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細數《八佰》的劇情,講述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這部電影從劇情到演員演技都非常棒,完美傳遞出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看得熱血澎湃,正能量滿滿。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八百壯士”浴血奮戰,犧牲小我,成就大家,固守蘇州河畔四天四夜,阻擊日軍的故事 。
有了自殺襲擊的例子,越來越多的士兵勇敢起來,背負起使命,與敵人同歸於盡。一聲嘶吼:娘,孩兒不孝了。看的令人淚眼婆娑,一個年紀20歲左右的孩子決然的跳下去擋住敵人的炮火。隨後越來越多的戰士,在自報姓名之後,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無數人燃起熱血,成就大我,鏖戰四天,終於獲令撤往英租界。
❷ 八佰杜淳講的什麼話
杜淳坦言,扮演謝晉元很有壓力,由於同盟同伴都是好演員,導演又把如許一個腳色交給本人。
本人影像很深入的腳色杜淳說由歐豪扮演的端午讓他影像很深,在影戲首先,端午或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到了影片後半段,端午實現了本人的改革,拎著槍大膽出去作戰,而歐豪悲壯的終局一樣讓本人感動。
(2)杜淳電影八百說的哪裡方言擴展閱讀
劇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身騎高頭白馬氣宇軒昂。而影片結束處身背戰士撤離,目睹同胞手足血灑疆場,讓人淚流滿面。從當年《漢武大帝》少年「漢武帝」到《八佰》「謝晉元」,他完成自我蛻變,成長為真正性格演員。
杜淳本人否決方法性的飲泣,他以為感覺腳色際遇,發自心裡地墮淚才氣感動他人。對張譯哭戲的評估杜淳說張譯固然沒有淚如雨下,不過作為觀眾沒有不疼愛他的,演員很緊張的是經歷演出讓你的觀眾發生共識。《八佰》在本人專業生計的分外性杜淳報告記者,往後大概不會再碰到這么大的影戲了,由於這種戲是可遇不行求的。
❸ 《八佰》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等到那個原先的我化為塵埃,不復存在時候,你將會看到我會心的微笑,言下之意是不必為我的離去而傷心,因為這一切都是我樂意的,我降為能擺脫原來的那個我而感到欣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❹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目前在哪裡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
1940年前後,楊瑞符病故長眠他鄉,楊瑞符的後輩親屬在老家為他修建了衣冠冢。如今,楊家人希望到楊瑞符墓地祭拜。
《八佰》電影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頑強抗戰四天四夜的故事。堅守的中國軍隊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帶領和指揮。
影片中,一口天津話成了楊瑞符的“地理標簽”,他和謝晉元組織全營官兵打退日軍的多次正面進攻和偷襲。日軍企圖炸毀四行倉庫圍牆時,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捆綁著炸葯跳下圍牆和日軍同歸於盡,這場畫面看哭觀眾。
影片的最後,在有關人物的介紹中顯示,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同樣關注到影片中這處細節的還有靜海區文史工作者李佳陽,他告訴記者,多年前就聽說靜海區有位淞滬會戰的抗戰英雄,但關於這位英雄的資料比較少。
楊瑞符,位元組卿,1902年出生,1921年入伍。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團副謝晉元和時任營長的楊瑞符帶領官兵堅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的四行倉庫,部隊官兵擊退了日軍一個師團的六次圍攻,打死日軍200餘人,中國軍隊傷亡37人。
四行倉庫保衛戰十分慘烈,影片中戰士陳樹生綁著炸葯和日軍同歸於盡的畫面改編於真實事件。當年楊瑞符在戰場上為記者題詞為“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求生存”,同樣可見戰斗的慘烈程度。
❺ 八佰的內容簡介
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影片,影片初始,我們看到的是士氣低迷、組織渙散的軍隊走在田野中,被戰爭破壞了的上海,配上幾聲蒼涼的鴉叫聲,奠定了這部影片的基調必然悲涼凄慘的。我想結合史實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一、歷史上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淞滬會戰又是怎樣的戰役呢?歷史書上只能用形容詞形容一下淞滬會戰的慘烈,數據倒是可以直觀地印證一下這場戰役的悲壯與絕望——我國軍80萬人對戰日軍20萬人,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大家能感受到嗎?日軍的攻勢難以抵擋,但是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結語任何國家,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有捨身取義為國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輩,有冷眼旁觀見風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義當前,可否團結一致?魯迅先生口誅筆伐,想要通過筆桿子喚醒麻木的國人,軍人死守陣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吶喊,國不在,家何在?
❻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感悟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 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等演員共同出演。
❼ 今年最受期待的國產片《八佰》,有沒有感動你
1937年10月26日
一群壯士困守孤島,
四天四夜奮力抵抗,用生命守護民族尊嚴!
這樣子的一群人
我們稱之為「八百壯士」,但其實駐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只有400多人。
這不是偶然,而是刻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血性,今天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今天我們的歲月靜好,不是從天而降,並非唾手可得,而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為我生在這個祖國感到驕傲和
❽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日雙方交戰三個月,為了保存軍事力量,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號稱有800人,而「八百壯士」因此得名。在這一戰中,沒有人退卻,沒有人逃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身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們誓死守護四行倉庫陣地,力戰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進攻,可歌可泣。
《八佰》給了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大家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❾ 八佰電影沒有國語版嗎
有的
電影八百是拍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上海四行倉庫的事情,當時淞滬會戰是從全國各地調部隊去參戰的,所以全國各地的人都有,當時還沒有普通話這一說,很多人都說的自己家鄉話,電影為了讓觀眾更好的感受當時的場景,所以都說各地方言,有的聽起來像四川話,但不是全都是四川話。
❿ 八佰為什麼說四川話
片中對省籍與方言的強調,旨在彰顯民族意識覺醒下的全民抗戰歷史。
謝晉元的廣普、端午叔侄的湖北話,羊拐的西北話,老鐵的東北話,老算盤的江浙話,乃至南岸民眾中的上海話、四川話等,既是對真實歷史的還原,也具有政治象徵的意義。
評價:
在某種意義上,《八佰》是一個關於中國人確立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寓言。影片最重要的一個改寫,是引入了由端午叔侄、羊拐、老鐵、老算盤等組成的潰兵群體。
這些地方保安團或雜牌軍部隊的潰兵,或是未經戰斗的生瓜蛋子,或是混跡部隊的老兵油子,在被動捲入這場轟動中外的保衛戰後,不得不經歷一場肉體與心靈的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