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少年的你》入選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短名單,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盡管網路上對《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的爭議很多,但是依然不影響它是一部佳作。拋開網友們說的抄襲不談,這部電影其實也有很多優秀的地方,例如音樂、演技、拍攝等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水平,而且《少年的你》能夠在奧斯卡中進入十五強,也這部電影的質量獲得了國際認可。
另外,《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的攝影也是非常出色的,攝影師非常善於捕捉演員的微小表情,以及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展現劇情的張力,例如有一個鏡頭是易烊千璽扮演的劉北山用手裡的煙去戳魏萊,這個地方的運鏡其實是非常難的,而《少年的你》的攝影師直接用了一個近景來放大了這個情節中恐懼跟緊張的氣氛,實在是妙極了。
綜上所述,即便是拋開有爭議的劇情不談,《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依然是優點滿滿,這樣的劇作被稱為佳作,我個人認為毫不為過,而抄襲與否自有專業機構來判斷,網友們實在是沒必要過分操心。
B. 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有哪些地方特別讓人觸動
這部電影上映這幾天,可謂是熱搜不斷,觀眾們看過電影後,好評如潮,誇贊是國產電影的巔峰之作,令人看得十分過癮。劇情更是非常感人,其中好幾個地方令人觸動,看過後很長時間不能從劇情里出來。
北野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因為母親是特殊職業,從小受到別人嘲笑,在外人看來,他叛逆混蛋,桀驁不馴,不幹正事。但他卻默默守護著陳念,是陳念最信任的人。陳念和北野之間的真情感動,相信真善美,相信「相信本身」。
C. 《少年的你》4月22日韓國重映,為何這部片如此的吸引人
最近韓國媒體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青春愛情犯罪電影少年的你在韓國重映,而時間大概是4月22日,這部電影之前在我們國家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一個很大的熱議,易烊千璽在17歲第一次當男主角的時候,就取得了一個非常矚目的成績。
電影的題材校園暴力也是非常吸引觀眾的,校園暴力是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平常在網上瀏覽網頁的時候,也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校園暴力的視頻,未成年的孩子還沒有一個大是大非的善惡觀,用各種想像不到的惡毒方式傷害自己的同學,而我們國家的法律對這一部分人並沒有一個規范,而這部電影正是聚焦於這個社會熱點,用一種非常成熟的方式把校園暴力這個詞彙呈現了出來。
體彩選的比較優秀,而且導演也比較負責任,再加上演員的演技比較生動,種種的優秀鑄造了現在少年的你優秀的成績,像這樣好的影片,我相信每個人都會二刷起來。
D. 電影《少年的你》為何那麼多人去看真的值得一看嗎
值得。小編認為這部電影是很值得我們去看,《少年的你》主要的題材是以遏制校園暴力為主,倡導社會保護好未成年人,健康正確教育孩子。很多人看完都有很大的感受,小編的朋友圈更是被刷屏了,至於為什麼值得我們去看,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領軍藝術家的年輕化讓人感覺少年可期領軍藝術家多是90後甚至九五零後。這個故事開頭的線索是,胡小蝶和男主角都是零零後演的,張藝凡和易烊千璽沒有太多的表演經驗,但是他們很棒。不用說,周冬雨自然精緻的演技和周的熒屏處女作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這部電影讓人深感覺得少年可期。
綜合以上,這就是小編認為為什麼值得我們去看的原因,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哦
E. 如何評價新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
這部電影真的太有心了,身在絕處的時候突然在眼前出現了一道光,小北和陳念是彼此生命中的那道光,小北不想讓陳念在泥濘里,努力把她推向美好的未來的這個設定真的太戳我了,救贖向真的很感動。
且小北是一個層次性很強的角色,外冷內熱,通過叛逆的外殼來保護自己內心的柔軟,千璽有把握住這種感覺,沒有一味地耍酷。
F. 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有哪些地方特別能觸動你
觸動我的地方就是易烊千璽在劇中為周冬雨剃頭的地方,我覺得這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易烊千璽是非常喜歡周冬雨的,能夠表達出當時易烊千璽對周冬雨的心疼。
G. 易烊千璽的《少年的你》,大家有什麼感動的地方
我認為,當我看這部電影時,有太多細節可以吸引我投入到感情上,甚至無法承受。
聽了媽媽的話,她毫不猶豫地說,相信,你是我的女兒,我怎能不相信我的女兒!因為她的母親也把希望寄託在她身上,所以她必須通過高考並改變現狀。即使她很小,她也會承受比成年人更大的負擔,因為她內心深處的一個人相信她很堅強。支持自己。她相信自己,母親也相信她,所以小小的身體可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怎麼樣?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給我留言。」
H. 《少年的你》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看完《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感想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少年的你》觀後感,歡迎閱讀。
一、演員
最近媒體熱議電影《少年的你》,因為是我感興趣的校園霸凌題材,聽說演員演的好就去看了,果然是讓我驚喜。
首先是演員好,周冬雨是謀女郎出身,金馬影後,雖然我沒有看過她以前的作品,但是在這部片子里她表演的無可挑剔。主人公陳念是高三備考的學生,是底層單親家庭,母親為了生計遊走在法律邊緣,為了躲債不敢回家,陳念基本上獨自生活。陳念遭遇校園霸凌,為了高考開始是隱忍,最後不得不尋求社會小混混小北的保護。影片中很多面部特寫,周冬雨的表情演繹非常到位,特別是幾場哭戲,有的是含著眼淚,有的是大顆的眼淚落下來,都恰到好處,讓人嘆服。
周冬雨是影後,演的再好,也只是不負期望,而新人易烊千璽的表現就堪稱驚喜了。印象中易烊千璽是花樣美男,我對此類型不太感冒,他具體是唱歌還是跳舞我也不太清楚。在影片中,易烊千璽完全沒有一般流量明星的做作,他就是小北—被父母拋棄,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苟且的小混混。學生和社會小混混混在一起,抱團取暖,抵禦社會的惡意。他們是生活在陰溝里的人。影片揭示了這種殘忍的現實,因為是電影,還是要給人以希望。「即使生活在陰溝里,也要仰望星空」,陳念和小北互相救贖,把彼此從陰溝里拉出來。
觀影中我第一次流淚不是面對殘酷的打鬥鏡頭,而是兩個少年愉快相處的一段蒙太奇,小北騎摩托車帶陳念在江邊兜風,小北把零食袋子罩在陳念頭上,小北帶陳念惡作劇。我看到的是絕望中的一道微弱的光,作為成年人,我知道這光雖然珍貴但是敵不過強大的現實。但他們是少年,會為了這道光拼盡全力。易烊千璽准確地演繹了少年感,他演繹的方式是眼神。小北對成人世界的充滿不信任,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他說這個世界不是被人欺負,就是欺負別人。影片中易烊千璽第一次出場是被人痛毆,陳念打電話報警,他看向陳念的那個眼神打動了我,裡面有倔強有希望。
社會小混混小北話不多,表情冷淡,內心自卑,他總是穿著帽衫,把自己藏在堅硬的殼里,以抵禦成人世界的敵意。只有面對陳念,他會卸下這個殼,流露出真誠。他有點笨拙地讓陳念寫下「陳念欠小北一次」,遠遠地走在陳念後面保護她,給陳念去考試的路邊綁上小雛菊。無數人被小北的暖意打動,他喚醒了成年人心中那逝去的少年的自己。
易烊千璽的表揚完全沒有演的痕跡,監制JOJO說易烊千璽很有同情心,能夠體會對方的痛苦,他吃過苦,不會把自己的苦加給別人。我想,這就是天賦,能把自己帶入人物,表現人物。易烊千璽是個內向的人,我發現不少優秀的演員都是內向的,能抵禦來自外界的紛雜,挖掘自己和人物的內心。周冬雨評價易烊千璽「賞心悅目」,長得賞心悅目,演的賞心悅目。我說這部電影讓觀眾因為演員的表演看的也賞心悅目。JOJO說易烊千璽是她近年來看到的最美好的少年,對觀眾來說,也是這樣。
二、導演
電影是表演的藝術,觀眾首先看到的是演員。演員背後的導演和監制才是那個掌舵的。除了演的好,這部片子作為一個故事片,節奏非常好。導演非常會講故事。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復雜的情節和線索,導演用幾個懸念推動故事進展,抓住觀眾的心,表現出戲劇的張力。
影片開頭是陳念同學胡小蝶跳樓,她跳樓的原因是什麼?隨著答案的揭曉,陳念開始遭遇霸凌,陳念怎麼辦?陳念誤殺霸凌者後她和小北會怎樣面對?當小北為她頂罪,警官鄭易鍥而不舍查找真相,陳念面對巨大壓力如何應對?陳念自首坐牢,她和小北的結局如何?
雖然不是懸疑片,但影片節奏緊湊,環環相扣,除了中間一段小北和陳念相處的蒙太奇讓人有短暫的鬆弛,整個氣氛都是緊張的。影片在山城重慶拍攝,層疊的道路高樓,骯臟昏暗的街頭巷尾,桌上堆滿試卷的高三教室。這些場景都給觀眾以壓力,讓人很容易體驗主人公的生存環境和現實壓力。
導演會講故事,把一個普通的故事講的興味盎然。他對演員表演效果的把控也很厲害。看完電影後我看過一些采訪視頻和拍攝現場花絮,看到導演和監制是怎樣要求演員做到他們想要的效果。我們看電影看的是成品,直觀地以為,在那個場景里演員演到位了,是演員的天賦。其實,有很多鏡頭都是磨出來的。有記者問易烊千璽當自己表演到位時自己有沒有感覺,易烊千璽實話實說,很多時候自己不知道,他們(導演和監制)知道。周冬雨在片場和導演討論,她覺得拍的很多條沒什麼不一樣,但是導演和監制知道哪裡不一樣。導演對影片成片效果有整體把控,對每個鏡頭表達的情緒的力度有設計有要求。導演更厲害的地方在挑演員,他們能看到演員身上特別的地方,從來沒有在別的影片中表現過的地方。我們經常聽演員說突破自我,這種突破是以導演的慧眼發現為前提的。我們看到的是易烊千璽的花樣美男形象和幾部古裝戲中可有可無的表演,曾國祥導演就能發現易烊千璽的特別的氣質,發現他和小北相通的地方,真是厲害!每次看完一部好的電影,我都對導演無比佩服,導演真是一個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職業,好的導演也是老天爺賞飯吃的。曾國祥導演就是。
三、現實
《少年的你》表現了兩個題材:高考和校園霸凌。高考是老生常談了,校園霸凌卻是第一次搬上大熒幕。有影評評論,曾國祥電影不像楊德昌電影那麼深刻,引人思考。說的沒錯,但是每個導演有自己的特點,無所謂優劣。曾國祥電影只是用了校園霸凌這個題材,重點是要表現人物,而不是給出校園霸凌的解決方案。當然,影片對校園霸凌的原因也有一點探索,霸凌者魏萊和被霸凌者陳念的家庭背景,學校和警方在霸凌事件中的作用。有所觸及,但不深入,這不是曾國祥導演要解決的問題。
影片中因為兩個美好少年的自我救贖給人們以希望,霸凌者也因為惡有惡報死了,但我們知道殘酷的現實往往並沒有多少機會給他們。學校中弱者和社會小混混混在一起,大部分情況是兩人一起墮落,即使兩人真誠相愛,最多仍是在社會底層掙扎。
我相信校園霸凌是普遍現象,雖然隱秘,從網上披露的案例來看絕非孤例人。人是群體動物,人聚合在一起,就有沖突。我觀察HY的幼兒園和小學生活,班級里不同孩子組成了一個小社會,雖然沒有霸凌事件(因為他們還小),但是總有欺負和被欺負,被欺負的人總是那個看上去比較弱小的男生。我相信人性本善只是赤子之心,在群體生活中的壓力會讓人本能地走向自私,壓力無處化解就會走向霸凌和被霸凌。
現在學校在校園霸凌中的作用嚴重缺失,在應試壓倒一切的方針下,學校並無動力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況且,校園霸凌通常是作為學校的「家醜」竭力被掩蓋的,當一件事情發生後學校並不借機教育學生,而是得過且過。學生們並不知道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該如何應對。
學校作用缺失,家長更要擔起保護孩子的責任。很早以前我看過一本書《如何讓孩子面對嘲笑》,作者長期從事小學社會工作,將她豐富的經驗寫成此書,旨在教育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嘲笑
和成人群體一樣,容易遭受嘲笑或霸凌的都是弱者,只是孩子更加不會掩飾,就顯得赤裸裸。生理缺陷可能會導致被欺負,但最重要的還是心理上的軟弱,當然很多時候生理和心理的缺陷或軟弱是相隨相伴的,生理缺陷往往導致心理自卑。一個人如何擁有強大的心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來自父母的支持,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心理踏實,不空虛,不自卑。很多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缺乏父母的心理支持,被霸凌者陳念是這樣,霸凌者魏萊也是這樣。有愛的孩子心理充實就不會通過欺負他人獲得存在感,有愛的孩子相信父母能幫助自己就不會表現出軟弱,不給霸凌者機會。即使在學校被欺負,和父母關系良好的孩子相信父母願意向父母尋求幫助,能夠藉助大人的力量解決問題。
我弟弟小時候在學校被欺負,他回來跟家裡人說,壞孩子把吃過的`西紅柿扔到他身上。我爸出面,直接去學校嚇唬那孩子,嚇唬過之後那孩子還找我弟,後來再找了一個看上去很像打手的親戚放學接了幾次我弟,壞孩子就再也沒有欺負過我弟了。如果那時候大人不知道或者不出面,我弟有可能長期遭受霸凌。
除了心理支持,《如何讓孩子面對嘲笑》那本書里講授了很多技巧,比如練習強化建立自尊,消除自卑,大人和孩子一起進行心理建設。書中特別提到嘲笑者特別願意看到被嘲笑者的憤怒,你越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他就越開心,有時霸凌就是為了看對手發怒。控制自己不發怒也是一項應對策略,其他還有贊同霸凌者,應對霸凌者,展現自己的自信。霸凌者也有害怕的東西,也是紙老虎,你越是害怕,越能助長霸凌者。對初中高中生,有的霸凌行為已經越過法律底線,更是絕不姑息。父母可以未雨綢繆地和孩子討論假如發生這種事情後應該如果應對,給孩子以心理儲備,從容應對。
每一個悲傷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少年的你》揭示了校園霸凌這個隱秘的現象,也給那些不稱職的父母敲了警鍾,養育健康的孩子,家長要做的還很多。
10月31日,著名學者易中天點評電影《少年的你》:「我給《少年的你》九十二分。使電影成為藝術的,是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處。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是陳念和小北的抱團取暖,就像兩只孤立無援的小動物互舔傷口。這不是什麼梗,而是永恆的話題,任何人,都難免會有被欺負,被冤枉,被孤立,被歧視,被打擊,被暗算的時候或者可能,哪怕遭受的只是冷暴力。大多數人,也許只能悄悄躲進叢林的深處自舔傷口。如果從此不再流淚,他就成長了,也就無敵了。」
的確,在其文章里,易中天也談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他說給九十二分是「因為挑剔的我,找不到可以挑剔之處。」同時易中天還提到了近期備受爭議的《少年的你》小說融梗問題,他表示:「這部電影是否融梗,我回答不了。但除非極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鑒,關鍵在於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但是單純電影藝術本身而言,易中天老師的評論也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出入。畢竟在這部影片中引人深思的地方,也就是在於沒有陷入「壞人必死」這樣的快意恩仇,而且是陳念勇敢而坦誠地直面罪與罰。
影片有一個鏡頭,陳念去監獄見小北時,兩人隔窗對望,後面牆上寫著「今朝立志做新人」。陳念選擇自首,完成了自我救贖,同時小北也不用替陳念背殺人罪名,也得到了救贖。作為國內少有的聚焦校園欺凌的青春題材片,這部電影的票房短短幾天之內已超過8億元,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電影。影片票房口碑雙豐收,應該說一方面源於兩位主演精湛的表演,另一方面也與影片本身對現實問題的關照有很大關系。相對來說,在這部影片的結尾里,陳念和小北再次出場時,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陳念護送學生回家,小北仍默默地在背後保護陳念,說明兩個人在一起了,也說明他們都走向了光明。
將校園暴力這一話題搬上了銀幕,言人之未敢,思人之所患。進電影院之前,你會以為這個故事離你很遠,但這個故事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影片展現了一幅生猛的社會面貌。但這部現實電影的出現,不僅是一次敢於發聲,更是對我們身邊每個孩子,甚至每個普通人的理解與關懷。不是說,電影《少年的你》雖從觸目驚心的欺凌開始,但它最終的底色則是溫暖和愛。正如那句在課本上一閃而過的句子,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是也有人依然仰望星空。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愛,主人公陳念和小北才最終救贖了彼此的人生,過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不過,有評論者這樣認為的,就在所有人以為這只是又一部「流量」青春電影之時,影片的質量卻給了質疑者狠狠的耳光,劇情方面也是可圈可點,沒有絲毫脫離帶水的成分,而主演周冬雨的演技自不用多說,絕對是對得起金馬獎影後這個稱號,值得驚喜的要屬易烊千璽,雖然沒有經過專業影視院校的歷練,但他在影片中的表現卻可以用驚喜和出乎意料來形容。影片的熱播讓人們再一次聚焦於當下校園霸凌問題,只有當它真正被關注受重視了以後,才會一步步凈化校園的風氣,以影片呼籲大家能夠多關注這樣一個群體,正所謂是小孩子無知無畏,社會不能聽之任之。
諸如像這種「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少年意氣固然可貴,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換句話說,影片所帶來的意義其實絕非影片的票房,其產生的社會意義才是最值得一說的,全片圍繞著校園霸凌展開,用兩個惺惺相惜的年輕人之間溫暖的感情,將整個事件抬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你或許很難想像,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在學生時代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卻遭受到如此這般的非人對待,但這些事卻很真實的存在於目前真實的校園生活中,何其諷刺了都。
對於電影《少年的你》揭露的是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相信在未成年人觀看了,不宜模仿劇中呈現的校園霸凌場面所涉及的行為為好。即便是在很多時候,對於校園暴力會被老師們誤認為是同學之間的玩笑,畢竟同學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老師的忽視不僅讓受傷害的孩子得不到幫助,甚至會讓霸凌者愈發猖狂,對被欺凌者的手段愈發殘忍。學校對校園暴力的忽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對霸凌者的懲戒手段有限,老師只能對他們進行口頭教育。
即便如此,可口頭教育對於霸凌者來說,根本沒有絲毫的震懾作用,他們會認為欺負別人只會收到口頭批判而已,在欺凌同學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在影片中所表達的旁人的冷漠也是在助長霸凌者的囂張氣焰,從胡小蝶到陳念,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他們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殊不知你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欺凌的人。在胡小蝶和陳念被欺凌的時候,只要有人願意站出來,那麼最後的結局也不會是如此悲涼。即便是在校園暴力的形成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學校的忽視等因素,當面對校園暴力時,我們應當勇於說「不」,防止下一個「胡小蝶」或「陳念」出現。
雖然故事的結局是令人欣喜的,劉北川和陳念穿著監獄服,坐在警車上,陳念臉上滿是釋然與心安的微笑;但是車流如虹的公路後面,仍然是灰濛蒙的背景,少年的你,成長是如此艱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在心裡叩問,誰之罪?
怒其不「忠」——北川的父母
北川的媽媽在丈夫離開以後,為了自己的幸福,痛打兒子,兒子出走,從此母子天涯兩隔,再無聯系。北川從此成了浪子,借高利,打架,他要生活啊。沒有家人,沒有溫暖,沒有未來。在飽受摧殘被拳打腳踢的時候,陳念為了救他親了他一下,這一吻,沒有愛情,只是被逼無奈下的權宜,或者說也是為了自保,亦或只是同病相憐下的憐惜。但北川感念至極,為了回報這一霎時的溫暖,他成了陳念的護花使者,甚至願意攬下所有的罪,付出未來幾十年的人生。
北川很帥,聰明,重情重義,如果有一個正常的家庭,他會是一個多麼陽光的男孩。電影里,導演沒有設置哪怕一個鏡頭給北川的父母,只是在受審提到母親時,出現了北川痛苦的表情。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北川被父母拋棄,他成了沒人要的小貓小狗。但他有思想,有靈魂,他渴望愛,哪怕一星半點。手銬銬住了北川的未來,而更應該被銬住的,是北川不負責任的雙親。論語中,「忠」是竭盡心力的意思,為人父母,既生之,即該養之,生而不養,其惡甚於牲畜!
哀其「無力」——陳念的母親
陳念有一個愛她的媽媽,但債台高築,整日東躲西藏。當魏來群發媽媽的照片,肆意嘲諷,她怒不可遏;當魏來提出給她錢,她徹底被激怒,把魏來推下了台階,導致魏來的死亡。陳念也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這份愛,她努力學習,渴望擺脫窘境,考到北京,為自己,也為母親。為了這個目的,好友冤死,她忍;被毒打脫下衣服拍下照片,她忍;北川為她頂罪,她內心慚愧煎熬,她依然忍。她甚至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坦然地參加了最後一天的高考,考出632分的高分。希望通過個人努力,改變命運,成了她人生的全部意義,寒門之女要跳出龍門,她迷失了自我,也丟掉了做人的良知。
陳念的媽媽不能不說是個好媽媽,再苦再難也努力承擔,可是,迫於生計,她無暇也無力給孩子良好的環境,極度的自卑、膽怯,導致孩子的心靈誤入歧途,走向陰暗。
被寵壞的「公主」——魏來
最沒有未來的,恰是魏來。天使的面容,魔鬼的心靈,把同學逼死她若無其事;陳念只是被警察約談,她恐嚇威逼;陳念舉報,她惡意報復。一個未滿18歲的少女,卻如蛇蠍般狠毒殘忍。直到毒打陳念拍下照片,她來請求陳念不要報警,她內心依然沒有絲毫慚愧悔恨,只是為了瞞住父母,好繼續她罪惡的人生。
我們恨魏來,可是,魏來就該死嗎?試想,如果沒有陳念的一推,魏來有未來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魏來終其一生,只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誰之罪?魏來的父母。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高檔奢華的裝飾,優雅甚至是做作的談吐,父母在警察詢問時侃侃而談,魏來嬌滴滴在一旁裝萌賣乖、一臉無辜。一味寵溺,滿足孩子所有無理要求,物質上的全力滿足,但獨獨缺少了陪伴與教育。漸漸地魏來知道自己是「天之驕女」,要什麼有什麼,自私張狂,所有人都得聽自己的。看不順眼的,脫下她衣服;比自己優秀的,侮辱她;不忠於自己的,打怕她。反正北大在等著自己,只要一切謊言不被揭穿。
三個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啊,就這樣,被三個家庭推向罪惡的深淵。不,不止是家庭的責任。還有社會,還有我們的監管部門。
曉蝶慘死,警方介入,找不到證據;陳念舉報,依然證據不足。當罪行得以掩蓋,只會讓為惡者更加猖狂。魏來對陳念威逼恐嚇,就是明證。也讓陳念陷入困境,只能尋求北川的保護。家庭、學校、社會都不能給一個十七歲的孩子以庇護,卻只能依耐一個同樣無依無靠依然是孩子的北川。
還好,警官鄭易細心敏感,沒有簡單地面對問題,他深知案件的個中曲折,雖然沒有證據,但他深諳人性,讀懂了孩子們的內心。是他的及時「激將」,讓陳念最終擺脫了陰影,說出了真相。影片開頭,陳念是一個老師,他帶著孩子們一遍一遍地念著,「這是我們的樂園」,她走出來了,她健康陽光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真希望我們的社會、家庭、學校真如陳念所念的那樣,「這是我們的樂園」,讓孩子在陽光中長大,真正地自由快樂。
I. 《少年的你》提名奧斯卡,你覺得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兒
《少年的你》提名奧斯卡,我覺得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演員,易烊千璽作為主演可以說是有非常高的人氣和眾多粉絲,這次提名奧斯卡我覺得這不僅是對這部電影演員的認可,更是對這部劇的編劇與話題的認可。
這部電影不論是演員的選擇還是劇情的發展都非常舒服,電影所要表達的現實意義永遠高於電影本身。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你國家未來的棟梁,為他們營造舒服的健康的學習環境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僅關注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綜合發展,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
J. 《少年的你》里有哪些地方讓你很有感觸
《少年的你》里有哪些地方讓你很有感觸?《少年的你》的核心主題是關於「愛」的,輻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青春期少年們從迷惘孤獨,走向彼此救贖,終與世界和解的成長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少年時期都有自己的青春期,會有很多影子引起共鳴。
陳念遭受校園暴力影後周冬雨一改可愛形象,把陳念正一個這樣敏感又有點自卑的小女生詮釋得很到位,這次的演技絕對能觸及到觀眾的內心。她的眼神里有孤單,有倔強,還有對溫暖的渴望。 青春期里一顆自卑怯懦的心理是那樣敏感那樣的不知所措。
最開始一直遭受校園暴力的是胡小蝶。從一開始的自殺,到最後胡小蝶每一個被暴力的畫面,我都看到被校園暴力者的無奈和對外界關懷的渴望。胡小蝶跳樓前對陳念說:「為什麼你們都看到我被欺負,卻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做些什麼?」
小北知道這件事陳念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陳念一心想要考大學、想要走出去。於是小北便將其屍體拉到野外進行處理,最後小北為了陳念的夢想,自己為其頂罪,被警察抓兩人分別的那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真的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