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覺得《後來的我們》評分分歧為什麼這么大
其實這一部作品,它的評分分歧之所以這么大,無非它裡面的感情,它裡面的那些故事讓我們聯想起了自己的那些過往,讓我們對自己的過去,有了一個重新回首審視的一個機會。
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分歧,有的人他希望是這樣的結局,但有的人希望是那樣的結局,那麼就會導致出現了分歧。
其實這樣我覺得挺好的,作為一個導演他就想要這樣的結果,讓大家參與其中,讓大家對這么一部作品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畢竟1000個哈利波特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
2. 過去的電影為什麼拍出來是黑白的
黑白電影 那是一種 失真 的表現 受限於當時電影攝制技術
3. 後來的我們電影,講訴了十么故事
如若有情人終難成眷屬
文/夢里詩書
對青春愛情的回溯,《後來的我們》中將青春作為了電影一個頗為巧妙的切口,從彩色到黑白,從甜蜜到分離,其更為深入的展露著愛在不同時間段中所面臨的不同困境,在哀而不傷的情緒渲染中電影所含納的不僅是愛,亦有著關乎親情的締結。
相信絕大多人都聽過劉若英那首膾炙人口的《後來》,《後來的我們》所徐徐到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的故事,來自於同一故鄉的北漂青年,他們意外邂逅,在北京的相知、相愛、相離,電影由此勾勒出了一條頗為誘人共鳴的情感脈絡,即便你從來沒有經歷過北漂,沒有經歷過前任,同樣也能在這部電影中感受到源於生活的艱辛,感受到那純朴的愛意。
作為劉若英初涉導演的處女作,她在這部作品中仍舊將漂泊異鄉的「漂」一代,他們所面臨的身心困頓得以了尤為寫實的展現。電影里,伊始相愛的他們縱然吃著泡麵也能散發著誘人的味道,縱然身居地下室,卻依舊心擁光芒,面對生活的艱辛,愛成為了彼此慰籍心靈的港灣,然而面對時間與現實的雙重考驗,又有多少愛情能在最終還可以是「我們」的樣子呢?
從熱戀到離別,《後來的我們》中所飽含的不僅只是林見清和小曉的愛情,在男女主之外,田壯壯老當益壯所飾演的林父更是成為了此劇的點睛之筆,透過他為紐帶的展現,電影不僅著墨於了親情,同樣透過「想要不負此生真的很難」的話語使電影對愛難成的遺憾賦予了尤為真摯的動人,這無疑也是電影頗為新穎獨到的一筆。
固然電影有著能誘人共鳴的情感,也有著源於自身的華章之筆,但這些仍舊無從掩蓋其矯揉造作的詬病。在電影中兩人又再次偶遇,畫面在此刻轉為黑白,然而兩人如果沒有那些緊隨其後的偶然因素,那麼兩人是否就又會有一夜之情?林見清對小曉的舊情難忘,以及林父最後明知不是小曉卻仍舊執意對著以身懷身孕的林見清妻子叫著小曉,這些對於林見清的妻子來說又是何等的人間悲劇?電影完全不考慮配角存在感的設定,使其在最終並沒有將說言之愛真正凝聚為一股洪流。
我們總期待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曾堅信愛總能戰勝一切,然而回望現實,多少遺憾離別,後來之後再無後來。如若有情人終難成眷屬,那麼仍舊但願你的記憶留於甜蜜,仍願你的未來光芒萬丈,在此電影之外同樣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明辨二者之間那不可也不該逾越的紅線。
4. 如何體會《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
《後來的我們》是我去年和室友們一起去電影院看的一場電影,據說是未播先火,所以我們就一起約好去看了。我是抱著這部電影有何催淚點的好奇心去看的,我發現自己看完之後感觸很多很多,在我以前的生活中,可以說是那種沒有故事的人,每天平淡努力的過好著每一天,對於這種電影,在我看之前,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感觸吧!可是,在我看完之後,我記得一句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可唯獨沒有了我們!雖然有人認為電影是有些三觀不正的,但是我認為,從文學方面來講,它還是有些地方具備審美的,以獨具特色的黑白式,和彩色式畫面的方式來展開敘述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黑白式是「後來的我們」的場景,帶有一定的遺憾的色彩在上面,而彩色式的則是以前美好的回憶的場景,具有一定的特色,採用了回憶式和現在的時候串聯的方式,很具有特色,故事很感人,催人淚下,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分分合合,到最後的「不再是我們」的場景!!看完整個電影走出電影院時,我這個「沒有故事」的人也都被所觸動!
5. 如何評論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中的主人公見清,畢業了,回農村老家是不可能的,拉不下這個面子,再說了回農村老家也無工作可做,除非耕田種地。大學畢業生不斷的投簡歷,面試,游離奔波在大中城市或者學校所在地。 畢業了,找工作是要花錢的,但真不好意思再找家裡多要錢了,再苦再累也要自己扛著。父母會說:在外面難,不行了就回家,家裡至少還有口飯吃。父母還會說:不要太大壓力,一輩子平平安安就好了。父母給了我們太多的愛,但我們又實屬無奈,無奈到有時候甚至不敢跟父母通話,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父母的詢問。
6. 對於電影《後來的我們》大家覺得怎麼樣
我今天去看了後來的我們,劇情感覺很簡單,但是他的台詞可以算的上一個亮點,這種電影看的其實不是情節而是一種情懷,一種“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亦是曲終人”之感。
我覺得最令我感動的是男主父親的動作,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信里說的“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但是“感情這回事,不負彼此就好,想要不負此生,太難”
7. 怎麼評價小周和井寶出演的的《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
觸動心靈的深處,很感人
8. 怎麼評價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一定會去看的,不是為了井柏然、周冬雨,而是為了劉若英,為了我那價值五毛錢卻五個億不賣的情懷。人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以及幾乎整個高中時代去ktv,《後來》都是女同學的必唱曲目,聽起來永遠是那麼動人。再看看現在,大家去ktv都在唱什麼?《下個,路口,見》??還是《體面》地《說散就散》吧...
劉若英坦承自己有一首歌,讓她唱起來最為心痛,因為她總覺得是在唱自己的故事;這首很多人多都很熟悉的歌曲《後來》,歌中描述歷經多次失敗戀情,後來才明了因為年少輕狂,輕易放棄的一段感情,是多麼的可惜。因為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每次演唱會基本都會唱的歌!不知道排出來的電影能打多少分?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票房過十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我敢這么說,底氣就在於去年的票房黑馬《前任三》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前任三豆瓣評分只有6.幾,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卻可達到接近二十億的票房!這就是情懷和共鳴的力量。在專業的影評人面前會覺得這部電影從製作到情節都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他們忘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群體,就是二十到四十歲的這部分人群!而這部劇的最大賣點就在於它非常能引起這部分人的共鳴,通過口碑炸裂的方式形成了病毒式傳播。大家都不是去看電影的,而是去看自己的過去!
所以基於以上這些方面的經驗教訓,相信「奶茶」會把她的第一部自傳電影,做到最好。再者加上演員陣容的強大,適當的宣傳,足夠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到目前為止,貓眼對於這部電影感興趣的人已經超過了2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