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誰知道農村故事的電影
有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100元,格林兄弟,還有農村感人催淚電影,濃情酒香,親愛的,真愛,春泥等。
⑵ 讀李準的《李雙雙小傳》有感
誰說女子不如男
——《李雙雙小傳》讀後感 自古英雄無性別,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替父從軍,梁紅玉策馬揚鞭守邊關,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武則天雄才大略治國有方,李清照詞藝一絕妙筆寫丹青,黃道婆巧手織錦綉……舊時楊三姐告狀、秦香蓮洗冤、竇娥昭雪,她們以血肉之軀與厄運絕死抗爭。今天的女性依然俠骨柔腸不畏權貴,彰顯新時代女性不懼邪惡伸張正義的風范:張志新為了捍衛真理被處以極刑而不低頭屈服;哈爾濱某百貨總經理於新華不畏強權,把腐敗分子拉下馬;記者羅俠女士與邪惡勢力較量,揭露傳銷的欺騙性;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冒著生命危險揭露「假藍田」,榮獲2002年度「十大中國經濟人物」、「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兩項最高榮譽獎……這許許多多的例子無一不說明了一個觀點:女子不比男兒弱。在當今社會,女子能撐起半個天,這是男人也不能否認的事實。而在《李雙雙小傳》中,女主人公同樣證實了這一點,女子當自強。我們不去批判當時大躍進的錯誤,單單從李雙雙的性格及事件來看,解放後,中國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是歷史的巨大進步,是中國婦女人力資源的最大開發。 在《李雙雙小傳》中,有一句話是雙雙常說的:「情理不順我就要管」。而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女主人李雙雙性格基調的寫照。在當時那個萬物待新,封建思想猶存的社會環境下,一個普通農村婦女能說出這樣一句話,那是需要多少勇氣啊。在過去的幾十年、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中,女子只是作為男子的附屬品而存在。新中國解放後,在人民公社化的農村,女子開始有了新的生活內容,新的社會地位,接受新思想的教育。而李雙雙這一類人物就像初春萌發的綠樹,像吸收陽光、空氣、水分那樣吸收著周圍的新鮮事物。其實我們並不用為她們的迅速變化感到詫異,因為那是幾千年來女性心底最深處的吶喊,想到獲得平等地位的吶喊,在沒有外在社會制度環境的壓制下,猛烈的向外迸發,促使婦女們很快融入到社會中去,成為譜寫社會進步歷史篇章的一份子。李雙雙她全身心地熱愛新的生活,熱愛黨,熱愛人民公社,所以她做一切事情都以對集體有益為前提,而對集體不利的事,她都要管。這也是李雙雙性格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方面。 從文章中我們知道女主人公李雙雙17歲就嫁給了孫喜旺,一個比她大8歲,並且經常打她,遇事從來不與她商量的丈夫。而雙雙年紀輕輕就得拖著3個孩子,整日在家紡線織布,拉扯孩子。村裡街坊鄰居很少有人知道她姓什麼叫什麼,直到「大字報」事件後她的名字才為人知曉。平時大家都叫它「喜旺家」、「喜旺媳婦」之類的。解放後,李雙雙首先獲得了與丈夫平等的地位。婚姻法實施後,丈夫孫喜旺不敢再打她了。由於男女同工同酬,李雙雙也獲得了經濟收入。並且喜旺辦什麼事,也得和她商量商量了,若他再獨斷專行,雙雙也可以找村幹部平理了。這對於中國婦女來說,這可是千年來的期盼啊!其次,李雙雙從「小家」邁向了「大家」。婦女在法律上的解放是政府賦予的,而自我意識的解放卻是要靠自己的。李雙雙面對熱火朝天的新生活,不甘於呆在「小家」中,要求結束自己傳統婦女的角色,於是她邁開了中國婦女中的一大步,走向了「大家」。文中李雙雙被人知曉是從她的大字報開始的:「家務事,真心焦,有干勁,鼓不了!整體圍著鍋台轉,躍進計劃咋實現?」從大字報到李雙雙再到李雙雙這一婦女群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婦女沉睡已久,曾被壓抑的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她們是亞社會群體,她們的正當事業是相夫教子,料理家務,她們得到的最高殊榮就是「賢妻良母」,她們永遠被關在家門里。家門外的事務,她們不得過問。若有個別女子過問家門外的事務,那是不守婦道,是越距,是「牝雞司晨」。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這一點李雙雙已經意識到了,蜷縮在狹小的天地,是一種束縛:「人誰精,誰憨,工作多了見人多了就聰明,整天悶在家裡就笨。」她不願整日圍著鍋台轉,不願意為孩子所拖累,不願成為什麼都不懂的女人。為此,她去上民校,認真學文化,聽新聞,聽報告,關心時事,極力要融入到外面的世界中去。為了和男人們一樣,在時代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李雙雙和眾姐妹合計的結果是「只要把食堂辦好,婦女能頂半個天」。她們要求建公共食堂、托兒所,然後和男人們一樣到水利工地勞動,到田間地頭操作。她們同男人們一樣不怕苦,不怕累。而在處理公共事務時,她比她的丈夫孫喜旺做的更好,處處顯示著公正、公平。我們不否認男人在有些方面比女性強,但男女兩性在生理上、心理上各有千秋。男人具有理性思維,創造能力強,善於開拓,勇於進取。女性的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精神卻是男人很難比及的,曾經有人做過考證:面對突兀而至的死亡,男人通常臉朝下,女人卻仰著頭;家有殘疾孩子,父親可能逃遁,母親絕對不會。所以有些特質女性仍強於男性,即使有些男性不承認,但事實就是事實,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依然存在。有人曾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也說明了男女的互補性,或許這也是世界上為什麼會分男人和女人的原因吧。所以說,男女平等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男女之間存在互補性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所以也就沒有誰不如誰的說法。 中國的古代史,是一部男人們征戰討伐的英雄史,女人則只是紅袖添香。在歷史的洪流中,「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人一無是處,惟有被人言說,她們沒有主觀意願,沒有思想,更不允許有思想,只能被豢養。而當歷史的契機提供給李雙雙這類人的時候,她們煥發的才智,她們的熱情,令那時的男人們驚異。「她一面推著水車,看著清清的泉水,順著渠道往地里奔騰地流著,一面聽著大家呼嚕呼嚕的吃飯聲音,吃得那樣香,那樣甜,那樣有味道。就在這時候,她忽然感到她們在食堂里滴下的汗珠,好像也隨著清清的泉水,流到這茁壯茂盛的豐產田裡,變成了米糧。」這充滿詩意的描寫,是對李雙雙和她的姐妹們昂揚精神的極恰當的描寫。這是一個女性意氣風發的時代。千百年來,中國婦女從沒有過如此的感覺,生命在集體勞動中,在社會事務中會變得如此偉大和自豪。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嫁個「金龜婿」,很多女生也為了享受甘願成為男人的附屬品,而漸漸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覺得李雙雙的精神在當今這個時代也同樣受用:女子當獨立自主,不依附於男人,做自己的主人。女子當自強,誰說女子不如男!
⑶ 李雙雙故事真實嗎,為什麼
主要有三點:一、適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當時的時代正要求有這樣一部內容的小說,更需要有李雙雙這樣的人物,而電影給本來不錯的小說插上了翅膀。二、人物性格鮮明而突出。小說中的李雙雙,作為那個時代的農村婦女,其敢作敢為的性格是很特殊的,電影演員又進行了再創造,使得人物更有性格,更易於觀眾接受,因而大獲成功。三、寫作沒有程式化,其間既有作者歌頌的對象,也有孫喜旺這樣的中間人物,不像後來的作品,正面人物高、大、全,故事結尾大團圓。可以說這樣寫准確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因為生活中的人物還是中間的多一些。
⑷ 李雙雙這段戲的意思
李雙雙是一個生產積極、一心為公、勇於和舊思想斗爭的農村婦女。她的丈夫孫喜旺是一個憨厚老誠而又怕得罪人的農民,後來當了隊里記工員。夫妻倆感情很好,但喜旺對李雙雙堅持原則、心直口快、愛管集體的「閑事」總加以責怪;雙雙則認為喜旺不關心集體是落後自私的表現,於是他們為此時常爭吵。雙雙關心隊里的每一件事,個別愛佔便宜的社員的豬拱了隊里的紅薯地,她不放過;生產隊評工分太馬虎,影響社員的積極性,她提出批評和建議;副隊長金樵做了損害集體利益的事,她也大膽揭發。雙雙的正義行為得到了老支書的鼓勵和多數社員的稱贊,可是喜旺卻越來越感到雙雙太冒失,一賭氣跟著金樵到外地搞運輸,丟下隊里的事不管了。喜旺走後,雙雙和往常一樣熱心集體事業。數月後喜旺回家,終於在事實面前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並在雙雙的幫助啟發下,主動耐心地幫助金樵。雙雙和喜旺在新的思想基礎上重新和好。
⑸ 我想看一些反映當代農村(最好是山村)的有關電視劇、電影等,誰能幫忙
連續劇
《希望的田野》》透過東北鄉間一隅所展示的當今農村景觀和農民生活
《鄉村愛情》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婚姻、事業、生活的...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幅當代農村青年的愛情生活畫卷,輕松中帶著喜慶與幽默,曲折中滿含著希望和力量。(我很喜歡看)
《當家的女人》也很感人。
電影
《暖春》影片講述了在偏僻大山裡,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的故事。(非常感人)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錦上添花》
《李雙雙》
《甜蜜的事業》
《喜盈門》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這幾部電影都很好看,你可以抽空都看看!
⑹ 李雙雙的電影劇情
秋收時節,孫庄生產隊因正確地執行評工記分制度,社員生產積極性高漲,全庄喜獲豐收。喜旺趕車回社,看到一片新氣象,悔悟當初,放下架子回家與雙雙團聚。當夜,喜旺透露了金樵、孫有貪污運輸費的事,他得意地表示自己沒有參與。
雙雙卻批評對壞現象袖手旁觀,喜旺深感慚愧,於是到金樵家幫助他們認識錯誤。雙雙誤會他又負氣出走,知道真相後破涕為笑。從此以後,夫妻更加恩愛。 根據李凖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李雙雙是孫庄生產隊社員孫喜旺的妻子,天生一個火辣辣的性子和一張快嘴,最愛「管閑事」,常常以公社社員的身份,與自私落後現象作斗爭,因此隊里一些有私心的人都忌恨她三分。喜旺恰恰與她相反,愛講情面怕得罪人,遇到雙雙「管閑事」與人吵嘴,他就不顧是非曲直,常常出面向人家賠不是,是個膽小怕事、沒有準主意的人。
有一年夏天,孫庄生產隊修水渠缺少勞動力。雙雙在家正好沒事,便和幾個婦女積極分子主動參加修渠。喜旺很不高興,認為雙雙上工地既無利可圖,又不能做飯侍候他,便多方阻攔,而且兩人為此大吵一架。一場爭吵引起了雙雙的深思:為什麼修渠的勞動力如此緊張,而婦女在家裡卻不肯出勤?按照她的判斷,這是隊里對婦女評工記分太馬虎的原故,決定向生產隊提建議。
李雙雙的建議,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公社黨委決定重新整頓評工分的工作,選舉新的記工員。喜旺是隊里能寫會算的人,被大家選上,但他認為這是得罪人的工作,再三推辭,說自己不識「洋碼子」,不會打算盤,後來被雙雙當眾揭了底,喜旺啼笑皆非十分尷尬,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喜旺當了記工員,雙雙一再鼓勵他要站穩立場,秉公辦事。
有一次,他和副隊長金樵、社員孫有三人合包撒肥農活時,投機取巧,不顧質量,並利用喜旺職務上的便利多記工分。事被雙雙發覺後,向公社揭發了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李雙雙辦事大公無私,深受群眾擁護,不久就被群眾選為婦女隊長。金樵、孫有因為被雙雙揭發而受了批評,對她心懷不滿,挑唆喜旺在家要多加管束。喜旺也怕妻子當了婦女隊長後更管不住,便以離家要挾雙雙。雙雙心軟了,但喜旺此時「得寸進尺」,對雙雙來了個所謂約法三章,雙雙一聽就火了,嚴詞拒絕。喜旺討了場沒趣,果真和金樵趕著大車離家搞運輸去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有夫婦羨慕城裡生活,瞞了女兒桂英在城裡說了一門親事。相親那天,桂英因自己早與隊里的二春相愛,央求雙雙幫她回絕了前來相親的對象。孫有婆遷怒雙雙壞了她的好事,大興問罪之師。這時,適逢喜旺趕車回來,見雙雙「閑事」越管越寬,一怒之下,再度離家。秋收時節,孫庄生產隊因正確地執行了評工記分的制度,鼓舞了社員的生產積極性,獲得了大豐收。
喜旺趕車回社,一路上看到婦女們意氣風發,歌聲不絕,悔悟當初沒有聽雙雙的話,他放下丈夫架子主動回家與雙雙團聚。
當夜,喜旺在無竟中又透露了金樵、孫有貪污運輸費的事,他認為這次自己堅決沒沾邊,洋洋得意。誰料雙雙又批評他不該袖手不管。喜旺深感慚愧,突然又不辭而別。雙雙誤會他又負氣出走,跟蹤追尋。原來喜旺是到金樵家幫助他們認識錯誤,雙雙見此情景,破涕為笑。
從此以後,這夫妻倆更加恩恩愛愛,喜旺對桂英、二春說:「我們這叫先結婚後戀愛。」還情不自禁地誇雙雙:「說真的,你是越變越好看了。」雙雙也一往情深地回答:「你不也在變嗎?」。
⑺ 求一部反映中國60-70年代生活的電影,貼近生活的
給你推薦些優秀生活片:
五六十年代: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柳堡的故事、達吉和她的父親、李雙雙、五朵金花、阿詩瑪、草原上的人們
七八十年代: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字輩、城南舊事、人生、人到中年、大橋下面、鄰居、逆光、赤橙黃綠青藍紫
這些都不錯喲.
⑻ 李准《李雙雙小傳》內容 簡介
《李雙雙小傳》內容簡介:
李雙雙小傳》是李凖創作的短篇小說,1960年發表於《人民文學》3月號。小說以1958年大躍進與隨後的人民公社運動為背景。
講述了農村婦女李雙雙沖破丈夫的阻撓,為集體辦食堂,提高勞動效率,並在這一過程中幫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
(8)李雙雙電影反應哪裡的事擴展閱讀:
《李雙雙小傳》是17時期的主流作家李準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大膽潑辣、有著一股子敢說敢笑的爽快勁兒的主人公李雙雙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她身上,寄寓著那個年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理想。在五四這樣一個新舊轉換的時期,這樣一個封建傳統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的時期,一大批女性登上了風雲際會的歷史舞。
她們以自己的筆投入時代的洪流,這是五四文壇上最靚麗的風景。中國婦女解放的旗幟由此高高舉起。
但是,浮出歷史地表的女性僅僅是為數很少的知識女性或者城市女性,而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中國婦女依然過著一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傳統生活,她們是傳宗接代的工具。
她們固守著男耕女織的角色定位,她們絲毫沒有嗅到現代文明的氣息。中國廣大的農村婦女真正登上歷史的舞台。
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比知識女性的解放整整遲了30年。娜拉出走曾被張愛玲喻為一個蒼涼的手勢,但新中國的女性卻被賦予了在政治、經濟、法律上與男性平等的權力。
這是幾千年來,處於依附地位的女性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中,中國農村婦女邁出了家門,成為新生的共和國勞動建設工地上的半邊天。
⑼ 李雙雙人物形象分析
http://ke..com/view/195358.html?wtp=tt
這個也許對你有幫住
⑽ 能介紹一些講解放以後的事的老電影么例如《喜盈門》
《花好月圓》、《上海姑娘》、《小鈴鐺》、《月亮灣的笑聲》、《煩惱的喜事》、《郵緣》、《瞧這一家人》,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