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節報名費怎麼交
大的電影節都有自己的官網,可在官網直接繳費,較小的電影節一般會授權給第三方電影節報名繳費平台。
電影節,是一項旨在推動電影藝術發展,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獎勵有價值、有創造性的優秀電影作品,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平台的重要藝術活動。
⑵ 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3月20號在哪裡開幕
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
⑶ 如何報名參加戛納電影節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
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的。
現在,個人可登陸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也可以通過withoutabox進行報名。withoutabox是一個編劇、導演與電影節之間的溝通平台,也是一個便捷的國際電影節報名的網站。
已經有除奧斯卡、BAFTA以外全球5000個左右的電影節向withoutabox.付費注冊其信息。
個人在這里注冊後,可以獲得withoutabox推薦的、適合參賽的電影節的信息,並可以獲得在線打包報名服務、報名費打折優惠等等。
一部影片要參加幾個電影節,只用填寫一次相關資料,非常方便。目前,withoutabox是全球獨立電影人通用的網路報名方式。
⑷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什麼時候舉行開幕式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24日宣布,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3月20日至4月5日在香港舉行,期間將放映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335部電影,其中包括59部世界、國際或亞洲首映電影。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王英偉在當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題是「Let's Meet Here 」(電影節見),邀請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和電影一同參與。他說,香港國際電影節踏入第35周年,已經獲得全球電影業界的重視,被公認為亞洲地區推出新作的重要平台。而今年電影節反響更為熱烈,大會共收到1248部報名電影。
王英偉當日還公布了今年電影節的兩部開幕電影:《單身男女》及《香港四重奏II》。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電影節共計447場次,電影335部,其中包括19部世界首映電影、5部國際首映電影以及35部亞洲首映電影。另外,本次電影節放映名單包括多部榮獲奧斯卡提名的影片、完全修復的經典電影、以及影壇新秀的創意作品,為觀眾提供不同口味的電影大餐。
香港國際電影節1977年創立,每年的電影節都為觀眾帶來大量新片及經典回顧節目。本著發掘新秀的宗旨,電影節優先放映一系列中國及亞洲電影。
⑸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⑹ 請問嘎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東京電影節都如何報名
韓國釜山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奧斯卡電影節
金雞百花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香港國際電影節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⑺ 怎樣參賽國際電影節(柏林、嘎納)之類,九大電影節都是何時接受申請中國有沒有組織者
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每年 5 月舉辦一次,為時 2 周。舉辦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評價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 電影節期間,每天平均要放映三四十部故事片,這些影片分為比賽節目和非比賽節目兩種。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威尼斯電影節在 1934 年舉辦第二屆之後每年舉行一次(二次大戰期間停辦 7 年),大都在當年八九月間,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最有影響的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之一。目的是通過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促進全世界國際電影工作者的交往,並為發行影片提供機會。電影節主要內容是合作故事片及短片的評比,同時舉行故事片、長紀錄錄片、短片、動畫片觀摩展。每次放映的各類影片有二三百部,有時高達五百部。同時一種類型的影片,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一部。在會外放映的影片,每種也不得超過八部。電影節期間,還為電影工作者舉辦專場演出,舉行電影座談會,舉辦青年電影論壇,或為某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有代表性的影片回顧展,以探討電影的新傾向、新流派。另外還設有國際電影市場,進行電影交易。 柏林電影節原在六七月間舉行,自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戛納電影節競爭,提前至二三月間舉行。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11月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上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東京國際電影節在日本東京舉行,它起步較晚,創辦於1985年,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政府和財團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充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等。青年導演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青年導演作品大賽由於獎金豐厚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賽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35周歲以下,作品不滿5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發展,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
台灣金馬影展是中國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通過欣賞藝術電影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⑻ 電影想參加國際電影節怎麼參加
可以通過新影圈報名參加啊。把自己片子傳到他們平台,會有工作人員幫忙審核,然後會給出指導片子匹配哪些個電影節,然後在他們平台直接點擊報名就好了,平台上有很多各種類型大小不同的國外電影節。
⑼ 什麼時候是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戛納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每年5月在法國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從首屆以來除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受「五月風暴」影響中途中止外,已舉辦58屆(截至2005年)。
電影節設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負責選片工作。評獎委員會則負責評獎工作。電影節授予評選出的最佳影片以大獎—— 「金棕櫚獎」。此外還有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音樂、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片、最佳劇本、國際獎等多種獎項。
除比賽、評獎、觀摩影片之外,戛納國際電影節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活動。1962年設立了「評論周」,1969年設立了「導演半月」研究會,1973年開展了「法國電影前景」討論,並經常舉辦影展、電影先驅者和導演的紀念活動。電影節期間影片交流活躍,各國的電影商都雲集於此成交大宗的影片買賣,使得戛納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響十分廣泛。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八九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獎項是金獅獎。它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顧名思義,是每2年所舉辦的展覽,所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是這領域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活動。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這一個領域增加了聖馬克獎。
2005年正在舉行的是第62屆。開幕片為香港導演徐克的七劍。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作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不行了,太多了,你還是自己去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BD%B1%E8%8A%82
⑽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揭曉「火鳥大獎」
HKIFF
45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揭曉
本年度「火鳥大獎」得獎名單
+ + + +
2021 .
火鳥大獎 FIREBIRD AWARDS
《池塘》在「新秀電影競賽(華語)」中脫穎而出,勇奪「火鳥大獎」最佳電影。
《命運荒原》(內地譯名:《荒原之野》)在「新秀電影競賽(世界)」更一箭雙雕,兼獲「火鳥大獎」最佳電影及最佳男演員。
「紀錄片競賽」及「國際短片競賽」的大獎得主,則分別為《非常德教室》(內地譯名:《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及《樂不稱身的電單車手》(內地譯名:《摩托車手不適合穿西裝的快樂》)。
由2019年起增設的「新秀電影競賽(華語)」共有八部作品入圍,漆銳執導的《池塘》細膩刻畫留守兒童的成長困頓,評審團贊揚此影片為「反映現今 社會 對新一代缺乏關懷及對其價值觀的影響」。
《池塘》The Day is Over
導演 : 漆銳
普通話/湖南方言 2021 103min
《漢南夏日》不遑多讓勇奪兩獎,韓帥憑「在人物心理描述與非專業演員調控層面上都體現了相當可觀的導演能力」而成為最佳導演得主,而黃天則因演出「靈巧地帶領觀眾走進少女溫柔的內心世界」而獲頒最佳女演員。
《漢南夏日》Summer Blur
導演 : 韓帥
普通話/武漢方言 2020 88min
《烏海》主角黃軒呈現角色身處危機邊緣的痛苦與煎熬,精彩演出獲評審團贊賞,贏得最佳男演員。
《烏海》Wuhai
導演 : 周子陽
普通話 2020 103min
本屆「新秀電影競賽(世界)」火鳥大獎的得主,是伊朗導演阿密巴拉米(內地譯名:艾哈邁德·巴拉米)的《命運荒原》(內地譯名:《荒原之野》)。此片描繪管工與頹敝制磚廠生死相連的故事,獲評審團稱贊「對國家政治、生態及 社會 的隱喻恰到好處」,而飾演管工的阿里巴格里(內地譯名:阿里·巴格利),亦憑自然流露的演技,讓人切身感受到一個誠實而淳樸的人之一生,獲頒最佳男演員。
《命運荒原》
(內地譯名:《荒原之野》)
The Wasteland
導演:阿密巴拉米(內地譯名:艾哈邁德·巴拉米)
伊朗 2020 102min
《少女的快樂與哀愁》(內地譯名:《尋找韋內拉》)並駕齊驅同獲兩獎,科索沃導演洛妮卡施花(內地譯名:諾里卡·塞法)獲贊「在場面調度上展現了極敏感與細致的觸覺」,而飾演聰穎少女的科索維雅·卡絲莉慈,則「呈現出人物滿懷青春活力去確立自我身份,同時擁抱智慧懂得自尊自重」,深得評審團賞識,分別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女演員殊榮。
《少女的快樂與哀愁》
(內地譯名:《尋找韋內拉》)
Looking for Venera
導演:洛妮卡施花(內地譯名:諾里卡·塞法)
科索沃 2021 111min
至於「紀錄片競賽」的火鳥大獎得主《非常德教室》(內地譯名:《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德國導演瑪莉亞史碧絲(內地譯名:瑪利亞·施佩特)在片中「突出背景迥異的個人生活,展現他們如何被改變」,得到評審青睞。
《非常德教室》
(內地譯名:《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Mr. Bachmann and His Class
導演:瑪莉亞史碧絲(內地譯名:瑪利亞·施佩特)
德國 2021 217min
庫爾德裔導演荷基爾希羅里(內地譯名:霍傑·希羅瑞)的《拯救ISIS性奴》(內地譯名:《薩巴亞》),冒生命危險展現出戰爭、極端主義及性別壓迫的殘酷世界,獲頒發評審團獎。
《拯救ISIS性奴》
(內地譯名:《薩巴亞》)
Sabaya
導演:荷基爾希羅里(內地譯名:霍傑·希羅瑞)
瑞典 2021 91min
在「國際短片競賽」19部入圍作品當中,墨西哥導演加比奧赫里拉(內地譯名:加布里埃爾·埃雷拉)的《樂不稱身的電單車手》(內地譯名:《摩托車手不適合穿西裝的快樂》),憑「不落俗套地描繪出西班牙征服土著之地的景象」獲火鳥大獎。
《樂不稱身的電單車手》
(內地譯名:《摩托車手不適合穿西裝的快樂》)
Motorcyclist』s Happiness Won』t Fit Into His Suit
導演:加比奧赫里拉(內地譯名:加布里埃爾·埃雷拉)
墨西哥 2021 10min
奪得評審團獎的《華汀出行》(內地譯名:《走路的瓦迪姆》),俄羅斯導演沙薩史維斯基(內地譯名:薩沙·斯維爾斯基)「精闢地刻畫出主角猶豫及焦慮之感」,令人印象深刻。艾麥提·麥麥提執導的成長故事《敲門》則獲評審團特別表揚。
《華汀出行》
(內地譯名:《走路的瓦迪姆》)
Vadim on a Walk
導演:沙薩史維斯基(內地譯名:薩沙·斯維爾斯基)
俄羅斯 2021 8min
今年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頒發予張吉安執導的《南巫》,三位評審一致認為影片「對在日益無法無天世界裡的靈性刻畫,別具創意」,予以表揚。
《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
導演 : 張吉安
國語/閩南語/馬來語 2020 105min
得獎者特別拍攝短片分享得獎感受,影迷可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官方網頁( www.hkiff.org.hk )或通過此鏈接瀏覽。
評審團及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