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電影同心橋在哪裡拍攝

電影同心橋在哪裡拍攝

發布時間:2022-09-24 20:09:45

A. 中國建國以後拍攝的所有電影的匯總列表

早期中國電影
(1931年以前)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編輯本段左翼電影運動
(1931~1937)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請黃子布(夏衍)、鄭君平(鄭伯奇)、錢謙吾(阿英)擔任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一起組成編劇委員會。1933年3月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成員有錢杏邨、司徒慧敏、王塵無和石凌鶴。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當年生產了《狂流》、《都會的早晨》、《春蠶》、《姊妹花》、《民族生存》、《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優秀影片,左翼電影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國民黨統治當局在開展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第五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圍剿」。針對這種更為尖銳、復雜的形勢,左翼電影工作者進行更加隱蔽的斗爭,創作出《漁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響的片目 ,與此同時 ,左翼電影工作者還開辟了新的製片陣地——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優秀影片。這個時期還創作一批優秀電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歌》,《桃李劫》里的《畢業歌》和《風雲兒女》里的《義勇軍進行曲》等,隨著影片的放映,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將全國人民愛國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上海電影界為適應新的形勢,建立起電影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有《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等影片。
編輯本段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為止,上海被稱為「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 ,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咸、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編輯本段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45~1949)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樣,在1946~1949年間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松花江上》、《夜店》、《還鄉日記》、《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優秀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 。1947年以該廠部分人員為基礎,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1946年10月在晉察冀軍區成立華北電影隊。1946年長春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滿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北平、上海解放後,在北平、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國民黨製片機構,分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編輯本段新中國電影事業
(1949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籌建了保定電影膠片廠,南京、哈爾濱、上海都建立了電影機械廠,以及八一電影機械廠和北京電影洗印廠等電影工業企業。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等。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對《武訓傳》等影片的批判,挫傷了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創作拘謹、產量下降。1953年,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有關領導提出改進領導方法,鼓勵藝術家發揮各自長處,從各方面反映革命的歷史和現實。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電影局從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果,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獎勵了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拍攝了《林則徐》、《聶耳》、《萬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題材風格多樣、在思想與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統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生產了《甲午風雲》、《革命家庭》、《紅旗譜》、《舞台姐妹》、《小兵張嘎》、《英雄兒女》、《農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楊門女將》等優秀影片,以及優秀美術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可以生產洗印、錄音、攝影、放映機等各種設備、器材,並基本達到自給。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B. 中國電影

早期中國電影
(1931年以前)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左翼電影運動
(1931~1937)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請黃子布(夏衍)、鄭君平(鄭伯奇)、錢謙吾(阿英)擔任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一起組成編劇委員會。1933年3月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成員有錢杏邨、司徒慧敏、王塵無和石凌鶴。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當年生產了《狂流》、《都會的早晨》、《春蠶》、《姊妹花》、《民族生存》、《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優秀影片,左翼電影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國民黨統治當局在開展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第五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圍剿」。針對這種更為尖銳、復雜的形勢,左翼電影工作者進行更加隱蔽的斗爭,創作出《漁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響的片目 ,與此同時 ,左翼電影工作者還開辟了新的製片陣地——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優秀影片。這個時期還創作一批優秀電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歌》,《桃李劫》里的《畢業歌》和《風雲兒女》里的《義勇軍進行曲》等,隨著影片的放映,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將全國人民愛國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上海電影界為適應新的形勢,建立起電影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有《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等影片。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為止,上海被稱為「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 ,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咸、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45~1949)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樣,在1946~1949年間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松花江上》、《夜店》、《還鄉日記》、《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優秀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 。1947年以該廠部分人員為基礎,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1946年10月在晉察冀軍區成立華北電影隊。1946年長春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滿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北平、上海解放後,在北平、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國民黨製片機構,分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新中國電影事業
(1949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籌建了保定電影膠片廠,南京、哈爾濱、上海都建立了電影機械廠,以及八一電影機械廠和北京電影洗印廠等電影工業企業。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等。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對《武訓傳》等影片的批判,挫傷了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創作拘謹、產量下降。1953年,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有關領導提出改進領導方法,鼓勵藝術家發揮各自長處,從各方面反映革命的歷史和現實。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電影局從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果,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獎勵了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拍攝了《林則徐》、《聶耳》、《萬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題材風格多樣、在思想與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統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生產了《甲午風雲》、《革命家庭》、《紅旗譜》、《舞台姐妹》、《小兵張嘎》、《英雄兒女》、《農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楊門女將》等優秀影片,以及優秀美術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可以生產洗印、錄音、攝影、放映機等各種設備、器材,並基本達到自給。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兒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製片廠13個主要生產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產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製片需要,還研製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 。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為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眾電影》,舉辦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2008年中國電影發展狀況
2008年共有44部影片出口到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收入總計超過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其中《功夫之王》取得6.7億元、《赤壁》1.936億元、《長江7號》1.497億元。研究制訂了《廣播影視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協調商務部,對36家重點企業和39個重點項目從信用保險、資金獎勵等方面予以支持。繼續牽頭組織國內影視機構聯合參加戛納國際影視節展,重點加強海外營銷和宣傳推廣力度。2008年各影視機構僅通過參加國際影視節展,出口額已經達到近千萬美元。
對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斷加深。2008年共有270部次影片參加116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68個獎項。在日本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2008東京中國電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見了中國代表團並全程觀看了中國影片《赤壁》。主辦了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發表了推動中國與東盟廣播電視領域更深入廣泛合作的《北京聲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培訓了8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300多名廣播影視從業人員。抓住奧運契機,加強了與境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

更詳細的看
http://ke..com/view/125697.html?wtp=tt

C. 電影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什麼誓言

《港珠澳大橋》在香港回歸20周年和港珠澳大橋即將實現全面貫通的重要時點上,創新性地以國際視角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通過國際化視角、國際化表述,客觀解讀大橋「連通世界」的深遠意義以及「中國製造」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珠澳大橋建造期間,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的安裝過程,大量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水文、地質、白海豚、防颱風和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復雜的建設難題,並將大橋主體工程橋、島、隧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

(3)電影同心橋在哪裡拍攝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其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評)

D. 貴陽旅遊景點介紹

貴陽旅遊景點介紹

導語:貴陽的四季都披著陰柔的外衣。這也是貴陽秋天的特點。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貴陽旅遊景點介紹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黔靈山公園

黔靈山公園位於貴陽市區西北隅,園內可以爬山觀景,也可以游湖、看鍾乳洞,還可以去弘福寺禮佛,或者逛動物園。這座公園內容豐富,門票卻很便宜,即使公園內要另外收費的小景點,也都只要幾元錢,性價比很高。

黔靈山公園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其中南大門是公園的正門,途經的公交車最多,上山索道也是在南大門這邊的,所以建議遊客從南大門進入公園。進入南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七星潭,泉水從麒麟洞流向公園南門,形成七個階梯狀的水潭。順著七星潭走幾步,就是上山路了。如果不想爬山,可以坐索道直達象王嶺上的瞰築亭,索道單程15元。

爬山的話,沿著九曲徑拾級而上,山上植被茂密,空氣很新鮮,一路上還能看到摩崖石刻群。山不是特別高,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大約是200米。山頂有一座始建於清代的弘福寺,門票2元。據說寺里祈福很靈驗,所以來拜的信徒很多。弘福寺後再爬一些山路,就到象王嶺的瞰築亭,在亭子處可以俯看貴陽群山中高樓林立的景色,是個不錯的拍攝點。

若特別喜歡爬山,黔靈山公園的山是由幾座山頭連綿而成的,還可以去白象山、關刀岩、大羅嶺爬爬,而一般遊客看過弘福寺、瞰築亭就差不多可以下山了。弘福寺及下山的這段路上獼猴特別多,不少遊客來黔靈山公園就是為了看這些獼猴,猴兒們是公園放養的,一點不怕人,人反而要讓它們三分,有照相機的手裡要拿好,有食物的要特別藏好,因為猴子會來搶。

下山遇岔路,先走黔靈湖方向,黔靈湖邊有小吃店,可以補充一點能量。黔靈湖是個人工水庫,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湖中可以劃船,參考價15元/小時。到了夏季,荷花盛開,景色很美。

接著去動物園,動物園邊上也有小吃店,有烤肉串、烤魷魚、烤豆腐等,味道不錯,價錢都不貴。動物園門票5元,動物品種不是很多,不過如果有小孩子同行的話,看到黑熊、獅子、梅花鹿、鴿子等,也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了。

動物園南邊就是麒麟洞,門票5元。在洞中可以看到一些鍾乳石,其中有一塊長得酷似麒麟。張學良、楊虎城曾先後被蔣介石關押於此,這里還有張、楊二將軍文物陳列室,能看到他們當年在此的卧室,與二人相關的圖文介紹等。

這樣一圈逛下來,黔靈山公園的主要景點就玩得差不多了。若是帶小孩的遊客,還可以去公園南大門進門處的兒童游樂場,有碰碰車、轉馬、海盜船等游樂設施,費用在5-30元間不等。

黔靈山公園南大門出來的棗山路上有許多賣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絲娃娃」的小店,各種蔬菜切成絲,放在小盆子里,拿一張薄餅,挑自己喜歡的蔬菜卷在薄餅里,再注入酸酸辣辣的醬汁,非常好吃,一定要品嘗一下。

(二)青岩古鎮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花溪區,與鎮遠、丙安、隆里並稱為貴州四大古鎮。古鎮始建於明代,原為軍事要塞,鎮內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電影《尋槍》的拍攝,使得青岩古鎮為更多人所熟知。

古鎮建築依山就勢,城牆用巨石築於懸崖上,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鎮內建築精湛的石雕、木雕工藝是一大看點。鎮內景點大多是風格各異的古建築,每個景點獨自收費,如果第一次來,可以購買聯票,將古城內景點全盤掃過。如果僅僅是在古城內悠閑度日,則可根據需要挑選幾個景點分別購買。

古鎮南門定廣門是四大城門中最為氣勢恢宏的一座,歷史上,這里曾是扼守貴陽南大門的第一座門戶。巨石砌成的城門樓和城牆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和兩側的農田,構成一副壯美的畫圖,很多青岩古鎮的宣傳照都是出自這里。

沿著定廣門走進古鎮,先看到的是趙理倫百歲坊。牌坊是清道光帝御賜而建,稀奇的是:四根立柱上雕刻的石獅子很反常的尾上頭下,與平時所見不同,頗為奇特。沿著石板鋪就的古驛道前行,街道兩側幾乎全都是售賣當地特產的店鋪,鹵豬腳、烤豆腐、玫瑰糖等特色小吃也別具風味,走累了不妨停下里買一點嘗嘗。

從南門蜿蜒向北一直到北門的古驛道,既是古鎮的中軸線,也是主街。主街以古鎮中心的古文化廣場為界,以北稱北街,以南稱南街。與主街相交的向東有東街,向西是西街。沿著東街向東,可抵達文昌閣,文昌閣位於東街143號,建於明萬曆年間,磚木結構,依山而建,為攢角重樓八角式。是舊時讀書人常去讀書、聚會、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有興趣也可祭拜一番。

主街向西可抵達迎祥寺、慈雲寺、萬壽宮和天主教堂等風格各異的宗教建築,無不各具特色,精雕細琢,是遊人拍照的好地方。在南街與西街之間有一條幽靜小巷,稱為背街。背街是青岩古鎮最具特色的一條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鑒人,如鏡面般泛著青黑的光芒,感覺幽深而靜謐。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是攝影的絕佳地點。

青岩古鎮街巷幽深,曲折復雜,但主街和每個重要路口都有指引牌,況且大多數小巷都可以兜回主街,所以,在古鎮內穿行,無須擔心迷路問題。一般來說,步行逛完古鎮約2小時左右,所以也無需在鎮上住宿。

(三)天河潭

天河潭位於貴陽西南城郊,這里匯聚了溶洞和瀑布景觀,堪稱貴州山水的微縮。景區分為鈣化灘瀑布觀賞、香粑溝水文化、水洞遊船和旱洞游覽四大內容,遊客還可坐上約400米長的高空滑索俯瞰景區風光。

進入景區,先是會經過一條叫做天街的商業街,遊客游覽結束後可以回到這里用餐、休息。接著沿著一條棧道,向右通往溶洞碼頭,向左則通向多處瀑布、溪流和水潭。向左拐第 一眼看到的就是210米的鈣華灘瀑布,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寬的鈣華灘瀑布。

瀑布上游即是溶洞景區,天河潭溶洞分為旱洞和水洞。水洞需乘船游覽,10-12人一條船,船票包含在通票內,有專門的員工劃船並沿途介紹。洞內有石鍾乳、石筍、石柱等喀斯特景觀,而最令人叫絕的則是洞內的一條300多米長的只容一條船開進的狹長地下河道。整個游覽時間大約是20分鍾。

出了水洞,則要換上機動船去欣賞九道灣風景區。然後穿過銀河宮後游覽旱洞,旱洞分為三層,全長200餘米,由於地形較為復雜,最好和人結伴或者緊跟旅行團導游,不然很容易迷路。洞中有一座天然石橋叫奈何橋,洞內也有很多的鍾乳石景觀 。整個游覽時間大約1小時。

出了旱洞,要過同心橋,需要收費3元,山上的溜索值得推薦,一道鋼索連接景區的兩個山頭,從高的一頭掛個掛鉤哧溜一下滑到低的`那座山頭,速度非常快。在幾十米的高空上玩這個遠比坐纜車要刺激得多,尋求刺激的人不容錯過。

景區附近的民族村寨也是不可不去的,過小橋、看水車、訪農家,觀賞苗家姑娘親手織的精美刺綉,親身體驗異樣的民俗風情。沿著鈣華灘瀑布下游的香粑溝,飛瀉而下的瀑布星羅棋布。連接鈣華灘的是卧龍湖,湖水清澈如鏡,猶如世外桃源。

(四)甲秀樓

甲秀樓是貴陽的標志性建築,它始建於明代,坐落於市區內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上,是一座三層的木質閣樓。甲秀樓是第一次來貴陽的遊客必去的景點,這里的夜景也非常漂亮,樓旁同樣建於明代的翠微園也可一並游覽。

甲秀樓景區主要分為三部分,即浮玉橋、甲秀樓、翠微園。甲秀樓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其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這座木樓高22.9米,共有三層,頂層題「甲秀樓」三字,遊客可登樓俯瞰南明河岸風光。數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在甲秀樓留下了贊美詩詞,其中以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最為膾炙人口,此聯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

浮玉橋是一座縱跨南明河的石橋,由北向南將石木牌坊、涵碧亭、甲秀樓、翠微園串連一線。翠微園原名觀音寺,現為一組將寺廟和園林結合為一體的古代建築群,有亭台樓閣、假山、長廊,如今主要是當地人品嘗聊天和交流字畫的去處。

(五)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位於貴陽南郊的花溪區,是貴陽歷史悠久的自然景觀公園。花溪公園融山水田園和民俗風情於一體,這里景色四季皆美,尤以春季群花與秋季梧桐夾道的黃金大道最迷人,而蜿蜒於花溪河上的百步橋也是一道美景。

花溪公園落成於1940年,1949年正式命名為花溪公園,園內主要以真山真水和田園風光為主,有芙蓉洲、百步橋、壩上橋、黃金大道、麟山、龜山、松柏園、碧桃園、牡丹園、竹蓮池、憩園、戴安瀾將軍衣冠墓等景點。公園內有花溪河貫穿,而景點多錯落於花溪河兩岸。

花溪公園是一個山水環繞的地方,春季來此可以看到這里處處綻放著各種花卉,夏季則是非常適合避暑消夏的地方,秋季行走在鋪滿梧桐樹葉的黃金大道上,其景可媲美童話世界。不過公園里最美的莫過於碧綠的河水和架於水上的各種小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盤曲在水上的一個個石蹬——百步橋。

來花溪公園可以隨意地散步,也可以在湖中劃船,或登上小山丘遠眺。公園里也有提供自行車租借服務,不過由於公園里小橋很多,騎行的話要經常將車抬上抬下,多為不便。

花溪公園人文景觀亦極豐富,既有著名作家巴金和蕭珊1945年舉行婚禮的東舍,還有周恩來總理曾下榻過的西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墓也位於此地。

;

E. 演員劉琳

劉琳 非典型性主旋律美女
劉琳與徐靜蕾、劉孜,同是電影學院表演系93級的同學。央視八點黃金檔的主旋律電視劇,常有劉琳主演的大戲出場,有人形容劉琳是主旋律美人。

生活中的她,用「時尚」形容有些簡單,她是演員中不多見的那一小撮「文藝女青年」。固定穿一個牌子的衣服,一年四季,不變的手繪帆布鞋、棉布長裙、帆布大包的造型。不愛任何明顯「logo」裝飾的大牌、厭惡做作,討厭一切形式主義……

她說話很慢,卻有著異常豐富的表情。她和一般女演員謹言慎行的作風大不相同,她說的每一句話,並沒有刻意告訴大家她是一位多麼敬業、多麼有職業道德的演員;更不是嘩眾取寵,來吸引聽眾眼球……她說的,只是真實的自己。不取悅任何人,也不討好任何人,僅此而已。

女人三十歲是最好的年齡

從一開始,劉琳與她的同班同學徐靜蕾等走的就是不同的路線,劉琳一直在扮演三十多歲的成熟女人。她不無遺憾地說:「你知道我多羨慕老徐她們嗎?可以演那麼多風花雪月的愛情戲。只賴我一上鏡,我的形象就顯得年紀大、成熟。所以,我一開始就被定位了。十七八歲,我演兒童劇,就看著比同齡人大一輩。21歲,我的第一部戲,演一個30歲左右的女人,戲中我的妹妹年紀都比我大。」可是,白羊座的女子,內心深處都把自己當作小孩,言談舉止,也永遠像小孩一樣。「回想以前,扮演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角色,沒有任何經歷,也沒有任何經驗,其實心一直是虛的。拍戲的時候,導演總是喊:劉琳,你表情太多了,控制點、控制點……後來,我掌握了一個方法,就是不苟言笑。當我一直板著臉的時候,我看起來就又嚴肅又成熟。所以,有人評價我沉悶、沒有激情的時候,其實他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我。

「十二三歲的時候,盼望自己能很快長大。當我長大以後,我發現我演不了風花雪月。所以,我希望自己趕緊到30歲。可能我現在這個年齡最好吧!不管扮大還是扮小,都可以演繹。」

30歲以後的劉琳,習慣了在屏幕上扮演另一個自己。「作為公眾人物,會喪失許多普通人的樂趣。我不愛寫博客,不愛太多暴露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不愛走在馬路上,不斷有人注視你。我喜歡周圍都是陌生人,你一個人哈哈大笑、無拘無束,別人也不覺得奇怪的感覺。所以,不讓觀眾看到真實的自己,為自己保留一些空間,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演員的內心不可能真正四平八穩

劉琳坦言,演員的內心不可能真正四平八穩,不可能真正回歸平淡。演戲的時候,就好像是把你一個人扔在那裡,讓你發揮、釋放自己,把所有不可見人的東西表達出來。

「小的時候,我有很強的表演欲。家裡有客人來,就給人唱歌、跳舞。因為這個特質,以後才當了演員。只是,在我開始演戲以後,我才疑惑自己為什麼幹了這么一行。周圍有那麼多人,你卻要和男主角拍親熱戲,要撒潑耍賴、要故作嫵媚……仔細想想,多難堪,多不好意思啊!在這個情境中,你好像是另外一個人。」

與很多人一樣,劉琳也經歷了這樣的階段。20~30歲之間,不知道怎麼把握自己。工作、生活,統統不明朗。30歲之後,找回了自己,可以把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放下來。習慣了演員這個職業,劉琳發現能好好釋放自己,能表現自己的另一面,原來也是件樂事。「我是演員,我可以為我老公扮演各種角色。保姆、孩子、情人、母親……吃完飯,老公帶我去散步,我覺得我就像他遛的一隻小狗,左看看,右看看,還不時叫兩聲。我保留著內心的童趣、母性以及各種感覺,為我的生活帶來樂趣,正好,也對應了我的工作。」

獨愛攝影師

兩個月前,劉琳與相戀三年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相比其他女星高調張揚的作風,劉琳簡直低調的不像話。他們只是領了張證,就走到一起了。

劉琳說:「我的老公是攝影師。我的前任男友,也是攝影師。我好像對攝影師情有獨鍾。他們往往會沉下心投入工作中,不會侃侃而談,表達愛意的方式也是含蓄的,不會直接。這種方式,讓人很欣喜,好像身處一場勾引與被勾引的游戲中。」

處於浮華名利圈中,難免偶爾會虛榮、浮躁。劉琳說:「我的老公是我的榜樣,他本分、正直。常常會在我妒忌、不平衡、覺得生活對我不公平時,把我拉回到一個正常的思維。我跟他講我的不如意,他往往會聽得莫名其妙。他會說,哎,你怎麼會為這些事情不高興?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因為你本質就不是那樣的人,所以只要有人提點,就能很快回到正常軌道。每一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不一樣的,老天給了你什麼,不給你什麼,也都不一樣。所以,永遠不要和別人比。那樣會很痛苦。以前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圈內處於什麼位置,後來,拍完一部戲,所有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同心」是一面鏡子

一般來說,劉琳都是半年工作,半年休息。近日,劉琳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同心》在寧夏殺青。此次在《同心》中,劉琳首次攜手巫剛,變身一對革命夫妻,並將72年前發生在寧夏境內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實搬上銀幕。據悉,該劇將作為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50大慶的一份重禮,9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

「我在劇中的扮相,很有異域特色。我非常喜歡那裡,和同心縣的縣委書記成了很好的朋友。同心是銀川的十大貧困縣之一,他們很窮,但是很有信仰。那裡很缺水,人們都是挖個地窖,把雨水儲存下來。很艱苦。但是,他們過得樸素、簡單。那是從里到外,身心一致的干凈。

「我覺得那裡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都市人的急躁、不耐心,幫助你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大紅大紫的夢想

劉琳有很多圈內的好朋友。在演藝圈,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知道的,明星之間,見面的時候都不會熱情寒暄,往往是優雅含蓄又高貴的微微點頭,就當是打了招呼。我不會這樣,每次,都是我先放下姿態,走上前笑著說,你好啊!我是劉琳,上部戲咱們一起合作的,沒忘記吧!這樣,她們也就放下姿態,熱情回應。可能她們都覺得我很正常,願意和我交朋友吧!」

不過,作為演員,似乎註定了要在藝術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看到當初的同門姐妹都大紅大紫,劉琳毫不掩飾地說:「我也想大紅大紫,想掙很多錢,買一棟大房子。這樣,我爸我媽、他爸他媽,就可以都住在一起。並且,還要生很多孩子——這就是我大紅大紫之後的生活藍圖,也是我工作的動力。的確,讓觀眾得到認可也很重要。但是,我上面所說的更重要。我希望我的孩子受很好的教育,博覽群書……」

如今,劉琳正在為這個目標努力,同時,也滿足著現狀。「有時候,我也會去安慰自己。現在這樣,也挺好。掙得比普通白領多,休息的時間也多。可以花更多時間和老公在一起。我倆都不是特有錢,買了貴的水果,都會緊著讓對方先吃。早上,他給我去麥當勞買早餐,有咖啡、有薯餅……他吃的,是最便宜的漢堡。這種感覺,很貼心。人到了特有錢的時候,可能就體會不了這種感覺了。」

姓名:劉琳

民族:漢

出生日期:4月13日

籍貫:北京

身高:168CM

體重:55KG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話劇作品:

《暗戀桃花源》、《紅字》、《悲悼》、《澀女郎》(飾:結婚狂)

電影作品:

《高樓邊》飾:高中生宗小梅1993年導演:戚阿健

《夜半歌聲》飾:藍蝶1994年導演:於仁泰

《過年回家》飾:犯人陶蘭(女一號)1998年導演:張元

《相伴永遠》飾:向警予2000年導演:丁蔭楠

《平原槍聲》飾:蘇建梅(女一號)2001年導演:何群

《極地胭脂》飾:女獸醫唐英(女一號)2002年導演:寧敬武

電視劇作品:

《虎門大橋》飾:女記者程百荷(女一號)1997年導演:吳子牛

《走著瞧》飾:女高中生嘉麗1998年導演:丁黑

《沒有家園的靈魂》飾:貪污犯嚴文清(女一號)1999年導演:汪濤

《城市女人心》飾:室內設計師向茹2001年導演:黃祖權

《幹部》飾:女記者盧狄2002年導演:何群

《腳下天堂》飾:志願者教師江群(女一號)2003年導演:沈悅

《追夢谷》飾:銷售主管孫卉2003年導演:張菁

《完美》飾:第三者周小玲2003年導演:張建棟

《香樟樹》飾:陶妮(女一號)2004年導演:胡玫

《婚前四周半》飾韓冰2004年導演:孫新祥

獲獎:

2000年因在電影《過年回家》中的出色表現,而一舉榮獲第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001年再次因在電影《過年回家》中的出色表現,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

2007年因《香樟樹》,榮獲五個一工程獎。

F. 袁牧之簡介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萊,生於浙江寧波。受新戲劇運動的影響,童年時代的他最喜歡的游戲是學演文明戲,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寧波,13歲就讀上海澄衷中學。

13歲時,袁牧之便參加了洪深組織的「辛酉劇社」,成為劇社惟一的小演員。由於年齡小,分配的角色戲不重,他在劇社裡什麼都干,還做過領座員。

1978年6月30日,由於中暑導致的高燒,袁牧之不幸與世長辭。當時他剛過完69歲的生日。

(6)電影同心橋在哪裡拍攝擴展閱讀:

袁牧之(1909—1978)電影表演藝術家、編導、電影事業家,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他14歲時就參加了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18歲開始因在一些話劇中的出色表演而受到戲劇界的重視。

1930年,他在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下,接受了進步思想。1934年,袁牧之加入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並主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桃李劫》,獲得了進步輿論的一致贊揚。

1935年,繼《桃李劫》之後,袁牧之在影片《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又成功地編導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

《都》片是一部暴露當時社會不景氣、大都市生活爾虞我詐以及小市民愚昧無知的影片。袁牧之把舞台技巧移到銀幕上來,為中國影壇創造了喜劇片的典型。這部影片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也是袁牧之電影執導的處女作。他在片中扮演拉洋片老頭。

1936年,袁牧之轉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在《生》片中,他一人兼飾兩個角色——愛國青年李濤和柳元傑。他們性格各異,形象鮮明,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賞。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更是膾炙人口。《馬》片通過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的真實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尖銳地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

袁牧之以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導演技巧,把悲劇內容和喜劇手法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使整個影片的風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雋永。

G. 國外有一個橋,過去可以下一世兩個人還能在一起

這都是美好的傳說。這和連心鎖是一個道理,是人們對美好姻緣的一種祝福。這座橋叫做白頭橋,是一種浪漫的象徵。更是一種長久的希望

H. 貴陽市內景點精華推薦

你好,本人貴陽人。
青岩古鎮:電影尋槍拍攝處,曾有要人在此隱居(寫名字會。。。你懂的)
特色小吃:鹵豬腳,鹵豆腐,麻辣蘿卜干(辣不停口),雞辣角(比老乾媽好吃)
花溪公園:青山綠水,布局精妙,不羨御花園
特色小吃:牛肉粉,鴨塊面
天河潭:洞中行船,空中吊橋。同心橋扣同心鎖,高空定情誓忠貞
黔靈公園:全國最大的市內森林公園,猴與人和諧共處
紅楓湖:人工湖,山水映襯。比北京的十三陵水庫大12倍,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

再介紹一個絕妙聖地:息烽西山(可惜一直未被開發,你懂的)
此山峰奇石異、泉冽林幽、雲霧繚繞、極品蟲茶。。
山上有現磨豆腐、現采竹筍、美女服務。。。。(呵呵,我表哥開的)
隆重推薦:陽郎辣子雞(貴陽菜巔峰),黃蘭武家是正宗的。還有烏江豆腐魚,絕啊!
你一定沒吃過豌豆胡豆涼粉,如果你吃了不滿意,我把分還給你。

另外息烽還有很值得看的紅色景點,名字和故事發不上來,你懂的。建議去網路搜。
息烽溫泉:蔣校長和鄧爺爺都喜歡來這里泡澡

I. 中國擁有喀斯特地貌最多的縣,為啥會被譽為東方瑞士

J. 吉林農安寶塔導游詞

大安嫩江灣濕地公園位於大安市城區北部,隔江與黑龍江相望,濕地類型豐富,有永久性淡水湖、洪泛平原濕地、灌叢沼澤、草本沼澤等,水質良好。大安嫩江灣濕地生態特徵顯著,濕地景觀美麗。
觀編輯
大安市十分重視嫩江灣濕地的保護工作,聘請了北京達沃斯設計公司對濕地生態旅遊進整體體設計,規劃了「一心兩帶四環九區」濕地生態景觀。並已累計投資1.4億元用於嫩江灣濕地恢復保護和旅遊開發建設。同時植樹12萬多株,為嫩江灣濕地恢復、生態建設、綠化美化奠定了基礎。在核心區實施了路、橋、涵、閘等10項工程,建設了廣場、碼頭、玉龍湖、同心橋、映月潭、攬月亭等10個景點,一個集臨水觀光、遊船垂釣、天然浴場、魚宴品評、休閑娛樂於一體,具有濃郁嫩江氣息的城市濕地景觀帶初具規模。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dJdYrachR4TPrcumZH-SjQ

?pwd=ynr8 提取碼: ynr8


閱讀全文

與電影同心橋在哪裡拍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度搜電影怎麼沒豆瓣 瀏覽:842
電影出走的馬蹄好看嗎 瀏覽:75
情人節微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54
悅活薈有哪些電影 瀏覽:320
什麼電影男主是克隆人 瀏覽:262
手機電影剪輯怎麼去掉雜音 瀏覽:159
霸王御甲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50
免費觀看俄羅斯電影尤倫卡 瀏覽:721
免費電影雷神 瀏覽:105
2016年院線電影有哪些 瀏覽:942
鑽牛肚子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20
蘋果如何設置不共享下載電影 瀏覽:139
有哪些書籍改編成電影 瀏覽:296
有關王朝的電影有什麼 瀏覽:77
神奇女俠電影免費HD 瀏覽:33
楊冪張藝興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8
劉德華和張家輝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25
小伙開車搶銀行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114
怎麼找一些電影資源 瀏覽:533
琪琪盤怎麼看電影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