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電影大城小事在上海哪裡拍的

電影大城小事在上海哪裡拍的

發布時間:2022-09-17 15:25:52

㈠ 《大城小事》結尾時,男女主角看煙花的地方是上海的哪裡什麼大廈有那麼一個好的觀望台

那個是上海的金茂大廈。
但是那個洞的觀望台是假的。
就是說金茂大廈沒有這樣的觀望台。
那個效果是經過後期處理的。
如果是真的就好了,我也好喜歡那個的。

㈡ 哪部電影在湖南路別墅拍攝

《大城小事》。黎明、王菲主演的電影《大城小事》,就是在湖南路別墅取景拍攝。這所具有濃郁貴族化氣質的豪宅,經過精心裝飾後已改造成一家餐廳SHASA。

㈢ 准備去上海,請問可以踏哪條馬路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1
虹橋路地鐵站——淮海路——武康路(諾曼底公寓 黃興故居 原駐意領事館 湖南別墅 巴金住宅 99號色戒拍攝地點)——復興路(伊朗領事館 巴西領事館)——淮海路——寶慶路——東平路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2
常熟路地鐵站出發,經過烏魯木齊路—>華山路—>巨鹿路—>襄陽北路—>汾陽路—>東平路—>衡山路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3
衡山路——余慶路——武康路——長樂路——淮海中路——黃陂北路——人民大道——福州路——中山路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4
虹口足球場——魯迅公園——大連路——歐陽路——祥德路——山陰路——四川北路——多倫路(長春路—溧陽路)—甜愛路——虹口足球場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5
天潼路地鐵站——北蘇州河路——郵政博物館——上海大廈(百老匯大廈)——外白渡橋——禮查飯店——俄羅斯領事館——外灘源——河濱大樓——四行倉庫
上海休閑馬路路線6
從徐家匯港匯廣場——余慶路——武康路——華山路——巨鹿路——茂名北路——吳江路——石門路——成都路——思南路——重慶南路——建國中路——淮海中路——黃陂路——人民大道——西藏中路——南京路——人民英雄紀念碑
■私享:武康路
有上海最優雅馬路的美稱~沒有到過武康路的人,很難體會到上海老馬路的靜謐和幽雅。一條不算狹窄的路,斜斜地延伸著,沒有絲毫張揚的意味。武康路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色,戒》最後那段」,放走了老易的佳芝裝得沒事人一樣叫了輛黃包車,說「到福開森路去!」張愛玲的小說里,王佳芝最後是要去「愚園路」的,電影中卻改為「福開森路」。湖南路上住過趙丹,住過阮玲玉,這些風流人物為湖南路刻下了別樣風情。
●武康大樓:位於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處,是武康路標志性建築。武康大樓猶如等待起航的巨輪般,以前曾叫諾曼底公寓。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的大樓,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電影藝術家鄭君里、趙丹也曾居住在這里,現在,孫
道臨的妻子王文娟依然住在這里的新樓里,他們的寓所恰恰便是當年孔二小姐的閨房。
●武康路240號開普敦公寓:就在湖南別墅的對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當年的英國公和洋行設立在上海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如今的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海關大樓、渣打銀行等建築,都是公和洋行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簡練動感的造型、清秀流暢的線條,為昔日的上海建築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湖南別墅:位於湖南路武康路路口,有一個氣派的大宅門,終年緊閉,永遠別指望著能進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很少有人進出。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全窺它的風貌,只知道一幢掩藏在濃密的綠蔭中的西班牙式的花園洋房。解放後陳毅市長曾在此小住一段時間,後這里作為市委招待所,接待中央來滬的高級首長。在此居住時間最長的大概要推賀子珍同志,她在這里度過了從1950年直到「文革」中患病住進華東醫院的這段時間。現在這里是興國賓館的分部,外牆上燙著的「湖南別墅」四個金色大字。
●武康路107弄2號 (陳立夫、陳果夫在滬住宅):一幢英國鄉村式花園別墅。這幢建於1946年的三層花園洋房,造型十分典雅。目前,這幢住宅內居住著好幾戶人家,算是「四大家族」豪宅里最平民化的一幢了。
■私享:東平路
原名賈爾業愛路,有人說,從她的一頭到另一頭,一個人可以一直用最閑適的心情和步調去走。確實,這是一個安靜的地方,走在其間,內心也平靜下來。沒有公交車,行人也不多。因為她雅緻、安逸、靜謐的環境,而稱為「申城第一情侶街」。這短短不過兩百米的東平路本身就已經很有名氣,被戲稱為「最佳上海風光片」的《大城小事》就是在這里取景的。
●東平路1號(席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蘇州東山有一戶席姓人家,靠經營絲綢而成為當地最知名的富商。後來,席家後代到上海經商,他們大多從事金融業。其中,席德茂曾任上海匯豐銀行買辦,席德懿官至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這座1913年建造的歐式花園別墅就是席德懿的私人住宅。解放後,這棟別墅被收歸國有,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長辦公室。1998年此房被出租並改建成酒家,根據此棟別墅的來歷取名為席家花園酒家。
●東平路9號(愛廬):之所以將這所住宅稱做「愛廬」,皆因這是蔣宋聯姻以後在上海第一個穩定的家。而這第一個家並非蔣氏所置,而是宋子文贈予小妹的陪嫁,而蔣氏政治聯姻理想美滿實現後,樂極生趣便給這座洋房取名「愛廬」以討得美齡歡心。
■私享3:衡山路
很久以前叫貝當路,法國人用他們一戰英雄貝當元帥的名字命名。因為其雍容優雅、風情萬種,因而衡山路還被冠之以「東方的香榭麗舍大道」。1000多米長的路兩旁,全是樹齡超過半個多世紀的高大的幾乎遮蔽了天空的法國梧桐,在夏天連成一片綠色的甬道,秋天,
陽光悄悄地穿過變得色彩斑斕的樹葉,灑下滿地碎金。路旁線條流暢的藝術護欄、行人道上鋪滿的紅色地磚,路旁一百多座羅馬風格的鑄鐵球形街燈和有著移步換景之妙趣的歐洲古典油畫與印象派油畫的長廊,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異國情調。
●衡山路41號:這幢公寓從1993年開始建造,歷時整整6年,總投資達1.15億美元,被稱為「天價公寓」。在建成後較長一段時間,衡山路頗為神秘,它不掛門牌號,也不顯示大廈名稱,進入大廈只能預約,因而它的傳聞都十分離奇。其實它就是一個「拎個皮箱就能入住的酒店式公寓」,所有選材都是世界各國的頂級品牌,這里的服務員來自中法英德美丹麥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所以入住的客人都能用母語交流,門前這塊「衡山路41號」就是這個酒店的名字,算是把衡山路的品牌用到了極致。
●香樟花園:地址:衡山路2號甲(近桃江路) 衡山路上的香樟花園,是上海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棵高大的香樟樹穿牆而出,樹與建築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營造著獨特的韻致。臨街的一面,擁有明亮通透的開放式玻璃窗。如果走累了,可以在這里選一個靠窗的座位,點一杯藍山咖啡,把思緒拋到九霄雲外,只管看著窗外發呆,讓路人成為自己的風景,也讓自己成為路人的風景。
●衡山路53號 國際禮拜堂:建於1925年,是上海現存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為哥特式英國建築風格,內有1400個座位。教堂由禮拜堂和一幢連屋頂在內的三層樓房組成,作L形平面布局,陡峭的兩坡

㈣ 《大城小愛》---黎明-王菲-主演的,,,,片尾的場景是上海什麼地方

影片叫《大城小事》,場景是上海的最高建築——金茂大廈頂端!

㈤ 關於電影大城小事的一些問題

浦東把…

㈥ 盤點滬上初秋最適合逛的那些馬路 約嗎

上海秋天最美的七條路
NO.1 東平路
這條短短百十米的小路至今不通公交,獨愛她僻靜深幽,不同於衡山路的張揚外露。街邊各種特色小鋪子、烘焙麵包咖啡館以及舊上海花園別墅,掩映在庭院中,顯露出沉鬱的貴族氣質。
午後老街安靜下來,道旁梧桐枝葉繁雜交錯,將道路覆蓋如同隧道一般,彷彿一直通往未知的前方。信步閑游、漫無目的。梧桐隧道中,午後秋陽從枝葉縫隙間斑駁落下,不經意秋風,吹下一片片梧桐葉,從頭頂至眼前,優雅地打著圈,然後輕巧躺在馬路上,等待疾馳而過的汽車將它們再次捲起。
一段一段,不時飄來的桂花香,更加平添了秋的氣質。含蓄、隱匿、端莊、優雅,不讓你看到她的全部,只是讓你置身其中並且自甘沉溺。就這樣走在一條條老街小路,兩旁老上海二三十年代的洋樓,陳舊的顏色顯得極為協調;又或者經過石庫門,上海市井生活頓入眼簾,有人家曬被子、有人家的廚房爆魚正香。
蔣jieshi故居愛廬
東平路9號,法式花園住宅,磚木結構,是蔣jieshi故居愛廬。1927 年12 月1日,蔣jieshi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宋子文在東平路9路買下一座較大的花園洋房,作為宋美齡的陪嫁之物。這座英式花園別墅,曾是蔣jieshi的行宮,提名為愛廬。蔣jieshi在廬山有「美廬」,在杭州則有「澄廬」,再加「愛廬」鼎足而三。
甲樓(愛廬):南立面有較大的平台、陽台,細卵石牆面,窗口、牆隅為齒狀仿石裝飾,菱形屋瓦面。乙樓:三層,南立面底層設券廊,其上為大平台,屋面坡度較陡,西側下覆至2層,折線形屋檐。解放後,這里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席德懿私宅
東平路1號,為1931年建造,德歐式花園別墅,蘇州人席德懿私人住宅。解放後,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校長辦公樓,一九九八年此房被出租並改建成酒家席家花園,走進酒家,木質樓板、牆壁無不透出往昔豪宅的大氣。
清朝康熙年間蘇州東山有一戶姓席的人家,靠經營絲綢生意而成為當地最知名的富商。於是席家在太湖邊上,依山傍水建起了一座佔地千畝的豪華庄園,取名席家花園。這座庄園至今仍保留完好作為一處旅遊景點供人游覽。後來,席家的許多後代來到上海經商,他們大多數都從事金融業。其中有二人事業非常成功,成為當時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叫席德茂,曾任上海匯豐銀行的買辦;另一位叫席德懿,官任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
宋子文別墅
東平路11號,建於1921年,是宋子文的私宅。宋子文當年在上海有多處住宅,其中兩幢法國式建築為宋之最愛。一處在岳陽路145號,另一處在東平路11號,建造於1921年。這兩幢建築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頂,在陡峭的坡度上開設裝有檐口的窗戶,即「老虎窗」。法國式的建築注重裝飾,具有對稱莊重的特點。宋宅的特點是有大露天陽台,宅前有大花園,花園里有各色植物。
如今這里幾乎是上海人人皆知的著名酒吧Sasha's。黎明、王菲主演的電影《大城小事》也在這里取景。

TIPS:
地理位置:東平路位於徐匯區,全長400米。東西走向,東起岳陽路,西至烏魯木齊南路。
公共交通:東平路沒有地鐵站,若乘坐地鐵,可乘1號線至衡山路站下;或乘10號線至上海圖書館站下,步行至烏魯木齊南路便很容易找到。若乘坐公交,可乘93路至烏魯木齊南路東平路站。
NO.2 巨鹿路
巨鹿路生活氣息的濃郁,它也有文藝腔,但氣質上有別於王家衛式的迷失,適可而止的甜才會讓人不膩味,不感到做作。它沒有復興西路那麼精細,但也很容易把它同五原路、新樂路這一類的西區小路區別開來,因為它更復雜,也更有魅力。
巨鹿路給人的印象是神秘,神秘的洋房上有鞦韆,神秘的花園里盛開著白色的杜鵑花。底樓帶天井的書店更像是擺流水席的客堂間;而大花園被改造成露天Teamite 的餐廳。現在的巨鹿路,仍然是一副非現實、非理性的樣子,只是多了幽幽的無可奈何。
巨鹿路也是上海少有的沒有公交線路的安靜與喧囂交織的馬路,它的安靜是從最東頭到茂名南路的一段,小店基本很少,這段的巨鹿路,主要以新式石庫門和新式里弄相結合為主要特點的住宅區,主要以181弄晉福里、163弄厚德里、155弄的福海里為代表。
舊上海老式里弄,但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附近設施齊全。但是從茂名南路一路往東走,小店是越來越多,不張揚的異國風情越來越濃,更多的老房子則開出了一家家的餐廳;特別是從富民路到常熟路的巨鹿路上林立著的數十家酒吧,盡管規模並不大,但一些人卻親切地稱它為上海的「蘭桂坊」。
渡口書店
是否你也會幻想著自己也有一家小巧、整潔、安詳,書目選擇多樣,庫存不多,進貨靈活,還能訂書,有港台新鮮讀書雜志,書友和經營者之間正面溝通,彼此心存善意,並決定做賣書之外的貢獻,諸如設計讀書活動,還有好咖啡喝,好院子坐……這些理想化的氣質都能在這家「渡口書店」里找到。
這是一家滬上文藝青年必去的書店。小小的地方很低調,布置得很有條理。書的類別繁多,有設計、藝術、小說、雜文、西洋類,書不多,但全是店主精心挑選出來的。偶爾偷閑一下,來杯coffe or tea,選一本書,聽著這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下午的DuLi空間,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另外渡口的院子也常用來開讀書會,此外還有二手書寄賣服務。
Life Cafe
隱在小院老屋中的咖啡館,被門口類似塗鴉的招牌吸引走入。有些凌亂的小巷子,進去拐兩個彎,走上平台,看見這咖啡館,有著獵奇的驚喜。推開門,堆滿的書架、看上去就很舒服的沙發、有些幽暗的光線,一種熟悉的舒適的感覺,這就是名副其實的home cafe吧。店主人像招呼老朋友一樣,親切交談。
最讓人歡喜的,是店裡的三隻「咪咪」,一個個懶洋洋胖嘟嘟的,做著她們的美夢,你來或者不來,她們都在,不近不遠。雨天的下午,喝著咖啡,彌漫的輕音樂中,靜靜看著書寫點字或者想想那些個小心思,時間就在這里靜靜溜走......
TIPS:
地理位置:巨鹿路是橫跨跨盧灣區和靜安區的一條街道,自東向西,東起金陵西路,西至常熟路。全長2290米。
公共交通:乘坐地鐵1號線、7號線至常熟路站,再步行一段即至;乘坐公交15路、40路、45路、94路至常熟路華山路。
NO.3 復興西路
秋季的夜晚,騎單車從華山路進到復興西路,總是停下來,沿路盡是法國梧桐的路,慢慢的走著,什麼也不用想,簡簡單單走著,就很舒服。優雅餐廳的燭光、老洋房幽深的巷道、晚飯後散步遛狗的行人,生活在此時,呈現安穩、閑適的一面。
有時候凌晨走在復興西路空曠清冷的街道,抬頭的時候,可以從梧桐枝葉間隙,隱約看見微弱的星光,那一刻,為之動容。即便身處繁華都市,依舊在你抬頭的時候,有守候著的遙相呼應的星光。
從路口的夏朵開始,再往前的復興西路這一片里,還是有些值得一逛的小店,外觀裝修都很優雅。這一路多為高級住宅區,最初是市ZF規劃只允許建造西式房屋,並嚴格規定為純住宅區,不能設立甲類營業場所,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花園洋房和公寓,在這其中建築風格又以Art Deco藝術裝飾為主,這種建築風格是1914年法租界第二次擴充之後才慢慢形成,是上海文人雅士最愛的居住地帶之一。
復興西路是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辟築,原名白賽仲路它以法租界公董局總工程師名命名。在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時改名為西大興路。到1945年改名復興西路。復興西路44弄的玫瑰別墅是上海市不可移動的文物,值得觀賞。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所-復興西路193號3號樓
建築有較大的雙坡屋頂,紅磚砌築煙囪,北立面有紅色半露木構架,南立面淺huangse拉毛牆面。起居室呈多邊形突出牆面,紅磚砌築,上為陽台。一層有圓拱券窗洞,有楣窗。具有英國花園住宅特點。
修道院公寓(湖南街道辦事處)-復興西路62號
這幢建築原名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這只是取了個The Cloister的名而已(名同修道院),其實與修道院毫不相干。整幢樓房採用磚木結構,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由南北兩樓組成,即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的建築組成,二幢建築之間以連廊連接。建築內部空間的組合富有層次變化,內外細部構件均帶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門窗多用鐵花格柵,室內部分分隔亦用鐵花柵,這在一般低層公寓不多見。
玫瑰別墅-復興西路44弄
玫瑰別墅就座落在復興西路44弄一個安靜的弄堂,曾經是孫中山兒子孫科第二夫人藍妮(苗族公主)的居所。上世紀30年代末,玫瑰別墅的7幢房子由奚福泉、黃大猷、趙滌和陳植4位著名建築師設計,7幢房子風格各異,用7種不同的顏色,十分醒目、別致。藍妮親自督工建造。馬路口的兩幢洋房是人家的,藍妮便出資買下,這樣,整條弄堂都是她的了。
TIPS:
地理位置:復興西路位於徐匯區北部,東西走向,東起淮海中路接復興中路,西至華山路。全長1043米,寬18.5米。復興西路原名白賽仲路(Route Gustave de Boissezon),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辟築,以法租界公董局總工程師名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時改名西大興路。1945年改名復興西路。
公共交通:乘坐地鐵1號線、7號線至常熟路站,再步行一段即至;乘坐公交96路、548路至復興西路華山路。
NO4. 新樂路
新樂路原名亨利路,是一條很短的小馬路。從西起東湖路延慶路富民路的交匯口進入到新樂路,中間就夾著一個襄陽北路,然後隨便的十多分鍾就走到了東頭的陝西南路。春夏期間,兩旁對接著的梧桐樹葉在窄窄的馬路上空匯合,灑下一地清涼。秋天,則是滿地碎金,踩上去,軟軟的。
法式梧桐張揚的枝葉、杜月笙公館的老上海記憶以及路旁停靠著的一輛輛價值不菲的名車。每一個細節都足以讓你駐足。沿街林立的諸多小店是這里的特色,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卻足足可以消磨上一下午的時光,走在這樣安靜的街道上,你不再需要躲避迎面而來的人潮,你需要的僅僅是閑庭信步般的優雅,在一間又一間的小店流連,體味的是逍遙自在的購物享受
如果是遇到天氣不好或者是那些散落在新樂路上卓爾不群的個性精緻小店還沒有開門,或許就會感到有幾分寂寥,甚至是清冷之感。這條路上不僅充滿讓潮人們心花怒放的小店,還有一些弄堂里散落著的幾幢陳舊的洋房,精緻的鑄鐵欄桿上攀滿了的藤蔓有著歐洲情調,又有微末的隱秘和被遺棄的東方式的氛圍。
這種充滿人文的感覺已深入到這條路的骨髓,並因此鋳就了這條小路與眾不同的魅力。據去過法國的朋友說,新樂路上的氛圍很像法國的左岸。
聖母大堂
位於襄陽北路和新樂路的交叉路口,逛過那些時尚小店,一路走到這里,眼前霍然出現的教堂,有種眼前一亮的驚喜,彷彿歷史和時間融合到了一起,在法國梧桐的遮遮掩掩下,異國風韻更濃了。教堂現在屬於文化基金會,不對外開放,一般只有等到舉辦展覽或者活動的時候才能進入參觀。、
首席公館酒店--獨具韻味的老上海風情
首席公館建於1932年,由當時法國著名設計師拉法爾設計,是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為上海幫會首領黃金榮、杜月笙和金廷蓀合辦,曾是名流匯集之所。步入酒店大堂,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繁華的老上海。30件客房裡幾乎所有的物件都為訂做,獨特而又細致。
Boonna Cafe--繁華街道上的一處寧靜
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小店,店外淡淡的紫色牆壁似乎在宣告它的與眾不同。走進店中,古典爵士入耳,濃郁的文人氣息和寫滿客人心情的塗鴉本,讓Boonna Cafe與街外的喧囂隔絕。點一杯拿鐵、一份芝士蛋糕,坐享整個下午的悠閑;Boonna Cafe讓寫者有一種特別的感動。似乎它不再是一家小店,而是自己的一個朋友,一個充滿心情的朋友。能和Boonna Cafe一起度過某個午後是十分愉悅的事。
TIPS:
公共交通:若乘坐地鐵,可乘1號線或10號線至陝西南路站下;公交26路、49路、94路、146路、911路可至新樂路附近。
NO.5 余慶路
余慶路沒有任何公交車的干擾,大多數時光,這條路上行人稀少,安靜的道路兩旁是成行的法國梧桐,樹木掩映中是一幢幢南歐風格的房子,有紅色的瓦頂,窗子兩邊,有螺旋狀的柱子。羅馬式的陽台上,攀滿了枝葉紛披的長春藤,洋溢著古老歐洲的典雅與浪漫。感覺中,彷彿來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家鄉。
這是一條溫情脈脈的路。夏日法國梧桐濃蔭蔽日,寧靜舒展,只聞一片蟬鳴;秋夜梧桐落葉掩路,憂傷浪漫,只見一彎新月。這一切,讓去過那裡的人無端地生出相見恨晚的感嘆來。
余慶路原名愛棠路(Route Edan),1920年代初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以曾任法國駐滬領事愛棠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後改名余慶路。余慶路190號住宅,建於1936年,原上海市長陳毅曾在此居住過,如今由上海市機關幼兒園使用。這是一幢現代建築風格的花園住宅,位於余慶路南端。余慶路還與徐家匯公園相通,路兩側均是花園里弄、新村,又與衡山公園相近,鬧中取靜,靜中更幽。
設計共和 余慶路88號
你的夢中之家裡應該有的東西,設計共和的展示廳里全都有了。不買不要緊,去設計共和看看逛逛也是同樣的享受。
這是由兩位華人建築師夫妻檔所創立的設計商店品牌,像Frank Gehry、Akari、Carl Hansen和Erik Joergensen這樣的世界傢具設計名家在這里全找得到。設計共和的東西很讓人眼紅。不管是這邊廂的潮款燈具、時髦餐具,還是那邊廂極簡主義的概念作品。
絕大多數貨看上去更像是讓人大開眼界的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實用家品,不過這里的價格牌沒准也會讓你眼淚汪汪的。花錢買質量這句話在設計共和這里也是再適用不過了。
上海早晨 余慶路80號
如果你路過余慶路,一定會被它門口的招牌吸引—上海早晨陽春白雪面館。面館環境絕對好,完全dianfu以往面館油膩膩暗搓搓的傳統印象,明亮整潔。一側牆面是屏風狀鏡子,有點小歐風,一面長窗外竹影搖曳,間或還點綴著雕塑感燭台,裝修有點混搭。最別致的是店裡陳列了一台老古董的壓面機。
這里能嘗到非常地道的上海味道,菜單羅列的都是典型的老上海菜。餐館大堂底部,玻璃窗後,當場製作面條,很有噱頭。而面條種類可選擇,價格也視澆頭,豐簡隨意。招牌陽春白雪面,湯清澈見底,面白得如雪,上面飄著幾粒蔥花。湯底是用豬骨,雞等原料,熬出來的高湯。看似清淡,實則濃郁。所有的澆頭也都是現炒的,種類絕對有幾十種,大部分都是老上海的澆頭,濃油赤醬。
TIPS:
地理位置:余慶路北起淮海中路,余慶路與淮海中路交叉的這個路口是上海市少有的六路QJ叉路口,這個路口還與宋慶齡故居比鄰,南至衡山路。道路全長768米,寬15米到16米。它由華山路、衡山路和常熟路、寶慶路包圍起來,再外延至汾陽路、東湖路的一塊近梯形區域。
公共交通:若乘坐地鐵,可乘10號線至交通大學站下;公交43路、50路、72路、93路、可至余慶路附近。
NO.6 富民路
某個秋日周末午後,站在新樂路、東湖路和延慶路的三岔口,正猶豫著要往哪裡走去。吸引我的確是前方一條窄小隱匿的路——富民路。只見他被道旁梧桐掩映得幽暗,彷彿有著誘人秘密等你去探尋。越走越深、越走越靜,路旁沉澱時間的建築,散發出歲月的味道。情不自禁,你會想要走到路的中間,你會希望,如果只你一人,在這樣的路,靜靜的走,一直走下去…
闖入一小片綠地,看樣子像是舊時有錢人家的花園。破敗的木質搖椅,顯示出這里早已被廢棄。然而植物依舊茂盛,走入其中,你想像著當時孩子在這里嬉戲躲藏的情景。望向四周,皆是老楊樓粉牆紅屋頂,你定會希望穿越時間,在此刻。
Le Bistro Dr Wine
這是家專賣葡萄酒的酒吧,氛圍就如同法國小酒館的那樣浪漫輕松,採用了大量本地再生材料進行構建,裸露的磚牆和舒適的色調透著一點老上海的味道。一樓的木質吧台還讓人感受到些許普羅旺斯的鄉村氣息,透過陽光,斑駁的樹影投射在地板上,十分溫馨愜意;樓上布置了更多長桌和皮質沙發,更適合多人一起品酒小聚,磚石圍起的空間讓冬季也顯得格外溫暖。
保羅酒樓
近20 年歷史的老牌本幫餐廳,門面小且不起眼,進門後才覺豁然眼開。總的來說,餐廳採用的是七十年代的裝修風格,桌子、椅子,就連桌布都帶著那個年代的氣息,在保羅吃飯,會有點在自己家裡吃飯的感覺。
保羅的名氣來源於其經典的本幫口味,保羅生煎之大,核桃酥之香,道道都是美味,款款都是回味,食客們的口口相傳,讓保羅酒樓人氣大旺,甚至還經常會有明星出沒用餐。至於價格方面嘛,保羅也一直很有競爭力,親朋聚餐都是不錯的選擇。在富民路上有一個這樣小小的卻帶有歷史印記保羅酒樓,這樣使得富民路的稱號也不會光是設計小店之路的美名了。
毛太設計
店鋪里有老毛的雕像,店裡的不少東西都有毛時代的印記,不知這位毛太是哪位?毛太設計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去紀念傳奇的毛主席,使革命時代和大躍進的「精神」在設計中得到延續,就把它當成一堂時尚的歷史課吧。
一系列被十分精心策劃與收藏的物品,如毛主席時代的原版宣傳海報、紀實攝影、雕像、音像製品、版畫等物件被一一擺放在拙樸的古舊傢具上或神龕中。
TIPS:
地理位置:富民路北起延安中路,南至長樂路,一條短小精悍的路。從常德路一路往南走,經過寬闊的延安中路便來到了並不寬的富民路。開始的一段路還沒有那麼的窄,到了巨鹿路與富民路的路口,你會發現路明顯就變窄了,只有兩車寬的路上小店也明顯的多了起來,由巨鹿路、富民路和長樂路組成的黃金工字區里可是小店扎堆的地方,很多小店都各具特色
公共交通:乘坐地鐵2號線、7號線至靜安寺站,再步行一段即至;乘坐公交26路、94路至長樂路富民路。
NO7. 紹興路
深秋安靜的街,梧桐樹葉即將凋落一空,單留下樹干樹枝,透出些許突兀蕭索。午後秋陽,明媚而不耀眼,讓人只想走進她溫暖的傾瀉中。隔著玻璃,你看到有女子不急不緩,漫步在人行道落滿梧桐樹葉的街角邊,她會調皮的踩上枯葉,聽它發出空洞而脆的聲響,然後露出滿足的笑容;抑或她手捧著書本,快步走著,大半張臉躲進厚厚的圍巾,卻依舊感覺到侵襲而入的寒意……
你坐在咖啡館或者文藝書店,嗅著咖啡濃香,耳邊小野麗莎淺談輕唱,隔著玻璃,秋日街道為你上演日常生活支離片段,此時你彷彿觀眾,但你知道,秋日美好如斯,參與融入或者稍稍沉溺,便是此時最好的…..
書香難掩的紹興路是一條有名的出版街,這條路上有多家出版社,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也在紹興路上。上海文藝出版總社那幢樓房保持了三四十年代典雅、莊重的風格,又不失現代文化企業的時代感。紹興路上還有幾家書店,以及一些掩藏的咖啡館。整條路同樣被梧桐樹掩映,秋日漫步,累了隨便挑一間小憩,也不枉了這閑情雅緻。在這里不論是一個人在這里喝咖啡看書,或是和朋友一起聚會聊天,都是一種享受,非常適合午後休閑。
漢源書店-紹興路27號
紹興路靠近陝西南路的那頭是名氣很大的漢源書屋,這是一個既是咖啡館又是書店兼藝術展覽廳的處所。漢源書屋的主人是上海攝影藝術家爾冬強先生,受了歐洲書店咖啡館的啟發而開。
漢源書屋的外表裝幀古樸,墨綠的繁體字書寫的"漢源書屋"四個大字古意中卻又夾雜著現代的透明氣息,門頭上還懸掛著老式馬車燈,天色暗下來時,昏黃的燈光會亮起來,帶給人溫暖的感覺。一腳踏進漢源書屋,彷彿來到上海三十年代的大人家的客廳,既古典又洋派。深紅色的地毯和褐色的傢具帶給人沉靜的感覺。門口是一架老式風琴,客廳正中站著一架老式鋼琴,四周散放著一張張造型各異的小圓桌,上面是插著蠟燭的銅燭台。圓桌旁的椅子靜靜地等待著前來看書喝咖啡的客人。書架中最大的一個是以半圓的弧線展開的,這使個空間一下子便生動而嫵媚起來
紹興路96弄-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庫門
紹興路96弄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庫門之一,許多表現老上海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都喜歡到這里來取外景,這里的居民都是見過大世面的,看到有人扛著攝像機或攝影機在弄堂里竄來竄去,也都見怪不怪,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似乎紹興路上的文化氣已浸潤了他們的骨髓里。
老洋房花園飯店-紹興路27號
紹興路27號的"老洋房"是幢兩層樓的花園洋房,曾經是"海上聞人"杜月笙送給他四姨太的私人住所。洋房雖經歷風雨洗禮,那般恢宏氣勢、萬千風情卻絲毫沒有削弱,這不免讓人對那個年代在這棟老洋房裡發生的恩恩怨怨的故事產生了興趣。
杜月笙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之一,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里洋場,成為上海灘最大的黑幫幫主;他文質彬彬,卻心狠手辣,他為虎作倀,卻又有著鮮明的愛國心;他狡猾、奸詐,卻又很講義氣,他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他出入於紅道、黑道,游刃於商界、政界,他是上海灘黑社會里最引人注目的猛漢,一生都是驚心動魄的傳奇……
當年,杜月笙的四姨太與其母、其妹以唱京劇小曲謀生,杜月笙看戲之時,看中了三母女的美貌,便托媒人提親,媒人問及他想娶的是"大的、小的、還是老的?",他只是點了點頭,媒人當際明白了他的意思,隨後向母女三人游說,面對有錢有權有勢的杜月笙,區區三個弱女子只有服從的份。之後杜月笙就在這條安靜的路上,為三母女添置了一住所。
老洋房做的是獨一無二的公館菜,沒有宮廷御宴的排場,也沒有西洋菜餚的浮華,充滿了家庭菜餚的溫馨實在,卻也不似街頭小食的寒酸,體現的是中產階級的精緻,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洋房裡的私房菜。雍懶的午後,一杯咖啡、一塊蛋糕、一張報紙、一曲鋼琴,不富貴不貧寒,一種小資的幽雅。
廣告灣咖啡書房「愛咖啡,也愛廣告。」-紹興路23號
走在繁華的城市街頭,我們隨處都可以與廣告相逢。有人憎恨,有人愛戀。這樣的結果,可能就是他想要的。廣告灣,鑲嵌在古樸的石庫門建築中,據說,它是亞洲唯一以廣告為主題的咖啡館,還附帶一個廣告圖書館,如果你是廣告人,就去那熏陶一下吧。
休閑的午後,來到位於文化街紹興路上的廣告灣咖啡書房,看看屏幕上播放著的得獎電視廣告大片,或是翻翻展出的優秀廣告作品。對於熱愛廣告的人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廣告是這里的核心,創意是廣告的靈魂,廣告灣在布置上鮮明體現了廣告這一時尚的主題,300多平方米的寬敞空間,黑加白的主色調大氣沉靜,完美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時尚氣息。這里還附帶有一個圖書館,珍藏了數量龐大的廣告書籍與雜志。
還不趕緊放下你浮躁的心態,沉浸在這些書籍與雜志中,用心汲取藝術的內涵,任文思翻湧,靈感閃現。如果你現在是或者將要是一名廣告人,那麼在這里,你將會找到一片最愜意的遐思空間。
TIPS:
地理位置:紹興路在盧灣區的西部,長480米,寬12.3米到18.5米。東西走向,東起瑞金二路,西至陝西南路。
公共交通:紹興路周邊沒有地鐵站。如果乘坐地鐵1、10號線,可在陝西南路站下,距離紹興路還有1.5公里左右。公交41路、96路 、128路、 146路 、301路、 955路至瑞金醫院站下,往南走第一個路口即到。
停車:紹興路就是天然的停車場,不過好像挺貴的,第1小時15元,第2小時開始每小時20元,也可以停在瑞金醫院裡面。

㈦ 這是電影《大城小事》截圖 裡面這棟建築在上海 它叫什麼名字

金茂大廈(Jin Mao Tower),又稱金茂大樓,竣工於1999年,曾經是中國大陸最高的大樓,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黃浦江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高420.5米,上海第4高的摩天大樓

滿意請採納

㈧ 上海衡山路有什麼特別的

衡山路是上海最負盛名的休閑娛樂一條街。
風情夜上海——衡山路及其相交叉路上的休閑場所鱗次櫛比,風格各異,主要有酒吧、茶坊、酒店、娛樂中心、美容院、畫廊等共100多家,吸引的都是高檔消費層次的成熟白領和具有現代意識的年輕人。衡山路上的梧桐濃蔭是上海人的驕傲。衡山路是以各國風味餐飲、休閑吧坊、娛樂健身為經營業態的高雅消費區。這樣一處吃喝玩樂樣樣齊備的綜合性休閑地域就規模來講在上海是無處能出其右。它是鑒證夜上海魅力風情的首選之地。
酒吧邂逅、文藝氣息、美食雲集、活力四射、法國梧桐、貴氣神怡......
專家在調研中提出,由於特定的經濟社會原因,衡復地區的前期開發集中於餐飲、娛樂等商業服務,與城區歷史既定的高雅居住功能,已經自然地形成沖突。"'衡山路一條街'周邊的商家,持續要求政府在道路交通管理上給予政策傾斜,以促進商業服務能力的提升。但該街及其周邊地區住宅樓宇的用戶狀況,使得限制機動車交通的設想事實上沒有可行性。"課題組認為,如果為了推進"衡山路一條街"的商業開發,大力拓展衡山路及其周邊地區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將改變整條街的面貌。而且,收益快的飲食、娛樂、服裝、零售等行業,同質化競爭明顯,難以尋覓其中的文化韻味
衡山路始建於1922年,曾與上海市著名的榮樂東路、南京東路齊名,由法公董局修築,是法租界著名的貝當路,1943年10月更名為衡山路,整條街全長2.3公里。衡山路南接商業中心徐家匯,北鄰時尚購物街淮海路――是兩大繁華區域間的幽靜而高雅的通道。
衡山路緊臨領館區,是上海的交通主幹道之一,地鐵一號線在衡山路上設有站點,道路兩旁繁茂的法國梧桐和林蔭中頗具特色的各類高檔歐陸建築,為衡山路增添了濃郁的異國文化氣息。衡山路是上海最負盛名的休閑娛樂一條街。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城小事在上海哪裡拍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江森林局辦公室里電影是多少錢 瀏覽:77
兒童想拍電影怎麼找導演 瀏覽:593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好看嗎 瀏覽:579
電影院爆米花怎麼蹦 瀏覽:381
日本可愛大胸妹電影有哪些 瀏覽:613
新疆有什麼電影院 瀏覽:212
賣草葯的小女孩是什麼電影 瀏覽:379
經典車震電影有哪些 瀏覽:578
電影轉移票房多少 瀏覽:512
送你一朵小紅花四人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996
關於盜墓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151
小米視頻有的無法播放視頻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956
水晶女孩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30
當鬼正在看著你什麼電影 瀏覽:498
如何提升國產電影 瀏覽:200
鮑抱宋溫暖什麼電影 瀏覽:565
貓頭鷹王國電影免費迅雷下載 瀏覽:890
騰訊付費電影有哪些渠道充值嗎 瀏覽:753
那年夏天電影演的什麼歌 瀏覽:882
描述喪屍的電影美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