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作家簡介
作品簡介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粟。
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實感。
作家簡介
陳忠實 ,1942年生於西安市灞橋區,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1979年加人中國作家協會,已出版《陳忠實小說自選集》三卷、《陳忠實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別白鴿》等40餘種作品。《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全國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 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8),在日本、韓國、越南翻譯出版。曾十餘次獲得《當代》、《人民文學》、《長城》、《求是》、《長江文藝》等各大刊物獎。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簡介
《戰爭和人》三部曲,原來以《月落烏啼霜滿天》《山在虛無縹緲間》《楓葉荻花秋瑟瑟》三部單行本形式先後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二年分別出版。
一是因為寫成一部先由出版社審發一部,二是因為每部都能單獨閱讀、獨立存在。但無論從寫作時的整體構思或讀者的閱讀效果、閱讀要求來說,三部曲是有連貫性的,是三本系列,一個整體。所以現在再版,就以《戰爭和人》為總名,三部結成一套,改用統一的封面,獻給讀者。
作家簡介
王火,原籍江蘇如東,本名王洪溥,1924年出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文學學士),留校做過助教。1949年為中華全國文協上海分會會員,上海解放在上海總工會籌委會文教部工作。1950年參與籌建勞動出版社任副總編輯創辦《工人》半月刊。1953年調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籌辦《中國工人》雜志任主編助理兼編委。1961年後在山東做過十幾年省屬重點中學和出版社方面領導工作。曾任山東省作協常務理事。1983年到成都,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參與籌建四川文藝出版社,為第一任書記兼總編。王火1987年春離休。王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職稱為編審,現為四川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四川出版社工作者協會顧問、四川省出版專業高評委委員。有傳略《在編輯與創作兩個領域成就顯著的王火》列入中 宣 部編輯的《編輯家列傳》(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物》、《中華英才》、《中華兒女》、《中外交流》、《傳記人物》、《文藝報》、《文學報》、《新聞出版報》、《四川畫報》等數十種報刊介紹過事跡。《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傳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勞模大辭典》等等辭書均有辭條。
主要作品
王火自四十年代中開始創作,在《時速新報》、《文匯報》、《大公報》、《萬象》雜志等報刊發表過小說、散文、特寫。
1946年至於948年曾采訪過南京大屠殺及審判漢奸。編寫出版過上海解放後第一套式從課本,並出版了《工人廣播劇選一、二集》《煉鋼英雄》、《工人階級的旗幟》、《蘇聯專家在新中國》、《怎樣辦報》《二七大罷工》《從五卅到大革命》《三年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等讀物十多種。近600萬字作品。
長篇小說十部:即《戰爭和人》三部曲,包括《月落烏啼霜滿天》(1987年,人民出版社)、《山在虛無縹緲間》(1989年10月,人民出版社)《楓葉荻花秋瑟瑟》(1982年2月人民出版社);《血染春秋——節振國傳奇》(1982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外國八路》(1981年12月百花文藝出版社);《濃霧中的火光》(1983年7月,重慶出版社);《雪祭》(1988年11月,重慶出版社);《流螢傳奇》(1992年2月,明天出版社);《王冠之迷》(1992年9月華夏出版社);《禪悟》(1993年9月,《峨眉》);《女人夜沙龍》(1996年9月,四川文藝出版社);《霹靂三年》(1999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篇小說二十一部:《赤膽忠心》(即「節振國」)(1957年7月,工人出版社);《白下舊夢》(1983年3期,《收獲》);《隱私權》(1990 年11月花城出版社)《邊陲軍魂》(1985年5月,貴州人民出版社);《潛網上的漩渦》(1985年2期,《收獲》);《心上的海潮》(1982年,1 期《江南》);《變形記》(1983年1期《幽燕》);《黑色的監獄,白色的夢》(1986年12月,《未來》);《夜雨聞鈴腸斷聲》(收入《心上的海潮》集1985年3月,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夜的悲歌》(1982年,《十月》);《雨的精魂》(1985年2期,《紅岩》);《嘯傲冰雪》(1992年3期,《紅岩》);《兔絲女人》(1991年2月,《上海小說》);《後方的戰線》(1958年10月,上海文藝出版社);《江教授、「假洋鬼子」和裘文婷》(1987年3月,《紅岩》);《摩登的困惑》(1989年3期,《大眾小說》);《香港猴腦宴》(1987年1期,(連載小說);《復雜的顛倒》(1981年3期,《柳泉》);《單行道上的女經理》(1992年1月,《上海小說》);《迷宮悲喜》(1995年第4期《人民文學》)《異國的秋雨黃昏》(1996年第一期《十月》)。
短篇小說:《新「三岔口」》(1981年5月,《人民文學》)、《滾燙的回憶》(1980年1期,《十月》)等八十篇,部份收入《夢中人生》(1989年6月,《四川文藝出版社)、〈「東方威尼斯」一個京劇女演員的傳奇〉(1987年7月,山東人民出版社)《流星——王火中短篇精選》(2000年5月,征訂出版社)等集子中。
此外,有童年回憶錄《推動了的黃金時代——金陵童話》(1992年9月,少兒出版社)、四個電影劇本:《平鷹墳》(主要執筆,1977年上影拍攝,1979年選入《山東建國三十年電影劇本選》)、《明月天涯》(1981年1期,《花城》)、《外國八路》(1982年3期,《電影劇本園地》)、《綠雲寒》(1995年4月《峨眉》)。散文四十餘萬字,結集出版的有《西窗燭》集(1991年1月,四川教育出版社)、《王火散文隨筆》(1997年6 月,重慶出版社)《帶露摘花》(2000年6月,廣州出版社)等。 作品簡介
《夕陽芳草》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寫了大明王朝覆滅的前夕,江南地區的文人組織「復社」和「閹黨」、餘孽之間的激烈斗爭,以及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與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竟同權臣暗中進行政治交易,為「閹黨」餘孽開脫,使江南的政治、社黨的爭斗、內訌更顯波詭雲譎。小說通過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即所謂「士」這一階層的性格狀態,以及上至朝中權貴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現了我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作品無論是寫歷史人物生活情懷,還是金粉江南民情風俗,都細膩傳神、繪聲繪色、新意迭出。
《秋露危城》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以明末動盪復雜的局勢為背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潰的過程。農民軍領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禎的突然滅亡給江南造成了沖擊和極度混亂。為江南半壁河山,擁立新君,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集團與以馬士英為首的政治勢力展開較量。政權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各派斗爭驚心動魄,甚至爆發內戰危機,直至清兵一舉南下。作品通過對黃宗羲、陳貞慧、史可法、錢謙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運、性格變化的描寫,以姿采紛呈的運筆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幅場景遼闊、人物眾多的歷史長卷,其中既有政治場中嚴酷的正邪之戰、社黨內部的恩怨紛爭,又有秦淮兩岸男女在亂世中的感情糾葛,交織成一曲波瀾壯闊、悲風四起的末世輓歌,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雞鳴風雨》是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緊接上一部,描寫明朝殘余勢力在弘光王朝覆滅後,退守浙東地區,繼續堅持抗清及其最終滅亡的過程。在本卷中,幾個主要人物被命運驅上了不同的道路。黃宗羲毅然參加義軍從事武裝斗爭;冒襄和董小宛成為顛沛離的難民;錢謙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則獨自留在南京,各自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最終又集結在抗清的旗幟之下。作為全書的大結局,本卷在繼續保留和發揚前兩部物色的基礎上,結構更加開闊色彩更加斑斕,情節更加繪紜。其中正義與邪惡、卑鄙與崇高、野心與情慾、征服與反抗、腐朽與新生,種種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徹底,使人沉浸於豐厚的藝術享受的同時,還可以從「士」即知識分子階層,作為文化守護者的職責和命運中,獲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作家簡介
劉斯奮,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七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著有《黃節詩選》、《蘇曼殊詩箋注》、《辛棄疾詞選》、《周邦彥詞選》、《姜夔張炎詞選》、《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唐宋詩詞彩圖辭典》等,並出版《劉斯奮人物畫選》。1981年起從事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的創作。榮獲全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迄今為止,廣東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獲得此項殊榮的作家。 作品簡介
《騷動之秋》作者劉玉民 是一部反映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 ,1998年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騷動之秋》,既是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婚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說到李王廟後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著重寫了岳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見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沖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沖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銳化;他在改革中處理問題的大膽、果斷、魄力、遠見等等,的確使鄉鎮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然而又的確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受到不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採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了倒賣緊缺物資的活動……
作家簡介
劉玉民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1/02
民族: 漢族
1958—1970年在原籍山東榮成市讀書。1971—1982年在濟南軍區當過戰士、理論教員、文化幹事等。1983年後,歷任濟南市文聯編輯、創作員、創作室主任、副主席等職。現為山東省文聯副主席、濟南市作協主席。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著有長篇小說《騷動之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1991年版),《羊角號》(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過龍兵》(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修訂版),《八仙東游記》(山東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報告文學集《東方奇人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長篇報告文學《都市之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劇作選《呼喚陽光》、《四個女人一台戲》、《黃河之水天上來》(濟南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中篇小說《海獵》、《不肯流逝的歲月》,散文《星條旗為誰而降》、《穿越生死線》等。作品多次獲獎,長篇小說《騷動之秋》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手跡及作品,中國現代文學館和茅盾先生故鄉多有收藏。近年時有詩作和書法作品聞世,並受到好評。
⑵ 龍須溝電影丁四扮演者
由張伐飾演。
個人資料:張伐,黑龍江哈爾濱人,原名張大民,1919年出生 ,2001年逝世。1942年出演處女作《亂世風光》。代表作有《母與子》、《太太萬歲》、《夜店》、《街頭巷尾》等。
作品全景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 第一書記
女局長的男朋友(1986) .... 周父
最後的太陽 (1986) .... 袁聖禮
滴水觀音(1984) .... 公安局長
二十年後再相會(1984) ....袁達
最後的選擇 (1983) .... 馮慕白
大小夥子 (1983) .... 老隊長
鼓鄉春曉 (1983) ....省委書記
浪花細沙 (1983) .... 爺爺
鄰居(1982)...局長(上影廠)
海望(1981) ....曾志遠
子夜 (1981) .... 吳老太爺
復仇者的懺悔(1981)
我們有親人 (1979) .... 唐書記
藍光閃過之後(1979) ....唐輝
平鷹墳(1978) .... 呂鎮山
江水滔滔 (1976) .... 紀寶泉
征途(1976) ....李德江
家庭問題 (1964) .... 杜師傅
紅日(1963) ....沈振新
金沙江畔 (1963) .... 桑格土司
風流人物數今朝(1960) .... 宋師傅
不老松 (1959) .... 周老頭
黃浦江的故事(1959) .... 常桂山
前方來信 (1958) ....王輝
幸福 (1957) .... 胡師傅
閩江桔子紅 (1955) .... 楊才發
偉大的起點 (1954) .... 陸忠奎
斬斷魔爪 (1954) .... 張處長
龍須溝(1952) ....丁四
翠崗紅旗 (1951) .... 江猛子
農家樂(1950) ....張老五
喜迎春 (1949)
雞鳴早看天 (1948)
街頭巷尾 (1948)
腸斷天涯 (1948)
平步青雲 (1948)
人盡可夫 (1948)
懸崖勒馬 (1948)
夜店 (1948)
母與子(1947)
太太萬歲(1947)
亂世風光(1941)
劇情簡介:日本投降,北平一片歡騰,百姓們奔走相告,笑逐顏開,覺得好日子就要到來了。南城龍須溝邊的一個小院里,鼓書藝人程瘋子更是欣喜非常,想當年,他是個小有名氣的單弦藝人,因為不肯為日本鬼子、漢奸歌功頌德,被惡霸漢奸黑旋風痛打一頓,並警告他永遠不許再登台。不讓登台,等於斷了他的活路,一口氣沒順過來,程瘋子落了個時好時鬧的病根兒。街坊們從此忘了他的真名程寶慶,都叫他程瘋子。其實他內心並不瘋,他就盼望著日本鬼子趕緊滾出中國,漢奸們都得到法辦。
⑶ 平鷹墳庄地主庄善昌的孫子庄洪甸
1923年3月2日,大店中和堂少爺庄善昌和僕人外出放鷹捉兔,不料鷹未馴好,直向農舍里的雞撲去,前王莊村農民魏學墩正在門前搗糞,忽見一隻鷹飛來抓他家的雞,一杴連鷹帶雞拍死了,他提起鷹一看,見脖子上掛著一個銅牌,知道糟了。這時,庄善昌領著僕人趕到,見此情景暴跳如雷,將魏學墩毒打一頓,不僅讓他出錢賠鷹,還逼著魏學墩以葬父之禮給鷹出殯。魏的母親賣掉自家僅有的兩畝土地,找人做了1米多長的棺材,並請了吹鼓手,讓魏學墩為鷹出殯、立碑。這件事激起人們極大憤慨,居業堂堂主庄餘珍也認為中和堂的做法有損大店庄氏家族的聲譽,狠狠訓斥庄善昌父親庄怡教子不嚴,中和堂家人只好派人給魏學墩一些錢糧,並賠禮道歉。1943年,中共莒南縣委組織群眾平掉鷹墳,砸斷鷹碑。
⑷ 你看過對你影響最大的老電影是什麼
血碑,天山雲傳奇,女交通員,地下航線,天羅地網,探親記,錦上添花,英雄兒女,上甘嶺,虎穴追蹤,跟蹤追擊,甜蜜的事業,帶手銬的旅客,英雄虎膽,野火春風都古城,女籃五號,高山下的花環,茶館,暴風驟雨,鐵道游擊隊,紅日,山鄉風雲,海霞,神秘的旅伴,雲霧山中,405謀殺案,東港諜影,地道戰,熊跡,戰上海,奇襲,地下少先隊,小城春秋,萬家燈火,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大海啊故鄉,小小得月樓,滿意不滿意,阿Q正傳,青春之歌,青春萬歲,女理發師,新局長到來之前,見面禮,紅色娘子軍,暗礁,前哨,地道戰,東進序曲,兵臨城下,獵字99號,藍盾保險箱,開槍為他送行,五號機要員,代號213,誘捕之後,千萬不要忘記,鋼鐵戰士,停戰以後,回民之隊,林海雪原,烈火中永生,佩劍將軍,椰林曲,鐵道衛士,特殊身份的巡官,特殊任務,咱們的牛百歲,喜盈門,咱們的退伍兵,人生,來的的都是客,祭紅,梅花巾,血總是熱的,當代人,沙漠追匪記,紅旗譜,甲午風雲,赤峰號,海鷹,南海風雲,南海長城,渡江偵查記,偵查兵,
⑸ 臨沂老電影給鷹送殯的
導 演:傅超武 高正
編 劇:朱孟明 山東臨沂地區創作組集體 王火
主 演:張伐 鄧小玲 喬奇 王惠 嚴翔
上 映:1978年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平鷹墳-平鷹墳 (1978)故事梗概
山東虎崔鎮惡霸地主張萬慶和他的兒子張繼祖殘酷拷打佃戶胡慶奎。石匠呂鎮山因代胡慶奎還債,而得罪了張繼祖。一天,張繼祖攜帶鷹犬來到呂鎮山家借故挑釁,呂鎮山的大兒子呂明松忍無可忍,打死惡鷹。張萬慶假借所謂"公議"的名義殺一儆百,判罰呂鎮山為死鷹披麻戴孝,捧牌位出鷹殯,築鷹墳,樹鷹碑,將早就想佔有的呂鎮山的2畝6分地折價為鷹的殯葬費判給張繼祖。這一切引起群眾和呂鎮山的反抗。張繼祖將呂鎮山打昏,以將呂明松和胡慶奎暗害,卻散布謠言說他們燒了張家的房子逃跑了,並揚言要將呂鎮山全家抓去下獄。呂鎮山的妻子走投無路懸梁自盡。呂鎮山悲憤地刻下"我要地"、"報仇雪恨"的石碑,埋在被搶走的地里,把小兒子托給胡慶奎的妻子,隻身出走。10年過去了,虎嶺鎮解放了,呂鎮山回來了,他和兒子重逢,與土改隊長燕永紅接上了黨組織關系,並擔任農會會長。張萬慶暗中收買了已經打入我政權內部擔任了副鎮長的丁大綏,利用他挑撥鎮長趙志剛和呂鎮山的關系。丁大綏誣蔑呂鎮山提出搬掉鷹碑是報私仇,趙志剛一進上當。燕隊長和呂鎮山發動群眾,中農張廣才將親眼看到的實情說出,人們對呂明松、胡慶奎的"失蹤"更加懷疑,大家決定揭開鷹墳的秘密。鷹碑被拉倒,鷹墳被平掉,可並沒發現什麼異常。張萬慶暗自得意。經過呂鎮山幫助的老長工李九宗不甘再做"啞巴",控訴了老地主和他兒子暗害呂明松、胡慶奎的罪行。人們挖開鷹墳,兩具屍骨躍入眼前。丁大綏槍殺李九宗未能得逞,便向擔任還鄉團團長的張繼祖報信,企圖借國民黨向解放區進攻的時機,叫還鄉團到虎嶺鎮反攻倒算。們們抓走了趙志剛和呂鎮山,要重築鷹墳,重樹鷹碑,活埋呂鎮山、趙志剛。燕隊長帶領區中隊趕來,救出呂鎮山、趙志剛。張萬慶、張繼祖被依法鎮壓。
⑹ 大店鎮的大事記
1923年春,前王莊子村民魏學敦打死了大店中和堂庄善昌的一隻鷹,庄善昌仗勢欺人,逼著魏學敦以葬父之禮給鷹出殯,致使魏學敦家破人亡。
1938年8月,中共魯東南特委在大店成立。
1939年7月,日軍侵佔大店,安設據點。
1940年3月,莒縣八區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店成立。
是年11月,國民黨一一一師三三三旅拔除大店日軍據點。
1941年1月,莒南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大店劃歸莒南縣,建立大店區。張明曉、王建祥等人在大店一帶組織成立濱海青年抗日游擊大隊第四中隊。
1942年6月,大店周圍20餘村的千餘名貧苦農民結隊遊行要求租地。
1943年9月,大公書村民迎擊夏庄等據點夜渡沭河敵偽軍200餘人。
是年10月10日,山東行政委員會和山東軍區在大店召開歡迎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大會。
1944年3月,中共莒南縣委「查減」工作團進駐大店。
是年5月28日,召開近萬人參加的減租大會。
1945年8月13日,山東省政府在大店成立。
是年秋,世界五國反戰同盟會在大店成立。
1946年6月15日, 莒南縣政府在大店召開千餘軍民公審大會,將前國民黨莒縣縣長、偽山東省三方面軍四十六師師長許樹聲正法。
是年11月5日,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在大店成立。
1947年5月,大店區進行土改大復查。
是年7月8日,大店區3000多人組成臨時法庭,公審漢奸地主庄英甫等人。
1948年10月27日至30日,大店掀起參軍熱潮,全區有229名青年參軍。
是年11月,為支援淮海戰役,全區婦女用兩夜時間完成40萬斤糧食的加工任務。
1952年3月, 何家店村農業合作社社長鈕恩升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1955年春,合作化運動進入高潮,全區成立了135個農業社,5267戶、23812人入社。
1957年2月,何家店村農業合作社社長鈕恩升被授予「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並出席全國首屆農業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62年7月12日, 5小時內降雨300多毫米,鈴鐺口渠首閘決口,10餘戶民房遭水淹,2人喪生。
1964年,在山東省青年職工運動會上,大店中學教師徐士安獲撐桿跳高賽第3名,姜美蘭獲自行車賽第4名。
1965年,在山東省中學生運動會上,尉忠平獲標槍賽第3名,陳德仲獲100米短跑賽第2名。
1966年5月,仕溝水庫竣工。
1968年4月,大店區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1月,中共大店區革命委員會核心領導小組成立。
1971年4月,大店區改稱大店人民公社。
1976年,文潯河、八里湖排澇溝和魯溝河大店段開挖工程竣工。
1977年5月26日, 全國長毛兔生產現場會在彭家仕溝西村召開,該村黨支部書記彭友桃在會上介紹了發展長毛兔生產的做法和經驗。
1978年12月,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在大店等地拍攝的電影《平鷹墳》,在大店北河舉行首映式。
1979年,薛家道口村婦女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張秀菊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5月13日, 美國學者包達威博士來大店考察抗日戰爭時期「減租減息」情況。
1983年5月20日,大店遭受特大雹災襲擊,經濟損失400萬元,人均65元。
是年6月,北小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增篤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5月,大店人民公社改建為大店鎮,轄區由原80個行政村改為57個行政村。
是年10月,多居官莊村李春亭考取留日博士研究生。
是年,趙春玲獲山東省中學生運動會女子400米欄賽第3名,李春玲獲山東省農民運動會女子3000米長跑賽第3名、5000米長跑賽第6名。
1985年11月9日, 由13個國家的專家組成的聯合國地震考察團到多居官莊村考察地震斷裂帶。
1986年,庄肅貞研製出仿古指南車。
是年,北小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增篤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1988年2月,北小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增篤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是年11月19日, 大店中心初級中學主體工程完工。該校佔地6公頃,規模為32個教學班,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總投資120萬元。
是年,莒南縣砂輪總廠生產的筒形砂輪獲中國機床工具春季博覽會三等獎。
1989年4月,彭家仕家溝東村婦女主任、村委會主任張振蘭被授予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0年9月,新村黨支部書記曹現春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是年, 鎮駐地大店南北街拓寬拆遷任務基本完成,大街由8米拓寬為40米,共拆除房屋1150間,其中民房1003間。
1991年3月,新村黨支部書記曹現春被評為「山東省農民企業家」。
1992年6月,在鎮駐地獅子橋南建立佔地66公頃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4年,莒南縣砂輪總廠建成3000噸陶瓷磨具生產線,「陶瓷磨具系列生產技術」獲山東省科技星火二等獎。大店印刷包裝廠、汽車維修廠、鑄鋼廠等8處鄉鎮企業建成投產。「草莓優質高產大面積保護地栽培方法」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新村興辦全縣第一個村級工貿小區。
是年,開發的「陶瓷磨具煤燒節能推板窯」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一輕廳科技進步三等獎、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莒南縣砂輪總廠投資52萬美元,從美國飛魚公司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金鋼石超硬磨具生產線。
1997年,八里湖平原萬畝保護地草莓生產基地建成。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三期工程開工,開發面積達660公頃,投資369萬元。
1999年,庄會森發明「全煤氣發生間燃式泡花鹼節能燒爐」生產線,全鎮推廣四條生產線,創經濟效益200萬元。
1999年,建起鎮民營經濟園,佔地面積1430公頃。
2000年,王加友引進「全煤氣陶瓷磨具節能循環隧道窯」生產線,煙塵排放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