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戰湘江中人在陣地在是誰說的
特級英雄楊根思說的。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及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
B. 人在鎮地在的道理和例子
《集結號》里,一個預備連隊竟然是被 「騙」到了「死地」。47條漢子的生命被團長「出賣」了。導演、演員在團子下達任務的幾秒種里,已經很「刻意」的流露出這個任務絕不簡單,只是這一刻,除了那個傻傻的死心眼的谷連長和他的46個(還有一個沒報道)弟兄還蒙在鼓裡,地球人都知道:他們死定了。
「你把命令再重復一遍」
「明天中午十二點以前,在汶河沿岸堅守陣地,部隊以集結號為命令撤退,如果沒有集結號吹響,堅持到最後一刻。」
這個情節作為該片關鍵中的關鍵,也是它最大的敗筆。"人在陣地在"這句簡單的話,我們聽過無數次了。不是說因為次數多就應該這樣,而是綜觀史實,「不惜一切代價,拼到最後一個人,也給我頂住!」
「堅決完成人物」
……
即使沒有這樣的對白,事實也多是如此。經典如「塔山阻擊戰」、「松骨峰阻擊戰」,拼耗掉的,豈止是一個連一個營……誰想到撤退了?誰想到活下去了---無論是自己還是戰友?不是說誰就應該犧牲,也不是有什麼值得不值得,命運把你放到那一時那一刻,你就把他完成,這就夠了,不問為什麼。
松骨峰陣地上的三連可以戰斗的人越來越少了。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犧牲了,戰士主動接替,炊事員和通信員也參加了戰斗。指導員楊少成的子彈已經沒有了,他端著刺刀沖向敵人,當數倍於他的美國士兵將他圍住的時候,他拉響身上剩下的最後一顆手榴彈,喊了一聲:「同志們,堅決守住陣地!」然後在手榴彈爆炸之際和敵人抱在一起。中國士兵們看見自己的指導員就這樣犧牲了,他們含著淚吶喊:「沖呀!打他們呀!」兵們向已經擁上陣地的黑壓壓的美軍沖過去。
上面這段話沒有人感到陌生吧?看到它,誰覺得這是在寫小說編故事了?這是歷史,是真實.
穀子地說:「本來爹媽是給起了名的,現在怎麼就成無名的了?……」是那麼的讓人心酸.想起那千千萬萬的無名烈士,不由得又想到美國的越戰紀念碑,記得是一個中國(籍)的女建築學家設計的。
……一段200多米長的黑牆呈緩三角形展開。在鏡面般的平滑的大理石牆面上,密密麻麻地銘刻著58000個越戰喪生的美軍士兵和軍官的名字……
無言。
《集結號》的又一敗筆就是已經被說爛了的「模仿」。從戰斗場面到作戰手勢到服裝槍械,像極了我們看過的很多美國大片。我實在不記得不知道我們的解放軍什麼時候穿過那樣的軍裝,也沒有印象在解放軍的步槍上也如美國大兵裹幾圈布等等.
敗筆不少,但《集結號》還是今年中國電影的一部經典之作,值得一看。
C. 張君笑一句台詞人在陣地就在是哪個電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7
D. 哪個人有《長津湖》電影的高清觀看地址
長津湖 (2021)網路網盤高清4K下載地址
鏈接:https://pan..com/s/1cZub6_FVfyo6USL_GcNKmQ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別出演
E. 人在陣地在後半句
「人在陣地在」後半句「陣地不在人不在」。
出自現代。戰爭年代是指戰場上的將士,為了堅守自己的陣地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體現了勇於犧牲的精神,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英雄行為的體現。在和平時期可以理解為,為了做好某件工作,而不惜一切代價,全身心的投入,抱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
人:指自己。《古詩十九首》:「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在:存在;生存。《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陣地:
1、軍隊為了進行戰斗而占據的地區,通常設有工事。茅盾《過封鎖線》:「門樓頂上居然雉堞式,而且是平頂,必要時這就是機關槍陣地。」
2、比喻工作、斗爭的場所。浩然《艷陽天》:「您趕快回到飼養場去,好好地喂牲口,那是我們的陣地。」
F. 長津湖人在陣地在是誰說的
楊根思
三連連長楊根思,帶領連隊兄弟們阻擊了敵人七次進攻,他呼籲大家,「就算剩下最後一個人也不能讓敵人從我們腳下通過,人在陣地在」。
楊根思烈士是真實在長津湖戰役中捐軀的英雄,他堅守著「三個不相信」的精神,用生命踐行了「人在陣地在」的英雄誓言。他是有名的「爆破大王」,是被毛主席親切接見過的特等功臣,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特級戰斗英雄,他生前所在的部隊是我軍第一個以英雄姓名命名番號的部隊。
G. 在中國為保衛祖國犧牲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薩師俊、黃啟東、謝升標、韓明柱、丁思林等。
1、薩師俊
薩師俊(1895年—1938年),字翼仲,是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生於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今福州市市區)的雁門薩氏家族,以中華民國海軍中校軍銜擔任中山艦艦長,1938年10月24日在指揮中山艦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武漢會戰時陣亡於長江江面上,時年43歲。
是抗戰中陣亡軍銜最高的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後被追授海軍上校軍銜,進靈中華民國忠烈祠,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兩方都對其贊譽有加。
2014年9月,薩師俊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黃啟東
黃啟東(1891—1938),字霞鶴,號禮常,1891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新編23師師參謀長。
1938年5月15日,黃啟東率部與日寇展開血戰。他說道: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最終壯烈殉國,時年47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謝升標
謝升標(1903—1938),浙江臨海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師34團機槍連連長,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升任團長。
1935年入中央防空學校學習,畢業後升任旅長。1937年,謝升標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會戰,親自率領一個小分隊,襲擊日軍彈葯庫,引起連鎖爆炸,致使日軍陣腳大亂。
國民政府嘉獎其為虎膽英雄。1937年12月,謝升標被任命為蘇、浙、皖游擊司令,率部在江蘇宜興建立游擊根據地,經常以破壞交通、夜襲等方式襲擊日軍。
1938年4月,第4軍60師與日軍遭遇,苦戰於江蘇宜興、安徽廣德兩縣交界處的鳳凰嶺、金雞山一帶。謝升標率邊區游擊隊開赴金雞山,配合第60師夾擊日軍,與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韓明柱
韓明柱(1913—1938) ,河南省新縣人。八路軍膠東抗日聯軍指揮部副指揮。
1938年7月,「八支隊」奉命回師西征鄒平、長山,以解除國民黨七個土頑司令對馬耀南、楊國夫所率三支隊的威脅。途經掖縣、桓台、長山境時,多次遇到攔截之敵,都一一將其擊退。
1938年11月,韓明柱帶領部隊在蒙家莊一帶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250多名日偽軍措手不及,被打得失魂落魄。但他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打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5歲。
2014年9月,韓明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丁思林
丁思林(1913年4月至1939年7月8日),男,漢族,湖北黃安人,曾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
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的伏擊戰中,全殲日軍安田中隊和40聯隊補充大隊,打死日軍250餘名,俘虜8名,毀掉汽車9輛,繳獲火炮3門,槍百餘支,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
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贊譽為「模範青年團」,後又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朱德青年團」的光榮稱號。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盪」。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雲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
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丁思林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英雄
H. 人在陣地在是誰說的長津湖
老班長說的,電影《長津湖》是關於抗美援朝其中一個戰役的故事。《長津湖》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