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最終幻想是哪家公司的
日本的SQUARE公司
最終幻想是日本游戲,從1987年誕生至今已發行正傳12代以及衍生作品多部。
因為每一部基本上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所以每一部的故事、人物設定自然都不相同。
從誕生至今歷經了20年,基本上2年才出一款,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硬體平台,自然畫面製作也越來越精良。
從1987到1993年這段時間是最終幻想1~6誕生的過程,因為平台是最早的FC和SFC游戲機,機能有限,又以低容量的卡帶作為媒體,因此基本上沒有動畫可言。
1994年末,32元次世代游戲機PS誕生,給最終幻想提供了一個高性能平台,1997、1999、2000年,最終幻想7、8、9三作在PS上誕生。游戲實現了真正的3D運用和大量的CG動畫製作加入。最終幻想從這里開始吸引了更多以前不是最終幻想迷的玩家,甚至對游戲一無所知的人的關注。
從最終幻想7開始,從PS到PS2,隨著硬體機能的不斷強大,最終幻想不斷地在平台上延續著技術發展,直到最終幻想12。實質上來說,每一代的最終幻想在畫面製作上都要強於上一代。
至於你提到的為什麼最終幻想7最出名,可以這么分析:
最終幻想7早在1997年便劃上句點,雖故事很棒,但劇本本身並不豐滿,對於故事的現在和未來似乎還有一些潛力可以挖掘。於是製作公司SE從2005年開始發展有關於最終幻想7的周邊衍生系列。其中就包括最為人熟知的,描寫後傳的CG電影《最終幻想7——降臨之子》,以及刻畫前傳的PSP游戲CCFF7,和一款描寫配角文森特經歷的後傳游戲DCFF7。
最終幻想7其實在十年前的CG動畫是很粗糙的,在今天來看。但由於周邊衍生作品在近年不斷推出,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實屬情理之中。其實當年最早以動畫CG引起全球關注的是最終幻想8。
C. 最終幻想電影一共有幾部都是什麼名字
最終幻想電影一共有三部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本片於2001年上映,以電視游戲《最終幻想》作為基礎的原創CG動畫電影。
故事講述公元2065年,地球上充滿了毀滅和混亂,城市荒蕪,整個世界遭到外星生命的重創,人類被一種叫幽靈的生命形式大批殘殺,他們通過獨特的方式侵襲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人類被迫移居到有屏障保護的幾個「堡壘城市」,堡壘以外除了幽靈幾乎沒有生命存在,少數生存下來的地球人開始反抗這些外星敵人。
生物中心指揮希德博士與助手阿琪·羅斯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他們認為只要在堡壘之外找到八個「靈魂」,就能找到與幽靈的生物波相反的波形,通過發射這種波,就能消滅幽靈。
與此同時,因為幽靈殺害了自己妻兒,而對幽靈恨之入骨的海因將軍堅持使用宙斯炮攻擊隕石。但博士認為這樣做會傷害到地球的靈魂「蓋亞」,後來他們意識到這些幽靈其實只是隕石所在的行星毀滅以後行星上的死去生物的靈魂,並不是外星侵略者。
但海因將軍的偏執讓他變得瘋狂,甚至讓他親手毀滅了紐約城。正當勇敢的上尉格雷和阿琪在隕石坑中找到第八靈魂時,海因下達了宙斯炮對隕石坑的發射指令。使地球的蓋亞受到攻擊受損,外星蓋亞迅速蔓延。宙斯炮也在海因瘋狂頻繁發射下由於過載而灰飛煙滅。
最後阿琪用殘存在身體里的波長拯救了世界,凈化了外星蓋亞,但格雷作為凈化導體被外星蓋亞奪去了靈魂。地球上又迎來了新的一天,阿琪抱著逝去的愛人看著希望的旭日慢慢升起。
(3)最終幻想電影哪裡出的擴展閱讀:
2017年11月,《最終幻想》系列獲得2017英國金搖桿獎名人堂獎。
《最終幻想》是由日本SQUARE公司發行、坂口博信創作的角色扮演類電視游戲系列,於1987年12月18日發售。
《最終幻想》系列游戲的出品商是SQUARE公司,SQUARE是日本一家游戲軟體廠商,成立於1983年。SQUARE成立之初的兩大靈魂人物除了擁有40%股份的史克威爾最大股東宮本雅史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最終幻想之父"坂口博信。
《最終幻想》的成功讓SQUARE大為振奮,雖然此時的FF與《勇者斗惡龍》之類頂級作品相比只能算二線游戲,但坂口博信的電影化游戲理念顯然已經為市場所認可。
經過兩年多時間對於FC機能的摸索以及FF1開發的寶貴經驗,SQUARE的工作小組更加堅定了要把"最終幻想"打造成比肩DQ的終極大作的信念,直至今日,《最終幻想》已經成為得到廣泛贊譽的經典游戲。
D. 最終幻想電影 到底有幾部
最終幻想的電影一共只有以下三部:
一、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是由坂口博信、莫托·薩克巴拉執導,溫明娜、亞歷克·鮑德溫、文·瑞姆斯為主要配音的一部科幻類CG電影。影片於2001年7月2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2065年,地球已被幽靈侵佔,人類只能住在一個全封閉的現代城堡里。羅斯為了拯救人類,最終用殘存在身體里的波長拯救了世界。
劇情簡介:
在2065年,由於受到獅子座隕石的撞擊,地球上產生了一種叫幽靈的生命形式。幽靈可以穿越任何物理障礙,它們會主動攻擊人類並吸收人類的靈魂,甚至人類只要與之有所接觸也會導致感染。
城市荒蕪了,人類被迫移居到有屏障保護的幾個「堡壘城市」,堡壘以外除了幽靈幾乎沒有生命存在。
42號「堡壘城市」紐約城的生物中心指揮希德博士及其助手阿琪·羅斯博士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他們認為只要在堡壘之外找到八個「靈魂」,就能找到與幽靈的生物波相反的波形,通過發射這種波,就能消滅幽靈。
與此同時,由於幽靈殺害了妻兒而對幽靈恨之入骨的海因將軍則堅持使用宙斯炮攻擊隕石。但博士認為這樣做會傷害到地球的靈魂「蓋亞」,後來他們意識到這些幽靈其實只是隕石所在的行星毀滅以後行星上的死去生物的靈魂,並不是外星侵略者。
但海因將軍的偏執讓他變得瘋狂,甚至讓他親手毀滅了紐約城。正當勇敢的上尉格雷和阿琪在隕石坑中找到第八靈魂時,海因下達了宙斯炮對隕石坑的發射指令。使地球的蓋亞受到攻擊受損,外星蓋亞迅速蔓延。宙斯炮也在海因瘋狂頻繁發射下由於過載而灰飛煙滅。
但最後阿琪用殘存在身體里的波長拯救了世界,凈化了外星蓋亞,但格雷作為凈化導體被外星蓋亞奪去了靈魂。地球上又迎來了新的一天,阿琪抱著逝去的愛人看著希望的旭日慢慢升起。
二、最終幻想VII:降臨之子
是日本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公司於2005年9月14日推出的一部CG動畫電影。該片屬於《最終幻想7》系列,由野村哲也執導。
影片故事發生在游戲劇情結束後兩年,在新的危機面前,已回歸各自生活的英雄們,再次集結在拯救世界的戰場上,保衛他們的家園。
劇情簡介:
賽菲羅斯的事件已經過去2年了,人類從巨大隕石的災難之下逃脫。曾經繁榮的都市雖然滿目瘡痍,但人們已經開始投入重建家園的工作之中。而拯救世界的英雄克勞德,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神秘的疾病「星痕癥候群」在世界蔓延。
蒂法·洛克哈特決定找尋克勞德。但當她找到克勞德之時,眼前這個人,只是一個為艾利斯之死鬱郁寡歡的落魄男子。以繼承賽菲羅斯的遺志而組成的白發三人組出現在人們眼前,文森特不得不再次揮動雙槍,保護大家。而世界的英雄克勞德,能否再次振作,守護這個世界。
三、最終幻想VII:降臨之子-完全版
2009年的完整版加入的內容主要是2007年推出的《核心危機-最終幻想VII》的故事,在2005年版的沒有相關的內容。
(4)最終幻想電影哪裡出的擴展閱讀:
最終幻想系列產生的背景:
上世紀80年代,靠PC游戲起家的史克威爾遭遇破產危機,時任公司董事兼企劃開發部部長的坂口博信決心奮力一搏,向高層提出製作一款原創RPG的建議。
這個建議提起的時間恰到好處,FC此前普遍被業界認為不適合RPG或者AVG這樣的游戲,因為需要大量文本和特效支撐,FC的卡帶容量根本不足以承載這樣分量的內容。
但就在這一年,艾尼克斯推出了FC上首款原創正統RPG《勇者斗惡龍》(DQ),銷量超過百萬,一是證明了FC平台上也可以做出像樣的RPG游戲,二是這類游戲也擁有相當的用戶群支持。
於是公司同意了這個提議,於是才有了這個日本最著名的RPG系列,並將史克威爾從破產邊緣里拉了回來。
E. 最終幻想是哪家電影公司的
Square公司的最終幻想電影版是由Square公司與哥倫比亞影業合作開發的
F. 最終幻想電影(真人版)出到第幾部了
《最終幻想》電影一共有兩部,即2001年SQUARE製作,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的《最終幻想--靈魂深處》。耗資近1.4億美圓,畫面效果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但因劇本太差而票房慘敗。並沒有引起轟動。
2005年,SQUARE為其游戲《最終幻想7》製作了一部名為《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的DVD,由於製作電影成本過高,所以該片只發行DVD沒有在影院上映。《聖子降臨》的故事延續了游戲《最終幻想7》的劇情,用一部「准電影」的形式給該游戲的劇情劃上句號。
另外最終幻想系列游戲在游戲界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指環王」在電影界的地位一樣,只要是玩游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關於游戲就不多說了。
G. 最終幻想是哪國出的
最終幻想的由來
時間回到1987年12月18日。在那個時候,正是FC紅極一時的年代。充斥市場的是以《勇者斗惡龍》為代表的所謂"勇者派"RPG。那時的史克威爾公司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開發游戲的廠商。在做了幾個游戲都沒有轟動後,製作人坂口博信決定做完最後一個游戲改行。而那個游戲就被命名為《最終幻想》(多少有點悲壯的意味)。不曾想,游戲一經推出就備受玩家的注目。由此開始,FF一代一代的伴著無數玩家走了過來……
最終幻想一(FINAL FANTASYⅠ)
發售日期:1987年12月18日
最終幻想的開山之作,在1987年12月18日發售的這個游戲其中很多成分都被保留至今。游戲的畫面和系統在現在來看,實在是非常簡陋。然而在當時,游戲中的戰斗動畫效果是史無前例的。
日本是世所公認的游戲大國。正因如此,每年出的精品和垃圾都非常多。要想在這些被大作培養的已經麻木的玩家心中佔一席之地可是那麼簡單的。FF1的發售在當時雖然吸引了部分玩家的目光,但銷售成績並不理想。這也難怪,在當時RPG主流市場都是被勇者斗惡龍之類的勇者游戲佔領的。像FF這么一個沒有名氣且奇特的游戲想一下子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好在游戲還是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
本作出現的一些系統可以說是後來處於成熟期最終幻想系統的雛形。獨創的角色轉換、飛空艇以及獨特的動畫戰斗畫面,再加上其人物設計是由日本著名的插圖作者天野喜孝擔任,這些都成了最終幻想系列的招牌。(天野喜孝除了最終幻想七和最終幻想八外其他都有參與人物的設定。)
故事發生在一個古老的中世紀年代,劍與魔法橫行的年代。講述了形成世界的四個晶體火、土、水、風被人奪走,失去光輝的世界為黑暗所包圍,逐漸荒涼。被預言選中被稱作"光之戰士"的四個青年上路了。在今天看來故事情節有些老套,但也有其獨特的一面。時空的轉換和大量的迷題引人入勝。
其實一代最要說的就是水晶系統了。是它的確立,才使三代出現了轉職這一系統。在水晶的光芒下,游戲人物們可以轉職以及學會魔法。這一公式除了以魔石為基礎的六、七、八外,都是游戲中的關鍵。前三代主角們基本都是為了保護水晶--這一支撐世界的東西。到了四代,水晶的地位開始發生了變化。當然,這些是後話。
最終幻想二(FINAL FANTASYⅡ)
發售日期:1988年12月17日
說起來,真正吸引玩家目光的其實是FF2。這是一個採用了多種新系統的試驗性作品。在繼承了前作備受好評的基本系統後,游戲在操作性方面比一代更人性化。
記得一些正在開發的歐美RPG大作都有說自己完全沒有經驗值的設定,完全是靠熟練度的此消彼長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這些在老外看來很新穎的東西,其實早在1988年發售的FF2里就用過了。屏棄了經驗值系統,取而帶之的是獨特的成長系統--武器和魔法都有熟練度,而熟練度則視人物使用魔法或武器的次數而增加。另外還有的就是獨特的會話系統。簡單的說就是在人物對話中會出現一些特定的關鍵語句,玩家可以選擇並發問以此來誘發事件,這一系統在四代也出現過。
說了那麼游戲的新穎系統,其實這款游戲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滿個性的角色們。游戲里充滿了戲劇性以及悲劇氣氛,犧牲成為了游戲的一大特色。(笑)不同人物的犧牲在一定程度上讓玩家更能投入其中。不過看著自己喜歡的人物死亡,多少還是有些傷心呀(此一及至表現在七代)。
和一代一樣,故事發生的世界仍是以中世紀歐洲為藍本的世界。不過不同的是,這里除了劍與魔法外,還有機械集大成的飛空艇與地上戰艦,除了六代、七代以及八代,這樣的世界可說是FF的招牌之一。故事講述了一個傳統的反抗的題材:帕拉美吉亞帝國利用魔物對外擴張,令各國面臨嚴重的危機。主角所居住的村莊亦毀於帝國的侵略,於是他和好友在魔導國家米西迪亞的白魔法師的幫助下,組成了對抗帝國的生力軍。
FF2一舉獲得了1988年度劇本獎、1989年度綜合大獎、1989年度RPG獎這三項大獎。這么說吧,二代是一個里程碑。奠定了其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後來的輝煌。
最終幻想三(FINAL FANTASYⅢ)
發售日期:1990年4月27日
真正意義上的FF,就是FF3。經歷了一代的不成熟和二代的摸索後,三代的出現使的後來的最終幻想系列都沿用著其系統。作為FF系列在FC上的最後一作,該游戲突破了8位機的極限。游戲容量更是破天荒的4M+64K!這個現在看來很小的容量在當時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談。
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游戲,游戲里的許多東西都對後來的游戲多多少少的產生了影響。三代里首次出現了陸行鳥與召喚獸的設定,這兩個與飛空艇從此成為了最終幻想游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召喚獸的出現,讓後來的游戲都紛紛效仿。這里不但包括後來的最終幻想系列,對於其他游戲的影響也是可以見到的。比如一些國產游戲為了打響知名度常常在廣告里打出什?quot;XX媲美最終幻想"、"國產的最終幻想"等等廣告語,為的就是借FF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好讓自己的游戲更容易賣的出去。有些扯遠了,讓我們回到原題。
作為FF特徵之一的職業系統,也是從這代建立完善的。而且有名的水晶系統也被賦予了新的要素:提供轉職。得到的水晶越多,你所能轉的職業也就越多。高達22個各不相同的職業使戰斗不在是枯燥無味,為了轉職而戰斗相信是不少玩家的真正目的吧。
玩過FF系列的玩家都知道,每代游戲都有一個主題。一代和二代雖然也有主題,然而並不成熟。到了三代,主題才真正開始突出。如以往一樣,世界是由地、水、風、火這四塊光之水晶所支配。不過不同的是,除了光明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由暗之水晶支配的暗之世界。光和暗的世界互相對立又互相交融。如果光消失的話那麼暗也將隨之消失,反之暗一擔消失那麼光也就不復存在了。光與暗的調和,正是三代的主題。故事講述的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四個水晶陷入了邊境瓦爾村的地底深處。四個孤兒受了水晶的力量而變為傳說中?quot;光之戰士"。為了拯救世界他們上路了……
不知是巧合還是別的什麼,FF1至FF3是FC上的,FF4至FF6是SFC上的,FF7至FF9則是PS上的。注意到了什麼沒有?沒錯,FF系列每三代都經歷了在其上面發表的主機的由興至衰��移渥詈笠蛔鞅囟ㄍ黃聘彌骰�幕�芟拗啤?
時間繼續飛逝,1991年將是FF步入顛峰的一年,也是被人所熟知的一年。為什麼這么說?因為FF4出現了……
最終幻想四(FINAL FANTASYⅣ)
發售日期:1991年7月19日
作為SFC上首個FF游戲,不論從系統上看還是從劇本上看,游戲都已走向成熟。而且,FF系列被中國廣大玩家所認知應該都是從四代開始的。這一代是改變的一代,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游戲的系統從四代開始,游戲系統都會發生少許改變和發展。例如基於三代發展出的技能系統和基於二代發展出的魔法習得系統等,可以看出史克威爾的用心。最重要的是前三代游戲中的水晶,被賦予了更多元化的設定。它不在是專為主角所獨享,演變成了敵我雙方都可使用的新形態。而且由此展開的劇情也變成了互相爭奪,不在是一方守護一方破壞的固定模式了。
四代的畫面比起前三代,由於主機的發色數大增而令畫面質量產生飛躍性的提高。尤其是SFC新技能的放縮、迴旋機能、狀態畫面的伸縮處理以及遭遇敵人時的馬塞克處理等方面都被游戲完全引用,所展現的效果更是震撼。
本作的故事破天荒的在地上、地下和月亮世界三個舞台上展開。主要講述了赤翼隊長塞西爾對巴隆過以力量壓迫奴役他國的做法非常不滿,因而將自己的想法轉達給國王。不曾想卻遭到追殺。於是塞西爾決定與巴隆國戰斗!在漫長的反抗生涯中,塞西爾經歷了友情的背叛、愛情的美好以及自身身份的轉變。
這一代要說的,就是FF系列的標題。不知各位注意到了沒有,FF系列每一代的標題都代表了游戲里的主題。而這些,正是從本作開始的哦。還有一點要記住的是,ATP(ACTIVE TIME BATTLE)戰斗模式也是從本集開始的!舍棄了傳統的回合制,採用了全新的時間槽即時戰斗系統,使戰斗不在是一成不變。雖然還不是很完善,不過這項系統的出現,和前面的召喚獸等後來被無數的游戲所引用。例如國產新近推出的《新絕代雙驕》、《墮落天使》等游戲的戰斗系統都是仿照這個的。
最終幻想五(FINAL FANTASYⅤ)
發售日期:1992年12月6日
終於到了五代,FF系列開始走上了顛峰。可愛的三頭身造型、極富幻想意味的畫面、細膩的動作、自由的變換職業以及在小細節上的雕刻使得本作的人氣暴增。走過了四代的FF系列,迎來了屬於他的輝煌。游戲的節奏雖然偏向輕快,然而角色的死亡卻成為歷代來最多的一次。基本上除了那幾個固定主角外,其他能死的全部為了同一目的死去了。
游戲里最大的特色是豐富的職業!每個職業都有不同的能力,在轉職後這些能力還可保存,為了習的全部能力而不斷轉職的人為數不少。在細節上,不同職業的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服裝哦。另外游戲中的水晶不在和前幾代一樣,而是變成了可被擊碎的出現。也因此故事的情節和世界觀也隨之改變。
和四代不同,五代的世界觀雖然也是構成在水晶上的世界,不過每塊水晶都被分成了兩部分,世界也被分為兩個次元。故事講述的是一日,一個突然飛來的隕石落到了地上,隕石的能量造成了支撐世界的水晶變異。主角巴茲和他的同伴們受了水晶之光的引導踏上了拯救世界的旅途。但是,為了毀滅一切的艾克斯迪斯卻搶先將水晶全部破壞……
這一代最需要說的就是故事的主題。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個注重環保的游戲(笑)。故事裡注重描繪的是人與動物間、人與自然間的故事。為什麼共同生活在同一星球下的生物們不能好好珍惜所有呢?故事主題發人深思。尤其是故事最後,基加美修在異空間犧牲自己幫助主角打敗異次元怪物的時候,相信不少玩家會為之感動吧。
最終幻想五隻是步入顛峰的一作,真正到達顛峰的其實是最終幻想六。
最終幻想六(FINAL FANTASYⅥ)
發售日期:1994年4月2日
FF6是處於成熟期的最終幻想顛峰之作。融合了歷代以來游戲系統的優點並加以變化、宏大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華麗又不失庄嚴的畫面,使得六代當之無愧的成為玩家心目中最完美的最終幻想游戲。讓無數的玩家為之瘋狂不是任何一個游戲可以作到的,但FF6就成功的作到了。相對於後來出的七代、八代和九代,仍有無數的玩家認為還是六代最好。
游戲和以往不同的是,水晶系統被外型類似與水晶、凝聚著幻獸之力的魔石系統所取代。雖然變為魔石,但以前又水晶所確定下的許多要素完全被魔石所吸收並發展。游戲通過角色裝備魔石來戰斗,並可學習到魔石里隱藏的魔法乃至召喚幻獸。正是這個系統,影響了後來的七代和八代。
FF的前五代都是建立在水晶支持下的中古世紀的世界,由於六代變為魔石,所以世界相應的變為高度發達的機械文明同一些僅存魔法力量並存的中性世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魔法消失的世界。在這里,凱斯特拉帝國用失去的魔法與機械組合統治了世界。在與其相對抗的是以利達那為首的勢力。而戰爭的局勢因少女天娜的出現改變。為阻止凱斯特拉的暴政,主人公們向幻獸尋求幫助,但被魔導師基夫卡阻擾,並導致世界的崩潰。在大崩潰之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伴們再次集結,對其發起了最後的攻擊……
六代的故事怎麼說好呢,其劇情的深邃程度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不是以往的最終幻想游戲可以比擬的。不少經典場面的出現更使這個游戲像一部華麗的歌劇。故事裡的人物也塑造的非常成功:為了戀人而四處尋找解葯的洛克;幻獸與人的混血兒天娜;魔列車中出現的幽靈等等這些愛恨分明的角色為游戲增色不少。召喚獸在游戲里達到了史上最高的27隻,要想全部收集是要發一定時間的。
說了那麼多,可能不少電腦玩家對於前六代並沒有玩過。不過從下面開始,最終幻想系列在電腦上登陸了。
最終幻想七(FINAL FANTASYⅦ)
發售日期:1997年1月31日
FF7作為PS上的第一作,以其嶄新的戰斗系統、豐富的游戲要素和3D夢幻般的畫面以及震撼的MOVIE獲得了無數贊譽。本游戲的推出可說是幫助PS贏得了家用主機的霸主地位!游戲的人物設計由天野喜孝換成了野村哲也,相對與天野喜孝天馬行空般的筆觸,筆者更喜歡野村哲也寫實又不失浪漫的畫風。
七代的故事構築在一個以魔光能源為基礎的世界裡。在經歷了六代的那個中世紀結合現實世界的世界觀後,七代的世界則更為真實。游戲里的交通工具從天上飛的火箭到海里航行的潛水艇是應有盡有。在這里,沒有所謂的國與國的界限。故事完全是圍繞著神羅公司展開的。
與以往的最終幻想系列不同的是,原本的四人組合被三人組來代替;魔晶石培養系統可經由不斷戰斗而所得經驗,最終更可融合為一個;極限技可隨著戰斗經驗的不斷積累而悟得,但最終極限技卻要從奧義中獲得。另外,FF7中用了大量精細的背景圖片和大量高品質的CG更穿插了大量的電影手法:視角切換、倒敘......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部互動的電影。而且在利用了PS的強大機能後,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虛幻但又真實的世界。對於人物的刻畫,更達到了最高水準: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的背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走在了一起。七代的主題是反抗與光明。講述的是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不斷的反抗與尋找著光明的故事。這個世界裡沒有所謂的絕對壞人,每個人只是因為目的不同而產生了分歧。游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愛莉絲死亡的場景,神殿中,閃光的刀刃從愛莉絲胸口刺出。那一刻,無數玩家垂然淚下。看著愛莉絲的身影慢慢沉入湖中,我想此時所帶來的感動比仙劍中趙靈兒的死更來的傷感吧(作者被無數仙劍派擁護者堵到牆角……)。
仔細的看看,會發現這個游戲和《仙劍奇俠傳》驚人的相似。一個男主角,兩個至關重要的女主角加上一堆配角為了阻止壞人而戰斗。兩個女主角都愛男主角,然後後期死了一個還剩一個。不同的是一個是中國的古代一個是類似現實的世界而已。怎麼樣?很像吧。閑話打住,我們回到原題(憤怒的X編:騙稿費也不用這樣吧!)。
需要說明的,就是FF7首次被史克威爾(SQUARE)移植到了家用電腦上,使那些無緣玩到FF系列的玩家得償所願。現在,不用在聽那些擁有PS的朋友在你面前喋喋不休的說FF7如何如何好了,你可以自豪的告訴他,電腦上也有FF7,而且畫面更亮麗!不過可能是史克威爾第一次移植游戲所以經驗不多,游戲里大大小小的BUG影響了不少玩家的情緒。但是,當你逐漸深入游戲後,所有不快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畫面和影片所帶來的震撼、是被故事情節所帶來的感動。還有就是據說游戲發售的第二天就突破200萬本,時至今日以高達371萬本。
最終幻想八(FINAL FANTASYⅧ)
發售日期:1999年2月21日
想看愛情大片嗎?想親自體驗主角們的愛恨情仇嗎?如《泰坦尼克號》般的FF8就如同一部好萊烏愛情大片般引人入勝。游戲的造型更是一改前面的Q版變成了八頭身,現在終於可以告別豬蹄子了。(笑)游戲中的世界觀一改以往的世界觀,更貼近現實世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時代在不斷的進步。那裡的科技十分發達,但同時也有魔法的存在。故事裡,甚至可以到太空暢游一番。與FF7一樣,擔任人物設定的還是野村哲也。
一直以來,無數玩家都對八代表示不滿,認為找不出以往游戲中的熟悉感。但我要說的是,八代在表現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的處理到位以及角色的人格魅力是歷代來最好的。每一個角色都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RPG中千篇一律的英雄或壞蛋。而且本作的主題突出的是一個愛字,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除了斯柯爾與莉諾亞的愛情外,斯柯爾對他姐姐的愛、拉古那對莉諾亞母親的愛、眾人對養母伊迪婭的愛等等,構成了這個以愛情為主題的世界。
八代的故事主要講的是GARDEN中的斯苛爾為獲得SEED的資格而努力著。而被交付的任務就是暗殺魔女伊迪亞。然而隨著劇情的進程,竟慢慢發現伊迪亞其實是斯苛爾他們的養母。於是塵封的記憶開始開啟,到底是什麼使她變成魔女,而又是什麼使斯苛爾忘了小時候的事呢?另外,故事裡處處都和另一主角拉古那的世界同時發展著。
在游戲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卡片系統、GF融合和魔法抽取了。卡片系統是FF系列首次出現的新系統,玩家可以藉由卡片對戰小游戲來收集卡片。而卡片不光可以收集,還可以經由召喚獸技能作成稀有道具。為了拿到所有卡片相信還有不少玩家在征戰;GF融合和魔法抽取系統的出現使的游戲變的更負趣味性。游戲中共有22個召喚獸,再將GF裝備在身上後,隨著經驗值的增加GF的等級也隨之提高,從而學到更厲害的技能;魔法抽取更是允許玩家從任何一個敵人身上抽取魔法,許多稀有魔法就是這樣來的。同時如果不想使用還可以當道具存起來。武器也不在是可買賣的了,而是變成了改造,要想獲得更厲害的極限技就只有收集物品改造武器了。
厭煩了RPG游戲的不間斷練功嗎?幻想和某天的某個RPG不需要練級就可以打到最後嗎?FF8就是這樣一個游戲。由於敵方的等級是靠主角的等級而變化的,在有了一定數量的魔法與召喚獸後,甚至可以只有1級就通關哦。而一般游戲困擾玩家的金錢,在這里也不在是十分重要。因為主角斯柯爾是SEED,有薪水可領。每到一定時間就會有錢自動存入戶頭,如果要提高薪水還可以參加考試。所有這些的出現,使得FF8的難度降到了史上最低點。這里需要說明的是,FF8中首次出現了主題歌——"EYES ON ME"。而且,這是由著名歌星王菲演唱的哦。當歌聲響起時,一定有不少人被感動吧。
由於移植了FF7,史克威爾有了不少經驗,因而FF8很快也被移植到了電腦上。但一些BUG還是令人難以容忍。
最終幻想九(FINAL FANTASYⅨ)
發售日期:2000年7月7日
按照製作人的話講,FF9是回歸原點的一代。作為FF系列在PS上的最後一代,游戲回到了那充滿童話氛圍的世界觀,正好與現代世界觀的FF8相反。不論是畫風還是人物動畫從中都可以看出一些迪斯尼的味道。至於此舉好是不好,就看玩家們如何看待的了。
游戲中的獨特創意讓玩過的人津津樂道,當發現寶物時角色頭頂出現的驚嘆號、村莊里移動的人群、背景里隱藏的小動畫、飛空艇前的雲朵、冰窟里屏幕上的冰渣、用莫古進行存檔和休息以及通過按下SELECT鍵進行所謂"Active Time Events"可以查看隊友們的行動等等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史克威爾一貫的細致態度。
談到本作的戰斗系統,有一點是不得不提的。以前的"必殺技"系統被所謂"環境"系統所取代,即角色可以在日常對話中聚攢怒氣在戰斗中爆發出來,"怒"Vivi可以在戰斗中一回合使用2次魔法,而 "怒"Zidane的攻擊力可以指數級上升。由於是回到原點,系統也不在和最終幻想六七八相同:魔石系統再次被水晶系統所取代,但FFⅧ的卡片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同時也增加了許多諸如"跳繩"、"送信"的小游戲。本作的人物設定再次由天野喜孝擔任,主題歌由白鳥英美子演唱。
有鑒於FF7、FF8的移植,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終幻想九是一定會被移植到電腦上的。我們只有等待。
最終幻想十、十一、十二
FF10將是PS2上的第一個FF游戲,對於其資料筆者不是很多。只知道玩家可以在PLAYONLINE上查詢游戲功略。並且是FF系列最後的單人游戲。而FF11和FF12則將是真正的網路游戲。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在不久前,聽到史克威爾一口氣注冊了十三到十五域名的消息。我想,最終幻想會一直陪我們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