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墨爾本有中文字幕的電影院嗎
Chinatown Cinema
不過放映的也是華語電影==有中英文字幕而已
❷ 各個國家出名電影院名稱!我搜不到
法國巴黎·午夜香波電影院
法國巴黎香榭麗舍電影院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格拉卡里姆電影院
美國紐約人電影院
挪威北角公立電影院
阿根廷火地島省首府烏斯懷亞的聖·馬丁電影院
美國坎登汽車影院
❸ 再訪墨爾本兩日游記(包括市內交通介紹)
(作為身在異國他鄉沒人幫忙的全職媽媽,哪怕僅僅兩天的獨自旅行,都無比難得和珍貴,是先生和朋友們的鼎力支持,成全了我的這場心靈充電之旅。特在開篇感謝!
此行緣起請見前文:《 澳洲長途火車初體驗,全職媽媽翹班記! 》《 愛上墨爾本,悉尼十年一夕變心 》。)
原計劃主要是體驗澳洲的長途火車,墨爾本只是臨時抓來的目的地,以為沒什麼興趣多玩,只安排了兩天時間。後來才知道遠遠不夠。連市區內的景點都沒看完。只好留待以後了。
我這次主要在亞拉河周邊地帶轉悠,還有一些地方沒來得及看,我也一並整理在本文後面,感興趣的可以參考,或許我自己以後也用得上。閑話不多說,景點一個一個來。
1、南十字星火車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
南十字星火車站是墨爾本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樞紐。長途火車總站和機場大巴總站都在這兒。
說到機場大巴,不妨介紹一下,或許我自己以後也用得著。
機場大巴Skybus單程半個多小時,單程19.50澳元(網上購票有折),每天06:30 – 19:30運營。到南十字星火車站後,可免費轉乘他們的市內酒店穿梭小巴去酒店(SkyBus' Free City Hotel Shuttle)。回程可讓酒店幫忙預約小巴。在下面網址輸入酒店可找到最近的下車站點:www.skybus.com.au/free-city-hotel-shuttle/
另外還有個叫Starbus的小巴,可從機場點到點直達市內酒店,單程20澳元。
我是從悉尼坐火車來的,不是SkyBus的乘客,也就不能享受他們的酒店免費接送。但我的酒店不遠,步行也就十多分鍾。懶得走也可以坐電車,在市中心內所有電車都是免費。
下圖電車後面對著的大樓梯,就是南十字星火車站。但坐火車你不能上那個樓梯,上面是通往車站後面的體育場和寫字樓的跨鐵路通道。從火車站出來正對著的有電車的這條寬敞大街叫Bourke Street,想坐電車可以在這上車。
2、市內免費有軌電車(Tram)和觀光巴士
墨爾本擁有世界最大的有軌電車網路,四通八達,不僅遍布市區,還能到達周邊區域。
以前我只知道墨爾本有個免費的35號有軌電車(City Circle trams),約十分鍾一趟,雙向對開。全程約一小時。第一次來墨爾本時坐過一次,古色古香的車身很有味道。叮叮當當的電車聲,讓我有種穿越回大連的錯覺。大連的有軌電車至今仍然保留,連接著小時候的記憶。
這次才知道,近幾年墨爾本的便民措施又有新進步,只要在市區某個范圍內,不管多少號電車,都免費乘坐。快出免費區時,車上會有語音提示。
另外,墨爾本市中心還有免費的觀光巴士(Melbourne City Tourist Shuttle),司機會簡短介紹站點景點,半小時一趟,全程1.5小時,單向行駛。第一次來墨爾本時坐過。
下圖是市內免費電車覆蓋范圍示意圖,綠色區域的邊線就是35號免費電車的路線。
市內電車線路圖:
3、墨爾本的交通卡(Myki Card)
我這次沒用到交通卡,但順便介紹一下。
墨爾本的交通卡叫Myki Card。辦卡要收6澳元的卡費,沒有退卡和退費一說,只有四年期限,而且沒有臨時的紙質車票可買,要付費坐車,必須買交通卡。對多數遊客來說,相當浪費。不過據說從今年開始,可以在安卓系統手機通過Google Pay軟體使用Myki卡。手機本身就是無形卡,應該就沒卡費一說了吧。
交通卡方面,悉尼所在新州的交通卡Opal Card更人性化。開卡沒有卡費和押金。不想開卡的遊客,可以買一次性紙質車票,只不過享受不了交通卡的優惠。
4、 弗林德斯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
Flinders大街是必到之處,這條街上遍布墨爾本著名的地標。下面就從這條街上的景點依次說起。
Flinders火車站是墨爾本著名地標之一。是墨爾本當地火車線路的總站,也是澳洲最早的火車站,從1854年到現在已使用160多年。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古典華麗,白天和晚上給人的感觀非常不同。
我更喜歡夜晚的它。每當站在那十字路口,視線不由自主被它吸引。它就像一個沉穩而活力依舊的老大哥,默默地守候著墨爾本,見證它的成長。
上圖只是火車站正臉,其實後身很長,不然怎麼當得起本地火車的總站呢。下圖中央長長的一排就是它 。
5、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
是2001年為慶祝聯邦100周年而建。在Flinders火車站旁邊,在亞拉河畔黃金位置,風景絕佳。外觀是充滿現代元素的不規則形狀,裡面有國家美術館、表演廳、SBS電視廣播辦公室、旅客信息中心等。墨爾本的許多慶祝活動在這個廣場舉辦。
同樣,我更喜歡夜色中的它。這就是七月的墨爾本,冬天最冷的時候,仍然有人席地而坐,絲毫不覺得冷。我四處晃悠著拍照,也不冷,很悠閑安靜的感覺。
6、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從聯邦廣場穿過Flinders大街,是聖保羅大教堂,它是澳洲聖公會墨爾本教區的主教座堂。可免費參觀,若要拍照則需付費。
這些建築打上燈光效果之後,更有層次感,拍照效果也比白天好。
7、墨爾本藝術中心(Arts Centre Melbourne)
墨爾本著名地標之一。在亞拉河南岸,它那高達162米的尖塔就像芭蕾舞裙,老遠就能看到。
不過,我更喜歡夜色中的它,多了很多想像的空間。
其實,旁邊臨河的圓墩墩的建築Hamer Hall,也屬於藝術中心。我這次在那裡看了一場音樂會。
說起音樂會,也有意思。我這外行連買的是啥票都沒搞清楚。臨行前搜了一圈各大劇院和音樂廳,正確預估了自己的英文聽力,果斷放棄一切有台詞的表演。本以為買的芭蕾舞劇,進去才發現是音樂會,唱一場、交響樂一場。
也算歪打正著,觀看的是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著名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一查網路,介紹的都是編成的芭蕾舞劇,還有楊麗萍版的舞蹈正在世界巡演,很快也會去墨爾本。
本以為根本聽不懂,也確實沒懂多少,但卻聽哭了。才明白什麼叫藝術音樂無國界,哪怕聽不懂語言看不懂字幕,歌唱家想傳達的情感也能直擊內心。
到第二場的交響樂的時候,我簡直得按住胸口。作品終了的瞬間,我的心臟怦怦直跳,情不自禁地念叨:「沒看夠沒看夠沒看夠啊!」
交響樂聽現場和聽唱片感受度相差太大,如果大家都聽的是現場,恐怕沒有幾人會說不愛。回家趕緊帶娃也聽,世上還有這么美好的享受,怎能錯過。那些苦苦堅持到琴童們,經常來聽聽現場,恐怕會學得更積極快樂吧!
音樂廳基本滿座,以白發長者為多,姜還是老的辣,一輩子的閱歷不是蓋的,什麼是真享受,他們比誰都明白哈。可憐我到這把年紀才一驚一乍緩過神兒來。
趁沒什麼人,拍張全景。
這次在藝術中心逗留了不少時間,除了音樂會,還逛了樓下的展廳。藝術中心的地下室,別有洞天。有曾經的表演戲服等免費展覽。
掛著大幅畫作的休息廳安靜而典雅,坐在這樣的地方,浮躁的內心也會得到片刻寧靜。
坐在這樣的沙發,就像坐進了風景畫:
藝術中心外面,碰到這個街頭藝人,從白天站到華燈初上,這是何等的熱愛與堅持!誰又能說他不如藝術中心裡聚光燈下的主角呢?
8、維多利亞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上次來墨爾本帶孩子進去詳細看過,這次就沒進去。路過門口,忍不住拍拍照。瞧這通透的藍天,可比上一次來漂亮多了,翻看上次的照片,天是陰的。
美術館的水幕玻璃牆是所有人都不忍放過的拍照對象,隨便一拍,就是半寫實半抽象的畫作。
美術館外面遇到這個手工藝人,用鐵絲製作各種惟妙惟肖的小動物,據他說,做一個大約得一兩個小時。擺在街頭的藝術,應該和美術館里那些,不分高下吧。
9、 塗鴉街
其實墨爾本不少地方都散布著塗鴉作品,有兩條最著名,Hosier Lane和Union Lane。它們是這個文化之都的藝術氣息深入民間的體現。
這些作品經常更新。時不時來一次,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還是晚上出來逛逛好,能碰上現場塗鴉:
同樣從聯邦廣場穿過Flinders大街,在聖保羅大教堂東邊一段距離,就能找到Hosier Lane的入口。Union Lane則在皇家拱廊附近,逛街時可順便看看。
10、皇家拱廊(The Royal Arcade)
明明是個購物中心,可遊客卻更多隻為了欣賞它的建築。這是世界著名的歐式古典拱廊建築。拱廊南通Little Collins街,北通Bourke街。很喜歡它那簡潔利索的地面,黑白是永恆的經典。美女們一定要在這留個小影。
網上許多人介紹中間的馬卡龍(Macaron)攤位。是一種法式小圓餅,不同顏色口味不同。顏色過於鮮艷的食品並不討我喜歡,條件反射地聯想到毫無技術含量往死里甜的糖果,連嘗一下的慾望都沒有。活了一把年紀,知道世上有許多東西只是看著美麗而已。
11、布洛克拱廊(Block Arcade )
離皇家拱廊很近,於1891年建造,靈感來源於米蘭著名購物走廊。屋頂和和皇家拱廊相似,古老的柱子更多了些宮廷氣息。
一進來就有家叫Hopetoun Tea Room的蛋糕甜品店,據說有百年歷史。也是網紅打卡點。我去的時候購物中心裡人很少,但這家店外已經有人排隊。我不是吃貨,沒耐心為了口吃的消耗過多時間,尤其是如此寶貴的旅途時光。
12、咖啡街
世界十大咖啡城市,墨爾本榜上有名,與羅馬、巴黎、西雅圖、維也納、哈瓦那、溫哥華、聖保羅這些咖啡文化重鎮齊名。據說是因為澳洲是全世界除了義大利之外,義大利人最多的地方。
網上推薦的咖啡街叫Degraves Street,是Flinders火車站斜對面一條小巷,據說這里匯集的咖啡館被認為是墨爾本最好的。
我不是咖啡粉,相對於咖啡的厚重,我更喜歡茶葉的輕盈。非得喝也能喝,只是不太懂得品鑒。所以這次沒特地去咖啡街。其實在城裡隨意走進一些小巷,都是類似的擺上街面的茶座。
13、楊和傑克遜酒店和酒吧(Young & Jackson Hotel & Bar)
據說墨爾本的世界美食比悉尼豐富,對吃喝一向佛系的我雖不太關心,但市區逛了兩天,滿眼躲不過吃的。不管是景點、江邊還是狹窄小巷,形形色色的餐桌,總也有人光顧。
比如下圖,在Evan步行橋的中間,有個叫Ponyfish Island Cafe的水上餐廳,先不論食物做得如何,感覺就足夠浪漫。
下圖,王子橋南岸的藝術中心的Hamer Hall外,沿河的餐廳:
重點要介紹的Young & Jackson酒吧,是個餐館也是旅館,想說的與吃無關。
這個Young & Jackson Hotel的建築很有些年頭,是澳洲標志性景點。更重要的是,它裡面掛著一幅叫《Chole》的名畫。畫中是一位年輕巴黎女孩的裸體,由法國畫家Jules Joseph Lefebvre於1875年創作。
該畫曾得過大獎,後輾轉被這家酒店老闆買下,從1909年起,就一直掛在這里。許多人慕名來此,就為了看一眼Chole。據說,戰爭期間將要上戰場的士兵們都要來這喝一杯,與她告別。
這幅畫之所以這么出名,或許與它背後的真實故事有關。該畫的模特兒本名叫瑪麗,很小就出來做人體模特賺取自己和妹妹的生活費。在這幅畫完成一年後,畫家和她的妹妹結婚了。又過了一年,她喝毒葯自殺。對她自殺的原因,大家只能猜測。或許兩姐妹同時愛上了畫家?或許畫家曾同時與兩姐妹發生了說不清的關系?
人們對這畫如此感興趣,是在祭奠一份很傻很執著的愛情嗎?
酒吧的位置很好找,和Flinders火車站、聯邦廣場、聖保羅大教堂,分處在十字路口的四個角上。我經過的時候,掛畫的二樓餐廳區還沒開門,時間寶貴,沒多等。知道怎麼回事就行了。門外漢,原畫看不看沒所謂。
14、威廉姆斯 小鎮( Williamstown)
威廉姆斯小鎮(Williamstown)距墨爾本市區約9公里,開車只需15分鍾。建於1837年,是墨爾本第一個碼頭,早年歐洲移民乘船而來,就在這登陸。現已成為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這里有沙灘、植物園、科技館(Scienceworks)、古董車展、餐廳商店,可以消磨不少時間。
小鎮三面環海,可遠眺墨爾本市中心的林立高樓,風景極佳。鎮上很安靜,建築整齊而復古。雖離繁華都市近在咫尺,卻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來這里,除了開車,還可以坐火車,從Flinders火車站坐Williamstown line,車程約半小時。開車和坐火車雖然挺快,但最適合觀光客的交通方式是坐船(Ferry)。
大約一小時的船程,可以細細欣賞墨爾本的許多著名標志性建築,還有亞拉河(Yarra River)上形態各異的大橋。對遊客來說,既節省體力,又省去找路的麻煩。因為是從河到內海,完全沒有風浪,無需擔心暈船。
從墨爾本最繁華的中心,順河向入海口駛去,略微泛黃的河水慢慢變成湛藍的海水,沿岸有人垂釣,海鷗成群掠過,心情怎能不放鬆。
上船地點在墨爾本市區步行橋(Footbridge)南岸下來之後約50米的Southbank碼頭,在Southgate附近。下船地點在Williamstown的寶石碼頭(Gem Pier)。
無論什麼天氣都能保證發船的時間點是每天的10:30、12:30、14:30,有需要會加開至每小時都有一班發船。航程約1小時。回程11:30、13:30、15:30發船。提前網上購票有九折,也可現場買票,好處是安排靈活。 渡船公司官網williamstownferries.com.au
雖是冬天,天公照顧,陽光明媚且無風,坐在甲板也不冷。從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央,慢慢進入視野開闊的入海口。
下圖右下角的艦艇,在二戰時期服過役的,停在威廉姆斯小鎮的碼頭,有興趣可以上去參觀。
亞拉河上大大小小的橋一一從我們頭頂晃過,有著開車和步行都給不了的獨特視角。
下圖的紅色直升機是觀光機,我拍拍照就好,連客機都愛暈的我,堅守當年去袋鼠島時給自己定下的原則:再也不為了玩兒而讓身體遭罪。也想起姐姐曾說:「有些東西,看看照片和視頻就夠了,不用非得自己試。」也是,別人覺得過癮的,對咱或許就是受罪。別眼饞。
此行墨爾本,正趕上月圓,一輪金黃明亮的圓月懸在半空,深邃的亞拉河面像一張巨大的畫布,月亮和這城市的霓虹在上面悄無聲息地作畫。
在這靜謐的他鄉夜色之中,我的內心,又重新充滿溫暖和力量!
後面附上其它景點介紹。是我此行沒來得及去到的,整理在這供參考。市內景點大致順序是從北往南講: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 (Queen Victoria Market):墨爾本最大的市場,菜果肉魚紀念品小吃美食等各類攤點超過一千。對於不愛購物、或逛過悉尼Market City的,這不是必來之處,各地都類似。
墨爾本中心 (Melbourne Central):建於1888年,以前是製造子彈的地方,現為購物中心。裡面有高達300多階梯的高塔博物館,和一個世界最大的懷表掛鍾。
維多利亞州圖書館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1854年建立,是澳洲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因為三樓那個擁有巨大拱頂的八角形閱覽室而吸引許多遊客。二樓還有不定期的藝術展覽。想上高層拍俯視全圖的注意,電梯最高只到5樓,可在4樓景觀區中間段,找到通往5樓和6樓的樓梯。
皇家展覽館(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墨爾本博物館 (Melbourne Museum):都在卡爾頓花園(Carlton garden)內。皇家展覽館是澳洲唯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墨爾本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有世界最大銀幕的IMAX電影院。最吸引人的是在大洋路擱淺的鯨魚標本。
聖派翠克大教堂 (ST Patrick's Cathedral):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著名的哥德式建築。
費茲羅花園 (Fitzroy Gardens):裡面有庫克船長故居(Captain Cook's Cottage),是真從英國搬來的。要買票參觀,可免費試穿維多利亞式服裝留留影。在悉尼岩石區也有個庫克船長故居。庫克船長是18世紀英國偉大航海探險家,發現了澳洲大陸、紐西蘭和夏威夷等太平洋的眾多島嶼。
尤里卡塔的88層觀景台 (Eureka Tower Skydeck 88):89層高,據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居民樓,有南半球最快的電梯。其中第88層向公眾開放,四圍一圈全是玻璃。
皇冠賭場 (Crown Casino):世界第二大賭場,裡面還可享受美食和購物。外國人可憑護照辦理會員卡,領取免費的十澳元籌碼。每晚7到12點的整點,廣場外沿河邊的八根石柱會噴火,每次持續約五分鍾。
DFO(Direct Factory Outlet): 據說比悉尼的DFO便宜。
維多利亞州戰爭紀念館 ( Shrine Of Remembrance):據說,每年11月11日上午11點,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間,從紀念館玻璃天井一個小洞口射入的陽光,正好會照在紀念碑上的「Love」字上,短短的4分鍾從上至下劃過。此時會有許多遊客聚集觀看。平時,每天整半點會有燈光來模擬陽光照一照。
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澳洲城市裡面最大的國立植物園。
墨爾本市區以外的周邊景點:
大洋路 (The Great Ocean Road) 、菲利普島又叫企鵝島 (Phillip Island) :這兩個是必去之地,是我第一次自駕維多利亞州時的重點目標,如果有機會,再看一次企鵝歸巢也願意,每次接觸野生動物都給帶給我發自內心的感嘆和快樂。
Brighton Beach :沙灘上的一排彩虹小屋是很棒的拍照背景。
St. Kilda海邊 :上到St. Kilda Pier 棧橋,一直往裡走到鐵門,是企鵝保護中心。在鐵門附近堤岸邊,傍晚能看到野生小企鵝,沒有企鵝島的規模大。還有一種保護動物--水上老鼠。
丹頓農山 (Mt. Dandenong):離市區約半小時車程。在最高峰的SkyHigh 觀景台可俯瞰墨爾本及周邊地區的全景。還可坐開敞式蒸汽小火車(Puffing Billy Railway)穿梭在森林中。蒸汽火車單程全長110分鍾,共五個站點:Belgrave、Menzies Creek、Emerald、Lakeside、Gembrook 。建議只坐一站往返體驗一下就好,後面風景相似,時間太長,車票也不便宜。
淘金小鎮 巴拉瑞特(Ballarat)的疏芬山(Sovereign Hill):連續多年被評為澳洲最佳旅遊景點。離墨爾本約兩小時車程。從墨爾本可坐V line直達,下火車後有巴士接送。可體驗淘金歷史和技術,有機會嘗試在河邊淘金。晚上有關於淘金的大型燈光表演。
(全文完)
❹ 幫我介紹下,墨爾本的好地方
墨爾本
墨爾本(Melbourne)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園之州」美譽的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墨爾本以綠化、時裝、美食、娛樂活動、文化及體育活動而著稱。墨爾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40%,維多利亞式的建築物、有軌電車、各種劇院、畫廊、博物館以及綠樹成蔭的花園、街道構成了墨爾本市典雅的風格。
墨爾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城市,雖沒有第一大城市悉尼的華麗,卻也不似其他澳洲小城的清寂;從文化藝術層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之美應有盡有,在滿足感官娛樂方面,墨爾本更可以說是雄踞澳洲之冠,無論是藝術、文化、娛樂、美食、購物和商業樣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連續多年被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墨爾本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部,是個港口城市,氣候是溫帶氣候,夏天人們喜歡去海邊玩,一年四季,夏天的日間氣溫最高可達到接近四十攝氏度,墨爾本日夜溫差較大,夏天即使白天氣溫高達三十多度,晚上就會涼下來至十二度左右。冬天不太冷,冬天一般日間氣溫在十攝氏度以上,冬天並不下雪,但墨爾本的周圍有許多山,冬天的時候寒冷的高山上有積雪,所以每逢冬季,墨爾本附近的高山又是滑雪的好地方。
墨爾本現在的人口約340萬(2001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結果是324萬多),是移民聚居的城市。來到澳大利亞的新移民大部分都前往墨爾本和悉尼。現在(2006年的數據)每年大約十萬名新移民抵達澳大利亞,當中約三分之一往墨爾本定居。移民在墨爾本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但同時也各自帶來自己民族的傳統和習慣。三分之一的墨爾本居民為生於澳大利亞以外的移民,在墨爾本被使用的語言達70種之多,除主要語言英語外,希臘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中文、越南語、黎巴嫩語、韓國語等各種語言都有人使用。不同族群聚居成區,在生活習慣、節慶、餐飲上各成不同風格,為墨爾本帶來多元文化的豐富情趣。
歷史概況
1835年之前,墨爾本基本上是沒有人居住的。1840年,墨爾本的人口是一萬人。1851年,在墨爾本發現了金礦,大量的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墨爾本淘金,包括大量的華工。由於淘金熱潮,墨爾本的人口迅速增長,1851年的人口是29000人,到1854年,已經達到12萬3000人,使藏金極富的美國舊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爾本又被稱為新金山。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有重型機械、紡織、造紙、電子、化工、金屬加工、汽車、服裝、食品等工業都很興旺,工業現代化程度很高。商業、金融、交通等均十分發達。墨爾本也擁有一個現代化的繁忙港口墨爾本港。
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1901 – 1927),1927年,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
墨爾本是南半球的繁華都市,早年比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還要繁榮。早在1956年,墨爾本就主辦了第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次是夏季奧運會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
旅遊景點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
建造於1845年的墨爾本皇家植物園位於墨爾本市中心以南約五公里的地方。花園以19世紀園林藝術布置,內有大量罕有的植物和澳大力亞本土特有的植物,植物園佔地40公頃,至今留著上個世紀的一些建築和風貌,匯聚了三萬多種奇花異草,是全世界設計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唐人街(Chinatown)
唐人街就是Litte Bourke Street,中國餐館林立,放眼都是中文招牌,充滿東方風味,是全澳最早華人集中地。
舊國會大廈
建於1856年,是維多利亞省現在的立法議會所在,建築美輪美奐,別具風格。因舊國會大廈坐落的地方在墨爾本婚姻注冊處在同一條街上不遠處,時常有新婚夫婦和參加婚禮的嘉賓在此拍攝留念。
哥摩大宅(Como House)
在South Yarra區Como Ave,是一殖民時期一個富商的家,主建築是一座兩層的古老大屋,這個家佔了整整半條街之大。富商的後人把這個物業出售給澳大利亞國家文物基金,這個大宅就成為了向公眾開放的參觀景點。
金融街
哥林斯街(Collins Street)被稱為金融街,因為澳大利亞很多銀行的總行都在這條街上。
城市交通
墨爾本是發達的城市,有很多高大的建築,有現代化的設備。公共交通很方便,有火車、電車和汽車。
墨爾本的中心大街西面是Spencer大街,南面是沿著亞拉河(Yarra River)的Flinders大街,東面是排列著州議會廳、財政大廈等宏偉建築的Spring大街,並且北面的維多利亞大街圍成了一個約2公里的四方。由這4條大街圍成的棋盤式的城市,就是墨爾本主要街道的市容。
墨爾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市內火車,與地鐵不同的是它多數是行走在地面以上的,只是在市中心區域內在地下行駛。這里的火車貫穿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居住地區,由於墨爾本市中心是比較繁忙的商業中心,所以許多人在上班時因無法停泊私家車而改乘火車,同時它也是運載學生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墨爾本的公共交通票的價格是以地區和時間為劃分,而且車票是火車、電車、巴士通用的。在每個車站的自動售票機處都可以購得車票,通常分為2小時票(在兩小時內任意次數乘坐區域內的火車、電車、巴士都可以),全天票,周票,月票和年票,買時間越長的價格相對會越優惠。票價除了與時間有關以外也與地區劃分有關,在墨爾本將主要市內地區劃分為兩個區域,如果跨區域乘車,票價也會相對增加。
墨爾本的巴士是除火車以外的輔助交通工具,它能到達相對火車無法到達的區域,但巴士的班次比較少,通常是15分鍾至30分鍾一班。
有軌電車(Tram)是墨爾本的特色之一,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唯一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墨爾本的電車網路四通八達,承擔著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角色。最新款的墨爾本電車每輛可承載140名乘客,墨爾本市政府經常通過宣傳廣告呼籲市民多乘坐電車,減少使用私家車。在墨爾本市中心,有一條環城電車線路,讓本地市民和遊客都可以免費乘坐,方便大家欣賞墨爾本的市區景色,其行走路線環繞市中心外圍,沿途經過許多觀光景點,包括維多利亞市場、墨爾本議會大廈、皇冠賭場、皇家展覽館、IMAX電影院、墨爾本舊監獄、墨爾本中心(Melbourne Central)等。
著名院校介紹:
墨爾本大學
地址 Parkville,Victoria AUSTRALIA
網址 http://www.unimelb.e.au
Email [email protected]電話 61 3 9344 4505
傳真 61 3 9349 3204
建校時間 1853 年
成立於1853年,墨爾本大學是一個向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教學和知識轉移的公益機構.
作為一個優良的學術機構,墨爾本大學本著信守承諾的傳統,維護知識自由的學術價值,誠信,公開性和嚴謹性.
作為一個優秀的研究機構,墨爾本大學旨在加強其核心知識學科,開辟科學理解的新思路, 支持重要和創新領域的非常規研究方式.
作為一個優良的教學機構,墨爾本大學的目的在於從最廣泛的背景吸引優秀的學生,並提供優秀的教育.
作為一個公益機構,墨爾本大學著重研究,學生學習及外部介入公共服務的目的,包括對於緊迫的社會問題從事研究,培養畢業生責任感,基於證據和理由促進調查和公開辯論.
作為一個從事國際性事務的機構,墨爾本大學同海外同行共同面對智慧、獨創性和尊重人性的全球性挑戰.
作為一所地域性強烈大學, ,墨爾本大學重申了其獨特的優點,其校園仍進行面對面教學,聚集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學習社群擁有日新月異的技術. 傑出的學者在這里引領學生打開心中的智慧,面對巨大的未知數:一個新一代可以決定未來價值的地方.
墨爾本大學必須適應國際標准和國家政策環境的變化,國際排名,新的市場條件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新學員等挑戰。
大學的未來將取決於它進行'三螺旋'學術節目的能力,墨爾本大學這個機構的過人之處不僅在於研究,而是使思想與知識在學生,工作人員和廣大公眾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應用.
購物指南
墨爾本是一個購物的好地方,全澳有八成的紡織品及製鞋廠商設廠於此。經過巧妙設計的商店街,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史旺斯頓街(Swanston St)與伊利莎白街(Elizabeth Street)之間的街廓內。當你深入其中,不僅會對包羅萬象的商品嘖嘖稱奇,還會對裝飾華麗的拱型騎樓贊嘆不已。
在墨爾本購物絕對是一種享受,市中心的商業區相當集中,從市內飯店信步即可抵達主要購物區。最熱鬧的是柏克街(Bourke Street)和Swanston St的交叉口,許多大型百貨公司如Myer, David Jones都在這里設有分店。
別具一格的哥林斯大街(Collins Street)不僅是遍布銀行的金融街,也是世界名牌的集中地。若想買特別的東西,澳洲購物中心(Australia on Collins)是不錯的選擇。即使隨意逛逛幾個中心周圍的小巷和商店,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離市區不遠的南亞拉區(South Yarra),也是不容錯過的購物天堂,這里主要的購物區是賣高檔時裝的雅普街(Chapel Street)和圖拉克路(Toorak Road),在此可以盡情享受購物的樂趣,精美的櫥窗和街景。而位於費茲羅區的賓士域街,則有不少精美的商店,提供手工製作的珠寶,藝術品和雕塑。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The Queen Victoria Market)
位於Elizabeth Street和Victoria Street的交叉處,是著名的傳統肉菜蔬果市場,也有很多干貨攤位。這里有喧天的叫賣聲及熱鬧不已的討價還價聲。超過1000個的攤位出售各式各樣的肉菜蔬果和日用品,從新鮮肉類到手工藝品,流行飾物和古董小玩意,應有盡有。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營業時間:
周二 清晨6:00-下午2:00
周四 清晨6:00-下午2:00
周五 清晨6:00-下午6:00
周六 清晨6:00-下午3:00
周日 清晨6:00-下午4:00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市場(Victorian Arts Centre Market)
位於100 St Kilda Road,是最著名的藝術品銷售市場。穿過市區,越過亞拉河,便可看到這個市場。市場的特色在於商品多樣化,不論是傳統或現代的陶藝品,手制畫框,珠寶和手繪的絲質衣物,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開放時間是周日早上9:00-下午6:00。
休閑娛樂
墨爾本一向被視為澳大利亞的文化、藝術重鎮,來到這兒的遊客,絕對不能錯過各式各樣的表演。世界級的歌劇演出、最新的百老匯演出、芭蕾舞、戲劇或音樂會,維多利亞藝術中心提供多種選擇,千萬別錯過。墨爾本也有許多夜總會、現場音樂表演和喜劇表演。
皇冠賭場
皇冠賭場不僅是澳大利亞最豪華最大的賭場,也是南半球最大的賭場,1994年開業,位於亞拉河南岸。為了減輕賭博的色彩,賭場的官方名稱是皇冠娛樂中心,當中包括五星級的皇冠酒店,大型會議中心及健康美容等設施,更擁有一系列的娛樂消閑設施,包括備有博彩角子機的24小時賭場,名牌匯聚的多家商店,14家電影院,以及多家餐廳及酒吧,還有一個可容納二千人的表演中心。
美食名吃
維多利亞州是澳大利亞奶酷(芝士)、酒、肉類、魚類、水果和野味的重要產地,由於物產富饒並擁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墨爾本理所當然的成為美食天堂,最佳的品嘗地點包括:南亞拉區的St Kilda Road、卡頓區(Carlton,著名的義大利美食區)的萊庚街(Lygon Street)、費茲羅區(Fitzroy)及賓士域街(Brunswick Street,時興的咖啡文化重地)。不要忘了到南門區(Southbank)走一趟。在那裡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亞拉河(Yarra River)風光。此外,位於小博街(Little Bourke Street)的中國城,也有各式各樣的中國菜。
在南門,食客可以一面進餐,一面欣賞亞拉河景色,墨爾本唐人街可供選擇的中國菜式種類眾多,電車餐廳在墨爾本市面上的街道行車,遊客可享用佳餚與澳洲名釀(各式葡萄酒和啤酒),自助餐的果汁、咖啡、牛奶。
另外在瑪雅Myer的Lonsdale的Foodcourt也是非常的有名, 強力推薦, 不過現在馬上要進行翻修.
電車餐廳
(Colonial Tramcar Restaurant)可提供一個邊吃邊看的機會,在享用美食及美酒的同時,乘車觀賞街景。硬石(Hard Rock Cafe)位於Bourke Street 的轉角處。
移步換景
墨爾本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在菲力浦島上參觀企鵝,它已成為遊人訪問墨爾本必去的景點之一,在那裡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小的企鵝(成年企鵝身高約30厘米);另外,集中了澳大利亞傳統藝術精華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已成為墨爾本的標志,不容錯過;要想體驗一下墨爾本園林的氣派,皇家植物園也是一個讓很多遊客嘆為觀止的好地方。
環繞Albert公園賽徑的「澳大利亞第一方程式賽車」、名列全球的國際四大網球公開賽之一的「澳大利亞公開賽」,以及位居澳大利亞榜首的國際賽馬「墨爾本杯」等,年度國際運動盛會都在墨爾本舉辦。
在Richmond區的體育中心也是不可不去, 有澳網的主賽場Rod Laver Arena, 墨爾本最大的綜合體育場墨爾本板球場(MCG), 每年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賽事澳大利亞足球總決賽(AFL Grand Final)在MCG上演
--------------------------------------------------------------------------------
景點列表:
菲茲洛易公園 菲力浦島 公主劇院
國王公園 庫克船長小屋 麗晶劇院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野生動物園 大洋路
費茲洛公園 皇家植物園 聖·帕翠克大教堂
❺ 墨爾本哪裡有可以看華人電影的劇院電影院
話說周潤發那個最新的賭場的片子真是爛啊
❻ 墨爾本哪有3D電影院
。。
melbourne central 和 crown的電影院都有的吧。。。
你看Avantar?我在central看的,你要看的話早點去買票,否則只有靠前的位置,AU$20一張,學生不打折,送一副3D眼鏡
❼ 墨爾本的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
這里是探索墨爾本最好的起點,廣場上一座超現實主義的建築物,完全打破了遊客對墨爾本古典風情的最初印象。
聯邦廣場是維多利亞州最精密、最龐大的建設項目之一,結合了先進前衛建築設計。聯邦廣場覆蓋了整個內城市區,將中央商業地區與墨爾本中心的河流連接起來,融合藝 術、活動、消閑、觀光和露天場地各種功能。Ian Potter Centre也在聯邦廣場這里,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的所在地點,全球第一家以澳大利亞藝術為主題的公共博物館。
2002年10月啟用的聯邦廣場,是澳大利亞近年來最大的工程,共耗資4億5千萬澳元,可容納1萬人。每年約有500個盛會在聯邦廣場舉行,而原本無法接受這座廣場的墨爾本市民也因此開始漸漸地喜歡上它,並為它感到自豪。
大家對聯邦廣場的喜愛歸功於其周邊既抽象又奇特的建築物,包括遊客服務中心,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新館(NGV),室內表演廳(BMW edge內),SBS媒體大樓,Transport Hotel, 藝廊,餐廳商店等。尤其是Atrium這棟建築,其外觀十分引人注目,由幾何圖形的鋼鐵和透明玻璃組成。它連接了弗林德斯街和亞拉河的通道,中間還被一棟以餐廳和咖啡廳為主的建築Crossbar切割。挑高的天花板與透明的玻璃,不僅讓外面的光源得以完全照射進來,還與鄰近的古典建築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詮釋出「傳統與現代」,「古老與創意」的對比概念。
聖保羅教堂
這是一座英國聖公會大教堂,位於佛林德斯街和斯旺斯頓街的交叉路口。該教堂與政府辦公街上的聖帕特里克大教堂,以及位於南亞拉的聖約翰聖公會教堂並成為墨爾本的三大哥特式建築。
聖保羅大教堂建於1866年,取代了原址上個與其名字相同但小得多的教堂。
修建教堂的過程遭受了種種困難的阻撓,英國建築師威廉巴特菲和教堂修建委員會之間產生了很大爭議,巴特菲對委員會想使教堂面朝貴族橋和石頭選材的設計構想非常不屑。教堂於1880年開始興建,但是巴特菲於1884年正式提出辭職。最後的工程由建築師約瑟夫里德監督完成。
教堂內部有很多獨有的特徵,包括在義大利定做的聖壇的遮門,鑲嵌著玻璃的大理石和條紋大理岩,由倫敦的路易斯及其合作者製作的管風琴。教堂內還有一組由13個小鍾組成的編鍾,是不列顛群島外的稀有珍品。
青石是這座哥德式大教堂的主要建材,內部彩色玻璃窗、釉燒地磚、木製設備,將聖保羅大教堂妝點得更加庄嚴高雅。
聖保羅教堂是免費開放的,教堂的大門非常有厚重感。走進聖保羅教堂,內部燈光比較昏暗,有種威嚴的陰冷感,教堂在空間上顯得比較空曠,屋頂很高大,美麗的彩畫玻璃帶有明顯的西方風味,給人的感覺就是時光倒轉到了古代歐洲,庄嚴而宏大。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Victoria Arts Centre
如果在聯邦廣場向亞拉河的另一邊眺望,日光立刻就會被一座芭蕾舞裙造型的尖塔所吸引,那就是維多利亞藝術中心的所在地,是墨爾本著名的地標性建築。
已經開放20多年的藝術中心,由建築師羅伊格朗茲(Roygrounds)設計,一直為墨爾本市民提供著豐富的藝術大餐。這里經常上演大型音樂會、戲劇和舞蹈。藝術中心一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高162米的尖塔下的劇院;一是墨爾本音樂廳;另一部分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尖塔下的劇院就建在聖科達路上,6層樓的建築有5層在地下,3座表演廳也都在地下,其中最大的國家劇院(State Theatre)可容納2067人,主要作為歌劇、芭蕾及音樂劇的演出場地;表演屋(Play House)可容納800人,主要為戲劇表演而設計,休息室中還有原住民藝術展覽;最小的一座實驗劇場(George Fairfax Studio)可容納350-450人,是一個多功能表演室。
想要全面欣賞劇院內的豪華設計,可以通過工作人員的解說進一步地了解達到「好劇院」標准應有的設施,就算不能入內觀看演出,也可以藉此機會大開眼界。此外,藝術中心還特別開放了一間後台化妝間供遊客參觀,遊客可在此穿著各種戲裝拍照留念,過過明星癮。
這座多功能表演藝術中心於1973年開始建造,1984年建成首演。藝術中心不但吸引了世界級的藝術家、劇團、歌劇及芭蕾舞者來此獻藝,同時也是墨爾本市社交、文化活動的重要聚集點。
對於一個觀光客來說,藝術中心是最能領略墨爾本藝術氣質的地方,美術館是一棟頗具東方色彩的建築,泉水沿著大門整片玻璃牆流下,守護美術館大門的是一座被稱為「天使」的巨大雕像。「天使」並無羽翼,確切地說有些像三足二頭的小獸。斑斕的色彩,圖騰式的圖案,或許這是藝術家們幻想中的天使。劇院大樓的高塔是芭蕾舞裙造型,夜晚的舞裙飛揚出亞拉河畔最璀璨的燈火。劇場全部在地下,小巧別致。小劇場的底板是土銀色,椅子是桃色的;中劇場地毯是深紫色,椅子是古銅色;而大劇場的座位全是鮮紅色,這是英國歌劇院所使用的傳統色。大劇場的天花板由7500塊反光鏡片砌成,燈一開,反射的光影猶如天上銀河傾瀉。墨爾本音樂廳的音效在全澳首屈一指。舞台位於最底層,與亞拉河畔的河床一樣深。2677個座椅套全部由吸音的純羊毛製成。牆壁全是水牛皮。每一方塊用一隻水牛的皮製成。一共用了1000多隻水牛。舞台附近的羊毛吸音地毯與30個音響效果圓盤。根據演奏樂曲的不同,改變懸掛的高低。音樂廳的天花板與底板是經過山水畫家精心勾勒描繪的沙色、珊瑚藍、灰色和淺紫色,這四個色系代表了澳大利亞大地的顏色。聽眾置身音樂廳中,彷彿是在山洞入口處的斜坡土堆上,在這樣「自然」的環境中欣賞交響樂,是墨爾本人的創意,而這種自然與人文氣息完美融合正是墨爾本的魅力所在。
每年大約有120萬人由世界各地來此欣賞各類演出。藝術中心內的餐廳也提供各式美味餐飲。沿著亞拉河畔還有許多露天咖啡座及商店,可以在此品嘗香醇的咖啡和享受逛街的樂趣。到了晚上,維多利亞藝術中心燈火輝煌,照耀著墨爾本的夜空,彷彿鑲嵌在市區燈火夜景中的一串珍珠。
皇家植物園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建於1845年,約40公頃,設計採用了十九世紀的園林風格,至今留著上個世紀的一些建築和風貌,園中種植的花木多是罕見的外來珍品及澳大利亞當地植物,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12000餘類、30000多種植物和花卉,除了澳洲所有原產植物和花卉種類,還培育出20000餘種外來植 物。
自1845年開園以來,即不斷收集世界各地的植物,逐漸擴展,才能擁有今日所見的規模。是全世界設計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植物園的一大特色是,有許多著名澳大利亞和外國歷史名人親手種下的紀念樹:如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維多利亞州總督官拉特羅布,英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艾伯特親王,澳大利亞著名女歌劇演員內利-梅爾巴,波蘭鋼琴家帕岱萊夫斯基,英國海軍將領傑利科,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貝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泰國國王普密蓬等等。
植物園內,一棵在維多利亞的歷史上名為"分離紀念樹"值得一提。1851年對維多利亞人來是一 個令人鼓舞的年份,這一年在維多利亞發現了黃金,同時這個原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區一部分的不列顛領地獲得英國批准單獨成立殖民區。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維多利亞殖民區的總督在墨爾本皇家植物園里種下了這棵桉樹,這株紅色的桉樹(尤加利樹)保存至今,它目睹了這個城市發展的歷史。
麗愛圖塔(Rialto Tower)
麗愛圖塔是墨爾本最有標志性的建築和南半球最高的辦公建築,這座樓高253公尺的商業大廈,是全球第21座高樓。55 層觀景台上的景觀美麗醉人,來墨爾本游覽時,一定要來欣賞這座美麗城市距離地平線60公里的地方360度鳥瞰全景。這里是觀察墨爾本這個「世界上最有活力 的城市」的另一面的理想地點。從這里向外望,不但能見到墨爾本城市中心的高樓大廈,還能看到遠處的印度洋,以及位於城市西邊的新開發區。
興建於1986年,有澳大利亞土地開發商布魯諾哥里羅建造。1994年,設在55層的觀望台對外開放,現在每天能吸引1500名遊客來此觀賞城市全景。觀望台每半小時放一次20分鍾長的影片,向遊客介紹墨爾本市的風景。
❽ 墨爾本哪裡看電影好。
通常city里的電影院都不會價廉到哪裡去的,嘛。
有個同學住croydon,她說她那裡的電影院才5刀一場,便宜得把我嚇住了,只是太遠了(如果有興趣的話,Croydon在Lilydale那條火車線上)
http://www.australiancinemascroydon.com.au/
Mount Waverley好像也有一個價格可以與之抗衡的電影院。
http://www.waverleycinema.com/
網站的話,只有針對各個電影院的。比如mc樓上的,在google里打hoyts cinema就可以進他們的官網。又比如較有名的village,直接搜就可以了。官網里都有電影和價格看預告片,有時還可以網上訂票。
IMAX有時都只是播放影片其中的一截,不會播放全片,所以同學要弄清狀況再去看,不然會很囧= =。
❾ 電影院的最佳位置
最佳觀看點在7、8、9排的中間位置。
影院從業人士建議,即使影院大小不同,但3D電影並不適合坐在太靠前的座位。觀看3D電影,越靠近中間,觀影體驗越極致。
建議看電影時買從銀幕到放映窗口間2/3截點的位置,因為每個電影院完工時,都會進行聲場測試,測試人員所站的位置就是2/3區域。特別是看槍戰、飆車戲碼的大片時,在中後排位置音效感覺最好。
按人口比率世界上電影院最多的國家:聖馬利諾共和國,有8家電影院,平均1512居民有一家電影院。
比較起來,美國是13750居民有一家電影院,蘇聯是14250居民有一家電影院。而自從電視佔有重要地位後,美國已是36000居民才有一家電影院。
實行雙片同場放映的第一家電影院: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格拉卡里姆電影院,1911年5月11日起,它的放映節目就是一次映出兩部影片,一部是澳大利亞影片《失去的心弦》,另一部是義大利影片《特洛伊城的陷落》。
❿ 各個國家出名電影院名稱!我搜不到
法國巴黎·午夜香波電影院
法國巴黎香榭麗舍電影院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格拉卡里姆電影院
美國紐約人電影院
挪威北角公立電影院
阿根廷火地島省首府烏斯懷亞的聖·馬丁電影院
美國坎登汽車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