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老電影未來沙漠化嚴重,極度缺水,殺了人把血液里的水抽出來
有一部老電影,未來沙漠化嚴重,極度缺水,殺了人,把血液里的水抽出來。這個電影好殘忍,都不敢看。
⑵ 冰河世紀是什麼時候
冰河世紀是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
2002年3月15日
《冰川時代》是一部2002年藍天動畫工作室製作的完全數字化的動畫電影,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發行,是《冰川時代》系列中的第一部,由克里斯·韋奇與卡洛斯·沙爾丹哈聯袂執導[
歷史上第一次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
在漫長的地質史上,地球曾歷經三次溫度持續下降的時期,地理學家將之稱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紀與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續了幾千萬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則持續了兩百萬年。 關於冰河期的成因學界至今仍無一定論,部份學者認為,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周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陽光照射量減少有關。冰河期的發生,至今仍是自然科學的一個謎。雖然科學家已相當肯定地球的繞日軌道和自轉軸的變化,與冰河期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但這些變化並不會改變太陽的入射能量,只改變了入射陽光的分布,卻能引起地球上氣候極大的變化,這令科學家十分困惑。
大約是人類剛出現在地球舞台的兩百萬年前,地質史上第三次冰河期「第四紀冰河期」同時揭開序幕,全球各地氣溫開始下降,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場歐洲、北美洲和格陵蘭,都被北極一路延伸過來的大冰蓋所覆蓋。這段期間,歐洲共發生了五次冰河期,北美洲及中國大陸則發生了四次冰河期。至於台灣,目前只確定雪山地區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也就是七至一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曾發生過冰河。學者們將其稱之為「雪山冰期」。
南北兩極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蓋融化,要知道冰的融化是要吸收熱量的,所以兩極的溫度升高就會相應的造成全球氣溫失衡,也就是說溫度下降.
上一次冰河時期是在5萬多年以前,因為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悶熱,陸地動物都適應了40度以上的常年高溫,最後兩極溫度失衡造成全球溫度下降,但下降幅度並不明顯,可是對於許多恆溫動物來說哪怕生存環境氣溫下降10度,那也是致命的.
順帶一提,人類的祖先在5萬年前因為已經懂得使純啟用最基本的保暖措施所以度過了那段時期.
全球四個主要冰河期(Ice age)
國外冰期名稱 中國冰期名稱 距今發生年代(萬年) 地質年代
古薩(Guniz)冰期 鄱陽冰期 137-150 侏羅紀末
民德(Mindel)冰期 大姑冰期 105-120 白堊紀
里斯(Riss)冰期 廬山冰期 10-32 第三紀漸新世
沃姆(Wurm)冰期 大理冰期 1-11 第四紀更新
白堊紀,冰河世紀,三疊世紀時間誰前誰後?
冰河世紀:
約24億至21億年前——休倫冰期
約8.5億至6.35億年前數孝——成冰期
約4.5億至4.2億年前——奧陶紀
約3.6億至2.6億年前——石炭紀
約258萬年前——第四紀冰期
白堊紀:始於1.455億年前,結束於6550萬年前,歷經8000萬年。
三疊紀:起始時間:距今2.5億年前 延續時間: 約5000萬年
排列順序:冰河世紀——三疊紀——白堊紀。做畢如
地球的冰川時代什麼時候來臨?
新一輪地球冰川期即將來臨
2009-01-15 07:24 新浪科技
144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俄羅斯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氣候將會在未來數年呈現出逐步降溫的趨勢,其最終的發展結果很可能是新一輪冰川期的到來。
俄羅斯科學家表示,冰核心、海洋沉澱物核心、地質記錄以及古生物種群的研究數據等各種證據均表明,地球存在一個有規律的冰川期循環模式,即每個冰川期大約持續10萬年,兩個冰川期中間由大約持續1.2萬年的間冰期隔開。而長期的氣候數據也表明地球氣候與三種天文循環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三種天文循環被合稱為「米蘭科維奇循環」。米蘭科維奇循環包括地球的傾角變化、地球軌道的形狀變化以及地球的搖擺度變化三個循環。根據米蘭科維奇理論,這三種天文循環分別影響了太陽對地球的輻射程度,進而共同導致了地球冰川期和間冰期的形成。
南極洲東方站冰核心數據曲線圖顯示,冰川期與間冰期確實是以一種循環的模式間隔出現。根據東方站數據曲線圖還可以看出,地球上二氧化碳數量的變化要落後於地球氣溫變化大約800年。因此,這表明地球氣溫變化先於二氧化碳數量變化,或者說是前者導致了後者數量的變化,而不是反向作用,這與溫室效應理論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大 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並沒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相反是全球氣溫的自然循環導致了二氧化碳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數量會跟隨地球溫度的變化而不斷上升或下降,主要是由因為冷水可以比溫水容納更多的二氧化碳。由於冰川期自然循環的原因,現在地球正在升溫。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它就會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
由於不斷升溫的海水釋放二氧化碳要落後於地球溫度的變化,因此在當前間冰期結束後的800年時間里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地球進入下一個冰川期800年後,二氣化碳數量才會隨著海洋溫度的下降開始減少。東方站冰核心數據曲線圖表明,在過去42萬年間,全球二氧化碳數量一直都是跟隨著冰川期循環不斷上下起伏。在這個自然循環中,每隔大約11萬年,地球溫度就會達到一次頂峰。大約在32.5萬之前,地球溫度和二氧化碳數量達到了頂峰。現在,地球溫度再次達到頂峰,間冰期已經接近尾聲,因此地球即將進入下一個冰川期。如果幸運的話,人類還有數年時間為之進行准備。
什麼是冰河世紀?
冰河時期(Ice Age)又名冰川期,是指地球在某些年代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這些冰封地帶比現在受冰封的地域廣闊得多。在冰河時期,冰層覆蓋了世界上大片土地,這些地區的氣候非常寒冷;海洋里有很多冰塊,地面也凝結了厚厚的冰。同時,由於較多水分儲在冰塊中,各地的海平面便較低了。
在稱為前寒武紀(6億年前)和奧陶紀(約4.5億年前)末的兩個地質時期,冰河時期可能曾數度出現。我們仍可以在今天的撒哈拉沙漠里看見奧陶紀冰河時期的遺跡――廣大地區的石頭上有被磨刮的痕跡,那是冰塊經過時留下的。科學家們認定,地球在歷史上曾出現了8個冰河期和8個溫暖期。
冰河時期,在歐洲、亞洲北部和北美洲,很多地方都有大片冰雪覆蓋,而現在的冰帽和冰層就是那時剩下來的。冰層的移動改變了陸地。冰層把大片的岩石刮光,刮下來的石屑就堆積在冰層邊緣,稱為冰磧。到了天氣較暖的時期,冰雪融化,冰層范圍縮小,冰磧就留在地上,由冰層融化所流下來的水帶到其他地方。曾由冰覆蓋的山和盆地形成了很多新湖泊和新河道。
另外,有科學家預測,地球的下一次冰河時期會最早出現在1.5萬年以後,而前提是人類活動在此期間對地球沒有造成嚴重影響。
冰河時期,指的是地表上有大范圍的龔地都被冰河覆蓋住的時期。在過去地球的生命歷史中,冰河期反復地出現;至少在距今80萬年內,地球就已經發生過30幾次的冰河時期。
地球冰河時期有多冷?
其實聽起來有點令人驚訝。冰河時期在十萬年內氣溫可能只降低了攝氏四、五度而已。但是注意喔~這只是個全球的「平均」數字而已。冰河時期來臨時,極地的冰帽擴張,而副熱帶地區的分布會向著赤道移動。在某些地區例如海岸地區因為海洋的調節、或是終年日照強烈的赤道地區,溫度變化可能較小;但在某些地區例如內陸、沙漠地區或具有其他特殊地形、環境的區域,溫度的下降就十分地明顯。
生物能生存嗎?
溫度的下降,改變了地表的植物相,也更間接或直接地改變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使得許多動物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當然,能夠適應改變後的環境的物種,就會倖存下來。
上次是何時?
冰河時期來臨時,溫度的降低是緩慢漸進的。最近一次的冰河期發生在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前,據科學家研究結果顯示,當時的氣候寒冷,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覆蓋在240公尺厚的冰層之下。
地球有冰河時期,有沒有「炎熱時期」?
冰河時期過後到下次冰河時期再度來臨之間,為「間冰期」;間冰期氣候溫暖,像目前的地球就是處於間冰期。除了冰河時期和間冰期之外,並沒有第三種溫度特別高的炎熱時期。
冰河時期的冰不是直接在海洋結冰,是陸地上冰川擴大, 大量的冰停留在陸地, 不容易回到海里, 海洋水體減少, 海水面因而下降.
全球四個主要冰河期(Ice age)
國外冰期名稱 中國冰期名稱 距今發生年代(萬年) 地質年代
古薩(Guniz)冰期 鄱陽冰期 137-150 侏羅紀末
民德(Mindel)冰期 大姑冰期 105-120 白堊紀
里斯(Riss)冰期 廬山冰期 10-32 第三紀漸新世
沃姆(Wurm)冰期 大理冰期 1-11 第四紀更新世
測有個40萬年的變化周期,卻不曾觀測到。因此,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認為:Kirkby等人的宇宙線理論雖具爭議性,但還不算太瘋狂,值得好好研究
冰河時期(ice ages),是因襲擊地球的宇宙線(co *** ic rays)總量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嗎?根據研究,宇宙線的影響力是作用在雲層上,而後才導致地球氣候鉅變。研究從深海沉積物中的鈹-10含量變化,而鈹-10是......
下一次冰河世紀什麼時候來到
你可以放心,冰河世紀的到來還早。冰河世紀也就是大冰期,目前的地球歷史上已知的大冰期已經發生過三次,分別是震旦紀大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第四紀大冰期,其互相間的間隔都是三億年。按照這個期限推算,下一次大冰期在三億年後才會到來,因為上一次的第四紀大冰期結束到現在還不到兩萬年。即使現在到來,人類也不會滅絕,因為第四紀大冰期還沒結束的時候,人類的祖先就誕生了,那個時候的古人類都能生存下來,相信現在人類也不會滅絕。當然,死上幾十億人是肯定的了。
下一個冰河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
俄科學家稱新一輪地球冰川期即將來臨。
據國外媒體報道,俄羅斯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氣候將會在未來數年呈現出逐步降溫的趨勢,其最終的發展結果很可能是新一輪冰川期的到來。
俄羅斯科學家表示,冰核心、海洋沉澱物核心、地質記錄以及古生物種群的研究數據等各種證據均表明,地球存在一個有規律的冰川期循環模式,即每個冰川期大約持續10萬年,兩個冰川期中間由大約持續1.2萬年的間冰期隔開。而長期的氣候數據也表明地球氣候與三種天文循環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三種天文循環被合稱為「米蘭科維奇循環」。米蘭科維奇循環包括地球的傾角變化、地球軌道的形狀變化以及地球的搖擺度變化三個循環。根據米蘭科維奇理論,這三種天文循環分別影響了太陽對地球的輻射程度,進而共同導致了地球冰川期和間冰期的形成。
南極洲東方站冰核心數據曲線圖顯示,冰川期與間冰期確實是以一種循環的模式間隔出現。根據東方站數據曲線圖還可以看出,地球上二氧化碳數量的變化要落後於地球氣溫變化大約800年。因此,這表明地球氣溫變化先於二氧化碳數量變化,或者說是前者導致了後者數量的變化,而不是反向作用,這與溫室效應理論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並沒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相反是全球氣溫的自然循環導致了二氧化碳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數量會跟隨地球溫度的變化而不斷上升或下降,主要是由因為冷水可以比溫水容納更多的二氧化碳。由於冰川期自然循環的原因,現在地球正在升溫。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它就會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
由於不斷升溫的海水釋放二氧化碳要落後於地球溫度的變化,因此在當前間冰期結束後的800年時間里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地球進入下一個冰川期800年後,二氣化碳數量才會隨著海洋溫度的下降開始減少。東方站冰核心數據曲線圖表明,在過去42萬年間,全球二氧化碳數量一直都是跟隨著冰川期循環不斷上下起伏。在這個自然循環中,每隔大約11萬年,地球溫度就會達到一次頂峰。大約在32.5萬之前,地球溫度和二氧化碳數量達到了頂峰。現在,地球溫度再次達到頂峰,間冰期已經接近尾聲,因此地球即將進入下一個冰川期。如果幸運的話,人類還有數年時間為之進行准備。
俄羅斯科學院普爾科夫主天文台的哈比布洛-阿布杜薩馬托夫說,按照太陽輻射量目前的變化情況,在2012-2015年期間,全球氣溫將會不可避免地下降,只是這一過程會比較慢。另外,在2055-2060年間,將會出現全球范圍的大幅度降溫,這一過程將持續大約60年的時間。阿布杜薩馬托夫還透露稱,俄羅斯將從明年開始建造一部新型空間觀測裝置,以便從太空對地球氣候變化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測。據悉,該裝置可能會在2008年被部署到國際空間站上。他介紹說,「現在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的高精度觀測儀器。我們希望這套裝置能在2008年底被部署到國際空間站上。而從2009年開始,我們將會利用其進行系統的觀測活動。」
在漫長的地質史上,地球曾歷經三次溫度持續下降的時期,地理學家將之稱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紀與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續了幾千萬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則持續了兩百萬年。 關於冰河期的成因學界至今仍無一定論,部份學者認為,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周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陽光照射量減少有關。冰河期的發生,至今仍是自然科學的一個謎。雖然科學家已相當肯定地球的繞日軌道和自轉軸的變化,與冰河期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但這些變化並不會改變太陽的入射能量,只改變了入射陽光的分布,卻能引起地球上氣候極大的變化,這令科學家十分困惑。大約是人類剛出現在地球舞台的兩百萬年前,地質......
冰川時期是什麼時候啊
這是指地球氣候酷寒,高緯度地方的廣闊區域為大陸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蓋的時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據在歐洲和北美研究的結果,認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間冰川期。在日本根據分析冰斗地形(圍谷地形,kar)地形發現有兩次冰川期。最顯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紀一二迭紀,冰川的遺跡殘留於岡瓦納大陸。除上述兩大冰川期外,在歐洲和美洲還發現有前寒武紀、中生代和第三紀的冰川遺跡,但都不太顯著。
冰川時代
在地質史上,冰川曾多次滑過地球表面,沖擊刻畫過大地,形成許多湖泊和沼澤。最近的一次冰河時代發生在大約20億年前。在加拿大南部,從東向西綿延1000英里的地面上,有一系列原始冰川的沉積物。這塊最早的加拿大冰原,想必至少有1000英里長、1000英里寬,數千英尺厚。最新的證據表明冰塊曾流到美國北部,至少進入了米歇根地區。
科學家們認為在南非、印度中部和澳洲西部發現的冰河沉積物與加拿大南部的冰河沉積物屬於同一個時代。如果是這樣,那麼20億年前的冰河時期想必非常廣泛,並且延續了數百萬年。從那以後,地球經歷過若干次冰河時期。
大約在後10億年當中,地球至少經歷過6個主要冰河時期,每次發生的間隔大約為1.5億年,每次都持續大約5000萬年。至於為什麼要有這種周期性的冰河時代,這是地球史的難解之謎。科學家們提出不少有關這方面的理論,從洋流的改變到太陽黑子的周期變化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是沒有哪一種理論站得住腳,令人信服。很明顯,冰河現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有一點看來是肯定的,地球目前仍然處於冰河時代。
冰川期這個說法可能有些含糊不清。通常這一說法指的是地球上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了一二百萬年的那個時期。這些時代通常以一系列冰川前進或間冰期(冰川停止前進、溶化、後退)為標志。但是,地質學家所說冰河時代是指全球變冷的那段時間,可能延續了幾百萬年。前面提到的5000萬年的那個時代被認為是冰河時代。很明顯,在一個冰河時代里可能、也確實發生過幾個冰川期。
最近這次冰河時代大約在6500萬年前開始,好像剛巧與白堊紀的大滅絕聯系在一起。大量的證據表明地球曾與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相撞,後者的殘余部分飛向外層空間,撞擊造成的森林大火發出的大量煙塵彌漫了大氣層的低層,擋住了陽光,結果使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並產生大量酸雨。這樣,僅存的恐龍滅絕了,3/4現有植物和動物物種死光了。這次相撞還可能多少改變了一下地球的運行軌道,這就是為什麼地球總保持這種溫度較低的狀態,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地球可能恢復到中生代適於恐龍生長的較熱的氣候。
冰河時代的開始是個緩慢的過程。大約在6500萬年前南極開始形成冰川,冰面越來越大、變小、又擴大,逐漸形成厚厚的隆起的冰原。大約到2000萬年前,冰面覆蓋了整個南極大陸,這個過程現在仍在繼續。大約到1200萬年前,冰川才開始擴散、移動,並覆蓋了阿拉斯加山區。在冰河時代,格陵蘭冰川比較年輕,因為這塊大陸直到大約300萬年前才被冰川覆蓋。
時光已經進入了新的冰川期,地質學家們稱之為更新世。大約在200萬年前大量冰川開始向前移動,有時覆蓋地球陸地表面的1/4,厚達數千英尺。在這最後一個冰凍時期,冰川由於至少有4次溶化,因此,出現了幾度前進、幾度後退的現象。現在人們開始發現一些證據表明,冰川在下一次推進時總比前一次更兇猛。最凶的一次大約發生在5萬年前,到1萬年前停止。每當出現間冰期,全世界的氣候就平均變暖,比現在還要曖得多。通常間冰期要持續好幾千年。即使在最後這次冰川推進的高峰期,也有過若干次停......
⑶ 求沙漠恐怖電影名字
異形魔怪 好幾部 最早的是1990 年的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異形魔怪
外文片名:
Tremors
更多中文片名:
從地心竄出
震顫
更多外文片名:
Beneath Perfection .....(USA) (working title)
Dead Silence .....(USA) (working title)
Land Sharks .....(USA) (working title)
Drgania .....Poland
Hotet från underjorden .....Sweden
Im Land der Raketenwürmer .....West Germany
Invasie van de reuzenwormen, De .....Netherlands
Pahud ud Muvit .....Israel (Hebrew title)
Palpitações .....Portugal
Temblores .....Spain
Tremors - Tremori .....Italy
Väristyksiä .....Finland
影片類型:
動作 / 驚悚 / 科幻 / 恐怖 / 喜劇
片長:
96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Dolby SR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ustralia:M Finland:K-16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USA:PG-13 Brazil:14 Italy:T France:-12 West Germany:16 Ireland:15 Canada:14A
製作成本:
$10,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1989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製作日期:
1989年 -
攝影機:
Arriflex Cameras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Ron Underwood
編劇 Writer:
Ron Underwood .....(story)
S.S. Wilson .....(story) &
Brent Maddock .....(story) &
S.S. Wilson .....(screenplay) &
Brent Maddock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凱文·貝肯 Kevin Bacon .....Valentine McKee
弗萊德·沃德 Fred Ward .....Earl Bassett
Finn Carter .....Rhonda LeBeck
Michael Gross .....Burt Gummer
Reba McEntire .....Heather Gummer
Robert Jayne .....Melvin Plug (as Bobby Jacoby)
Charlotte Stewart .....Nancy Sterngood
Tony Genaro .....Miguel
Ariana Richards .....Mindy Sterngood
Richard Marcus .....Nestor
Victor Wong .....Walter Chang
Sunshine Parker .....Edgar
Michael Dan Wagner .....Old Fred
Conrad Bachmann .....Dr. Jim
Bibi Besch .....Megan
John Goodwin .....Howard - Roadworker
John Pappas .....Carmine - Roadworker
Tom Woodruff Jr. .....Grabboid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Ellen Collett .....associate procer
Gale Anne Hurd .....executive procer
Brent Maddock .....procer
Ginny Nugent .....line procer
S.S. Wilson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Ernest Troost
攝影 Cinematography:
Alexander Gruszynski
剪輯 Film Editing:
O. Nicholas Brown
選角導演 Casting:
Pam Dixon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Ivo Cristante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Don Maskovich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Debra Combs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Abigail Murray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Robert Skotak .....4-ward proctions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Joe Camp II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llen Kupetsk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Michael McCue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Randall Newsome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Kristine Peterso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Thomas Schellenberg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Mike Topoozi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im Vati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S.S. Wilson .....(story) &/(screenplay) &
John R. Woodward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No Frills Film Proction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發行公司:
MCA環球家庭娛樂 MCA/Universal Home Video [美國] ..... (USA) (DVD)
MCA/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USA) (laserdisc)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英國] ..... (1990) (UK) (theatrical)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1990) (USA)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4-Ward Proctions [美國] ..... (miniature effects)
Amalgamated Dynamics [美國] ..... (creature effects)
Fantasy II Film Effects [美國] ..... (visual effects)
Illusion Arts Inc. [美國] ..... (matte paintings)
International Special Effects Ltd. [美國] ..... (matte paintings)
M.B. Special Effects Inc. [美國] ..... (special effects)
其它公司: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rane
Cinema Research Corporation [美國] ..... titles
Filmtrucks Inc. [美國] ..... location services
Meridian Studios [美國] ..... foley recording studio
Otto Nemenz International Inc.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Triad Music Inc. [美國] ..... music editing
Warner Hollywood Studios [美國] ..... re-recording studio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crane
Movie Movers ..... cast trailers
The Sci-Fi Channel ..... legal services
Vox [德國] ..... legal services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90年1月19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0年4月12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0年4月27日
瑞典 Sweden
1990年5月11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90年5月17日
法國 France
1990年5月23日
芬蘭 Finland
1990年6月1日
英國 UK
1990年6月29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90年10月16日 ..... (Davao)
俄羅斯 Russia
2001年9月25日 ..... (TV premier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第1部(1990年)
凱文貝肯「野東西」與佛瑞德華德是內華達州一個叫做「完美鎮」上的臨時工人,正當他們准備離開這個荒涼小鎮,到別處求發展時,卻發現當地居民與家畜神秘死亡的屍體,死因皆離奇怪異、不合邏輯。不久後他們赫然發現,兇手並不是什麼殺人犯,而是比殺人犯殘忍幾百倍的上千隻巨形突變怪蟲!它們潛伏在地底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從地心竄出,吞噬地面上的人類與家畜!此時,小鎮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他們兩人是否能幫助小鎮居民,打擊地心怪物呢?
第2部(1996年)
在《異形魔怪》第一集中逃過蟲吻的硬漢厄爾(佛瑞德華德)與柏特(麥可葛羅斯)再次攜手合作,加上美麗的地質學家(海倫薛佛),三人一起對抗這只邪惡的地心怪物,好將它們永遠消滅,他們最後能成功嗎?
第3部(2001年)
神出鬼同的地底怪物又回來了!經歷上次的教訓,這群外表巨大可怖的地底食人怪物變得比以前更頑強,更飢不擇食,上集生還者畢特硬著頭皮,利用自己對武器的知識,阻止新一代食人怪物再度搞破壞……
第4部(2004年)
美國西部一個偏遠的里·傑克遜鎮,因為一座銀礦而繁榮起來,但不幸的是這里出現一種怪物,吞噬礦工的生命。於是老闆海勒姆·加莫僱傭「黑手」凱利來出掉它,但是凱利被怪物吃掉了,從此加莫離開了這里,小鎮也隨之衰落......
難道人類的腳步真的會被怪物擋住?
⑷ 美國沙漠戰爭為水源而戰的片子叫什麼,感覺有點像科幻片,裡面反派人物戴一個面罩,最後得到水源,有一
是今年上映的科幻片《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望採納!
影片背景設定為末日之後的世界,帶有強烈的朋克風,個人覺得非常好看!
⑸ 關於地球演化的紀錄電影
看看現代的片子吧
是個好問題.
看看這個電影.裡面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家園>>
導演揚恩·亞瑟花了15年時間籌備,走訪50個國家拍攝,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扎羅山;亞瑪遜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上海的工業城鎮。如詩如畫的美景喚醒世人,樂觀地珍視我們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著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億人類都應該醒覺,我們的責任所在……
盧貝松首度監制,國際名攝影師楊亞祖貝特杭執導的紀錄片。以客觀的角度闡述地球的誕生,演變以及地球現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畫面帶觀眾認識美麗的地球,並藉此宣揚環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二十萬年以來,這個星球歷經近四十億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過高昂,但現在不是悲觀的時刻- -人類還有十年能扭轉這股趨向,了解過去我們巧取豪奪地球豐饒資源的完整真相,並改變人類的消耗模式。
國際攝影大師楊亞祖貝特為我們帶來他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分享他的驚奇與憂心,他的作品,立下一個我們必將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