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㈡ 電影院放映的3D電影,是利用什麼原理播放的
電影業在最近幾年內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快速的了。而隨著前些日子電影院的復工,也使得人們對電影的關注越來越高。我們現在在電影院看到的電影主要分為兩種:2D電影和3D電影。2D電影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普通的熒幕電影,而3D電影則不同,3D電影就是使我們所看見的物體有延伸出屏幕的效果,進而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立體影像。相對於2D電影來說,3D電影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真實感。那麼很多人就好奇,熒幕是一個平面,怎麼會將畫面延伸出屏幕呢?其實這主要是利用了我們兩隻眼睛的成像不同的原理。通過特質的鏡片,使得我們接收到的畫面彷彿是在現實中一樣,會有更加逼真的觀影體驗。
以上就是關於3D電影製作原理的介紹,歡迎各位補充。
㈢ 電影放映原理
電影的放映原理
將依一定時序攝制的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映現出來,藉助人的視覺暫留,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
3D立體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以兩台投影機配合偏光鏡系統,將兩台投影機的畫面達成同步投影到
銀幕上工作,但想要把兩台投影機的畫面點對點准確地投影到銀幕卻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極精密的校正角度,所以使用多以兩台 HDCAM 與同步電路整合為一體的播放設備,且採用固定不可搬運移動的規劃方式。
下列幾種方法,皆可產生具有3D立體感視覺形象的影片,其中又以前三種為目前3D電影放映最常採用的技術:
一、互補色立體法(Anaglyph);
二、快門遮影法(Eclipse method);
三、偏光濾鏡法(Polarization filters);
四、其它:包括凸透鏡法或遮蓋銀幕法。
立體電影與平面電影之差異
2D電影two-dimensional 二維的 3D電影three-dimensional 三維的、立體的
屏幕 平面 立體
膠卷 35 厘米影片 (4 個齒孔一個畫面)
可大可小,對影片無影響 傳統35 厘米底片之十倍大(保存期限較長)
愈大愈能顯現出三維效果
㈣ 電影院播放電影原理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㈤ 電影院播放電影是什麼原理 投影嗎
基本原理是把數字攝影機里的圖像拷貝到膠片上,還是用膠片放的。絕對不是用家用投影機那種方式放的。那樣在電影院效果奇差
㈥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
電影是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製成的。
通常放映電影時,每秒要換24張圖片並且前後圖片中景物差別很大或很小,加之人的眼睛有視覺暫留印象的緣故,我們便從螢幕上看到了活動的影像。為了能使螢幕上看到的像與生活中的物一致,電影膠片應該正或倒插。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電影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㈦ 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雖然藉助視覺暫留現象,人們看到了連續的活動影像。但膠片上畫幅間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閃爍感,讓人覺得不舒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數值如每秒48次時,閃爍感會消失。為了提高閃爍率,人們採用增加放映機遮光器的葉片數的辦法。如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當畫面移動一次,這光器就旋轉一次,也就是說葉片遮光兩次,這樣就使閃爍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從而使閃爍感消失。
空鏡頭,是指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面)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面。
特寫是指突出人物的頭部,或突出要強調的「物」,占滿整個銀幕。它可以把演員的眼神、表情、動作最清楚地、最突出地表現出來。
㈧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
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相關信息: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㈨ 電影放映的原理
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利用了什麼視覺原理
看電影時,我們都覺得銀幕上的人或物的一系列活動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沒有差異,為什麼會有如此逼真的感覺呢?
首先,了解一下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過程。拍攝鏡頭有一個間歇裝置,每秒停放各24次。停時快門打開曝光把場景攝入膠片;放時快門關上膠片轉動,一個連續5秒的運動,攝影機要拍120次,膠片上有120個畫面。依動作順序,任何兩張鄰近的畫面動作上都有細微的差別,這些膠片的拷貝在放映時,每秒也開閉24次,拷貝上的畫面每秒鍾在銀幕上亮相24次。放映機開時,銀幕上出現畫面,放映機閉時,銀幕上就是暗的,這樣一個小時的電影,銀幕上暗的時間接近半個小時。然而,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明暗的交替,我們所看到的是連續展現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的知一種似動現象。如果在銀幕上放映一條豎光帶,間隔一會兒再閃現一條橫光帶,這兩條光帶形成一個90°的角,隨著兩條光帶先後呈現的時間間隔的不同,人的知覺結果也不同。間隔大於1/5秒,人們看到兩條相續出現的光條;而間隔小於1/30秒,人們就會覺得兩條光同時連續地亮。當間隔在1/15秒時,我們會把它們看成是一條白光在一個直覺范圍內作往返運動。這就是「似動現象」,也就是說把本來不動的東西,知覺為運動的了,電影攝制和放映時每秒鍾24次間隔,就使靜止的畫面產生了動感。
似動現象主要是由視覺後象引起。由於外界刺激物引起的感覺並不隨刺激物的消失,往往條保留短暫的時間,這叫「感覺暫留」。刺激不再作用時,還保留著的感覺叫做「後象」。後來有正負兩種。長時間地注視一支亮著的日光燈,閉上眼睛後有一條黑色的現象,而瞥一眼日光燈立刻閉眼,這個光點好象在眼前閃現,前一現象為負後象,後一現象為正後象。似動現象就是正後象的結果。
利用視覺的似動現象,同步的攝影和放映,使我們從銀幕中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另外,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還在非同步式的。如我們所看的慢鏡頭,就是快拍慢放的結果。漂亮的射門鏡頭往往要慢放幾遍。以上這些都和人的似動現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