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教父》講了什麼
內容簡介: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
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向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__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范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__權力與罪惡的關系。
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帶動的「馬龍·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馬里奧•普佐的作品,普佐是一位嚴肅、莊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不是在現代派作品裡所常見的那種以撲朔迷離的荒唐的渲染作為噱頭來誘使讀者陶醉於虛無縹緲之中,而是以引人入勝的真實可信的素描作為楔子來啟發讀者認識美國社會的本質。
『貳』 電影《教父》講的是什麼
電影《教父》講的是美國黑手黨柯里昂家族首領,教父維托柯里昂以及他子女:長子桑尼,次子弗雷德和小兒子邁克。老教父在和其他家族斗爭中去世,桑尼也被暗殺,本來與世無爭的小兒子逐漸顯露出他的才幹,天賦,最終成為了新一代的教父。
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2)美國電影經常說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影片票房
《教父》於1972年在美國上映,上映首周票房就超過了524萬美元,首輪上映的票房達到8150萬美元,恰好是其拍攝和宣傳投入的14倍。影片重新上映後,北美票房總額達到1億3400萬美元。截至1997年5月,影片在全球的累計票房超過2億4500萬美元。
碟片發行
2013年12月,中國首次引進《教父》系列電影,並由泰盛文化發行《教父三部曲》BD四碟套裝珍藏版以及DVD三碟套裝珍藏版
『叄』 《致命彎道》是羅伯·施密特執導的恐怖片,這個系列電影講述的是什麼劇情
美國CULT級恐怖片《致命彎道》(Wrong Turn)系列,並不像《電鋸驚魂》那樣,披著懸疑恐怖的殼子,藏著人性沉淪、善惡有報的內涵,而是像《驚聲尖笑》、《隔山有耳》、《驚心食人族》、《養鬼吃人》這類,主要依靠血腥、暴力、變態的視覺恐怖吸引和刺激觀眾。
因此,《致命彎道》系列屬於比較純粹的美式公路CULT片,賣點也是殘酷的貓鼠游戲,血腥暢快的殺戮,自始至終的壓迫感。
『肆』 電影《美國往事》剛開始追殺面條的那些是什麼人
電影《美國往事》剛開始追殺面條的那些是麥克斯帶領的人。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
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
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
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條所拒絕。
《美國往事》影片介紹
《美國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伍』 什麼叫好萊塢電影里要傳播的「美國精神」
好萊塢電影幾乎從來都有「美國精神」的精彩注腳,在人物想像塑造方面則更是如此。在卓別林的著名無聲電影《淘金記》中,流浪漢夏爾洛個人主義的積極進取、追求成功、自我實現的精神,同時具備普通人價值觀與人生哲學,這就是銀幕上較早體現「美國精神」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
《史崔特先生》中的史崔特,以他的老邁之軀,駕駛著改裝的車,歷盡千辛萬苦實現自己的目標,其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新教精神的集中闡釋。《海底總動員》中,通過父親馬琳克服千辛萬苦尋找他的孩子尼莫的經歷,講述了小丑魚父子之情,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勇敢的、永不放棄的尋找孩子的溫情故事。《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堅信自己的無辜,通過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來爭取自由,這樣的勇氣正是美國精神的絕佳體現。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經登載2000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的這樣說法:「美國是獨裁者的最大敵人,而好萊塢很可能被證明是這個國家最強大的武器之一。」
書中的話:「美國電影是美國國家安全霸權的重要載體之一。將國家公務員英雄人物化,把國家神聖化,把官方定義的、美國集體想像的威脅形象化……所有這一切都宣揚了這樣一種觀點:美國是神奇的、不可戰勝的。政治、國家戰略和電影業相互交織在一起,這就是美國國家權力的獨特性質所在」
『陸』 美國電影《崩潰》講的是什麼
表面主旨講述主人公生命的崩潰,及關聯社會人物生活的失敗。實質上是表現編導對社會的不滿,迎合觀眾對政府機構的負面看法。
內容概述:無故的道路修整,路上的等待(無止境的等待),人群的無聊和無奈,主人公棄車上路了,目的地是前妻家,那裡有多年沒見面的愛女,而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第一個沖突點在便利店,主人公與亞裔店主因商品價格發生了搏鬥,並取得第一件武器棒球棒,表現種族矛盾。第二個沖突點在混混控制的街區,主人公擊退倆混混,並取得第二件折刀,表現出治安問題。第三個沖突點在路邊,愚蠢的歹徒車禍後留下給了主人公沖鋒槍。第四個沖突點在漢堡店,表現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矛盾。第五個沖突點在電話亭,表現出禮儀的崩潰。第六個沖突點在二手用品店,主人公射殺了店主,故事沖突升級。第七和第八沖突點,高球場和別墅區,都表現了貧富差距。最後的沖突點是前妻家,生命崩潰後,生活不再糾結,而愛能得以延續嗎?
『柒』 電影<源代碼>講的什麼意思,沒看懂。
結局表明了上尉改變了世界,火車沒有爆炸,或者整件事都沒有發生。從古德溫未定收到的簡訊中你可以看到,古德溫不知道爆炸未遂,所以她讀了簡訊,驚訝地發現這和軍官報告的一樣。
醫生最後說了源代碼的工作原理,表明源代碼還沒有起作用,他們可能已經要求上尉為某項任務做准備,但由於上尉的身份在整個問題上發生了變化,所以情況的現實回到了以前,完全改寫了。不是上尉和女主角在一起,而是肖恩,他的思想被上尉取代了,真正的上尉已經死了(在實驗室里)。
(7)美國電影經常說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影片《源代碼》是由鄧肯·瓊斯執導,傑克·吉倫哈爾、維拉·法米加、米歇爾·莫娜漢等人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4月1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一個死人試圖從核災難中拯救芝加哥的故事,充滿懸念,製作精美,一部經典的恐怖作品。這部以科幻片為背景的驚悚片,起初並沒有特別引人注意,但是影片確實太優秀了,簡直醍醐灌頂。
《源代碼》用精密和謹慎劇情,給世界傳達了一個,不要忘記土撥鼠菲爾效應和為和平乾杯的信念。導演鄧肯·瓊斯的華麗轉身,將生硬的科幻小說,變得動人心弦,未來將有更多讓他大展拳腳的機會。
『捌』 哪位高人幫我解釋下《雲圖》這電影究竟講的個啥意思
我覺得講的就是星美講的:
那些經常改造時間和空間的力量,那些能夠決定和改變我們設想好的命運的力量,在我們誕生前很久就起作用了,而且能夠在我們死亡後繼續起作用,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選擇,就像量子軌跡,只有理解了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在每一個交叉點上,每一次遭遇,都蘊含了一個新的或者潛在的方向。
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和其他人緊緊相連。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
六個故事看似獨立實際卻緊密相連:
1849年的南太平洋群島上亞當·尤因的航海日誌被1936年的羅伯特·弗羅比舍讀到,然後他的男朋友思科史密斯在1973年和記者路易莎·雷相遇,同時路易莎·雷後來到一家音像店裡尋找羅伯特·弗羅比舍著作的雲圖。2012年蒂莫西·卡文迪在躲避黑幫勒索之前,卡文迪什收到一份小說的初稿,小說的名稱是《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個迷》(第三個故事),被人追債之後拍攝了電影: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難經歷。2144年的韓國新首爾星美451在正式展開逃亡前正在觀看一部「舊時代」的電影,片名是《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難經歷》。最後星美在發表電視演說後被捕死去,反而成為後末日時代的神被人所供奉。
「恐懼、信仰、愛。這些都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走向。每件罪行、每件善舉,都造就了我們的未來。」在宇宙無數個時空里,每個人都與他人命運息息相關。
『玖』 電影《美國情事》講的是什麼 各個人物在劇中是什麼角色說一下好嗎
美國情事An American Affair (2009)
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使得全美國陷入慌亂之中,本片主要圍繞著一個13歲的天主教學校男孩展開,講述了他在這種反常氣氛中的種種成長故事。
電影對白「凱瑟琳:生活的全部在於對你有意義的事物。。成人的餐桌上:你們說,沒有政治哪來的生活啊」
這個電影講了亞當的成熟史,我覺得導演也藉助亞當,影射了那些擁有理想,卻敗在現實下。磨平了所謂菱角的人們。
有稜角的亞當,在緬懷總統時,他講了總統的錯誤的笑話,被修女體罰了;同樣正直師表的修女,在影片結尾的一幕,卻收起了她對待弱者時的強硬。
亞當被群毆了,他看到了修女老師焦急的表情,和與表情相反,止步圍觀的作為時,他笑了。。因為電影中他的經歷,因為修女的妥協,他的爸爸的妥協,凱瑟琳的不妥協與凱瑟琳的死。。他體會到了社會的陰暗。
這一笑過後,他不再是向著那些有著各種諸如老師、父親等等光環的成人,有著無限瞻仰的小孩子了。他看過了他們卑微與勢力的一面。這時、他便已經開始變為成人。
變成怎樣的人呢?是否要「同流合污」呢?凱瑟林沒有,於是獻出了生命。
其實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那麼水深火熱,但是出於形式考慮的妥協,與眼看著正直純潔的人「碰壁」,一定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
以這部電影存放政治之外的純真,以及對純真的祭奠。
電影也有很多部分正側面描寫愛情觀的青澀到成熟。不過在另一沉重主題的存在下,很難讓人在真善美的死亡下,還關心青澀的感情那點事。
生活其實就是每個人自己與身邊的人組成的,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但是政治是生活的全部么?
對一些人是的。於是苦了周圍的人,影響了周圍的人。
希望與祝福每個人的生活都不要被政治充滿。與身邊的人,能不「政治」就不「政治」。
希望與祝福每個人都找到生活的意義,並擁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