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幹嘛的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匯聚世界電影優秀成果、增進中外電影交流合作與傳播的重要平台。
北京國際電影節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於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旨在融匯國內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將成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重點文化活動,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核心活動。
舉辦意義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北京國際影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的大型電影活動,自2011年創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活動主旨,定位於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和高端化、市場化,是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產業發展,增進中外電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累計吸引萬余名嘉賓、百萬人次群眾參與其中。北京展映活動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場次達1600場。共舉辦11場主題論壇,邀請到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呂克·貝松、吳宇森、陳可辛、基努·里維斯、韓三平、保羅·哈尼曼等眾多知名電影人作為主講嘉賓,分享經驗。
電影市場累計吸引了約1800家電影公司和機構的近7000名業內人士,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交易市場,超過了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額緊追世界最大歐洲的戛納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
B.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申請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
同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復函同意,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於1993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應邀出席了電影節,並對上海國際電影節按各項國際標准進行了嚴格的實地考察,於1994年認可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當時定為每逢單年舉辦一屆。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來自世界各國1,100名來賓出席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盛會。評委會主席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擔任,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渚、香港導演徐克、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國際評委。在20部參賽片中評出了4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獎。有2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委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台。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索菲亞·羅蘭、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采訪報道。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電影節報名影片數量被刷新,比前一屆增加48.4%,並首次採取網上報名方式。
電影節開幕式紅毯眾星雲集,陣容強大:凱瑟琳·德諾芙、西格尼·韋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亞姆·尼爾森夫婦、安迪.麥克道威爾、愛德華·諾頓、羅恩.希爾佛、真田廣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譚盾、張東健、張國立、徐靜蕾、陳豪、黎姿、成龍、周迅、林志玲、周筆暢以及《伯爵夫人》攝制組、馮小剛率領的《夜宴》攝制組等應邀匯聚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上展示明星風采,群星璀璨,堪稱世界一流。從此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被譽為「亞洲第一紅毯」。
享譽全球的世界頂級導演呂克·貝松擔任評委會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任副主席。電影節「金爵獎」國際評委會9名評委中,3位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憑借呂克·貝松在世界影壇的權威地位以及馮小剛在國內影壇的超強人氣,加上其他國際評委的影響力,評委會陣容更加體現其權威性與國際性,被媒體稱為「夢之隊」。國際名導李安出席電影節,參加論壇演講,並榮獲本屆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頒獎晚會上另一個特別獎項 ——傑出藝術成就獎則由法國國寶級影後凱瑟琳·德納芙獲得。
C. 電影節越來越多了,這只是圈內人的狂歡嗎
一度被疫情所影響的業界各類活動和獎項都逐步恢復。過去的國慶檔,8天39.5億票房創造檔期歷史第二的成績,我們熟悉的電影市場好像回來了。而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似乎來得更加集中一些。
在陝西西安,開幕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已經進行到了後半段,周冬雨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青年大使,而在開幕式上,閆妮也攜電影作品《我和我的家鄉》受邀亮相。
(舉辦了一屆之後就“隱退”了的上合組織電影節)
的創始初衷就是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選片質量也很高,近幾年,《心迷宮》導演忻鈺坤、《八月》導演張大磊、《北方一片蒼茫》導演蔡成傑等優秀導演也是從FIRST走出。雖然業內已經有一定口碑和影響力,但仍處於圈地自萌的狀態,難以出圈。
無論如何,電影節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依舊要靠獨特創新的理念,和堅持對優秀作品的渴求和鼓勵來逐步建立,希望層出不窮的電影節都能發現自己特色。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D. 國際知名的電影節是什麼並是在什麼地方舉行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釜山電影節
拉丁電影節
愛丁堡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E. 9月15日中國電影節在吉隆坡揭幕,會有哪些電影亮相
2022年9月15日中國電影節在吉隆坡揭幕,《懸崖之上》、《奪冠》、《了不起的老爸》等電影都會出現在電影節中。很多國家都會舉辦中國電影節,現場播放中國電影,有些地方的電影節在剛開始舉辦的時候,播放宣傳中國文化的記錄短片,能夠讓當地的居民更全面的了解中國,以及了解電影當中的文化內涵。
《了不起的老爸》主要講述的是兒子和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兒子非常喜歡跑步,父親是一名開計程車的司機,兩個人的矛盾比較大,互不理解,但是在馬拉松比賽中卻達成了一致目標,兩個人並肩攜手,共同站在起跑線上。
F. 金海鷗獎含金量
金海鷗獎含金量比較高。金海鷗獎是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所頒發的獎項。
2018年6月17日,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閉幕儀式暨頒獎典禮在山東青島西海岸靈山灣星光島大劇院舉行。現場揭曉了首屆「金海鷗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評委會特別獎六項大獎的得主。
其他活動
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除了頒發「金海鷗獎」之外,還舉行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合作論壇、12場「聚焦國家」單元和電影市場等活動,推出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製作培訓班和電影人研修班計劃,簽署了12項關於影片引進與電影合作的協議。
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旨在通過電影為上合國家間人文合作開辟新的切入點,為成員國間電影乃至文化合作交流搭建更廣闊舞台。國際知名影星成龍擔任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
G. 明月夜是啥電影的主題歌
電影《緣分》主題曲國語版《明月夜》。
《緣份》是1984年邵氏出品的時裝愛情片,由黃泰來將執導,張國榮、張曼玉、梅艷芳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剛大學畢業的保羅,在地鐵中邂逅了美麗動人的莫妮卡和富家女安妮,三人譜寫了一場浪漫的青春愛情故事。
該片於1984年10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6年3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在新開通的地下鐵中,青年陳保羅(張國榮飾)對同車的莫妮卡(張曼玉飾)一見鍾情,不幸卻被另一名乘客安妮(梅艷芳飾)趁機捉弄。這幾位年輕人很快散落在茫茫人海中,職場新丁陳保羅開始為工作奔忙,莫妮卡則為了理清和上司的一段舊情而心神不寧。某日,保羅與莫妮卡再次相遇,而富家小姐安妮亦再度出現,半捉弄半挑逗地纏上了保羅。莫妮卡找到新工作,遭遇了好色新領導的騷擾,保羅則在安妮的暗中幫襯下正式追求莫妮卡,與後者的好色上司連番交手。莫妮卡考慮接受保羅的愛意但終於退縮,聲稱將他們的愛情交付給一場地鐵中的緣分游戲。在離亂的人流中,保羅和安妮一起,去找尋消失的莫妮卡 [3] 。
電影《緣分》主題曲國語版《明月夜》張國榮唱。
張國榮歌曲《明月夜》歌詞:
詞:謝明訓
曲:張國榮
編曲:鮑比達
走過千山我歷經多少風霜
才能夠回到你的身邊
等待的容顏是否依然沒有改變
迎接我一身僕僕風塵
等待我的人是否還坐在窗前
帶幾行清淚迎接晨昏
是否還依然在門前掛一盞小燈
牽引我回到你身邊
明明是一場空在夢里浮沉
不敢問當年是假是真
流水不管年華任它去
悠悠我心無處尋覓
經過多少年只有我還在窗前
冷冷的黑夜在我身邊
沒有一盞燈 沒有一個等待的人
只有夜色依舊如從前
等待我的人是否還坐在窗前
帶幾行清淚迎接晨昏
是否還依然在門前掛一盞小燈
牽引我回到你身邊
明明是一場空在夢里浮沉
不敢問當年是假是真
流水不管年華任它去
悠悠我心無處尋覓
經過多少年只有我還在窗前
冷冷的黑夜在我身邊
沒有一盞燈 沒有一個等待的人
只有夜色依舊如從前
明月夜 依舊如從前
明月夜 依舊如從前
試聽張國榮歌曲《明月夜》有感:
沉默,是一個人對愛最蒼白的表情;是一顆心對情最無力的回應。沉默的人,愛的最深;沉默的心,傷的最重。人這一生,總有不願接受的現實,不想承受的心情。不是你的夢,再美也要醒。
愛情是個奢侈品,來來去去無蹤跡,常常是當它被意識到時,已經走遠。有幸在人生中體味到愛情的人,都是幸運兒,月光依舊,故人不見
H. 林允參加了什麼活動看提詞器
6月13日深夜,女演員林允被推上了熱搜,因為林允看提詞器!據多個網友以及大號爆料說,林允參加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時被挑出一個毛病,發言全程都在盯著提詞器照讀,引發巨大爭議。很多網友吐槽說:業務能力不行,要多鍛煉,太不敬業了;重要的場合也不提前做一下功課嗎?不停地看提詞器,磕磕巴巴是不是遇到不認識的字了?長點心吧看!這個沒啥,但是也要看場合,大場合的話就有點過分了。林允粉絲解釋說:林允從深圳飛青島時因為遇到大雨加爆胎延誤了,所以沒時間准備台詞。
林允現身當場,她的表現卻讓眾人唏噓不已,看著提詞器照讀!原來還有這種操作?對於林允的表現,不知道多少人心中大失所望,不知道她是真的沒有準備好呢,還是緊張,再或者能力不行呢?這個誰也說不清楚。國家電影節,也是象徵著國家的權威吧,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吧,這中情況讓大家情又何以堪?有網友表示是不是業務能力不行呢?還是並沒有心思去准備這些東西呢?觀眾對於此還是很想了解的。
I. 首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電影節在哪啟幕
2018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6月13日晚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作為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共吸引了8個成員國和4個觀察員國的官方代表、主創團隊及行業代表參加,國際知名影星成龍擔任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
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韓三平認為,來自各國的評委都是資深電影從業者,有機會與他們共同觀看上合各國精彩影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代表評委會全體成員保證,將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評選出優秀的影片和影人。據悉,本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評獎以「金海鷗獎」命名,設置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評委會特別獎共六項大獎。
來源:中國新聞網
J. 明月烑烑還有第二季嗎
《明月烑烑》沒有第二季。
一、簡介
《明月烑烑》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許鞍華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由周迅、彭於晏、霍建華領銜主演,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鮑起靜、春夏等聯合主演。
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該片於2017年7月1日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2018年6月17日晚,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閉幕儀式暨頒獎典禮在山東青島西海岸靈山灣星光島大劇院舉行。中國演員周迅憑借《明月幾時有》獲得了最佳女演員殊榮。
二、劇情
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
之後通過槍戰、巷戰、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講述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日子裡,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