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老電影聶耳是在哪裡拍攝的

老電影聶耳是在哪裡拍攝的

發布時間:2022-09-18 18:38:08

❶ 聶耳簡介

聶耳,雲南玉溪人,1912年2月14日生,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30年到上海,次年加入明月歌劇社。1932年入上海聯華影業公司。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進百代唱片公司,組織百代國樂隊。

1935年1月聶耳重入聯華影業,任音樂部主任。4月取道日本,准備去蘇聯及歐洲學習。7月17日,聶耳在日本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

聶耳先後寫有《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大路歌》、《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等30餘首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經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國歌未制定前的國歌;1982年12月4日,經全國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決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老電影聶耳是在哪裡拍攝的擴展閱讀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郭沫若在聶耳去世後稱其為「人民音樂家」,「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

2009年,聶耳被中國政府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09年,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張暉發表文章稱聶耳「是第一個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光輝形象的作曲家,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2012年,紀念聶耳誕辰百年圖片展上評價聶耳是「勤奮努力、嚮往光明與進步的熱血青年」,稱「聶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12年,第五期《文史參考》雷蕾刊發文章稱聶耳為「國之歌者」。

❷ 聶耳的資料

聶耳,中國作曲家,中國無產階級音樂藝術的開拓者,1912年2月14日生於雲南玉溪,取名守信,字子義。父親是一名中醫,在他4歲時便去世了。家境更加清苦。他從小就受音樂的熏陶。小學時期就能演奏二胡。三弦等多種民族樂器。中學時,他經常參加老藝人組成的民間音樂團體活動,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1928年,他進入雲南第一師范學習,開始接觸外國樂器和音樂理論,他對小提琴情有獨鍾。童年時代,艱苦的生活,使他認識到只有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歡的音樂,藝術才有永久的生命力。1930年夏,他中學畢業,參加各種進步活動,被叛徒告密,逃到上海。1931年,他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當小提琴師。由於他聽覺靈敏,又姓「聶」,被人送雅號「耳朵先生」,後來,他便改名為聶耳。他對當時「明月」演出的黃色歌舞十分厭惡,1932年曾在《電影藝術》上發表《中國歌舞短論》批評「明月」所演的節目。之後便離開「明月」,來到北平,三個月後又回到上海,在「蘇聯之友社」的音樂小組中,結識了田漢,任光等人。聶耳進入電影界是從寫影評開始的。他於1937年以「黑天使」的筆名在《電影藝術》上發表一篇影評《下流》批評蔡楚生執導的《粉紅色的夢》一片。

1933年初,他進入聯華影片公司,擔任場記、劇務等工作,並開始了電影音樂的創作,從1933年到1935年,他為影片《母性之光》、《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逃亡》、《凱歌》、《風雲兒女》等創作了大量的電影歌曲。他所寫的歌曲在影片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更有力地體現了影片的主題思想。他在創作時深入勞動人民生活,抓住他們生活里最本質的情緒,選擇最典型的音調,賦以民族音樂色彩,加強了音樂的感染力。如《桃李劫》中的《畢業歌》,《大路》中的《開路先鋒歌》和《大路歌》,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影片《風雲兒女》中的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彌補了影片的不足,表現出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潮,新中國成立後,這首歌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34年4月,他進百代唱片公司,後任音樂部副主任,1935年1月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同年4月中旬達到日本東京,7月17日在日本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年僅24歲。

❸ 聶耳信息

❹ 田漢和聶耳的介紹

一、田漢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壽昌,乳名和兒,筆名有田漢、陳瑜、伯鴻、漢兒倚聲、首甲、紹伯、漱人、陳哲生、明高、嘉陵、張坤等。男,漢族,湖南省長沙縣人。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1968年,田漢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於獄中。

二、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4)老電影聶耳是在哪裡拍攝的擴展閱讀: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義勇軍進行曲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英勇的東北人民組成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搏鬥。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接著,日軍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國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佔山海關,3月熱河全省淪陷。之後,日軍又大舉進攻華北的長城各關口,廣大的華北地區遭到了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國民黨當局採取不抵抗政策,從1933年到1935年,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等喪權辱國的協定,使中國東北和華北的大片國土淪陷到侵略者手中。廣大的愛國民眾發出怒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同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全國救亡運動的新高潮。眾多的左翼作家以戲劇、電影和歌曲等藝術形式,宣傳抗日救亡思想,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左翼戲劇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人、共產黨員田漢,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期間,創作了幾十部抗日題材的戲劇、電影和歌曲,成為救亡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家。1935年1月,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抗日影片《風雲兒女》,田漢在寫影片故事梗概的時候,為片中的主人公創作的長詩《萬里長城》擬寫了最後一節詩稿,即「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後來,它被作為影片的主題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

得知這首歌詞後,青年音樂家、共產黨員聶耳主動要求為之譜曲。聶耳於1935年3月中旬開始創作《義勇軍進行曲》,3月底寫成初稿並唱給朋友們聽,經過修改,4月下旬將定稿交給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❺ 聶爾的生日

912年2月14日

聶耳(1912-1935)中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乳名嘉祥,聶耳是他在上海的藝名。祖籍雲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於昆明甬道街72號「成春堂」中葯店小樓上,一個清貧的中醫家庭。父親聶鴻儀是玉溪人,母親彭氏是玉溪附近峨山的一位傣族婦女。
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聶耳自幼喜愛音樂,能敏銳辨別聲音,模仿能力特別強,能奏多種樂器,並對學習各種樂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練習演奏,直到深夜才回來。聶耳師從民間音樂家,學會了演奏二胡、笛子、簫、三弦琴、月琴、管風琴、曼陀林、手風琴、小提琴等多種樂器,對許多傳統樂曲漸熟於心。為以後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昆明秀麗的風光和豐富的藝術資源留給聶耳深刻的印象,在他後來創作的《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作品中,突出地表現了他那濃濃的鄉情。
1922年,聶耳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設在昆明省立第一聯合中學的插班生。聶耳在中學讀書期間受到 「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風潮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九九音樂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他的處女作《省師附小校歌》,就是這個時候問世的。1927年秋,聶耳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中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這時他不顧反動派的迫害,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青年讀書會和音樂、戲劇演出,參與散發傳單等秘密活動,1928年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在思想上、行動上從普通學生轉變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進步青年。
1930年夏,聶耳在省立第一師范畢業。因為在昆明參加過許多學生運動,為了躲避雲南地方當局的迫害,不得不離開昆明,取道越南、香港到上海,在「雲豐申庄」當店員。
1931年4月,聶耳以刻苦自學的成績和多項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這段時間,聶耳除了參加演出、聽音樂會、聽唱片,同時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還研究各地的民歌、戲曲,分析了大量的中外音樂名作,研究漢語的聲韻學、聲調的變化規律,並開始了他早期的音樂創作。後來,聶耳離開上海到北平。在北平,聶耳與左翼戲聯和音聯的同志取得聯系,參加了他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和演出。他常在群眾性的集會上,演奏《國際歌》,聽眾隨著他的樂聲齊聲合唱。
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成為一名用音樂武器與敵人進行戰斗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工作,並以「黑天使」為筆名發表藝術評論,抨擊靡靡之音,提出替「大眾吶喊」的主張。
1933年至1935年,是聶耳在上海活動的最後三年,也是他創作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三年。這期間,他創作了《開礦歌》(田漢詞,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開路先鋒》(孫師毅詞)和《大路歌》(孫瑜詞)、《義勇軍進行曲》、《新的女性》、《畢業歌》和《賣報歌》等34歌曲。對勞動人民生活的深切體驗是聶耳的創作源泉。1934年,在為田漢編寫的《揚子江暴風雨》歌劇譜寫歌曲時,聶耳多次黃浦江邊聆聽搬運工人的勞動號子,終於創作出《打夯歌》、《碼頭工人歌》、《苦力歌》等四歌曲。同年,他為影片《桃李劫》的插曲《畢業歌》、《飛花屯》的主題歌《飛花歌》譜曲;為舞劇《回春之曲》中的《告別南洋》等作曲。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第1個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階級英雄形象的作曲家,這些歌曲集中表現了工農群眾在舊中國階級壓迫下的苦難和反抗。
1935年,中國正獨自經歷著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殊死搏鬥,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者已進行了4年的浴血拚搏,「挽中華於危亡之中」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呼聲。1935年3月,聶耳開始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呻吟。同胞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愛國的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不斷地產生,僅用兩夜功夫聶耳就完成了曲譜初稿。為躲避特務的追捕,身帶《義勇軍進行曲》初稿出國,在日本定稿後寄回上海。一首表現了中華民族剛強性格,顯示了祖國尊嚴的革命戰歌誕生了。
《義勇軍進行曲》發表後,伴隨救亡運動的巨浪,抗日戰爭的烽火,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享譽海外,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的重要關頭。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廣闊胸懷,表達了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戰勝的意志,也表現出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們的心聲。它的每個音符,每個樂句,彷彿都蘊藏著雷霆萬鈞之力。
《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35年4月初,黨組織得知聶耳有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且考慮到他有去國外學習的願望,於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從那裡轉道去蘇聯。聶耳於4月中旬東渡後,受到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聶耳是抗日斗爭的鼓動者,但對日本文化有渾厚興趣,於是計劃停留一年。此間,他最後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把樂譜寄回國內,並在留學生聚會上演唱。同年7月,聶耳於暑假期間赴神奈川藤澤市鵠沼海濱,住在日本友人家中,天天練琴游泳。7月17日,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逝世後,他的生前好友張天虛收領了遺體,並在當地火化後帶回上海。1937年,聶耳的骨灰安葬於西山碧雞關旁,1980年5月又遷葬到西山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由楚圖南、光未然、徐嘉瑞等立碑,徐嘉瑞撰寫碑文。解放後,郭沫若為聶耳墓題了「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大字並撰寫了碑文。全文為: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面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撰。

❻ 聶耳的資料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另外由趙丹主演的影片《聶耳》在1959年上映後也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這部電影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聶耳
別名:嘉祥
籍貫:雲南玉溪
出生地:雲南省昆明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12年2月14日
去世年月:1935年7月17日
職業:音樂家,作曲家
畢業院校: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政黨:中國共產黨
代表作品:《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大路歌》;《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
成就貢獻
創作《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在1949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徵。
創造出中國音樂史上多個第一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❼ 風雲兒女的拍攝地是,首映地是

上海在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地建成的國歌紀念廣場及國歌展示館25日舉行了落成和開館典禮。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國歌詞曲作者田漢、聶耳的親屬分別向國歌展示館捐贈了《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手稿等珍貴材料。

據介紹,電影《風雲兒女》於1935年由在上海楊浦區原荊州路405號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影片製作過程中,在原徐家匯路1099號(現衡山路811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並將該錄音轉錄到影片《風雲兒女》膠片上。同年5月,影片《風雲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從此《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中華大地。

據了解,2006年7月,為了整合上海市與國歌有關的紅色歷史資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共楊浦區委、區政府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徐匯區、黃浦區的支持下,整合三個區及全市國歌有關資源,在楊浦區荊州路拍攝《風雲兒女》影片的地方建設國歌紀念廣場及國歌展示館,並於2006年11月30日舉行了奠基儀式。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聶耳是在哪裡拍攝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讓不清晰的電影邊清晰 瀏覽:723
歐美經典古裝宮廷電影有哪些 瀏覽:797
人人操中年婦人免費電影 瀏覽:755
解析出來的vip電影如何下載 瀏覽:156
微信20元電影紅包怎麼用 瀏覽:806
天衣小裁縫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966
新狙擊戰爭電影有哪些 瀏覽:879
閃電影視最近為什麼不能看了 瀏覽:822
怎麼考上紐約電影學院 瀏覽:855
如何發電影給朋友看 瀏覽:670
付費電影如何收費嗎 瀏覽:34
把內褲塞進嘴裡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8
在秀電影中如何隨意拖進度 瀏覽:9
什麼動電影片好看 瀏覽:285
如何打開未下載完電影 瀏覽:151
電影電腦版我的世界怎麼登錄 瀏覽:478
西遊記最好看的電影是哪一部 瀏覽:53
怎麼找一起看過電影的人 瀏覽:778
步步驚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44
濟寧萬達電影票價多少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