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類型電影有什麼特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好萊塢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當時嚴格的審查制度使好萊塢的類型片主要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勞埃德,H.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
第二個時期是一戰之後好萊塢電影中的特殊現象——真正意義上的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好萊塢的類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紀錄片,如有柯蒂斯的《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人》(1940)、《北極星》(1943);I.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1943);普雷明格,O.的《勞拉》(1944)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好萊塢類型片則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施萊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萊塢類型片電影中,家庭和婦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視,比如艾倫,W.的《安妮•霍爾》(1977)和《漢納姐妹》(1986);阿爾特曼的《三個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礦工的女兒》(1980);R.本頓的《克萊默夫婦》(1979);J.L.布魯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馬佐爾斯基的《一個未婚女人》(1978);M.雷德爾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羅斯的《轉折點》(1977);齊納曼的《朱莉亞》(1977)等。
九十年代後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於是乎才出現了所謂的「美國大片」。
B. 美國有些系列電影為啥有三部曲
三部曲指三部內容各自獨立而又互相聯貫的文學作品。「三部曲」源於古希臘,當時指三部情節聯貫的悲劇,亦稱「三聯劇」。文學中的「三部曲」是借用的音樂名詞。音樂中常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合唱一曲,或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合奏一曲,人稱「三部合唱」或「三部合奏」。合唱、合奏不限於三部,不過最常見的是三部。三部的意思是三種不相同的音色,互相配合,組成和諧的音樂整體。文學家借用了這個名詞,但在含義上稍有變化。 音樂是三部同時演奏的,文學則有先後次序。借用這個名詞的意思是:時間上先後有序的三部作品是互相關聯的,它們「三而為一」地反映著社會生活的某一個側面。
C. 為什麼美國人總拍攝美國受到危機的電影 類似於白宮陷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美國是一個復雜的移民社會,種族歧視等社會現象仍舊存在。州的權力非常大,像是一個自製的王國,許多美國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少個州,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州與那些州相鄰,很多人一輩子甚至世世代代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在州。但因為其法治的健全與完善,社會的透明與公平,制度的自由與民主,大家都願意維護美國,美國利益。
州的權力相對較大,政府的權威就相對弱小。所以需要通過軟實力的宣傳,製造危機感,為民眾塑造一種價值觀。即,美國是正確的,偉大的。美國肩負著世界的和平,與世界人民幸福的重擔。總有邪惡勢力敵視美國(根據國際形式不同,這種邪惡勢力也會不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蘇聯,九十年代至今是中國),他們妄圖毀滅美國,殘害美國人民。美國,美國人,最終會克服困難走向勝利。
由於美國人素來國家觀念不重,很容易在大災難面前分崩離析。比如越戰,伊戰,全國彌漫的反戰情緒。如果有一個敵人比越南,伊拉克的實力強大十倍,致使美國發動的戰爭艱難進行,那麼有的州就會有可能為了自保而退出聯邦,這是政府不願看到的。
所以,需要為民眾製造危機感,樹立一個統一的目標,從而建立民族凝聚力。
D. 美國好萊塢12種類型片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喜劇片、動作片、科幻/魔幻片、驚悚片、恐怖片、犯罪片、家庭倫理片、體育勵志片、Cult片、懸疑片、歌舞片、西部/公路片。(原創)
E. 美國電影的類型電影
美國電影中的特殊現象──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除去上述類型影片之外,30年代還產生了大量成為美國電影史中代表作的影片。這些影片包括卡普拉的《一夜風流》(1934)、《第茲先生進城》(1936)和《斯密斯先生到華盛頓》(1939);卓別林的《摩登時代》(1936);J.克倫威爾的《人類枷鎖》(1934);顧柯,G.的《八時餐會》(1933)和《小婦人》(1933);M.柯蒂斯的《新新監獄兩萬年》(1933)、《黑色的憤怒》(1935)和《俠盜羅賓漢》(1938);V.弗萊明的《勇敢船長》(1937)、《綠野仙蹤》(1939)和《亂世佳人》(1939);福特,J.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關山飛渡》(1939)、《怒火之花》(1940)和《青山翠谷》(1941);E.戈爾汀的《大飯店》(1932);希區柯克,A.在美國導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夢》(1940);朗格,F.的《狂怒》(1936);M.李洛埃的《我是越獄犯》(1932);劉別謙的《風流寡婦》(1934);斯登堡,J.von的《摩洛哥》(1930)和《上海快車》(1932);惠勒,W.的《紅衫淚痕》(1938)和《呼嘯山莊》(1939)等。此外,霍克斯,H.、H.金、馬莫里安,R.、R.華爾許等亦拍攝了多部質量優秀的影片。
當時對美國電影發展作出貢獻的還有眾多的表演藝術家,其中包括亞斯坦,F.、鮑嘉,H.、C.鮑育、J.賈克余、G.古柏、克勞馥,J.、戴維斯,B.、德·哈維蘭,O.、M.黛德麗、E.弗林、方達,H.、蓋博,C.、C.格蘭特、赫本,K.、C.隆巴、P茂尼、W.鮑威爾、E.G.魯賓遜、R.G.羅吉絲、史都華,J.和泰勒,E.等。優秀的電影家中還包括攝影師托蘭,G.和黃宗沾。此外,童星鄧波兒,S.等主演的影片對於鼓舞30年代的美國民眾起了特殊的作用。 從20年代末開始,迪斯尼,W.創造了米老鼠、唐老鴨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動畫形像,並從1938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始,創造了《木偶奇遇記》(1940)、《幻想曲》(1940)、《小鹿班比》(1942)等膾炙人口的動畫長片,使美國動畫片的影響遍及世界。 好萊塢在30年代發展為美國一個文化中心,眾多的作家、音樂家及其它人士相繼來到這一電影都城。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拍攝出一批社會意識較強的影片,如上述《斯密斯先生到華盛頓》、《新新監獄兩萬年》、《黑色的憤怒》、《告密者》、《怒火之花》、《青山翠谷》、《狂怒》、《我是越獄犯》以及《巴斯德傳》(1935)、《佐拉傳》(1937)、《華萊士傳》(1939)、《他們不會忘記》(1937)、《黑色軍團》(1936)和《窮巷之冬》(1936)。年輕的韋爾斯,O.1941年導演的《公民凱恩》吸取了經典美國電影的精華,導演了這部從敘事結構到鏡頭結構均有重大創新的影片,把美國電影推向一個新的高點。韋爾斯的《公民凱恩》和《安倍遜大族》(1942)對以後電影的結構、攝影和電影理論的影響十分深遠。
歐洲戰爭形勢緊張後好萊塢拍攝了有反納粹意義的影片如A.利瓦伊克的《一個納粹間諜的自白》(1939)和卓別林的《大獨裁者》(1940)。美國參戰後,電影業積極地支持了反法西斯戰爭。一大批著名導演和演員參軍到前線作戰或拍戰爭紀錄片,其中有方達,H.、蓋博,C.、R.蒙哥馬利、史都華,J.、R.泰勒、卡普拉,F.、G.蒂文斯和約翰·福特等人。還有許多著名的男女演員前往戰區作鼓舞士氣的巡迴演出。
F. 美國類型電影的代表作
西部片:
《燃情歲月》
《不可饒恕》
歌舞片:
《歌舞青春》
《中央舞台》
偵探片:
《七宗罪》
《十二宮殺手》
喜劇片;
《美國派》
《洋蔥電影》
黑幫片:
《教父》
《盜亦有道》
恐怖片:
《隔山有眼》
《電鋸驚魂》
戰爭片:
《珍珠港》
《拯救大兵瑞恩》
G. 美國為什麼近幾年拍的電影,都很親華,總是會有中國的戲份,他的意圖是什麼
昨天看到一個視屏說到這個,說是哪個國家強盛了,在美國的電影或電視里都會被提及,中國近些年來發展挺好,經濟形勢也不錯,連棒子劇中都有所提及,美劇中被提到應該也很正常
H. 美國電影有12大類型,我國電影比美國的多了一個什麼類型,為什麼
冷兵器時代,我是真正的王者。
擁有我的人被稱為俠客,走遍天下都不怕;我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至今仍是不解之謎——對,我就是中國功夫!
感謝傳奇巨星李小龍把我帶到了好萊塢,一系列武打巨制讓中國Kungfu聞名世界,英文字典里始有「功夫」一詞。
中國功夫的發源地——河南
《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華夏文明的主體是黃河文明,黃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區,黃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內。
而我,就誕生在河洛文化圈,中國功夫的發源地——河南。
中國功夫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河南,我有倆孿生兄弟,一個是少林拳(也稱少林功夫),一個是太極拳。當然,還有其他許多拳種難以盡述。
來自希臘的彼特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
放眼世界,到處都有我的「鐵粉」,國際友人希望通過練習中國功夫強身健體,得到神奇的力量,而我從來不會讓他們失望。
學中國功夫,請來河南找我。
其實,不管是少林拳,還是太極拳,我都是伴隨著祖國的不斷強大,追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才逐漸為世界了解和喜愛。
我為祖國而自豪,祖國以我為驕傲。
I. 美國類型片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就好象一條生產線。
無任操作,機械都已經很成熟和熟悉了,做出來的產品當然不會太差。
類型片能成功也就這道理。
J. 美國為什麼有這么多著名電影呢
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電影啊,還有日本,法國,韓國也有很多這樣的電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