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國產電影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國產電影逐步步入工業化的正軌,在市場崛起可以說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體現。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相比於以前,變得好了很多。
還有,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支持,也推進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內大量資本企業的注入也讓市場更加活躍,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國互聯網企業三巨頭「BAT」,三者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如阿里影業,網路影業以及騰訊影業。這些巨頭企業的投資加入,無疑是給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強大的血液。
發展現狀
2018年全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中國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② 電影《大轟炸》宣傳如此好,最後卻無法播出是因為太爛了
導致電影《大轟炸》多次延期上映,後來乾脆取消上映計劃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個,但個人認為主要原因一共有二。
其一是影片資金鏈斷裂;
其二則是片方及演員涉及了過多負面新聞。
電影《大轟炸》改編自著名的「重慶大轟炸」事件,2010年開始籌備,隔年正式立項。因為涉及到了二戰內容,初始時定於2015年上映,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獻禮。影片陣容相當強大,不但請到了梅爾·吉布森擔任藝術總監,還有找到了劉燁、布魯斯·威利斯、宋承憲、陳偉霆等人擔任主演,還有眾多友情加盟的大牌明星,可謂是星光熠熠。
由於牽扯的投資方、演員人數較多,問題也相對敏感,《大轟炸》只能放棄10月上映的打算;與此同時,因為影片籌備、拍攝、製作周期過長,片方過於疲憊、投資方也急於謀求回報,《大轟炸》也沒有時間再去等待上映機會,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低價賣給網路播放平台謀求微薄回報而宣告終結。
③ 你覺得中國的電影發展存在哪些問題有什麼制約
縱觀好萊塢電影,遇到有題材相近的,製片商則會盡力拉開它們的距離,比如這一部強調了風格,另一部就可能會突出人物.而神秘東方取之不竭的題材,對於已經接近題材危機的好萊塢來說,是一片令人興奮的新大陸. 可看看中國人自己,除了古裝武俠,就是農村民俗,抽掉了這幾塊板子,中國電影還能剩下什麼?以中國現在有限的資源來說,不發展投資小,見效快,利潤高的喜劇片,恐怖驚悚片,還有為當代年青人喜愛的都市愛情片,卻全都砸在了幾部類型風格極其相似的所謂大片上.將國產大片與古裝片,武俠片劃等號,但願是一段時間內題材巧合,如果成為必然,那就是一種非正常的電影思維. 合拍片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李連傑說得好:「不光是中國的電影人想要搶占國際市場,國際的電影人也想來搶佔中國市場,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實在是太大了。」兩岸三地的合拍逐漸融合,形勢一片大好,亞洲地區,中日中韓合拍也漸入軌道,呈現欣喜的勢頭,像《神話》、《無極》等,國外明星都有出色的表演,如果這個市場再擴大,大到歐美,整個世界,中國未來電影全面走向世界將不再是夢想!
④ 有人說中國電影在走下坡路,你究竟怎麼看
恰恰相反,中國電影正在飛速走上坡路
近十年時間,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增長就是中國,普通人都能感覺到中國人有錢了,人們花費在娛樂上的消費越來越多,電影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大手筆,大製作的電影獲得票房成功,一些小成本的良心之作也能獲得成功,《葯神》的成了2018電影爆款,就是在探索類型電影中取得了成功,中國電影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再是前些年只要是引進片,只要是好萊塢電影,就能取得高票房的時代了,隨著大量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眾的欣賞口味和電影觀賞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這就迫使電影人推陳出新,製作出更精良的電影作品。
當前中國電影的整體製作實力與好萊塢確實存在差距,但與韓國,日本,印度電影的差距其實已經不大,甚至有些製作上乘的影片甚至超過了這些國家。
我們所能看到的韓日以及印度電影,多數都是他國拍攝的比較精良的作品,所以給國人造成普遍觀念就是我們與其他國家在電影層面存在差異,其實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也是別國金字塔的頂端,所以給人這樣的印象。
中國電影票房年年都在增長,除了歐美票房之外,中國無論觀影人數和電影投入,都是其它各國望塵莫及的,況且電影市場連年的火爆致使大量資金投入,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電影的產量巨大,就會有優秀佳作出現,所以量變產生質變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不必抬高他人貶低自己,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
⑤ 中國電影越護越爛,你覺得中國電影還能指望著什麼改進
是越來越好,而非相反,分析如下:
1、2017年全年票房557億。而2016年則是450億左右。也就是2017年比去年超過了100多億。增幅20%左右,這絕對是飛速發展的一年。
而2018年1-6月(上半年),票房320億!同比增長17.8%。預計2018年票房為650億!
2、2017年有五部電影榮登中國票房榜10位,分別是戰狼2、鐵拳、速8、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這絕對創了歷史記錄。而且五部創紀錄電影中,至少有4部是國產片。也就是在國產片質量方面,力壓進口大片。
3、而今年——2018年才過6個多月,電影業更是發力前行。先後有《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我不是葯神》四部國產片和一部進口片《復仇者聯盟3》擠入前十(其實還有一部《前任3》也是前十,不過其僅僅在前十排行榜上待了1個月,就被《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趕下排行榜)。
所以——中國電影不是越來越亂,而是坐上高鐵狂飆中...........
⑥ 行業的"寒冬」,王中軍自曝賣畫解決華誼現金流,中國電影行業如今怎麼了
任何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遭遇市場寒潮,其實中國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在近幾年都有類似的感觸,只不過王中軍作為華誼的老總尤為惹人關注而已,相信圈內比他還慘的電影老總也不在少數,這就從客觀上說明目前的中國電影業的確遇到了一定阻力,或者說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進入到了優勝劣汰的行業發展階段。
當然,因為崔永元和馮小剛、劉震雲以及范冰冰之間的矛盾過節,也讓華誼的口碑和形象直線下滑,雖然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並且崔永元在社交平台上也幾乎銷聲匿跡,但華誼的品牌形象已經受到了的嚴重的影響,所以說影片不賺錢、現金流出問題也就成為了必然趨勢。
⑦ 2018年是中國電影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的喜劇片是否拉了國產電影後腿
我認為2018年度所有電影中,最好看,又最感動人,而且雜著搞笑元素電影莫過於《我不是葯神》了。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吧,想當時這部電影在宣傳還沒有正式上映的時候,內心就小小的期待了一下,因為裡面是徐錚在主演。
記得當時在影院看的時候,明明就是一部搞笑的電影,可是在觀看的時候,很多人都淚眼模糊了。可以說這是一部太接地氣的電影了,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有多少人病不起啊,那些天價葯,普通老百姓得了病,根本就買不起這些葯,所以就算是仿葯,能有一線一生機也會抓住不放啊。
⑧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分析,是什麼影響了行業
電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產電影軟實力亟待提升
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
暑期過半,今年的電影暑期檔表現可圈可點,除了社會民生題材影片大熱外,某些奇幻工業化大製作題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討,其中顯露出有關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進步與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統計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國市場共產出綜合票房320億,較去年同期大漲17.8%。6月全國票房最終以35.71億的成績收官,表現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為繼4月後今年第二個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億元來說,環比增長下降17.28%;單月觀影人次為10415萬人,環比下降13.79%;6月電影上映場次897.810萬場,比5月上映場次增加了14.89萬場。
今年僅暑期檔票房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總票房有望再創新高。但是,相較於電影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國電影工業化仍處於成長上升階段,並一度陷入追求電影「重工業化」的誤區,有「大作」無「大獎」、有「大導」無「大師」。
國內外電影質量對比分析
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為票房保證和電影工業化標桿。然而,縱觀近年電影市場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奇幻、動作大片票房遇冷、難以追回成本等現象屢見不鮮。今年暑期檔某些國產大片甚至遭遇換檔、撤檔危機。比如,某部影片聲稱邀請了數十個國家上百位頂級電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時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萬元,口碑、商譽雙失。
反觀國外,日韓電影近年來佳作涌現,離不開電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更依託於對本國文化氣質的細膩呈現;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工業始終立足本土特色,逐漸實現由「量大」到「質優」的提升。國外的經驗再次表明,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乃至文化進步,不能機械照搬「技術性指標」、迷信「商業化標准」,要結合本國國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好的電影工業體系,依賴於導演、編劇、製片、攝影、美術、特效等各個環節同步成長,還需具備從「造產品」向「創文化」的轉型姿態。所以說,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電影工業化道路,讓中國電影享譽世界,必須常懷技術與藝術並重的精品意識,銘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使命擔當。
⑨ 中國電影票房滑坡:今年才是真實 前幾年都是假象
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1、2017年全年票房557億。而2016年則是450億左右。也就是2017年比去年超過了100多億。增幅20%左右,這絕對是飛速發展的一年。
而2018年1-6月(上半年),票房320億!同比增長17.8%。預計2018年票房為650億!
2、2017年有五部電影榮登中國票房榜10位,分別是戰狼2、鐵拳、速8、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這絕對創了歷史記錄。而且五部創紀錄電影中,至少有4部是國產片。也就是在國產片質量方面,力壓進口大片。
其中戰狼2票房超過56億,首次有非好萊塢作品跨入100強,戰狼2的票房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5名。
3、2018上半年,有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兩部國產片和一部進口片復聯3擠入前十(其實還有一部前任3也是前十,不過僅僅在前十上待了1個月,就被紅海和唐人街趕下排行榜)。而且我不是葯神來勢兇猛,有人估計能達到38億票房,屆時將成為票房亞軍!
⑩ 院線遭遇資金危機,電影產業下一步如何走
我認為,在有線電視和流媒體服務中呈現出的狀況證明了這一切。」變形金剛系列製片人羅倫佐·迪邦奈凡杜拉(Lorenzo di Bonaventura)說道,「因為他們能講有趣的故事,所以導演想要去那裡。那裡有很多機會,是可以採取行動的地方。」
另一個問題就是,行業的財務基礎正顯現出緊張的跡象。沒有什麼比好萊塢和最可靠的資本來源之間正在涌現的障礙更加明顯的了。幾年前,聰明的資金正在離開這個行業,部分原因是矽谷對於財富的承諾,但也因為投資者被一些創意工作室所拋棄,使其成為金融的失敗者。
現在新的資本,尤其是那些從中國不斷湧入的資金,似乎正在變得乾涸。中國當局對外國投資實行嚴格的限制,限制資本流入娛樂業。這導致了萬達10億美元收購電視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ctions的交易案失敗,以及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與中國的上海電影集團公司(Shanghai Film Group Corp.)及華樺傳媒(Huahua Media)另一個10億美元聯合融資案失敗。
「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對於好萊塢的投資過高,正逐漸放慢腳步。」曾參與過夢工廠和華納兄弟融資案的娛樂業律師斯凱勒·摩爾(Schuyler Moore)表示。
穆爾認為,中國的投資可能會消失,其他形式的風險投資將從電影轉移到新興形式的大眾娛樂,例如虛擬現實。「興趣並不在傳統的電影模式。」穆爾說
道,「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麻煩。」
樂觀的人認為票房收入仍在增長。2016年的美國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最高的386億美元。三個月內,2017年已經上映了《美女與野獸》和《金剛狼3:殊死一戰》等大片。但是,這種增長主要是因為較高的票價機制以及通貨膨脹。簡單地說,越來越少的人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美國和加拿大並沒有達到2004年創下15億票房的行業高峰。
「你花了更多的錢,卻只有更少的觀眾和更少的影響。」前派拉蒙影業總裁亞當·古德曼(Adam Goodman)說道,「你開始電影項目,就只能看到票房在逐漸燒毀。」
剛剛由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電影院上座人數基本持平。
像許多蘇丹執政者一樣,電影公司老闆成為掌權巨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工作室只是龐大媒體和技術帝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電影都在遠離洛杉磯的地方拍攝,像亞特蘭大或者新奧爾蘭等城市,在這里稅款抵免是最為慷慨的舉措。所有那些工作室高管負責企業更高階梯的決策,他們生產的電影在底線之上變得越來越不完整。康卡斯特公司和迪士尼在有線頻道或是周邊產品中賺取了比電影票房更多的收入。
全球票房數據(單位:十億美元)。(紅色-美國/加拿大,黑色-全球其它地區) 圖片來源:MPAA
或許越來越多的人在害怕冰山的逐漸靠近,但是工作室和影院似乎更願意簽署盛大的交易,這使電影在早期家庭娛樂放映中有著更高的價格。作為誘惑,經銷商願意削減影院在其數字銷售方面的百分比。包括福克斯、派拉蒙、獅門影業、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在內的六家最大的電影工作室,正在與像Regal和AMC等主要的電影院線進行單方面的討論。
目前,大型的上映電影應該在上映後90天才能進行出售或者租賃。
但是電影製片公司認為這個時間太長,他們想縮小電影院獨占電影窗口的時間。隨著DVD市場的快速衰落,他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支撐家庭娛樂的收入。有一個信仰認為,像Netflix那樣的流媒體服務已經限制了消費者隨時隨地訪問內容的渠道,這在一些工作室董事會中被奉為教條。
「這是一件必須發生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美銀美林媒體分析師傑西卡·雷夫·科恩(Jessica Reif Cohen)表示。她補充說,她認為在家裡提供電影服務可能會吸引有著年幼孩子的人們。
「這可能會是一個沖動消費,或是他們沒有保姆,以及其他不能去電影院的原因。」她說道。
經常去電影院的觀眾的種族劃分(單位:百萬)。(紅色-白種人,灰色-西班牙裔,棕色-非洲裔,黑色-亞裔/其他)
至少,雙方正在進行商談。在過去,當工作室調整放映窗口的時候,影院與工作室是針鋒相對的敵對狀態。他們一直認為,如果電影可以在上映幾周內被租賃或者購買,那麼觀眾或許就不會去電影院復看。並不希望自我毀滅的影院運營商,已經准備好面對警告性的後果,應對任何人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