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中西電影的差異在哪裡

中西電影的差異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20 09:35:35

❶ 中西方電影在和內容上有什麼差異和文化有什麼關系

盡管現實中的迷信意識早已在唯物主義面前敗北,但至少在藝術和電影中,富有靈性的東方文化還是不時地顯現出優勢。超現實主義電影,最能突顯東西方文化的這種差異和差距。在楊德洛維斯基的《聖山》中,我們便可見墨西哥大師是如何不惜一切地賣弄奇幻同時又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超現實包裝」尋找科學的解說和理由。其實,西方此類電影很多時候都局限在以超現實主義現象驗證著現實,而此時東方電影卻能灑脫地以現實主義原則解構超現實主義現象。比較《雨月物語》,我們就會發現溝口健二是如何自信並理所當然地讓鬼魂隨心所欲地出入銀幕。然而也正是他這種天經地義的自信,才使影片始終籠罩著一層虛實結合的快慰和朦朧幽哀的凄美意境。

西方人崇尚個性自我的表達,表現形式追求寫實,突出標榜自我的決心!
而東方人內斂含蓄,尊崇儒家思想,更多的是如山水畫般內秀之美,追求寫意!!

比如同樣是《無間道》這部影片,香港版用俠客般的天台決戰和凄美的英雄逝去來展現一片東方的江湖,而老美則用骯臟的街道,滿嘴的粗話和血腥屠殺來展現現實的殘酷!!

❷ 中外電影藝術比較的異同在哪

中外電影藝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文化上
通過一些中西影片的比較,可以看出:
1、中國人常以道德為標准,西方人常以科學為標准;
2、中國人重主觀感性,西方人重客觀理性;
3、中國人家庭倫理觀念重,提倡尊老愛幼、共享天倫,而西方人往往家庭結構簡單,提倡獨立自主、人人平等;
4、中國文化主張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西方文化主張創新精神與個性自由,等等。
5、在中國電影中,個體價值往往在群體價值之下,西方則相反。
6、中國電影比較嚴肅沉悶,細膩深沉,充滿人倫說教意識;西方電影更輕松愉快、粗獷開放。中西電影在審美風格、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差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傾向。

❸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1題材運用

看《花木蘭》和《功夫熊貓》就知道,中國對於自己本土題材的運用上確實讓人失望,兩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形象,卻美國人搬上了大屏幕,《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功夫熊貓》片中「蓋世五俠」,老虎、螳螂、蛇、鶴、猴子沿用中國武術里象形拳,連阿寶的絕招五夕提指扣都是參考拈花指,還有建築、道具、生活場景,可謂將中國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部中國參與了拍攝,也將中國風推向了巔峰)。


《花木蘭》里人物與中國的水墨畫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卡通片從製作上來看,大部分顯得粗製濫造,而國外是精雕細琢。

❹ 中西方電影的差異

近日閑暇,看了一部外國影片,名為《羅馬假日》。完卻時,心裡總覺得有幾句話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影片中,講述了一個個性十足的公主(奧黛麗。赫本飾),大概是受夠了封建禮教的約束,在羅馬訪問期間,竟突發奇想,溜出宮去,在羅馬街頭很是歡暢地遊玩了一回,並由此遇見了影片的男主角——某報社記者。在短暫的相處中,倆人四處遊玩,期間闖禍不少,卻也由此而互生愛意。但無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一天過後,公主要回宮了,倆人只能依依惜別。影片最後,倆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語帶雙關,以示告別,並以男主角在宮殿外飽含深情與無奈的回望作結,意境凄美,催人淚下。

顯然,這是一個反對封建等級制度題材的電影,影片浪漫而不失深刻,含笑中卻讓人流淚,舉重若輕的藝術手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拍攝此類電影的陳詞濫調。而假如是個中國導演來拍攝此類題材的電影,我想,那幾乎肯定要離不開以下幾種結局了。

大團圓版:某公主外出遊玩,期間邂逅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相處中,倆人互生愛慕之情,但苦於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於是決定私奔。不料,皇威浩盪,倆人最終還是「難逃法網」。皇帝一時怒起,對著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草民,就是一句「殺無赦」。誰知,公主對愛情忠貞不渝,以死相逼,皇帝惻隱之心一動,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殉情版:某公主外出遊玩,期間偶遇一帥氣小伙,在朝夕的相處中,倆人墜入愛河。無奈封建制度森嚴,倆人決定私奔。不料,皇威浩盪,倆人最終還是「難逃法網」。皇帝聞知此事,龍顏大怒,傳旨下來,「斬立決」。最後,小青年在菜市口刑場,血灑一地,而公主對愛情忠貞不渝,上吊而亡,雙雙殉情。

誠然,這樣的電影也能反映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主題,但類似的故事,看了開頭,便知結尾,實為無趣。而《羅馬假日》則顯然跳出了這樣的俗套,用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配以凄美的結局取而代之,這樣的故事情節,其可觀賞性,自然大大提高,而就其震撼力而言,也決不在以上兩種版本之下。

在這里,顯然就涉及到了一個創新的問題。我一直認為,西方的電影,較中國電影有創意,這種創意,除了在故事結構上的創新外,更多的是體現在了故事的內容上。

西方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側重於崇前,而中國電影,則偏愛於懷古。只要對西方電影稍有關注的人,就會發現西方電影更多的是執著於對未來的想像,諸如《火星計劃》、《機械公敵》等影片就是明證。而中國的電影,則是與之相背的。近來,國內的一些歷史劇、宮廷戲甚囂塵上,大概就是這種懷古情結的突顯。因此,當西方兒童正沉醉於星球大戰的無盡遐想時,我們的下一代仍痴迷於降龍十八掌的無堅不摧;當西方人正在為宇宙飛船的設計圖紙一籌莫展時,我們仍在為哪段歷史是否尊重史實而吵得雞飛狗跳。

無可否認,這樣的思維模式,已嚴重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我們常說,咱們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創新能力,但誰又想過,我們周邊的文化,又為他們提供了多少創新的氛圍呢?

我們的電影,與西方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嘗試著去從西方的電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維方式,我想,無論是對我們的電影事業,還是下一代,想必都會大有裨益。

來源:http://www.doofu.com/book/zw/20080203/73633.html

❺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看者,不論是在電影院、電視抑或電腦上看電影,我們不難發現外國電影往往比中國電影更能吸引人。直觀的講從票房上外國片更勝一籌,從觀眾反應和世界電影排名上看中國國產片也不如外國。那麼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究竟是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我們成立了研究性學習小組並展開了討論和調查。我們談論中外電影的差距,不僅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素質和水平,同時也想為國產的電影能夠在世界上獨領風騷提出自己的建議。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按照電影的類型來分工調查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例如,組員宮一丹調查中外恐怖片的差異和差距時總結出四點來:第一國內外恐怖片的文化背景不同,經常看恐怖片的人不難發現,亞洲恐怖片的恐怖效果、節奏和恐怖效果出現之前的包袱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故事的來源不同,國外的恐怖片很多故事來源於聖經,例如吸血鬼,撒旦等,國內的恐怖片很多來源於民間傳說,例如聊齋,僵屍等,還會融入一些因果循環,善惡有報,邪不勝正的佛學思想,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到文化背景對其故事來源有很大影響。第二就是國內外恐怖片的故事情節和其恐怖效果之間的聯系不同,這點也許很多仔細觀看恐怖片的人們也會發現,大多數國內的故事情節是與其恐怖的節奏相輔相成的,但是在觀看一部國內恐怖電影時,如若只看其中一段恐怖情節,其恐怖效果絕對遠不及在了解其故事情節的前提下看來得更強烈,比較有趣的是國外的恐怖情節在不了解其整個故事梗概的前提下觀看也一樣會達到驚心動魄的效果,可以這樣說前者和故事情節是相輔相成,而後者則是比較獨立的。第三國外電影在描述恐怖效果時經常用到寫實的手法,我們經常會看到血淋淋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鏡頭在國外電影里出現,此時的電影背景音樂對它的渲染顯的就不那麼重要了,讓人看過後覺得太真實,太惡心。國內則不同,經常是以詭異的氣氛,以及隨情節富有變化玄妙的背景音樂來渲染恐怖效果,讓你的心不由自主的陷入情節當中,並且懸在半空中,久久不能平靜。第四 中國人信奉一切皆有因果,一切事情必有原因,一切果皆由因而起。如果今世遇到鬼怪纏身,一般是前世的冤孽,只要鬼怪解決了前世恩仇,今世心願,最終他們將回到他們原來應該在的地方。而我們關注的重點就是因的講述。至於發生在哪裡,不是重點。

❻ 中外電影文化的差異

差異談不上。因為大陸根本沒有電影
中國內地電影業是畸形的,跟電視劇一樣,除了審查受限以外,電影的流通方式出了問題。中國碟片受盜版沖擊嚴重,任何電影都不能通過碟片市場去彌補票房的失敗,沒人敢去製作不一樣的電影。
這實際上是一個大眾市場和小眾市場的矛盾,因為在中國的小眾市場的混亂,逼迫導演們去做沒質量的東西。即使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也有姊妹篇。

❼ 中外影視文化存在差異的根源是什麼

其實根本原因不少,我覺得首先,我們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有些東西我們國家說不肯就不會搞出來,但是外國不一樣,他們資本主義,有錢是大爺,愛咋咋地,有點商業電影更是觀眾喜歡什麼,那麼我就拍什麼,外國的普遍國家其實對影視這一方面沒有我們國家掌控的嚴。

我們想拍的東西不一樣,外國比較傾向於什麼明主啊自由啊,資本啊之類的,把人性摸的透透的,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什麼的,而我們中國還是比較喜歡講講人生啊,探討人生什麼的。

而且我們中外的文化不一樣,也是我們影視文化有差異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們的影視文化我覺得也是比較自成一派的,許多導演的片子也在最深層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隨著影視產業發展迅速,我們的導演和優秀的片子也越來越多,所以,還是和外國影視文化差異很大的。

❽ 中國電影和西方電影有些什麼不同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❾ 中西電影反映出的主要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國人思維方式是循序漸進,先分析原因再推出結果,西方是跳躍式先結果再原因。如果用中文式表達英語,西方人聽了半天還不明白你究竟想說什麼,用英文式表達中文,中國人弄不懂事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結果,平時感覺就是西方人直率,中國人婉轉。

❿ 西方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各方面對比差異

西方的電影,較中國電影有創意,這種創意,除了在故事結構上的創新外,更多的是體現在了故事的內容上。

西方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側重於崇前,而中國電影,則偏愛於懷古。只要對西方電影稍有關注的人,就會發現西方電影更多的是執著於對未來的想像,諸如《火星計劃》、《機械公敵》等影片就是明證。而中國的電影,則是與之相背的。近來,國內的一些歷史劇、宮廷戲甚囂塵上,大概就是這種懷古情結的突顯。因此,但西方兒童正沉醉於星球大戰的無盡遐想時,我們的下一代仍痴迷於降龍十八掌的無堅不摧;當西方人正在為宇宙飛船的設計圖紙一籌莫展時,我們仍在為哪段歷史是否尊重史實而吵得雞飛狗跳。

無可否認,這樣的思維模式,已嚴重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我們常說,咱們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創新能力,但誰又想過,我們周邊的文化,又為他們提供了多少創新的氛圍呢?

我們的電影,與西方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嘗試著去從西方的電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維方式,我想,無論是對我們的電影事業,還是下一代,想必都會大有裨益。

閱讀全文

與中西電影的差異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典好看的劇情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22
近期兒童電影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579
下載我愛老電影劇免費收看 瀏覽:525
周星馳和劉德華合作過哪些電影 瀏覽:991
韓國好看的電影與神同行 瀏覽:601
狙擊手雷是什麼電影 瀏覽:270
連面罩都是金子做的什麼電影 瀏覽:991
狼的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432
火星異種電影蟑螂為什麼放他們走 瀏覽:308
電影拍攝器材租賃需要多少錢 瀏覽:284
怎麼在電影院通宵看電影 瀏覽:961
18年12月份電影有哪些 瀏覽:487
末世電影國語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5
適合60歲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61
快收如何直播電影 瀏覽:824
你好看的女孩子的電影 瀏覽:367
深圳5d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486
看電影彈幕怎麼關掉 瀏覽:256
電影珍珠港高清國語版免費播放 瀏覽:672
電影局賬號一般為什麼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