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很多名場面,你都知道哪些
《讓子彈飛》作為姜文自導自演的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幾乎每個看過的觀眾都會忍不住二刷,全片延續了姜文一貫的表現手法:看似荒誕,實則諷刺意味及濃。雖然這部電影已是10年前的老片,但時至今日也有諸多名場面讓人念念不忘。
這一幕太過慘烈,即便用濃重的黑色幽默的台詞,也抵擋不了畫面帶來的沖擊,這是雙方勢力第一次發生明顯沖突,將彼此從初步試探帶到不共戴天,沖突急速加劇。
雖然已經上映十年有餘,但這部電影帶給觀眾們震撼依然首屈一指,姜式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大笑之餘又心生感慨,觀眾的情緒調動十足。還有哪些場面讓你念念不忘?
② 求一部外國電影,關於一個老式的蒸汽小火車
寄生人
5.3分
主演:范冰冰黃秋生張家輝李芯逸
導演:何平
類型:驚悚懸疑
時長:106分鍾
年代:2007
地區:內地
語言:漢語普通話 粵語
別名:照相機 Sweet Revenge
簡介
③ 讓子彈飛有什麼寓意
讓子彈飛一會兒的意思是凡事等過一段時間再下結論,同時胸有成竹地預期事情會如自身所想那樣發生,有運籌帷幄一類的意思。由於對白有著莫名的逼格,讓網民不時引用。
讓子彈飛一會兒出自2010年上映的電影《讓子彈飛》中的一句對白。電影中有張麻子一眾人伏擊馬邦德上任縣長的火車,張麻子對著馬車打了幾槍,似乎沒什麼反應,旁邊的兄弟問了一句「沒打中」,張麻子回了一句「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讓子彈飛》電影的意義:
該片借古諷今,從細節和對白中能解讀出許多象徵和隱喻。看著三個壞人對壘,有如在閱讀一套計謀典籍。尤其是台詞「讓子彈多飛一會」,跟「放長線釣大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該片夢幻般的開頭——白色駿馬拉著蒸汽火車穿行在山林之間,佐以久石讓抒情優美的配樂,這美麗的畫面彷彿就像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電影意象中幻化而來。
而接下來巨大的火鍋,帶著麻將牌面具的土匪,飛舞在天空中的火車車廂,乃至於擊打著日本鬼太鼓迎賓的白面婦女,悄悄觀察著新上任縣長的鵝城一霸。
無論形象、情節、人物的特性,還是畫面的想像力,莫不帶著強烈誇張的卡通片風格。那種主題不離正邪相爭的奇幻冒險故事,彷彿與日本「熱血」系動畫片出自一脈。
④ 有關火車的電影或電視劇
電影火車大劫案
卡桑德拉大橋 索菲亞羅蘭
貴婦失蹤案
大逃亡
死亡列車
生命列車
列車沒有終點極地特快
美麗人生細菌大戰
驚心動魄
天下無賊
⑤ 推薦幾部與鐵路有關的紀錄片或電影
1.《鐵色烏蒙》:
記錄了貴昆鐵路水城至宣威段最後三年的時光,作為對這條已消失的老鐵路的懷念之情。影片用平民化的平實視角,展現了鐵路沿途壯美的風景、淳樸的民風、沿線居民獨特的生活方式、一線鐵路職工盡忠職守的工作態度和當年築路大軍為建設鐵路做出的巨大犧牲。
2.《關口知宏之中國鐵道大紀行》:
是由日本NHK製作的一個關於中國鐵路的紀實節目,節目記錄了藝人關口知宏在2007年以乘搭鐵路的方式走遍中國的全過程。
3.《魅惑的中國鐵道風景》:
影片描述行駛於中國大陸廣闊雄偉之地的蒸汽火車之影像搭配上引人入勝的音樂,超完美的鐵路影像集,讓您一次盡收眼底。
4.《偉大的印度鐵路》:
1853年起,印度的鐵路就是一股統合力量,不僅在實質上聯系著不同領域,並串聯起語言、風俗和宗教這些構成印度的基本因素。搭乘拉傑丹、也就是所謂的玩具小火車,直上大吉嶺。
5.《中東鐵路》:
該片以編年體的形式,以中東鐵路的修築以及圍繞這條鐵路的路權斗爭為主要線索,描繪了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東北地區50多年的滄桑巨變,對近現代發生在東北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詳細展示。
⑥ 《千與千尋》這部經典影片你真的看懂了嗎
文/文史旺旺
《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這部影片是宮崎駿最成功的動畫電影之一,2001年在日本首映時,創下了304億日元的好成績,海外票房超過2.5億美元,這部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毋庸置疑這部電影是一部名利雙收的好電影。
2019年6月這部影片又在中國重新上映斬獲4.88億元,一時勾起了無數中國人的回憶,起初看這部電影時人們只是把它當作一部優秀的奇幻影片,不過重映後人們對這部影片的思考多了起來。如果只是將這部影片當作一個少女歷險後成長的故事就太小瞧宮崎駿了,其實奇幻歷險的背後是宮崎駿對日本近代史的反思和解讀,因此筆者今天一起分析《千與千尋》背後的日本近代史。
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就是說一個叫 千尋 (ちひろ)的小女孩,在某種機緣下隨父母從都市搬家到鄉下, 途中因父親走錯一條路而誤入一條神秘的通道, 一家人來到一個極其神秘的小鎮上,她的父母因貪吃變成了豬,碰巧遇見一個少年「白龍」,在他的幫助下,千尋進入一個公共浴室「油屋」工作。
原來這個奇幻世界中的「油屋」由老闆湯婆婆控制,在這里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為了救父母,通過很多奇遇和努力,贏得了「油屋」里人們的尊重, 既讓白龍找回了自我,又救出了父母一起回到了現實世界。
這部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情節,說明宮崎駿很會講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沒有拖沓的地方,很有代入感,影片長達兩個小時卻沒有讓人感覺到時間很久,這本身就說明故事是成功的。從表面看這部電影秉持了宮崎駿一貫的風格, 以少女為主角的青春勵志故事,滿滿的正能量, 不過宮崎駿動畫常常會反映更深刻的 社會 問題,因此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都能從中解讀其中的意義,那麼宮崎駿到底想對觀眾說什麼呢?
曾經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雖然現在日本動漫風靡世界,但是起初動漫作品的受眾大多是日本人,沒想到日本動漫走向世界後也受到其他國家影迷的喜愛, 因此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千與千尋》中服飾、招牌、街道等都是滿滿的日本風,這段故事其實是反映日本的近代化過程。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封閉島國,古代只能跟中國和朝鮮交流,從中國吸收了大量文明,進入江戶時代後日本施行「閉關鎖國」政策,逐漸落後於西方 ,1853年美國將軍佩里以軍艦迫使日本打開國門, 才使日本人如夢初醒,他們見識到了美國軍艦和武器的厲害,一場 社會 大變革正在醞釀。
1868年江戶幕府倒台,日本進入了 明治時代。 明治天皇大刀闊斧實施改革,推動明治維新,天皇帶頭穿洋裝,吃麵包,喝牛奶,表現出徹底改革的決心。於是日本 社會 從上到下形成了一邊學西方 科技 ,一邊學西方文化的 社會 氛圍。不過,學一段時間後日本人覺得亞洲太落後,自己應該從思想上向西方靠攏,福澤諭吉、伊藤博文等人覺得應該「脫亞入歐」, 與西方為伍,將日本人徹底變成西方人。
老百姓也開始從各個方面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國民穿洋裝住洋樓,男性留西方人的鬍子,女性也進入學校學習。不過日本傳統和服還佔有一席之地,於是大街上見到洋裝和和服的混搭也不奇怪,電影中「油屋」里所展現的就是明治維新時期的 社會 風貌。
影片中既有日本本土的各路神仙,又有西方的蒸汽機和小火車,本身就是日本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比較。故事主要有5個人物, 分別是千尋、白龍、無臉男、湯婆婆和錢婆婆, 其實每個角色各有不同的象徵。湯婆婆掌控著整個「油屋」,「油屋」本身就是一個大機器,每個人各負其責,保證「油屋」的正常運轉,因此 湯婆婆象徵著西方的工業文明。
工業文明代表著效率和資本家的剝削,所以來工作的人都必須跟湯婆婆簽定契約,去掉原來的名字,變成每天在「油屋」辛勤勞作的小機器。湯婆婆的服裝非常有趣,她穿著西方人的服飾,人物長相也類似西方人。對於日本人來說,工業化就西方文明的產物,湯婆婆就象徵著工業文明。
湯婆婆有一個雙胞胎姐姐 錢婆婆, 她住在山林中,周圍全都是莊稼,自己就住在一間茅草屋裡。錢婆婆紡線還用傳統的手工紡車,這和「油屋」中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顯然錢婆婆與湯婆婆是對立的, 她象徵著日本傳統的農業文明。
日本明治維新後,西方文化湧入,影響到日本的各個角落。日本傳統的農業文明也受到沖擊。湯婆婆和錢婆婆就代表著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兩人雖然是雙胞胎,但是兩人又截然不同。也就是說日本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 日本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
其實白龍代表著日本,他本來是跟著湯婆婆學習魔法的,這些魔法就是工業文明,代表著日本 「全盤西化」、「脫亞入歐」, 但是他卻在「油屋」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名字,還被湯婆婆指使去錢婆婆家盜取印章,印章是日本傳統和身份的象徵,湯婆婆想拿到印章暗喻西方工業文明想取代日本傳統的農業文明。
無臉男象徵著形形色色的日本人, 日本雖然是亞洲國家,但是又是一個嚴重西化的國家,不過在西方人眼裡,日本又不是一個西方國家,這樣一來日本人夾在東西兩種文明中就非常尷尬。日本人的東西雜糅, 造成了他們對自身缺乏認同感, 於是戴上面具隱藏自己那張亞洲臉,影片中無臉男進入「油屋」後拚命吞食東西,變成了一個大怪物,這里暗喻日本人照搬西方的東西,囫圇吞棗導致消化不良,本身也非常難受。
故事主角千尋雖然在「油屋」里工作,但是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沒有迷失自我, 在她的努力下,白龍和無臉男終於找回了自我。 千尋還將白龍偷來的印章交給了錢婆婆,沒有讓西方文明完全取代日本傳統的文明,最後她得到了錢婆婆的祝福,救出了父母,踏上了回家之路。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被忽略的角色,就是湯婆婆的寶寶,肚子上寫著「坊」的胖娃娃,他從小在湯婆婆保護下長大,不敢走出家門,甚至連站立起來走動都困難。 「坊」在日語中是大少爺的意思, 這里暗指在西方文化熏陶下的失去了鬥志、迷失了自我的日本年輕一代 「巨嬰」。
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他們得過且過,不婚不戀,自我逃避,賺一天錢就過一天,還好有千尋的帶領他們才走出去,得到了鍛煉實現自我成長。其實,這里宮崎駿依然強調日本人應該固守勤勉、上進的傳統文化。
日本傳統文化中,武士是一個很重要的階級,他們能文能武, 以武士道為榮,重承諾,輕生死。 不過武士這些榮耀在明治維新後就全部失去了,明治天皇宣布「士、農、工、商」四民平等後,武士成為平民的一員,平民也可以拿槍炮上戰場打仗,武士失去了保家衛國的特殊地位,於是他們融入平民中經商、種地、做工,武士道精神也就隨著時光煙消雲散。
經濟快速發展使人們更注重商業發展和自身收入的多少,商業精神取代了武士道精神,人們都忙於賺錢,原來的仁義道德都拋到腦後, 影片中「油屋」里的人從湯婆婆到打工的小玲、青蛙等都喜歡金子,就是暗喻當時日本的 社會 風氣。
在全盤西化的浪潮下,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走上了侵略鄰國的道路。日本吞並琉球王國成功後,開始侵略朝鮮變成其保護國,隨後日俄戰爭中又戰勝俄國,使其野心更大,開始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上世紀30年代開始, 日本侵略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走向邪惡和瘋狂的深淵。 不過野心就像氣球一樣,一直不斷地吹總有一天會爆掉,日本就是這樣,二戰後戰敗投降輸的很徹底。
不過日本人並沒有完全學習西方,中國儒家文化中的隱忍和勤勉他們沒有放棄,於是戰後日本人在挫折中成長,依靠自身的工業基礎和西方 科技 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之路, 1968年日本GDP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二,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員。
不過日本經濟並不牢固,1991年日本巨大的經濟泡沫破滅,一時間房產崩盤,銀行倒閉,經濟陷入衰退期,從此日本進入了20多年的經濟停滯期,也就是日本人常說的「失去的20年」。影片開頭千尋的爸爸進入神秘世界後看到很多建築物的殘骸,他說90年代日本到處搞開發,後來發生經濟泡沫都倒閉了。(90年頃にあっちこっちでたくさん計畫されてさ、バブルがはじけてみんな潰れちゃったんだ。)
這部影片2001年上映,其實就是日本經濟不景氣的狀態下創作出來的, 其實宮崎駿想跟觀眾探討日本全盤西化的對錯,日本將來的道路該如何走的問題。 當然影片已經給了答案,宮崎駿其實是想告訴日本人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下,日本應該堅定守護日本的傳統,走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也是日本重新找回自我唯一出路。
參考文獻:
1.宮崎駿:《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徳間アニメ絵本,2001年。
2.鈴木敏夫:《天才の思考高畑勲と宮崎駿》,文春新書,2019年。
⑦ 求一個關於火車的電影,二戰時期,一個厲害的蒸汽火車,上面裝了炮塔,裝甲什麼的,一共4-5集
《最後的裝甲列車》?記得有好幾部
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開戰,在戰爭的緊要關頭,蘇軍接到上級的命令,要奪下德軍佔領的一座鐵橋,為此蘇軍付出了慘烈的犧牲,最後獲得了勝利。
⑧ 我想問一下很多年前翡翠台有部日本的卡通片是講機器人的`那種蒸汽火車變身的`叫什麼名字
鐵膽火車俠
正義的是變新干線-就是子彈頭那種~
壞的3個是蒸汽火車~
不是?
那就是:魔法站隊:魔法鐵神~旅獅火車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