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動畫電影《好奇的喬治》的片頭曲
美國民謠象徵性人物Jack Johnson為電影Curious George(好奇猴喬治)所作的電影原聲。一如既往的深情浪漫,一把木吉它走天下,相信任何人也不會拒絕這位「草根藝術家」。 以下轉自粉絲網論壇 Jack Johnson介紹: 從小在夏威夷長大,Jack Johnson會走路的時候也會沖浪,17歲的時候他已經是沖浪界的天才,以最年輕的年紀揚名於世界級沖浪大賽(Pipeline Masters),正當體壇將他鎖定成海灘明日之星,比賽後一個月,Jack Johnson在沖浪時發生嚴重意外,臉上縫了150針,讓他整整三個月無法出門,卻也給了他三個月抱著吉他、創作音樂的時光;但是Jack Johnson並沒有一股作氣成為創作歌手,18歲的他選擇到加州大學念電影,99年導演並且擔任電影配樂完成了沖浪電影《Thicker Than Water》,初執導演筒的他,贏得各影展最佳導演等大獎,眼見著Jack Johnson就要加入電影界,新的一波浪潮卻迎面來襲;傑克自彈自唱的歌曲,早期就被沖浪巨星們作成卡帶復制流傳,2005年的今天,Jack Johnson,這個海灘男孩,不只是沖浪天才、不只是得獎導演、他是全球銷量300萬張的創作才子。 「Jack Johnson擅長創作氣氛好、感覺對的音樂,簡單的空心吉他搭配他溫煦柔和的嗓音,讓人感覺輕松而舒適…」權威音樂網站AMG這樣推崇他的音樂風格。往返夏威夷與洛杉磯兩地,Jack Johnson於2005年錄制完成最新專輯《In Between Dreams》,有著大海般的歌聲加上純熟的吉他彈奏,創作出一首接一首輕松愜意、混融民謠、藍調、雷鬼和Bossa Nova的清新作品。簡單卻完美的專輯創作,在沒有商業廣告的加持下,《In Between Dreams》卻在美國發行首周,以23萬張的驚人銷售空降全美告示牌專輯榜第2名,在樂評、樂迷、以及電台DJ的熱情支持下,《In Between Dreams》在不到2個月的發行後在全球默默賣出200萬張。Radiohead的主唱曾對Jack Johnson說:「你真是天生的人型節奏組(human drum set),嘴巴就像鈸,打開了就有切分音」;美國權威雜志評論傑克的歌詞創作:是「21世紀的Bob Dylan」。Jack Johnson特殊的魅力,讓世界上任何浪高於4英尺的地方,就有沖浪客聚集著聆聽他的專輯;他的音樂會出現在倫敦頂級的時尚bar里,也會出現在曼谷的盜版攤上。但對傑克來說,他只是個沖浪家、喜歡電影、跟會唱歌的人,他不叫魔術Johnson、他是Jack Johnson。 『Curious George』 (好奇的喬治)電影原聲,由美國著名民謠歌手Jack Johnson主唱。電影將於2月10日全美公映。影片改編自童書故事《好奇小猴喬治》,喬治是一隻生性好奇的小猴子,因被一頂黃色的大草帽所吸引,從而來到了喧囂的都市,本性善良與機智的他總是闖下無心之禍,但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讓人捏把冷汗的同時不禁會心一笑 http://lib.verycd.com/2006/08/07/0000114319.html 電驢下載
B. 爵士只是調調,沒歌詞的嗎
爵士是一種音樂形式,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歌詞了。
爵士音樂(JAZZ)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懸案,現在有四種說法比較流行闡述Jazz這個詞語從何而來。
第一種說法, Jazz一詞來自當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一位家喻戶曉的黑人流浪音樂家,他 的名字叫做爵士波·布朗。和所有的黑人流浪音樂家一樣,布朗常年在這條河的上下游巡迴演出,特別是到黑人聚居地的餐館,酒店和咖啡館里演出,他的演奏十分精彩,每次總會得到一片叫好聲,看到高潮處,觀眾會大聲叫喊:再來一個,爵士波,再來一個,爵士!就這樣,爵士波·布朗的名字成為了他所演奏的新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種說法,爵士這個詞由一位海報畫家首先使用。1910 年前後,這位海報畫家為黑人音樂家波塞·爵姆斯樂隊創作了一張海報,上書「爵姆斯樂隊登台演出,節目精彩請勿錯過」的廣告詞。爵姆斯的演奏現場氣氛熱烈,演員自由奔放,觀眾把他們的音樂叫做 「爵斯」音樂,最後以訛傳訛,變成了「爵士」。
第三種說法,在20世紀初,有人撰文指出「爵士」一詞,是由著名的軍樂隊指揮,早期爵士樂隊人物詹姆斯·尤羅普從「萊士」一詞轉化而來,而「萊士」是1905年前後在紐約演出的一個黑人管樂隊的名字,可是這種說法立刻被尤羅普自己予以否認,他當眾辟謠說自己沒有說過這種話!
第四種說法,「爵士」一詞,根據一些語言學家的研究,起源於美國黑人的俚語,帶有「熱情」、「放盪」之類的含義,在許多時候,它更被用作形容男女歡娛時候的一種動作形容詞,有專家甚至舉出這種音樂一開始就和斯托里村這樣的煙花之地密不可分(爵士一開始就是在妓院附近演奏的),可以來證明語言學家觀點的正確性。這樣的說法確 有其道理,但也有很多爵士樂迷不願意去承認。不過從我個人的觀點,很遺憾我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很多音樂的名詞都與性有關,比如Funk(芬克)一詞和Fuck一詞有淵源;而Grooving樂風則更與性有關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動作;象90年代流行起來的舞曲 種類Hip-Hop也是如此。
那麼Jazz到底是什麼樣的音樂呢?有一位爵士愛好者John曾經這樣說:聽起來澀澀的,怪怪的,動靜小的,彷彿不到音準的,帶拐彎的,就是爵士了。我的定義是,Jazz是Blues和Ragtime 結合而來的一種音樂形式,出現於20世紀初的時候,多使用切分音符、半音和即興演奏方式,經過與各種音樂的良性結合後形成了一個多種不同風格的即興音樂群組。
讓我用最簡單的方法解釋一下切分音符。音樂都是由小節組成的,有的小節是2拍,比如進行曲和波爾卡;有的是3拍,比如圓舞曲;有的是 4拍,比如大部分的流行音樂和爵士
音樂;也有5拍、6拍等等的音樂。每一拍實際上可以拆分成兩個半拍,如果「一個全拍+ 一個半拍+一個全拍」就構成了一個典型的切分音符,大家可以嘗試自己哼一下。當然切分的種類很多,我舉的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半音是什麼呢?大家知道1、2、3、4、5、 6、7七個音符,其中3和4之間、7和1之間是半音,而其他相鄰音符之間都是全音,那麼全音也可以插一個半音了。比如升1,也就是降2,就是一個半音。表示方式在簡譜里就是#1或者b2。當然還會有#2(b3),#4(b5),#5 (b6),#6(b7)。Jazz音樂相當多地運用了半音資源,而在流行音樂里卻很少去使用。
至於即興方式,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一般的Jazz是有一部分事先安排好的樂句,另一部
分則是現場即興演奏的;早期的 Jazz因為都是黑人在演奏,他們更是沒有記譜的習慣, 在所有聽眾眼裡,真正能發揮即興演奏技巧的人才是最厲害的演奏家。換句話說,連樂師自己也不知道他將演奏些什麼出來。所以,Jazz是一種感性的音樂是用心靈去聽而不 是純粹用耳朵的。
爵士樂的起源
爵士樂(Jazz)以其極具動感的切分節奏、個性十足的爵士音階和不失章法的即興演奏(或演唱)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音樂領域各界人士的認可。它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為源頭,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是異彩紛呈、百花齊放。自從1917年第一張爵士唱片誕生以來,它便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20世紀初的新奧爾良爵士樂 、30 年代大樂隊演奏的搖擺樂、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後的搖滾爵士,而後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張張不同風格的爵士唱片匯成了一部爵士樂發展史。
爵士樂的來源--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爵士樂是在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份,以小型管樂隊的形式即興演奏而逐漸形成的
爵士樂的發源地--新奧爾良(New Orleans)
爵士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於美國的南部城市新奧爾良。19世紀初,法國人統治著新奧爾良。由於管理非常鬆散,許多非洲黑人從美國南方的奴隸主手下逃到新奧爾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再因通婚自由,非洲黑人與法國人的結合出現了大量的混血黑人,人?quot;克里奧爾人"。到了19世紀末,新奧爾良的居民中除了白人、黑人外,剩下的就是克里奧爾混血黑人。南北戰爭前,克里奧爾人享有與白人同樣的地位,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古典音樂教育。南北戰爭後,由於實施新的種族隔離法,迫使他們與黑人為伍。黑人的非洲音樂傳統與克里奧爾人的古典音樂訓練相結合,對爵士樂的產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奧爾良對黑人一直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當其他城市歧視黑人,壓制黑人音樂發展時,新奧爾良仍然允許黑人在大街上以彈唱謀生。新奧爾良也是美國當時惟一實行公娼制度的城市,許多妓院、賭場、娛樂場所給黑人提供了大量的謀生機會。此外,新奧爾良曾是美國的管樂器製作中心,管樂器很便宜,幾乎任何黑人都很容易得到一個二手貨,因而小型管樂隊隨處可見。由於這些原因,使爵士樂在新奧爾良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醞釀,以致迅速地發展起來。
盡管現代的唱片界有時將爵士樂劃分為傳統爵士樂和現代爵士樂兩類,其中傳統爵士樂是指採用了4/4拍的行進性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的爵士樂,而現代爵士樂是指採用了貝斯演奏跳舞音樂的爵士樂。這種劃分有時會顯得毫無疑義,如果那這種標准來衡量,人們幾乎無法判斷肯尼·金是否比比賽希爾·泰勒的音樂更應屬於現代爵士樂。其實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相關的概念予以劃分爵士樂的種類並不確切,這造成了一些既具現代風格又包含了傳統風格的優秀作品無法分類的問題,因為爵士樂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程是連續不斷的。各種風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聯系,大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以下十九種風格: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奧爾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樂)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蘭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樂隊爵士)
Swing(搖擺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樂)
Avant-Garde (前衛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後波普爵士或現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風格爵士)
C. 法語節奏組是怎麼劃分的呢 和動詞 名次 有什麼關系 能否說詳細點
節奏組(le groupe rythmique)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它的劃分影響到聯誦(聯誦只能在同一節奏組中發生)。法語句子可以按照意義和語法結構劃分為節奏組。節奏組的劃分以實詞(動詞,名詞...)為主體,分為單個獨立的語法單元,保證語法正確的前提下一個實詞一個節奏組。例如:1. Est-ce que/ c'est Philippe?/
2. Oui,/ c'est Philippe.
3. Quelles_études/ est-ce que vous faites? 你的學業是什麼?
4. Tu vas/ en_Italie/ de temps_en temps? 你時不時去義大利嗎?
節奏組的劃分:
a: 輔助詞+有關實詞
b. 固定片語或習慣用語
c. 定語+被修飾成分
d.被修飾成分+單音節詞定語
D. 如何學好英語聽力
學好英語聽力的方法:
1、挑選難度適當的材料
大家一定要對自己的聽力水平有了解,這樣的話挑選材料的難度才會合適。難度適當的材料能讓我們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快速地取得進步。難度的選擇和聽力的速度也緊密相關。在學習過程中,一定可以根據自己水平調節聽力速度,讓其略高於自己的水平即可,這樣的學習最為高效。
2、聽力的量一定要大,盡量做到每天都聽
毫無疑問,蜻蜓點水式的訓練不足於真正幫你提升。語言是個技能,大量的聽,才能熟能生巧。在聽力達到高水平之前,耳朵如果有一天不接觸到英語,就有可能會生疏,一個禮拜不聽你就發現遲鈍!
所以不管怎麼樣每天你要固定聽一個東西,而且聽的東西可以反復,比如說你三天可以聽同樣的東西,但是每天都得聽。
3、訓練從Narrow input開始
什麼叫Narrow Input,就是與其廣泛地聽各種東西,今天聽新聞、明天看美劇、後天聽對話,不如把聽的材料限定在較窄的范圍內。這是因為在較窄范圍內,比如天天聽新聞,相近的語言材料出現重復的頻次就會提升,重復次數高,自然掌握的速度和效率就會高。
4、一定要精聽訓練
不是說泛聽不行,只是其效率遠低於精聽,很多同學想要看英文電影,就是為了提高聽力。但是其實這個效果不好,它不能快速達到聽力能力的提高,我們每天一定要注意精聽。
精聽就是既要聽主旨、也要聽細節、還要聽邏輯,只有當你聽到一段話,把這三者都聽出來之後,你才能夠真正的理解。一個非常好的檢驗標准就是,你是否能夠用中文轉述,如何可以,就表示真的懂了。同時精聽,也會強制你提升聽的次數,自然而然增加重復頻率。
提高聽力的注意點
1、不用過於正式。可以選擇上下班,上學路上、睡前等零碎時間隨意地聽。
2、不用過於摳字眼。一開始可以模糊的聽,在慢慢過渡到聽得清楚的階段。
3、要注意堅持。可以每天花幾分鍾或者十幾分鍾的時間聽聽,不能今天聽很久,明天就不聽了。主要是要有個重復、持續的過程。
總而言之,英語聽力沒有什麼捷徑走,相比較單詞記憶的方法,它更多的是「聽」。重復堅持的聽,選擇適合的材料聽,再加上口語交流運用,能更快的提升英語聽力。
(4)在哪裡可以看電影節奏組擴展閱讀:
技巧
相關保留原則
當選項中有兩項表達意思相近時,那麼正確答案必在這兩項之中!這時只需稍微聽一聽對話,即可知答案,如果出現了雙重相關,便可直接確認正確選項,只需聽完對話加之認證一下即可!
異項保留原則
當選項中出現有意思明顯相反的兩項時,那麼正確答案必在此二項中出現!如果出現雙重異項,那麼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異項保留原則在六級考試聽力短對話中應用廣泛!
女士保留原則
做題做多了,我們應該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當對話中出現女士的建議和要求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這時女士說出來的話很可能就是正確選項的異意!因為女士經常以女神的形象出面,她們代表的是美好、正面、陽光的信息!
概括、抽象保留原則
當選項中出現比較概括、抽象的句子時,這時我們就要把表述事實的、具體的句子劃掉,而去選擇表概、抽象、比較性的句子!此原則可衍生出一個包含取大的原則,在作題時應用也是十分的廣泛,一般當兩個選項的意思接近時,表述比較全面的一般為正確選項!態度和虛擬保留原則
這兩種方法一般無單獨命題的規律性,只是作為上述四種宏觀方法的輔助方法出現,當只剩下兩個選項時,通常正態度的選項容易是正確答案,表虛擬的選項更容易是正確答案。
E. 最近看了一檔節目,有很多人都在說drop the beat,有英語老師能幫忙解答一下是什麼意思嗎
意思:來點節奏
讀法 英 [biːt] 美 [biːt]
vt. 打;打敗;攪拌;對……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比……好
vi. 打;打敗;拍打;有節奏地舒張與收縮
n. 拍子;敲擊;有規律的一連串敲打;(巡警的)巡邏區域;工作區域
adj. 筋疲力盡的;疲憊不堪的
詞彙搭配:
Harlem Beat少年籃球夢
Beat Hazard危險節奏 ; 危險節拍 ; 危險節奏漢化版 ; 傷害節拍
詞語用法:
beat可接以名詞、形容詞、副詞或介詞短語充當補足語的復合賓語,意思是「打成…」。
beat的過去分詞可以是beat或beaten,但beat現在一般只用於形容詞或非正式英語中,意思是「很疲乏」或指五六十年代的「奇裝異服的」,其他場合一律用beaten。
beat用作名詞的基本意思是「敲打」,也可指「敲打聲」,即有節奏地連續擊打、敲打或指敲打時發出的聲音,還可作「拍子」解,指音樂節奏的拍子。引申可表示「常去之地」,指過去訪問過或游覽過的地方。
beat還可指「跳動」「悸動」,即心臟、脈搏等的一次跳動。beat作「拍子」解時,一般用於單數形式,其前須加定冠詞the。
F. 關於一些音樂的問題
很簡單 你可以在網路上搜索這些曲風的代表作 然後逐一類型聽 這樣以後在聽這些曲風的時候 就能聯想到那時聽歌曲風的感受 以下都是這些曲風的資料 你可以看一下
⒈ R&B(HIP-HOP)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來和搖滾來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
⒉ RAP<說唱樂>
說唱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樂根源中吟詠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說唱樂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勞要歸根於當時流行的迪斯科舞廳中的DJ們,他們將黑人當時正在風行的FUNK節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節奏中,並且在唱片機上反復重復同一張的唱片的內容,做自己的LOOPS,隨著那些在現在廣為人知和DJ們普遍應用的「打碟」法出現,說唱開始被街頭黑人文化所流傳,並且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分支,諸如西海岸說唱樂(West Coast Rap)、南部說唱樂(Southern Rap)、流行說唱樂(Pop Rap)、老派說唱樂(Old Schold)、中西部說唱樂(Midwest Rap)、拉丁說唱(Latin Rap)、硬核說唱(Hardcore Rap)、黑幫說唱(Gangsta Rap)、外來說唱樂(Foreign Rap)、東海岸說唱樂(East Coast Rap)、過渡說唱樂(Crossover Rap)、喜劇說唱樂(Comedy Rap)、基督教說唱(Christian Rap)、另類說唱樂(Alternative Rap)等等,我們現在所謂的HIP-HOP正是由這些流派綜合了當今流行元素而誕生的新詞彙。盡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認為這種絮絮叨叨,滿是臟話粗口,叛逆詞語的音樂會很快消失,而事實上,在90年代末,隨著一批新進的說唱樂手和以白人為主的說唱搖滾的風行,曾經被黑人拋棄的音樂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樂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紀的現在,這個風潮還不會消退
RAP是美國黑人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街頭文化的主要基調,是世界流行音樂中的一塊「黑色巧克力」。本文試圖通過介紹幾支美國當紅RAP歌手/團體,讓歌迷了解這些人的背景資料,找到自己喜歡的RAP明星。 首先,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關於Rap說唱樂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⒊ 搖滾樂 (又有點朋克的意思,不過比朋克舒服一點)
甲乙丙丁都有自己的答案,喜歡還是不喜歡?甲乙丙丁是面帶微笑還是滿臉愁容?算了,這里不討論什麼是搖滾,像一個初次涉獵別樣世界的初哥,看一出叫做《搖滾校園》(School Of Rock)的電影,但我忍不住想這樣問:你的啟蒙是平克·弗羅依德(Pink Floyd),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n),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披頭士(The Beatles),鮑伯·迪倫(Bob Dylan),「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麥當娜(Madonna),是否我們有共通的話題?是否我們還可以組一支搖滾BAND?
《搖滾校園》在並不復雜的情節里誘發我對於搖滾樂的片斷記憶——早前紅藍兩款的披頭士唱片到底流落到誰的手裡?一期又一期積攢下來的《音像世界》大概已經變成紙漿,寫滿了其它的文字?厚厚的兩本《搖滾樂指南》有多長時間閑置在書架的一角?
但電影其實要告訴你:搖滾樂其實已經好平常,它早就是一個有條有理的產業——有音樂才華的人組成樂隊——豎放的古典吉他橫著擺就成了搖滾的利器,親愛的大提琴瘦身後不就正好是貝司嗎?鋼琴手談鍵盤當然是小菜一碟——活靈活現的喜劇電影從來就是要找到被嘲弄的對象,古典樂只好暫時委屈一下了,反正還有更多的大電影是需要你的。還有從屬樂隊的燈光、造型、服裝……等著大家各盡其責,真正無所事事的幾個還可以成為樂隊的專屬樂迷——那臉上寫滿稚氣的小女孩認真地問:樂迷不就是要跟樂手上床嗎?不不不,不甘心做普通樂迷的可愛女孩,因為能說會道的本事搖身一變成為樂隊的經紀人——電影借著鬱郁不得志的搖滾樂手杜威,在一所中產階級的小學,將富人的孩子瞬間改裝成「一條龍」運作的搖滾小班。
搖滾樂手杜威匿名為Mr.S,在教書育人的講台前派發搖滾樂唱片的一幕真讓人神往——看,那張《月之暗面》的唱片多少年後才在打口碟市場見到買下,千萬不要指責他「毀人」的行徑,在並不長的那些日子,他帶去的並不是「要教會你」的莫大使命。隨著這出喜劇流淌的,其實是一種暫時休息、歡度假期的可愛與輕松,與挑戰制度無關,與因材施教無關,與理想信仰無關。
Mr.S站在講台,對著那些可愛的孩子,說:用搖滾來服務社會。於是我們聽到了一首孩子自己創作的搖滾歌曲,在成人世界莫名的痛苦、憂傷與瘋狂的雜音里慢慢述說一點少年的煩惱心事,那一刻,音樂終究不是以某種特定的形式來表達心情,那就是一首歌!
以輕松歡快的電影告訴你搖滾是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區別煞有介事吐血推薦搖滾的另一種方式。方法從來不是惟一的,Rock』n Roll.
⒋ 爵士樂(藍調、靈魂樂)
20世紀的所謂「流行音樂」中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爵士樂了。關於它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些說法近乎傳奇。關於它的音樂形態,已經有了不計其數的專門研究。但是,我們仍然很難簡單地答復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爵士樂?」曾有人問著名的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樂究竟是什麼?」,他回答說:「如果用語言來答復,你就一輩子也明白不了。」
爵士樂發源於美國的新奧爾良,這個城市曾是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位於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在美國的歷史上起過很重要的作用。路易斯安那州有幾個主要的特點:1,氣候溫暖,盛產甘蔗和棉花;2,原來是法國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LOUISIANA的意思就是「路易的地方」,1682年命名這個地方時,法國國王是路易十四),1803年美國政府用1500萬美元從拿破崙手裡買下來,但法語卻沒有隨著政府的改變而消失;3,由於大種植園的需要,這里是黑奴最集中的地方,至今黑人占這個州人口的三分之一;4,因為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法國、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軍隊都曾在這里苦苦爭戰,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這里也是雙方軍隊激烈交戰的戰場。正是這些特點使它成了爵士樂的搖籃。
在爵士樂的音樂成分中,有源於非洲的黑人音樂的節奏、有被簡化了的教堂音樂的遺響、有從種植園里傳出來的勞動歌曲、還有從當時的流行歌曲及其演唱風格中演化而來的表演技法。一般將新奧爾良的紅燈區斯托里維爾(Storyville,直譯為「故事城」)看作現代爵士樂的發源地,這里有許多黑人樂師,他們都是即興演奏的行家,使用的往往是南北戰爭期間雙方軍隊遺留下來的管樂器。1917年,斯托里維爾被警察封閉,於是這些黑人樂師紛紛到別的地方謀生,其中最集中、最有名的城市是芝加哥。不數年間,爵士樂就取代了雷格泰姆的地位,成為最熱門的音樂。它原來只是在黑人中流行,此後卻逐漸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舞曲,其狂熱程度超過了過去最流行的圓舞曲和波爾卡。爵士樂的風格還走進了交響樂、走進了音樂廳、走進了大學的課堂、成為一門正式課程。
關於「爵士」(jazz)這個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源於法語詞彙jaser。前面提到過,美國南方的這幾個州的居民當時是說法語的,jaser的原意是七嘴八舌地閑聊、貧嘴;音樂是黑人奴隸的主要娛樂方式,他們湊在一起,用土造的樂器隨意彈奏,唱著雜七雜八的歌曲,用手邊的隨便什麼東西敲打著節奏,既沒有大家都要遵循的記譜或是和聲,也沒有任何技術方面的限制,就像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一樣,這正是jaser這個詞的意思。其他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有人說是出自一個鼓手的名字,由於他能用激動人心的鼓點將音樂推向高潮,所以每逢觀眾想要更刺激的效果時便大聲呼喊他的名字,久而久之,就成了這種音樂的名稱;還有人認為,根據爵士樂在當時表演的場所(*院)和參與者(黑人奴隸)的文化背景分析,這個詞是源自當地黑人土話中與性行為有關的詞彙。這個字已知的第一次正式出現是在1914年,芝加哥的一個樂隊起名為「老迪克西蘭爵士樂隊」,1917年勝利公司為該樂隊錄制的唱片即使用了「爵士樂」這個名稱。
早期的爵士樂隊的樂器有班卓琴、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管、簡陋的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樂手們根本不用樂譜,全憑自己的記憶和想像來演奏。常見的情形是,先由鋼琴彈出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歌曲,其他的樂器則一個接一個地表演,歌曲的輪廓雖然沒有改變,但是經過這樣的即興演奏之後,它已經被「爵士化」,變成了誰也沒有聽過的另一個東西。
也就是說,爵士樂最初並沒有什麼旋律特點,只是以沒有樂譜的即興演奏為主要特徵;但是隨著它日漸普及,樂師們發展出了更為新穎的旋律,這些旋律最早的來源主要是黑人田間歌曲、布魯斯、靈歌、白人流行歌曲和民謠;而在節奏方面對爵士樂影響最大的因素,除了非洲、南美洲的一些舞曲之外,是「雷格泰姆」音樂。這些因素的具體特點,我們將在下面介紹。
剛才談到,爵士樂的一大特點是即興性,但是,同其他任何一種音樂形式一樣,在獲得了長期發展之後若是沒有一種記錄方法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後來的爵士樂隊是利用樂譜的,不過對樂譜的依賴程度不同,由此而形成「直爵士」(照譜演奏)和「甜爵士」(即興演奏)的區別。不過要注意,這種名稱十分混亂,經常只是流行於某一個時期的習慣說法而已。另外,即使是照著樂譜演奏,也有大量的即興成分,比如說這樣的記譜:
樂手們可能會奏成:
而這樣的「常規」記譜:
演奏出來的效果會類似於:
一般地說,爵士樂都是二拍子的,每小節兩拍或四拍。這種二拍子的節奏背景在低音部始終存在,使得爵士樂有一個穩定的、規律的節奏基礎。在節奏性低音的上方,則是重音位置不規則的旋律、和聲和對位聲部,它們慣常使用的切分音效果與規律的低音聲部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在爵士樂的曲調中,除了從歐洲傳統音樂、白人的民謠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個性的是「布魯斯音階」(關於這種音階的結構,我們將在有關布魯斯的部分專門介紹),而爵士樂的和聲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傳統和聲的基礎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種變化和弦,其中主要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是由布魯斯和弦帶來的。
爵士樂在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上極有特色,完全不同於傳統樂隊。自「爵士樂時代」以來,薩克斯管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樂器之一;長號能夠奏出其他銅管樂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誕的滑音,因而在爵士樂隊中大出風頭;小號也是爵士樂手偏愛的樂器,這種樂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產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區的幾個音幾乎成了爵士樂獨有的音色特徵;鋼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後來出現的電吉他則以其打擊式的有力音響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據重要地位。相反,在傳統樂隊中最重要的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對次要一些;圓號的濃郁音色在管弦樂隊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對於爵士樂隊來說,它的氣質太溫順了,幾乎無人使用。在管弦樂隊中,每件樂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盡量溶入整體的音響之中,在爵士樂隊中卻恰恰相反,樂手們竭力使每一件樂器都「站起來」。
樂隊的編制很靈活,最基本的是兩個部分——節奏組與旋律組。在早期的爵士樂隊中,節奏組由低音號、班卓琴和鼓組成,後來,低音號和班卓琴逐漸被低音提琴(倍司)和吉他所取代,鋼琴也加入進來。在30年代,興起一種舞曲樂隊,當時稱為「大樂隊」,它有三部分組成:節奏組、銅管組和木管組。節奏組使用的樂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鋼琴和鼓;銅管組常見的編制是三支小號和兩支長號,但這個數目並不固定;木管組通常由四五支薩克斯管組成,每個人都兼吹單簧管或是別的木管樂器,如果編制是五支薩克斯管,一般是兩支中音、兩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還有一種商業性的(有時也稱為「甜美型」、「旅館型」等等)的樂隊,編制與「大樂隊」差不多,但薩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組會較多地使用其它的樂器(如長笛、雙簧管),有時還加上三四個小提琴,在商品錄音帶中經常可以聽到這類樂隊的音響。
與傳統音樂比較而言,爵士樂的另一大特徵是它的發音方法和音色,無論是樂器還是人聲,這些特徵都足以使人們絕不會將它們與任何傳統音樂的音色混淆。這些特殊之處大多來源於用樂器或人聲對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們有機會聽到真正的黑人田間歌曲和靈歌,就會發現那些由粗嘎到圓滑、由窒悶到響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蠻到抒情的大幅度的變化是多麼地富有特色、動人心魄。而在爵士樂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聲、高叫和呻吟,突出了這種感覺。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異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於傳統觀念的顫音。我們知道,所謂顫音是音高(有時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規律的變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這種變化而產生富有生命力的音響效果。爵士樂中的顫音是有變化的,變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寬,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個音臨近結束時增加抖動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強了這種技巧的表現力。同時,在一個音開始時,爵士樂手們會從下向上滑到預定的音高,在結束時,又從原來的音高滑下來。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無法用樂譜來詳細記錄的,有經驗的爵士樂手都熟練地掌握了這一類的方法、尤其是這種觀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將這些效果「製造」出來。因此可以這樣說:由於即興的傳統和技巧的個人發揮,爵士樂是由作曲家和樂手共同創造的。受過傳統教育的音樂家之所以很難表演爵士樂,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培養出這樣的特殊的音樂觀念。如果我們細心地比較一下真正的民間歌手和受過正規訓練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別,對此中的含義就會有一個更直觀的概念。
從爵士樂誕生之初,它就吸引了眾多的轉業作曲家。1920年,美國指揮家保羅·懷特曼組織了一支著名的樂隊,將改編的爵士樂作品帶進了音樂廳。這種新潮流引起了許多「嚴肅」的爵士樂愛好者的激烈反對,然而,正是從這以後,爵士樂在美國和歐洲家喻戶曉,受到廣泛的歡迎。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在這時誕生,為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懷特曼樂隊的作曲家格羅菲。按照手稿上的記錄,寫這部作品只用了三個星期,演出後幾乎是立即引起轟動。歐洲作曲家也有許多以爵士樂為基礎或是受爵士樂影響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鋼琴曲《丑黑怪步態舞》(1908)、《游吟詩人》(1910)、《怪人拉維納將軍》(1910);拉威爾的小提琴奏鳴曲中的慢樂章(布魯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獨奏樂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協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內樂第一號》(作品24,無調性)和鋼琴組曲(1922)。
⒌ 鄉村音樂(藍草音樂、搖擺樂不是搖滾)
一、鄉村音樂的誕生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二、西部搖擺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美國東南部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唱片銷量急劇下降,鄉村音樂只能通過大量的廣播節目而維持它的聽眾。此時出現了一種現象,原來的演唱組逐漸被個人演唱所替代。如羅伊·阿卡夫(Roy Acuff)、簡尼·奧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這時的焦點人物。在這種背景下,來自德克薩斯的鮑勃·韋爾斯(Bob Wills)在鄉村音樂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種來自鄉間的浪漫情歌)和搖擺樂的成分,創造了一種類似"大樂隊"陣容的西部搖擺(Westen Swing)風格。1933年,鮑勃·韋爾斯將這種集合了舞蹈節奏、提琴音色、大樂隊陣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風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場,從而使其獲得了"西部搖擺之王"的稱號。
三、 藍草音樂
20世紀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
藍草音樂的演唱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它的伴奏樂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獨具特色,有時還採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間樂器,傳統鄉村音樂沒有架子鼓的特點也在藍草音樂中得到了保留。藍草音樂的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160-330拍左右。
藍草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爵士樂的影響,常在器樂段落中出現比較華麗的即興獨奏。70年代,當其他鄉村音樂普遍採用電聲樂器時,他們仍採用傳統樂器演奏。著名的藍草音樂家和樂隊有:比爾·蒙魯(Bill Monroe,1911~ )領導的"藍草男孩"(Bluegrass Boys)樂隊、奧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約翰遜山脈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納什維爾藍草樂隊"(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納什維爾之聲
20世紀50年代,納什維爾成了鄉村音樂的集中營,著名的鄉村音樂家大部分都來自這里。因此,"納什維爾之聲"(Nashville Sound)也成了鄉村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鄉村音樂雖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總的來說,它仍是一個地區性的樂種。由於戰爭的緣故加速了人口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接觸,特別是很多南方農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東西部城市。於是,鄉村音樂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流行音樂形式,並被正式稱為鄉村音樂(在此之前鄉村音樂一直沒有具體的命名),有時也叫做鄉村和西部音樂(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
漢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在風格上,他既不像東南部的和聲風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搖擺風格,他創造了一種抑鬱的但卻堅定的唱法。漢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鄉村音樂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羅傑斯,甚至還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開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沖擊流行音樂市場的歌曲,如《相思布魯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淚》(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騙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贏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威廉姆斯還在他的音樂中保留了一定的舊式宗教成分,製作了一些有力的傳統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於吸毒過量死在他汽車的後座上。與他同時代的鄉村歌手們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在鄉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許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社會的繁榮使得鄉村音樂得到了飛速發展。如:此時的"老式大劇院"廣播節目擁有了一千萬聽眾,"民族谷倉舞"節目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納什維爾之聲"也隨即開始遍布全國。
⒎ 古典流行樂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⒏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
G. 英語聽力的一些技巧
下面介紹三個聽力技巧:
1、利用聽前時間預測內容利用聽錄音前的時間,迅速地捕捉每個小題題乾和選項所提供的信息,預測短文或對話可能涉及到的內容。
這樣聽錄音材料時就有的放矢,有所側重,提高答題的准確率。
請看一個實例:
Where will the woman first go after work? (北京卷)A. the cinema. B. the market. C. the restaurant.
相應的錄音原文是:
M: Are you in the end going straight to the restaurant from work tonight?W: Actually I am leaving work early because I need to do some shopping in the market.
And after that I am going to meet Anne outside the cinema. She doesn't know where the restaurant is. You know.
首先通過瀏覽題目找出關鍵詞where, first判定這是一道地點細節題,在聽錄音的過程中我們要著重尋找cinema, market, restaurant這三個詞,同時判斷哪一個是the first。
雖然restaurant是第一個出現的詞,但是從女方的回答中,根據after的提示可知market是她第一個要去的地方。
3、不要猶豫答題克服猶豫不決的毛病。
對自己有把握的試題應快速作答,對無把握的試題也要在所聽信息的基礎上排除錯誤選項,進行優化處理。不會作答的,立即暫時擱置,准備聽新的題目。
不管聽什麼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體內容的理解上,千萬不能只停留在個別單詞或單句上,聽不清時馬上放棄,不要強迫聽清每一個詞,要把重點放在聽關鍵詞即實詞上,一邊聽一邊把要點及回答問題的關鍵詞記下來。
(7)在哪裡可以看電影節奏組擴展閱讀:
其它實用小技巧:
1、不要奢望聽懂每一個字,要做到對內容的整體理解。
2、拿到卷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緊時間閱讀試題,預測談話大致內容。
3、短對話,答案多在第二個人說話中出現;長對話,主旨題要先抓住開頭的幾句,中部往往是細節題。
4、抓中心詞,兩次以上連續重復出現,一定要提高警惕。
5、遇到數字和時間等信息,要隨手記,有助於題目的解答。
6、聽完回憶對話內容時,運用歸納、推理或計算等方法,用已知導出未知。
參考資料:網路:英語備考善用技巧突破高考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