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太奇和長鏡頭的見解
蒙太奇和長鏡頭的見解
從導演方面的意義上講,蒙太奇,就是導演把他想講的東西,通過各種不同的鏡頭表現方式告訴你。帶有強制性和主觀性,控制觀眾的情緒,結局由導演決定。
而長鏡頭則與其相反,它紀錄的事實在屏幕上展現的是客觀的物質世界。
在我的想像里,蒙太奇和長鏡頭關系就如同對一道菜餚的態度。
面對著一條新鮮的三文魚,西方人(長鏡頭)說肯定就要生吃啊,保持它真實的肉的質感、香味和營養,頂呱呱!而大部分中國人(蒙太奇)就喜歡煎著吃,因為中國人吃不慣魚生,何況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炒、蒸、煮、燜、燉、扣、鹵、煎、焗、扒、炸、烤、灼、氽、溜、煲,廚藝博大精深。一道菜我變著法的做,做完粵式做湘式。。。一條三文魚,任憑廚師處理,結果包羅萬象。
蒙太奇,它不僅要以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手段完成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還要運用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手段處理畫面與聲音,色彩之間的各種關系。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運用蒙太奇的手段、方法和表現形式,對於畫面的分切,延續,對列和組接。從這一意義上講,簡而言之,蒙太奇就是鏡頭的安裝,組合與構成,即按分鏡頭次序裝配。
這裡面的藝術功能,概括地講,有
1. 通過鏡頭分切與組接,進行對畫面的選擇及動作的取捨,對主題的概括和情節的集中。
2. 積極引導觀眾參與影視片的創作,吸引注意力,激發觀眾的想像力。
3. 創造影視藝術獨特的時間和空間,運用蒙太奇鏡頭的分切與組合,將現實生活的.時空變成藝術的有限時空與無限時空。
4. 創造出影視片內部結構的嚴謹和外部結構的流暢,產生出強烈的節奏感。
5. 運用蒙太奇鏡頭的分切與組接,產生新的含義和概念,構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視語言。
6. 聲畫的有機組合,多元素(表演、攝像、造型、聲音、色彩等)的融合,產生完整,統一的聲畫合一的銀屏形象。
(影視剪輯編輯藝術)
比如中國香港電影,林家棟,黃日華等主演的《復仇》電影中,25分處,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主演等人去到一個案發現場找尋三個兇手留下的蛛絲馬跡。導演在這一個片段中試用了平行蒙太奇,把主演在現場找尋蛛絲馬跡的片段,與在這之前發生兇殺案,兇手殺害屋主的片段分切,對列,組接在一起。
這種蒙太奇手法對畫面的取捨十分准確而讓劇情緊湊,集中:主演從現場環境中猜測出什麼,下一個鏡頭就會緊接著兇手的畫面。而且畫面形式新穎,很有創造力。打破了現實時空這條線的局限,把過去跟現在聯系在了一起。裡面的音樂和畫面的互相配合,緊湊有力,盪氣回腸,再加上特殊的場景:兇殺現場,讓觀眾也是揪了一把Σ( ° △ °|||)︴呀。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那些特工,黑幫題材的電影。例如《教父》這一系列的電影中,蒙太奇藝術的表現形式在這種黑幫題材中的演繹,真的會給劇本加分。
對於蒙太奇的理論、方法和學派而言,真正對其進行挑戰,形成沖擊的,是20世紀中葉出現的長鏡頭理論,長鏡頭學派,或稱場面調度派。主要是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和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推動下,掀起創作浪潮。並且出現了蒙太奇與長鏡頭雙峰對峙的局面。
長鏡頭學派代表人物,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認為電影的本質是“正式的藝術”,強調顯示原本存在的含義,反對創作者以自己的意圖給現實添加東西。長鏡頭即指影片中的單個鏡頭的膠片超過17米或延續時間30秒的鏡頭。
20世紀中葉,不少歐美電影藝術家創作了不少佳作,彪炳於電影藝術史冊,如義大利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偷自行車的人》、《橄欖樹下無和平》、法國的《好年華》、《獅子的標志》和美國的《大衛》等。
比如我國影片《小兵張嘎》中,羅金保帶領小兵張嘎在敵人佔領的村莊里尋找抗日游擊隊的長鏡頭。在這一長達一分多鍾的連續的尋找過程中,鏡頭從未切換,人物、環境、動作交代得一清二楚。通過羅金保和嘎子的一系列動作,這個悠長而有變化多端的跟、拉、搖、升、俯、仰、推等綜合性運動鏡頭,達到了逼真地再現當年抗日戰斗生活的目的。
電視劇《嘿,老頭!》李雪健喝酒片段經典長鏡頭,特別有意思,通過一個長鏡頭來還原表現主角的形象特徵。
當時20世紀中葉,蒙太奇手法之所以受到長鏡頭派的抨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某些用蒙太奇手段創作影視片中,平庸、矯情、濕疹、虛假等矯揉造作的弊病頻繁出現。所以,對於它們二者。我們都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故弄玄虛。而是要從藝術和美學的角度出發,給他們賦予新時代的創新力和想像力。
而所以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喜歡攝影,自己拍一些微電影或者MV等,都會充分利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
現在有許多一鏡到底的MV、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者婚禮的視頻。在這些創作中,可以看到許多燒腦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很強的作品。
期待二者各自完善和深化,合二為一的運用和推廣,將影視藝術創作的總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⑵ 用數碼相機拍微電影·鏡頭該怎麼切換·
你可以學習下拍攝微電影的方法,拍攝電影不同於拍攝照片,主要靠腳本和分鏡頭的技術,在製作分鏡頭的時候可以更換鏡頭,後期需要藉助軟體來編輯配樂,推薦使用會聲會影
⑶ 微電影拍攝技巧
微電影拍攝技巧
拍攝微電影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沒有什麼事情是特別容易的,但你要付出努力。最近發現拍攝微電影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拍出來。下面,就來講講微電影的拍攝技巧吧。
首先,需要掌握好的剪輯和拍攝技巧需要時間。光讀不做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行動。記住蹩腳的腳本鏡頭將會產生一個蹩腳的電影,收集好的腳本鏡頭是最重要的。
有新點子新手法
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是很關鍵的。被人們用濫的手法很容易過時,有一點新鮮的手法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新點子新手法清單
忘記新點子是輕而易舉的,把你瘋狂的鬼點子新點子記下來。這樣當你在拍攝時你只需要看看清單就可以。
攝像機角度
當你要運用新的表現手法時,結合攝相機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如特寫,廣角,移動等)。想想你怎樣用2-3個鏡頭完成這個想法,並把這幾個鏡頭串連成一個流暢的整體。確保當你移動鏡頭時保持目標物在屏幕上的足夠大小,不要害怕太近,很多時候目標物都太遠太小。當你拍攝移動鏡頭時,從上下前後左右多個角度混合拍攝。把你的思想融進你的鏡頭中。當你拍攝時思考你想要傳達什麼,要抓住你的想法,什麼樣的鏡頭才是最好的。不要害怕反復嘗試同一個鏡頭。要知道多樣性是生活的調味品。
錄像長度
拖沓的錄相從來都不好。確保你的錄相長度與你片子中的新東西相配。如果你沒有許多新的想法1分鍾長鏡頭的比拖沓的4分鍾強。
拍攝場地
找到一個好的拍攝場地可能很難,尤其當你很年輕又沒有車時。當你發現新的好地點,把它們記下來,並確保能去那裡拍攝。
拍攝用軌道車
當你拍攝時確保你所乘坐的軌道車舒適並且適合場地。僅僅有一個好的帶硬輪子的軌道車是不夠的,你得確保它滾動時平滑,這樣拍出來的鏡頭才能保持一致。
音樂
在拍攝之前就選擇好音樂是再好不過了,這樣的話你可以邊聽音樂邊想像你的鏡頭。
剪輯
剪輯賦於你的視頻生命。剪掉死時間。很多時候我們看見一個剪輯片段沒有必要地拖沓數秒。一毫秒都很關鍵。
最好是邊拍攝邊剪輯,因為拍攝一部分然後剪輯幫助你看清這個片子的方向,它帶給你更多的'想法,讓你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的更好。 在全片都剪輯好了後,發行之前,等一天,然後帶著全新思想再看一遍,看看有什麼新的印象。不要把開篇字幕弄得太長。保持開篇字幕的新鮮,簡潔,扼要。選擇好的顏色,遠離劣等的開篇動畫。
調色
Final Cut程序有一個叫做3向調色的效果。用這個功能可以賦於鏡頭更多的對照和飽和度。合理運用這些程序中的調色效果可以使畫面更生動。
好的態度
面帶微笑。壞的心情會被傳輸甚至毀滅你正在拍攝的電影。打起精神,如果你感覺很糟,不要害怕停止拍攝,擇日再來。拍攝本身也可能很讓人灰心。
樹立榜樣
過去人們拍片子時還並不時興戴頭盔,但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拍片時開始戴頭盔。要知道當你在拍攝電影時你也同時在為他人樹立一個可以效仿的榜樣。佩戴頭盔就是一個好的榜樣。
;⑷ 微電影和短片有區別嗎
你好,微電影的概念時間一般在30秒-5分鍾之內。
而短片的概念時間在40分鍾以下都可以稱呼為短片。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⑸ 微電影和短片的區別是什麼
他們主義有以下區別:
①時間不同☞
微電影時間上30秒一5分鍾
短片時間上40分鍾
②對象不同
微視頻立足於用戶市場,針對用戶,與之相對應的微電影主要是立足於客戶市場,主要針對客戶。
微電影則偏向商業,偏向於專業製作。專業製作要想規模化一定要實現商業化,必須在商業體系內運作,是一個產業的故事。微視頻的概念更大一些。在實際運作中,我們把專業製作的視頻摘出來稱之為微電影,它製作更加精美,屬於產業鏈的故事。微電影一定是一個故事,不一定是品牌故事,但是主要是品牌故事,而且它的背後一定是商業驅動。
上面兩種就是區分他們的主要方法!
⑹ 長鏡頭、分鏡頭的定義是什麼求推薦一些五分鍾的長鏡頭,分鏡頭視頻。不管是微電影還是公益廣告,mv都
網路一下 歷史上十大經典長鏡頭· 你自然就明白,還有一部電影是一鏡到底。 分鏡頭·就是分屏么?這個也很多·很簡單的效果。比如 瘋狂的石頭里什麼都有這種分鏡頭效果·
⑺ 微電影《鏡子》是怎麼拍出來的
製作花絮里交待了不少內容,看一看就知道了。可能有的朋友覺得眼花繚亂,我把一些關鍵信息解釋一下。首先,關於長鏡頭,這個其實是最容易的部分,鏡頭運動中留了很多剪輯點,一彎腰,一看手,就可以輕松切鏡頭了。最玄妙的地方,在於玩「鏡子」這個電影魔術。首先,如果你仔細觀看,會發現鏡子外和鏡子里的動作其實是不同步的,比如,青年戴戒指的時候,鏡子里已經戴到手指根部了,鏡子外戒指才碰到手指頭。中年去拿安眠葯的時候,鏡子內外手形不同。跟食指比較,中指的位置有明顯區別。鏡子外,中指內收;鏡子內,中指外伸。所以,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鏡子里的」其實是「洞里的」。那個位置並沒有鏡子,成片里,是角色扶牆。實拍時,布景是這樣的:中間一堵牆,在應該是鏡子的位置,挖出一個洞,以牆為鏡象對稱軸,牆兩邊的布景是一模一樣的。反而是拍攝測試的畫面更容易說明布景的方法……拍攝的時候,若牆算中間,出鏡演員在牆左邊,則牆右邊有一名(手的樣子和出鏡演員的手比較像的)演員跟出鏡演員做同步的動作(如上所述,其實也不是那麼同步)。對了,抱嬰兒的時候,鏡中人,也就是洞後面的人,也就是出鏡演員,抱的其實是一個假人。拍電影有時候真的是像在玩魔術。每一個鏡頭都需要仔細琢磨。
⑻ 如何拍攝一部微電影
基本流程
step1劇組組建
包括導演(大佬、總負責人),編劇(劇本作者),攝像(拿鏡頭的),後期(各種剪輯和錄入),劇務(劇組的爸),場記(記錄鏡頭),後勤(劇組的媽)等。
step2成本預估
預估拍攝成本及集資,眾籌或拉贊助。如果是自己想做一部作品,眾籌比較快捷和合適。
step3准備劇本
很重要的一環,要讓觀眾在30分鍾內對影片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微成本拍攝的微電影,絕對需要以劇情打動人。
step4 劇本修改
依據核心劇本/劇情,編劇修改和完善劇本。
step5分鏡頭腳本擬定
分鏡頭劇本簡單來說就是把鏡頭畫出來。它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不要少看一部微電影的分鏡頭,海量。
step6拍攝前准備
後勤、劇務列出道具和場景需求清單,然後考察場地。根據劇情,需要用到的場景不會少於10個,可以免費拍攝的場地會被優先選擇,然後在鯨魚易租里租借些符合主題或增加亮點的裝飾品。
攝像組准備攝影器材,單反,滑軌,小斯,腳架,錄音器材,打板器等等。
導演和編劇選演員,長得好看普通話過關就行,又沒片酬,賣個臉而已。
step7開拍
攝像組開始忙,攝像機,單反,小斯,滑軌,調色溫,調這個那個,跟著分鏡頭腳本拍。
拍攝時錄音建議錄同期音,因為演員不專業,後期配音情緒很難表達到位。
重要提醒:吃飽了再拍,現場的三餐根據進度來,吃飯得在拍完後。
step8後期處理
交給專業的人用ae做,各種剪輯、色彩、聲音和畫面的學問。
step9發布作品
大多數作品是提交至各大視頻網站,當然部分精品也可以交由電影發行公司操作。
⑼ 有什麼 【鏡頭運用】的很好的微電影或者是視頻盡量是短小精悍一點的。我要看視頻寫鏡頭運用技巧
因人而異 如果你是初學者 那麼每部片子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等你的觀影量上去之後,你自然會分析辨明出這些鏡頭的運動和寓意。
既然你寫鏡頭運用,那你隨便拿個國外電影來寫吧。
比如說 斯皮爾伯格的幸福終點站 最後男主角走出機場的長鏡頭,從側面跟拍角色穿過大門 再升起拉起鳥瞰 夠你研究和分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