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漂浮電影真實事件是哪裡

漂浮電影真實事件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8 09:11:13

⑴ 漂浮的電影信息

主演: 國家/地區: 德國
發行公司: Summit Entertainment ...
更多中文片名:
顫栗汪洋2
更多外文片名:
Adrift
.....(Germany) (working title)
Godspeed
.....(Germany) (working title)
Open Water 2
.....(Germany) (DVD title)
A la deriva
.....Argentina / Spain ...

⑵ 電影《漂浮》講述了什麼事事情

類型:電影作品

導演:張語

簡介:啞女苗媛媛被拐賣到農村,嫁給李建華。因無法生育李建華不僅對她拳腳相加還將禁固於湖心的小木屋,逼迫她以身體賺取金錢。鄉里鄉親尋花問柳的一個接一個,受盡羞辱的苗媛媛終不堪折磨,開始籌劃反抗。35歲還未娶上媳婦的李建華,在家人的資助下湊了幾萬塊錢去買了個漂亮的年輕啞巴媳婦。雖說是買來的媳婦是個啞巴,但李建華心中依然無比得意和舒暢,在心中勾勒了無數遍美好的家庭生活。只是天不遂人願,結婚三年,媳婦苗媛媛未曾生下一兒半女。氣急敗壞的李建華開始對苗媛媛拳腳相加,甚至提出讓苗媛媛補償自己幾萬元的損失。苗媛媛不過一個被拐賣的啞女,無論如何也掙不來這幾萬塊。喪心病狂的李建華想出了一個無恥又骯臟的辦法。他將苗媛媛鎖在了湖中的小船上,讓她用出賣身體的方式來償還……鄉里鄉親的「嫖客」一個接著一個,受盡羞辱的苗媛媛終於不堪折磨,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希望你喜歡。

⑶ 電影《洛杉磯之戰》背後的真實故事,地球人與外星人的「大戰」

2011年的一部電影《洛杉磯之戰》,曾經風靡全球。電影中 ,2011年夏天,無數枚隕石墜落地球,導致12個國家的沿海城市,和地區悉數盡毀,而這些隕石的墜落並非自然天象,而是由一群外星生物操控者。

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們,可能看過這部電影,也可能聽說過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真實事件。

1942年2月24日午夜至2月25日凌晨,洛杉磯聖塔莫尼卡地區上空,出現了不明飛行物,全城居民被命令實施全面燈火管制,整個城市斷電數小時。

25日凌晨3點多,1400多發防空炮被發射至空中,百萬居民共同目擊了那次人類炮轟不明飛行物的事件,事後民眾要求政府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然而事件直到今天都未有定論。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人類 歷史 上唯一一次,被稱為「人類與外星人大戰」的洛杉磯之戰,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主要的交通樞紐,東臨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跨越太平洋來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轉站。

而二戰時期,日本對東南亞的大舉侵略,引起了很多強國的不安。

1941年7月,美國、英國、荷蘭政府同時宣布,停止對日本戰略物資的輸出,尤其是鋼和石油,這樣的舉措對於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極大的威脅。

而這一舉動的目的在於,限制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活動,迫使其回到談判桌上。

禁運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同時,日本認為奪取太平洋上空的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之路暢通無阻,這一切都成為了珍珠港突襲事件的導火索。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軍突然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這一次偷襲對於日本來說是短暫的勝利,而對於美國來說是奇恥大辱。

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遭重創或者是擊沉,188架戰機被摧毀,共有2402人死亡,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國恥」演講,把當天定為美國的國恥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驚呆了美國人,同時也讓美國人感到憤怒。

但自珍珠港偷襲事件之後,美國海軍可以說是草木皆兵,他們有時候會把海上漂浮的木頭,甚至是鯨魚,當成日本的艦隊或者是潛艇。

1942年2月23日,一艘日本海軍潛艇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以北12英里處,悄悄浮出海面,向埃爾伍德油田發射了20發炮彈。

這是二戰時期日本的炮彈,第一次落在美國本土的土地之上,也是自美國大陸獨立以來,第一次受到外國軍隊直接的襲擊,日本的這次襲擊被稱為是 「 埃爾伍德大轟炸 」。

雖然說那次的轟炸,並沒有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但是讓加州的居民們人心惶惶,同時美國的軍方也認為,「 埃爾伍德大轟炸 」可能是日本的一次聲東擊西的行動,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地可能在別處。

第二天 1942年2月24日晚上7點,美國海軍發出警告,全軍進入作戰戒備狀態,並且警告市民們在未來10小時內,隨時可能會發生再次襲擊的事件,整個南加州海岸進入黃色警戒階段。

雖然說軍方在三個小時之後,就解除了黃色警戒,但是那一晚,對於洛杉磯的居民來說,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洛杉磯之戰」正在悄悄拉開序幕。

1942年2月25日 凌晨 1點44分,三個雷達系統同時捕捉到一個不明飛行物正在靠近洛杉磯上空,15分鍾之後,凌晨2點,飛行物距離海岸線200公里。

洛杉磯防空警報大作,全城開始實施燈火管制,整個城市頓時一片漆黑。

大約30分鍾之後,雷達顯示這個不明飛行物,距離洛杉磯上空只有5公里遠。

但是不久之後,這個不明飛行物竟然在雷達系統上神秘的消失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過。

但是防空部隊仍然進入了作戰位置,探照燈開始不斷的橫掃天空,尋找目標。

凌晨3點07分,防空火力開始向天空瘋狂的掃射,整個洛杉磯的上空瞬時之間,變成了噴發的火山。

這一「戰役」消耗了1400枚防空炮。

直到凌晨4點14分,軍方指揮部認為威脅已經解除,才停止了火力。

早上7點17分,整個洛杉磯才解除了燈火管制。

當晚有五名洛杉磯的居民,由於被防空炮的間接火力擊中,不幸身亡,有三名居民由於交通混亂引起的事故而亡,還有兩名居民因為情緒過於緊張,受刺激而亡。(就是被嚇死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各路民間消息到處流竄。

有人說他們看到的是敵軍的飛機,有人說他們看到了大鳥,甚至有人說他們看到了空中潛艇。

而當地的媒體,也無法給民眾一個合理的解釋,甚至多家媒體的報道是大相徑庭,互相矛盾的。

有一些當地的媒體報道說,當晚天空中出現了多架日本的敵機,並且被擊落了,還有一些媒體說當晚根本就沒有出現飛機,也沒有任何飛機被擊落。

但是戰爭部長亨利.斯汀森卻說,當晚至少出現了15架飛機,速度從極慢到時速200英里不等,飛行高度在2700米到5400米之間。

沒有人敢確定,那一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在戰爭時期人們,也無暇顧及。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道,將整個事件又拉回了公眾的視野。

根據一位知情的軍官透露,在洛杉磯之戰的當晚,天空中根本就沒有出現任何敵軍的飛機,而部分目擊的民眾聲稱,他們在聖塔莫尼卡上空看到的,是一個發著紅光的火球。

而「洛杉磯之戰」當晚,天空中根本就沒有出現日本的敵機的這一說法,也很快得到了證實。

事實上,1942年2月25日之後的清理工作,也證實了洛杉磯之戰的每一個炸彈,都是來自於洛杉磯自己的防禦系統,而且沒有發現任何的飛機殘骸。

那麼當晚三架雷達同時捕捉到的,這個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呢?

1948年,美國空軍任命前空軍少校, 歷史 學家威廉·高斯,去深入調查1942年的「洛杉磯之戰」事件,威廉·高斯被授權,可以訪問所有的軍事機密文件。

而他關於此事件的調查結果,被刊登在了《二戰時期美國陸軍空軍》一書的第八章。

文中指出,雷達系統最開始捕捉到的這個不明飛行物,很有可能是氣象球。

而威廉·高斯這一氣象球理論一出,可以說是開了一個不太好的先河。

從此以後氣象球的身影,頻繁的出現在世界各地的UFO目擊事件當中。

但是威廉·高斯對自己的氣象球理論,是提出了很多實際的依據的。

首先,部分目擊居民說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帶著紅光的球體,而一位軍官也證實了,當晚在好萊塢地區確實是放了兩個氣象球

另外,當晚開火的一位高射炮部隊的軍官曾經說過,當晚發現的這個不明飛行物體,移動速度非常慢,而氣象球理論也恰恰符合了這一說法。

根據當時的報道所說,這個不明飛行物體30分鍾之內,只移動了40多英里。

對於目標物可能是「軟式飛艇」的這一說法,軍隊官員拒絕做出評論。

但是目標物需要30分鍾才能飛行20英里,比飛機要慢多了,這個飛行速度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不明飛行物不太可能是敵軍的飛機。

而射擊開始之後,高射炮所形成的煙霧,也使人從肉眼很難判斷出這飛行物的具體形態。

但是氣象球這一說法,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

首先最明顯的一個瑕疵就是,為什麼1400發高射炮都不能打下來區區兩個氣象球呢?

這一疑問也引出了,讓廣大UFO愛好者熱血沸騰的另外一個理論,那就是當晚的不明飛行物,實際上是來自外太空的高級文明。

提到「洛杉磯之戰」,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新聞炒作和瞎扯,絕對不是的,這個事件是有目擊證人的。

有信息顯示,僅在美國,軍方就統計了超過4000起,外太空飛船降落事件。

1942年2月26日,事發後一天,發表在《洛杉磯時報》上的一張照片,成為了UFO理論最重要的依據。

照片中依稀可以辨別出,軍方的夜空探照燈,聚集在一個像外星飛船一樣的東西上。

而要知道一點,是在當時那個年代,新聞報社刊登任何照片之前,都是會調整一下照片的對比度。

但在沒有調整對比度的照片中,只能看出探照燈的聚光點,根本無法辨別聚光點下面,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可能是一架飛機,當然,也可能真的是外星飛船,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

經過仔細查找,洛杉磯之戰當晚留下的其它圖片資料,也沒有任何一張照片顯示了外星飛船的身影,而《洛杉磯時報》所刊登的那張照片,在電影《洛杉磯之戰》上映之前,被作為真實的 歷史 資料呈現給觀眾,用來給電影造勢。

從那以後,相信「洛杉磯之戰」UFO一說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當然,我本人也是相信有外太空高等文明存在的,但是1942年的那次事件,真的是外星文明造訪地球的證據嗎?

我們再回到氣象球一說,當時事件的目擊者,也是負責官方調查的一位上校約翰·墨菲,在1949年出版的《防空雜志》中曾經寫道;

1942年2月25日凌晨1點,航空氣象管理局釋放了一個氣象球,正是這個氣象球引爆了所有的射擊,一位士兵曾經匯報說,他在天空中看到了一個氣球。

但是聽到氣球,當時神經緊張的所有的士兵,腦海中所浮現的都是日本,或者是德國的硬式齊柏林飛艇。盡管目擊的那位士兵反復強調說,這空中的不是什麼飛艇,但是高射炮部隊依然下令開火了。兩個小時之後,第2顆氣象球被發射了。

根據墨菲上校的文章,他記得當晚兩個氣象球都安全地飄走了,並且沒有被擊碎。

那麼問題來了,區區一個氣象球,是如何躲得過這些槍林彈雨的呢?

事實上,這些高射炮可能對摧毀戰機非常有用,但是對於齊柏林飛艇或者是氣象球,可能真的不怎麼奏效。

首先,氣象球是橫向和縱向同時飛行的,這就使得高射炮更加難以確定目標物的位置,另外, 軟式飛艇或者是氣象球的氣囊外殼,也提供了一定的靈活性,氣囊被彈片刺破之後,不會馬上爆炸,甚至是泄氣,而是通過凹陷來吸收一部分這樣的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戰時期齊柏林飛艇「L33」,就曾經被高射炮射中,但是並沒有馬上著火或者是爆炸,而是迫降在了英國,直到飛艇的船員將其點燃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洛杉磯之戰當晚兩顆氣象球,通過橫向和縱向的飛行,躲過了高射炮的直接火力,最終被彈片給刺破,飄到了太平洋。

那麼一開始,三個雷達系統同時捕捉到的不明飛行物,又該作何解釋呢?

一開始咱們就提到了,在凌晨1點44分,三顆雷達系統同時捕捉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體,正在靠近洛杉磯上空,最後雷達系統捕捉到這個飛行物,移動到了洛杉磯上空5公里處,然後神秘的消失了。

根據這位士兵所說, 在美國參戰初期,情況非常的糟糕,軍隊嘗試在沿海地區修築防禦工事,並且在聖塔莫尼卡附近,建了一個新的雷達站。

但是當時飛機緊缺,並沒有多餘的戰機可以用來測試這雷達系統,於是就有人買來了一大袋氣球,往裡面充上了氫氣,拴上金屬線,然後釋放到了空中。

隨著海風吹來的氣球,顯示在了雷達系統之上,軍隊的士兵就認為雷達系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工作正常。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雷達發明者羅伯特·沃森·瓦特,曾經評價說,1942年,美國西海岸的雷達系統是嚴重失效的,有很大的可能性繪制出錯誤的追蹤信息。

那麼結論是什麼呢?

很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很多目擊者都紛紛離世,而近幾十年以來再也沒有出現過新的線索了,這將近一個世紀的 歷史 謎團,可能永遠都不會有一個定論了。

而我比較傾向的一種說法,可能會讓廣大的UFO愛好者失望了。

但是當年的事件,可能真的像美國海軍部長富蘭克林·諾克斯,在事發後第二天所說的一樣,這只是軍方的一次錯誤警報。

籠罩在日本突襲事件陰影之下的士兵們,由於精神過度緊張,錯將釋放的氣象球當成了不明飛行物,造成了這樣一次大規模的開火事件。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感謝您的閱讀!

⑷ 尋找一部電影的名字,幾個人在太空上漂浮``最後一人拖掉氧氣面罩自殺了

《火星任務》
網路http://ke..com/view/256465.html?wtp=tt

版本1
當人類首次向火星進軍的載人太空飛行遭遇了神秘的、災難性的事故時,一支太空救援隊出發前去調查這一悲劇性事件,並且要救回任何可能的倖存者……
版本2
《火星任務》是一部反映探索火星的美國-科幻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人類首次載人火星探測計劃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隊出發前去救援、調查事故;當他們歷經艱險到達火星後,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是遠古火星人留下的遺跡;他們解開了火星人遺跡的秘密,進入遺跡內部,發現火星人原來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後,一位航天員乘坐火星人的飛船飛往了遙遠的星系,其餘的航天員返回了地球。
《火星任務》採用了寫實的手法來拍攝。影片拍攝的全過程都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作為技術顧問,從宇宙飛船的外觀與內部陳設,全觸摸式的交互界面和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飛船操作系統,直到種種火星探測儀器,都以目前空間科學的研究、模擬做參照,創作出的畫面令人十分震撼。為了求得真實感,影片還花費了大量資金用於拍攝失重場面,在這些場面中甚至還包括了一段失重狀態下的太空舞蹈。
除了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外,影片還著力刻畫宇航員的生活:他們的風趣幽默,職業的高度風險,嚴格的紀律要求,以及他們擁有的科學態度和奉獻精神。影片中有一幕非常感人:飛船遇難後,船長伍迪為救大家,冒險隻身前去掛接補給艙,雖然救得了大家,但自己最終飄落到太空里,最後為了不讓他的妻子作無謂的犧牲,他勇敢的摘下了自己的頭盔,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⑸ 電影漂浮啞女的孩子到底是誰的

電影漂浮啞女的孩子到底是姜雲陽的。電影漂浮中,金柱屍骨未寒,潑辣貨鳳珍偷偷跑到公安局,把姜雲陽給告了。姜雲陽被抓走了,啞妹暈倒在屋子裡。國大偉聞訊趕至,看著啞妹痛不欲生的面孔,為了金柱和姜雲陽母親的囑托,為了啞妹的幸福,決定去替姜雲陽頂罪。姜雲陽又回到了果園。一個雨夜啞妹因房屋漏雨而生病昏迷不醒,姜雲陽趁機佔有了啞妹。姜雲陽要去報到上大學了,啞妹送到老井旁。姜雲陽承諾一定會回到果園。在給果樹施肥時,啞妹因妊娠反應出現了嘔吐,所以電影漂浮啞女的孩子到底是姜雲陽的。《漂浮》是由張語導演,劉毅主演的一部影片。

⑹ 有一部關於海嘯的電影,一家四口最後都活著的。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求解

影片《海嘯奇跡》取材於2004年印度洋海嘯時發生的一樁真實事件,影片通過一對夫婦和他們三個兒子在災難前後的種種經歷,講述關於人性的主題。根據目前製片方透露的信息,《海嘯奇跡》將通過呈現恐懼、神秘的元素來重現這場自然災難。
瑪莉雅(娜奧米·沃茨飾)和亨利(伊萬·麥克格雷格飾)帶著三個兒子,一同前往泰國共渡聖誕佳節,不料就在聖誕節這天,這幸福的一家人在泳池旁享受著悠閑時光時,一股猛獸般的萬尺滔天巨浪竟迎面襲來。被眼前景象震懾住的瑪莉雅,一時反應不及,不幸慘遭巨浪襲卷;而盡管亨利及時抓住兩個兒子准備逃亡, 一切仍舊太遲,兇猛的大水最後仍沖散了他們。一度被巨浪擊昏的瑪莉雅,醒來後發現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圍繞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沒於水面下,她深信家人們皆已罹難的同時,竟發現自己的大兒子盧卡斯,竟然就漂浮在距離她僅有幾公尺遠的海面上。瑪麗雅頓時猶如被打了一劑強心針,她決定想盡辦法,要帶著大兒子盧卡斯一起活著離開。

《海嘯奇跡》講述了在大海嘯中一家人離散後又奇跡般的團圓的感人故事,展現了在災難面前人的渺小和人性的偉大。家人間的不離不棄,陌生人之間的守望相助等等情節具有天然的催淚效果,此類災難影片也常常會讓觀眾覺得用力過猛感動變煽情。《海嘯奇跡》依仗導演精準的把控,娜奧米·沃茨、伊萬·麥克格雷格收放自如相得益彰的表演和對細節、台詞的精心打磨,做到了催淚而不煽情,而小正太湯姆·霍蘭德超越年齡的驚人成熟表演則更是讓觀眾驚嘆不已。網友「大奇特」總結道:「災難,兩個字,一橫一豎。『糯米』(娜奧米·沃茨)是橫著演的,伊萬是豎著演的。」網友「小斑」則對電影給出詳細評價:「年度催淚片!從頭哭到尾。伊萬抱著電話哭那段我都幾乎要跟著一起嚎了。兩位主角和小湯姆功不可沒,那種觸手可及的居家感,普通人面對災難厄運的態度、表情,多一點點就會過頭。」

⑺ 根據著名小說《飄》改編的電影叫什麼要詳細資料…

叫《亂世佳人》。《亂世佳人》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

外文名:《Gone with the Wind》,其它譯名:飄,隨風而逝,出品時間:1939年01月26日,出品公司:美國SlIP,製片地區:美國,拍攝日期:1939年01月26日至1939年06月11日,導演:維克多·弗萊明,編劇:Sidney Howard等,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

由維克多·弗萊明,喬治·庫克,山姆·伍德導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1940年,該在片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1998年,該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位列第四。


(7)漂浮電影真實事件是哪裡擴展閱讀

《亂世佳人》劇情介紹: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南方農場塔拉庄園的千金斯嘉麗愛上了另一個農場主的兒子艾希禮,遭到了拒絕,為了報復,她嫁給了自己不愛的男人,艾希禮妻子梅蘭的弟弟查爾斯。

戰爭期間,斯嘉麗成為寡婦,失去母親,挑起生活的重擔, 不再是當初的千金小姐。戰爭結束後,她又兩度為人妻,嫁給了愛她多年的投機商人瑞德。

⑻ 迪亞特洛夫事件是真的嗎那部關於此事件的影片是想像的還是真實的

dyatlov事件 也就是烏拉爾山事件的始末及真相?知乎上這個問題有個解釋和導彈有關

Dyatlov事件是指1959年2月2日晚發生在烏拉爾山脈北部的9位滑雪登山者離奇死亡的事件。這個團隊的隊長叫做Dyatlov,他們在登「死亡之山」的東脊時發生事故,10人9死。

這起著名的離奇山難死亡事件發生在1959年冬季,地點在俄羅斯中西部烏拉爾山脈北部。由烏拉爾技術工藝學院校友(里頭有在校生和畢業生)組成的滑雪隊,成員中年紀最大的37歲,最小的21歲,8男2女共10人。他們1月27號自烏拉爾山區的一處名為Vizhai的地點啟程出發,展開為期三周的登山之旅,其最終目的地是Otorten山(距離出發地大約81公里),這座山的名字來源於當地土著民族曼西河語,意思是:」不要去」!隱含有危險的意味。

<a href="http://ke..com/view/2143068.htm?fromtitle=%E8%BF%AA%E4%BA%9A%E7%89%B9%E6%B4%9B%E5%A4%AB%E4%BA%8B%E4%BB%B6&fromid=7779131&type=syn" rel="nofollow" "="" target="_blank"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39, 239, 239);">http://ke..com/view/2143068.htm?fromtitle=%E8%BF%AA%E4%BA%9A%E7%89%B9%E6%B4%9B%E5%A4%AB%E4%BA%8B%E4%BB%B6&fromid=7779131&type=syn

志願搜救人員在2月26日發現了廢棄的營地。
「我們發現帳篷半倒,而且被雪覆蓋。帳篷空無一人,但全隊的物品和鞋子都留在了帳篷里。」發現帳篷的學生Mikhail Sharavin在葉卡捷琳堡接受電話采訪時說。
調查員們說帳篷是從裡面割開的,而且在厚度以米計算的雪上數到8至9個人的足跡。這些足跡是穿著襪子、一隻鞋子或光腳的人留下的。
調查員們把足跡和滑雪隊隊員們進行了匹配,認為沒有證據證明發生過搏鬥,也沒有證據證明有外人進入過營地。
足跡往山坡下走,指向森林,但是500米後即消失不見。
Sharavin在森林邊緣的一棵高大的松樹下發現了最早被發現的兩具遺體。這兩具遺體是24歲的Georgy Krivonischenko和21歲的Yury Doroshenko,光著腳而且只穿著各自的內衣。
附近有一個火堆的燒炭痕跡。那棵大松樹有樹枝折斷,折斷痕跡最高的在5米高處,說明一名滑雪隊員爬上了大樹試圖張望什麼,可能是試圖尋找營地,Sharavin說。折斷的樹枝散落在雪上。
接下來發現的三具遺體是22歲的Dyatlov、Zina Kolmogorova以及23歲的Rustem Slobodin,他們在大松樹和營地之間被發現。遺體倒地的姿勢顯示這三人去世時正在試圖返回營地。
當局立即啟動了一個犯罪調查,但是屍檢沒有發現有犯罪行為存在的證據。醫生說這五位隊員死於體溫過低。Slobodin的顱骨有骨折,但是那個傷害不認為是致命傷。
尋找餘下的滑雪隊員們又花了兩個月。最後在離那棵大松樹75米遠處的森林溝谷的4米深的雪下找到了他們的遺體。這四位隊員是24歲的Nicolas Thibeaux-Brignollel、21歲的Ludmila Dubinina、37歲的Alexander Zolotaryov、25歲的Alexander Kolevatov,看起來他們是受傷而死。Thibeaux-Brignollel的顱骨被擊碎了,Dubunina和Zolotarev有很多肋骨折斷,Dubinina失去了舌頭。
不過這些遺體也沒有外傷。
這四人穿著比其他人要好,看起來他們把先去世的人的衣服脫下來給還活著的人穿。Dubinina的人造革外套和帽子被Zolotaryov穿戴著,而Dubinina的腳上裹著一塊Krivonishenko羊毛褲。
使事件更加神秘的地方是對衣服的測試發現它們含有高水平的放射性。
不過幾個月後調查就結束了,調查員們說他們沒有發現存在任何犯罪者。案件的文件被送往一個秘密檔案。有3年功夫,滑雪者和其他探險者都被禁止進入這個地區。
Igor Dyatlov
Igor Dyatlov
「當年我12歲,雖然當局努力使死者的親屬們和調查員們都閉嘴不再吭聲,但是我記得公眾對這個事件反響很大。」正在試圖揭開神秘真相的葉卡捷琳堡的Dyatlov基金會的主席Yury Kuntsevich說。
調查員們首先研究了當地的曼西人因為滑雪隊員們闖入領地而報復殺死他們的假說。不過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支持這個假說,而且Otorten[1] 山和Kholat-Syakhl山都沒有被曼西人視為神聖或禁止進入的地區,案件文件中說。
一位在1959年檢查隊員遺體的醫生說,他認為沒有人類能造成這樣的傷害,因為打擊的力量太強,居然沒有損傷軟組織,這進一步推翻了曼西人謀殺假說。
據案件文件記載,Boris Vozrozhdenny醫生說,「和被小汽車撞的效果一樣」。

1990年,首席調查員Lev Ivanov在一次采訪中說,他得到地區高級長官的命令結束案件調查而且調查結果全部被列為機密。他說,官員們因為1959年2月至3月期間在案發地區出現多起「明亮的飛行球體」目擊報告而擔心,包括氣象部門和軍方都有目擊報告。
「我當時懷疑現在幾乎可以確信那些明亮的飛行球體和滑雪隊的死亡有直接聯系。」Ivanov告訴一家名叫Leninsky Put的小型哈薩克報紙說,Ivanov在哈薩克退休然後去世。
秘密文件中包括事發當晚在事發地南側50千米處宿營的另一個探險隊的領隊的證詞。他說他的探險隊看到Kholat-Syakhl山方向的夜空里漂浮著奇怪的黃色球體。
Ivanov猜測一位滑雪隊員在晚上走出帳篷,看到球體,就大喊叫醒了其他人。Ivanov說,在他們跑向森林的時候,球體可能爆炸了,殺死了那四位遺體上有重傷的隊員,而且使Slobodin的顱骨骨折。
Yuri Yudin
Yuri Yudin
Yudin說他也認為是一個爆炸殺死了他的朋友們。他說這個事件享受的保密級別說明滑雪隊可能無意中進入了軍方的一處秘密試驗場。他說衣服上的輻射支持他的說法。
Kuntsevich同意這種說法,說和死亡事件有關的另一個線索是先被發現的那五具遺體有明顯的灼曬痕跡。「我參加了第一批找到的五位受害者的葬禮,我記得他們的面孔看起來好像是被曬成的那種深褐色。」他說。
Yudin還說,公開的文件中沒有包括任何滑雪者內部器官情況方面的信息。「我確定我知道當時用專門的盒子裝了他們的器官送去檢驗的。」他說。
不過,在Kholat-Syakhl山周圍地區沒有發現任何爆炸痕跡。

雖然在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發射的導彈可以掉到北烏拉爾地區,但是當時沒有任何記錄說有過發射,蘇聯導彈歷史學家同時也擔任科羅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Korolyo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 高層的Alexander Zeleznyakov說。而且蘇聯另一個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Plesetsk)也只在1959年下半年才開啟過。Zeleznyakov還說當時這兩個發射場的地對空導彈發射陣地也尚未建好。
國防部和葉卡捷琳堡地區檢察官辦公室說,他們一時沒有信息可告知,因為這個案件很有年代了。
Kuntsevich說,他曾帶領一個小隊去那個區域,發現了一處金屬廢棄物的「墓地」,說明軍方在某個時候曾在那裡進行過試驗。
「我們也說不準試驗了什麼軍事技術,但是我們認為1959年的慘劇是人為造成的。」他說。
金屬塊
金屬塊
一塊從Igor Dyatlov山徑發現的金屬塊,Kuntsevich認為這是證據。
Yudin說,軍方可能在志願搜救者之前發現了帳篷。他說他曾被要求識別在事發處找到的每一件物品的主人,有幾件東西他找不到相應的主人,其中包括一片看起來似乎來自於士兵軍服的布料,一副眼鏡,一副滑雪板和一片滑雪板的碎片。
Yudin還說,他曾看到過一些文件,這些文件使他認為犯罪調查從2月6日就開始了,這個日期比搜救隊找到帳篷還要早14天。
Dyatlov的朋友們也研究了死亡事件是否會是雪崩造成的。在山坡上建立營地可能會擾動上方的積雪,導致幾小時後積雪突然奔涌而下。雪崩可以解釋為什麼帳篷被割開,那是因為雪崩時,滑雪隊員們不得不割開帳篷逃出去。
對此理論的懷疑觀點指出滑雪者徒步離開營地而且
被找到的帳篷
被找到的帳篷
在零下30攝氏度中行進了超過1千米。
Thibeaux-Brignollel因為顱骨碎裂當時應該是失去知覺的,S.M. Kirov Russian Medical Military Academy(基洛夫俄國軍醫大學)的醫生Mikhail Kornev說。
但是他的朋友們可以背負他。別忘了,調查員們也無法判斷雪上的足跡到底是8個人還是9個人。

1959年2月26日救援者找到帳篷時的照片。帳篷被從裡面割開,大部分滑雪隊員只穿著襪子或光腳跑出帳篷。
此外,Dubinina和Zolotarev雖然肋骨折斷但依舊可以行走,Kornev說,「我同意有可能當時遭遇了極其危險的情況。」
周五,六位當年的救援隊員和31位獨立專家會聚在葉卡捷琳堡,試圖探詢事件的真相。他們的結論是軍方在那個區域進行了試驗,無意中造成了死亡事件。
但是「一些文件仍然缺失,已要求
9位遇難者的紀念碑
9位遇難者的紀念碑
國防部、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向我們提供這些缺少的文件以弄清來龍去脈。」與會者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次會議是烏拉爾國立技術大學、Dyatlov基金會和若干個非政府團體組織的。
1959年2月2日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但是Dyatlov將會被人們牢記。
這個登山隊最後建立營地的地區已經正式命名為Dyatlov山徑(Dyatlov』s Pass)。

⑼ 電影浮城迷事是真實故事嗎

《浮城迷事》不是真實的故事,

《浮城謎事》是2012年婁燁導演的一部都市懸疑愛情電影,由梅峰編劇,郝蕾、秦昊、朱亞文、齊溪主演。該影片改編自天涯熱帖《看我如何收拾賤男和小三》,原帖講述了一個紛繁錯雜的多角戀奇情故事。

影片講述了由一樁牽涉小三事件的離奇車禍命案引發的現代都市情愛事件,探討的是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個話題,該片於2012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並先後入圍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和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


(9)漂浮電影真實事件是哪裡擴展閱讀

《浮城謎事》劇情介紹:警察童明松(祖鋒飾)負責調查一起車禍,大學生蚊子(常方源飾) 意外慘死,童明松決定同哥們兒喜歡蚊子的修車工秦楓(朱亞文飾)一起調查事件真相。

兩人追查真相時牽扯出了中產階級夫妻喬永照(秦昊飾)和陸潔(郝蕾飾),陸潔因為女兒在幼兒園的玩伴宇航,認識了她的媽媽桑琪(齊溪飾),卻在與其交往的過程中發現了丈夫的外遇。

隨著蛛絲馬跡的層層披露,事情越來越蹊蹺,童、秦二人發現喬永照、陸潔、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浮城謎事》角色介紹:

1,陸潔

喬永照的結發夫妻,兩人在大學時期相戀,後來陸潔發現丈夫出軌,歷經迷惘、失望之後,踏上女人復仇之路。不但對小三打壓而且出手打小四,不過最後其心灰意冷,選擇了離婚。

2,喬永照

同時擁有著兩個完整的家庭,他深愛著這兩個女人,兩個女人也分別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已經走在懸崖邊上的他,卻還同時沾染著小三、小四,甚至是一夜情。

⑽ 請問《飄》的故事背景是什麼

瑪格麗特·米切爾
1948年8月11日,《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因車禍逝世。 離1939年聖誕節只剩下10天,影片《亂世佳人》終於與觀眾見面了。首映式選在《飄》的故鄉亞特蘭大舉行,整個美國為之矚目。當製片人塞爾茲尼克、大明星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人抵達亞特蘭大時,從機場到酒店萬頭攢動,一路飄灑著五彩紙屑, 內戰歌曲《南方,南方》回盪在這既年輕又守舊的城市上空…… 在亞特蘭大洛伊大劇院門前,守候在這里的人們已經等了整整一天。首映式的入場券非常難得,普通百姓能在此時此地見到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已深感榮幸,更何況他們還將等來他們的瑪格麗特-米切爾——《飄》的原作者——亞特蘭大的驕傲。 黑色豪華轎車由警車開道直抵燈火通明的劇院門前廣場,在市長的陪伴下瑪格麗特來到麥克風前。主持人的介紹被一陣震耳欲聾的聲浪蓋住,當瑪格麗特-米切爾消失在門道中時,人群里又爆發出驚雷般的喝彩聲。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亞特蘭大,她的父親是個身材矮小,性格穩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親小巧精幹,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篤信天主教,並且是一個為女權而戰的鬥士。 瑪格麗特從小滾在男孩兒堆里,愛騎馬,愛做夢,不愛紅妝愛戎 裝。由於周圍的大人特別愛談發生在南北戰爭期間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動人的回憶滋養著小瑪格麗特的靈魂。母親希望女兒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瑪格麗特卻在做著文學之夢。她滿腦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從悄悄寫日記到偷偷寫小說,創作的慾望時 時湧上心頭,寫來寫去又對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 1918年,歐洲上空的戰雲飄揚過海籠罩在美利堅的土地上。一批批熱血男兒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場,瑪格麗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這一年的九月,剛到史密斯學院學習不久的瑪格麗 特-米切爾獲悉未婚夫犧牲在德國戰場上,才滿18歲,她已經體驗到了生離死別的滋味。 似乎這還不夠,上天還要加重她心間的痛苦。1919年初,一場流感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瑪格麗特甚至沒趕上與媽媽最後道別。父親在突然而至的災難面前亂了方寸;哥哥又一時半會兒挑不起這個家。本來就無心念書的瑪格麗特就此離開了學校。 失去母親後,瑪格麗特像一匹脫韁野馬,為所欲為,置社會習俗與道德規范於不顧,弄得整個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為之側目。就在這時,她結識了落拓不羈、瀟灑風流的酒販子雷德-厄普肖。 在親友們的一片反對聲中,1922年9月2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剛過,新婚夫婦之間已經出現裂痕。厄普肖是個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說白瑞德的原型恰恰來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棄她而去…… 厄普肖走後,他的朋友約翰-馬什給予了瑪格麗特不少關懷和幫助。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經愛上了她,同時對她身上的才華贊賞不已。在馬什的幫助和鼓勵下,瑪格麗特當上了一名報社記者。她幹得很投入,也很出色。為了摸清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時的 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樓房窗外;為了用手中的筆 勾畫出喬治亞州五位英雄將領的形象,她在圖書館里一紮就是幾 個星期……她的生花妙筆將英雄們刻畫得惟妙惟肖,就在這時, 她產生了一個念頭:寫一寫戰爭期間英雄的男人們身後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約翰-馬什結為夫妻。婚後不久,她離開了報社。約翰想盡一切辦法讓她正視自己的才華,他鼓勵她動手寫小說。瑪格麗特幾次動筆又幾次放下,她時而激 情四溢,時而又信心不足。從1926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了九年。200多頁稿紙裝在一個個大口袋裡,沒有成型,更談不上定稿。1935年,紐約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編兼副總裁來到亞特蘭大,他見 到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並最終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 經過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飄》終於與讀者見面了。瑪格麗特自 己根本就沒想到,贊美之言鋪天蓋地,海內海外印數陡增,一夜之間,她成了一名英雄。 好萊塢豈能放過這樣一本「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美國小說」?接下去,便是從小說到電影的艱苦歷程。版權所屬、劇本改編、 製片人、演員、導演……整整折騰了三年。終於,這部定名為《 亂世佳人》的影片和觀眾見面了,整個美國,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為之轟動,瑪格麗特-米切爾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 《亂世佳人》成為百年影史上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小說《 飄》也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活卻漸漸從輝煌走入平靜,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電影的路上,一場意外車禍將瑪 格麗特-米切爾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醫生們拚命搶救,最終仍回天無力……一個傳奇式的女子就這樣走完了她那 不平凡的一生。她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兒半女,這個世界卻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說,一部不朽的電影佳作。

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故事。《飄》的出版使瑪格麗特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時美國文壇的名人,成了亞特蘭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這突如其來的盛譽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漂浮電影真實事件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追男的校園電影有哪些 瀏覽:201
阿sa大尺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919
一起走過的日子mv是什麼電影 瀏覽:383
有部電影叫什麼夫人講如何演講的 瀏覽:757
教男生如何分辨綠茶的電影 瀏覽:559
怎麼電影下載到蘋果手機里 瀏覽:595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票價多少 瀏覽:514
超過三小時好看的電影 瀏覽:33
好看的封禁電影 瀏覽:417
2017年電影免費 瀏覽:104
一個講述希特勒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60
淘寶如何買藍光電影 瀏覽:225
郭德綱被一個女的睡了什麼電影 瀏覽:666
好看的英語電影論文綜述 瀏覽:604
有什麼好看的美國生化電影 瀏覽:54
微信公眾號如何賣電影 瀏覽:349
韓國電影最傷感的哪些 瀏覽:515
給幾部好看的電影資源 瀏覽:555
電影剪輯怎麼做到滿屏 瀏覽:138
盲人老婆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