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羅馬尼亞電影 (爆炸)
去看看行不行,不行在幫你找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5893
詳細介紹
介 質:DVD
碟 數:1
語 言:國語
字 幕:——
導 演:米爾恰·德勒甘
主 演:格奧爾基·迪尼克 托馬·卡拉玖 拉杜·貝利甘
上 映:70年代
地 區:羅馬尼亞
顏 色:彩色
內容簡介:
本片取材於真人真事,反映了羅馬尼亞加拉茨市人民為防止一次嚴重的爆炸事件,保護全市人民生命和財產而進行的一次戰斗,歌頌了工人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濃霧彌漫的多瑙河上,加拉茨港的一支值班小艇發現巴拿馬貨輪「波塞頓」號起火燃燒。船上裝的4萬噸化肥----硝酸鈉如果燃燒爆炸,會摧毀整個加拉茨市。
在貨輪上,石油工人吉卡等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在救火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並盡力營救一名男巴拿馬水手和一個青年婦女。
當貨輪經過造船廠廠區時,聚集在岸上的工人紛紛跳入水中,自動上船滅火,把一袋袋化肥投進河裡,以減少爆炸的危險性。救火過程中三位同志犧牲了,但未引起貨輪的爆炸。
存放化肥的船倉溫度已接近300℃。情況非常危急,當貨輪被拖到遠離城市的一個小島附近(吉卡的家就在此島上)時,黨委書記命令大家離開了「波塞頓」,這時吉卡發現巴拿馬水手及其女友仍留在船上招手求救,就又隻身返渡登上隨時可能爆炸的貨輪,終於把他們救了出來,自己也安然脫險。
最後,貨輪「波塞頓」雖然爆炸了,但城市未受損失。吉卡回家時受到了全家人和鄉親們的熱烈歡迎。
Ⅱ 羅馬尼亞電影的介紹
羅馬尼亞電影進入1960年代以後,改編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較突出的有根據雷布雷亞努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被絞死者之林》(1964年,丘萊伊導演)和《起義》(1966年,穆雷尚導演),它們忠實地再現了原作者創作思想。
Ⅲ 羅馬尼亞電影
《十六個人》
Ⅳ 羅馬尼亞二戰電影有哪些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卡桑德拉大橋)《邊塞擒諜》《多瑙河之波》《橡樹!十萬火急《十六個人》《囚車駛向聖地》
Ⅳ 羅馬尼亞電影有哪些
63屆柏林金熊獎影片《嬰兒式》
《羅馬之戰》
《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
《清白的手》
《最後一顆子彈》
《較量+一個警官的控訴+電影傳奇》
《不朽的人》
《沸騰的生活》
《復仇》
《神秘的黃玫瑰1、2》、
《汽車行動+橡樹+十萬火急》
《難忘的夏天》
《爆炸》、《斯特凡大公》、《罪案》、《加州夢》、《搖擺舞》、《4月3周又2天》等
Ⅵ 羅馬尼亞電影復仇
《復仇》實際上是一部續集電影,前傳是《一個警官的控訴》。然而國內引進時次序顛倒,80年代中期引進了《復仇》,80年代末才引進《一個警官的控訴》,而且前者由上譯譯制,後者卻由長譯譯制。據說還有《復仇》的續集,不過國內沒有引進過。
Ⅶ 羅馬尼亞電影的發展歷程
羅馬尼亞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盧米埃爾的影片一年之後,於1897年出現了羅馬尼亞人自己拍的風景片《泰爾古.莫西洛爾》、《基謝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專門的放映廳1911年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愛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戰爭的影片《獨立戰爭》(兩部均由布雷澤亞努導演)。
此時期內,維也納、柏林和布達佩斯的富翁們還出錢拍攝了一些情節劇和驚險片。無聲電影時期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間拍攝的。
如齊奇西導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爾在猶太人區域中攝制了《馬納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奧地利合作拍攝了《一個愛情的悲劇》等。
在有聲片初期,生產的影片很少,外國影片充斥電影市場。從1940年法西斯佔領起,電影生產幾乎完全停頓下來。
解放前,較好的影片有:音樂喜劇片《乒-乓》(1935年,斯特羅耶和瓦西拉凱導演)、傑奧爾傑斯庫根據卡拉迦列的舞台劇名作改編的諷刺喜劇片《暴風雨之夜》(1942年);根據穆尚泰斯庫的話劇改編的《冬夜之夢》(1946年)。1944~1947年,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記錄到膠片上,攝制了一些新聞片和小型紀錄片,如《鄉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爾導演)、《森林》(攝影師傑奧爾傑斯庫)、《一分鍾》(攝影師波斯坦)等。共和國成立後影片生產和發行實現了國有化。1950年開始建立布夫迪亞電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電影製片廠和亞歷山德魯.薩希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7年建立起國家電影資料館。
社會主義羅馬尼亞的第一個故事片《山谷在轟鳴》(1949年,克里內斯庫導演)。在隨後的1950年代,又相繼拍攝出《我們的村子裡》(1951年,傑奧爾傑斯庫導演、伊柳編導)、《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導演)、《米特雷亞.科科爾》(1952年,丘萊伊導演);《號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爾導演);《展開》(1955年,克里內斯庫導演)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表現新人新生活的現實題材影片。此外,以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有《羅馬尼亞佃農》(1952年,根據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編,傑奧爾傑斯庫導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據斯拉維奇的原作改編,伊柳導演)等。第一部彩色片為兒童片《紅睡蓮》,攝於1955年,托比亞斯導演。
進入1960年代以後,改編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較突出的有根據雷布雷亞努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被絞死者之林》(1964年,丘萊伊導演)和《起義》(1966年,穆雷尚導演),它們忠實地再現了原作者創作思想。這一時期反映羅共領導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斗爭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萊伊導演)、《星期天六點鍾》(1965年,平蒂列導演)等。
1960~1970年代,還拍攝了一批愛國主義歷史題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圖多爾》(1962年,布拉圖導演),它表現了1821年瓦拉幾亞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歌頌了羅馬尼亞建國史上反土耳其統治的最大一次起義。
此後,尼古拉埃斯庫連續導演了 3部反映羅馬尼亞抗擊外來強大侵略者的歷史影片:《達基亞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岡也先後拍攝了同一主題的歷史影片《凱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詩影片之外,還根據民間傳說拍攝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裝驚險片,如《綠林好漢》、《貞女遭劫》、《綠林好漢復仇記》(1966~1968年,科恰導演)等。
60年代後期,電影的題材日趨多樣,表現當代現實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達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爾導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烏坎導演)、《恢復》(1969年,平蒂列導演)等,既有表現「代溝」,又有表現道德問題、婦女問題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學作品改編最成功的影片有:韋羅尤和皮察根據阿吉爾比恰努的作品拍攝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橋的那一邊》(1975年,原作斯拉維奇);《特納塞.斯卡蒂烏》(1977年,原作贊菲列斯庫);描寫地下反法西斯斗爭的有《陷阱》(1974年,馬爾庫斯導演);《牆》(1975年,瓦埃尼導演);《城市的藍門》(1974年,穆雷尚導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導演);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爆炸》(1973年,德勒岡導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騰的生活》(1975年,尼古萊耶斯庫導演);《我們需要的人》(1979年,馬爾庫斯導演);反映農村生活的《暴風雨》(1973年,莫爾多萬導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愛情等問題的《起飛》(1971年,烏爾蘇導演);《菲力普,好樣的!》(1975年,皮察導演)。
1970年代裡突出的還有兩部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內斗爭的影片《政權真理》(1972年,馬爾庫斯導演);《光陰》(1979年,維丹尼蒂斯導演)。
1980年代,現代題材影片進一步擴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庫導演),表現家庭、婚姻問題的《重歸於好》(1986,馬勒斯庫導演),反映社會道德問題的《競賽》(1983年,皮察導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導演);表現農村生活的《熱麵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魯導演)、《秋雨飄香》(1985年,莫爾多萬導演),表現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爾馬贊導演),兒童片《山之子》(1981年,納吉導演);《從地獄歸來的人》(1983年,馬爾吉內亞努根據阿爾比恰努的《憲兵》改編);《阿德拉》(1984年,韋羅尤導演)。
羅馬尼亞的動畫片從195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中首推波佩斯庫-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簡史》(1956年)、《七藝》(1958年)、《人類》(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動畫電影工作者還有特魯伊克、巴拉沙等人。
Ⅷ 一部羅馬尼亞的電影,講的是二戰時期德軍佔領了一座特別高特別高的山
羅馬尼亞電影《偵察英雄》。
劇情簡介: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末期,羅馬尼亞經過共產黨領導的起義已經從法西斯陣營脫離。新生的羅馬尼亞軍隊經過分析、研究,確認一個「山洞地區」有一支德國人的秘密軍隊正准備撤退。於是,斯托揚大尉、報務員伊昂和一個叫俠奈克的斯洛伐克人奉命出發。他們要潛入德國人戰線的後方,就必須翻越一座很高的山。出於斯托揚的意料之外,當他們到達山腳時,遇到了德國兵,為了掩護斯托揚和伊昂,俠奈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斯托揚和伊昂繼續前進,可是當他們爬到山上時,又被德國人抓住,並被押往黨衛軍軍營,這里正是「山洞地區」。敵人把他們隔離審訊,伊昂被處死,斯托揚則被關起來,和另外兩個俘虜(一個英國醫生和一個叫拉生的丹麥人)關在一起……
Ⅸ 羅馬尼亞電影橡樹,十萬火急有幾個版本為什麼視頻有彩色和黑白兩種版
羅馬尼亞電影《橡樹,十萬火急》是彩色電影,上世紀70年代由上海譯製片廠配音譯制。
你看到的黑白版是因為當時的彩色膠片嚴重褪色,就乾脆弄成黑白的了。
(老影片還殘留了70年代末,曾一度使用簡化字「木向」表示「木象」的時代印記)
最近,中央電視台播放的高清《橡樹,十萬火急》是純真的彩色,但是重新配音的。
嚴重褪色的圖像:
Ⅹ 求一部電影,電影主要是一個羅馬尼亞(不一定是這個國家)公民到美國後,羅馬尼亞發生政變,導致那個人只
美國影片《幸福終點站》,好像不是羅馬尼亞,是東歐最小的某國
劇情簡介
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維克多(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從故國乘坐飛機前往美國肯尼迪機場,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他被告知祖國發生政變,而他的身份證護照一一失效,同時他的簽證也無法再使用。進退兩難的維克多隻有在機場滯留,等待新證件的辦理。
但是,他在機場等待了整整9個月。在這9個月裡面,他用機場的洗手間洗漱,在候機室睡覺,他已經學懂因地制宜,在機場照料自己的生活,甚至還找了一份建築工地工作。然而維克多的邋遢晦氣卻招來了機場負責人弗蘭克(史坦利•圖齊 Stanley Tucci 飾)的不滿,而恐怕更令他氣憤妒忌的是,美麗的空姐艾米利亞(凱瑟琳•澤塔-瓊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飾)竟然愛上了維克多。處在甜蜜中的維克多,也在慢慢觀察機場的人生百態,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