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宮崎駿的龍貓,天空之城,飛天紅豬俠,借東西的小人,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分別說出其作品特點,再簡述人物
《龍貓》
【作品特點】影片以20世紀50年代夏日的日本鄉村為背景,因媽媽生病住院(現實生活中,宮崎駿的母親則患有腰椎結核),小梅和小月兩姐妹隨同父親搬入新家,影片正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溫馨的親情故事。《龍貓》重現了一種童年畫面。影片把大自然比作慈樣的父親和父親的權威。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律,有自己的激動和悲哀、失望和喜悅。通過特特羅活躍的世界,對大自然孕育的母子關系進行了完整的描述,顯示了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特權,他們可以象小精靈一樣帶著理所當然的神色眺望大人的世界。因而成為現實社會中純真、開朗的理想典型。本片還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傳統心理。反映了對大和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環境賦予這個民族的遺產的深沉愛情。
【人物簡介】草壁皋月:一個11歲的女孩,是故事的主角之一,草壁米的姐姐。[1]性格堅毅有朝氣,因母親住院因素而在家中代理母職,負責打理大部分的家務。
草壁米:皋月4歲的妹妹。英文名為Mei(May的諧音),草壁皋月的妹妹。[1]性格活潑,善於觀察周遭有趣事務的小女生,也常因冒失的舉動讓姐姐當心。
草壁達郎:草壁皋月及草壁米的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
龍貓/多多洛:年齡為1302歲,身體呈灰色,為友善的深林守護者,是3隻龍貓中最大的一隻,至少有三米高。
中龍貓/中多多洛:年齡為679歲,身體呈藍色,大約六十厘米高。
小龍貓/小多多洛:年齡為109歲,身體呈白色,是3隻龍貓中最小的,大約20厘米高,是一隻可以隨時隱形的龍貓。
龍貓公共汽車:龍貓的交通工具,有12隻腳,額頭會顯示目的地,一般的人看不見它。它的眼睛是車燈,它頭上有兩只小老鼠會報出所要到達的目的地。
大垣勘太:居住在附近的男孩。[1]幫過小月和小梅避雨,喜歡小月,見到小月很害羞。
《天空之城》
【作品特點】
本片是吉卜力事務所的開山之作。宮崎駿受到《格列佛游記》的啟發寫出了這個故事,並親自擔任導演將其製作成動畫電影推出。這是一出劇情跌宕、充滿奇幻色彩的冒險劇。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對心底純潔的少男少女,他們與受野心和貪欲驅使的人們對抗,力圖挽救傳說中的天空之城。影片畫面優美,音樂動人,在播映之時打動了無數孩子的心,一時間希塔成為所有男孩憧憬的對象,而巴茲則成了所有女孩的偶像。經過了幾十年,本片依然魅力不減。影片入選1987年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榜,一部經典動畫作品。該片是宮崎駿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首部動畫電影。這個空中大冒險的故事以19世紀的英格蘭為背景,影片融合了盤踞在平流層的搞笑海盜家族、飛行機器人(設計靈感來自雨燕)、神秘的飛行城堡等超現實的蒸汽朋克元素。由於影片中根深蒂固的怪異元素,使得《天空之城》在當時並未獲得太大的成功。宮崎駿則認為,各種原因是由於他選擇了一個出身礦區的男孩巴魯作為影片的男主角。在此之後,宮崎駿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將主角設定為女性。
【人物簡介】希達:
希達是一位身世不明的少女。因為特務頭領穆斯卡以調查拉普達為理由,而要求帶她回總部協助調查,但在運送途中遇上空中海盜,雙方因為爭奪希達的飛行石而在飛船上發生槍戰,希達為了逃避空中海盜及特務的追捕,因而從飛船上墜落地面,但幸好由於身上佩戴飛行石,所以平安降落地上,也因此被巴魯發現。後來兩人成為軍方及空中海賊追捕的對象。最後她才得知自己原來是拉普達的王室正統後裔。希達心地善良,但也不乏女性獨有的的堅毅和不屈精神。在天空之城即將落入惡人之手時,希達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衛故國。
巴魯:巴魯是一位住在礦坑的少年。父親是飛行冒險家,在一次飛行冒險時,拍攝到一幅天空之城的照片,因而堅稱天空之城拉普達的存在,但眾人對他的說法存疑。巴魯決心承繼父親遺志,願望是製造一架小型飛機來尋找傳說中的拉普達。巴魯性情直率勇敢,待人寬和,對實現心中夢想有著堅定的決心。巴魯是個能乾的少年,在礦區長時間的生活練就了他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的能力。
穆斯卡:拉普達的王室另一支後裔,同時也是政府的情報機關特務,軍階是大佐,很有野心且了解拉普達的秘密,手槍射擊技術相當出色。保羅在希臘語有從屬的意味,所以他的名字有可能有暗示著「拉普達的副王」。最後自己被巴魯和希達以毀滅的咒語解開飛行石時所產生的強光弄瞎了雙眼,墮海身亡。穆斯卡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外表對人謙和有禮,實際上心狠手辣,心中暗藏邪惡的野心。
《紅豬》
【作品特點】
《紅豬》將背景設定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義大利,同樣是歐洲風味的背景和音樂,為了更加真實地表達出歐洲當地的風土人情,製作委員會曾到過阿德里亞沿海進行實地考查。期中一幕在阿德里亞海的黃昏底下,遠處點綴著波魯克的紅色飛機,畫面非常吸引!聽說製作時最困難的其中一處是表達飛機在天空上飛的畫面,傳統的方法是將飛機的靜態圖在背景上移動生成動畫,但《紅豬》里有很多飛機空戰場面,所以製作組最終還是決定一格一格地將飛機的具體動作畫出來,這樣令製作成本增加了不少,不過大家看完影片後都覺得物有所值。另外,該電影的製作還起用了STUDIO GHIBLI的年輕新進工作者,所以影片的風格也有小小的不同。紅豬主人公雖然生得一付豬的臉孔,卻異常的受到女性的歡迎呢。劇中的兩位女主角年齡跨度不小,但都是一如既往地真心喜歡著波魯克。《紅豬》是宮崎駿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宮崎駿自喻為劇中主人公波魯克,將自己的那種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構思成波魯克的傳奇故事。
【人物簡介】
波魯克・羅梭:駕駛紅色飛行艇在亞得里亞海上的空賊賞金獵人。自幼熱愛航空飛行,十幾歲時曾經駕駛飛行艇載著青梅竹馬的吉娜飛行,飛行技術高超。一戰時參加義大利空軍並曾在海上拯救遇難敵軍飛行員。戰後對自己施加咒語,使自己變成了一隻豬。對吉娜有著難以言盡的感情。
唐納德・卡地士:來自美國的職業飛行好手,曾經在修奈特杯飛行大賽打敗義大利隊。受空賊聯盟僱傭前來義大利為其護航。飛行技術與紅豬不相上下,曾經趁波魯克飛機故障將其擊落。
菲奧・保可洛:保可洛老爹的孫女,出生長大於美國,聰明勤勞,大膽活潑,對飛機設計有驚人的天賦和能力,被保可洛老爹當做繼承人培養。為波魯克設計了新的飛行艇,並跟隨波魯克前往亞得里亞海,以自己的婚姻為賭注幫助波魯克打敗了卡的士,用初吻解開了波魯克的魔咒。
吉娜:波魯克的青梅竹馬老友,經營一家酒店,高貴優雅,有一副好嗓音,深得亞得里亞海上飛行員的擁戴和愛慕,三任丈夫均為飛行員且均遇難。第一任丈夫是她與波魯克共同的好友貝爾里尼,波魯克因親眼目睹貝爾里尼的戰死而無法原諒自己。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作品特點】影片改編自英國已故兒童文學家瑪麗·諾頓發表於1953年的代表作《借東西的地下小人》,該作曾在1997年被英國拍成真人電影《寄居大俠》。宮崎駿將原作舞台從英國遷移至2010年的東京都小金井市(即吉卜力工作室的所在地),講述生活在地板下身長10厘米的14歲少女阿莉埃蒂,與搬家至此的小男孩相識的故事。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依舊延續了宮崎駿動畫的安靜、唯美的特點。干凈的畫面完美的配樂,離奇唯美的故事,簡單卻透著淡淡傷感的感情線。
【人物簡介】
阿莉埃蒂:女主角,14歲,身高只有 10 厘米的小矮人少女。有著美麗的紅褐色頭發,黑色眼睛,瓜子臉,皮膚白皙,長得很漂亮(翔是這么對她說的),性格開朗活潑、敢愛敢恨、好奇心旺盛、喜歡和爸爸外出借物。和翔在一起時,又害怕被人類發現。最後帶著阿莉埃蒂一家出發到野外其他小人族居住的地方。
翔:男主角,12歲,俊秀文靜,喜歡看書,為了養病搬到東京近郊姨婆(翔的祖母的妹妹)的老房子里居住,偶然發現阿莉埃蒂的蹤跡。父母離異,與家人互動不多。曾經把娃娃屋的廚房放進阿莉埃蒂的家裡,結果引來家佣阿春的注意,好心辦壞事,最後幫助阿莉埃蒂救了她的母親。導演米林宏昌在設計翔的外型時,也參考過為翔配音的日本男影星神木隆之介先前拍攝在月歷上的寫真。
霍米莉:阿莉埃蒂的母親。為全家人打點借來物品的家庭主婦。有點愛操心、容易反應過度,很掛心女兒安危。喜歡娃娃屋的廚房,曾經在搬家時對著一大堆娃娃屋的鍋碗瓢盆猶豫不決。在被阿春抓到時還緊緊抓住茶壺不放。
波特:阿莉埃蒂的父親。灰白頭發,性格冷靜沉穩,晚上會冒著生命危險外出借物。
牧貞子:翔的祖母的妹妹,是翔的姨婆。68歲。性格沉穩,好脾氣。翔的母親對她言聽計從。
阿春:貞子家的家佣,一張寬臉盤,大嘴巴,貪婪,自私,對於能親自抓取小矮人一事很感興趣。曾經偷偷關注翔的蹤跡,並在發現小人時把鎖在房間里不讓他去拯救小人。最後她抓住了阿莉埃蒂的媽媽,將其放進玻璃罐里當作寵物,並差點將其交給研究所。
斯皮勒:12歲的小矮人少年,黑發,棕色皮膚,臉頰上各有兩道白色印痕,像印第安人,身上披著毛皮,經常拿著弓箭到處走,獨自一人過著充滿野性的生活,有點喜歡阿莉埃蒂。弓箭是用於狩獵,曾經拿著一隻蟋蟀腳問阿莉埃蒂要不要吃。影片最後用一個茶壺幫助阿莉埃蒂一家搬家,並送給了阿莉埃蒂一個覆盆子。
《懸崖上的金魚姬》
【作品特點】《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由宮崎駿導演、編劇,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長篇動畫電影,影片於2008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故事描述一個住在深海里的人魚波妞,為了跟小男孩宗介一同生活,一心一意想變成人類;同時也描述了五歲大的宗介如何信守承諾的故事。這是一部以海為主題的動畫,雖然畫面依舊溫馨,但從《風之谷》以來宮式電影特有的打動人心的東西,這一次卻沒有。
【人物簡介】
波妞:藤本和曼瑪蓮的女兒。偷偷離開家後,被困在玻璃瓶里,後被宗介所救。宗介為她取名為「波妞」。因為舔了宗介的血液而成為半人魚,任性的吵著要變成人類。喜歡火腿。會對討厭的人噴水。
宗介:保育園「向日葵園」的5歲男孩。會用摩爾斯電碼和爸爸對話。在懸崖下遇見波妞並決心要保護她。
理莎:宗介的媽媽,在向日葵老人中心工作。一個人兼顧工作與家事,是個非常年輕又能乾的女性。
曼瑪蓮:波妞的母親,同時也是海洋之母。海上的船員們看到其閃亮的身姿稱其為「觀世音」。能自由改變自己的身體大小。
藤本:波妞的父親,靠著一艘名為「取暖的鯊魚」號潛水艇來去海底世界。以前是人類,不過如今是住在海里的魔法使。內心裡鄙視人類社會,妄圖恢復泥盆紀「海的時代」。對女兒波妞和小男孩宗介的友誼橫加阻撓。
都是在網路上找的,希望可以幫到樓主哈。
Ⅱ 宮崎駿《龍貓》的深度含義是什麼
龍貓代表的是純凈,童真,也有人說龍貓代表著死亡。
宮崎駿的動畫總是能引起深思,他的《龍貓》被譽為經典,這部動畫以《龍貓》命名,故事也是圍繞龍貓展開的。「我的鄰居龍貓」講述了一對姐妹因為母親生病了,所以他們寄養在鄉下,有一天,兩個姐妹吵架,妹妹離家出走和消失了,姐姐尋求龍貓的幫助下,最後妹妹發現妹妹的幫助下龍貓。
整個動畫充滿了天真無邪,天真無邪,在動畫中龍貓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只有兩姐妹可以看到,而龍貓實際上意味著只有純潔的人才能看到。據一些網友表示,龍貓的故事靈感來自日本竹帽縣的民間傳說。在傳說中,如果你對神做了一件好事,神就會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小月借給龍貓一把傘就是明證。
簡介:
為了方便妻子草牆景子,草牆朗決定帶著兩個女兒草牆高月和草牆梅搬到農村附近的草牆敬老院,父女三人住在一間破舊的老房子里。女孩們很快發現,看似普通的鄉村充滿了神奇的東西,包括無人居住的房子里飛著的煤灰,森林裡的精靈,森林龍貓的主人,還有一輛微笑的貓巴士。
有一天,曹碧妹和曹碧妹高月吵架。他們獨自出去找生病住院的母親,但在路上迷了路。妹妹在尋找無果的情況下,只好求助龍貓。善良溫柔的龍貓叫來了貓公交車,載著妹妹去找走失的妹妹,在龍貓的手推車里,妹妹摘了玉米給媽媽,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Ⅲ 談談宮崎駿的主要作品和創作特點
談談宮崎駿的主要作品和創作特點
宮崎駿是日本著名動畫片導演,他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
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
宮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斗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其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稱其為「動畫界的黑澤明」,獲獎無數。
縱觀宮崎駿的主要作品,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一些藝術特色:
一、極具東方神秘色彩,歷史氣息厚重,文化信息承載量較大。
這個和他本人的生存地域和文化影響分不開,比如《幽靈公主》中就將歷史設定在日本的室町時代,故事的發生和特定的歷史階段有些契合。
在他作品中,龍、狸貓、靈獸、龍貓等極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形象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比如在《百變狸貓》當中,狸貓們為了趕走人類而進行的那場曠世奇聞的巡演。
裡面體現出了很多具有東方氣息的活動,狸貓們每變換的每一種角色,都可以透過這個形象在歷史中找到相應的文化對應符號。
此外,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找到很多極具東方藝術特色和風格的建築和構景,特別是《千與千尋》中「湯婆婆」居住地那座「油屋」整體的布局,很有中國古典建築和日本奈良時期建築的特色。
二、極其精美的畫面,特別是故事發生地環境,大多是一種超越了現實的純自然狀態。
這種狀態在現實中很難找到原型,很大程度上可以這么來說,這種美,是作者本身的想像,也是整個人類應有的理想。
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白雪皚皚的峻嶺、碧波盈盈的湖泊、夕陽西下的大海、綠草如茵的農庄、百花繁茂的大地……每一幅圖畫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國古典式的山水田園圖。
比如《龍貓》中對於日本鄉村那種最自然、最原始狀態的刻畫,樹可以穿越雲端,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此起彼伏在整部作品。
在《幽靈公主》中,麒麟獸安身的那個山谷可以稱得上真正的「世外桃源」和人類精神意義上的「自然風景」,那種美令人瞠目結舌,讓人覺得任何言語在那樣的圖畫面前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了!
三、人類的不合理就在於對於美的毫不理智的破壞。
正因為如此,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有一種很強的悲天憫人的環保意識,這種意識已經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可以給整個人類以極強的啟示和警告!集中反映這點的就是《幽靈公主》,故事本身就是通過人類在自我擴張對於森林破壞這個主題展開的,幻姬是人類的代表,珊是森林和自然地代表,阿席達卡則是二者之間的平衡體。
在《百變狸貓》當中,眾多狸貓那些行為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生存的家園。
而人類為了自身利益的滿足,一味向自然索取,一味向森林進軍,毀滅鄉村,塑造城市。
《哈爾的移動城堡》也是通過蘇菲這個主角的眼睛,來看戰爭對於美麗的世界和生活的無情破壞的。
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並不會跳出來做什麼針對性的批判,但是每一個看過的觀眾基本都有一種言不由衷地憋悶和抑鬱,而這種難受本身的根源就來自我們自身,宮崎駿只不過是很真實和形象地表現出來而已!
四、對於人類善的本性的揭示,對於人類之愛,人與自然之愛的描述和刻畫,讓人在脫離了思考的狀態下進行著思考,讓我們體會著很多屬於人本真應該有的道德和心靈。
《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反映出了愛情力量的偉大,但這種愛又絕非單純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他們的愛都背負著沉重的使命。
阿席達卡和珊要沖破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尋求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衡點,他們經歷磨難後達成的最後協議告訴我們的實際是一種理想和期望,我們離這個狀態的到達還遠得多!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愛,是一種掙脫被利用的束縛下的一種抗爭,他們的愛很大程度上帶有東方傳統的「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又名《再見螢火蟲》)則典型地體現出了親情在人的命運當中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五、嚴肅的社會主題和冷酷的現實背景,和精美的畫面、溫馨的感情之間形成典型的二元對立,但是整體上並不破壞作品的完美構成。
這是一點很高明的技巧,其實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基本上都會體現到這一點。
常理來說,一部作品可以做到這點已屬不易,大部分作品都可以達到這種地步,確實不能不引起相關研究者的深度挖掘和開拓。
特別是對於戰爭主題,經濟發展和自然損耗之間的矛盾,環境污染等等主題,在他的作品中屢見不鮮。
像《哈爾的移動城堡》和《螢火蟲之墓》(又名《再見螢火蟲》)通過故事的敘述,反映了戰爭這個殘酷而深刻的主題,無形中起到了宣傳和平的效果。
Ⅳ 宮崎駿80歲了,他的新作品《崖上的波妞》中都有哪些創作理念
《崖上的波妞》的創作理念讓孩子感到了快樂,更是治癒了大人。
《崖上的波妞》主要是講海的女兒波妞從深海裡面逃出來玩耍,住在懸崖邊的宗介救了被困在玻璃瓶里的波妞。他們一起面臨著新的挑戰。
雖然我自己看過這部動畫片,但是現在我有了孩子,我也打算帶她一起再次觀看這部動畫片。 讓孩子能夠學到動畫片裡面波妞和宗介的勇敢,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喜愛 。其實這一部片非常值得父母帶孩子去看,這部片展現了孩子充滿奇怪的世界,還有童真的美好,讓父母和孩子也度過溫馨的時刻。
Ⅳ 宮崎駿作品表現人物情感還有主旨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宮崎駿是享譽世界的動漫大師,由他的工作室「吉卜力」出品的動漫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獨樹一幟,能與美國迪士尼、夢工廠的作品相比肩,受到全世界不分種族、不分國籍、不分文化的各類觀眾的一致好評,是整個亞洲、甚至整個東方動漫界、電影界的一朵奇葩,是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同行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作為藝術品,它們的美是大家公認的,但是這種美從何而來呢?這應該是我們思考的中心問題。這些作品的美雖然是從一種渾融的境界中生發出來的,但我們還是能夠通過更詳盡的分析,找出這些作品中能夠生發這種美的各個層面,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些美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
一、故事層面
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都是由一個優秀的故事來支撐的,而故事是否優秀在很大程度上講並不在於故事本身,而是在於講故事的人,同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人來講,效果是大大不同的,而宮崎駿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故事講述者。
宮崎駿的故事有幾個小小的特點,每一個故事不一定全都具有這些特點,但每一個特點卻一定是大多數故事具有的。
首先是故事背景。宮崎駿總是很喜歡把故事放具有蒸汽時代風情的背景中,比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となりのトトロ》、《魔女の宅急便》、《紅の豚》、《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ハウルの動く城》等。本身就發生在蒸汽時代的故事就不用說了,但在這些故事中有很多並不是發生在蒸汽時代的,比如《もののけ姫》的故事背景顯然是蒸汽時代之前的,但作者卻將故事中由「幻姬」帶領窮苦人建立的礦業小鎮處理成頗具蒸汽時代工人聚居地的樣子;而《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となりのトトロ》、《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等的故事背景顯然是蒸汽時代之後的,但劇中的種種風情,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機械、《となりのトトロ》中的風光、《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電車都是具有濃鬱蒸汽時代風情的。這是為什麼呢?蒸汽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解放,人類從此開始擁有強大的力量,開始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一步步取得自由之後進而希望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因此這是一個既充滿信心又充滿野心的時代,是一個既狂放又狂妄的時代,人類悄然走到一個岔路口,何去何從都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毫無疑問,許多我們當年的選擇在今天看來是錯誤的,我們今天的許多工作其實都是在為當年的選擇進行補救,這個方面我們將在下面的主題層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再者,蒸汽時代是我們沒有經歷但又離我們最近,且留有餘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可以造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疏離的藝術效果,使得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既不會因為離得太近而感到無味,又不會因為太遠而感到不解。
其次是故事人物。宮崎駿故事的主人公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一男一女兩個少年,例子多到根本不需要列舉的地步,這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這和剛討論過的蒸汽時代有著極其相似的作用。其實蒸汽時代就是人類的青少年時代,而少年時代是人生中關鍵的轉折點,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岔路口,每個人都是在從這時開始的一個個選擇中走向成熟的,這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選擇本身就是故事。同時,少年時代又是每個人純真的結束、世故的開始,是每個人一生中故事最多的時代,親情、友情、愛情相互交織,故事就能夠在這樣的糾結中從容展開。
第三是故事情節。在宮崎駿的故事中,無論情節簡單還是復雜,詼諧還是嚴肅,一定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之間那種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的純美感情為線索展開的。少年時代的愛情是青澀的、傻呼呼的,但一定是純潔而美麗的。這樣的愛情是直擊心靈深處的,無論有無結果都會影響人的一生。以這樣的感情為線索,故事就會更有生色。
二、主題層面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取決於故事能否打動人,但耐不耐看則往往取決於故事的主題是否耐人尋味。故事可以多種多樣、多姿多彩,但故事的主題一般只是有限的幾個。
宮崎駿故事的主題主要有這樣三個:反戰、感情和環保。
首先是反戰。無論是《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還是《紅の豚》、《On Your Mark》和《ハウルの動く城》,宮崎駿把這些電影中的武器設計得都是異常醜陋的,無論是軍艦還是飛機,無論是坦克還是大炮,無一例外都是龐大、漆黑、沉悶、呆板且沒有生命力的,讓人看了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般的厭惡,尤其是在《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對「雷帕特」的刻畫,儼然就是現實中的核武器。日本作為唯一一個曾經受到過核打擊的國家,對這種武器的畏懼和憎恨是可想而知的,而宮崎駿就是通過這樣的設計來表達他的反戰主題。但需要指出的是,宮崎駿並不是一個反技術者,他不是那種不怪人只怪刀的和平主義者,在他的電影里,凡是掌握在善良人手中的武器——或者稱為器械更合適——都是小巧、鮮亮、昂揚而富有生命力的,比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風車、《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海盜們的飛行器、《紅の豚》中紅豬的飛機等等,他的和平不是建立在人類需要倒退到沒有武器的時代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們心中充滿愛而自動放棄武器的基礎上的,這一點也許與托爾斯泰和甘地的主張血脈相通。
其次是感情。愛情在有關故事層面的論述中已經談到了,我們來看三部集中表現了親情的作品。一部是宮崎駿親自創作的《となりのトトロ》,另一部是高畑勛創作、吉卜力出品的《火垂るの墓》,還有一部是石井壽一創作,吉卜力出品的《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前者講述了姐妹倆和父母之間的親情,第二部講述了兄弟之間的親情,第三部講述了傳統的日本家庭的溫暖親情。我想,每一個看過這三部作品的人都不會不為影片中那種濃濃的親情所感動,因為這是人性的根本,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感情主題的優越在於,觀眾無論什麼時候看這樣的影片,都會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聯系,電影雖然是不變的,但生活是不斷變化的,觀眾觀看電影的感受就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而電影就會擁有使觀眾覺得常看常新的效果了。
第三是環保。在這里用環保其實是不夠的,這只是通行的一種說法,在我看來,宮崎駿故事中的主題是涵蓋了環保內容的東方傳統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把這一點表現得最為充分的無疑是宮崎駿的傑作《もののけ姫》。這是一套宏偉的,充滿了哲學氣息的,試圖講解人和自然、天性和權力、罪惡和善良以及仇恨和寬恕的華麗的象徵體系,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和諧是如何被打破的,失去了和諧的世界是如何變得四分五裂的,分裂的世界是如何培育仇恨的,仇恨是如何吞噬人性、甚至神性從而使仇恨的主體變成魔鬼的,而這樣看似不可救葯的世界又是如何在善良的寬恕下獲得重生的。如果僅僅用環保來概括這部作品的主題,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它的主題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不朽的。當然,也有單純表現環保主題的,比如高畑勛創作、吉卜力出品的《平成狸和戰》,就是藉助了日本傳統故事中關於狸貓的傳說來表現環保主題的。無論狸貓有多大的能耐,最終還是不得不融入了人類社會,這是一部充滿了喜劇氛圍的悲劇,會使人留下笑著的眼淚。
三、文化層面
無論是無限的故事還是有限的故事主題,他們背後的支撐都是文化,故事是文化中的故事,主題也是文化中的主題。一部電影能否成為經典,就在於它背後是否有一種既獨特但又能被其他人所認同的文化作為支撐。
日本文化在歷史上曾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強烈影響,但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她必定會有自己獨特性,把日本文化圈作為中國儒家文化圈之外的一種獨立文化是有道理的。
我們經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實這句話是需要詳加分析的,情況並非總是這樣。想達到這句話所說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些讓步,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內容上,否則基本不大可能。這是文化交流中不得不做的犧牲,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例外。我們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或者理解了、接受了又不能實際運用於實踐當中,不是盲目地傾向於所謂的和國際接軌,就是固執地傾向於所謂的堅守國粹,其實這都是極端的做法,能夠把這個度拿捏到位,是我們能否復興中國文化的關鍵。而宮崎駿在這一點上,或者說日本人在這一點上做的是很好的。
有些人總是很不屑,認為日本文化本來就是雜種文化,是沒有核兒的洋蔥,一層層剝下去,最後一定是子虛烏有。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日本文化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雜糅性」才得以取得其獨特性,正是因為她具有這個特性,才決定了日本人在堅守和融合中能夠拿捏到位、游刃有餘,而我們恰恰相反,真是因為過於「純粹」,才會過於「迷茫」。宮崎駿的作品是一個恰當而有力的說明。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很歐化的因素,比如歐洲風格的建築、歐洲風格的服飾、歐洲風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歐洲人特徵的人物,但這些都不會影響觀看者的基本判斷,無論是歐美觀眾還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能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不是歐美人的作品,這是日本起碼是東方人的作品,這說明宮崎駿的作品是具有的日本靈魂的。這些靈魂在哪呢?這需要細心地尋找。
首先是繪畫。宮崎駿是堅定的二維平面製作者,他沒有採用先進而且流行的3D技術,這使得他的動漫有很強的美術感,而不僅僅是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而且,宮崎駿的動畫畫面往往具有寫意的味道,這不同於西方繪畫尚實的特點,往往更強調一種虛的意境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もののけ姫》中表現得都很明顯。還有,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宮崎駿的人物常常會有浮世繪的特徵,尤其是在表達人物強烈感情的時候,這種蓄勢待發、千鈞一發的浮世繪式人物表情是很明顯的,《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男主人公阿西塔卡和小白表現的最為突出。
其次是精神。宮崎駿作品的日本精神是很飽滿的,這是一種能將執著推向固執、將堅忍推向殘忍,但同時又能將美麗發展到令人顫抖的民族精神。《もののけ姫》一開頭,就是阿西塔卡、卡雅等一群人受到由野豬神變成的魔鬼的襲擊,當卡雅一行三人中的一個因為絆倒而眼看就要被魔鬼追上的時候,作為這個部落的公主,卡雅毫不猶豫地抽出腰刀,一個果斷而瀟灑的轉身,直面魔鬼來襲。她只是個小女孩子,卻能這樣的沉著冷靜、勇武果敢,我想除了日本人,是沒有別的什麼民族能夠而且希望做到的。
第三是音樂。宮崎駿在音樂創作上的老搭檔是久石讓,這是天才之間的合作,註定會成就偉大的作品。在這里我想做一個比較,前些年我們花大力氣做了一個《寶蓮燈》,而且也開了邀請著名歌星加盟音樂創作的先河,效果也還算可以,但是如果和宮崎駿的作品相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音樂創作很刻意地向流行靠攏,認為只有這樣才是面向市場,但久石讓為宮崎駿作品做的音樂卻很古典,大段大段的交響樂,大段大段的美聲,這些音樂不僅沒有使作品顯得沉悶蒼老,反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深沉而有內涵。這些音樂在形式上大膽地向西方靠攏,但任何一個接觸過日本文化的人都不難聽出裡面浸潤著的日本氣息,那是一種醇美的、沁人心脾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無怪乎這些音樂可以脫離宮崎駿而單獨流傳,無怪乎人們在看宮崎駿的電影時記住的是作曲家久石讓、而在看《寶蓮燈》時記住的卻是李玟和劉歡這些演唱者,這就是差距。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強烈的美感,就是因為他能夠在一個熟悉但又和我們有距離的背景中,講述著具有很強可變性的少年人的糾結但感人的情感故事;而這些故事的主題又是具有很強生發性、啟發性的;而且他還能夠在民族性和國際化之間找到最為合適的平衡點,在一些有原則讓步的基礎上取得最廣泛的接受群體。這些無疑都是宮崎駿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Ⅵ 宮崎駿的作品有哪些取景地
風之谷水俁灣
它本身並不是作為視覺參考,宮崎的《風之谷》是因對水俁困境的動容,在五六十年代,這個九州工業園區的沿海水域被汞污染,使許多居民身患重病。影片中,年輕的公主必須穿過千年前世界末日戰爭創造的有毒廢物,尋求人類和王蟲的和解,王蟲是環境災難的產物,也代表了一切因為人類任性所產生的後果也要由人類自己承擔。
龍貓埼玉縣
作為宮崎駿相對早期的電影來說,《龍貓》也是成功的。它以里山為背景,一塊塊農田綠得像翡翠,兩側是樹木繁茂的小山,這里距他家所在的所澤市非常近。
里山在日本人心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傳統田園生活的代表,其中的角色龍貓成了環境運動的吉祥物,開始被保護起來。
起風了輕井澤
宮崎駿為他這部最後的電影保留最美的景色,是對現實事件的成熟冥思和幻想的秘密生活。避暑勝地輕井澤一直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就在繁忙的東京附近。這里還有浪漫的佳話,因為1957年,在一個網球場年輕的明仁天皇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
宮崎大師的作品中那些城市場景主要選擇了一些歐洲地點作為參考,這種取景選擇也成為了之後一些漫畫家選景的標准。
魔女宅急便瑞典 哥特蘭島
為了自由奔放的實習女巫的故事,宮崎駿需要一處和這位十幾歲女英雄一樣古怪的位置。鑒於這部影片是以一個虛構的北歐國家為背景,他在波羅的海中部的瑞典哥特蘭島找到了靈感,這里的人說著自己的語言,哥特蘭語。去那裡有點棘手——如果你來自英國,你需要從斯德哥爾摩轉航班過來,但這也是魅力的一部分,對吧?
Ⅶ 宮崎駿的《側耳傾聽》到底講的是什麼呢
該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4年的故事,作畫的背景大部分來自東京附近的多摩市中心。男女主角互相勉勵互相學習,為各自的理想而奮斗,敘述了少男少女間清純真摯感人的戀愛故事,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影片開頭隨著悠揚悅耳、朗朗上口的美國鄉村音樂《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拉開了序幕,第一次聽到女聲版的唱法,很好聽,別有一番情調。整部電影兩個小時,劇情平實清淡、生活真實、節奏緩慢,故事沒有起伏,好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很貼心,並小小的感動……
劇情簡介
小女孩月島雯,正在念中學,像每個臨將畢業的學生一樣,她也面臨著今後的抉擇。但是她並不是一個沉迷於功課的女孩,她喜歡看更多的課外書,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有一天,雯給當圖書館管理員的爸爸送盒飯,半路上遇見一隻胖貓,居然像人一樣搭坐電車。
她好奇的一路追蹤過去,於是在半山坡發現了一家古老而精緻的玩具店——「地球屋」。放在店裡桌上的貓玩偶男爵閃爍著神奇的光暈,令她深深著迷。回家的路上,一個男孩送回了她遺忘的便當。而先前失蹤的那隻胖貓,則坐在男孩自行車的後坐上。
原來男孩自己在學做小提琴,並且希望雯能唱她正在翻譯的一首英文歌:約翰·丹佛的《COUNTRY ROAD》,自己用小提琴來為她伴奏。這時候西司朗和另外兩個老樂手回來了,於是在「地球屋」他們演奏起了自己的樂器。這個溫馨的小型演唱會,最後在大家快樂的掌聲中結束。經過互相的介紹,雯認識了這個學小提琴的男孩 ——天澤聖司。
聖司對雯傾訴了自己想去義大利古老的制琴學校學習的夢想。而雯被玩具店的貓男爵的愛情故事所啟發,也決定寫關於貓男爵的作品——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為種種誤解而不能在一起的故事。雯和聖司兩個人都在面臨著畢業抉擇的十字路口,卻堅定的選擇了自己所嚮往的道路。頂住學業和考試的重壓,雯終於完成了小說,並帶給玩具店的老爺爺看。
老爺爺深受感動,並講述了貓男爵真正的故事。原來貓男爵的故事恰恰和雯所寫的故事吻合。雯為這一切幻境般的經歷而陶醉。而聖司也終於得到家裡父母的理解,終於可以去義大利學習造琴技藝。最後在那個日出時分,在明凈晴朗的天空下,從義大利回來的聖司勇敢的向雯告白,而雯幸福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