城制景、拍攝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包括黃渤、歐豪、王千源等演員在這里拍攝的場景。
《奪冠》取景地
作為影片重要組成部分,《我和我的祖國—奪冠》取材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得三連冠的事跡,由著名導演、演員徐崢執導。為真實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弄堂,展現中國情感和上海味道,劇組函請將靜安康定路108弄和張園作為拍攝主場。接請後,區文化和旅遊局迅速行動,多次協調陪同劇組實地勘察場地。
6月10日,區委宣傳部牽頭召開專題協調會,區文化和旅遊局、區公安分局、區綠化市容局、區城管執法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出席。會議明確,各部門和場所要通力合作,主動作為,為攝制組提供熱情周到服務,確保此次拍攝任務圓滿順利完成。影片於7月11日開機,7月下旬順利完成各項拍攝任務。期間,區文化和旅遊局安排專職人員,全程跟蹤,及時協調、協助劇組解決各類問題。
據了解,設立在區文化和旅遊局的靜安影視攝制服務工作站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積極履行工作職責,為來靜安取景的各類主體、入駐靜安的文化影視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取景地協調、影視製作公司推薦等各項服務。四年來,累計接待和協調了近30個劇組的取景拍攝任務。
《白晝流星》取景地
在第一幕中,劉昊然與陳飛宇出演的兄弟兩從兩塊十米多高的石縫中竄出,之後便出現了一條筆直的公路通向天際,而馬路兩邊,是不規則凸起,如城堡般存在的石堆。對於剛從敦煌回來不久的我來說,這一幕是再熟悉不過了。這里便是有魔鬼城之稱的敦煌雅丹地質公園。而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銀幕上,上一次出現在此的,是梁朝偉與李連傑,垂青它的導演便是國師張藝謀。
敦煌雅丹在影片中出現過三次,後兩次分別是兄弟兩去尋找返回艙和最後一幕的返回。真實的神州十一飛船,返回艙的落地點是內蒙古的阿木古郎草原,而影片中為了襯托出兄弟兩的身世和無助,落地點設定在了距離敦煌雅丹不遠的羅布泊。為何選址於此,用導演陳凱歌的話來說:「那裡的廣袤土地、戈壁灘,再加上雅丹地貌,給你一種特別溫情的感覺。」
雖然雅丹地質公園位於敦煌,但它距離新疆近在咫尺。沿著影片中那條通往天際的公路向西行走20公里,就是傳說中另一塊神秘的區域——羅布泊。
雅丹一詞源於維吾爾族語中的「雅爾丹」,意為「具有陡壁的小丘」。億萬年前,這里曾經是古羅布泊的一部分,汪洋一片。後來隨著不斷的地質運動,海水逐漸退去,陸地逐漸顯現。但由於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氣候乾旱,風沙肆虐,大風夾雜著黃沙,就像一張砂紙不斷地打磨著堅硬的岩石。經過億萬年的打磨,終於形成了眼前這星羅棋布的小丘。
其實,這片廣袤的雅丹地貌還有個神秘的名字——魔鬼城。由於風沙經常肆虐於峽谷之間,與石壁摩擦,經常會發出鬼哭狼嚎的聲音,彷彿魔鬼在呼嘯。也正是因為常年幾乎同一方向的大風,造就了這里的另一個奇觀——西海艦隊。
Ⅸ 你知道《我和我的家鄉》是在哪些取景拍攝的嗎
01、北京。火爆全網的《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受到了無數網友的一致好評,作為國慶檔電影之一的它的確是眾望所歸,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我和我的家鄉》分為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就是一個小故事,而每個故事的取景地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正是從側面表現出了不同人的家鄉故事。那麼,取景地分為國內的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分別是:
第一個故事是《北京好人》,這就是在北京進行拍攝的。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保安和他表舅為“騙”醫保而就醫的幽默故事。整個故事都是圍繞這一種幽默的氛圍,在故事最後甚至有些煽情。騙醫保這件事本來就是不可取的,所以才有了名字“北京好人”。
整部影片總體來說是拍攝得非常完美,它的票房就足以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