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有沒有專門放映藝術/小眾電影的影院
有,因為我國的電影事業最早出現在上海.
② 電影什麼於哪年傳入中國,又在哪裡第一次放映電影,電影名叫什麼
1895年12月28日,電影在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重鎮法國問世。第二年,這一西方最新的技術成果就傳入了中國。據《申報》記載,1986年8月11日(光緒22年),一位法國遊客在上海徐園的茶樓「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這是電影第一次在中國放映。和在國外放映的情形相同,這部電影是穿插在「戲法」、「煙火」等游藝節目中放映的;放映地點也和世界上第一次電影放映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後者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里。1897-1898年,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以及葡萄牙的幾位商人先後在天華茶園、奇園、同慶茶園、昇平茶樓、跑冰場等地點進行商業電影放映,使電影在這個東方大都會漸成氣候。
幾年以後,電影終於傳進了皇城北京。1902年,一個外國人開始在前門打磨廠租借「福壽堂」放映電影,使皇城根腳下的人們也開始領略了電影的風采。
電影最初在中國的名字被稱為「活動影戲」或「電光影戲」。當時在中國放映的影片也同樣來自國外,內容都是一些紀錄性短片和搞笑的滑稽短片,如《俄帝游巴黎》、《馬德里街市》、《西班牙人跳舞》、《以劍術賭輸贏》、《黑人吃西瓜》等。當時上海《游戲報》的一篇報道曾這樣描述這些早期的電影:「……美國電光影戲,制同影燈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之外者……座客既集,停燈開演;旋見現一影,兩西女作跳舞狀,黃發蓬蓬,憨態可掬。又一影,兩西人作角抵戲。又一影,為俄國兩公主雙雙對舞……觀眾至此幾疑身入其中,無不眉之為飛,色之為舞。忽燈光一明,萬象俱滅。」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此後,電影還曾傳入皇宮之中。據報道,1904年,慈禧太後70歲壽誕之時,英國駐華公使曾進獻放映機一架,影片數套,為慈禧放映電影。但只放了三本,發電機即出現故障,導致爆炸,慈禧認為此乃不祥之兆,從此禁止在宮內放電影。第二年,大臣端方出國回來偷帶回放映機一架,並在宴請載澤時進行放映,結果中途放映機又發生爆炸,現場的翻譯等人被炸死。「宮廷電影」就此終結。
1905年前後,電影在北京已蔚然成風。當時大觀樓戲院每晚都有電影放映,且座無虛席。至此可以說,電影這一藝術和娛樂形式終於落戶中國。
③ 上海電影院
是上海影城嗎?
上海影城座落在中國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番禺路口160號。它是1991年上海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是滬上首家五星級影院,並開創了中國多廳影院之先河。 (公交路線:48路 72路 76路 113路 138路)
從1993年起至今連續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曾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點最佳設計獎,榮獲建國五十周年上海經典建築提名獎,作為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
上海影城是集電影放映、會議、餐飲、娛樂、書屋、廣告、展覽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企業。
2003年首度在國內嘗試連鎖經營的模式,全額投資座落在浦東八佰伴十樓的第一家連鎖影院--"新世紀影城"。
使影城的規模再擴大。上海影城和新世紀影城為藝術交流、電影展映等以電影為主的文化活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
上海影城擁有14000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影城之一,下設10個部門,員工170餘人。上海影城本部共有9個風格迥異的電影放映廳。
第1廳1118座,紅色基調、熱烈輝煌,銀幕寬22米、高10.5米。音響效果參照國際THX技術標准設計,18台頂級數碼影院功放的總功率達30000W,創全國之最。
配備了SDDS八聲道全數碼立體聲、SR-D和DTS六聲道數碼立體聲音響設備、70毫米放映機及同聲傳譯設備。世界頂級的JBL揚聲器分布在放映廳四周和頂上,其視聽效果在國內堪屬一流。
1997年的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影城一廳率先在全國引進SDDS八聲道數碼放映設備、2001年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影城一廳又首次向國內觀眾展示了先進的數字電影放映技術,硬體設施領先全國同行。
第2廳458座,藍黃基調,寧靜溫馨。按最佳聲場效果布置的世界頂級JBL單元揚聲器足以營造出一個聲情並茂的世界,影城二廳安裝了數字放映設備,清晰的數字電影在這里得到完美的體現。
第3廳288座,氣派豪華,座椅舒適,視聽效果一流。它也可放映各種數字式的影片,世界頂級JBL單元揚聲器及現代化的音視頻硬體設施使其獨樹一幟。
除了電影放映功能外,這些廳具備齊全的硬體設施,而成為滬上許多著名的企事業單位理想的大型會議場所。
④ 文藝青年的打卡地---游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三)
(四)天明廣場
在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和膠片電影工業館之間,佇立著西影第三任廠長、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國家一級導演吳天明(1939年12月5日—2014年3月4日)的雕塑。這里也叫「天明廣場」。
20世紀80年代,西影廠就是從吳天明接任廠長以後開始起步騰飛的。他先後導演了《人生》《老井》《變臉》《百鳥朝鳳》等優秀作品。在擔任廠長期間,他大膽改革,不拘一格啟有人才,發掘並培養了包括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顧長衛、田壯壯等一代導演群體。被稱為「中國導演的伯樂和恩師「。
他曾在專訪中表白,「我永遠都是這樣,我不喜歡的東西,你給我再多的錢、再好的條件我也不去拍,我不屑於去做那些事情。「,「我不感動,絕對拍出來感動不了別人。「他的認真感染了每一個西影人,帶領西影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地方。至今,西影獲得的國際獎項的數量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排名第一。
(五)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
與雕塑相伴的,是一座蘇式紅磚的三層平頂樓,曾是西影的創作辦公樓,現被改建為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也稱西影電影博物館。參觀要收門票。
展區共三層,面積約1萬平方米。
一層是電影老爺車博物館;
二層是電影膠片收藏庫、大話西遊奇妙屋、電影製作技術科普體驗區、電影服化道展示體驗區;
三層是世界電影放映機收藏博物館,光影互動體驗區,西影廠史館等功能區。
一進大門,就看到了飄浮在空中的各式戲劇臉譜和外國面具。想一想,你有在哪部電影里見過它們?
一層是電影老爺車博物館
左側是參觀通,展廳擺放了20餘輛電影里使用過的經典老爺車。
國產紅旗轎車排在首列。它出現在《西安事變》和《彭大將軍》等影片中。新中國第一批100多台的國產紅旗轎車,都有編號。這台車的編號是006。
當汽車駛進電影,註定了它不僅僅是道具,更是一個鮮活的角色,演繹著速度與激情、浪漫、復古與尊貴、科技與創新。
這些車,你在西影拍攝的哪部電影里見過?
走到了遊客體驗區。這里有旗袍租賃業務,美女們可以在最有格調的超級攝影棚中,穿上嫵媚的旗袍,和經典老爺車合影,重溫花樣年華。
接下來是軍事電影場景區。
看到了戰爭片中的道奇大卡車。
還有當時使用過的摩托車,囚車,以及刀槍彈等道具。
電影膠片收藏庫
往前走,是電影膠片庫房。這里存放著西影廠建廠以來的電影膠片素材、拷貝和磁底等,也是膠片存儲、保護、修復及綜合利用的專業庫房。西影集團數碼基地是國家級的製作基地,承擔著國家影像修復工程。
在專題片《數碼時代的守護者》中,35年工齡的膠片修復師孫若瑋介紹說,現在老舊拷貝的翻新也叫做修復。2000年左右,數字影像取代了膠片。因為膠片時間長,已經變脆,很不容易修復。全國能全套修復的沒幾家,如果說物理修復和結片,西影是全套。 過去,有許多專題片很珍貴。比如西安城區,城牆,修復是不敢出錯的,一旦出錯就沒有備份,就永遠失去了。所以,愛惜膠片就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也不給後人留下缺憾。
孫師傅說,一部電影的前期製作佔40%,後期要佔60%。《紅高粱》《人生》《人生沒有單行道》《代號美洲豹》《老井》等這些影片,都是他們部門承擔後期製作。在拍《紅高粱》時,現場拍的是藍天白雲,張藝謀導演要求,整個天空的背景要土紅色。他們就在後期製作中,一幀一幀修改了天空的顏色。
「現在數字化了,修復標准簡單了,但更需要精益求精。 」從這些樸素的話語里,感受到了西影人的認真敬業。一部影片的成功,是眾人的心血,也離不開像孫師傅這樣的幕後英雄。
大話西遊場景體驗區
坐電梯到了二層。梯門一打開,把我嚇了一大跳。這是按照1:1的比例,還原了《大話西遊》的場景。昏暗的燈光,電閃雷鳴,頭頂發出一聲聲的怪叫。膽小的我,沒敢進去體驗,悄悄從旁邊繞過去了。
電影製作技術科普體驗區
試一試你能不能當演員?
先試一下電影配音,再去吊個威亞。
如果做不了幕前,還可以做幕後工作,比如,擬音,配音,逐幀。 選一個你喜歡的技術練練手。
這個必留影的視錯覺 。
電影服化道展示體驗區
這里展示了部分影視的服裝,化妝,以及道具。
三層是西影廠的歷史成果展、史料館,世界放映機博物館。
西影廠多年來獲得的榮譽獎杯,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等演員領獎的歷史時刻,都在這里一一展示。
在錯落有致的照片牆,看到了著名的編劇、導演、美工,作曲家的照片。還有眾多參加過拍攝的著名演員的頭像照和劇照。
三層 另一側,是全球放映機展覽。
世界各地收集來的300多台放映機,見證了電影的發展,我的耳邊響起了嗒嗒嗒的放映聲,彷彿回到了在炎熱的夏天,搬了小凳坐在大院露天看電影的少年時代。
一個老式的自行車,和車後座上放著的木箱子,就是流動放映員的全部裝備。一個放映員,就是一支隊伍,為偏遠山區的農村百姓和孩子們帶來了歡聲笑語,帶來了悲傷憂思,成就了五彩繽紛的夢想和闖盪社會的決心。
(六)原攝影棚內的海報展
寬闊的草坪前,原是西影的攝影棚,現在是世界海報展覽。參觀不收門票。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兩個熟悉的人物蠟像 。你認識他們嗎?
最小的電影海報。
各國的電影海報,琳琅滿目。
兩個多小時,獨自一人,無人打擾,邊走邊看,沉浸在電影人為我們打造的夢幻世界裡。80年代,我還在上中學,最大的娛樂項目就是和同學看電影,也趕上了西影廠出大片、出名作的輝煌時代,開了眼界,飽了眼福。
展廳外,時尚的咖啡館把我拉回現實生活中。新園與舊址的搭配,傳統與現代的沖撞,膠片與數字化的競爭,年老與年青的迭代,讓我感受了時光的變遷,看到了西影人的朴實認真,西影人正在書寫歷史。
太陽從西北升起。
⑤ 重慶市藝術電影院在哪裡
現在藝術電影院已經拆遷了.正在修建城市花園
⑥ 電影館跟電影院是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電影館是電影博物館
⑦ 電影院有哪些類型
電影院的規模按觀眾廳的容量可分為:
1.特大型1801座以上或11個廳以上;
2.大型1201座~1800座或8~10個廳;
3.中型701座~1200座或5~7個廳;
4.小型700座以下或4個廳。
相關介紹:
電影院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影院必須加盟院線才可放映。全國由廣電總局電影局認可的院線有37家,影院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加盟。
(7)藝術電影通常在哪裡放映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實行院線制,影院可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特色院線(影院):二三輪院線(不參加首映)電影第二輪,三輪放映。拷貝成本壓力小,票價低。
藝術院線(影院):專門放映藝術電影。屬於小眾影院。紀錄片院線(影院):專門放映紀錄片。
根據不同城市的消費水準,電影院建設方面要首先考慮當地城市的人情風俗以及消費水準,根據當地城市的城市規劃建設與政府之間政策相輔相成才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院
⑧ 新上映的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剛上映的電影一般在電影院可以看。
(8)藝術電影通常在哪裡放映擴展閱讀: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電影院的質量標准分特、甲、乙、丙四個等級(與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組合)。
⑨ 日本電影一般在哪看
大漫網。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
傳統上,電影通過光化學過程記錄在賽璐珞膠片上,然後通過電影放映機放映到大屏幕上。當代電影在 製作、發行和展覽的整個過程中通常是完全數字化的,而以光化學形式錄制的電影傳統上包括類似的光學配樂(口語、音樂和其他聲音的圖形記錄,這些聲音伴隨圖像運行沿著電影的一部分專門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電影是文物的具體創建文化。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教育——或灌輸——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一種普遍的交流能力。有些電影已經成為通過採用風靡全球的景點配音或字幕來翻譯對話成其他語言。
⑩ 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哪裡放映電影啊 是在電影院還是哪裡 可以去看嗎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2015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嘉年華將於四月十五日落戶懷柔,雁棲湖景區作為活動主場地,優美的湖面倚靠著APEC會址,形成了一幅靜美的田園畫卷,
「星」味十足
、「新體驗」是本屆嘉年華最大亮點,所有的影迷和遊客都可以參與其中,得到獨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體驗。專業人士喜歡的影視推介展、藝術展、新片發布,年輕人喜愛的明星見面會、電影動漫Cosplay大巡遊,小朋友喜愛的親子娛樂、電影主題3D畫等,讓所有遊客有的看、有的玩、有的吃,在娛樂參與中,走進影視、親近影視!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