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劉三姐反應的是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打一民族,
廣西壯族好不好!!!
❷ 電影《劉三姐》是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人民生活.
有事梗概:
美麗的灕江上,老漁夫和兒子阿牛遇到了順流飄泊的劉三姐,這劉三姐愛唱山歌,專唱窮人的心裡話,因此受到財主的陷害,無處安身,老漁夫父子收留了善良美麗、機智勇敢的劉三姐。 四方鄉親聽說劉三姐來到這里,紛紛前來與她相會,三姐的哥哥劉二也找到了失蹤已久的妹妹。財主莫懷仁聽說劉三姐又在聚眾唱歌,先是假惺惺地想收買她,收買不成就想通過對歌降服劉三姐,讓她永不唱歌。 聽說劉三姐要和財主對歌,四方鄉親紛紛前來觀戰,船隻截斷了江流,莫懷仁連夜請來陶、李、羅三秀才要與劉三姐決一雌雄,但這些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酸秀才哪裡是劉三姐和眾鄉親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他們就張口結舌、狼狽不堪了,在鄉親們開心的鬨笑聲中,莫懷仁氣得一腳踩空,跌入大江,劉三姐勝利了。 對歌勝利,劉三姐和阿牛也暗暗地相愛了,劉二卻擔心財主的進一步迫害,要三姐和他離開這里,老漁夫鼓勵劉二,不要怕財主。 這一天,劉三姐和舟妹上山砍柴,返回途中,劉三姐被莫財主搶到莫府,財主用榮華富貴誘她歸順,她堅決不從,惱羞成怒的莫懷仁決定殺死劉三姐,阿牛和眾鄉親在莫府丫環幫助下搶在他們前面救出劉三姐。財主發現劉三姐跑了,駕船去追。遠遠望去但見滿江上都是劉三姐和阿牛,他們趕上一對一看不是,再趕上一對一問,錯了!莫懷仁知道自己中計了,他站在船上跳著腳大罵手下人是膿包,可是有什麼用呢?原來經過這一夜風險,劉三姐對阿牛的感情愈加深厚,當朝霞映在碧樹下,憨厚的阿牛將拾到的綉球還給劉三姐,她見阿牛如此憨厚老實,只好唱了一首山歌向他脈脈傳情:「……綉球當撿你不撿,空望兩手撿憂愁」,說著將綉球拋給阿牛,阿牛接過綉球明白了,三姐的心上人原來是他,他和三姐面對著碧綠的江水,面對著倒映的白雲唱起了定情的山歌:「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劉三姐和阿牛唱著這生死不滅的情歌走了,為了躲避財主的迫害,他們還要繼續飄流。老漁父、劉二和眾鄉親目送他們溶入碧波與藍天之中。
❸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故事
壯族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壯族的生活故事。提起《劉三姐》,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部以廣西特色彩調劇為藍本的電影60年代初風靡了全中國。鄧昌伶受壯族民間傳歌故事的啟發,於1953年寫成劇本《劉三姐》,並於1957年投給當時的廣西省戲曲改進委員會。戲改會把劇本推薦給了柳州市彩調團。彩調團寫信給鄧,表示「劇本適合我團演出」,但還要「適當修改補充」,鄧回信表示同意改編。不料到10月底,彩調團又來信稱沒有時間修改,劇本也已遺失。當年底,彩調團「集體創作」完成了彩調劇《劉三姐》。1959年,該劇作為全區國慶獻禮劇目一炮打響。演出結束後,被告鄧凡平、牛秀、龔邦榕等人成立了《劉三姐》整理小組。1959年,署名為「《劉三姐》整理小組集體創作」的第三方案形成。1960年,以此方案為藍本的《劉三姐》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熒幕。
❹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壯族。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 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宜州市作為劉三姐故鄉。
❺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 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反映的是壯族的生活故事。《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故事中的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和贊美愛情,並用山歌來抗議舊中國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