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評價《大魚》這部電影
《大魚(Big Fish)》,個人認為這個片名翻譯是最到位的,有一種大巧若拙的意味,因為導演本身想表達的太多,正像片中所說,「每個人看到的樣子都不同」,有人看到的是小時候逝去的愛寵,有人看到的是一生的摯愛。
片中的「大魚」其實不止一條,男主的「大魚」顯而易見,就是那位值得「奉獻餘生去了解」的愛妻;幽靈鎮小蘿莉的「大魚」則是男主——那位一生中只造訪了兩次,「一次太早,另一次又太晚」的傢伙;非著名詩人的「大魚」則在華爾街……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大魚」,男主更是在結尾時成功成為了兒子心中的「大魚」,將劇情推向高潮。
2. 大魚海棠為什麼被黑
被黑的原因是劇情和人價值觀的問題。
在《大魚海棠》中,普遍認為價值觀有問題地方在於,人家湫對椿一心一意,可謂掏心掏肺,連命都給你,為啥還得跟那頭琨跑?椿心裡想的是,琨對我有救命之恩,一定要把它安全的送到原來的現世。就是這樣的兩個矛盾,不可化解,椿選擇的是遵從本心,護送鯤走了,湫也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就這樣,部分觀眾開始不滿起來,很簡單,琨對椿有救命之恩,但湫同樣為保護椿的安全,最後犧牲了自己。
該片主要講述了:
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並在本是天神的少年「湫」的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但是就因為這個,很多觀眾覺得女主自私自利,為了自己想要拯救鯤,導致村落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村民流離失所,家人分離,所以很多人都不認同這樣的做法,導致差評很多。
又有人說她只是想要報恩,知恩圖報是品德問題,不應該如此苛刻,而且她最終彌補了自己的過錯,知錯就改。不管怎麼說,兩方觀點總是引起熱烈的討論,劇情這方面可能真的不夠嚴謹。
3. 怎麼評價《大魚·海棠》這部電影
中國哲學?請聽我慢慢道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這是影片的開頭,也是莊子《逍遙游》的開頭,莊子是道家學派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道家哲學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其中就有順乎天,遵循自然規律;順乎人內在本性,無為而治;理解萬物,不畏生死等思想,這些都是教人獲得幸福方法的哲學理念。
影片故事基於一個神話傳說,每個人類都是一條大魚,出生在大海的此岸,橫越大海度過一生,死後回到大海的彼岸,身體化成泥土,靈魂則化作一條小魚,不斷經歷輪回。
在大海的海底下連通著另一個世界,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自然力量轉化孕育而成的,擁有與生俱來的法力,包括控制樹木花草的生長,變幻火焰,使用風的力量等。另外人類死後的靈魂也被收集在這個世界。這里的人還有掌管人類世界自然規律的力量,我這里把他們稱為神族,把這個世界稱為神界。
神族人長到16歲就要獨自行成年禮,化身紅色海豚游過天神召喚的通天水柱到達人界,觀察人類的動態,7天後順利回到神界才算完成成年禮。影片的劇情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神族的女主角椿來到人界,看到了人類世界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最美好的就是男主角鯤。
鯤是一個英俊健碩的帥哥,額頭中央有紅色胎記,發型是民國以前的長辮子,形象很具有古代中國特色,除了美好的外在,內在品德也是極好的,熱愛大自然、大海、海豚和魚,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這個人物為何如此神化?因為他就是莊子《逍遙游》里的鯤!作為華夏千年文明的代表,必須完美。
椿在人界的第六天被人類用來捕殺海豚的網纏住了,危在旦夕。這時鯤及時出現英雄救美,自己卻卷進漩渦犧牲了。鯤是在知道有漩渦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救一條海豚的,沒有一絲猶豫。這是影片第一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椿看到失去哥哥的妹妹萬分痛苦,內心充滿自責與不安,決心復活鯤。回到神界後向爺爺打聽到人死後的去處-如升樓,之後無意間得到石像的幫助到達了那裡,請求靈婆復活鯤的生命,但得到的方法必須是付出一半的壽命,椿立刻答應了。這是影片第二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之後椿帶著鯤的靈魂(一條小魚)回家,愉快的在一起啦!但事情並沒有這么簡單,因為飼養人類靈魂是違背族人戒律,逆天而行的,會給神界帶來災難,整個神族包括椿的媽媽不僅反對,還要捕殺鯤。這時,只有湫時刻守護在椿的身邊,幫助她克服困難,脫離危險。
湫是影片另一個男主角,准確的說是男一號,因為他的戲份更多,同樣是帥哥一枚,白色短發,外形很酷,膽大心細。內心摯愛著椿,不想讓椿受一點苦,竭盡全力的支持椿。這個人物非常重要,詮釋了影片的核心思想,後面再提。
在帶著鯤擺脫追捕的途中,湫不幸被雙頭蛇咬傷,中毒昏迷。椿趕緊背著他去找爺爺,爺爺的力量是掌管百草,治病救人,但是雙頭蛇的毒無葯可解。這時,爺爺做了個決定,他把自己的生命換給湫,治好了湫。用自己余剩不多的生命奉獻給了救死扶傷的道業,這是影片第三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鯤長的更大了,神界的環境因此惡化,六月飛雪,神族人更加憤怒,全力捕殺鯤並且開始向椿發難。湫得知族人因為鯤要為難椿,心裡很不舒服,背著椿偷偷的把鯤放走了。可是他並不知道鯤是椿的半條命換的,對她有多麼重要。椿在得知鯤被放走的第一時間跳下冰窟窿,不惜一切的去尋找,終於用最後一絲力氣找回了鯤,但卻昏迷在雪地里。當湫看到這一幕時,又傷心又懊悔,他終於體會到鯤對椿是多麼重要。醒來的椿把一切都告訴了湫,湫很心痛,自己心愛的人只剩一半壽命,怎麼辦?
湫找到靈婆希望用自己一半的生命換回椿的壽命,但是靈婆卻說價碼更高了,要一整條命才行!湫立刻答應了。這是影片第四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但是,靈婆卻不要他的命,要他身上更貴重的東西——湫的身份,未來的天神(擁有開啟通往人界水柱的力量),湫的奶奶就是天神,但是奶奶沒有告訴湫身份的事。並且靈婆還告訴湫,椿和鯤的生命聯系在了一起,如果鯤回到人界,椿的生命就會結束。
得知一切的湫十分痛苦,鯤已經長的很大了,不久就將回到人界,到那時心愛的椿也會死去。到底怎麼樣才能拯救心愛的人?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如果一切正常,靠自己的堅持,一定能追到心愛的人,然後幸福的在一起。即使追不到,也能伴其左右,每天看到心愛的人,同樣是幸福的。但是現在一切都不行了,即使是天神又如何,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不能讓心愛的人活到終老,要這天神有何用!
湫做了一個天大的決定,利用自己天神的力量私自開啟通往人界的水柱,讓鯤帶著椿一起去往人界幸福的生活下去。遺憾不能和你在一起,但一定要讓你活下去!
可是這個做法風險很大,因為湫的力量還很弱,水控制不住就會淹沒整個神界。果然,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海水倒灌,傾盆而下,整個神界面臨淹沒,族人危在旦夕。一邊是深愛的鯤,一邊是整個神族的安危,椿陷入兩難境地,沒想到會給族人帶來如此滅頂之災,椿心中無限懊悔和自責。
但事已至此,自責已無濟於事,只有想辦法拯救族人!永別了,鯤,你獨自回人界去吧!椿縱身跳入水中,抱住海棠樹(爺爺)的根,用自己最大的意念化身為強大的力量讓整棵海棠樹快速生長,越長越大,變成參天大樹,撐起了整片天空,拯救了族人。這是影片第五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鯤回人界了嗎?沒有,鯤並沒有獨自去人界,它看到椿跳入水中意識到有危險,立刻潛入水中尋找,但不見人影,只見海棠。最終含淚叼下一根海棠枝,游向遠方。
話說湫的計劃完全失敗,只能再次求助靈婆,終於用自己天神的身份換回了椿的另一半生命,海棠枝化為人身,椿復活了,但是沒有了法力。幸福終於再一次回到了椿、湫和鯤的身邊。
沒有了任何法力,椿和湫成為了最普通的人類,再也無法回到族人那裡。他倆靜靜地坐在海邊,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幸福時光。湫知道這珍貴的時光是短暫的,因為他又做了一個決定,一個完美的決定,在天亮的時候就要行動,到那時,就要和心愛的人永遠告別了。
因此,這是最後一個夜晚陪伴在心愛的人身邊,一定要告白!湫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心中的話「椿,我從小沒有父母,只有奶奶陪伴,直到看見你,我便多了一個牽掛的人,陪伴在你身邊是我最幸福的事,我最愛看你走路的樣子,你尷尬的樣子,你笑起來的樣子,你所有的樣子我都愛看!」
說完這段話,湫看著椿,眼神里充滿期待。「恩,我知道,我一直把你當成我的哥哥一樣。」椿只說了一句。
告白失敗,湫很傷心,靜靜躺在一邊。突然椿又說了一句,「湫,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對我最好最好的人。」聽到這里,湫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湧出,狠狠抽泣。有你的理解,我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天亮了,湫拿出神器打開了通往人界的水柱,鯤含淚告別,長出臂膀飛進水柱。椿多想和他一起去往人界,但是沒有人間信物,進入不了水柱。湫心裡深深的知道這點,他要成全心上人的心願,她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於是湫吞下神器,化成一股力量包圍著椿,把她送進了水柱。
「去往人界吧,和鯤幸福的活下去,我會化成人間的風雨永遠陪伴在你身邊。」這是影片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劇情不是很復雜卻十分感人,特別是出現了六次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的行為,不只是感動,更多的是震撼!到底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什麼呢?
電影中有幾次提到了對於生命價值的描述。第一次是爺爺回答椿關於死亡的話,死亡是每個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經歷,爺爺的大限也快到了,我們應該珍惜活著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能好好迎接死亡的到來。
第二次是爺爺死前對椿說的話,我知道你在做一件十分危險的事,許多人都會反對你,但只要你抱著善良的心去做,無論事情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交於別人去評論吧,爺爺支持你的決定,我會化作海棠樹,保佑你。
第三次是靈婆和湫的對話,靈婆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太不把生命當回事,當作街邊的石頭踢,哪像我們這些老頭子,拼了命的想再多活一天。湫回頭說,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快樂,活再久又有何意義?
通過這三次描述,不難看出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只有堅持了自己的本心,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生命才有價值有意義,這樣的生命在面對死亡時才不會遺憾不會畏懼。再回看那六次付出生命代價的行為,每一次都是為了堅持本心坦然面對死亡,這正好驗證了這條思想。
而這個思想和莊子的哲學不謀而合。
《莊子》第一篇題為「逍遙游」,這篇文章都是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獲得幸福有不同等級。自由發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可以求得相對幸福;通過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大范圍的理解,可以求得絕對幸福。
莊子認為,求得相對幸福的必要條件就是發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即發揮我們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的「德」。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在它們充分自由地發揮其自然的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遙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可是只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愛做的,它們都同樣的幸福。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個人天性有不同,要順乎其內在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相對幸福。
回到影片我們發現確實是這樣,鯤的本性是熱愛自然、熱愛海豚;爺爺的本性是掌管百草、治病救人;椿的本性是知恩圖報、珍愛親情;湫的本性是不想心愛的人受苦,成全心上人的心願。而且他們都堅持了本心,得到了相對幸福。
對於死亡,《莊子》也給出了理解。人面對死亡是畏懼和憂慮的,這種情感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時候和肉刑一樣劇烈,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可以削弱情感。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門,大人能理解不會生氣,小孩卻往往生氣,原因在於大人理解的多些,就比小孩感到的失望、憤怒少得多。因此,心靈理解到萬物的自然本性,理解的范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圍內有力量控制後果,而不為它們受苦。即「以理化情」。想想我們身邊有愛發脾氣的人,其實並不是性格原因,而是理解事物本性的范圍很有限造成的,用楊絳的話說就是「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莊子本人有個故事,很好的說明了這點,莊子妻死,惠施去吊喪,卻看到莊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惠施說,你不哭也就夠了,又鼓盆而歌,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的,她死了我確實很悲傷,但是死亡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樣正常,現在人已經得到安息,我若大哭就是不懂道理了。
我們再結合影片中的人物,是否發現不論是鯤、爺爺、椿還是湫,在面對死亡時都沒有畏懼,猶豫。這正是因為他們理解了生與死,便化解了害怕的情感。
另外道家認為,聖人就是對萬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變化所影響,換言之,他已經達到了人與萬物的「同一」,即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別,我與「非我」的區別,達到了與道合一,道無為,道無名的境界。這樣,他所得到的幸福就是絕對的幸福。
影片中只有椿和湫做出了兩次付出生命代價實現心願的行為,絕對算是聖人了。特別是湫,最後付出了整條生命成全了心上人,還化為了風和雨,與自然同一,他所得到的幸福就是絕對幸福。
那椿與湫是否有出處呢?當然有,《逍遙游》又雲: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湫便出自這里。
總結一下,影片用中國神話故事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了中國道家學派的一種哲學思想,歌頌和贊美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要堅持自我本性,發揮自己的力量,把生命貢獻在有意義的道業上,實現自我價值,讓生命綻放美麗之花,即使凋謝也永不遺憾。這種哲學思想本身就是一種美,能感染每一個人反思自身,向更美好的人生努力。
如此偉大的作品怎能不讓我震撼!而且還是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要知道國產動畫一直走的很慢,曾經有一部《寶蓮燈》很優秀,之後卻一蹶不振,直到去年的《大聖歸來》才標志著國產動畫的崛起,沒想到半年多就出了《大魚海棠》這么優秀的作品。它要比我看過的任何一部動畫電影都更優秀,因為思想上了一個檔次。
不管是宮崎駿作品中的愛護環境、守護和平,還是迪士尼系列作品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都屬於小愛,即對某一類事物的愛。而《大魚海棠》宣揚的是一種大愛,對萬物的愛(包括動物、人、環境、種族和平、情感等所有一切),是有中國哲學思想支撐的,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所以,我很激動。《大魚海棠》標志著一個時代的到來,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會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出現,就像道家學派只是百家爭鳴的眾多思想學派中的一家。
讓熱愛動畫的我們好好期待吧!
(對於畫風方面,所有元素包括人物造型、生物種類、物品服裝房屋設計等甚至音樂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如果某些方面像宮崎駿的作品,也是借鑒,但更多的是一種回歸,因為這些元素本身就是中國的!)
4. 《大魚海棠》:12年之約的電影,為什麼都說它差呢
如果有一天,你為了負罪感去拯救的人類,反而給自己的家園帶來重大的災難,你將如何選擇,這就是《大魚海棠》。
導演對本片的宣傳是12年磨一劍,中國動畫的未來,感天動地的劇情。情懷這種概念,向來能夠迎來觀眾對於動畫電影的支持,可本片卻讓觀眾的情懷被辜負。
影片中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編劇總想將自己的價值觀,傳成普世的價值理念。
電影應該用劇情去講述一個道理,最終觀眾能夠在此領悟並且對人生有所幫助。而非用心靈雞湯,自我陶醉的方法直白傳達自身的理念,最終不管觀眾能否接受,都將其給人們灌輸進去。
總之,希望之後的動畫電影,能夠吸取這部電影的教訓,做出一個好的劇情,不要浪費觀眾的期盼以及較好的動畫設計。
5. 大魚海棠為什麼評分低,錯在情懷(大魚海棠)影評
說實話,我現在看到情懷兩個字,對於我來說,情懷等於沒有能力去抓住普通人,只能抓住特定受眾。而大魚的情懷,一講十二年,更是讓人覺得難受。說實在的,如果大魚像大聖一樣,前期不要宣傳,突然這么出來了,我覺得豆瓣評分整體能高兩分。
你說大魚十二年,會有人跳出來批評你:你就做了兩年,賣什麼十二年情懷。
你說這是國產動畫,會有人鄙視你:作畫外包,作樂外包,敢說國產?
你說3D有更好的觀影感受,會有人指責你:就是為了省錢,為了好做。
我的理解是,大魚這一戰,就輸在上面這些宣傳了,大魚宣傳了十二年,然後這十二年裡,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惹惱你的受眾。製作斷斷續續,作畫作樂外包,劇情讓超理性的觀眾覺得角色不成熟,發旅遊微博,說中國多少年沒有好動畫,隨便一件事都可能惹惱受眾,一旦惹惱了你的受眾,就別想在口碑上獲得支持了。而惹惱的結果就是:畫面音樂好?沒有好劇情,對不起我給一分。就這還十二年?對不起我給一分。還轉3D,對不起我給一分。外包那麼多,還敢說國產,對不起我給一分。憋尿那麼久,三觀有問題,對不起我給一分。
通過一點就否定了全盤,不但四五星拿不到,三星都拿不到了。
反而給高分好評的,大都沒有那麼長時間的關注大魚海棠,對於他們來說,不需要了解那麼詳細,畫面唯美,音樂唯美,沒有什麼抄襲門,什麼旅遊微博。畫面就是值得五星,音樂就是五星,傳統文化就是五星,劇情沒那麼出彩給三星,想像力五星,搞笑三到四星,綜合四星到五星。
總而言之,這是一起典型的期望越高,容易失望越大的案例。建議以後不要學美式電影的宣傳,要學大聖,靠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我和我老婆一致覺得大魚比大聖好。
PS:至於被人詬病最嚴重的三觀問題,我沒有覺出來。
1.用半條命救鯤不負責,不在乎父母?
拜託鯤用一條命救了椿,才用半條命報恩不是應該的嗎?別讓救魚英雄流血又流淚啊!
2.養鯤害得村子受難,思想不成熟。
靈婆你要是告訴椿養鯤不只要你一半壽命,全村也要完蛋,椿也不會養了。誰知道養鯤還能引來海水倒灌啊,更何況這個養魚跟海水倒灌有沒有關系可沒說啊!我還可以說養魚使得海水倒灌發生的時間變晚了呢。最後女主意識到錯誤犧牲自己救大家不也是三觀對的事情嗎?
3.女主綠茶婊,男二千斤頂。
女人天生就是各有喜好的,有喜好錢的,喜好帥的,喜好文藝的,喜好乾凈的,喜好聰明的。這女主就是臉控(雖然我更喜歡男二的顏),喜歡男主了,雖然有些突兀,但是不但帥還救我命,我就想上了男主,這也沒有什麼問題啊。至於男二,人家把你當哥哥(至此我才知道男二歲數大,更早成年,我還以為弟弟呢)就是給你個台階下,告訴你人家喜歡男主。又沒有什麼牽著你掛著你的,你去找其他女人她還不樂意的那才是綠茶婊。從小青梅竹馬,長大以後一方喜歡另一方,最後還是沒在一起的多了去了,都是綠茶啊?!
4.至於說思想不成熟的,做事不理性,說話瑪麗蘇的。都是剛成年的孩子,看對了眼,就考慮家庭車房門當戶對了嗎?本來不成熟就是正常的,說話做事超現實超理性,那是18歲的人的思想嗎?要這么說,做事沒理性的多了去了,羅密歐朱麗葉有理性沒?有理性就不要談戀愛了。囧雪諾私生子之戰自己沖上去理性嗎?火影,海賊,死神,天元突破,哪個理性占據高地了?至於說話瑪麗蘇的,自己翻翻自己當年,有幾個沒有羞恥黑歷史的。不過十二年的大魚,當年的人現在都爹媽了,少年熱血青年都變現實叔叔阿姨了。已經有代溝了啊!
6. 為什麼《大魚海棠》口碑不太好
電影出來之前宣傳可謂是鋪天蓋地。
一個赴12年之約,導演的話語可謂是驚起不少狂潮。前期的宣傳海報很是夢幻,很是驚艷,層層鋪墊大家無比期待。周深的獻唱,還有剪輯的巧妙。讓大家都無比期待的上映那天。《大魚海棠》可以說近幾年來宣傳的最成功的動漫。
而且最最致命的就是,能看到日本動漫的影子。被寄予了如此厚望的《大魚海棠》卻讓人大跌眼鏡。甚至出現了動漫界最為可恥的抄襲。彷彿一個做了很美很美的夢,突然醒了過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導演不負責任。辜負了觀眾們的期待。《大魚海棠》也因此口碑很差。本來應該是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卻被人物的崩壞的三觀給破壞掉了。觀眾彷彿遭到了戲耍,就紛紛打出一星甚至負星的差評。
7. 為什麼《大魚》這部網路電影票房破千萬原因有哪些
《大魚》是一部以驚悚為題材的網路電影,它能大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自媒體號的宣傳、注重製作細節以及真實性。這些東西融在一起,早就了電影《大魚》的高播放量。不過我感覺最重要的,還是一些自媒體號的宣傳,不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部電影。
3、真實性
劇的結尾有一個讓人意外的橋段,那就是男主抱了一條真魚,這跟大家的想像都不一樣。按道理來說,主角抱著的應該是美人魚之類的,讓人覺得感動。可是導演為了真實性,就讓他抱了一條魚。另外還有“全魚宴”的鏡頭,大魚身上還有黏液,非常的真實。
8. 大魚海棠電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很多人說他不好
《大魚海棠》的基本故事情節是: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
《大魚海棠》電影評價:
大魚海棠,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製作,是中國首創的「脫節」電影。為什麼說它「脫節」?因為它突破了中國動畫片的極限,中國動畫片歷來以低齡化的搞笑情節為主,笑點太低,即使偶爾有一兩句人生哲理,也是讓人感覺一笑而過,顯得沒心沒肺。
而大魚海棠是一部特別的動畫片,它沒有過多的搞笑情節,真正做到了教會人學會人生哲理。大魚海棠的出現,使中國動畫片上了一個台階,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宮崎駿的那種令人深思的影子。
宮崎駿動漫的成功,在於其面向的是社會大眾,它迎合了所有人的口味。而中國動漫僅僅面向5——10歲的兒童,這樣強烈的反差,以至於中國動漫一直是低齡化的代表,再無提升。因此,大魚海棠敢於創新,勇於打破傳統規則,實屬精神可嘉。
《大魚海棠》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子的《逍遙游》,其中第一句詞語應用於電影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中國運用古籍經典的影視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成功的只有《西遊記》,除了是因為原著作者的高超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尊重原著。《西遊記》至今已有超過30多個版本,翻譯成10多種文字全球發行,連日本動漫《七龍珠》都是參考《西遊記》而改編的。
有的經典拍成影片後會成功,而有些卻爛得一塌糊塗,像《神獸金剛》,居然還是打著《山海經》的名號,真是毀了《山海經》這樣的名著了。
9. 電影大魚為什麼沒有獲獎
有的電影很不錯,但由於對手強,或者這部電影與某獎項評獎標準的傾向不太一致,所以就沒有評上。
你看《肖申克的救贖》在各大電影網站上的排名都很靠前,但當年也敗給了《阿甘正傳》,沒評上奧斯卡。
10. 為什麼說《大魚海棠》是爛片
首先從是非觀來說,綠茶婊對於自己引發的事件通常都是 全 無 悔 意!他她們絕不認為爛攤子是自己造成的,而且還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女主角和踩我這個答案的多數都是這種人!他們會說怎麼能怪我,我不知道會這樣啊!又不是我要你替我擋刀的!其實,拒絕男二沒毛病,但是一次又一次享用男二用命換來的慾望,心裏面還說「是他自願的」,那當然就是婊!
設定混亂,邏輯不通,人感情沖突莫名其妙,主角自私無能,每次都有人「自願」為她擋刀。如果女主和男一之間是愛情,那麼很可惜在整部電影裡面,並沒有感情的燃點和互動,打個比方說,把男一換成路邊拾到的小貓小狗,對後續劇情也沒啥影響。
如果是友情和報恩,那麼就更加說不通,男一救女主,遠沒有男二付出的代價大。
所以,這部片子的女主,幾乎是沒有友情,沒有親情,沒有愛情,翻著死魚眼就知道養魚……。
要知道,人物的設定,有時候甚至比劇情還重要,多年後你可能忘了故事情節,但是你會記住那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主角,很遺憾這部片子的女主,人設崩了……。另外片子的世界觀難以令人信服,你能想像一下,掌管自然規律的「其他人」已經完成成人禮的,會無聊到掀棺材蓋子來推動劇情?一句話,片子畫面可以,劇情千瘡百孔不能自圓其說,就好像一個想像力很豐富,但是語法都沒學好的學生寫的作文,通篇只有立意可贊。如果你不較真,隨便看看,隨便感動感動,也算湊合了,但作為電影來講,一個故事邏輯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部片子做不到!女主認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以不計一切代價,但是這個代價並不是她一個人的,而是父母爺爺備胎還有全村人的,這真真的屬於典型綠茶婊特徵(表面人畜無害其實害人不淺)。
比如通篇是古典幻想畫風忽然冒出一句台詞「Music」,而這又幾乎是全片唯一一處歐美的元素,突兀得不要不要的。又比如開篇時候說45億年前地球大魚人類靈魂balabala,然而片中的大魚又是幾千年前《山海經》的元素,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36億年前海水逐漸降溫到80°,最早的細胞誕生於此,魚類誕生於3億年前,海豚則更晚!以億萬年為單位的科技元素和幾千年為時間單位的傳說元素融合在一起就好像吃火鍋涮巧克力。
人物情感也莫名其妙,主角的媽媽發現大魚(後果很嚴重,會導致村子覆滅)居然扔下水道就OK(眼不見為凈?),這這這這……是媽媽腦殘還是海天之怒腦殘?,女兒爭吵跑了也不去理;掌管世間運行規律的族群,村長一無是處;鯤的靈魂變成海豚,主角要養活它長大以後回到地面,然而回到地面以後按照劇情世界觀他的靈魂還是一條在海里游泳的大魚,這個設定真的很啰嗦怪誕,而且,若男主出現在女主村莊而導致海底世界覆滅,那麼被海底世界掌控規律的地面世界可能安然無恙嗎?劇情漏洞太多了,難道每個都需要觀眾自己腦補嗎?
大家喜歡把這個片子和千與千尋對比,在《千》裡面骯臟臭哄哄的河神,別人都不願意幫助他清洗,主角小千仍然沒有怨言的幫助河神清理干凈,最後(靠自己的付出!)獲得河神的禮物;而《大魚》裡面的主角椿面對老鼠瑟瑟發抖,捂著鼻子站在泥坑外等著湫,這個對棺材好奇(好奇怪的情節?)的主角,自己口口聲聲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出力送命的卻是各個龍套。《千》主角是自己付出,而這《大魚》主角的付出,是拉所有人一起下水,不幹也得干。最嚴重的世界觀沖突就在這里,如果你家樓下的二丫為了報答她們校草救過她一次,需要把你們整個單元樓燒了(別問我為什麼影片設定也是這風格的。)然後二丫義無反顧地開始點火。請問你會贊同這種所謂的「人生哲理」嗎?
補上一刀:既然說到借鑒上古神話設定,那麼我可以告訴導演,古代傳說中,鳳凰非梧桐不棲,這並不是多冷僻的常識,你讓奶奶變鳳凰爺爺變海棠,是不是需要補補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