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裡可以找到潮汕童謠<牽牛花>
牽牛花.歌詞現在難找哦,一羅坐飛飛,二羅走腳皮,三羅有米煮,四羅無米炊,五羅五田莊,六羅百心腸,七羅七益益, 八羅做乞食,九羅九安安,十羅做大官.無羅十畚箕,免賺就無錢.--------這首兒歌,以手指的羅箕紋編作歌仔,是一種游戲歌仔
天頂一粒星,地下開書齋.書齋門,未曾開,阿奴拼欲食油堆.油堆未曾浮,阿奴拼欲偷牽牛.牛未醒,阿奴拼欲掠草蜢,草蜢卜卜跳,阿奴氣到嘴翹翹.
挨啊挨,挨米來飼雞.飼機叫啯家,飼狗來吠夜.飼阿弟仔落書齋,飼阿妹仔僱人罵.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樓台甘四樣 ,二隻鉎牛一隻溜。
天頂一條雲,天下二隻船,一隻載英歌,一隻蜜桃,蜜桃跌下水,英歌快快走去追,追不起,投啊姊,啊姊氣到面紅紅,投新人,新人插雅花,烏孵炒樹瓜,樹瓜啦啦瀝,塗到啊新人一大鼻.
白了絲,
擔畚箕,
擔到河溪邊,
買肉圓,
肉丸學學條,
走去掠逼鹽,
掠唔著,
走去抱大石,
抱唔浮,
偷牽牛,
牛啞啞,
偷牽馬,
馬齊齊,
偷掠雞,
雞一百,
撐船請人客,
人客請唔飽,
雙腳雙手啄來炒,
炒蘇蘇,
個人分一 CO
阿弟無,多門絲後哭,
哭唔靜,掠來鄭,
鄭無血,掠來郭,
郭無毛,掠來厝頂拍禿桃。
天頂兩只鵝,阿弟有畝阿兄無。
阿弟生仔叫大伯,
大伯聽著無奈何。
收衫收褲過檐羅。
刺仔花,摘一PA(朵)
細妹趕笨(飯)到田腳,
保號阿兄年冬好。
金花重重插一PA。
騎尖擔,柳蕃梨,
愛塊來,唔投恁唉(媽),恁唉去洗衫,
唔投恁爸,恁爸去摘豆。
唔投水候,水候鎮倒售,
北仔罵石榴,石榴嘴矮矮,
滿(披)詹雖,置計咯(斗笠),
計咯好閃雨,豬腸板豬肚,
豬肚板攏返,火髓罵火卷。
火卷好分(吹)火,老嬸偷烙粿,
扛(端)入宮,酒房罵酒精,
酒精好灑酒,鴿波罵鴿九,
鴿九「九」一聲,黃財罵老刁,
老刁找去店,黃財仔膩膩念。
腳倉尖尖賣坐椅,椅擔去賣 。
賣作錢,摘作米,僧作睬,捻作丸。
食飽飽,上西天,砵落來,牙義義……
烏目仁,騎支槍,拍敵人,敵人拍不著,拍著啊蔣蓋石,蔣蓋石頭箕箕,變做2隻烏飛機在海在偷拉屎,海水臭臭,變做2隊大炮,大炮拍唔響,變做2個營長,營長營到西馬外,肚大大,生2個仔,三斤外.。。。。。。。。。。。。。這些看看吧,
⑵ 廣東汕頭呃都孩什麼意思
汕頭本地方言土語收集2007-09-23 19:52
街市獵無=社會上沒有
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
楚湯=魚露
賣想=不懂事
示油=醬油
燒罵=吵架
鐵桃=遊玩
唔曉=不知道
頭熊=頭暈
臭相=耍賴
邁=不要
膠已=自己
煮食=做飯
地塊=哪裡
地甜=誰
膠那=橄欖
膠抓=蟑螂
牙工=蜈蚣
生莫=長得丑
痴膏=好色
白仁=白痴
洗億=洗澡
澀啤=便秘
宮招=香蕉
目澀=困了
肚困=餓了
腳車=自行車
妻姨=難看
惡汁=不衛生
釣妮=泡妞
浮景=出去玩
惡性=厲害
浪險=厲害
無變=沒辦法
小=神經病
做泥=干什麼
硬虎=一定
積惡=慘
怪浪=奇怪
碗公=大的碗
奶帕=乳罩
褲過=內褲
滴答=沒用
相好=關系很好
趣味=可愛
聽擔=聽話
安者=夫妻
生姑=紅樅=從容
劃撲=吹牛
臭嘴=騙人
起處=建房子
騎起=住
買咸=買菜
衰=倒霉
變面=翻臉
禾埠=男人
姿娘=女人
雨遮=雨傘
唔閑=沒空
北=認識
頭家=老闆
腳村=屁股
咸澀=小氣
半桶屎=半懂半不懂
有和算=劃得來
無腳蟹=孤立無援的弱者
大聲百喉=嗓門大
龜靈聖母=千奇百怪
大頭好臉=好面子
參詳=商量
奴仔=孩子
東司=廁所
青夜=瞎子
四散來=亂來
手電筒=電筒
惹入=惹麻煩
鋸弦=閑聊
起群=發春
柴浪=笨蛋
專愛=故意
辣街市=逛街
有架勢=有派頭
猛早=早上
渣夜=昨夜
媽日=明天
雅=好看
行好=走好
寬泥=慢慢
無腳蟹=(孤立無援的弱者)
一肚火=(一肚子氣)
大細目=(偏心眼)
大細膽=(膽子小)
半桶屎=(半桶水,指知識淺薄)
半路債=(喻事情只辦至一半而停輟)
老在行=(很內行)
有和算=(劃得來)
梟過鱟母=(梟情絕義)
俏過王莽=(蠻不講理)
心不在馬=(心不在焉)
人群百眾=(成千上萬人)
三人四姓=(人心不齊)
土直硬性=(梗直不阿)
大聲百喉=(嗓門大)
大頭好臉=(好出風頭,極愛面子)
小微末節=(小節,雞毛蒜皮的事兒)
天光大晝=(天已大亮)
四親二情=(泛指親戚)
亡魂喪膽=(魂飛魄散)
假力洗茶渣=(指不該乾的事情去幹了,結果是吃力不討好)
烏燕配青腳=(形容夫妻一高大一矮小,經常用)
腳皮欠路債=(做事情總是沒考慮清楚,總比別多走一趟)
老實終須在=(老實人終有好結果)
平安當大賺=(人有疾病,醫病養病要花去很多錢,再加上不能做工,損失頗大)
大人彎,奴囝直=(指大人說話講究守口,小孩子天真無邪,想什麼就說什麼)
未學行,先學飛=(諷刺學知識沒有先打好基礎,想一步登天者)
三斗油麻倒無粒落耳=(指把人家的話當耳邊風,聽不進去)
父母斗咬,奴囝相撈=(指父母如常吵嘴、打架,孩子也北朝鮮學會斗毆)
一人主張,唔如二人參詳=(指人多智慧高)
青夜學手電筒:各人各人善=(各有所好)
六月大菜:假有心=(指虛情假意)
刀截蕹菜:二頭空=(指兩頭都落空)
秀才讀弦詩:淥淥淖=(指境況糟透了)
腳倉綁蛤丩:惹蛇=(指自惹麻煩)
鴨仔跳東司:趕伙=(喻盲目跟別人做)
竹葉包沙母:假壯=(粽)(指天很冷還不穿冬服,硬充身體健壯)
老媽宮粽球:食定正知=(指食物要親自嘗嘗,才知道滋味如何)
東司頭老石部:愈老愈臭=(指愈老愈壞)
興衰飯:散撈=(指碰碰運氣)
膠抓=蟑螂
牙工=蜈蚣
生莫=長得丑
洗億=洗澡
宮招=香蕉
妻姨=難看
惡汁=不衛生
浮景=出去玩
積惡=慘
聽擔=聽話
生姑=發霉
劃撲=吹牛
臭嘴=騙人
騎起=住
腳村=屁股
惹入=惹麻煩
起群=發春
媽日=明天
寬泥=慢慢
假力洗茶渣=(指不該乾的事情去幹了,結果是吃力不討好)
妻姨=難看
吶薩相=不衛生
腳村=屁股
猛早=早上
=明天早上
日——太陽、日影
月娘——月亮
雨微——毛毛雨
雨仔——小雨
雷公——雷
風台——台風
掃帚星——彗星
出日——日出
落雨——下雨
響雷——打雷
浮風——起風
透風——刮風
拍霧——起霧
落雪——下雪
落霜——下霜
天頂——天上
日猛——太陽光強烈
月光——月亮很亮
天時——天氣
天時好——晴天
天光光——天亮了
無日——陰天多雲
烏暗天——陰天
風時雨——夏天的過雲雨
雨歇——雨停了
雨仔送送——下小雨
沃雨——淋雨
雨淋頭倒——下大雨
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風
風尾雷——台風過後的雷
塗——土、泥
溪仔——小溪
大水——洪水
山頂——山上
山空——山洞
石米——沙礫、碎石
石仔——小石頭
石部——石頭
石狗卵——鵝卵石
沙母猴——粗沙粒
路仔——小路
參叉路口——十字路口
巷仔——小巷
船頭——碼頭
渡頭——渡口
塗下——地上
塗膏糜——爛泥巴
溪底——河床
水弟——水漲、水滿
水可——水退
做大水——發大水
涌——浪 、波浪
風涌——風浪
田洋中——田野
溪水——河水
池塗——塘泥
街路——馬路
路鈴中——馬路中間
鄉里——村子
鋪路——里路
工課——工作
落班——下班
做生理——做生意
店鋪——飲食店
鋪——商店
頭家——老闆、經理
等——稱
碎紙——零錢
紙字——錢幣
剃頭鋪——理發店
羅離——汽車
腳車——自行車
搭渡——過渡
泵風——打氣
退貨——批發貨物
掠魚——捕魚
電毛——燙發
稅厝——租房子
木工——木匠
灰匙——瓦刀
補泥——補胎
家私——傢具
拍鐵——打鐵
起厝——蓋房子
拔桶——打水用的桶
平擔——扁擔
索——繩子
田料——肥料
早粙——早稻
瓜棚——瓜架
地豆——花生
竹蔗——甘蔗
米蘿——簸箕
菜脯——腌制的蘿卜干
油麻——芝麻
菜栽——菜苗
沃水——澆水
布田——插秧
落種——播種
拍粟——脫粒
應肥——施肥
挽草——除草
割粙——割稻子
總草——把草捆成小捆
曝粟——曬穀子
收冬——收割季節
袋糞——垃圾
踏車——踏水車
衫褲——衣服
身底衫——貼身衫
褸——大衣
甲仔——馬褂
褲橛——褲衩
朗底褲——開襠褲
外衫——外套
內衫——內衣
衫袋——衣兜
褲腳——褲腿
肚腰——肚兜
棉裘——棉襖
水鞋——雨鞋
鞋拖——拖鞋
雨遮——雨傘
動角——手杖
手環——手鐲
耳勾——耳環
鉸布——買布料
訂衫——縫衣服
綴鈕——釘扣子
鈕——鈕扣
頷領——領子
開胸——對襟
豆油——花生油
茶米——茶葉
豆乾——豆腐
鈑彼——鍋巴
買咸——買菜
鴨母捻——湯圓
甜粿——年糕
菜頭粿——蘿卜糕
粿條——河粉
油炸粿——油條
粽球——粽子
肉圓——肉丸
眠起早頓——早餐
日晝頓——午餐
夜昏頓——晚餐
滾食桌——吃酒席
割豬肉——買豬肉
沖茶——沏茶
截菜——切菜
食茶——喝茶
食飯——吃飯
食葯——服葯
啉(食)酒——喝酒
大人——長輩
奴仔——小孩
仔——兒子
走仔——女兒
新婦——媳婦
仔婿——女婿
父二母仔——一家子
之娘——女人
之娘仔——小姑娘
後生仔——小夥子
老公——曾祖父
老媽——曾祖母
阿公——祖父
阿媽——祖母
阿伯——伯父
阿叔——叔父
阿姆——伯母
阿嬸——嬸嬸
阿姑——姑媽
阿姨——姨媽
阿丈——姑丈、姨丈
阿舅——舅父
滾水——開水
阿舅——舅父
阿妗——舅母
阿人——那個人
擔家——婆婆
擔官——公公
安——丈夫
畝——妻子
安姐——夫妻
丈人——岳父
丈姆——岳母
醒姆——親家母
同門——連襟
大小姆——妯娌
妻姨——妻子的姐妹
妻舅——妻子的兄弟
耽眉仔——窩囊廢
好仔——乖孩子
刺仔——二流子
漏仔——騙子
殺仔——扒手
賊仔——小偷
破家仔——敗家子
痴哥鬼——色鬼
薰鬼——煙鬼
啞仔——啞巴
表盲仔——瞎子
乞食——乞丐
去讀書——上學
偷走書——逃學
上堂——上課
落堂——下課
書冊——課本
膏筆——圓球筆
格尺——尺子
筆盒——鉛筆鉛
泥爾——橡皮擦
粿板——墊板
鋼筆水——墨水
上語文——上語文課
食教——信教
拜佛——信奉佛教
拜老爺——拜神
地主爺——土地神
拜老公——祭祖
睇五行——看相
目眯眯——眯著眼睛
嘴闊闊——張大嘴巴
搖頭伴耳——搖頭晃腦
比腳劃手——指手劃腳
達頭——點頭
灰轉頭——回頭
肉腳尖——蹬腳
相拍——打架
相罵——吵架
相好——要好
唔見——丟失
歡喜——高興
激心——傷心
驚死——怕
艱苦——辛苦
老熱——熱鬧
孬看死——很不好看
有架勢——有派頭
雅死——漂亮
力落——勤快
活頭——靈活
猛——快
四直——整齊
店磨:藏起來
小郎惡著戶——叔惡;
東廝頭石塊——汝老汝臭;
老婆個兄長(畝兄)——痴哥;
老爺傢伙——柴浪;
老婆跌落溪——凄涼;
閻羅王早仔——鬼者愛;
閻羅王出公告——鬼者北;
棺村腳堯鼠——治死人;
三腳椅子——吾知眉;
老媽宮粽球——食定者知;
鴨子吞筷——直落;
鴨子跳廁君——趕伙;
買衫做棺材——等死;
青夜摸牆——找門路;
半夜食西瓜——反腫;
七分錢分二人——一吾三吾四;
竹葉包初坤——假壯;
刀截應菜——二頭康;
六月大菜——假有心;
青夜學手電筒——甲人甲人腎;
青盲娶畝——稱重;
放屁褪掉褲——假工夫;
青夜看電影——聽聲;
頷下生瘤——堵著;
吳厝人集合——誤會;
芋葉拭腳倉——惹癢;
單簫獨弦——無和;
盲人剝蒜——瞎扯皮;
大頭蚶開嘴——臭哈臭哈;
過年話——擔好聽;
開元寺找柴梳——找無;
頭頂鳥屎——無好燒找;
阿瑪生早仔——生菇;
大炮拍麻雀——騙伊驚;
六月烏魚——存支嘴;
庵埠老爺——大細目;
蓋了九床被子做美夢——想不透;
無好家神——通外鬼;
無事洗沖罐——假力(勤);
廳堂吊草席——唔是畫(話);
乞食過街——行李多;
⑶ 哺乳期的狗狗喝人孕婦奶粉可以嗎
哺乳期的狗狗該怎麼喂養?母犬在哺乳期最重要的就是營養,這不僅僅關系著母犬自身的健康,狗寶寶也會受到影響,那麼你知道哺乳期的母犬該怎麼喂養嗎?
方法/步驟
1
母狗分娩後要及時清理產房,清除污物和死胎,要把母狗外陰部、尾部、乳房等部位,用微溫水加肥皂清洗和擦凈。此時陌生人不可走近,以免刺激情緒,恐慌不安,甚至咬人。母狗分娩後兩三天內,飼喂量應適當減少,四天後逐漸增加,一周左右恢復正常。
2
母狗哺乳期間,每天要分泌足量的乳汁,所以應逐漸增加食物量和飼喂次數,以加強營養。每日應喂3-4次,備足飲水,以便隨時飲喝。在營養成分上,除適當增加精飼食物蛋白質和蔬菜外,還應適當增喂肉湯或牛奶。有的母狗,尤其是初產母狗奶水不足,可試用紅糖水或葡萄糖水喂狗,並加維生素C。
3
若母狗的乳水一直分泌不足或停乳,可將仔狗送給產仔少,奶水多的其他母狗代哺。方法是先將母狗與親生仔狗分開2小時,將此仔狗移入代哺母狗窩內,然後將兩窩仔狗身上都塗上帶氣味的油類或代哺母狗的乳汁,這樣可避免母狗拒絕代哺而咬死仔狗的危險。如果沒有代哺母狗,可進行人工哺乳,每天4-6次,用吸管或橡皮乳頭,任其自吮到腹部微脹。狗乳較濃厚,單喂牛奶營養不夠,還要加一些奶粉。
4
在餵奶前後用軟草紙擦刺仔狗肛門,使其排糞。小狗斷奶後,仍需加強母狗的飼養管理,以便讓母狗迅速恢復,再配再育。
注意事項
母犬在產後的營養也需要家長特別的注意。
⑷ 潘瓊林是哪裡人
潘瓊林,是廣東潮汕人, 潮籍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孩提時代就開始跟隨老弦師學習潮劇演奏樂器,古典吉他八級和民謠吉他九級。
其知名歌曲《刺仔》是潘瓊林在2015年由其個人全創作推出的音樂EP,包含了《刺仔》、《可有可無》兩首潮語歌曲。
其中《刺仔》單曲一經推出就傳遍潮汕大街小巷,各網路平台和自媒體相繼轉發,短短時間內音樂平台點擊率近百萬,這個數字在流行音樂中雖然有點微不足道,但在復興艱難的潮語歌曲中,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⑸ 50天左右的薩摩應該如何飼養啊
按理說`已經快兩個月了。用幼狗狗糧喂就好了`這種狗狗很好的。喂狗糧毛會很漂亮。對身體也好。不會眼糊。想讓它出去給你爭面子。就一直喂狗糧就對了。薩摩很怕熱的按`多讓它涼快涼快``
⑹ 急急急 適合兒童演的搞笑小品 不要太常,4 5個人演的 要的小品要能在百度里搜到的
小品《問路》
人物:旁白、傻哥、大媽、阿姨、手下甲、手下乙、刺仔 旁白:(抒情地)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因為,由###獨家贊助,由###自編、自導、自演,由我形象生動旁白的小品即將上演。此次小品演員陣容空前龐大,故事情節精彩曲折。請各位來賓,系好你的安全帶,戴上你的安全帽,背上你的降落傘,(鄭重地)以免跳樓事件發生。好了,在這陽光明媚的早上,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共同期待小品——《問路》。 一「哥」肩背三色袋,風塵僕僕地趕路。走到台中,手指前方,迷茫地望去,再望,就此定住。 旁白:ladies and 鄉親們!不要懷疑你們所看到的,睜大你們炯炯有神的眯眯眼。對對對對對„「他」就是來自鄉下的土生土長、土裡土氣、土頭土腦的„傻哥!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鄉下人! 傻哥:(用方言)大城市就是不一樣,跟俺家鄉真是莫得比。不過,這些路復雜得很,我找的那家賣化肥的不知在哪。唉,我真是笨!(驕傲地)俺娘說啦,在家靠父母,出外靠路人。對!我這就問人去! 傻哥興高采烈地退場 一時髦的大嬸挽著包包,姿態萬千地走到台中間,摸頭撫肩,打開包包,取出大鏡子,掏出大梳,仔細地梳扮著 旁白:百聞不如一見,相見不要再見。俗話說得好,事實總是很殘酷的。大媽長著張大嘴,半夜一笑嚇死鬼,她就是——笑花! 傻哥:(用方言)這位大嬸~~ 大媽回頭,四下望望,依舊照自己的鏡子 傻哥:(用方言)不好,要說普通話!(用普通話)這位大嬸~~ 大媽假裝沒聽見 傻哥:大嬸~~~~~ 傻哥緊跟上去 傻哥:大嬸~~~~~ 大媽猛一回頭,瞪了一眼,又轉回去 傻哥:(有氣無力的)大嬸„ 大媽回頭 大媽:(說一句推一下傻哥的肩)幹嘛呢?幹嘛呢?幹嘛呢?! 傻哥嚇傻,定定神,勇敢地走上前去 傻哥:(平和地)大嬸,我想問„ 大媽抹口紅,回頭 傻哥:(平和地)大嬸,我想問„ 大媽:(生氣地)叫誰大嬸呢? 傻哥:(無辜地)叫您啊,這附近就您一個大嬸啊! 大媽收鏡 大媽:看好了,(抒情地)像我這樣,美麗,溫柔,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那麼fashion的人„ 傻哥嘔吐 大媽:(握拳威脅傻哥)是大嬸嗎? 傻哥:(嘟囔著)不像大嬸„像我媽„
大媽:什麼?! 傻哥:(慌張地)哦,不是,我是說„(再用方言)我娘說啦,呃„四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大媽 :我才四十六呢! 傻哥:(靈機一動)那就是含苞待放的花! 大媽:(態度稍好)這才差不多!說吧,什麼事? 傻哥:哦,是這樣的。(從口袋裡搜出一張皺紙)呃„我找這家店,您認識不? 大媽接過皺紙,從包包里拿出老花鏡,上下一看 大媽:哦„是這家店啊! 傻哥:(欣喜若狂地)您認識? 大媽:(冷冷地,把皺紙扔向傻哥)不認識! 大媽退場 傻哥慢慢彎身撿紙,旁邊響起「寒風飄飄落葉,城市就是復雜」 傻哥在歌聲中無奈退場 阿姨上場,做老年操 旁白:我的小名叫美女,如今四十變阿姨 傻哥上,在阿姨背後 傻哥:(輕聲地)阿姨„ 阿姨跳過身來,機警地看著傻哥 阿姨:(用潮汕話,邊說邊用手指著)你是何人?到此何事? 傻哥:(普通話)姨啊,你聽我說!(潮汕話,邊說邊逼阿姨退後)我本是遠村一戶人家,為買化肥到城來,(拍手)四處尋店無結果,為此上前問阿姨,望阿姨,指明道路讓我走,日後定不忘恩情!(下腰蹲下) 阿姨:(用潮汕話,謹慎地)看「他」笑眯眯,一定不是好東西!對,「他」必是騙子無疑!(原地打圈)待我來~~ 阿姨扶起傻哥 阿姨:(用潮汕話,溫柔地)快快請起! 傻哥:(用潮汕話,滿懷感激地)姨啊! 阿姨:(變黑臉,用潮汕話,邊說邊推傻哥)休得多言,你分明是不懷好意,想要騙我錢財,來人啊~~~ 手下甲、乙:(手拿掃把,用潮汕話)在! 阿姨:(潮汕話)將他給我趕了~~ 手下甲、乙上場,掃著傻哥 傻哥:(用潮汕話慌張地)姨啊,姨啊,你聽我說嘛 阿姨:(用潮汕話)放狗!!! 傻哥被掃,撞上頭戴斜帽,手插褲袋的刺仔,甲、乙轉身變成刺仔的手下 傻哥:(普通話)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刺仔示意手下甲、乙上,定住 旁白:come on!耶!耶耶!出門小弟數不清,江湖規矩我來定,心情不好拿你出氣,霸道無人能敵!大家好,我是刺仔! 傻哥跑走,手下甲、乙追上,按住傻哥兩手,刺仔不緊不慢、酷酷地跟上 傻哥:(掙扎著)哎~~你們干什麼啊?干什麼?干什麼?干什麼? 刺仔:(傲慢地)小子,你撞到我了,知道不? 傻哥:(傻笑著)知道啊! 刺仔:(來回走動)那還不表示表示? 傻哥:我道歉了啊 刺仔:道歉有啥用啊? 傻哥:(驕傲地)道歉好啊! 刺仔:(生氣地,給傻哥左臉一個耳光)好什麼好啊?! 傻哥:(略帶哭腔)好啊!我娘說啦,撞了人,就得道歉 刺仔:(不服,給傻哥左臉三個耳光)拿你娘來壓我?啊? 傻哥:(緊張地)別打,別打臉! 刺仔:(給傻哥右臉一個耳光)我就打臉! 傻哥:(哭著)大哥,我錯啦! 刺仔:看樣子,你是新來的吧,還不知道我們這道上的規矩? 傻哥:(無辜地)我連您都不認識,怎麼知道這道上的規矩啊? 刺仔示意手下乙拿出令牌,手下甲按住傻哥的頭逼他看 傻哥:(一字一句,慢慢地)江湖義俠!劫貧濟富! 傻哥頭轉向刺仔 傻哥:(知趣地笑著)大哥,認識了,呵~認識了 刺仔:(做出手捏錢的手勢)那就„? 傻哥:(假裝不懂)什麼啊? 刺仔:money啊 傻哥:(假裝疑惑)M„Money?What? 刺仔:(生氣地,邊說邊給傻哥耳光)知道what不知道money,你耍我沒學過英語啊?! 傻哥:大哥,別打啦!我是一個窮鄉下的,我真的沒有錢啊! 刺仔:(上下打量傻哥)這年頭,(挑起傻哥衣領)穿成這樣,一看就知道是搞藝術的,會沒錢? 傻哥:我真的沒有錢啊 刺仔和手下甲、乙打傻哥,傻哥倒在地上,大喊「a ! o! e! i! u! v!」 刺仔:搜!!! 手下甲、乙搜傻哥的身 傻哥:不要啊,沒有啊,真的沒錢啊,沒錢啊,沒錢啊 手下甲:大哥,50塊,還有一個包子。 刺仔:(冷笑著)三輝的,哎唷,不錯哦~~(變臉,惡狠狠地)再搜!!! 手下甲、乙接著搜 傻哥:不要搜了,沒有了,真的沒有了!你們干什麼啊?救命啊!!! 手下乙:大哥,還有一毛! 刺仔:(拿下一毛)一毛也要!!!(看著傻哥)混小子,浪費我這么多時間,去!(給傻哥一腳)走! 手下甲、乙也相繼給個傻哥一腳,三人走開 傻哥從地上硬支撐起來,奔向刺仔 傻哥:(握住刺仔的手,深情地)大哥,我想問路 傻哥:(笑著)問路?哎呦,他想問路耶?!去你的黃泉路吧!(給傻哥一腳) 傻哥:啊~~ 刺仔,手下甲、乙退場 傻哥:(緩緩爬起,再次用方言)這年頭,問個路真是不容易!(迷迷糊糊唱起歌來)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 傻哥退場 所有人上講台,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⑺ 海豐縣水美古寨位於哪裡
清朝康熙四十五年秋天的一日,海豐鳳河上游的元新寨張燈結綵、鑼鼓喧天,人們正在隆重地慶典鄉賢洪晨孚進士官任朝廷翰林院檢討並本寨「升城」三尺。因循這個傳奇,後來元新寨叫做「新城」。或許,這是當地尖米語音(相似「客白話」)中「升城」與「新城」相似的結果。十分有趣的是海豐赤石地區的尖米語音大多分布在大安河中游以下至鳳河兩岸的村莊。
說到鄉賢洪晨孚,話題可以扯出很遠,甚至百年前的歸善縣(今惠陽與惠東)與海豐縣曾為爭奪這個歷史名人打過官司,但結果各執其是無法決斷,原因是他的家族多次搬遷,往來於兩縣鄰近港口。但無法否認的是赤石新城寨前面的圍仔埔故村是他在海豐的第一故鄉。也許因為動亂或遷居,這個村子現在僅余殘垣了。那麼,洪晨孚的家族是否與現在居住在新城寨內第一大姓的洪氏派脈同源呢?新城寨洪氏族譜尋不到洪晨孚父子的記載。他們如是說:明朝天啟年間,新城洪氏始祖從福建省莆田縣刺仔鄉遷來海豐。始祖排行第二,另有三兄弟,進入海豐前大兄已逝,余大嫂及侄子隨遷。起初他們與洪晨孚的族人一起住在圍仔埔故村,後來由於兵荒馬亂,二兄進入新城寨定居,其他兩胞弟不知流落何方?據說洪晨孚的祖先曾在今青年水庫內的老村「洪仔」居住過,後來才搬遷赤石圍仔埔村,至於洪晨孚的後裔又往哪裡去?暫時沒有明確的答案。
或許,清初移民縮界或兵事四起的原因,洪氏居住的圍仔埔村畢竟是沒有寨牆的小村,容易受到侵擾,於是搬進了元新寨。這樣說來,洪晨孚的童年時代曾經在那裡度過,以至後來他寄住縣城並中仕做了官,就去歸宗感恩,彼時看到元新寨寨牆較低,遂出資把其增高三尺,曰「升城」。於是,有了前面傳說中的吉慶。這並非空穴來風,現在寨牆上方增置的牆體材料及顏色與下部分不同,許是當年的證據。再後來,洪晨孚的家人在海豐小漠港開市稱「洪官墟」(又稱「旺官墟」),又到歸善縣黃埠港經商。有人說洪晨孚的後裔遷移稔山龜山村,又遷長排村並建有翰林府。該府清末作為洪氏祠堂,在近年工業征地開發中拆毀,舊址對面建了洪氏紀念亭。
奇怪的是,新城寨為何以前叫做「元新寨」呢?難道是元代建設的新寨?縱觀古代海豐的水文變遷,明代之前沿海地區海浸較高,嘉靖年間鳳河尚叫「鳳湖」,今鯉魚埔也叫「鯉魚湖」,在古人直觀的視野中水面相當廣闊。那麼,宋代之前,赤石吉水門之內至馬頭嶺之畔大體上是通海的內港范圍,水面覆蓋地帶包括新城寨這個地方。到宋太祖建隆年間,即約一千年前,大船可以直接行駛到大安銅鑼湖山下面的東坑媽祖碼頭,然後由人們把漁鹽之貨挑上「布格嶺」、「大蹊嶺」等鹽運通道輸往內地。後來海水逐步消退,赤石港口隨著外移。在這個外移過程中,不排除新城寨的地方曾經建立過多姓雜居的墟埠。另外,按寨址考察,新城寨完全能夠滿足古代運輸及生產生活條件的需要,它座落在大安河南岸,依水而建,魚蝦豐盛,順流而下為鳳河義渡,逆水而上為大安峒鄉;寨前陸路通羊蹄嶺古驛道,向東通雙宮嶺接東都嶺商道,周圍的山林與谷地間插,自然資源多樣,因而水陸便捷,易於聚居。直至明清時代,古寨東門外也確實存在過「新墟仔」集市。而今,尚有散落牆角的石制馬槽及古渡口那通佇立的「喃嘸阿彌陀佛」護渡石碑,仍然述說著往日的熙熙攘攘。
因而,新城寨的形成時間大抵可以由元代追溯到宋代下半葉。另之,從明清城寨講究「山南水北、坐北朝南」的勘與特點分析,新城寨與近鄰的羊坑寨都不合乎明清建制的時宜。
且讓我們在這冬日的午後漫步古寨,探究它的獨特之處吧。古寨坐北向南,寨向160度,它以羊蹄嶺為案山,寨前開鑿寬達兩畝的明池,形制西圓東尖,白虎方引入圍仔埔溪水入池,然後細出青龍位,寓意文筆源遠流長;以三角坑山及公子帽嶺為後屏,展一片河灘沖積平鋪,大安河由東北順流而下切斷古寨的後路,然後向西南匯入鳳河。寨城東西面寬92米,南北縱深114米,萬余平方米的范圍內依北斗星座開鑿七井,布局寬達2.5米的十字街及寬達1.5米的十條巷道,每巷均為連貫的五座房屋,內環寨牆與房屋各保留一道寬1.2米的通巷,整座寨城橫直有巷,四通八達,傳說最旺時住過九百九十九人。至今,寨內建築雖然保留不了原貌,但仍然不失是赤石第一大圍城,內住人口還有500多人,外遷近4000人。
要說新城寨與其他古寨的相比,還有兩個獨特的地方值得關註:其一,寨門設置巧妙。寨門三個,南為正門,正北為關帝廟,東西為側門。三門各建成寬5.75米、進深5.4米、高6.5米的門樓間,東西兩個側門均設內外門;外門為方形,寬1.3米、高2.1米,內門為半圓形,寬1.64米,各用花崗岩石作門柱,左右兩邊門框對稱各打一行圓孔,用於橫放圓形木棍護門,另再置兩扇厚實大門。門樓間的內門用磚拱製成半圓形,中間垂直打制一道五厘米寬的凹槽,作關門時放置封門板之用。兩邊側門的門樓間突出圍牆,外門如同正門一樣朝向,如寨城一雙耳朵,警戒地收聽來自天地的聲響。其二,寨牆建成圓角。相傳新城寨為荷花地,故寨牆圓角如瓣,這種造型在赤石古寨中獨一無二。而四個圓角之內又建方形炮樓,開啟或方或圓的槍炮眼,防禦敵情。如此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結合的建築韻味,富涵人間處世的哲理。
那麼,古寨這個風水布局是否合理?這里引申海豐一位歷史名人的關注。清康熙中葉,縣令白太爺巡經羊蹄嶺,遠遠見到新城寨前有筆架山,後有公子帽嶺,視為官貴吉地,遂前來踏勘。哎呀,美中不足的是來龍被大安河攔斷,犯了風水大忌,於是搖搖頭地走了。然而,白太爺並沒有詳細勘察寨後正對河中一大一小兩個神秘的龜石,以及水下石畔裝有青沙的斗瓮,而且玄妙的是瓮里的青沙從不隨水流的沖擊而增減。在白太爺離任海豐六年後,從寨內走出的洪晨孚致仕皇宮,光宗耀祖。古人究竟在風水方位上設置了什麼機關?今天無解。有人說,新城寨的風水格局有「破釜沉舟」之勢,由此出外的人才具備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從新城寨外出人員創建了廣東省第一個鎮級老促會以及從新城寨邁出諸多的儒商政要人物洞察,這似乎有著某種莫名的淵源。
由物及人,讓我們再來探視新城寨的人文歷史吧。上述除了洪晨孚與寨內洪氏家族以外,還能有什麼比之久遠的先民訊息呢?說來奇怪,現在寨內居住的洪、陳、李、曾四大姓氏居民,都不是原住居民。先於洪姓入寨的曾姓來自福建,陳姓自明代由鄰近羊坑寨分支,李姓自寨西下陂村分支。在四大姓氏的祖宗入住這里當年,先代居民已經走了。這與鄰近的羊坑寨及馬龍圍寨一樣,原住居民一夜之間不知消失何方?難道是因為抗元或逃避兵禍而遠走?這是海豐地方歷史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新城寨留下了記述建置歷史及鍾、簡、董、蔡、郭、吳等24姓居民捐資的石碑。只可惜這通置放在東門的石碑,於1958年斷成兩截,今天不知荒落何處了。明清時代,陸續進入空城的後代居民誠惶誠恐地把前代居民失祀的祖宗神牌,集中建成一個十三槽的「無祀館」供人參拜,後來倒塌了,今僅在寨後一個小宮內發現石刻牌位。現在,有的老人還可以依稀地喊出城內郭厝巷、吳厝巷之類的巷名。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幾戶人家在修建老屋或在城外耕作時,還意外地挖出金銀之類的寶藏哩。似乎前代居民走得十分倉促,以至今天還沒有接到他們後裔回來尋根的消息。
在洪晨孚之後三百多年的時間里,寨內似乎很平靜。清代下半葉,寨民建起了登雲書室、北溪精舍等幾所社學,耕讀傳燈之間,也沒有發生什麼科舉盛事。值得一提的第二次東征時期,這里走出了一位黃埔軍人陳一史。1926年1月,時年29歲的他與好友陳如愚結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林彪、蕭克、劉志丹、張靈甫同期);1926年10月,第二次東征開始,黃埔軍校派出17名四期畢業生到潮梅海陸豐搞農運武裝,陳一史與陳如愚到海豐農軍幹部訓練班任教官,培訓農軍骨幹。1927年4月,陳一史參加海陸豐第一次武裝起義,並任救黨軍陸豐中隊隊長,參與紅花地狙擊戰。紫金縣城失守後,鄰近各縣的農軍在海豐組建成惠潮梅農工救黨軍,由吳振民率隊北上支援武漢革命,陳一史隨征。5月中旬,他們到達衡陽時汪精衛已經叛變革命,隊伍被迫轉戰湘贛邊地,不幸在湖南汝城遭到范石生部重創,部隊潰散,黃強、彭桂、林軍傑等人帶余部返回海陸豐。陳一史中途受傷,後來流落到江西景德鎮,1940年輾轉回到赤石。人生的際遇,有時僅僅一厘一步就大相徑庭。假如陳一史不受傷的話,以他的智勇之才,或許日後成為著名的黃埔儒將。但是,他還沒有看到抗戰勝利,就傷病發作在赤石福寧庵一間僧房過世了。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即將離開新城寨的時候,太陽徘徊在西邊的九龍峰。我再伸手輕撫南門邊那已經向前傾斜的寨牆,如同觸摸到前代無數個粗糙而堅強的身軀。側耳間,從寨後的渡頭隱約傳來吆喝聲,似乎也有槳櫓的響動。微風吹過,明池影照著城寨的倒影,波光瀲灧,顫顫悠悠。這使我想起了民國廿九年農歷六月廿四日,洪水兩次漫上新城寨與三江樓寨門的歷史記載……
⑻ 目刺仔是什麼意思啊潮汕人進!
倒霉孩子,目是摸的意思,摸著刺你呾恰是衰.潮州地方罵法
⑼ 哪裡有賣倒鉤刺(南平、福州),白刺仔(永定)
去道嘉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