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紫日的觀後感
《紫日》觀後感
該片是一部以反映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暴行,中、日、蘇三國人民
共求生存為主題的戰爭片,表現手法新穎、主題深刻。影片用「戰」
與「和」的強烈對比以及貫穿始終的八音盒闡述了「紫日」的含義:
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
然而一旦蒙上了戰爭的硝煙,
就會
改變顏色,降臨災難。惟有驅除戰爭的陰霾,明媚的太陽才會重新帶
給世界光明、溫暖與蓬勃的生命。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
帶著不同的使命,
因為同一場戰爭碰到
了一起。
一個是對日宣戰的蘇聯女軍人娜佳,
一個是死裡逃生的東北
漢子楊,
一個是來自侵略國日本參加挺身隊的女學生秋葉子,
楊為娜
佳等蘇聯軍人所救,
因為誤入日軍營地被日軍包圍,
後突圍向北逃亡
進入大興安嶺,
途中秋葉子又為娜佳和楊俘虜,
於是三個來自不同國
度站在不同立場上的人開始了關系復雜而又艱難的森林逃亡歷程:
楊
和娜佳為了逃避日軍的搜捕,秋葉子則為了逃避楊和娜佳的控制。
在一望無際的森林裡,
3個人的心靈不斷掙扎,
不斷受到著拷問。
從最開始的猜忌,防備,仇恨,曲解
,
到後來的融合,包容,平靜,
友愛
,
影片用了3個人的內心獨白串聯起來,從每個人視角闡述了自
己對戰爭和人性的看法。
在看不見硝煙的大興安嶺,影片用唯美壯闊的風景與日本侵略者
的罪行構成強烈對比。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
系列磨難,
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
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
良所感染,
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
「
教誨
」
產生了懷疑。
那一望無際、
飽含大自然韻致的北國
林莽
;
有著童話般迷人景色的白樺林;
閃爍著
金色陽光
的河流;
浸透著瑰麗色彩的落日,
無不展現著濃郁的詩情畫
意,令人神馳心醉。在這里他們明白了,不論怎樣人類都是可以和平
共處的,我們需要的是理解信任,而不是懷疑與仇恨。
然而,當他們走出森林,殘酷的戰爭又重回眼前。鋪天蓋地吞沒
綠野生機的火海畫面;
法西斯劊子手慘絕人寰的暴行。
秋葉子也成了
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在「戰」與「和」的強烈對比下,影片的主
題也得以揭示。
這就是人性,沒有任何一個人熱愛戰爭,每一個人都嚮往著和諧
和平的生活,
但是,
在戰爭的總體背景之下,
敵對雙方就是敵我雙方,
那就是劍拔弩張你死我活,
而導演的高明之處就是選取大戰爭背景下
的小環境,來表現反戰的主體,把三個人困在一起,這樣人性的張揚
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演繹出來的故事就會真實,
表現也就獨到新穎
了。
反戰的主題不一定就是罷戰倒戈,反戰的主題在每個人的心裡,
影片中自始至終貫穿的八音盒就是這個象徵,
音樂是一種符號,
但它
卻可以表達人們的所思所想,
甚至喚醒人們的靈魂。
在戰爭的硝煙下,
八音盒中動聽的旋律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平靜,
還有對和平生活的向
往。
在飛機大炮下它是那樣脆弱不堪,
然而它卻用最柔美的音符喚醒
人們內心中僅存的一絲和平。
『貳』 電影《紫日》里八音盒的音樂是什麼啊
http://www.vbye.com/other/Purple.Sunset.mp3 給你下載地址.兩個版本..本人也喜歡紫日這電影..很感人..
『叄』 有個戰爭電影,裡面有個日本姑娘拿著一個八一音樂盒,請問電影名字叫什麼
樓主你好
是電影《紫日》
絕對就是這部電影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http://ke..com/link?url=g9hRuww5bI__
『肆』 紫日里音樂盒有什麼含義
象徵著人們熱愛和平的心聲,這樣純潔寧靜的曲子反襯出當時時代的殘酷與悲哀,同時也反映女主人公秋葉子的性格純潔,體現了人們對和平的渴盼。
從片頭中楊玉福老人手中的音樂盒到片尾音樂盒被送到大興安嶺,它穿插於整個的電影中,起到了線索的作用。
影片很感人,昨天看了第二遍。以上是我的理解,呵呵。
『伍』 對電影《紫日》及其人物形象的分析
這部影片很精彩~~
中秋葉子(現實中也是日本人)雖然是日本的
但她有善良的本質,開始她是個小法西斯,想殺娜佳和楊,後來漸漸轉變了,開始反對戰爭並為日本人的屠殺行為感到悔恨和痛苦,最後死在日本法西斯的槍下。
終歸她能意識到善意的只有她~和那音樂盒
不好意思樓主
多了我也寫不出來了
『陸』 電影《紫日》想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紫日》的故事完整,內蘊深沉渾厚,表達得收放自如。
文學作品中,常見白樺林的風姿搖曳,有玉樹臨風的君子之質,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態,而被電影人所遺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鏡頭中反復出現、隆重登場的主角。還有那金黃的雛菊、紫紅的苜蓿、潔白的百合鋪陳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一雙粗糙的中國鄉村老漢的大手,捧著繪有娟人的八音盒,這八音盒在日本少女的手上、在俄羅斯老嫗的掌心傳遞,最終安息在落葉繽紛的黑土地,那是對戰爭中死去的無辜百姓亡靈的祭奠,也是對狂妄的戰爭販子的詛咒,還是對和平與友愛的真誠企盼。即便是在戰火和硝煙的彌漫下,大自然依然有壓抑不住的驚魂動魄之美,具有油畫質感的畫面和適時響起的弦樂,襯托著人物簡潔卻不乏幽默的對白,顯示出電影作為綜合藝術的魅力。
導演馮小寧本人是這樣說的,「我是主張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這樣表現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慘痛中也有「野火燒不盡」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強地生長。唯美,與其說是一種藝術主張,倒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理想。
《紫日》中的三位主角,俱是有缺陷的人物,中國農民有掩飾不住的狹隘,俄羅斯女軍醫有與生俱來的孤傲,日本的少女戰俘在血液里有睥睨他人的遺傳,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阻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與相親相愛。
愛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戰爭更能持久。片中,當忠厚老實的農民楊玉福舉刀對准日本少女秋葉子時,他腦子里閃現出被日本兵殘殺的同胞,但卻不忍傷害一個手無寸鐵的敵國女孩。這種「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現代人所贊許的愛心。愛心戰勝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間,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類那顆不向野蠻與獸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夠煥發良知,日本少女秋葉子在聞聽自己的國家戰敗投降的消息後,情緒波動,不能自持,她端起槍對著楊玉福和娜佳,但她無力扣動扳機,她的那顆被軍國主義意識所熏染的心,終於有了些康復的跡象。在影片結尾,秋葉子為解救一個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擊斃,她是為愛而飲彈,並死不瞑目。
《紫日》的分量,隨著劇終出現的二戰世界各國死亡人口的數字統計而加重。中國死亡人數是最多的,有3000多萬。「紫日」凄美,盡在不言中。 (長江日報 彭俐)
抗戰影片《紫日》簡評
馮小寧1990年執導的《戰爭子午線》頗有靈氣,時空剪輯手法也較為灑脫,甚至不乏神來之筆。該片曾榮獲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第二屆日本京都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獎。故事講述,在戰爭年代,一支革命隊伍沿長城西進,小戰士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跨越時空來到現代……張揚的形式感使《戰爭子午線》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馮氏作品。此後,馮小寧突然染上了張藝謀式景觀癖,開始在《紅河谷》(1996)、《黃河絕戀》(1999)中大搞「視覺效果」,但山河美景無法掩蓋劇情缺陷和特效粗糙,注重外觀的馮小寧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欺騙性,也屢屢暴露特技野心與特技水平發展嚴重不同步造成的尷尬。所以,在一連串國內政府獎項賜予的「花環」背後,表面風光的馮小寧已經和被過度贊美包圍的張藝謀一樣到了苦苦支撐乏人喝彩的地步,他們硬傷累累、低級弱智的作品往往讓人無法接受,每有新片問世,必將招來一片罵聲。
《紫日》的引起轟動,倒並非因為「中、日、俄演員聯袂」的國際陣容,而是劇中「日本兵刺殺老太太」的畫面引起學生觀眾笑場,據說這個完全違背作者初衷的結果讓馮小寧憤怒已極,他一邊申請電影管理部門和教育部門的紅頭文件做護身符,一邊指責青少年心理素質有問題,一邊對當前的教育現狀表示痛心疾首。其實孩子們笑這個情節的同時也在笑馮小寧,笑他代表的國產片電影導演特有的愚蠢。該段落並非有意製造喜劇氣氛,相反,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以日本兵不敢殺人的怯懦表演突出反戰主題,但導演並沒有真正從人性角度塑造人物而是按照國產片慣例刻意醜化了日本兵的形象,再加上嚴重誇張的表演,產生反效果並不出人意料。
影片開頭的「大型戰爭場面」體現出好大喜功的國產片導演與生俱來的「廋驢拉硬屎」精神,拼湊式鏡頭比比皆是,完全沒有場面調度、多機拍攝的空間美感,幾乎每個鏡頭都讓人懷疑影片的製作成本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大,寒酸的爆破與音效更使人啼笑皆非。影片結尾的海空大戰特效製作同當年的電視劇《北洋水師》一樣「狂妄自大」,以為觀眾不辨真偽很好蒙騙,破綻百出的鏡頭再三重復之後就構成一種對觀眾智商的非禮——這類「走過場」式的戰爭圖景既缺乏觀賞性,又難帶來心靈震撼。技術方面處處敗筆、乏善可陳,猶如「電視新聞攝影」的推拉鏡頭也證明馮小寧導演技藝已經全面倒退。尤其令人無法容忍的是,曾在《戰爭子午線》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時空閃回」、「時空交錯」手法在《紫日》中運用的極其機械、生硬,幾乎沒有一個段落能夠超越觀眾的想像力。
馮小寧的「戰爭與和平」系列拍到第六部,革命浪漫主義、愛國主義、人道主義的旗幟越舉越高,按說如此重視思想性的作品理應得到觀眾的尊重,但觀眾很難為《紫日》興奮起來,因為電影的表現形式實在令人垂頭喪氣。
『柒』 在一部抗日電視劇里,一個日本女學生被日軍擊殺,她手裡有一個日本娃娃式樣的音樂盒。這是哪一部電視劇
不是電視劇,是電影《紫日》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2000年,馮小寧導演,是其「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本片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大獎。
主演: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娜佳痛恨秋葉子的行為,讓楊玉福殺了她,忠厚老實的楊玉福雖然懷著殺母之仇卻也不忍心殺害眼前這個年少無知的女孩,於是,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
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雖然語言不通,三個年輕人卻幾乎忘記了戰爭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友誼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卻被瘋狂的日本余部殺害了……
『捌』 紫日有看過的嗎
優秀電影之我看
《紫日》觀後感
該片是一部以反映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暴行,中、日、蘇三國人民共求生存為主題的戰爭片,表現手法新穎、主題深刻。影片用「戰」與「和」的強烈對比以及貫穿始終的八音盒闡述了「紫日」的含義: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然而一旦蒙上了戰爭的硝煙,就會改變顏色,降臨災難。惟有驅除戰爭的陰霾,明媚的太陽才會重新帶給世界光明、溫暖與蓬勃的生命。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帶著不同的使命,因為同一場戰爭碰到了一起。一個是對日宣戰的蘇聯女軍人娜佳,一個是死裡逃生的東北漢子楊,一個是來自侵略國日本參加挺身隊的女學生秋葉子,楊為娜佳等蘇聯軍人所救,因為誤入日軍營地被日軍包圍,後突圍向北逃亡進入大興安嶺,途中秋葉子又為娜佳和楊俘虜,於是三個來自不同國度站在不同立場上的人開始了關系復雜而又艱難的森林逃亡歷程:楊和娜佳為了逃避日軍的搜捕,秋葉子則為了逃避楊和娜佳的控制。
在一望無際的森林裡,3個人的心靈不斷掙扎,不斷受到著拷問。從最開始的猜忌,防備,仇恨,曲解,到後來的融合,包容,平靜,友愛,影片用了3個人的內心獨白串聯起來,從每個人視角闡述了自己對戰爭和人性的看法。
在看不見硝煙的大興安嶺,影片用唯美壯闊的風景與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構成強烈對比。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那一望無際、飽含大自然韻致的北國林莽;有著童話般迷人景色的白樺林;閃爍著金色陽光的河流;浸透著瑰麗色彩的落日,無不展現著濃郁的詩情畫意,令人神馳心醉。在這里他們明白了,不論怎樣人類都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我們需要的是理解信任,而不是懷疑與仇恨。
然而,當他們走出森林,殘酷的戰爭又重回眼前。鋪天蓋地吞沒綠野生機的火海畫面;法西斯劊子手慘絕人寰的暴行。秋葉子也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在「戰」與「和」的強烈對比下,影片的主題也得以揭示。
這就是人性,沒有任何一個人熱愛戰爭,每一個人都嚮往著和諧和平的生活,但是,在戰爭的總體背景之下,敵對雙方就是敵我雙方,那就是劍拔弩張你死我活,而導演的高明之處就是選取大戰爭背景下的小環境,來表現反戰的主體,把三個人困在一起,這樣人性的張揚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演繹出來的故事就會真實,表現也就獨到新穎了。
反戰的主題不一定就是罷戰倒戈,反戰的主題在每個人的心裡,影片中自始至終貫穿的八音盒就是這個象徵,音樂是一種符號,但它卻可以表達人們的所思所想,甚至喚醒人們的靈魂。在戰爭的硝煙下,八音盒中動聽的旋律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平靜,還有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在飛機大炮下它是那樣脆弱不堪,然而它卻用最柔美的音符喚醒人們內心中僅存的一絲和平。
『玖』 有誰知道電影《紫日》里日本姑娘拿的一個會發音樂雞蛋形狀的物品名字是什麼…
八音盒 真正的、傳統的八音盒都是機械的。
『拾』 馮小寧的作品電影《紫日》中那個日本女孩八音盒的曲調誰知道
就叫《紫日》(Purple Sunset),是電影的主旋律 「紫日」蘊含寓意:太陽本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一旦蒙上戰爭的陰影,就會變了顏色,只有消滅戰爭,鮮紅的太陽才會重新照耀人間。整部影片的音樂繼承了馮小寧電影的一貫風格,大氣磅礴,令人回腸盪氣。